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如何做到心无杂念念是,真的能够成功么?

「字如其人」是真的吗?这能看出什么?
所谓字如其人,个人理解是从一个人字写的好坏程度,可以从侧面反映他的一部分性格,但题主想问的是如何看出他的性格是否如此,或者说从字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5927 个回答
这是为湿的字。这是为湿自己。所以有人夸为湿字写得秀气的时候,为湿觉得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人已经是这个惨状了。不过为湿的内心还是很……秀气的。祝大家爽。————————————————补充回答分割线————————————————————收到这么多赞和回复真是受宠若惊,为湿就是简要回答了一下,没想到大家都感受到了……首先,为湿在小学的时候,写字是很潦草的,所以母后大人就安排我和她学校的一名老师练习书法,但我始终觉得……那个老师写的字我不喜欢,虽然很端正……所以练了两个月为湿就不练了,之后就开始自己练……就是自己拿个本子抄古诗词啥的……然后就练成现在这个样子了。然后,为湿知道字如其人说的是性格,我只是爆个照逗大家开心一下,毕竟夏天了挺热的……希望部分围观同学具备基本的幽默感。说起性格嘛,其实就像字一样,为湿是那种比较……闲杂的人,并不受什么东西限制,就是自己活高兴了比什么都强,所以写字也比较随性。我觉得写字这个东西还是看个人爱好,我平时比较躁,所以一直没机会练毛笔字,有时候开会开得烦躁了会开始长篇大写,所以为湿好多记录本从后面翻开会有莫名其妙的诗词歌赋……最后,关于长相问题,我觉得自黑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最佳手段之一……因为黑别人的话会有分歧,很容易开始站队撕逼……黑黑更健康,大家开心就好。那么为湿就再自黑一把:为湿和为湿的喵……所以你们可以看出来,为湿还是热爱生活,热爱小动物的……再次祝大家爽。———————————————再割一次的分割线——————————————————这几天上班事情好多的,下班休息时间基本在玩风暴英雄……而且又要开始一项神秘而艰巨的工作了,所以很多同学的评论无法第一回复,抱歉抱歉,私信还是会第一时间回复的,只能怪知乎手机客户端看评论必须从头翻到尾……还是感谢大家对为湿自黑精神的肯定,为湿的喵叫李宝娜,1岁零1个月,英国短毛喵。还有,现在上班比较忙,没太多时间好好写字,写得最多的是下图:写得匆忙,大家凑合感受一下。吃饭去了。写得匆忙,大家凑合感受一下。吃饭去了。第三次祝大家爽。
嗯……字小练了几年,自学的,并不算好,但明显比人要好看多了~~不过个人认为,所谓字如其人,更在于字的精神与个人内在相一致,书法家更把字当作表达自己理想、信念的一种手法,所以与此同时书法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第一次回答,而且本人才疏学浅,回答得不好不要太见怪哈。另附本人照片,可见字面意思上的字如其人是多么不靠谱~~+_+嗯,还是感觉不够…嗯,还是感觉不够…嗯,不少人说比较死板,放上一些比较随意一点的字~最后一张属于正常字体~~~^_^分割线—————————————————因为有一些答友在问练字方法,我也就不敝帚自珍了。但前面也说了,我是自学的,水平有限,欢迎那些真正的大神批评建议。练字的话,练起来不难,难在坚持。练字最好的方法就是临帖。古有“学书无日无临池”之说,就是说要每天坚持临帖。至于临帖,首先得有一个好的帖子,好的帖子会让你在一开始的审美上有一个很高的水准,也会给你练字的路铺得更远。硬笔的话,依然首先推荐古帖,如果不习惯就看看田英章老师的硬笔字帖,其他的其实还有很多不错的,但我了解不多,可以百度一下。然后就是临了。先说纸吧,最好买米字格纸,米字格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字的间架结构。笔的话其实要求不高吧,保证不划纸就行了吧,也不一定非要选用钢笔的。再者就是练习的量与时间了。因为要认真把握好结构再下笔,所以一开始临习起来一定会是非常慢的,一天练五到十个字完全足够了,一个字的话最好是二十遍甚至更多吧。至于速度的话,我个人临完这些得半个小时以上,所以说,切忌贪速度和量,要真正静下心来去临习。分割线—————————————————略枯燥,给大家个福利,兰亭序原版大图下面便是温习了,每天凭着记忆把前一天的字各写两遍及以上,然后去看跟前一天临习的有什么区别,再去重新临习一下。每第七天的话不学新字,要把前面六天的字按照上面的方法过一遍。接下来的话,就是坚持了,其实这个才是最难的,实际上不能做到每天练字,能做到两天一练都是行的,但好多人就是坚持不下来~~方法就是这样,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没想到这个问题,我竟然拖到了现在才来答看了这么多的答案,都是晒字和长相的好吧,你们写的都很好,长的也很帅,可是。字如其人,应该不只是长相,而是态度,是气质,是不同的理解力始终认为 ,字同人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写字风格会发生变化,对于事物的理解已经处事的态度也会变化具体是如何对应的自幼习字,前十年间一直在摸索属于自己的风格,以时间为序,一一述之。幼时好动,跑的还比较快,写字追求灵动变化,当时先学的隶篆说明,隶书我并未学过曹全,这是后来给姐姐做示范,临摹手机上的图片说明,隶书我并未学过曹全,这是后来给姐姐做示范,临摹手机上的图片由于学隶年代久远,找不到图了十多岁写的篆书四条屏,当时倾心徐三庚,篆书怎么能粗细一致,毫无变化?故有此作十多岁写的篆书四条屏,当时倾心徐三庚,篆书怎么能粗细一致,毫无变化?故有此作后来觉得,篆隶始终不是通俗字体,于实际应用不相符,故学颜真卿,大概也是十多岁的时候这是学了半年后的样子,笔画间可见浮躁和急功近利之感,也许跟当时学东西都不认真由莫大的关系。这是学了半年后的样子,笔画间可见浮躁和急功近利之感,也许跟当时学东西都不认真由莫大的关系。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浮躁之后,可是在字中寻求解决方法,于是我决定,用一整个暑假(初二),尽量形成自己的小楷风格。于是我找来大概三十多本小楷字帖,开始没日没夜的读帖。后来有幸,主要从王充《长乐宫赋》和文征明的《离骚》中获得灵感,当时,我的小楷是这样的原谅,找不到当时的高清图了原谅,找不到当时的高清图了这是道德经长卷,每天写一下午,我用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写完一个淡定与缓慢的状态,做事前先稳定的呼吸,不会急于去完成某些事情,喜欢做一些持久的事情,就好比游戏,更喜欢围棋,而不是一局 CS其后,我又临了好多好多的字帖其后,遇到很多人,见到很多事情,明显的发现,每次自己的字都不太一样,影响字形更多的事,当时的心情。比如,最常见的行楷,使用书法软比书写。下班之后眼睛疼,之后写的卜算子下班之后眼睛疼,之后写的卜算子这也许是我比较正常状态下的字吧这也许是我比较正常状态下的字吧关于行气的试作之一关于行气的试作之一不忍扔掉的废弃 A4纸写这个的时候,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六岁小姑娘的粉笔字,焕然质朴,浑然恣意,没忍住,就临摹了下写这个的时候,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六岁小姑娘的粉笔字,焕然质朴,浑然恣意,没忍住,就临摹了下到后来,我开始把自己的笔法经验参杂这孩子体之中,开始跳出既有的规范到后来,我开始把自己的笔法经验参杂这孩子体之中,开始跳出既有的规范与此同时,我也开始重塑我的小楷,与平淡处出奇,这是我当时改变的初衷于是慢慢发现,写字是具有主动力的,而不是被动的,行笔过程中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在生活当中,一些事情也发生变化,从执行更多变为决策最后,是自己最为常见的钢笔字,最最日常的手写体那么,现在,你们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字与我的关系,大抵如此以上。---分割线-------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账号:决明子 Jueming_zi这里有关于摄影,绘画,艺术,以及我想说给你们听的故事
应部分知友的询问,更新一些和书法专业相关的内容。首先,书法专业的考学模式和其他艺术类高考类似,有校考,部分省市还有省内组织的联考,只是规模上比较小,一般普通的省市会有数百,规模最大的省如山东,河北等,每年的书法专业大概有个两三千,最少的省如海南,15年省内联考的时候一共只有38名书法专业生,相比于动辄上万人的美术,传媒等专业规模确实比较小。图为中国美院书法专业的艺考现场。图为中国美院书法专业的艺考现场。考试的内容多以规定书体的临摹和创作为主,部分院校会根据自己的要求,增设如印稿设计,线描,书法史等,甚至有些院校还会考美术的速写和素描。上图为2014年河南省书法专业省统考试题,内容为一首七言古诗的创作,即用自己学习的书体(楷、隶、行等)将这首古诗写下来,一般来讲,不强调个人风格,而注重对古书体的继承。上图为2014年河南省书法专业省统考试题,内容为一首七言古诗的创作,即用自己学习的书体(楷、隶、行等)将这首古诗写下来,一般来讲,不强调个人风格,而注重对古书体的继承。而临摹则是从一大堆字帖中抽选一篇出来,打印在一张A4纸上,大概就是这样:临摹评价标准很简单,写的像不像,属于特别基本功的内容,一般来讲这个字帖的抽选范围在20本左右,所以作为书法专业生,专攻一两本字帖是不行的,20多本字帖,拿出来一本随便抽出一页看看你写的像不像,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背后所需要的练习量。其它的考试科目就不赘述了,我们来聊聊所考院校以及就业方向。我大致的查了一下,2014年的时候全国开设了书法专业的院校,一共有62所,具体可以戳一下这个,到今年可能涨了点,大概70不到,再受制于某些院校只在一部分省市招生,对绝大多数的书法专业的学生来讲可考的院校在30所左右,再考虑一些考试时间撞车的以及考点之间距离的一些情况,一个勤奋的且很少晕车的书法专业生可能会考20个左右的院校,普通学生考十来个就很不错了。一般来讲书法专业生的专业方向不外乎国画系和书法系,进入大学后的课程安排因学校而异,差的蛮多的,有些学校会特别注重专业,有些会注重研究。就业上来讲,后来做什么的都有,绝大多数都做了和这个专业没什么关系的内容,我见过最离谱的师兄,现在在准备司法考试;专业相关的话也是做书法培训的居多,真正成为书法家的寥寥无几,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不论学什么专业,除非特别对口的那种,绝大多数人都做了和自己大学专业没什么关系的事情,这也说不上什么教育资源的浪费。想了想要说的也就这么多,如果还有什么关于书法专业的疑问的话欢迎留言,我会集中回答,书法专业其他的相关的问题也欢迎来找我。利益相关:石家庄弥古书斋16级学员 北京华夏大画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未来的书画经纪人-------------------------------原答案---------------------------关于“字如其人”说法的来源,就个人所查到的资料来看,比较早的出处来自于汉朝的杨雄,有一天皇上问他,怎样区分君子和小人,他就给出了这么一段回答: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汉 扬雄《法言·问神卷第五》大意是说,一个人的说话谈吐,反映他的内心境界,一个人的字迹,反映他的为人品行,看着这两个方面,就能分辨君子,小人。在后世的传播中,前面“言,心声也”的内容就被遗忘掉了,后面的“书,心画也”的地位则被拔高了。宋朝学者—朱长文的《续书断·神品》曾这么写到:“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这里的鲁公就是我们书法圈赫赫有名的颜真卿啦,而杨子云就是上面的杨雄,大意就是说颜真卿是个出了名的大忠臣嘛,你看他的字也特别好,很刚毅,很正,所以说杨雄的这个话是非常对滴。附图为颜真卿《多宝塔碑》《多宝塔碑》是系统学书法的人都会临摹的一部作品,一般来讲刚刚开始学书法的同学临摹的第一本字帖,不是颜真卿的另外一部《勤礼碑》就是这部《多宝塔碑》,这两部作品也是正楷字的代表,你可以看到他的用笔正如朱先生所说,非常的刚毅,规整,我们如果翻看颜真卿个人的经历,很标准的大忠臣形象,各位知友可以自行百度,内容很全面,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说完颜真卿,我们下面聊一个人物形象完全相反但也很有名的大奸臣——秦桧图为秦桧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深心贴》,老实说这个字,我个很少有看到古人的书法作品中,这么给劲儿的了,写的相当的好,另外坊间也有传闻,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宋体字,就是指秦桧的字(也有说宋高宗的),当然这方面我水平有限,没法细查,就不得而知了。图为秦桧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深心贴》,老实说这个字,我个很少有看到古人的书法作品中,这么给劲儿的了,写的相当的好,另外坊间也有传闻,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宋体字,就是指秦桧的字(也有说宋高宗的),当然这方面我水平有限,没法细查,就不得而知了。下面再说另外一个大奸臣,蔡京:姑称宋代有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前三位没什么争议,分别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而“蔡”则有人说是蔡京,也有人说是蔡襄,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蔡京同学的字很好,大家也认可他的字,但蔡京的人品很糟糕,你所有在大奸臣的事迹里看到过的故事他都干过,所以就不把他的名字和苏轼这些人放在一起了。据说这货死的时候,人们把他之前强压工匠按他的字刻的那些碑文都给砸了,人性次嘛,遭老百姓恨很正常,但你想想苏轼,米芾,黄庭坚这书法大师,每一个书法专业的学生都要临摹他们的作品,才能参加专业考核,蔡京的字和他们在书法水平上齐名,这书法造诣得多高。就个人的观点来讲,字写的好不好这种事和人性这种事关系不大,和颜值这种东西更是一毛钱关系没有,写字本身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存在的,所有人都是自小便学习书写,而在古代本身能写字就代表了一定的社会阶层和文化水平,大家都会临摹前人的字迹作为自己的范本,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宫阁体”这种标准式的字体,大家考学规定都要用这种字体写试卷,所以大家的也字都差不多。设想一下,一个书生幼时学习的时候很用功,写的一首好字,什么四书五经也背得特别好,儒仕气息很浓厚,但后来做官了之后开始变得越来越坏了,乃至于像秦桧,蔡京这样,人性次的不要不要的,写字写的依然很好,我相信那时候也有很多皇上和各位一样相信字如其人的说法,然后在一个周围没什么人和你说真话的位置,看着字迹感觉谁说的话比较可靠,之后就把岳飞这样的忠良给弄死了。你觉得一个人的字很好,写的娟秀文雅,有可能是她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也有可能是她早年多抄了两本庞中华,用写字这种事情去判断一个人的人性,我觉得和用一个人的外貌去猜测她的人品一样不靠谱,譬如很多劈腿,涉毒的娱乐圈明星,譬如我很尊敬的李小文博士。over
个人写的字,从小到大,被同学、老师、父母、上司、同事打击了无数遍小学时,父亲请过他教书法的好友帮忙辅导过两年,结果从头到尾丝毫没有长进那位书法作品拿过市里好几个奖的老师,看了我的习字后总是摇头叹气父母经常唠叨,平时多练练,最起码要写好10个阿拉伯数字...工作后,顶头上司看了我手写的报告书,在办公室里哈哈大笑,还当场拿给顾客观赏...个人真实水平见图自信心早就被打击没了...都说字如其人,所以我就是个品质低劣的人渣咯?年轻气盛时,还会拿蔡京、康生的例子来反驳嘲笑者,以此证明字得好看和人品无关现在已经乏了,没多大意义难道举了这些事例来争辩,别人就会停止内心的嘲弄吗?直到某天,听说了下面这个段子:一位教书法的老前辈评价,字不好看,其实就是手的动作跟不上思考的速度所以不怎么思考、规规矩矩动手的普通人,字写得好看能用简洁概念归纳想法的一般聪明人,字也漂亮反倒是想象力天马行空、发散力无与伦比、思绪难以用语言概括、脑回路完全有别于常人的绝世天才,往往字丑得没法看 从此我终于找到了精神和理论的双重支持(且不谈上面这段到底是干货还是水货),有了爆棚的信心,终于抛弃了内心枷锁说到字写得难看,太祖陛下早年当图书管理员的时候,北大的张申府教授就当面训斥过他:“你写得这样潦草,谁能看得懂呢?”“这是图书卡片,能不能端正点?”在1918年的北大图书馆里,张教授眼中那个湖南籍图书管理员,不过是个用那种龙飞凤舞、潦草、歪曲、并没有多少根基的草书誊写图书卡片的小人物何况那时,太祖陛下的字其实也并不出彩,远不是后来被奉承的那样独树一格,有怀素体风格的毛体(具体大家可以参详下太祖的一些随笔书法...)张申府教授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元帅都是由他介绍入党他这样颇具慧眼的高人,识得文曲星,也识得武曲星,就是没认得出紫微帝星...字写得丑需要努力去改善,但又何必在乎他人的评价和看法别人对你的百般解读,并不能构成万分之一的你字写得丑又怎么样,丑到难以改善又怎么样?难道这样就注定了会遭遇人生瓶颈,难道就不可以走出另一条道路?如果现在有谁还嘲笑我写的字,我会在心里自恋地说:普通人肯定不懂吧...
颜良文丑的也大有人在…
字。人。征男友~哈哈哈哈
关于修改答案的更新:好吧,我反对在该题目下进行无意义的爆照让某些人不开心了。下午回来刚要吃晚饭,发现答案被某个好心人举报了。为了我辛辛苦苦写出的干货,我忍了。答案已经修改,删除了你们认为不友善的部分,各位满意了?然而在这里我还是要说,我依然反对在一个严肃的问题下答非所问地卖脸的行为。我们来看一下题目,意思非常清楚,“字如其人是真的吗?这说明了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思路很简单,先说清“是不是”,再解释“为什么”。这是认真回答问题的态度。而我始终不明白,在答案里爆照的朋友们,想说明些什么呢?是晒出自己帅气或美丽的面庞,以及写得好或者不好的字,然后呢?你晒出的内容和这道问题有任何的关系吗?是的,我承认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我也欣赏爆照的朋友们勇于亮出自己的态度。我本人同样喜欢长得好看的人,找女朋友一定会找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最美的妹子。看脸没有问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毫无节制地刷脸,对不对?最后,在知乎上,我从没有对任何一位知友有过恶意诋毁或人身攻击的行为。我只是不希望一道有价值的问题变成自拍达人们的朋友圈。就这样。------------------------------------------------------------------------------------------------------------------------------------------这个问题我已经关注了好久,实在是忍不下去,于是跑来回答了。好好的一个问题啊,就这么被你们玩坏了啊......“字如其人”这句话说的从来就不是字的好坏和颜值高低成正比好吗!举几个例子。欧阳询的楷书,人称“翰墨之冠”,字写得够好了吧。看看《新唐书》里怎么形容他的长相的:“貌寝侻”,白话就是长得丑,一点修饰都不带的。《本事诗》里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据说长孙无忌见欧阳询长得丑,特意写了一首诗嘲笑他:”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言麟阁上,画此一狝猴。“现在流传下来的他的长相,就是这样的:林志玲,那些秀颜值的答主们,没有一个比她颜值高了吧?她写出来的字是这样的:你好意思说这是好字么?再看我本人,在知乎这个圈子里还勉强算得上写字好的吧?然而我本人长成这样:当然也有可能是这样:嗯,请尽情地骂我不要脸╮(╯▽╰)╭
所以上面的例子足以说明,字的好坏和颜值高低,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请自动忽略最后一个例子)至于通过字能看出一个人道德高尚的......天下第一行书,绝对的。再来要说的是 女神的答案。“字如其人,如的不是他人眼中的「人」,而是自己眼中的「人」。”这个观点非常新颖,并且有一种强烈的文艺青年的即视感。然而,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秦桧的字和人品不符,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忠臣?那么字写得丑,就是因为书写者认为自己是坏人喽?不成立。---------------------------------------------萌萌哒分隔线------------------------------------------吐槽完毕,下面我们回到正题。现在我们可以知道,“字如其人”说的并不是字的好坏和人的相貌呈正相关关系。那么,这个流传甚广的错误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贴出的科普文 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具体到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个人猜测是,这和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有一定的关系。虽然科举制决定了按照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这一基本法,但成绩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张入场券而已,例如,唐代在提拔官员时,就有“身言书判”的考核标准:“其内容,先试收判,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为合格;试而后铨,察其身言,身必体貌丰伟,言须言辞辩正。”不要小看了这些,仅仅是考试成绩好,字写得不够好,或者长得不够帅,想当官就是做梦,“有出身二十年而不得官职之人”。明代董其昌,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才华横溢,就是因为考官觉得字不够好,所以屈居第二(从此他苦练书法,最终成为一代名家);清代诗人龚自珍,想在翰林院谋个职位,结果上面一看他的字,“不合楷法”,想进翰林院?门也没有。当然这个选拔标准也和“字如其人”的观点在里面,但这一标准确实有着实际的意义:楷法遒美,则便于识读,在公文全靠手写的时代,显然能够大大提高办公效率;而这个标准到了民间,则很可能影响到世俗对一个人的判断。大家一看,卧槽,这位是个大官,看来挺有本事;再一看脸,卧槽,长得还挺帅;再一看字,哎呦卧槽,字写得还这么好。于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字写得好,就说明一个人长得帅,而且有能力。既然“字如其人”说的不是长相,那么这个“如”究竟说的是什么呢?人品?能力?还是性格?关于这一点,古人给出了非常多的解释,可以参考@的答案。在这里引用几个例子:扬雄说“书,心画也”,算是“字如其人”的起源;唐代张怀又说“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宋代朱长文评价颜真卿““予谓颜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用实例加以证明;清人刘熙载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总体来看,文人还是有一定的水平,比老百姓们的“字写得好人就长得好看”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只是在我看来,这些观点多少有些一厢情愿的成分;另外,说的有点玄。字究竟能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特质?可以。只不过,没有那么多。在我看来,仅仅就汉字书法而言,至少能反映出以下几点:良好的审美情趣。我的一个画画的朋友说:“一个人的字写得好,则画画多半也不会差”,有一定的道理。字要写的好,根本在于笔画的形态,单字的结构和章法的布局。要把握好以上几点,需要一定的审美素养。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写好字,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字才是好字,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种能力是什么?审美。持之以恒的耐心。作为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书法是不存在天才一说的。我承认天赋的存在,但这也仅仅能决定某些人的字写得工整一些,但绝对上升不到书法的层次。要让字达到鹤立鸡群的水平,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的练习,以及对于字的细心观察和反复揣摩。这是一个无比枯燥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才能完成。能写好字的人,无一不经过这一过程的洗礼。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我的意思并不是字写得好的人都拥有硕士以上学历,这里只是说“相对较高”。能够良好掌握汉字的写法,说明在汉字的识读上起码是过关的。愿意在写字这件事上下功夫,也说明一个人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这样的人,知识水平自然不会太低。这些都是字能够反映出的最表层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深入一点来讨论。性格。字能不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原理非常简单:一个人的行为和他的性格存在一致性。书写这个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一些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也同样会在其他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而字,就是书写的结果。通过字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从本质上说,和从经常丢钱包这一现象来判断一个人性格粗枝大叶,道理是一样的。具体到汉字,这一现象会体现得更加明显。汉字的笔画相对复杂,要想写得美观,对结构的要求较高,稍不留心,呈现出的效果就千差万别。另外,传统的汉字书写工具是毛笔,同硬笔不同,毛笔对于力度的要求较高,细微的差别都会让笔画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变化。因此,汉字书写也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上的特点。此外,书写的效果也关系到一个人的审美取向。书法的审美是多样的,就楷书来说,欧颜柳赵四大家,欧体严禁险峻,颜体大气磅礴,柳体刚劲有力,赵体平和秀美,为什么一个人选择了这样的审美而非另一种?这和审美取向不无关系。而审美取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下面鲁迅先生的这幅字:笔画粗壮有力,结构相对随意。我们不难看出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果断,坚定,性格较强。再看蔡襄的《离都帖》:笔画收敛,字体端庄,由此也能看出蔡襄的一部分性格特点:内敛,平和。字还能反映出书写者的当时的心境。韩愈评价张旭““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陈铎曾说“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全篇酣畅淋漓,开头处行笔迟缓钝重,而后行笔逐渐加快,结构也愈发随意,我们甚至能清楚地看到不加修饰的修改,书写者当时的悲痛和极大的情绪起伏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书写者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状况。你可以通过字来猜测一个大的趋势,却不能仅仅用字来进行判断。为什么呢?因为书写是有意识的行为,有意识行为的产物是可以修饰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无法判断书写者是毫不加以掩饰,还是刻意地表现出纸面上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笔迹心理学看起来近乎玄学:无法得到一个精确的数据,并且不可控的因素实在太多。以上是我对“字如其人”的看法。什么?你还想看出其他的?好吧。其实我还能通过字看出你性别男职业程序员月收入八千房租五千五平均每天睡五个小时坐地铁一个半小时你身高一米六五有坐骨神经痛。想让我看看的请私信我加微信发图五十块一次。然而你信么?另外,不用怀疑,我本人和上面的图片一样帅。 &( ̄︶ ̄)&最后,我十分乐于帮助想要练字的朋友们,但是请不要问我关于怎么才能把字写好、某个笔画怎么写、给我推荐一支笔这样的问题了......关于怎么练字,无他,唯手熟尔。方法就是,找一本好的字帖,然后埋头练。我反复练习,一本字帖写三遍,前前后后写掉五本字帖我会告诉你么?关于用什么笔,请参考我其他关于练字的答案。谢谢观赏。
字人人恩,好,就酱!
5.22更新 | 附如何寫好毛筆字方法。和相關問題:成年人如何练好硬笔字? (更新)續更平時寫字畫畫的書房平時寫字畫畫的書房硬筆書法(原來知乎叫時雨來著,後來同名太多還是用了筆名)硬筆書法(原來知乎叫時雨來著,後來同名太多還是用了筆名)英文圓體(筆为蘸水筆德國買的)英文圓體(筆为蘸水筆德國買的)。。。。。。。。要放臉嗎?從來沒在知乎上放過臉。那就放一張吧(°ー°〃)(°ー°〃)我就是想看看多少人想看臉。字如其人個人認為是不能一定的,答主身邊油菜花有顏值寫字還停留在小學時候一樣,有時候我甚至看不懂他們在寫什麼,所以字如其人應指性情,個人感覺身邊的人雖然多數人寫不好字反而人更純粹。每個人追求的東西不一樣,有可能你是工薪上班族,有可能你是創業大老闆,有可能是IT有可能是自由職業者等等…平時猶豫忙碌沒有時間好好練字,有心無力。不過相信真心想好好學習的人大有人在,時間是擠出來的,包括書法用具都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這樣才能寫好字練好書。最後套路一下:勿忘初心,方得始終。有得始終,方有果。—————————————————————4.26更新近来有许多人因此感到苦恼。字写不好,甚至写出来叫人看不清楚,这种现象当然应该努力克服,而且只要努力,这是完全可以很快克服的,苦恼也大可不必。应该怎样努力才能把字写好呢?一般地说来,每个人要学写字,总得知道一些书法的常识,从执笔的方法开始、到各种笔法的运用、临帖的方法等,都要懂得,这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学一两种字帖,经常还要多看各种字帖,这些也是必要的,临帖和读帖都是基础,不能忽视。关于如何临帖、如何入帖又如何出帖等等,有若干不同的看法、方法和做法,且各种方法都值得商讨。但是,我们暂不细谈论这些问题,而只是想着重地说明最要紧的一件事:这就是要大胆地练习写字。 人们都记得,我国年轻的乒乓球选手曾经在掌握了基本的打法之后,勤学苦练,大胆的打出自己的风格。这个经验非常可贵。写字也可以运用这个经验。这就是说,要在掌握基本的笔法之后,大胆地练习写字,经过一个时期不断的练习,自然就会写出一手好字。 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必须学会悬腕和悬肘。这是一个关键,然而并不困难。教给小孩子只要练胆地打出了习三次,就完全能够悬腕悬肘,毫不困难;年纪大一些的只要多练几次,也不难养成习惯。至于懂得了笔法之后,写起字来,就不需要一大套清规戒律,以免束缚人的创造性,相反的,必须强调大胆放手,写出自己的字。写自己的字是什么意思呢?这并不是说自己可以随意乱写,写出来别人完全看不懂。我的意思绝对不是这样的,而是说每个人的字毕竟要有自己的特点,不应该也不可能都学一种字体。奇怪的是,历代讲究书法的人,动辄就以王羲之父子的法书为范本,殊不知右军父子的书法也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倒是南齐张融说的道理,更为透辟。据《南史》卷三十二《张融传》载: “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应该承认,张融的见解很高明,因为他不把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为唯一的规范,而主张要加以发展,要独创自己的书法,这是完全正确的。如果历来的书法家都死守着前人的规范,不敢有任何发展和创造,那末,中国书法的历史早已停止了,怎么能够还有后来的许多辉煌成就呢! 例如,大家都很熟识的黄山谷的书法,在宋代要算是独树一帜的了。试问,黄山谷是死守着前人规范的吗?显然不是的。黄山谷《题幼安弟书后》写道:“幼安弟喜作草,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又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 从来学者都非常赞成黄山谷的这种见解。“老夫之书本无法”这句话长期流传,已经成为名言了。这是富有创造性的口号,至今还值得我们重视。宋代的另一大作家晁礼之,在《鸡肋集》中也说:“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书工笔吏。竭精神于日夜,尽得古人点画之法而模之,浓纤横斜,毫发必似,而古今之妙处已亡,妙不在于法也。”建议大家按这种精神,大胆地去练习写字。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无杂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