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人体多少个穴位位 还有多少个奇穴

 人体一共有361个经穴和48个常用奇穴(注:本站共整理512个穴位,其中包括48个常用奇穴在内的一百多个奇穴及新穴)。针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点穴等都是通过刺激穴位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熟练掌握穴位的定位,至关重要。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师必须通过多年学习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定位方法。为了满足广大针灸、按摩等爱好者的需要,使之能在短期内准确辨认穴位,了解其功能特点,便于自我保健和家庭自疗。本站精选了一百多个常用的人体经穴和一百多个常用经外奇穴,制作了直观实用的穴位图解,余下的穴位也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对网友有所帮助。下面的穴位别名参考了几本权威的中医针灸腧穴等书籍及辞典,最后汇总而成。(补充说明一点:有些穴位的别名虽然相同,但并非就是同一穴位,这是由于不同朝代的医师对某些穴位的命名不同所致。)

穴位名 穴位别名(音序排列) 穴位名 穴位别名(ctrl+F查询)
八风穴 :八冲穴.阴独八穴
八邪穴 :八关大刺穴.八关穴
白环俞穴 :环俞穴.玉环俞穴.玉房俞穴.解脊窬穴
百虫窝穴 :血郄穴.百虫窠穴
百会穴 :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顶上穴.维会穴.
    泥九宫穴.白会穴.岭上天满穴.岭上穴.
    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
鼻交頞中穴 :鼻交穴.别交穴
臂臑穴 :头冲穴.别阳穴.颈冲穴
长谷穴 :循际穴.长平穴.循元穴.循脊穴
长强穴 :穷骨穴.气之阴郄穴.尾骨穴.龟尾穴.
    骶上穴.橛骨穴.尾闾穴.气郄穴.下极穴.
    为之穴.阴郄穴.胸之阴俞.畺尾穴.骨骶穴.
    龙虎穴.尾蛆骨穴.骶骨穴.曹溪路穴.
    三分闾穴.河车路穴.巅上天梯穴.鱼尾穴.
    尾骨下空穴.朝天岭穴.上天梯穴.尾翠穴.
    脊骶端穴.鱼尾长疆穴.尾骶穴
臣觉穴 :巨搅穴.巨觉穴
承扶穴 :肉郄穴.扶承穴.阴关穴.皮部穴
承浆穴 :天池穴.鬼市穴.垂浆穴.悬浆穴.羕浆穴
承筋穴 :腨肠穴.直肠穴
承泣穴 :鼷穴.面髎穴.溪穴.窌面穴.羕注穴
承山穴 :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
    鱼腹山穴.玉柱穴.鱼腰穴
尺泽穴 :鬼受穴.鬼堂穴.气堂穴
瘈脉穴 :资脉穴.体脉穴.资生穴
冲门穴 :慈宫穴.上慈宫穴.冲脉穴.前章门穴
冲阳穴 :会原穴.跌阳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
崇骨穴 :椎顶穴.太祖穴
唇里穴 :髓空穴.下颐穴
攒竹穴 :眉本穴.眉头穴.光明穴.员在穴.始光穴.
    夜光穴.明光穴.光明穴.员柱穴.矢光穴.
    眉柱穴.始元穴.小竹穴.眉中穴
大敦穴 :水泉穴.大训穴.三毛穴.大顺穴
大赫穴 :阴维穴.阳关穴.阴关穴
大横穴 :肾气穴.人横穴
大巨穴 :腋门穴.液门穴.在泉穴
大陵穴 :心主穴,鬼心穴
大指甲根穴 :排行三针穴.三商穴
大杼穴 :背俞穴.本神穴.风府穴.大俞穴.百旁穴.
大椎穴 :百劳穴.上杼穴.大椎骨穴
地仓穴 :会维穴.胃维穴
地机穴 :脾舍穴.太阴郄穴.地箕穴
定喘穴 :喘息穴.治喘穴
兑端穴 :兑骨穴.唇上端穴.壮骨穴
夺命穴 :虾膜穴.惺惺穴
二间穴 :间谷穴.闻谷穴.周谷穴
飞扬穴 :厥阳穴.厥阴穴.厥扬穴.飞阳穴
肺俞穴 :肩中外俞穴.肺念穴
风府穴 :舌本穴.鬼枕穴.鬼穴.漕溪穴.惺惺穴.
风门穴 :热府穴.背俞穴.热府俞穴
伏兔穴 :外勾穴.外丘穴
扶突穴 :水穴.水泉穴
跗阳穴 :付阳穴.副阳穴.外阳穴.附阳穴
复溜穴 :伏白穴.复白穴.昌阳穴.外命穴
腹哀穴 :肠哀穴.肠屈穴
腹结穴 :腹屈穴.肠结穴.肠窟穴.临窟穴.阳窟穴.
腹通谷穴 :通骨穴.通谷穴
关元穴 :关原穴.次门穴.丹田穴.大中极穴.大中穴.
    下纪穴.三结交穴.腋门穴.大海穴.溺水穴.
    昆仑穴.持枢穴.五城穴.脖胦穴.子处穴.
    血海穴.命门穴.血室穴.下肓穴.气海穴.
    精露穴.利机穴.大氵困穴.子户穴.胞门穴.
    产门穴.子宫穴.子肠穴.肓之原穴
归来穴 :溪穴.豁谷穴.溪谷穴
合谷穴 :虎口穴.含骨穴.含口穴
和髎穴 :禾髎穴.耳禾髎穴
横骨穴 :下极穴.屈骨穴.髓空穴.下横穴.曲骨穴.
    屈骨端穴.曲骨端穴
华盖穴  滑肉门穴 :滑肉穴.司天穴.滑幽门穴
肓俞穴 :盲俞穴.子户穴
环跳穴 :枢中穴.枢合中穴.环谷穴.髋骨穴.膑骨穴.
    分中穴.环各穴.髀枢穴.髀厌穴.髀压穴。
会阴穴 :下阴别穴.屏翳穴.金门穴.下极穴.神田穴.
    平翳穴.海底穴
脊中穴 :神宗穴.脊俞穴.脊柱穴
夹承浆穴 :颏髎.下地仓.痛关
夹脊穴 :华佗夹脊穴.佗脊穴.脊旁穴.侠脊穴.
    挟脊穴.华佗穴
颊车穴 :曲牙穴.机关穴.鬼床穴.牙车穴.鬼林穴.
肩髎穴 :中肩井穴.肩骨穴.肩尖穴.偏骨穴.尚骨穴.
    扁骨穴.肩头穴
肩井穴 :肩解穴.膊井穴
交信穴 :内筋穴.阴跷穴
解溪穴 :解谷穴.鞋带穴.草鞋带穴
金门穴 :关梁穴.梁关穴.金阙穴
京门穴 :气府穴.气俞穴.肾募穴
睛明穴 :目内眦穴.泪孔穴.泪空穴.命名穴.泪腔穴.
鸠尾穴 :尾翳穴.神府穴.龙头穴.骬尾穴.骭鹘穴.
    骬骬穴.臆前穴
灸痨穴 :灸劳穴.久劳穴
巨阙穴 :巨缺穴.巨厥穴.巨关穴.巨送穴.心募穴
厥阴俞穴 :厥俞穴.厥俞穴.心包俞穴.关俞穴.
    高盖穴.督脉俞穴
口禾髎穴 :禾髎穴.长频穴.长髎穴.长颊穴.禾窌穴.
    长(岁页)穴.长(出页)穴
昆仑穴 :上昆仑穴.内昆仑穴.下昆仑穴.足太阳穴
劳宫穴 :五里穴.鬼路穴.掌中穴.营房穴.手心穴.
落枕穴 :叉气穴.项强穴.落零五穴.外劳宫穴
利尿穴 :止泻穴.血清穴
廉泉穴 :本池穴.舌本穴.舌下穴.结本穴
梁丘穴 :鹤顶穴.跨骨穴
列缺穴 :童玄穴.腕劳穴
灵台穴 :灵阳穴.肺底穴
龙玄穴 :龙元穴.龙虎穴
漏谷穴 :太阴络穴.阴络穴
络却穴 :强阳穴.脑盖穴.反行穴.胳却穴.络郄穴.
颅息穴 :颅骢穴.颅囟穴.颅顖穴
眉冲穴 :小竹穴.星穴
命门穴 :属累穴.精宫穴.竹杖穴
拇趾里横纹 :大趾下横纹穴.大趾下理穴
目窗穴 :至荣穴.至宫穴.至营穴.至荥穴
内踝尖穴 :踝尖.吕细穴
脑户穴 :匝风穴.会额穴.合颅穴.仰风穴.会颅穴.
    迎风穴.脑堂穴.合顖穴.西风穴
臑会穴 :臑窌穴.臑髎穴.臑扁穴.臑交穴
女膝穴 :脚后跟穴.女须穴.足踵穴.丈母穴.女婿穴
脾俞穴 :十一焦之间穴
仆参穴 :安邪穴.安耶穴.安邦穴
脐上脐下穴 :囟门不合穴.脐上下五分穴.脐上下穴
脐中四边穴 :脐四边穴.腹四穴
气冲穴 :气街穴.气堂穴.羊屎穴
气海穴 :脖胦穴.丹田穴.下肓穴.肓原穴.下言穴.
    下气海穴.气泽穴.膊胦穴.季胦穴
气穴 :胞门穴.子户穴.脑门穴.子宫穴
清冷渊穴 :青灵穴.清冷泉穴.清昊穴
丘墟穴 :丘虚穴.坵墟穴.邱虚穴
曲池穴 :鬼臣穴.洪池穴.阳泽穴
曲骨穴 :尿胞穴.骨端穴.曲骨端穴.回骨穴.耳骨穴.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附图解)----五脏相对五行    一、穴位:脾经(脾土)
  位置:拇指桡侧面。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

  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二、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行云流水的家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


  三、穴位:肾经(肾水)   位置:小指掌面。
  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

 四、穴位:肝经(肝木)   位置:食指掌面。
  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图解:

 五、穴位:心经(心火)   位置:中指掌面。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

温馨提示:中医理论搏大精深.按摩是中医重要的理疗手段.对中医不是很了解的朋友,请勿擅自按摩点点穴,请在专也人士指导下进行理疗按摩!

}

简介:印堂穴归属督脉,有清头明目、通鼻开窍,治疗高血压、失眠、鼻炎、感冒精神乏力等作用。印堂穴的位置: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详见......

简介:俞府穴是经外奇穴,有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呕吐、胸痛、不嗜食等作用,俞府穴的位置: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详见本文图解俞府穴位位置图和......

简介:阑尾穴属经外奇穴,有调理肠腑的功效,缓解治疗阑尾炎、消化不良、腹痛等作用。阑尾穴的位置: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详见本文图解阑尾穴的准确......

简介:鹤顶穴是经外奇穴,有祛风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缓解治疗膝痛、腿痛、下肢麻痹、瘫痪等。鹤顶穴的位置: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鹤......

简介:气端穴是经外奇穴,有通络、开窍、止痛的功效,缓解治疗足痛、脚气、足趾麻木、中风等作用。气端穴的位置:足十趾,距趾甲游离缘0.1寸,详见本......

简介:髋骨穴是经外奇穴,有祛风湿、清热的功效,缓解治疗膝关节痛、中风偏瘫、脚气等作用。髋骨穴的位置:梁丘穴两旁各1.5寸,详见本文图解髋骨穴......

简介:独阴穴是经外奇穴,有降逆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缓解治疗心绞痛、胃痛、疝气等作用。独阴穴的位置:足第2趾的跖侧远侧,趾间关节的中点处,详......

简介:胆囊穴是经外奇穴,有疏肝利胆的功效,缓解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等作用。胆囊穴的位置: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胆囊穴的准......

简介:肘尖穴是经外奇穴,有化痰消肿、通经活络的功效,缓解治疗瘰疬、痈疽、肠痛、疔疮等作用。肘尖穴的位置:尺骨鹰嘴的尖端,详见本文图解肘尖穴......

简介:中泉穴是经外奇穴,有理气宽胸的功效,缓解治疗胸闷、呕吐、胃痛、中风等作用。中泉穴的位置:指总伸肌腱桡侧的凹陷中,详见本文图解中泉穴的......

简介:中魁穴是经外奇穴,有疏通活络、降逆和胃的功效,缓解反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噎膈等作用。中魁穴的位置:中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简介:翳明穴是经外奇穴,有明目聪耳、宁心安神的功效,缓解治疗近视、远视等作用。翳明穴的位置:翳风穴后1寸处,详见本文图解翳明穴的准确位置图......

简介:四缝穴是经外奇穴,有消食导滞、祛痰化积的功效,缓解治疗疳积、胃脘痛、哮喘等作用。四缝穴的位置:第2~5手指掌面,中间指关节的中央,详见本......

简介:二白穴是经外奇穴,有调和气血、缓急止痛的功效,缓解治疗前臂痛、胸胁痛、痔疮、脱肛、肛裂出血等作用。二白穴的位置:腕横纹上4寸,桡侧腕......

简介:八邪穴是经外奇穴,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缓解治疗头痛、咽痛等作用。八邪穴的位置:微握拳,第1~5指间,各个手指的分叉处,详见本文图解八邪穴的准......

简介:腰奇穴是经外奇穴,有理气通便、调经止痛的功效,缓解治疗头痛、失眠等作用。腰奇穴的位置: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腰奇......

}

人身体有多少个穴道?据悉,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

穴道(xué dào)即穴位,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道不是神经末梢,一般认为穴道在“三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当然720个穴位也不一定是准确的,因为经外奇穴有多少现在还有争议。郝金凯的著作《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经上奇穴,十四经体表循行实测经脉线上的奇穴,计345个奇穴;中篇:经外奇穴,十四经体表循行实测经脉线外的奇穴,计1219个奇穴;下篇,集合奇穴,计91个奇穴,共计1655个奇穴。这些经外奇穴有的已经确定是穴位,有的还在争论当中。可能以后医学界会确定它们,毕竟医学的进步是无止境的。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歌诀有:

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体多少个穴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