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红叶病发生红叶病是什么引起的,用什么药物可以控...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综合防控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也是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1991年首次传入江苏省,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后经大力整治,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随着种子市场的进一步放开,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繁种或乱引乱调,大量未经检疫的带菌种子流入市场,加上夏季多台风多暴雨,极利于病害流行传播,导致了该病害在江苏省回升较快,淮北杂交稻种植区发生较为严重。为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传播,减轻危害,保护水稻生产,发生区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制定科学治理对策,全面推行综合防控措施。一、强化检验检疫一是加强产地检疫。制种单位应在检疫机构指导下,选择无病田作为制种基地。在生长期间,检疫机构要严格按照产地检疫操作规程进行田间检查,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扑灭。二是严格调运检疫。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到病区繁种或调种,通过加强市场执法检查,严格控制带菌种子的调进调出。三是做好检疫处理。病区生产的稻谷不作种用、不得外运...&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俗称红叶病,是由黄极毛杆菌属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属国内植物检疫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目前已发展成为影响部分水稻产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病无高效药物控制,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一般发病田块减产10%左右,重病田块减产50%以上。1发病情况徐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水稻面积常年稳定在,常年平均单产8250kg,总产2530万kg,是高产稳产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农作物之一。2004年8月首先在重埠村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疑似病株及发病中心,9月初一场较大风雨后该病迅速传播蔓延,发病面积达10hm2左右,虽然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但是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措施欠佳,收效甚微。造成该稻田产量大幅度下降,单产由常年的8250kg,下降到4335kg,减产幅度达52·5%。2005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传播速度仍很快,发病单位由原来一个村的一块田...&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稻生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ompeatrispv.oryzicola(Fang et al.)Dye]引起的是一种重要细菌病害[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重要的植物检疫对象,该病在我国江苏、安徽、湖南等省局部地区都大发生。该病的发生具有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等特点,一旦发生,将会造成水稻减产5%~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目前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生产上主要使用链霉素、叶枯唑等杀菌剂来防治该病害[1-2]。使用链霉素等抗菌素防治该病害,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目前在欧盟等地区对抗菌素的使用有严格限制;叶枯唑等化学药剂在穗期使用,已有对同属黄单胞杆菌的白叶枯病菌具有抗药性风险的报道[3]。研究和探索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具有较好抑菌活性,部分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防治技术成为控制病害研究的新思路,目前利用生物及其化学协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受到了关注[4-5]。本...&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pv),简称细条病。最早在菲律宾发现该病,之后在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传播。水稻发病后一般减15%~25%,严重时可达40%~60%。1955年我国广东省首次发现该病,尔后随着作物引种试种、南繁加代以及材料交换逐步传播蔓延,现已经成为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植物重点检疫对象,主要分布于两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区。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品种和优质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该病的发生日趋广泛和严重。水稻发病后,轻者减产20%~30%,严重的造成绝收。该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障碍。但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危害的有效方法。从近几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害管理实践看,要有效控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扩散,了解其病原物、发生危害规律是对其进行有效综合防治的基础。因此,运用传统实验技术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菌致病性以及寻找对其有效的防治措施已...&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水稻是怀集县主要粮食作物,危害该县水稻三大主要病害是纹枯病、稻瘟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其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又称细条病、条斑病。病菌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发病叶片上形成水渍状小斑点,然后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而且条斑可连接、合并形成枯死斑块,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对光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红色[1-2]。水稻细条病属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也是怀集县水稻三大病害之一,通常早稻发生较轻,大面积发生流行主要在晚稻,盛发期在8—9月,一般发病田块产量损失5%~10%,严重的可达50%。2013年晚稻大面积发生流行,是近10年来发生最为严重的1年。现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防控措施。1发生流行原因任何病害的发生流行主要决定于寄主、病原和环境条件,是3个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引起的,在热带、亚热带稻区广泛发生的细菌病害,也是目前威胁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以引起5%-40%的产量损失。本研究以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极感病的水稻品种-9311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了9311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侵染后4个不同时间段(12h、48h、5d、10d)的叶片全蛋白2-DE图谱的变化,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MALDI-TOF/MS分析。2-DE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病原菌侵染9311后不同时期,共检测到164个差异蛋白出现,其中表达量上升的23个;表达量下降的16个;诱导出现的蛋白71个;抑制表达的蛋白54个。将164个差异蛋白点经MALDI-TOF/MS分析,得到其中106个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谱。通过MASCOT数据库比对,鉴定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菌侵染诱导差异表达蛋白86个。对这86个差异表...&
(本文共69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小米紅葉病的研究Ⅳ。小米紅葉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植物病理学报》1959年01期
小米紅葉病的研究Ⅳ。小米紅葉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
【摘要】:在田間隔离昆虫传染的条件,于小米不同生长期所进行的人工分期接种試驗,証明接种期愈早对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愈大,并发現根系受紅叶病毒的影响最为显著。在田间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对小米感染红叶病的百分率的影响不大一致,但根据两年的結果,早播一般均较正常播种期的发病率为高。人工飼育蚜虫的試驗,未发現玉米蚜能在鵝冠草等11种多年生禾本科杂草上越冬。在所測定的11种植物中,小米紅叶病病毒能在黍草(Panicum virgatum L.)和垂穗草(Bouteloua curitipendula(Michx.)Torr.)上越冬。三年的試驗証明,田间不同时期噴射內吸杀虫药剂虽可減少蚜虫数量,但对小米产量和紅叶病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本文将报道有关小米杠叶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贰输的拮果;包括五个部分:1)人工分期接种的效应;2)不同播种期和小米杠叶病发生的关系;3)病毒越冬观察;的ll#药防治贰脸;的小米品种对小米扛叶病的抗病性的鳃定。 一、人工分期接种的效应 似往的观察和贰脆桔果[lJl3J曾指示小米杠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裴美云,許順根;[J];植物病理学报;195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大绂,許順根,裴美云;[J];植物病理学报;1958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大绂,許順根,裴美云;[J];植物病理学报;195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冀汉;[J];中国畜牧杂志;1980年01期
鄢秉基,郑伟文,陈祖仁,陆培基;[J];福建农业科技;1980年02期
陈先觉;[J];江西农业科技;1980年04期
叶伟彬;[J];新疆农业科技;1980年07期
;[J];热带农业科技;1980年01期
,P·K·YOON
,潘华荪;[J];热带农业科技;1980年02期
李赐连;[J];热带农业科技;1980年02期
;[J];热带农业科技;1980年03期
唐振华,张朝远,陈文美,庄佩君,宋伟君,刘维德;[J];昆虫学报;1980年03期
黄品篯,缪建吾,蒋文斌;[J];昆虫学报;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润刚;路文鹏;王军;沈育杰;郭太君;;[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徐培文;刘宪华;高主太;曲士松;杨崇良;尚佑芬;赵玖华;刘恒英;;[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方慧珍;严兴祥;徐家基;戴宝明;林昌来;朱桂玲;;[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熊兴耀;李顺望;王仁才;;[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Ⅰ果树)[C];1989年
梁维坚;许万英;;[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Ⅰ果树)[C];1989年
侯连生;沈锡祺;;[A];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吕宪禹;云希勤;寇登民;;[A];天津市第五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7年
刘德兴;;[A];河北省果树学会197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1978年
王福堂;阎义群;毕树元;李光照;牛俊义;王金章;;[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1981年
吕增仁;高锁柱;郭振怀;温陟良;;[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石家庄市花卉协会
刘月珍;[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锦云;[N];湖北科技报;2001年
广宗县农研会(054600)王长江
李改花;[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1年
雪皓;[N];河南科技报;2001年
沈跃华;[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1年
文东;[N];江西日报;2001年
徐波;[N];科技日报;2001年
舒华;[N];科学时报;2001年
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N];科学时报;2001年
郭立明;[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长虹;[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任晓霞;[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李飞;[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郑波;[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丁伟;[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陈茂;[D];浙江大学;2005年
景茂;[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刘洋;[D];四川大学;2006年
陈良燕;[D];复旦大学;2005年
朱化星;[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小宁;[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孙霞;[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段新华;[D];新疆农业大学;2002年
曲波;[D];东北农业大学;2003年
夏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李洪梅;[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李显耀;[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徐少良;[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吉挺;[D];扬州大学;2003年
解莉楠;[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水稻东格鲁病毒病 第一食品网 没有国界的贸易平台
&&&&&&&&&&&&&症状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受害植株矮缩和叶片变色,生长衰退,叶片颜色为橙色至黄色。籼稻染病多为橙色或稍带红色,又叫红叶病。粳稻染病多呈黄色。嫩叶上现斑驳,老叶上现锈色斑点。东格鲁系菲律宾土语,表示衰退的意思。&&&&病原Ricetungrosphericalvirus简称RTSV,称东格鲁球状病毒,属玉米褪绿矮缩病毒组。病毒粒体为等径对称的我面体,大小30-35nm,含有单链核糖核酸,粒体外面无包膜。钝化温度60℃,体外存活期4℃条件下7天,冰冻条件存活长达1个月。此外Ricetungrobacilliformvirus简称RTBV,称东格鲁杆状病毒,也是该病病原,常与RTSV混合感染。病毒粒子小杆状,大小150-350×35。属鸭跖黄黄斑驳病毒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毒由二小点叶蝉(Nephotettiximpictceps)、二点黑尾叶蝉、黑尾叶蝉等,以半持久方式&&&&传播,接触或汁液摩擦不能传播,二小点叶蝉最短获毒或接毒时间分别为30分钟和15分钟。接毒后经6-9天潜育即显症。该病在虫体内循回期不明显一,传毒时间为5-7天,7天后不再传毒。二小点叶蝉传毒率很高,其他叶蝉传毒率不高,有的不传毒,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在发病重的地区,要注意防治二小点叶蝉等传毒介体,以减少其传毒机率。具体方法参见水稻黄萎病。&&&&&&来源:中国绿网&&作者:-&&编辑:-&分享到:相关信息症状根尖受害,扭曲变粗,膨大形成根瘤,根瘤初卵圆形,白色,后发展为长椭圆形,两端稍尖,色棕黄至棕褐以至黑色,大小3×7,渐变软,腐烂,外皮易破裂。幼苗期1/3根系出现根瘤时,病力瘦弱,叶色淡,返青迟缓。分蘖期根瘤数量大增,病株矮小,叶片发黄,茎秆细,根系短,长势弱。抽穗期表现为病株矮,穗短而少,常半包穗,或穗节包叶,能抽穗的结实率低,秕谷多。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均有发生。病原稻根结线虫,属线形动物门。雌虫卵圆形至肾形。二龄幼虫、雄虫线形,其体长分别为545μm和1667μm,口针为14.2μm和19μm。成熟雌虫乳白色,头颈部细长,其它部分膨大为圆梨状,体后部呈锥形。雌虫尾端卵囊,症状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不同品种表现不一,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病毒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别于蝼蛄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病原Ricestipevirus简称RSV,称水稻条纹叶症状叶片内卷萎蔫,呈失水状,青灰色,茎秆干瘪收缩,或齐泥倒伏,谷壳青灰色,成为秕谷。病害常在1-2天内突然大面积成片发生。病因系由水稻生理失水所致。多发于晚稻灌浆期,断水过早,遇干热风,失水严重导致大面积青枯。长期深灌,未达度搁田,根系较浅容易发生青枯。土层浅,肥力不足,或施氮过迟也易发生青枯。防治方法(1)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一般灿稻比粳稻耐旱,早熟,大穗少蘖型品种较耐旱。(2)稻田后期管理要浅水与露田结合,不可断水过早,特别是沙质土和漏水田。避免长期深灌,适时适度搁田,促进根系生长。(3)合理施肥,基肥要施足,追肥要早施,避免施氮过多、过迟,防止贪青或早衰。(4)提倡施用多功能高效液肥―万学名CatagelaadjurellaWalk鳞翅目,螟蛾料。国内分布北限为黄河以南,南至广东、广西、云南,东临滨海,西达四川。寄主水稻、稗、鸭舌草、荆三棱等。为害特点幼虫钻茎而入,多从水稻剑叶叶鞘空隙处向下蛀入茎秆第一节,蠕行至白色柔嫩组织处蛀食,且转株为害。形态特征成虫雌蛾体长10mm左右,翅展20―123mm。前翅黄褐色,前缘褐色,从顶角到后缘具1褐色斜纹,翅中央具棕褐色小点3个,排列成等边三角形,外缘具棕褐色小点7个,缘毛浅黄色。后翅银灰色。卵乳白色至青黑色。卵块为长椭圆形,覆盖灰黄色鳞毛匀称,无杂色。末龄幼虫体长15―20mm,头深褐色,胸部、腹部主要是绿色,从腹部第2节后渐渐转黄。学名NymphulafluctuosalisZeller鳞翅目,螟娥科。别名稻筒白螟、稻筒螟。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河南、宁夏、贵州等省。寄主水稻、睡莲、水生杂草等。为害特点幼虫生活在水中,把稻叶咬成碎片并吐丝联缀成筒状,隐居在筒中为害稻叶,致许多叶筒浮于水面。形态特征成虫体长6―7mm,翅展13―19mm,头、胸、腹部白色,生有黑色斑点。前翅亚基线、内横线黑色倾斜,从中室至内缘褐黄色,中室上角具不明显褐黄色斑纹1条,附1黑点,又生十分倾斜的暗黄色宽带1条,从前缘向下角弯曲。后翅从中室到内缘具1倾斜亚基线,在内缘与另1条从前缘中央伸出的斜线相交,外横线略弯曲倾斜,褐黄色并有黑&
All rights reserved. |DA-6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DA-6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DA-6为白色或结晶体,含量在98%以上,具有浅谈的油脂味和油腻感,易溶于水、醇和其它有机溶剂。是一种高效,对多种农作物具有显著的增产、抗逆、抗病,改善品质、早熟等功效,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能与多种元素复配,还可以和杀菌剂复配使用,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杀菌效果;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肥料、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复配使用。外文名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分子式C12H25NO2分子量215.35
产品名称:DA-6()
化学名称: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
英文名称: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
分子式:C12H25NO2
分子量:215.35
毒性:DA-6原粉对人畜的毒性很低,大鼠急性经口LD50=mg/Kg,属实际无毒的植物调节剂。对白鼠,兔的眼睛及皮肤无刺激作用;经测定结果表明:DA-6原粉无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性。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类、生长素类、萘环类、腺嘌呤类等的替代产品,经国内外试验证明DA-6是新发现的一种高效植物生长物质,对多种农作物具有显著的增产、抗逆、抗病,改善品质、早熟等功效,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能与多种元素复配,还可以和杀菌剂复配使用,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杀菌效果;DA-6以它独特的多功能作用,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DA-6为白色或淡黄色片粉状结晶体,具有浅淡的油脂味和油腻感,易溶于水、醇和其它有机溶剂,可配成水剂、乳油剂、片剂等多种剂型,也可与多种农药、肥料复配使用,在弱酸性和中性介质中稳定。中国目前最高含量为98%原药,普通浓度产品市场很常见,可以按说明书指示进行喷施。但原药必须勾兑稀释才能使用。98%标准含量精细实验室持有,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常温下储存非常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易分解。能与多种元素复配,还可以和杀菌剂复配使用,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提高杀菌效果;DA-6以它独特的多功能作用,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1、DA-6:可用于各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及作物在生长发育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使用。
2、DA-6是一种羧酯,无毒、无害、无残留对人畜无任何毒付作用,不会在自然界中残留。
3、本品用量少(10-20ppm),可以明显提高药效和肥效,减少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
4、可改善作物的品质,提高产量(20-40%),并具有特殊的解毒功效等。
5、促进光合作用,DA-6可以增加叶绿素,蛋白质、核酸的含量和光合效率,提高过氧化物酶及的活性,提高光合速率,增加植物对C02的吸收,调节植物的C/N比,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使植株整体长势好叶色绿、产量高,显著优于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
6、 DA-6有缓释作用,它会被植物快速吸收和贮存,一部分快速起作用,而另一部分缓慢起作用,可以在体内有效持续20多天。
7、DA-6本身不是植物激素,但植物吸收以后,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生长素、、、脱落酸、乙烯等的活性和合理的配比平衡,使植物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一般前期用DA-6,植物会加快营养生长,中期和后期用DA-6会增加开花、和加快植物果实的成熟。这是芳香环类化合物和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所不具有的性质。
8、使用浓度范围大,DA-6具有较宽的使用浓度范围,即从1-100PPm(μg/g)均对植物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不同的浓度具有不同时间的作用高峰和增产效果,没有发现副作用和药害现象。DA-6原粉可直接做成各种液剂和粉剂,浓度据需要调配。操作方便,不需要特殊助剂、操作工艺和特殊设备。DA-6可直接与N、P、K、Zn、B、Cu、Mn、Fe、Mo等混合使用,非常稳定,可长期贮存。DA-6与杀菌剂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增效30%以上,减少用药量10--30%.且试验证明DA-6对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具有抑制和防治作用。可增加植物长势,增强植物抗虫性。且DA-6本身对软体虫具有驱避作用,既杀虫又增产。试验证明DA-6对大多数除草剂具有解毒功效。DA-6和除草剂复配可在不降低除草剂效果的情况下有效防止农作物中毒,使除草剂能够安全使用。
7、DA-6(已酸二乙氨基乙醇酯)使用方法及效果
mg/kg(ppm)
浸种24小时。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各喷一次。
提高发芽率、壮秧、增强抗寒能力、分蘖增多、增加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根系活力好、早熟、高产。
浸种8个小时,三叶期、孕穗期、灌浆期各一次。
提高发芽率、壮秧、植株粗壮、抗倒伏、抽穗整齐、粒多饱满、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抗干热风,早熟、高产。
浸种8个小时,苗期、始花期、结荚期各喷一次。
提高发芽率、增加开花数、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结荚饱满、干物质增加,早熟、增产。
浸种24小时,苗期、花蕾期、花龄期各喷一次。
苗壮或茂、花多桃多、棉絮白、质优、增产、抗性提高。
始花期、生理落果中期、果实3-5公分时各喷一次。
加速幼果膨大速度、提高座果率、果面光滑、皮薄味甜、早熟、增产、抗寒抗病能力增强。
花蕾期、断蕾后各喷一次。
结实多、果实均匀、增产、早熟、品质好。
萝卜、胡萝卜、榨菜、牛蒂等根菜类。
浸种6个上时,幼苗期、肉质根形成期和膨大期各喷一次。
幼苗生长快,苗壮、块根直,粗、重、表皮光滑,品质提高、早熟增产30%。
浸种6-16个小时,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各喷一次。
提高发芽率、强壮植株、抗倒伏、粒多饱满、穗数和千粒重增加,早熟、高产。
浸种8个小时,幼苗期、直根形成期、和膨大期各喷一次。
幼苗生长快、苗壮、直根租、重、糖度提高、早熟、高产。
番茄、茄子、辣椒、甜椒等茄果类
幼苗期、初花期、座果后各喷一次。
苗壮、抗病抗逆性好、增花保果提高结实率、果实均匀光滑、品质提高、早熟、收获期延长、增产30-100%。
西瓜、冬瓜、香瓜、哈密瓜、草莓等。
始花期、座果后,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
味好汁多、含糖度提高、增加单瓜重、提前采收、增产、抗逆性好。
四季豆、遍豆、豌豆、蚕豆、菜豆等豆类。
幼苗期、盛花期、结荚期各喷施一次。
苗壮、抗逆性好、提高结荚率、早熟、延长生长期和采收期、增产25-40%。
韭菜、大葱、洋葱、大蒜等葱蒜类。
营养生长期间隔10天以上喷一次,共2-3次。
促进营养生长,增强抗性,早熟,增产25-40%。
蘑菇、香菇、木耳、草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类。
子实体形成初期喷一次,幼菇期、成长期各喷一次。
提高菌丝生长活力、增加子实体数量、加快单菇生长速度、生长整齐、肉质肥厚、菌柄粗壮、鲜重、干重大幅提高、品质提高、提早采收、增产35%以上。
茶芽萌动时、采摘后各喷一次。
茶芽密度、百芽重、新梢增多,枝繁叶茂,氨基酸含量提高、增产。
幼苗期、拔节初期、快速生长期各喷一次。
增加有效分蘖,株高茎粗,单茎重,含糖度增加,生长、抗倒伏。
浸种6-16小时,幼苗期、幼穗分化期、抽穗期各喷一次。
提高发芽率、植株粗壮、叶色浓绿、粒多饱满、秃尖度缩短、粒穗数和千粒重增加、抗倒伏、防治红叶病、早熟、高产。
马铃薯、地瓜、芋
苗期,块根形成期和膨大期各喷一次。
苗壮、抗逆性提高,薯块多、大、重,早熟、高产。
生长期每隔7-10天喷一次。
增加株高、日生长量、增加节间及叶片数、增大叶面及厚度、提早开花、延长花期、增加开花数,花艳叶绿、增强抗旱、抗寒能力。
苗期每隔7-10天喷一次,生长期间隔15-20天喷一次。
苗木健壮、提高出圃、增加株高及冠幅、叶色浓绿、花盛、加速生长、抗旱、抗寒、抗衰老。
浸种8个小时,苗期、始花期、结荚期各喷一次。
提高发芽率、生长旺盛、花多荚多、早熟高产、油菜籽芥酸含量下降,出油率高。
荔枝、龙眼
始花期,座果后、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
提高座果率、粒重增加、果肉变厚变甜、核减小、早熟、增产。
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苦瓜、节瓜、西葫芦等瓜类。
幼苗期、初花期、座果后各喷一次。
苗壮、抗病、抗寒、开花数增多、结果率提高、瓜型粗长绿直干物质增加、品质提高、早熟、拔秧晚、增产20-40%。
菠菜、芹菜、生菜、芥菜、白菜、空心菜、甘蓝、花椰菜、生花菜、香菜等叶菜类。
定植后生长期间隔7-10天,以上喷一次,共2-3次。
强壮植株、搞高抗逆性、促进营养生长、长势快、叶片增多、宽、大、厚、绿、茎粗、嫩、结珠大、重、提早采收、增产25-50%
桃、李、梅、茶、枣、樱桃、枇杷、葡萄、杏、山查、橄榄
始花期、座果后、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
提高座果率、果实生长快、大小均匀、百果重增加、含糖增加、酸度下降、抗逆性提高、早熟、增产。
浸种4个小时,始花期、下针期、结荚期各喷一次。
提高座果率、增加开花数、提高结荚期子粒饱满、出油率高、增产、早熟。
定植后、团棵期、旺长期各喷一次。
苗壮、叶片增多、肥厚、提高抗逆性、增产,提早采收、烤烟泽好、等级高。
始花期、座果后、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
保花保果、座果率提高、果实大小均匀、色好味甜、早熟、增产。
不能与碱性稀土元素、化肥(如碳铵)及碱性农药复配,以免影响DA-6的药效。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红叶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