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仪器只靠眼睛怎样目测距离离

如何目测距离、高度
如何目测距离、高度 5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 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美国军队的,有点相似:右拳紧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侧刚好观察到目标,如果目标刚好一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100码,如果目标刚好两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200码………………其它目测以物体为准的目测距离,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目测距离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和判断法。 (l)比较法。就是把要测距离与某段已知距离(如电线杆距离、已测距离或自己熟悉的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相比较以求出距离。也可将要测的距离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就是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来判断距离。在正常视力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分辨的目标距离可参考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使用此表时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掌握。 根据目标清晰程度判断距离表 距离(米)&& 目 标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见。&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闭,窗见格,瓦沟条分不清;人头肩分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步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树干、电杆可见。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 30×5=50米。 8-5
其他回答 (3)
说的太多了~~
凭经验了的多练习就好了
经验和多练习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篮球系列游戏领域专家查看: 2478|回复: 0
实用的目测距离方法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三级长城砖, 积分 3002,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8 积分
长城币1598
在线时间51 小时
实用的目测距离方法
一、炮兵多用跳眼法!!!
跳眼法是通过估计跳眼所见实地宽度的方法进行的估略测量。根据两瞳孔的间隔约为自己臂长的十分之一,将测得实地物体的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测量方法是:将臂向前伸直,竖起拇指,闭左眼,使右眼的视线沿拇指一侧对准目标左侧(基准点),头和手保持不动,再闭右眼,使左眼视线通过拇指的同一侧,并记住视线对准的实地某一点,然后目测目标左侧(基准点)至该点的宽度,将些宽度乘以10,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距离。
另一种表述:向前伸直手臂竖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二、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日军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使诽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根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三、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标物右边一段距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略距离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传说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间的实际距离。&&
美国军队的,有点相似:右拳紧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侧刚好观察到目标,如果目标刚好一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100码,如果目标刚好两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200码
四、目测距离 & && && && &来源:国家测绘局国土司
目测距离,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目测距离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和判断法。
目测是简易测距的常用方法。使用目测法由于天气、光线、角度以及观测物体的颜色和大小等因素影响,因此会造成目测的误差。在目测时应注意几点会造成目标显得近的因素(反之则显得远):1.天气晴朗,目标向阳方向(或人背阳方向观测),物体显得近;2.由低向高观察,物体显得近;3.距离相同,大而明显(或独立)的物体显得近;开阔地或隔水面、沟、谷观察,物体显得近。通常目测我们采用的是比较法与判断法。
(l)比较法。就是把要测距离与某段已知距离(如电线杆距离、已测距离或自己熟悉的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相比较以求出距离。也可将要测的距离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通常可用的比较物有电线杆,房屋,行车道(单车道、双车道、四车道都有其规定长度)。
(2)、判断法:判断法是根据目标清晰程度来判定距离。
在正常视力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分辨的目标距离可参考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使用此表时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掌握。(下面我按军用方式以视力5.0、天气晴好、无沙尘条件下的各距离目标清晰程度说明如下)
 &&根据目标清晰程度判断距离表 距离(米)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纽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树叶、铁丝、房顶上的瓦片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见。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树干及电杆可见。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五、野外旅游目测距离
古语云:“望山跑死马”。意思是说,人们在没掌握目测距离的方法之前,判断距离的误差是很大的。在野外旅游时人们不可能携带测距仪器,但是人们在参加不同类型的自费娱乐项目或自由活动时,有时因误判距离造成调队或失踪的后果是很有可能的,为了杜绝和减少这种后果,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在部队学习实践的体会,向游客介绍几种目测距离的方法。
(一)&&是利用行人作参照物直接目测距离
要牢记并使用以下口诀观察行人目测距离:“五清六不清,七空八不空,千米看劳动”。具体目测判断的方法是:人在500米时可以通过其衣着和体态动作分清男女,在600米时就分不清男女了,所以叫“五清六不清”;人在700米行走时可以看到其迈步时两腿形成的空间,但在800米时就看不到两腿形成的空间了,叫“七空八不空”;人在1000米的时候只能看到坐、站和劳动弯腰等大一点的动作变化,其它就分不清了,所以人们把它总结归纳为“千米看劳动”。在2000米的时候人体只是一个小黑圆点,就什么也分不清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为了防止人们视觉上的误差,还要记住“低误远,高误近”,就是说人体目标在比较低的地形上时容易误远,人体目标在比较高的地形上时容易误近。
(二)是利用电线杆作参照物目测距离
村庄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0米。城镇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100米。高压电线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是200米。微波接力塔两塔之间的距离一般是50000米(50公里)。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距离来目测判断你要寻找目标的距离。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电力技术的发展和电线杆的制作工艺及质量的提高,电线杆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步加大,这是在目测距离时应该注意的。
(三)是利用眺远法根据三角函数原理目测距离
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原理利用人体两眼之间的间距来进行的。大家都知道在三角函数中,知道两点就可以求出另一点,人体两眼之间的间距大约在0.1米(10公分)左右,当你知道前方目标的间隔(米)时,就可以利用眺远法目测实际距离。具体方法是,向前伸直左胳膊竖起大拇指先闭上右眼,睁开左眼,顺大拇指右端对准前方(左眼、大拇指、参照物三点成一线)的参照物一端,如电杆等,然后闭上左眼,睁开右眼再看大拇指右端的移动变化,判断出这两点的距离是多少米,再乘以10,就是这个目标的距离。当然这种方法必须经过反复的锻炼才能提高目测距离的准确性。
(四)是利用物体形象目测距离
这种方法,主要是指目测者通过长期观察已知距离的物体,在一年四季的视觉变化来目测判断距离的。但是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是作为军人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训练的项目,掌握它的难度很大,一般人员不易掌握。
利用人体肉眼目测距离最常用的方法大致有这四种。还有其它一些不太常用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六、目视估算距离
伸直右手手臂,竖起拇指放在眉心位置。先闭一只眼睛,对拇指内侧看到事物做出记录,然后闭上另一只眼睛,看同样的右手大拇指内侧,在目标区域的大致位置。估算两眼间目视的目标区域大致距离。如一个士兵正常每步75厘米,普通成年人身宽五十厘米左右,楼房层高三米以内、三扇的窗户宽在两米左右,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0米。用目视测距范围内可利用的地物估算出两眼间目视的大致目标区域距离。
人的瞳孔间距约6cm,单臂长约60cm,二者之比为10倍。相似三角形原理。因此:
估算的目标区域距离 × 10 =目标距离
(这种测算方式只能大致估算距离,误差因人估算能力有所区别)
&&另介绍几种军队常用的估距方法:
方法二:准星覆盖法。&&
准星的宽度是2毫米,瞄准时眼睛到准星的距离,各种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动步狗为74厘米)。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
根据计算,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各种常用武器的距离分别是:五六式半自动步狗200米,五六式冲锋狗160米,轻机狗170米;若遮住半个人体,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准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个人体,那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记住准星遮盖目标的情况,就能立即估出距离来。
方法三:用指北针测
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告诉你到目标的距离。
 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使防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泄粉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
 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方法四:用臂长尺测
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
臂长尺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 =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
30×5=50米。
使用臂长尺测量
预先在铅笔上(或直形物体上),以自己臂长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单位,刻好一臂长尺,并注以数字。譬如你臂长为65CM,则尺上一个分划为6.5MM。测量主要有对目标间隔/长度(或高度)已知的和未知的两种。
&&1、对目标间隔/长度(或高度)已知的求距离(如已知电线杆间隔为50米,测量时注意臂长尺与电线平行)正对测量目标,用手持尺,将臂向前伸直(注意肩部不要扭曲,两肩力求与目标平),用尺的0刻度对正目标一端,读出另一端所对的分划数(最好用一只眼瞄,切勿两眼互跳),然后即可求出距离=间隔(或高度)*100除去所测分划数。
&&2、对目标间隔/长度(或高度)未知的求距离
对目标间隔/长度(或高度)的未知目标求距离需要在前后两点分别测定目标的分划数及前后两点间的距离。按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除以(大分划-小分划)的公式求得所测目标距离。
测量BC点距离,在C点一线找两个明显独立物,分别为D、E。在B点测得DE两点间臂长尺为“大分划”,然后后退几十米(如二三十米)至A点,再测得DE两点间臂长尺为“小分划”。现在后退的距离和大小分划的数值都已得出,依上公式即可得知BC距离。
方法五: 用望远镜测
 用望远镜测量距离的方法是:
 拿起望远镜,先调整一下目镜的间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镜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划。从十字交点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划,上下的叫高低分划。每一个大分划是十密位,每一个小分划是五密位。
 测量方向角时用方向分划,测量垂直角时就用高低分划。测量时,要持平望远镜,用任一方向分划(或高低分划)对准目标的一端,读出到目标另一端间的密位数,即为该目标的方向角(或高低角)。
如果所测两目标间的方向角,大于望远镜的全部方向分划数,可在两示间选一辅助点分段测量,再将各段的密位数相加。
 测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后再根据已知目标的宽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距离。
 距离=目标宽度(或高度)×1000密位数
 例如,已知某目标的宽度是100米,测得其方向角为70密位,到该目标的距离则为:  100米×9米
方法六:步测
 用双脚测量距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步子有多大?走的快慢有个谱。不然,也是测不准确的。
 《队列条令》上对步子的大小有个规定,齐步走时,一单步长七十五厘米,走两单步为一复步,一复步长一米五;行进速度每分钟一百二十步。&&
 为什么规定步长一米五,步速每分钟一百二十步呢?这是根据经验得来的。无数次测验的结果说明:一个成年人的步长,大约等于他眼睛距离地面高度的一半,例如某人从脚根到眼睛的高度是150厘米,他的步长就是75厘米。
 还有一个经验:我们每小时能走的公里数,恰与每三秒钟内所迈的步数相同。例如,你平均三秒钟能走五单步,那每小时你就可以走五公里。
& && & 步测是以步幅来量距离。它适用于站立点与所测点可直线通行的情况下。通常以复步(通常1.72左右个头的人,其复步长约1.5米)为单位进行实地量测。各人的步幅大小均不同,所以步测需经常练习,掌握自己的平均步幅。量测的结果我想不必说大家也都知道了吧。步测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行进时要对正所测终点,照直线行进。
2、行进时步幅要均匀。
3、遇有起伏地面时要适当调整好步幅,防止过大偏差。
& & 七、相似三角形法测距
& &&&相似三角形法多用来测量河宽或其它不便通过的地形。例如求站立点A至测量B的距离,测量方法如下(有关方位参照简图):
&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 & 1.在A点选择好B点(如求河宽,对岸为B点,其B点的选择最好是独立树或独立石或其它明显的突出物)
& & 2.右转90度,步测到C点,在C点处放一石块或插一树枝做好记号。
& & 3.继续前进到D点(如果地形允许,可使DC长等于AC长。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尽量使AC长为DC长的整倍数)
& & 4.由D点再向右转90度,前进,并随时注视BC点,当行至BC延长线上的E点时即停止。此时AB的长度即为AC乘DE再除DC(如果AC等长于DC,则此时DE长即为AB长。如果AC长为DC长的整倍数,则DE乘以此倍数即为AB长。)
Powered by[转载]你知道怎么用手指目测距离吗?
&&&&&&&&&&&&&&&&&&&&&&&&&&
  向前伸直手臂树起拇指,闭上左眼,右眼、拇指、目标形成直线,闭上右眼,睁开
左眼,此时记住左眼、拇指延长直线目标右侧那一点,目测那一点与目标的距离并乘以
10,即你到目标的大概距离。
  竖起大拇指。手臂放平目光通过指尖是与水平线的夹角约120密位,看目标高度估算
出视线经过目标顶部和目标底部的两条实现的夹角为多少密位,用密位乘以目标高度(凭
经验)即为目标距离
  例如,身高约1.5米,视线通过其头顶和脚底的夹角约100密位,距离为150米
  这个几何学中有介绍。由于通常情况下,某些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已知量,比如汽车、
房屋等,那么根据在目测中占据多大角度(军事测量中采用密位),就可以推算出其距离
远近。用伸直手臂之后竖起的大拇指所遮挡的范围的密位数是固定的,由此参考被测目标,
就可以得到这个角度值。经过换算就可以得到距离的大致数据。
  密位是一个圆平分为6000份每一份是一密位,还有伸出右手,闭上左眼,对准一个物
体,让他恰好挨着你的大拇指左侧,手不要动换一下眼,你会发现物体产生跳动一段距离,
据物体目测宽度,跳动宽度,之比乘以50.为大约距离。还有经验积累,。密位计算也是实
际物体在你手上相对应的一个密位数通过计算得出的大约距离。
  理论上讲,将胳膊伸直,竖起拇指,根据眼睛到拇指的距离(约为臂长),拇指长和
所测物的高进行相似计算。但实际上,使用这项技能时,基本是凭经验测距,要长时间练习
才能熟练掌握。而且,要更正的是,手指测距多用于行军和炮兵定位粗测,且是每个士兵必
修。而狙击手很少用手指测距,因为手指测距要将手臂伸直,很容易暴露自己,狙击手多直
接用目测。手指测距一般能估测2-4公里(有明显地物,如房子,树等时适用),经验丰富的
士兵误差不超过200米,目测一般用来估测一公里内距离,误差50米以里。
  手指测距和目测都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还要了解一般地物的大小,及其在不同距离的视
觉大小,能熟练利用距离已知的参照物进行比较等。如果你能刻苦练习,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大拇指测距法"是根据直角三角函数来测量的假设距离我们N米有一目标物,测量我们到
目标物的距离:
  1、水平端起我们的右手臂,右手握拳并立起大拇指
  2、用右眼(左眼闭)将大拇指的左边与目标物重叠在一条直线上;
  3、右手臂和大拇指不动,闭上右眼,再用左眼观测大拇指左边,会发现这个边线离开目
标物右边一段距 离;
  4、估算这段距离(这个也可以测量),将这个距离&10,得数就是我们距离目标物的约
  另附中国和美国军队中常用肉眼测距法:
  传说中国军队及警察中的狙击手一般用的测距法是跳眼法:右拳紧握,拇指向上,平伸
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一侧刚好观察到目标,这时保持姿势,闭上右眼,用左眼
在拇指的同一侧观察到另一参照物---参照物和目标之间的距离乘以10,即为你和目标之
间的实际距离。
  美国军队的,有点相似:右拳紧握,拇指平放,平伸右臂,闭上左眼,用右眼在拇指的上
侧刚好观察到目标,如果目标刚好一步跨过,则你和目标相距100码,如果目标刚好两步跨过
,则你和目标相距200码………………
  其它目测以物体为准的
  目测距离,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目测距离的基本方法
有比较法和判断法。
  (l)比较法。就是把要测距离与某段已知距离(如电线杆距离、已测距离或自己熟悉的
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相比较以求出距离。也可将要测的距离折半或分成
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
  (2)判断法。就是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来判断距离。在正常视力和气候条件下,可以分
辨的目标距离可参考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使用此表时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掌握。
  根据目标清晰程度判断距离表
  距离(米) 目 标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见。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闭,窗见格,瓦沟条分不清;人头肩分不清,男女可分。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
人迈步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
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树干、电杆可见。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
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
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
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
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
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
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
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
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
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
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
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
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
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
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
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
  30&5=50米。
  还有一种目测法,也可大约估算出距离
  目测,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
法和判断法。
  (1)比较法
  就是把要测的距离和已知距离相比较。也可将要测量的距离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
推算全长。
  (2)判断法
  就是根据目标清晰程度来判定距离,如下表,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加上目标受大小、
颜色、天气、光线和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时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掌握。
  距离(米) 目标清晰程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可见
  150-170 衣服的钮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可见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网的铁丝可见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行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目测距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