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肾病中医治疗肾病中药怎么治疗?iga肾病...

您的位置: &
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摘 要:IgA肾病(简称IgAN)是一种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病变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病变、局灶节段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新月体病变及硬化性病变等.临床表现有发作性肉眼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蛋白尿、肾病综合征、高血压和肾功能受损,部分患者病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现已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之间[1],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ESRD)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治疗方面,西医临床上多以激素、免疫抑制剂、对症治疗为主,但患者病情容易复发,不易控制,并且一些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较大.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在改善临床症状、保护健存的肾单位、延缓患者进入透析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文献综述如下.
优质期刊推荐有肾病问题?问专家!一分钟解决您肾病困扰,只需在下方输入自己的症状!
        
Copyright 2009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肾病在线咨询 版权所有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郭建军,寇玮蔚
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山东 寿光262700
&关键词:IgA肾病;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IgA肾病是一组具有共同免疫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其特征为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补体C3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或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血尿为主要特点,可伴有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中药对本病治疗研究有了长足发展,现就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研究方法概括如下。
1 IgA肾病的中医病名
IgA肾病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或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而命名,祖国医学中并无相关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特征,我们可以将它归属于祖国医学之“血证”、“水肿”及“腰痛”范畴。
2 IgA肾病的病因病机
当前,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黄文政[1]教授认为,IgA肾病的病因是由于体虚、气虚或气阴两虚,复感外邪,影响了肺、脾、肾三脏正常生理功能,导致水湿浊邪内壅,久之湿热瘀血等标实之证形成。其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虚致瘀,瘀阻脉道而使血液不循常道,血溢脉外导致血尿。周家俊[2]教授认为本病则之于虚,主要为脾肾两虚,此为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病性以气阴两虚为多,脾主统血,肾主封藏,脾肾气阴两虚,脾失统血,肾失封藏或阴虚火旺,使精微等随尿而下。风、湿、热等诸邪乘虚而入,使本病反复发作。孙伟[3]等认为IgA肾病起病因于肾气、脾气、肝气、肺气的虚损,气虚为本是 IgA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由此而造成的湿热、瘀血病理产物不但在疾病过程中起作用,更是引起病情变化、恶化的主要病理因素。
总之,IgA肾病的产生是由于五脏六腑气阴亏虚,致使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而后者又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从而导致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3 IgA肾病的的辩证分型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4]将 IgA肾病辨证分5型:①肺卫风热、迫血下行;②下焦湿热、迫血下行;③气阴两虚;④肝肾阴虚;⑤脾肾气虚。洪钦国[5]将本病分为四型,分别是下焦热盛、阴虚火旺、气虚不摄、气滞血瘀四型,并处以小蓟饮子、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聂莉芳[6] 等将IgA肾病分为类气阴两虚证、类肾阳虚证、类风热袭肺证、类舌脉证和类大肠湿热证 6型,不同证型病理改变程度不同。
4 IgA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4.1辨证分型治疗:丁樱[7]教授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急性发作期又分为风热侵袭型,采用银翘散与小蓟饮子化裁;下焦湿热型,方用藿香正气散合小蓟饮子加减。慢性迁延期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4型,分别予以玉屏风散,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加减治疗,疗效显著。金仲达[8]也将本病分为急性发作期与慢性迁延期,在急性期中,风热扰络者用银蒲玄麦甘桔汤加味,下焦湿热用小蓟饮子加味,心火亢盛用导赤散、栀子豉汤加味;慢性期脾肾气虚参芪地黄汤加减,肝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气阴两虚予清心莲子饮加减,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加减。杨爱国[9]等将87例单纯血尿的IgA肾病分别辨证为湿热证、气阴两虚证和瘀血证。湿热证的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气阴两虚证的治疗以滋阴凉血益气为主;瘀血证的治疗以活血祛瘀为主,予血府逐瘀汤加茜草。均治疗2个月,结果:湿热证总有效率97.05%,气阴两虚证总有效率96.15%,瘀血证总有效率66.66%。
4.2自拟方治疗:蒋伟芳[10] 自拟滋肾凉血汤加减治疗IgA肾病5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每次5~10 mg,每日1~2次,及其它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益气滋肾、凉血祛瘀为法。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94﹪,对照组68﹪。丁英钧[11]等自拟肾络通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以肾络通为主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丹参15g,川芎10g,地龙12g,蝉蜕10g,乌梢蛇10g,白僵蚕10g,茯苓15g等,随症加减;对照组予洛丁新10mg,日1次,疗程为1年,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79.05﹪,对照组50﹪。
4.3成方治疗:李怀芳[12]等将104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6例,给予复方肾炎片口服,1.5g/次,3次/d;对照组48例,给予贝那普利口服,5~20mg/d,共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尿蛋白、IgA均降低,观察组尿红细胞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尿红细胞、尿蛋白、IgA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夏滨祥等[13]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肾络康浓缩丸(由黄芪、太子参、熟地、山萸肉、丹参、三七、防风、川牛膝、益母草、苍术、鱼腥草组成),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潘生丁每次10~50mg,每天3次;洛汀新每次10mg,每天1次,疗程为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3.33﹪.
5 小结与展望
IgA肾病为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因复杂,迁延难愈,如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终末期肾衰。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IgA肾病发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能延缓本病的发生发展,并能减少西药治疗时带来的相关副作用,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中医辩证规范化,如何将中医辩证与病理诊断相结合,都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去解决。
[1]张丽芬.黄文政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8,23(9):1288.
[2]段晓虹.周家俊老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3,23(1):5-6.
[3]孙伟,曾安平.IgA肾病中医病理机制的探讨[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8(4):522-523.
[4]IgA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试行方案).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9-10.
[5]洪钦国.IgA肾病的中医治疗经验[J].新中医,2003,35(12):3-4.
[6]聂莉芳,余仁欢,于大君,等.15年来我国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布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66.
[7]白玉华.丁樱教授治疗IgA肾病经验[J].中医研究,2009,22(3):57-58.
[8]张文军,等.金仲达治疗IgA肾病经验撷要[J].山西中医,2010,25(5):7-8.
[9]杨爱国,等.辩证治疗单纯血尿型IgA肾病87例[J].江苏中医药,2003,24(5):24-25.
[10]蒋伟芳.自拟滋肾凉血汤加减治疗IgA肾病50例的临床观察[J].临床观察:34-35.
[11]丁英钧.中药自拟方肾络通治疗以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2010,13(3):781-782.
[12]李怀芳,等.复方肾炎片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肾脏病杂志,2009,11(9):513.
[13]夏滨祥,等.肾络康浓缩丸治疗IgA肾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3):147.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治疗肾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