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焦...

“最困扰青年的心理问题”系列访谈之五――我的情绪谁做主?大学生如何管理负面情绪
“最困扰青年的心理问题”系列访谈之五――我的情绪谁做主?大学生如何管理负面情绪
作者:青年心理
什么样的压力产生负面情绪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来到腾讯演播室。这里是《青年心理》杂志与腾讯教育频道联合推出的“最困扰青年的心理问题”系列访谈第五期现场。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大学生如何感觉负面情绪。很荣幸我们请到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航心理与行为研究所硕士生导师,马喜亭教授。马老师也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高教学习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并且马老师曾经主编过《阳光伴我行―大学生情绪管理》等一些著作,所以对我们今天这个话题是有非常深刻研究的。欢迎您马老师。
马喜亭:谢谢,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这个活动很受大家关注,我们今天这个调查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一万多个网友参与了,您既做研究也做一线咨询,直接做学生的咨询?
马喜亭:对。直接做大学生的心理咨询。
  主持人:您做个工作多少年了?
马喜亭:直接做心理咨询做了16年,之前更多是教学,后来是教学和服务。
主持人:今天您可以跟我们大学生进行很好的交流,我看在我们在线调查里面很多朋友认为有一些负面情绪,但是愿意找心理咨询这样专业机构求助的很少,好像只有2%,今天您到了这里他们肯定很乐意跟您做在线的交流,不用预约,在咨询室里面跟您见面,今天在我们演播室跟大家见面,我相信这是很好机会。
马喜亭:应该是很好的机会,通过这个腾讯空间跟网友进行交流。
主持人:您做了这么多年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十几年也很长,实际上这十几年也是中国大学发生很多变化,社会发生变化,大学也发生很多变化,您肯定有很多体会,大学生心理问题是怎么样的情况,您是怎么就情绪问题产生兴趣的?
马喜亭:在大学里面,人际方面等等可能是一个现象,但最后通过情绪的方式体现出来,一个就是烦,烦死了,这是一个表达,当然这个很好说出来。要不然就是用一些行为表达,的话,可能有时候发脾气,或者我们发现走在路上,一个学生对一棵树或者对地,突然就是一脚,进行无形的表达。还有生理方面的表达,我跟医院大夫交流,说有学生也到他们那里去,就是失眠,睡不好觉,这是生理方面的,头疼。情绪影响成为我们身心健康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主持人:您感觉最困扰大学生的情绪是哪些呢?
马喜亭:总体来讲,从这次调查来讲,一个是焦虑还有就是心理的感冒,抑郁症,可能还有一个概念,就是情绪抑郁,一个星期,或者好几天总是高兴不起来,就像火一样,点不着,但如果时间持续太长了,比如半个月或者二十多天,就需要考虑是不是加重了,还有一个方面,在大学里面学习是比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工科学校,学习压力比较大。再一个就是人际关系比较大,低年级,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还不太一样,还有就是择业压力,现在比较突出。还有一些比较少的,有些同学没有意识到,自我发展,像我们前期做的,就是生涯规划,我将来走向何方。还有一个突出的,在这个年龄段,感情问题,爱情这块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
主持人:您分析了负面情绪,还有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包括抑郁、焦虑…
马喜亭:自卑、愤怒、恐惧。
主持人:您还粗略介绍了背后的原因,学习的压力,找工作的压力,谈恋爱的压力,或者其他各方面,这些压力使得这些负面情绪产生。您之前看了我们的调查,我也给网友们分享一下,刚才说的这几项情绪,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有一个选项是同时受两三项困扰的达到43%,受到这些困惑最多的其次是焦虑,焦虑占22%,抑郁17%,自卑8%,愤怒8%,我们还有一个选项,就是其他选项,可以自己填写的,我看到很多人填写尴尬、内疚,这些情绪从心理学来理解是不是负面的,而且不像前面那些情绪长久。
马喜亭:对,可能是不容易体现到的,焦虑、抑郁、愤怒可能是更多人容易体现到的,所以一般不想生气不容易,但想生气很容易。
为何高年级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有什么特点?
主持人:我们下面逐渐谈一下这几个情绪,一个就是焦虑,数量也是很高的,有22%,在校大学生,三四年级的居多,占58%,一二年级55%,后面的硕士、博士也有一些,这个人群里面他们产生焦虑的原因和他们的主要表现,您可以讲一下在咨询中的案例情况。
马喜亭:我从事大学咨询和网络的交叉,尤其是这么多网友参与,说明一个他还是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想调整自己这样一个程序。但是随着年纪的升高,包括我大学里面做一些调查和研究发现,其实我们过去认为低年级学生可能容易出问题,实际上后来我们调查和这次调查特别一致,随着年级升高,反而压力越来越大,包括焦虑,不安,对未来心里没有底,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到三四年级,这种焦虑、担忧可能和他现实结合比较紧。也就是说我们过去更多的是理想、幻想,到现在更多的是现实,很快要接受现实的检验。还有一个,我学这个东西能不能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再一个,我能不能找到一个工作,今年的就业压力更大,620万学生就业,所以这个时候可能随着年级的升高,压力很大。还有一个,毕业就需要独立,独立的话可能需要有工作,经济上能养活自己,如果不能经济独立心理上也很难独立,这时候面临这样一个毕业生的庞大群体,自己能不能找到这样的工作,所以压力相对会更多一些。
主持人:体现在我们调查里是,在校大学生三四年级的好像更愿意参与我们的调查,同时他们表现情况也更多一些。
马喜亭:对。一个方面是随着年级增高,可能更成熟一些,我怎么来养活我自己,怎么承载一些社会的责任,是他自我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情绪。
主持人:如果大学生自己感觉到焦虑,您认为他怎么来判断是否需要获得专业的帮助,或者说怎么判断自己这个焦虑情绪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去管理以及怎么管理呢?
马喜亭:情绪,我们不可避免,情绪和紧张在一块,焦虑就是这个事情还没有发生,紧张可能是很快发生,比如我到演播室来,上了这样一个镜头,实际上有点紧张感,我们今天谈这样的话题,紧张和焦虑,有一个好处,就是我想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好,如果这个事情做了,比如我这个脸红了,假如是这样,我这个事情过了之后脸就不红了,如果脸一直红的话可能我就需要找大夫。焦虑也是一样,持续了很长时间,比如刚才讲半个月,还是睡眠不好,吃饭不香,干别的事情也不能安心,这时候我就想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调整。一个是说找你的好朋友,目前来讲是支持的,近距离的朋友,你的同学,还有远方朋友,或者是你信得过的。还有一个是找心理咨询老师,或者是校外心理咨询师,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当然还有其他的方式帮助调整。
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专业心理咨询
主持人:我们调查发现,您刚才说的一种是找好朋友谈一谈,来倾诉,可能获得一些支持,在我们选项里,占28%的网友选择了这一项。而寻找专业咨询机构的帮助只占1%,更多的人是通过自己阅读,就是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选项占32%,另外还有一个选项也很高,是不处理,假装没有发生。对于这个选项您有什么看法?
马喜亭:我觉得前面比较好,我们可以看书,或者是擅长的比较有用的,如果假装没有发生,事实上这种情绪在你身上有体现,就是你采用一种否认的方式,暂时看还没有,但这种能量会聚集,聚集到一定程度还是会爆发的。这个相当于我们中医来讲,一般有压力,有焦虑的时候,别人问你怎么样,你说没事,可能会满脸春风,但时间长了以后可能会上火,心里有一种火,可能是焦虑的体现。
主持人:您跟中医联系起来了,确实情绪会通过身体反应出来,如果有不好的情绪、负面情绪长期的压抑着一个人的话,即使表面看起来像您说的满面春风,可能笑容背后也是很忧伤的。
马喜亭:对。你说的非常好。
主持人:刚才您说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事物,将要发生的事物可能都会感到焦虑,它还没有发生。大学生,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择业、就业压力可能会比较大,他从进入大学,甚至现在可能更早,考大学、选专业都在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来选专业,实际上他从进了大学就开始为找工作而焦虑,也可能有一些这样的人。找工作随着时间的迫近,大学要毕业了,这种焦虑不断的增加,在现实中是很正常的现象,是否用不着处理这个问题,所以网友说不用处理呢。
马喜亭:这个不用处理,可能是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经验不一样,就像来了,不一定每个人都得甲流。如果焦虑不安,我们最好要面对它,不要否认它,比如你面试,看你的精神状态,通过你的眼神、头发和表情,可能会看出你的状态。与其被动的被就业,还不如主动非常好的心情和状态去面试,给自己更多的信心。
主持人:您今天在这里给大家讲的关于焦虑的表现,就是哪种情况可能需要去重视,需要寻求帮助,以及怎么寻求帮助,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对所有人可能都有借鉴,但实际上他们自己到了什么程度,怎么做自我诊断,以及哪种程度需要寻求什么样的办法,需要寻求什么样的解决方式,可以给他们更具体的,还是需要他们有问题再来跟您预约呢。
马喜亭:大概很粗略的一个建议,影响你正常的生活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效率特别差,我们一般说生产率,当然这个不是就业了,学习的压力,我有一个学生说的非常好,一般放在我的一本书里面,他说不知道是我在看书,还是书在看我,就是不在状态,这个时候效率下降了,正常工作不能做下来。这个工作可能之前做的很好,而这个时候,要不然就找心理咨询师,你刚才提到真正见心理咨询师的比较少,这是我们国家现在的现实情况,虽然去年汶川地震更多人知道心理咨询,心理学对人是有帮助的,但是很多人还是对心理咨询不太了解,产生一些误区,觉得进行心理咨询好像就是有病,其实不是这样,而是说借力而行是很聪明的表现,因为花的时间最少,找人交流,你的问题解决了,很高兴的迎接新的挑战。
主持人:您还是建议,感觉问题比较严重了还是要找心理咨询师做专业的解决。我想网友会借鉴您的建议。我们谈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情绪,就是抑郁,这是心理学名词,但也是在普通大学生里非常流行的词,就是我抑郁了,不想再说的,前些年还有“烦着呢,别惹我”,这样的话在大学生里面很流行,这也是很重要的当前大家需要面临的问题。
马喜亭:这个问题不仅是在大学里面,在社会里面,已经变成了一个流行词组,就是我烦着呢,郁闷着呢,有时候小学生也会说这句话。实际上这时候说出来可能还没有达到我们病理学里面像精神学里面提到抑郁症的状态,只是说出来而已,这个是我们情绪的一部分,当然更多的是一种负面的,就是说做什么事没有兴趣,没有动力了,不想去做了,所以说烦着呢,别理我,就是我不想做一些事情。这是目前大学里面和社会里面比较突出的情绪表现。
主持人:一般意义上,有人把我烦着呢,我郁闷着呢,说出来,写博客,或者是在QQ签名签着,这样的人可能还不是特别严重。但实际上大学里面也有受抑郁严重影响的学生,您给我们谈一下这种情况。
抑郁情绪不等于抑郁症
马喜亭:今天可能有很多网友,虽然我们看不着你们,你们能看到我,这个分很重,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不是划等号,抑郁情绪是今天低落一点,或者明天低落,但是有一个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来看,比如这个情绪低落了两周,干什么事情没有情绪,失眠,两种情况,一种是睡得特别多,还有一个是睡不着,还有一个在学校里面会发现,咨询的时候有的同学说老师我怎么不能集中注意力,听不懂,你进入大学以后智力没有受到其他的冲击,为什么没有注意力,可能是受到事情的干扰,时间长了没有处理,严重了可能会引发变成抑郁症,这个时候就需要看心理医生。一边进行心理咨询或者是心理治疗,另外一边就到精神卫生专业医院进行精神方面的治疗,并且还需要吃一些药。我在学校里面可能早治疗,恢复的更快,持续时间更小,我看到一个学生连走路都不想走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到医院找专家治疗。这个病不是不治之症,也并不是同学开玩笑说,得抑郁症就是精神分裂。抑郁症只是不想干了,但能力还有,而精神分裂是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治疗,让自己更好地摆脱出来,恢复大学生应该有的一个青春和朝气,阳光的一面。
主持人:您刚才说严重的情况,可能连路都不想走了,实际上我们在社会新闻里面经常报道大学生自杀的情况,非心理专业人士,一般媒体记者和相关人士也会把大学生自杀跟抑郁症,抑郁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是更严重的比较极端的情况了。
马喜亭:后来我也做了一些调查,有些数据,后来发现,我提出一个无差错学习,就是别人发生的事情不一定在我身上发生,但是我可以在他身上吸取教训。我作为老师是工作的角度,作为社会人也是社会的角度,怎么影响不出现或者是少影响我。你刚才说这种自杀的事情,抑郁症的人特别完美,什么事都想做到完美,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一定做到那么完美,还有就是想减轻别人的负担,不给别人带来麻烦,觉得我死了好像给父母或者是亲戚朋友减少了负担。还有一个,他认为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我常说任何事情都像数学一样,至少可以有三种答案,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咨询。有的人连行动都不想行动,所以有的时候不愿意求助医生,很多网友朋友,我也善于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崔永元先生,大家都知道,《实话实说》节目创始人,他原来上电视说,得抑郁症一定不要歧视他,而且要找医生,这实际上是一个病,崔永元并不会因为抑郁症,而把一些栏目停下来了。
抑郁症其实仅仅是一种可以治好的病
主持人:就是给大家减轻对抑郁症的看法,当成一种精神病…
马喜亭:不是一种精神病,解决一种精神疾病,但是可以治疗的。
主持人:矫正大家这种看法,我们可能难于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可能一段时间感到像您说的那些表现,对什么事情没有兴趣,比较低落。找医生的话,向大家说明了这个事情,明确了,但同时可能会想我去找医生,大家会用去看医生的看法看我。
马喜亭:看医生不看医生是你自由的选择,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学校图书馆里面看心理学的书比较多,会根据一些量表,网上也有一些量表,有些同学对号入座,其实这样不是很科学,你不是专业,没有这样的背景知识,你给自己贴了这样一个标签,可能不是抑郁症,如果是抑郁症,你可能也判断不准,如果不是抑郁症,你可能也说不准,还是让医生说的算。
网络心理测试不易对号入座
主持人:在网上也有一些测试,负责任的媒体可能会打一个符号说这是趣味测试,不然的话大家可能会对号入座。
马喜亭:所以青年心理和腾讯合作,这个非常好,抑郁症不是没有标准,是有标准,不要给自己贴标签,但抑郁症不是一个精神分裂,还有一点,抑郁症是时代性的,可能每个人都会患上抑郁症,包括我现在可能很好,如果哪天调整的不好可能会患上抑郁症,但我会找医生。我还想说崔永元说的一句话,患抑郁症的都是天才,就是说很聪明,解决的很好的话,不一定每个人都去医院,如果解决的不好,可以去找医生。
主持人:在我们青年心理网的论坛里经常会有网友来发贴,就是讲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很困惑,但这些朋友,大学生居多,困惑原因有很多,有的是跟寝室室友关系处理的不好,还有谈恋爱等等。让我感觉他们很敏感。我现在离开学校很长了,觉得那是多么小的一件事情,但会影响当事人,让他很郁闷,很抑郁,我想很敏感的人才会抑郁吧。
马喜亭:我举一个例子,有些人会把这情绪向外发,抑郁症的人不会吧这个情绪伤害给别人,比如箭一样,射出去箭转了一个弯又伤害了自己,刚才你说比较敏感,不希望给别人带来麻烦。
主持人:我们讨论到抑郁轻和重的,都有不同的表现,轻的你刚才给的建议是可以自己阅读书籍,自我诊断。
马喜亭:稍微自我诊断。
主持人:如果感到自己这种抑郁的情绪影响到生活了,有一定长时期的,还是应该寻求帮助,至少要寻求朋友的帮助。
马喜亭:对,今天是讨论大学生的,有三个指标来看,一个是学习,大学生主旋律就是学习,如果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如果你想创业,这个精力、能量有的地方释放这个无可厚非,如果我不想创业,也不想学习,有一些大学生上网成瘾,我觉得这个里面可以考虑是不是有这方面的一个问题,因为你的主业不想做。还有一个就是人际关系,当然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有些人和外向,喜欢管教朋友,但是有的人性格内向,性格内向也需要人与人之间,朋友和朋友之间之称,如果原来朋友很多,突然现在懒得跟谁交往了,说话都懒了,这是一个方面。刚才是两个指标,一个是学习,一个是人际交流,还有一个就是自我接纳程度,现在一点都不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包袱,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考虑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因素,就是抑郁症这一块。
主持人:可以根据这三个指标总结一下自己,看自己是哪种情况,当然最好是什么都没有,情绪很好。
马喜亭:希望大家都情绪很好。
大学生自卑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自我调整?
主持人:刚才谈的第一个是焦虑,第二个是抑郁,这都是在当前大学生关注很高的负面情绪。另外还有两个在我们调查里得票率很接近,一个是自卑,一个是愤怒。两个都是8%左右。这两个情绪您怎么看待。
马喜亭:实际上人在年龄段,大学的时候能量很多,精力很充沛,情绪也很丰富,我们说他们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但用一个什么样的途径让自己的情绪得到非常获得释放。如果这个释放的途径堵塞了,可能就会变成愤怒的情绪,我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爆发,其实是有一个原因,循序渐进积累起来的。自卑这一块,我们在大学里面发现有的同学这么做,一边是自卑,一边是自傲,实际上我说自傲或者说自卑的人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就是自我接纳这一块不客观。自卑的人,看不起自己,还有就是你提到的敏感,觉得别人也看不起我,实际上是你自己不能接纳你自己,把这个投射在别人身上觉得不能接纳你。还有自尊,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需要自尊的,实际上没有把自己客观的看待,把自己夸大了,夸大之后觉得别人不认可你,这个时候有出入。所以就像一个天秤一样,最好是我们自信,很客观的觉得你是谁,你可以做什么,我们之前的节目也做过这样的内容,你有什么样的特点或者优点,但如果说你贬低自己是最容易的,但实际上你不能给自己元气了,恢复能量。如果觉得自己了不起,而别人不会把你看成了不起。
主持人:分析了跟自卑相对应的情绪,就是自傲的情绪,实际上都不是特别良好的情绪。
马喜亭:不客观。
主持人:居于中间的应该是自信的,把自己的自我感觉也会比较好,旁边的人也不会因为觉得你过于自傲,自己觉得自傲,别人看来可能就是过于的自负。
马喜亭:自负、张扬。
主持人:这样一些情况你也难有很好的人际关系。
马喜亭:对。
主持人:您刚才说一个是自卑,一个是自傲,但从成因来讲,在您咨询中您刚才哪些是最困扰大学生的?
马喜亭:这个可能是和他成长有关系,进入大学的同学,你可能有很多优点,既然你能够进入大学,我们有一句俗话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你为什么会自卑,体现的比较敏感的,别人正面一句话有时候你从负面理解,比如你穿这个衣服很好看,化妆很好看,如果你心态非常好,相当于说非常感谢对方这样称赞你,如果你心态不好的时候,会感觉到他在讽刺我,我化妆不好,穿的服装不好,可能那个人真的是发自内心的,但你负面理解。这可能和他小时候的成长有关系,在成长里面受到父母的影响,我们说父母是第一任教师,父母给你正面的激励的比较少,可能是物质比较能够满足你。进入学校以后可能这方面也比较少,一个是性格原因,另外就是没有跟别人交流,慢慢地对自己要求很苛刻,对别人很好,外面来讲你对别人很热情,其实内心你不是没有要求,有一个共性,人都想得到夸奖和表扬的一种方式。
主持人:其实每个人是有一种希望回报,希望别人对我同样对待的,我喜欢你,我也希望你喜欢我,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对等的交流,可能会处于不好的或者是自卑的情绪。
马喜亭:对,自卑是他更多的从负面看待理解人和事,其实周围人不一定从负面理解。包括大学里面,同学跟你开个玩笑,我觉得开玩笑,善意的,他是跟你平等的,觉得跟你很好。我们知道矛盾最大的是什么,就是冷暴力,不理你,我看不到你,这是最大的侮辱,如果跟你开个玩笑,实际上他把你当成跟他一样的,是很平等的关系。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自卑和人的成长,在童年时期,或者是整个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很多事情,最后形成他的性格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大学生,毕竟有8%网友选择的这一项,说明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很多,他也意识到了,因为他到腾讯上面参加我们的调查,已经意识到了,您有什么建议给他们呢?
马喜亭从自卑到慢慢的心态很平和,接受自己,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就是跟你的年龄成长,年纪升高,慢慢看事情,视野就宽了,这个不要着急。如果你接受不了的时候,还是不能认同。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还是需要一个过程。还有一个就是找到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很独特的,你的特点在你看来是弱点,可能别人夸你的正是你的优点,所以可以梳理一下。其实自卑的人也有很多强项,或者是某些方面的特质,把这个特质尽可能的展示,也是别人交流你的窗口,在大学大家都是忙忙碌碌,寻求自己的发展,很难说你在做什么我一定要猜测你的心思,没有人猜你,这个时候可以通过活动展示。还有一个通过活动也是认识别人的好机会,因为有时候他只是自己心里面想事情,但是缺少行动,这时候可以通过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长见识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和方法。
愤怒是情绪的宣泄,最好的方法是慢慢疏导
主持人:下面说一下关于愤怒的情绪,刚才我们说了,这两个都是8%。您把自卑已经剖析的,从它的成因和办法都讲了。关于愤怒的情绪您的看法是什么?
马喜亭:愤怒这一块,一般是一个人压抑的时间太长了,才突然爆发的一种情绪。我们说气大伤身,没有人愿意发脾气,但是他不会有一种比较好的,我们说升华的,或者是有礼节性的方式宣泄出来,可能会突然用这种爆发的,像怒狮一样,这种情绪也是压抑太长了。我希望大家,像水一样,慢慢疏导他,比如有些同学特别喜欢踢足球,或者是打篮球,可能也有自己的方式,化妆也好,吃东西也好,服装也好,也是一种情绪。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走进彼此的心里面,这个圈每个人不一样,但是一个扇面的,觉得自己吃亏,受委屈的情绪宣泄出来,愤怒情绪就会平静下来。
主持人:其实愤怒的情绪产生,像您说的也不是一天产生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累积的,我们想到大学生,想到都是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他们充满了阳光,为什么这么愤怒呢?
马喜亭:这个时候也有能量,但是找出口,哪个出口更适合自己。还有一个就是表达出来的东西希望别人更多的认同。在大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大一的时候,我们都上过大学,参加集体活动,伸出友谊之手,拉你进入这个团队里面,二年级三年级的时候更多的是靠你的自愿,你不加入这个团队也没有人叫你。这是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哪种更适合你表达,有的人可能爱好没有,就是学习,学习也很好,达到内心和谐,没有更多的内心冲突,可能这种愤怒也没有。但人往往都是七情六欲,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导火索,一个事件,这个情绪就爆发了。
主持人:参加调查的网友,情绪不好的原因有很多,被负面情绪困扰的原因,除了刚才谈到的人际关系、学习、恋爱,还有一项就是经济上的贫困,占18%,这是让他产生负面情绪的。还有一些是学生们自己填写的,就是社会不公平,就业歧视,等等,这些其实是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超越了你可以做自我情绪调试,你怎么调试都在那里,所以他们很愤怒,这个情绪怎么办?
马喜亭:这个情绪我们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你归到环境,还是归到社会,归到环境和社会这是你不能改变的,比如就业形势这么严峻,你竞争可能还很难找到岗位,如果不竞争可能就更难找到岗位。所以外面的环境不是你能驾驭的,驾驭的就是你自己,所以就是你怎么来管理你的情绪。经济方面,前几年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我在见过他,他的经济可能比大家差很多,但他很阳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你说社会不公平,你看到的社会可能和另外一个人看到的社会又不一样,这是外在的,你无能为力,改变不了多少。对于这种变化,你可以先适应,比如先就业,到后面找到自己能量的时候,再腾飞,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您作为心理学专业人士给大家的最大建议,就是要进行内归因,对环境无能为力的时候,可以掌控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
马喜亭:对。这一块也是我自己的经验,我自己也是在调整这种情绪,我对一个事情,现在可能越来越多的从正面角度看待我遇到的事情和情绪,所以这个时候,昨天是感恩节,虽然是西方的一个节日,但是我觉得这个感恩想法和情绪我是始终存在于心中,我觉得对我周围每一个人,包括同事,以及我们今天有缘份在一起,都是很感恩的,有这样一个平台跟同学进行交流。如果从负面来理解,可能是我带来压力,给我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
十种方法教你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主持人:我们刚才分别的谈了几个比较受关注度高的情绪,包括焦虑、抑郁、自卑、愤怒,在参加我们调查的网友里,选择同时受到两项、三项困扰的达到43%,如果一个人觉得不舒服,遭受负面情绪困扰,可能往往是很多情绪发生的,对于这种情况,您有什么锦囊妙计?
马喜亭:这个跟我们小时候玩儿的万花筒一样,各种颜色都有,更多的是看到负面的东西,看不到彩色的东西。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情绪,我想有几点建议,就是管理这个情绪,既要看到黑的东西,也要更多看到亮丽的东西。这是你的心态。不管是刚才提到的焦虑、抑郁的,或者自卑的,实际上每个人很少有单纯一种情绪在身上体现,只不过这种情绪比较明显的时候,比如抑郁,有一个诊断量表,或者是焦虑有较诊断量表,刚才说七情六欲,有七种情绪,喜怒哀乐,在七种情绪里面,真正正面的情绪就是两个,一个是喜,就是高兴,还有一个是爱,更多的是别的情绪,所以你刚才提到有时候是两种,或者是三种以上,我觉得是很正常,也很自然的情绪在里面。一个首先这种情绪,我们刚才谈了很多负面情绪,实际上也想去破解它,根据这个情况进行调整和管理。正面情绪也是需要管理的,因为咱们一般来讲把负面情绪管理好了,好像负面情绪就少了,实际上你想一个人只有快乐,没有悲伤,很难正常成长。现在有一种新的观念,慢乐,慢慢的享受生活,快乐的话,是瞬间的,很快就没的,我们有时候说得意忘形,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可能就会犯错误了,相当于真理往前走一步就变成谬误了,喜欢也是一样,爱也是一样,但不要给别人带来负面。有的时候说我喜欢你,你也应该喜欢我,不是这个逻辑。我们也需要管理这种情绪,但一般我们会忽略这两个正的,希望自己天天开心,天天快乐,如果天天开心,天天快乐的话,按照医生开玩笑,可能不是我们社会这个圈子,可能就进入精神病院了,只知道开心,不知道痛苦。刚才我们讨论这些情绪都是存在你身上的一个状态,一种体验,可能你的体验跟我的体验不一样,但是我一定要接受它,从这个情绪里面,负面的,我一定要发现正面的,比如你害怕,害怕有好处,可以保护自己,如果什么都不怕,天不怕,地不怕,交通规则不遵守,你会怎么样。如果小孩不害怕的话,也不能保护自己。我们这个社会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能是不当着人多的时候,也许是在被子里面。可以发现正面的,人与人沟通的时候,我们心理学里面讲一个共鸣。这是负面的情绪,但是从正面理解,然后更多了解和感受自己,也才能更好的了解别人,否则的话就是说那有什么好痛苦的,不就过去了,这是陷入了逻辑层面。这是一个了解自己。
还有一个,其实在生活中间,你想避免情绪发生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无外乎就是事情和人情,我们怕的是搭别人的人情,欠别人的东西。但事也是情,有时候情感投入到这个事情里面,怎么办,有一种转换角度,改变看法,一般事发生之后,结果还能改变吗,改变不了。但是能改变什么,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这个看法对我有利的,还是对我不利的,对我不利的话,可能这个情绪就体现的明显,如果对我有利的话,我就很开心,我也知道我的界限。
所以我觉得有一首比较好的小诗,我们做我们学校台历的时候放进去了,可以给网友读一下,“我虽然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决定它的高度”,“不能左右天气,但是可以改变心情”,北京现在蓝天很多了,谁能够把天气预报报的很准,可以改变它呢,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我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开笑容”,可以用心里的美容让自己更开心,长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人与人之间微笑是非常好的表情。还有一个,“我虽然不能控制别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人都想控制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实际上很难,控制自己容易。还有一句,“我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充分利用今天”。比如今天我们在这里做节目,我可以把心思放在这个地方来。还有一个,“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一个比较好的事情,我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的话就可以迎难而上,强迫自己,有些事情也是自己做不了的。
还有一个是改变自己的行为,行为改变,情绪也是改变的。瑜珈也好,气功也好,都是可以改变心情的办法,在大学里面养成好的习惯、做法。实际上看起来没有什么用,但对你的调整心情是有帮助的。有一句广告词是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我想不分早晚。只要你现在开始行动,就会见效。
还有一个就是环境需要改变,心情也会随着化解,现在大学宿舍里面,有些同学,宿舍里面,可能女生宿舍美化的比较好,男生也有自己的风格。如果发生了一些争执,会发现在演播室里面我们争吵的话,可能会越来越激烈,如果另外一个同事把一个拉出去了,可能就不一样了,就想当时怎么那么傻,心情可以变一变。另外一个,这几年特别强调一个就是IQ,就是智商,大学里面能够提高多高,很难说,但是情商,自我管理能力还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刚才探讨这些情绪,负面和正面的都可以做一个调整。
第七个,每一种情绪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结果,一个现象,实际上背后是有原因的,对这样一个情绪怎么办呢,禅里面特别强调十二个字,一个是首先面对它,这个事情发生了,你改变了结果,怎么办呢,我就承受,像去年地震一样,你说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你没有资格,或者跟老天爷讨价还价。还有一个就是你接受这样的现实,接受之后就想我该怎么办,第三句就是解决它,既然面对它,接受它,就想办法,是以问题为导向,怎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解决完之后,第四个就是放下来,这也是最难的事情,舍得舍得,能得到一些东西,也会舍一些东西。放下是对我们心理调整非常大的挑战。如果你情绪特别乱,老是被别的东西干扰、牵挂,其实那个并没有牵挂你,而是你牵挂了,所以心不在状态。环境变了,要分析原因,正面现实。
还有一个,比如心理咨询,找老师,找你的好朋友,心理咨询,有的人理解是化疗,就是交流。我们表达情绪,说是非常好的方式,我们生活中间可能说的人少,怕给别人添麻烦。其实真正听的时候,你能不能用心去听也还不一样,这是跟别人交流,能够倾听,这也是我们调整情绪非常好的一种方法。所以一定要有朋友,不是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不是说不是上帝就是野兽。还有一个,人的性格,有些好像是一种悲观的,总是负面的考虑,还有一些人我们需要从乐观的,这个负面或者正面的,其实你看一个问题,你的言谈,看问题的角度就能看出来你是一个乐观人还是悲观人。大家都知道,就像我这杯水拿到这儿之后,比如一个人说才半杯水,那是一个什么感觉,很悲观的,不满足,如果说有这么的水,你看他是不是很满足。如果你问他是不是悲观的,我想没有几个人说我是悲观的,但通过你这个表达就可以适当进行一定角度的对你了解。后天是通过活动,跟乐观人交往,实际上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就是对问题的看法,所以性格很豁达,不计较小事情。
第九个,人一定要满足自己的一些需要。我们情绪烦的时候,男生会喝酒,抽烟,女生是另外的方式,基本需要一定要满足他,不能压制,对调整情绪也是很好的。我们过节日的时候很开心,吃的很好,对调整情绪是有帮助的。
再有一个,我们前面提到的负面情绪,正面情绪,所以有时候说要做情绪的主人,还有一些人说不要做情绪的奴隶。我个人理解,既然多种情绪都存在你身上,是不是跟这个情绪做朋友,不要克制。有的人说我能力特别强,一定可以压下去,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在水里面放一个乒乓球的话,往下压的话情况是什么,球会弹出来,你给它越大,反弹力越强。如果不给力量的话就可以。所以既不当主人,也不当奴隶,而是当朋友。还有一个,如果找咨询,找一个比较专业的咨询,这样会好一点,当然你付出这个钱会有收获,不要期望说一次性一句话就可以改变人生,因为这里面跟咨询师水平有关系,专业背景有关系,还有你的严重程度。去咨询的动机也有关系,你不想去,别人推着你去,老师推荐你去,可能这样效果也会打折扣。
还有一个,大学里面有些同学会忽略到,古希腊说健康要做什么,需要阳光,需要空气,需要运动,这是大学生最丰富的资源。
主持人:谢谢马老师的锦囊妙计,一下给出了十大锦囊妙计,既有诗情画意的给一首小诗,又从中医等各方面,给我们这些受情绪困扰的朋友一些建议。您刚才说的特别好,情绪困扰不仅是负面的,其实正面也需要管理。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大学生如何管理“负面”情绪,我把负面划一个引号,是你感觉不适的情绪,可能是过度高兴的,整天觉得无忧无虑,对他而言可能也是“负面”的。您最后这句话特别适合给我们今天做结束语,就是做情绪的朋友,跟情绪做朋友,自我接纳,可能生活的就更加阳光,如您书中所说的。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下一期我们将讨论初入社会,理想受挫后怎么办,我们请网友继续关注。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
马喜亭:谢谢。
本周热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