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眼寒气内外合治法可不可行?

.客服电话
&&8:00-11:30,13:00-17:00(工作日)《河南中医》2016年 第36卷 第5期 总第293期 -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社
>>>>>>正文
《河南中医》2016年 第36卷 第5期 总第293期
&河南中医学院期刊社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栏目主编:梁华龙
浅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丁红平,曾祥法 931
从南阳酒文化谈仲景用酒…………………………………………………李珊珊,刘世恩 934
“从一般到特殊”思维方法在《伤寒论》中的
运用…………………………………………………………………………祝茜,赵明君 936
《金匮要略》“短气”辨…………………………………………………………王明炯 939
浅析肾气丸中牡丹皮的应用…………………………………………杨梅,陶汉华,吕翠霞 942
痰饮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林燕萍,叶柏 945
理论探讨 栏目主编:詹向红
从气化论气血津液病证……………侯双双,张瑜,张美玉,靳冬慧,阚振棣,鞠静,庄园,蒋璐,杜武勋 947
中医病机是辨证论治之灵魂………………………张晓雷,马家驹,沙茵茵,王玉光 950
从肺论治传染病……………………………………………王莎莎,张丽霞,曹勇 952
论湿…………………………………………………………………罗云,李琛瑛,岳小强 954
中医治未病理论溯源…………………………………………………先小乐,肖相如 957
经方实验录 栏目主编:许二平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
阻证31例………………………………………………………顾玮,顾庆华 960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108例……………………………王念平,殷莉 962
名老中医经验 栏目主编:韩丽华
李培旭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袁小飞,许辉 965
张念志运用膏方防治肺系疾病
经验………………………………………………刘丹丽,纪娟,许李娜,王浩,张念志 967
张志远治疗慢性胃病经验…………………………………………王振,王润春,刘桂荣 970
孙维峰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劳贝妮 972
历代名医及其著作
唐宗海《血证论》用药规律的数据
研究……………………………………………………郭珊珊,戴媺,于天启,陈志雄 975
汪逢春活用左金丸经验…………………………………………董贤慧,李宁,张鹏炜 979
冯兆张活用八味丸探析……………………………………………………武秋秋,徐里 9581
蒋宝素治疗中风经验………………………………………………………李静文,李宁 983
实验研究 栏目主编:苗明三
酸枣仁汤对DL-4-氯苯基丙氨酸所致失眠的
药效学研究……………………………………张军武,田凡,邹文信,张亚宁,张胜威 985
痰湿方对痰湿阻络型颈椎病兔IL-1、IL-6和PGE2的
影响…………………………………………………………谭务华,熊惠秀,谢志明 988
健肾助孕方对着床障碍小鼠雌孕激素及子宫HOXA10表达的
影响………………………庄梦斐,袁雪菲,张婷婷,曹阳,谭丽,金毓莉,崔金刚 991
姜黄素对瘦素刺激HSC增殖及JAK2-STAT3信号通路影响的
研究……………………郑旭锐,韦永红,宋健,曹宁,王礼凤,应小平,惠毅,张二娜 994
心病研究 栏目主编:朱明军
协办: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桃红四物汤对慢性心力衰竭血瘀证B型钠尿肽的影响……………肖晓,高志生,麻志恒 996
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炙甘草汤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54例…………………张琳琳 998
脑病研究 栏目主编:王新志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LP和FG的影响……马金英 1001
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53例…………………赵玉玲,刘金华 1003
活血荣络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F6及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水平的
影响…………………………………陈湘鹏,周德生,胡华,陈瑶,刘利娟,李中 1006
肝病研究 栏目主编:赵文霞
软肝消水汤治疗肝硬变腹水90例…………………………………………靳冬民,许辉 1009
临床研究 栏目主编:李庆海
仙方活命饮加味治疗急性盆腔炎临床研究……………………………刘志红,邹艳芬 1011
铺棉灸和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何云飞,刘丽华,杨万军,康斐 1013
通腑清胰汤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胃肠热结证49例…………………………何立群 10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直肠癌38例……………………………………………刘典勋 1019
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价值临床研究………………杨卓,陶婉君,李灵玲 1022
大黄配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曾莉,郭灿 1024
复方鲜竹沥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方志全,肖忠英 1027
吴莱散敷贴神阙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肠麻痹50例………………朱华,王懋成,吴楚光,黄孙科,肖宇明 1030
通脉汤防治创伤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38例……………………………………张新田 1032
复方四黄液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持续灌注冲洗对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修复及WBC、CRP、ESR的影响…………………………………………李绪松,郑臣校,罗维维,黎勇,李胜松 1034
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4例……………………韩廷成,陈大志,董松林,祁兆建,范广峰,顾荣胜 1036
健脾和胃消炎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51例……………………………………王辉 1039
益肾运脾逐瘀方对慢性肾炎患者血肌酐及尿蛋白的影响………………李琳,刘志华 1041
强的松片联合解毒消瘿散外敷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50例……王洪梅,李霞清,陈莲花 1044
治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证30例………………………………李广星,赵迎 1046
电针配合血栓通注射液预防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叶林景,李路浩,胡哲,梁伟军 104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综述……………………………………………杨欢,张琼 1051
痛风消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60例……王志虹,邓福忠,艾显江,王忠志,周天寒 1054
益气养阴法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气阴两虚型IgA肾病23例……叶海亮,江燕,孙伟1056
消旋卡多曲联合腹泻宁颗粒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66例…………张玉玲,邹佩霞 1059
百合固金汤加味治疗咳血50例…………………………………张月霞,牛章杰,朱丽红 1061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变异性咳嗽60例…………………………………………张惠珍 1063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肌瘤65例…………………………………………王慧珍,张大伟 1066
化浊解毒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28例…………………………………………霍永利,李佃贵,马小顺 1069
生殖健康 栏目主编:王祖龙
气郁体质与男性不育…………………………………………刘祺,杨希,曹继刚 1071
补肾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的
影响……………………………………………………………………黄三秀,刘志红 1073
黄芩白术配伍治疗先兆流产研究进展…………………………………李会娟,宋殿荣 1076
中医“四联法”治疗慢性盆腔炎
43例……………………………………………………………董小玉,李兵,陈日新 1079
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研究……………………………李明,丰纪明,彭明德 1081
针灸与推拿 栏目主编:周运峰
点按法应用研究…………………………谢巧瑜,廖军,黄萍萍,郑春水,张乐,郑佳璇 1084
穴位注射联合新癀片治疗灼口综合征
26例………………………………………………………………刘真,陈虹林,黎力 1087
中西医康复疗法治疗重度肌筋膜炎
55例………………………………………………………杨丽霞,周贤刚,钟渠,杨闯 1089
穴位贴敷联合超短波治疗慢性咽炎58例…………………………………刘金华,赵玉玲 1091
百合固金汤加减联合抗痨治疗阴虚火旺型肺结核
60例…………………………………………………………杨红莉,房岳亭,弓显凤 1094
炮制对淡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的
影响……………………国伟,谭鹏,费淑琳,秦语欣,陈炯,吴月娇,赵玲玲,李飞 1096
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血清细胞
因子的影响……………………………………马木提江&买买提,潘如克&吾斯曼 1100
HPLC法测定接骨丸中马钱子士的宁含量…………………………王雪,金朗,王炳强 1102
活鼠妇贴敷治疗鸡眼102例………………………………………魏艳新,田学,鲁子红 1105
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0例……………………………………………李厚坤,李孟,李汉,钱冰,郝定均 1107
犁头尖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王田 1109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矽肺合并肺心病28例…………………………………王少锋,赵霖 1112
从脑-肠轴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陆夏敏,陆敏 1114
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社版权所有,翻版必究联系方式: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邮编:450006 Email: 河南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助理设计制作临证见解;P国维;中医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对于中医学应重视其理论研;1、继承发展传统医学,尊古而不泥之于古;临证实践应熟读中医各家学说,对中医古医籍和历代名;2、阴阳之要,古今脉承,平调阴阳,是治病之宗;《灵枢经〃病传》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常,合成代谢障碍,就会出现“阳亢阴弱”的病理和相;3、补肾法是疑难病治疗大法;祖国医学认为“肾为脏腑之本,
中医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对于中医学应重视其理论研究,并用以指导临床实践,几千年中医学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继承和发展的历史,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事物在不断地发展,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应随之不断的提高。笔者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载,临证中也有一些体会,在此略谈数点。
1、继承发展传统医学,尊古而不泥之于古
临证实践应熟读中医各家学说,对中医古医籍和历代名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应有一定的认识,对中医基础理论要熟悉,在实践中应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的应用和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使用,但尊古而不可泥之于古,对一些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不能长期停留在前人认识上,而应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致病因素等方面有所发挥和发展。如痤疮是多发于青少年面部的常见皮肤病,中医传统认为该病是由于肺胃血热上熏头面所致,如《外科正宗》曰:“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医宗金鉴》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目前国内主要应用清肺热、泻胃火、凉血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我们经长期的医疗实践发现,患者除青少年多见外,12~50岁,甚至50多岁亦有。工作紧张,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则病情加剧,妇女月经不调亦多发此病,病情轻重与月经来潮有关。痤疮病人除了有肺胃血热和肠胃积热的一面外,还有素体肾阴不足、相火过旺的一面。许多是肾阴不足,冲任失调,相火妄动所致。采用滋阴泻火、清肺凉血的中药治疗后可收到较好疗效。我们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资料,充分证实了此认识。现代医学研究已知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发病与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过多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从有关实验研究分析,补肾中药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减少皮脂分泌;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的中药有抑菌消炎和改善血液粘度的作用。又如中医对脂溢性皮肤病多限于从风、湿、热、血虚辨治,本人据临床观察发现此类病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要控制皮脂分泌过多,必须调整内环境,调整内分泌。本病以肾阴虚证多见,皮脂当属中医“精”的范畴,属肾所藏。肾阴不足,相火过旺,虚火上扰,迫“精”外溢肌肤、皮毛,则皮脂分泌增多,热蕴肌肤、皮毛,则生痤疮、脱屑。热郁化风则皮肤瘙痒、脱发。根据这个病因病机,采用滋肾阴、清湿热的治法,运用加味二至丸平补肝肾、益阴血、安五脏、清湿热治疗脂溢性皮肤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2、阴阳之要,古今脉承,平调阴阳,是治病之宗
《灵枢经〃病传》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景岳全书〃阴阳篇》亦云:“凡诊病施治必先审阴阳,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以蔽之者曰:阴阳而已。”阴阳两字,浸润了数千年中医整个思想体系,支配了中医生理、病理的整体观念,也指出了诊断、处方的一定规律。阴和阳,在中医里并不是单纯的抽象名词,是一种深入浅出的分类方法,由博返约的一种归纳法则,从大处来讲,用它说明一切物质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包含矛盾。从小处来讲,它又代表一件具体事物中矛盾的双方。现代医学平衡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许多对偶关系,这些对偶之间,以及许多对偶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各层次的对偶调节均处于相对的动态平衡之中,以维持机体健康状态,这也是人体生理的一种稳态,一旦异常,人体就会产生病理征象。若这种失衡得不到纠正,以致继发多个对偶失衡,产生连锁反应,就会导致整个机体失衡而危及生命,《内经》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与之应是一致的,阴阳之要是古今脉承。《内经》所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其实即指致病因素,使机体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神经内分泌反应,使分解代谢失
常,合成代谢障碍,就会出现“阳亢阴弱”的病理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的是合成代谢亢进,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分解代谢障碍就会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有许多学者欲从CAMP――CGMP的角度揭示阴阳学说的本质及内容。这虽然提示中医药工作者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阴阳学说的实质,是中医研究的深化,但并不能代表阴阳学说的基础,我们也不可停步于此。中医的阴阳从整体上把握应是一个庞大的母系统,而能够反映其某些特殊的是很多子系统,通过对子系统慎密、科学的研究,是我们认识母系统的必由之路。我们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阴阳学说加以深入研究,诸如细胞工程及生物学技术,包括单克隆抗体技术、生物导弹、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及生物膜技术等都可以应用之。中医不是用阴阳来兜圈子的,而是可根据阴阳的理论来解决某些临床上的问题,治疗疾病,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就要“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种调节原理可以看作是控制论的负反馈调节。阴阳学说正是控制调节人体黑箱平衡的方法,可运用在诊断、辨证及治疗用药上,平调阴阳,是治病之宗。
3、补肾法是疑难病治疗大法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所在,调节的中心。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肾主藏精,只宜固守,不宜耗泄,故其病证多为虚证。在各种疾病辨证分型上,应把正虚邪实结合起来,以正虚为纲,标实为目。正虚主要与肺、脾、肾不足有关,而肾虚乃诸脏之虚的核心,所以补肾法是扶正的关键。肾阴虚者宜甘润滋水之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降而阳归于阴,即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肾阳虚者宜甘温助阳之品,以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归于阳,即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两虚者且阴阳并补。中医的“肾”与神经、内分泌、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均有密切关系。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十分重视补肾法的应用,补肾法是治疗疑难病的重要方法,许多疾病,尤其是一些难治性、顽固性病与肾的关系更加密切,大多为肾阴虚或肾阳虚,如能恰当运用补肾法,往往可使很多疑难病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益肾药可抑菌抗癌,解毒消炎、抗缺氧,促进机体解毒排毒,消除自由基。在调节免疫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可拟制T淋巴细胞对免疫球蛋白的调节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脾皮质轴的功能水平,使DNA、RNA合成率恢复正常。中医之调理乃“以平调之”,不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紊乱,如肾阳虚可表现为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可在不同靶原轴(甲状腺、性腺)环节呈现不同程度的隐潜性变化,采用温补肾阳法治疗后,靶腺功能可明显恢复。中医优势在于调整阴阳的中药不破坏人体正常平衡,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故只要辨证用药得当,就不会出现温阳而害阴、补阴则损阳之现象,即避免出现要么增强,要么抑制,难以两全的尴尬。许多SLE等结缔组织疾病、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不适当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出现免疫功能、代谢功能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变化和紊乱,从中医辨证分析,多属阴阳失调,采用补肾,调和阴阳的治疗方法取得疗效。
4、外治法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
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一部分,它和内治法一样,具有很丰富的内容。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重视外治法,强调内外合治,许多疑难病经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我们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的“截根疗法”用于治疗顽固性的肛门、外阴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就有很好的疗效。应用体针、耳针、头针、梅花针、电针、激光、割治、挑治、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药物吹烘疗法、中药蒸气法等等可以极大提高中医治疗的疗效,也丰富了治疗方法。中医皮肤病外治法根据其治疗操作的方式及配合药物的情况可概括为药物外治法、针灸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药物外治法大致可归纳为薄贴法、围敷法、敷贴法、熏洗法、掺药法、吹烘法、热烫法、烟熏法、药捻法、梳法、湿敷法、磨擦法、擦洗法、浸渍法、涂擦法、蒸汽法、点涂法、移毒法等十八法;针灸疗法大致可归纳为体针疗法、割治疗法、划耳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挑治疗法、火
针疗法、耳针疗法、梅花针疗法、三棱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放血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磁穴疗法、发泡疗法等十五法,其他疗法大致可归纳为滚刺疗法、划痕疗法、开刀法等3种。从治疗效果来看,各有所长,应互相补充。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发展提高。许多疾病,单用外治法就可取效,如有些痛证,若诊断明确,适于针灸治疗,止痛的效果往往立竿见影。疥疮、圆癣、鸡眼等一般施以外治法就能治愈。对一些难治性病,如果在内治的同时配合外治法,则疗效更加满意。有些病如黄水疮(脓疱疮)、蛇串疮(带状疱疹)、有头疽(痈)等内治必须结合外治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外冶法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在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外用药物对缩短疗程、提高疗效起着重要作用。
5、吸取现代医学,致力中医现代化
要不断地吸取现代医学知识,为中医服务。应重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的病理、药理相结合论治,先用现代医学手段和方法明确是什么疾病,然后按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如此,既能掌握疾病的内在规律、严重程度和预后,又能选择适当的治疗时机和方法,两者结合,更为完善。以慢性荨麻疹为例,西医认为过敏是本病的主要问题,但过敏原往往难以找到,抗过敏,加强免疫抑制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而中医采取辨证论治的整体观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在治疗中选用符合辨证需要又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来组方,常常取得明显的疗效。我们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及对现代药理的研究,总结归纳出某些中药在辨证精当,大法既明之前提下适当配伍运用,组成药对。有消其副作用专取所长,又有相互作用而产生特殊的疗效,如麻黄与牡蛎治风寒型慢性荨麻疹,麻黄辛温,具有疏散风寒、宣肺之效,又可疏风止痒,散邪透疹。牡蛎咸寒,质地重坠,具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制酸止痛之功用。二药伍用共奏散风解表,敛阴止痒之效,牡蛎之敛又可防麻黄宣透太过。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麻黄具有抗过敏作用,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及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介质。牡蛎为高钙物质,其水煎剂中含Ca2+,而Ca2+有抗过敏止痒的作用。二药同用具有协同效应。又如紫苏与防风治肠胃型急性荨麻疹。紫苏辛温偏燥,具有疏风、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之功,并能改善胃肠道功能。防风辛、微温、甘,不燥偏润,本品浮而升,为祛风圣药,具有祛风解表止痒之功效。二药相配增强发散功效,对食鱼蟹后引发过敏症者,此可视为中鱼蟹毒的一种表现,用紫苏可解鱼蟹之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的热水提取物对ConA和化合物48/80诱导的大鼠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有中度抑制作用。防风煎剂给小鼠灌胃,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二药相配可增强免疫功能及抗过敏作用。
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学习和吸取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新知识、新技术,开拓创新,并以此丰富和发展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形成学术思路。如有SLE证的临床研究中,中医“证”的产生归根是由于个体的差异,现代基因组学认为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DNA序列,这种DNA序列的多态性决定了个体的差异,这与中医的证是不谋而合,所以研究SLE证可从基因组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基因测序,来找出基因的定位,研究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的功能,完善证的研究。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环保设施未能及时跟上,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素的大量运用,出现了空气、水源、环境等的污染;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的致病微生物的出现等等。都使许多疾病传统的病因病机更加复杂或发生新的变化,中医学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走现代化之路。如上世纪80年代以来,性病在我国死灰复燃,我们不断总结,逐步摸索出补肾为主,配以解毒法来治疗难治性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先后承担了广东省和国家卫生部用中医药治疗性病的研究课题。我们依据岭南的地域、气候特点,时代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建立了特色鲜明的脱发、痤疮、性病、SLE专科,深受患者的欢迎。我们应积极研究和探索传统中医学的优势所在,致力于在疾病的整体或某个环节,某个侧面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使中医与现代医学交相辉映,不断探索中医现代化之路。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临证见解67等内容。 
 临证辨象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临证辨象 李玉宾著 前言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曾言: “世有 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  高树中临证经验琐谈_教学反思/汇报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高树中临证经验琐谈兼谈《一针疗法》 高树中临证经验琐谈兼谈《一针疗法》 http://ishare..cn...  龙源期刊网 .cn 《伤寒论》临证次第思想浅析 作者:罗远势 刘力红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 年第 07 期 【摘要】《伤寒论》...  临证医学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临证医学第一章 医药的起源(远古――前 21 世纪) 1、 居处:构木为巢―穴居山洞―挖掘土窑、地窑―建造土屋、木屋。 ...  李克绍临证经验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李克绍临证经验李克绍,字君复,1910...深得中医学术界的好评,认为本书有不少新发挥、新见解,是对《伤寒 论》研究的...  ”及我 学习经典后的认识,我认为可将《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的外感咳嗽分类...叶天士学术见解精深, 遣方用药简练精确,高超的辨证思想和轻灵巧妙的治 疗方法让...  凌耀星临证经验撷菁 关键词 凌耀星 疑难杂病 临床经验 凌耀星教授善治疑难杂病,强调病证结合,重视辨证论治,立法融贯古今, 用方不落窠臼,调度灵活,务重实效。现...  名老中医刘渡舟临床经验 临证特色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名老中医刘渡舟临床经验 临证特色三、治疗心脏病的经验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为阳中之太阳,心脏之...  临证辨象―药方二陈汤: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上为咀。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长鸡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