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思娇为甚 不谈爱情么会回答问题?是因为无事,还是为了升级?

五五开和笑笑没有这次的事情,会是兄弟吗?答案是肯定的
五五开和笑笑没有这次的事情,会是兄弟吗?答案是肯定的
痴迷电竞的推送君
相信大家今天一天看到了不少关于五五开和笑笑恩断义绝的消息,这次的事情是由于笑笑给五五开刷礼物,其实刷礼物到也没什么,就是刷的点不好。最近斗鱼在举行了一个年度鱼乐盛典的活动,刚好五五开这段时间又在美国参加活动,就不想参与这个活动,他也让大家不要给他刷礼物,但是半路冒出来一个笑笑,自己掏腰包把五五开顶了上去。榜单上的名额就那么几个,五五开一上榜就把原来预定的某位女主播顶了下来,也许是不知道触碰到了谁的利益,有人找到了五五开和UU,这在五五开看来笑笑就是故意的,把他当枪使。五五开这才在今天凌晨发长篇微博表明自己从此和笑笑恩断义绝。曾经五五开在直播中透露,自己当初离开IG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笑笑,他说笑笑经常在背后说坏话,挑唆自己和战队的关系。还有大家记不记得上次UU在网上被水军带节奏的事情,当时UU在直播间被水军谩骂,五五开就发博怒斥德云色,指责他们找水军搞UU。其实五五开和笑笑一直以来都是面和心不和,双方之间积怨已久。他们两之间的恩怨远不止推送君说的这几件事情,五五开在今天凌晨的微博也是直接的点明了自己和笑笑之间的恩怨。“在你那我只是表面兄弟aab,我的女朋友是你们口中的uu婊子,我的兄弟马飞飞是一个开外挂的绝地求生主播。你义薄云天,你人好人品好你孙亚龙牛逼。所以麻烦你们远离我们这种毒瘤。大家彼此走自己的路”五五开和德云色之间的事情太多也太复杂,我们也没有办法得到确切的消息,他们两之间的对与错也没有办法去评判,我们静静地等待下文就好了。直播这个行业利润空间很大,但竞争也很大,水也是很深。咱们这些吃瓜群众可不要随便介入哟,静静地吃瓜就好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痴迷电竞的推送君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为所有人带来最新最热的电竞资讯
作者最新文章更多选车参考:
清风不识字40
综述:关于降价与中国汽车产业的走向
最近多款汽车降价,消费者也呼声日高,好像不降价不足以平民愤,劳苦的汽车梦事先也近在眼前了,可是我们能够在短期内得到这些好处吗?答案是不能,至少2010年之前不能。
为什么?说来话长了。(少废话,别讲大道理)
好,就从将被列为2003年度营销十大笑话之首的MAZDA M6下线无价说起吧。一汽确实是丢人,但丢人总比丢利润强。一汽老总早想好了,降了,但本田不算什么,产能有限,市场占有率有限,跟着他定价格,对一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一汽的产品线长,但混乱无序,假如根据国际上的规律,MAZDA M6 2.3L定价在24万左右,则BORA 1.8T价格必须相应向下调整2万,1.8和1.6同样,这样BORA的最低价会为14万,现在的车怎么卖?也得调两万,CIX只能卖10万,好了,VITZ怎么办?横竖不能刚上市就降两万吧,这不是丢不丢人的问题,乱了,VITZ最便宜的一款只能卖8万左右,那么原定下线的VITZ 1.0 vvti款怎么定价?7万,你觉得可能吗?这还不包括其中的价格无法定,皇冠的超额利润无法实现等等,一团乱麻,现在一汽的头头们肯定在抓头发,扯领子,闹心呀!
可是你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这样调整后的价格,在2003年10月以前真的不合理吗?如果有说不合理的,也是在说降得不够。大哥,降到这样他都不愿意,你还向他要求什么?试想如果你可以获得超过30%的利润,你会去主动降低到20%、10%或者国际上各大汽车厂都达不到的3%吗?如果你正拿着他的股票,你愿意他降吗?如果你是他的职工,你愿意他降吗?如果你是他的上级领导,你愿意他降吗?那过春节,谁来给你“拜年”!对职工,降得再低他一时半会也买不起,对主管领导,它需要买车吗?那谁需要呢?普通的消费者,现在有些闲钱的消费者。我不赚你的钱赚谁的钱?因为你的钱好赚呀!
我拿70年代末的车来,原封不动可以卖30年,价格还没什么变化。我拿给第3世界国家的车给你,还说是同步推出,你怎么样?还不是媒体热炒,消费者抢着掏钱,凭什么?凭的是你的汽车市场不成熟,对我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我是冲着你的超额利润来的,你以为我是慈善家呀!明明拿印度的IKON过来,改个名说是名扬全球的FIESTA,把一大堆头衔套在他头上,他就摇身一变成为了。这明明是欺诈。怎么啦?就骗你了,你能怎么样?你们的记者还不是我说什么是什么?发个稿把厂家公布数字一抄就齐活,什么试驾报告,你问他开过车吗?还不是拿了我的礼品,吃了我的饭,报纸杂志上给我臭吹一通,他敢说个“不”字?现在的汽车杂志多如牛毛,可你翻开一看99%的内容雷同,不同的那1%是抄的外国杂志。试驾报告全是夸好,没有缺点。有说缺点的,就像下级奉承上级“我可得给您提个意见,就是太不注意身体,身体都累坏了”。看了我这吐啊。更可笑的,某试车员在缺点中说“这车就有一个毛病,驾驶员侧的电动车窗一按就全下来了,中间停不了”,这位大婶连一触式按键都不知道就当上了试车员,我都替这份杂志主编的智力水平担忧。
对不起,我有急事,今天只能写到这儿,愿意听我侃的举手,不好意思,我还没说到正题呢,明天注意
20:54:37回复(0)|支持(0)
上一条口碑:
下一条口碑:
车型评分:*
做出个总体评价吧
评价标题:*
必填,3-20个汉字
您的评价会对其他人有很大的帮助
填写个综述吧10-500汉字
您还需要输入10个汉字
选择口碑分类:
外观内饰操控动力售后保养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有误
同步到微博&&
指导价:18.98-23.68万(待定)
市场价: 14.50-34.28万
类型:中型
擅长领域:
解答问题:个
被提问:次安猪 | 这是我的生命。它不是为了获得自由而必须进行的艰辛劳作,它就是自由本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一下,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o斯密、约翰o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约翰o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小题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C.亚当o斯密、约翰o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小题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小题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快乐无限。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您的位置: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勤奋者”?
作者:布罗迪
  导读:面对时代的飞速变化,你可曾焦虑和无助?也许你见过所在的城市凌晨四点的样子,也曾搭乘最后一班地铁回家。然而,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累得像条狗,感觉身体被掏空,然而却并没有什么卵用。也许你也曾像我一样,每天忙碌又疲惫,却依然只是一名“低品质勤奋者”。这篇文章正是自己对于“真正的勤奋”这一话题的思考,希望有机会一同深入探讨。
  (一)一个普通“勤奋者”的模糊肖像、
  如果你足够勤奋,你多半会按照被这个时代所鼓励的方式去生活——热爱学习,拥抱变化,走在快速成长的风口上——或者至少你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你会耳濡目染相当数量的缺乏实现路径的励志故事,相信天道必然酬勤,在地铁上也不忘用一本《创业维艰》或者《穷爸爸富爸爸》来配合自己的定位;
  然后,你对潮流的走向也相当敏锐,罗辑思维的语音一天不落,忙于穿梭于各互联网创业训练营,一言不合就用微信来扫一扫,自以为与各种大咖建立了连接;
  当然,作为崛起的中产阶级一份子,你对于旅游也持有支持的态度,说走就走的事情也不是没干过,体验不同的生活固然是一个很文艺的说辞,然而下面往往才是重点——用美颜相机精心地采集好你“生活在别处”的证据,通过朋友圈被选择性地展示出来,并满怀期待地等待32个赞。
  可是问题是:你做完了以上所有事,你会如愿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吗?或者你有认真考虑过结果吗?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讨论的绝不是“勤奋的姿势”,而是“勤奋所带来的结果”。
  (二)表演“勤奋”,还是想把事情搞定?
  大概很少人会拒绝“成功来自勤奋”这种说法。就像大多数人拥有梦想的人一样,说不定凌晨四点,你就踏上了一天的征途,去迎接一整天的忙忙碌碌和东奔西走,好不容易处理好一天的工作,顾不上身体被掏空,又赶着最后一班地铁回家。我相信,你这么一复一日地努力,无非想结果更好一些,离成功更近一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时间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舍昼夜地消逝。不经意间小半年过去了,接着一年又没了,直到你盘点收获时,才尴尬地发现以下事实:
  1、之前计划好的雅思没有准备好,只得弃考或者硬着头皮裸考,导致无法出国;
  2、一直想提高的演讲和写作技能也没大长进,所以那次难得的公众表达机会就这么白白溜走;
  3、甚至你一直期待的“减肥成功后,自信满满地向女神大胆表白”这样的美好画面也没有出现,原因想必大家都了解。
  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你制定目标时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压迫着你的神经,以至于你会显得忿忿不平:我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实在是不公平!
  事实上,我认为“说时间不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进一步解释,时间甚至是绝无仅有跨越国籍限制、打破阶级边界、罔顾古今之别的神奇资源,它被无差别地分配到了每一个人手中。而具体到用相同的时间资源产生大不同的结果,原因也是有的,即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和利用效率不同。这一点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里已经详细剖析过了——不同的心智水平会让同样的时间资源在不同人那里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在我看来,这种优秀的心智能力更多的是一种策略利好,它会对你的实践起到“思维工具性质”的帮助。但是,如果让我拿一辆法拉利跑车为例,如果一名老司机想要真正发挥其威力,那除了“跑车足够新、司机足够老”之外,还有一点不可或缺——油箱里必须有足够的油。 所以,我质疑的从来不是“勤奋有没有用”,而是认为“表演勤奋”的这种行为没有价值,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是一个人“思维懒惰”的保护色。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概括: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表面上你很勤奋,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困难却更有价值的部分——而这种“思维懒惰”的行为最终会导致你成为了文章开头中所提及的“低品质勤奋者”。
  还是结合文章开头的场景来谈:
  你听完罗辑思维的语音后,一时心血来潮地下单了很多书,却从来不看——不难理解,毕竟买书的行为容易,看书则要困难得多;而更加困难的是,你完全没有思考过你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来更好地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哪些书对你的帮助最大。
  你下了血本,花了大几千块去听风头正劲的某大咖演讲,哪怕他标价¥38 的书里所阐述的思想完全一样——这也好理解,毕竟听演讲这个行为有逼格又轻松,况且还可以勾搭上大咖;而相对让人不那么愉悦的还是埋头看书这件事了,至于能否勾搭上大咖,我认为唯一靠谱的判断标准就是你的咖是不是够大,但是思维懒惰者总会有自欺欺人的理由。
  至于“旅游去体验生活”这件事,我很认同其价值,不过我认为其美好特质依然与思维懒惰者无缘。我问过好多朋友:你旅行的目的是什么?令我吃惊的是,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好像没几个人能真正说出一个让他们自己满意的答案。当然,有一个女生想得比较清楚,她认为“旅行是一种让自己从例行公事般日常脱离,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也许正是她的这种认真思考所带来的对于旅行的认同感,让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机会——往返机票和住宿的预订、装备行李的配置,以及记录心情的旅行札记——无一例外的精心规划。我几乎能想象出这种积极的准备态度会让她拥有怎样高品质的旅行经历。
  以上行为的价值有高有低,但毫无例外,你很有可能就选择了价值更低的那种。在此声明,虽然我用的代词是“你”,实际上也是“我”,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倾向。事实上,一旦我们选择了“思维懒惰”,我们也就选择了做一名“低品质勤奋者”,同时也就选择了低价值的行为和由此而来的低价值结果。
  到这里,我有了这么个初步结论:“思维懒惰”所带来的“低认知水平”才是“低品质勤奋者”产生的原因。不过依然困扰着我的是:费这么大劲,苦也没少吃,福却没多享,从经济学角度看,“低品质勤奋者”的勤奋行为性价比极低,完全不具备投资价值,那为什么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么多人还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也许美团王兴的一句话道破了天机。
  (三)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愣了半天,我想如果你初次看到这句话,并且足够走心,多半也会被震撼到。这句话的力量在于它放弃了自我欺骗,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任何寻找借口的可能。所以,经济学上解释不通的事情,就这样在心理学上找到了突破口。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进化史上绝对长的时间内,人类都没有被赋予过多深度思考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光是应激反应就足以解决掉过去95%以上的问题了。但是让基因万万没想到的是,人类的进化速度竟然是如此之快!
  事实上,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对此有过精妙描述。他认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反应快速,但很容易上当。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却很懒惰,经常走捷径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处理方式——面对于变化缓慢的环境,基因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不存在任何问题。一方面,它做出了一个大概率靠谱的决定来应对环境的缓慢变化;另一方面,懒惰地走捷径也让基因节约了能量,这对于远古时期食物获取成本极高的人类而言意义非凡。所以,当我们谈到为什么人会“思维懒惰”、或者为什么不习惯于“深度思考”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通过向基因施压,让其减少对于“条件反射”这种救命神器的能量分配,转而向“深度思考”这种奢侈品倾斜。这对从远古穿越而来的基因而言,无异于降低基因携带者的生存概率。简单来概括,深度思考在基因层面是反人性的。
  让我们从远古穿越到现在,那么目力所及,现在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变化,急剧的变化,非常急剧的变化!事实上,变化早已经成为了我们彼此心知肚明的共识,这种越来越快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指数级发展,从信息的承载方式上亦可见一斑——从甲骨、竹简、羊皮卷、印刷纸,一直到理论上无限大的虚拟存储空间。
  对于这种信息疯狂蔓延所引发的知识洪荒,每个人可怜的认知能力显得是那样微不足道,认知能力取代了知识信息储备成为了更为稀缺的资源,构建起人与人之间新的壁垒。如果此时还顺从顽固不化的基因,继续思维懒惰下去,避免反人性的深度思考,会导致什么结果?我想结果大概也很容易预测——我们将无法享受到知识增长和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好处,至多维持目前水平的生活质量,甚至被淹死在信息的洪荒之中,焦虑无助、不知所措。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想得到与过去不同的结果,就必须做一些与过去不同的事情,而这些不一样首先要体现在认知层面。
  (四)“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死生亦大矣,这段话用事关生死的极端描述强调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很有说服力。而事实上,在真正生死命悬一线的战争场景中,“深度思考”这种特质的地位不仅没有因为兵荒马乱的紧迫性而被削弱,反而是因为沙场嗜血的残酷特质被大大提升了。
  我们都知道《孙子兵法》,在这部被誉为“兵学圣典”一书的“军行篇”中有这么一句: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意思是说,在两军短兵相接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努力收集一切渠道的信息,充分评估当下态势,殚精竭虑地质问己方一切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在脑海里推测、模拟战争可能的走势,利用现存资源来精心筹划出解决方案。等到这所有工作都就绪,双方真正踏上战场的时候,才能将一切了然于心而胸有成竹,这仗才会有胜算。由此可见,对于精心准备的一方,战争的大部分工作在战前就在深度思考的头脑里完成了,上战场打仗只不过是一个例行公事般的存在,胜负的天平早已倾斜。
  说到战争,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也我个人欣赏的战争天才。作为被毛泽东评价为“无以伦比的常胜元帅”、被蒋介石赞赏为“黄埔最优秀将军”的林彪,之所以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靠的绝非简简单单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是“深度思考”得出的对战场局势胜人一筹的认知水平。江湖上关于林的战争传闻很多,最有传奇色彩的可能要数“他利用大数据活捉廖耀湘”这件事。
  自1948年辽沈战役,每天深夜林彪都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听取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而林彪则认真细致地记录着大数据。在一次关于“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中,林彪敏锐地从一个数据的微小变化中察觉到了异样,面对一脸懵逼的吃瓜部下,林彪用三个疑问确定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林彪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事实上,林彪可以如此笃定,正是得益于他高品质的勤奋——拒绝思维懒惰,坚持深度思考——长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让这些枯燥的数字在林彪脑中形成了系统化的数据库,所以一旦出现偏差,他便可以及时发现不同,推理出准确信息,找出关键价值所在。
  在林彪推理出情报的帮助下,新六军的指挥所很快就被连锅端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这位出身黄埔并留学法国著名的圣西尔军校、参加过滇缅战役的名将,想不到自己精心隐蔽的精悍野战司令部这么快就被灭掉,输的不甘心,认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当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得出判断之后,他说:“我服了,败在他手下,不丢人。”除了重视数据,林彪的勤奋细节还体现在他尤为重视调查,作为“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的总指挥,他在战前三次到平型关乔沟一带进行实地勘察:
  第一次是他带着参谋人员和电台去的。首先到平型关关口,爬上关口北侧山岭,对着地图观察平型关以东的山势、河沟、村庄和道路。然后下山沿西跑池、东跑池公路到乔沟至东河南,察看峡谷公路两侧的地形地貌;
  第二次是他化装去侦察的。重点勘察了老爷庙前的地形和乔沟南侧山地地貌,一个完整的伏击战计划在林彪脑海里基本形成;
  第三次是在上寨动员会后,林彪和聂荣臻带着旅长、团长们去侦查的,并在现场向各团指定了埋伏地点,明确了师、旅、团指挥所的位置。战争的筹备工作历来繁杂,在战争开始前三天,基于各种局势下的战斗模拟就没有停过,这还不包括对于战时的部队部署,以及战前对于全师连以上干部的动员工作。诚然,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少,林彪在战前基于“深度思考”的勤奋准备对于平型关大捷的结果功不可没。
  我有一个习惯,如果我觉得一个人与众不同,我会去分析他的思维方式,而了解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听他自己怎么讲。林彪自己在《怎样当好一名师长》一文中就分述九点,把他自己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总结。文章网上可以找到,看上去朴实无华却内含寸劲,条条直达要害。在我看来,估计很少有人能按这九条来落实,原因是太耗心力——至少有四条要求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深度思考”,其中第五条的要求是这样的,因为太过经典,我原封不动引用出来: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每一次战役、战斗的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要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来找答案。把所有提出来的问题都回答了,再没有问题没有回答的了,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误,万一犯了错误,也比较容易纠正。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不能因为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就把它丢开,留下一个疙瘩。如果这样,是很危险的,在紧要关头,这个疙瘩很可能冒出来,就会使你们心中无数,措手不及。当然,在战争环境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次都提完,也不可能一次都回答完,整个战役、战斗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有时脑子很疲劳,有的问题可能立即回答不了。这时,除了好好地和别人商量以外,就好好地睡一觉,睡好了,睡醒了,头脑清醒了,再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就可能开窍,可能想通了,回答了,解决了。总之,对每一个问题不能含糊了事。问题回答完了,战役、战斗的组织才算完成。这里必须要说实话,起初我看完林彪这篇文章,居然相当紧张,直冒一身冷汗。因为遑论真刀真枪地上沙场,仅仅看完这九条,就发现居然有如此多不达标之处,可见通过“深度思考”让自己的“认知升级”,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同时也松了一口气,甚至略有欣喜——好歹已经知道了方法,也算上了道。
  写到这里,我基本上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勤奋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我给出的答案是——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而至于如何深度思考,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我也会在今后的文章中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文章写完,于我而言却仅仅是一个开始,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其实是在同人性抗争,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我也希望每一位真正勤奋的人都能撕掉“低品质”的标签,过上配得上你努力程度的高品质生活。
  作者:布罗迪。
  微信号:布罗迪的后花园。
(转载请保留)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娇为甚 不谈爱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