叶酸每天摄入量人体应该摄入多少糖?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正常人有多少颗牙齿正常人一天可以吃多少糖?
  正常人一天可以吃多少糖?   相关资料没有特别规定上限适量就好100g以下   糖怎麼吃最健康?
  台糖关心您的生活与健康 适量的糖,生活更健康! 文:司晏芳
  糖是甜蜜幸福 糖,给了身体什麼 你一天吃下了多少糖
  糖的一些特性 适量糖,生活更健康 10个对糖的误解
  糖是甜蜜幸福
  吃糖,满足身体对甜食的渴求;更多的是,重温甜蜜的回忆。糖,向来出现在令人愉悦的场合。可能是小孩子很乖,大人们给他糖,当做奖励;或情人节时,恋人们用巧克力来传情;也许是新人奉上囍糖,让大家一起沾沾喜气,分享结婚的喜悦。   根植在文化底层或个人的记忆中,糖总是和甜蜜幸福等美好事物画上等号。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营养部主任杨淑惠说:「人们总是在很好的情境下和糖相遇,有甜蜜的回忆。而吃糖的确给人快乐的感觉!」   糖,给了身体什麼
  我们吃糖时,它会刺激身体分泌脑内啡、血清促进素,这些神经传导物质,使人感觉舒适、镇定。所以女性生理期时,很多人会吃巧克力或糖果来缓解经痛,效果也不输止痛药。   由於糖是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属於单醣或双醣类,是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型式,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可以利用它。这也是为什麼糖尿病患一发生低血糖昏倒,要马上给他一颗糖,迅速补充能量,使血糖回稳,恢复身体正常运作。   不过,吃糖最大的缺点,就是会让人蛀牙。糖一进入口中,成了口腔内细菌的养分,当细菌利用糖的同时,会把糖转成强酸,溶解牙齿珐琅质,将牙齿的保护伞挖了一个大洞,造成龋齿。如果继续恶化,牙神经暴露出来,就会尝到牙疼的痛苦。软糖紧紧黏在牙上,直接覆盖在牙齿表面,蛀牙的发生率就更高。   糖虽然和米饭等淀粉类食物同属碳水化合物,每公克都有4大卡的热量,但糖在精制过程中营养成分流失殆尽,只留下浓缩的高热量。这是为何怕胖就得少吃糖。一颗金沙巧克力就有70卡,相当一片土司,就等於四分之一碗饭。但它除了无法和米饭带来饱足感相比外,更无法提供任何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你一天吃下了多少糖
  人类天生对糖无法抵抗,因为我们喜欢尝甜头。   淡水马偕医院营养师赵强解释,小孩最早有感觉的是甜味,因为甜味的味蕾在舌尖,任何东西都要先经过舌尖。最明显的是,当他一接触含糖的副食品,很快就会喜欢,不像苦味、辣味令人不舒服。所以,东西过咸,你会吃不下去,但是过甜,却可以吃进去。   西方人嗜糖,充分反应在饮食行为上。根据年,美国农业部做的「个人食物摄取大调查」,发现他们每人平均每天吃下20茶匙的糖,将近100克,其中近三分之一是从饮料来的。   台湾的用糖量也在增加中,饮料和食品加工是最大宗。   营养师杨淑惠说,为了让东西更好吃,我们无形中吃下许多不必要的糖。   她指著铝箔包的芭乐汁说,当我们喝下它时,会觉得喝的是芭乐汁,不觉得自己在喝糖水,但实际上这250cc里头有6茶匙的糖,相当半碗饭的热量。市场超人气的新兴产品加味水,只是加点糖和香料,能让水身价倍涨,就是最好的证明。   糖的一些特性
  糖不仅增加甜味,愉悦口舌,在食品加工中更是不可少的。糖吸湿性强,能紧紧抓住食物中的水分,所以糕饼即使高温烘焙后,吃起来还是膨松柔软。面包和酒类都需要糖,才能让酵母酦酵。   糖大量加入食物中,可以防腐。像蜜饯、蕃茄酱等都是高糖产品,而1大匙的果酱竟然就有10克的糖。所以,我们可能认为,自己不爱吃糖,只有喝咖啡时才会加点糖,平常根本吃不到什麼糖。其实,大多数人早在生活中,「习惯」对食物要求就是那麼甜。   适量糖,生活更健康
  糖本无罪,但是太多糖伴随丧失大量营养素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因为从美国「个人食物摄取大调查」发现,在饮食中糖的摄取量最大的族群,往往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摄取上是最低的。   如何避免吃下太多的糖?如何追求健康又能快乐地打开糖罐子?   1. 吃完糖就刷牙   蛀牙发生的原因,除了吃糖,也和进食频率有关。就是同样在一天内吃上等量的糖,分3次吃会比一次吃下去更容易蛀牙。养成「一吃完食物就刷牙」的好习惯,最能有效预防蛀牙。
  2. 慢慢不要吃那麼「甜」
  从生活小处做起,慢慢节制糖的摄取量。譬如,原来喝咖啡要加一整个糖包,可以先减量四分之一,或试喝早餐店中不加糖的豆浆(清浆)。
  美国纽约大学医学中心资深临床营养师海勒女士说:「只要吃上7~10次,对食物就有新口味。」当舌头慢慢习惯,相信你会发现食物的新滋味。糖量减少,热量当然就大大的降低罗!
  3. 注意营养成分标示   不只甜食,几乎大部份加工食品都有大量的糖,所以一定要仔细阅读食品标示。虽然市售产品不一定会标示糖的添加量,但参考标示的总热量后,想清楚再吃。
  4. 自制甜品最安心   自己动手作甜品,可以多多利用新鲜食物中自然的甜味,减少用糖量。不但可以掌握甜度,也不会吃下隐藏在加工食品中的糖,吃到更多的营养。追求健康,不一定就要打破糖罐子。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滴糖不沾,却可以做到「低糖」。和糖的甜蜜接触,淡而有味会更健康。   10个对糖的误解
  1. 吃糖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的成因非常复杂,到现在还没有定论。遗传、肥胖、老化或生活型态都有可能。糖尿病是身体代谢机能出现障碍,无法正常代谢碳水化合物。是因为得了糖尿病,才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而且重点是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不是看谁提供的,糖只是碳水化合物类中的一种。   2. 糖是肥胖的元凶   肥胖是因为吃进过多的卡路里没有消耗,才会长出赘肉来。「多」吃糖加上「少」运动,才是体重上升的关键。不光是糖,多吃油、肉、米饭等也会让人胖。   3. 口味咸,糖分低   未必,像休闲点心(如洋芋片)等零食,尽管尝起来是咸的,它们不但是高盐分,更是高糖分的产物。因为高盐分让食物变得很咸,人根本吃不进去,所以需要加入大量的糖来遮蔽咸味,让人可以一口接一口。   4. 对糖上了瘾   上瘾,是指没有它,就浑身不对劲。像抽菸的人,一不抽菸会出现焦燥易怒、注意不集中的现象。但人不吃糖,身体不会出现任何不适,还是可以继续过日子。   5. 小朋友吃完糖会变得特别好动   研究发现,总在节日里或令人high的场合中,小朋友吃到糖,周遭气氛愉快,大人不会像平常给小孩那麼多限制,小朋友兴奋,环境使然。   6. 代糖不安全   代糖是有甜味,却无热量的糖。其中,糖精是全球用量最大、最便宜、甜度也最高(普通蔗糖的200~700倍)的代糖。   不过在1970年代,动物实验中发现大量的糖精会致癌。因此,禁用了近20年。直到1991年,FDA才撤销禁令,让糖精可以添加在饮料、食品里。因为后续研究发现,在糖精用量高的人(如糖尿病患)身上,找不出糖精用量和致癌的关连。   最重要的是,动物实验的高剂量,一般人在生活中很难达到。所以其他的代糖容易让人有致癌疑虑的联想,阿斯巴甜就是一个好例子。有关阿斯巴糖会致癌或让人记忆衰退等等的说法,目前没有任有科学证据来证明。   FDA重申,阿斯巴甜的安全性无虞。   7. 不甜,糖的含量低   其实人对有杂质的糖,会感觉更甜,所以黑糖(蔗糖含量78~86%)比精制的白砂糖(蔗糖含量99%)来得甜。   黑糖精制程度不及白糖,保留较多的杂质,所以矿物质和维生素流失比较少。愈精制的糖,糖的含量愈高,颜色愈白,也愈透明。食品中为了制造出低甜味的口感,加入纯度高的白砂糖,实际含糖量反而更高。   8. 果糖是好糖   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17倍,市面上常见的55%果糖糖浆(一半是果糖,另一半是蔗糖),甜味可提高至1.28倍。所以,要有相同的甜味,果糖的用量会比一般蔗糖少,会使热量跟著降低。不过,果糖比其他糖更显著提高三酸甘油脂和尿酸,除了糖尿病人外,高血脂和痛风病患使用上必须谨慎。   9. 低卡果寡糖放心吃   果寡糖比起一般糖,结构更复杂,由数个单糖链结起来,人体无法分解吸收。   所以每公克果寡糖,只产生0~2.5大卡,比一般糖少了一半。它的甜度是蔗糖的20~70%,和麦芽糖相当。只有大肠的细菌能利用它来酦酵,改变肠道环境,帮助好菌生长,这是为什麼有的优酪乳会添加寡糖。但个人肠胃耐受程度有差异,有人吃了反而会腹泻。   提醒你市售果寡糖最高纯度只有55%,也掺杂一半的蔗糖,吃多了还是会发胖。   10. 低糖饮食,速效减肥   市面上流行的一类减肥书,强调精制糖和淀粉类等主食是身体脂肪堆积的罪魁祸首,要远离它们,转而投向牛排、沙拉的怀抱,宣称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燃烧脂肪,想瘦马上瘦。   但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让人体重下降,是因为水分和组织蛋白流失。而脂肪含量偏高,营养不均衡的饮食,长期使用有腹泻、体液不平衡的危险。
历史上的今天:我们每天需要摄入各种食物,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成分:糖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百度高考
生物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我们每天需要摄入各种食物,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成分:糖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糖有害身体健康吗?--百度百家
糖有害身体健康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只要是游离糖,就对身体有害,不管是“非天然”的果葡糖浆,还是蔗糖、蜂蜜乃至果汁中的果糖、葡萄糖。明智的选择是尽量减少游离糖的摄入,而不是去寻找“天然”的替代品。
人类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从甘蔗提取食糖的技术,但在17世纪之前,食糖一直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价格和胡椒、丁香、姜这些香辛料相当,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十六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在西印度群岛、美洲热带地区大批地种植甘蔗,同时食糖提炼技术也得到改进,尤其是18世纪末开始机械化生产后,食糖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价格随之下降,食糖逐渐变成穷人也消费得起的生活必需品。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之改变,开始习惯在饮食中大量地添加糖,比如英国人先是在喝茶时加糖,之后糖果、巧克力、果酱等等甜点也变得非常流行。食糖的消费量也就成倍地增长。1700年,英国每人的食糖消费量平均是4磅,1800年增加到18磅,1850年达到36磅,而到了20世纪,超过了100磅。
目前全世界每年每人平均要消费掉大约25千克糖,排第一位的美国人的消费量几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人们从食糖摄入的能量在食物类群中排第三位,仅次于谷物和食用油。但是谷物和食用油除了提供能量,还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谷类能够提供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食用油能够提供必需脂肪酸,它们是难以被其他食物取代的;而糖除了提供能量,并不能提供任何营养素,属于所谓“空卡路里”,完全能被其他食物取代。医学界普遍认为人们从食物摄入的糖太多了,应该限制。美国农业部每五年颁布一部《美国人膳食指南》,最新版《年美国人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来自添加糖的能量应少于食物总能量的10%,而当前美国人平均每天从添加糖摄取的能量占了食物能量的13%,大部分人都超标了。世界卫生组织也发起了限制糖摄入的战争,在2015年颁布的《成人与儿童糖摄入指南》给出了比美国膳食指南更加严格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一生当中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强烈建议)。对成人和儿童,世界卫生组织都建议把游离糖的摄入减少到少于总能量摄入的10%(强烈建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游离糖的摄入进一步减少到低于总能量摄入的5%(有条件建议)。”
比较美国膳食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指南,会发现二者略有差异。美国膳食指南针对的是添加糖,指的是加工、烹饪时添加到食品当中的蔗糖、糖浆、果糖、葡萄糖、蜂蜜、麦芽糖等各种糖类甜味剂,并不包括食物中天然存在的糖。而世界卫生组织说的游离糖指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包括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和双糖(主要是蔗糖),以及蜂蜜、糖浆、果汁和果汁浓缩液中天然存在的糖。主要的差别在于“果汁”、“果汁浓缩液”,如果是未添加糖的原汁,美国膳食指南是不把里面的糖分算进去的,但是果汁中都含有游离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要算的。
至于完整水果和蔬菜中的糖被称为内源性糖,并不属于游离糖。为什么同样是糖,内源性糖就可以不算呢?这是因为内源性糖由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起来比较缓慢,进入血流所需的时间比游离糖长。淀粉等多糖类碳水化合物也会被消化成葡萄糖,但是消化、吸收同样比较缓慢。因此内源性糖、多糖虽然和游离糖一样能提供相同的能量(每克提供4千卡或16.7千焦的能量),但是对身体的危害没有游离糖那么大。
那么游离糖对人体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危害呢?要确定一种在食物中几乎无处不在的成分的害处,是非常困难的。通常有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试验对象随机地分成两组,控制他们的饮食,一组摄入的游离糖多,一组摄入的少,一段时间后比较他们的身体状况。另外一种方法是队列研究,并不对研究对象的饮食进行干预,而是根据他们过去或现在的饮食中游离糖含量的高低进行分组、比较他们的身体状况。如果根据的是他们过去的饮食情况做的对比研究,叫做回顾性队列研究;如果是根据当前和将来的饮食情况做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叫做前瞻性队列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最终认定的游离糖的危害只有两种。一种危害是能导致体重超重或肥胖。对成人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减少游离糖的摄入与体重的减轻相关,相反地,增加游离糖的摄入伴随着体重的增加。对儿童做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未发现游离糖的摄入量与体重有关,但是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摄入加糖饮料最多的儿童,要比摄入加糖饮料最少的儿童肥胖的风险更高。游离糖的另一种危害是能增加龋齿的风险。队列研究表明,游离糖摄入量超过食物总能量10%的儿童或成人,患龋齿的风险要比游离糖摄入量低于食物总能量10%的儿童或成人高。而且,有三项全国性人群研究发现,那些每年游离糖摄入少于10千克(大约占总食物能量的5%)的人,龋齿的严重性比较低。此外,还有一些证据表明游离糖摄入偏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实际上,肥胖本来就能增加这些慢性病的风险。
这些研究的证据的质量都不高,也就是说还不是定论,结论存在不成立的可能性。还不是定论就敢做少吃糖的建议?制糖业的人要抗议了。但是这是多项研究的综合结果,结论有一定的可重复性,虽然不是定论也很有可能是成立的。如果这个建议是对的,那么对健康大有好处。万一这个建议是错的,对健康也无害:目前并没有发现少吃游离糖对身体有任何害处。
因此摄入的游离糖越少越好,不要超过食物总能量的10%。这个量等于多少食糖呢?一个人为了维持健康体重所需要的食物能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和一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运动程度等因素有关。营养学界通常把每天2000千卡作为一个参考值,这相当于一个身高1.6米、体重50千克、每天做30到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青年女子一天需要的食物热量。根据这个参考值,每天从游离糖摄取的能量不能超过200千卡。1克蔗糖能提供的能量是4千卡,也就是说这相当于50克蔗糖。喝咖啡用的一小袋砂糖的重量是2.8克,相当于11千卡能量,听上去似乎不多。但是对游离糖的限量包括的是所有食品里含有的游离糖,而不只是自己在日常饮食中添加的那一点蔗糖。一听可乐里糖提供的能量是130大卡,如果一天喝两听可乐,摄入的游离糖就超标了。
食品加工业使用的添加糖通常是从甘蔗、甜菜提炼的蔗糖。这种情形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了变化。1977年美国政府为保护本国食糖产业,提高食糖进口的关税和实施限额,导致食糖价格上涨,迫使美国饮食厂商寻找便宜的食糖替代品,开始大量地使用用玉米淀粉生产的果葡糖浆(也叫高果糖玉米糖浆、高果糖浆,英文缩写HFCS)。淀粉在通常情况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但是葡萄糖的甜度不高。如果加入木糖异构酶,一部分葡萄糖会被转化成比较甜的果糖,这样生产出来的葡萄糖、果糖混合物就叫果葡糖浆。许多人指责果葡糖浆不是“天然”甜味剂,是导致三、四十年来美国肥胖症流行的元凶。的确,有一些研究表明摄入同等量的果葡糖浆和葡萄糖的话,果葡糖浆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超过了葡萄糖。例如,有动物实验发现,吃葡萄糖会让动物产生饱足感,血糖浓度到一定程度动物就觉得吃饱了,从而停止进食;而果葡糖浆不会让动物有饱足感,所以动物会不停地进食,就容易发胖。还有的研究发现,果葡糖浆要比葡萄糖更容易转化成甘油三酯,造成脏器脂肪的沉积。
果葡糖浆与葡萄糖的区别在于它除了含有葡萄糖,还含有果糖,所以它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都是因为果糖导致的。但是果葡糖浆虽然也被叫做高果糖玉米糖浆,其实它里面的果糖含量并不算高。我们可以把它跟蔗糖做个对比。蔗糖是一种双糖,一分子的蔗糖消化后产生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相当于含有50%的果糖。食品加工业使用的果葡糖浆主要有两种。一种叫HFCS 42,用于糕点、谷物早餐、饮料等各种加工食品,其果糖含量为42%,比蔗糖中的果糖含量低。另一种叫HFCS 55,用在可乐等软饮料中,其果糖含量高一些,为55%,但也只是比蔗糖中的果糖含量略高而已。后一种果葡糖浆其实是模拟的蜂蜜,蜂蜜中果糖的含量大约是55%。反而是某些果汁中的果糖含量高得惊人,例如苹果汁中的果糖含量是葡萄糖的两倍(即其游离糖中有三分之二是果糖)。如果担心果糖的危害的话,首先要担心的是“天然”的果汁。
所以把美国肥胖症的增加归咎于用“非天然”的果葡糖浆取代“天然”的蔗糖,是没有道理的。果葡糖浆对身体的害处并不比蔗糖大。如果你听信了某些“养生专家”、“有机食品组织”的宣传,由于害怕果葡糖浆而改吃标榜不含果葡糖浆、只含“天然甜味剂”的食品,以为吃“天然”的蔗糖、蜂蜜就对身体无害,可以放开了吃,那就糟糕了。只要是游离糖,就对身体有害,不管是“非天然”的果葡糖浆,还是蔗糖、蜂蜜乃至果汁中的果糖、葡萄糖。明智的选择是尽量减少游离糖的摄入,而不是去寻找“天然”的替代品。
(《科学世界》2016.4)
阅读:1743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760
阅读:14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2016,你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女性人物呢?欢迎一起参与留言。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酸每天摄入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