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常的人的心,会有凝心诀吗?

包老师对《心经》的讲论(修订版)
各位尊敬的同学大家下午好。首先呢,感谢我非常尊崇的葛教授,因为有他的这样一个引荐呢,我才能今天下午跟诸位呢,一起来思考一个有关佛学的话题。这个,诸位在之前知不知道今下午要讲的内容?大概知道是吧?反正知道可能是要讲一点有关佛教文化的是这样吧?我走进教室来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感到有点好像,和你们当初想象的好像不太一样?有点儿?哪里不一样?衣服?好像我应该穿什么?穿袈裟?然后好像不应该有头发,是不是这样?没想到这个讲佛学的竟然还敢穿西服!哎各位,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为什么有这种看法?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看电视看多了哈,哦。一个是电视的影响,电视啊、报纸啊、杂志,它的影响是在你的心里产生作用,产生什么作用?什么作用?有没有产生这样一种作用,那就是似乎今天来讲这个课题这个老师啊,应该是个老古董?有点儿?或者最起码是个老古板,是个老学究,然后是戴着眼镜,穿着所谓,当然,这个没有出家不能穿袈裟,我们通常叫海青,应该穿着海青,剃着光头是吧,好像不谙世事,应该这样的人站到这里还是比较符合什么?你的想法的。其实各位,造成这种大家对老师外表形象跟你原初判断有所不同、有所落差,其实是不能怪诸位的。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在座诸位,包括您在内、以及过去的我在内,甚至也包括曾经的葛教授在内,我们都是跟传统文化被割断了脐带的孩子。
如果诸位对我这么讲呢,不见得马上同意,那么太好了,包老师讲课最看重的就是一定一定不要我说到什么你马上就相信什么。尤其在座诸位,看到大家,我非常欢喜,非常欢喜。其实我走到很多地方,我始终感觉到我的心是年轻的、是活力的、是青春的。至少有一件事可以证明,那就是直到现在,我还喜欢欣赏美女。这是第一个。所以曾经有一次我们聚会讨论呢,给我出了个题目。说是有美女、美景、美文、美食,说老师,你最喜欢欣赏哪一个或最先欣赏哪一个?我说一定是美女。当然最理想的是什么?都有?很贪心呐!不过人就是这样嘛。我记得有一次有一个,有一个恋爱中的一对男女啊,这个女的就跟这个她男朋友讲:“哥哥,”她说,“我喜欢什么你就可以送我什么么?”他说:“对啊,你喜欢什么?”“我喜欢花。”“哦,”然后哥哥问,“那你喜欢什么花呀?”她说:“我就喜欢两种花。”“哪两种花?”“第一个有钱花,第二个随便花。”她男朋友说:“嗯,妹妹,你真美!”妹妹说:“我哪里美?”“你想得美!”当然如果有可能,当然是吃着美食、赏着美景、品着美文、看着美女。
呃,可是呐,见到诸位真的感觉哦,我们要差到20年左右,哪怕这个心再跟诸位一样。所以我经常跟很多像在座诸位这个年龄的很多有些朋友讲,其实我们没有代沟。包老师这个人呢,本身从事的是教育。我在一直努力做个好老师。哎各位,怎么样才会做一个好老师?怎么样才能够做一个好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你这个答案如果考试一定得满分!那现场回答,不错,但还不够很好。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好老师?要想做一个好老师,必须要会做一个好学生。只有做一个好学生,才有资格做一个好老师。诸位是学什么的?人力资源管理哦。将来专门是干什么事的?将来专门干人事的,那你们的意思是除了这个专业其它专业将来都不干人事了?好,学了几年了?大三开始了哦。那么你们现在已经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将来怎么样才会做一个好的HR?没完全找到,正在寻找。
今天呢,老师呢,要跟大家讲的的确是传统文化,的确是传统文化当中的佛学,或者叫佛教文化,或者叫佛法,当然它们不尽相同。可是呢,我还是要先请诸位从思考这个问题开始,那就是在座各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就是为企业配置人、配置人力资源,当然,人力资源如果把它讲得再简单一点叫做什么?就是人才,是不是这样?好,诸位您现在如何界定人才?现在您是怎么界定人才的?您是怎么界定什么叫做真正的人才?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呢?有道德素质,好,还有呢?其实说了两个方面了哦,当然,还有两个方面,还有两个方面。创新意识,嗯,很好,其实创新意识可以归纳在另外一个范围当中。好,诸位,一定也知道,其实我们通常讲一个人将来要做事要靠的是素质,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将来进入企业、进入社会做一份工作就是从事一份职业,是不是这样?所以从事职业就要具备职业什么?素质,是不是这样?其实所谓职业素质,主要是包括四个方面,哪四个方面呢?第一个,我们刚才讲到专业知识,其实应该叫专业技能更准确一点。什么叫专业技能呢?那就是您从事什么工作必须擅长什么工作、精通什么工作乃至于不断地精通而成为你的专业,再加上您的认真、敬业、负责、并且持续不断学习跟探索的精神,最终成为专家。第二个呢,就刚才我们这位同学提到的,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职业操守。所谓职业操守就是一个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原则和做事的底线,就叫职业道德。当然,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么还有两个是什么呢?一个叫做文化素养,一个叫做身心素质。一个叫做文化素养,一个叫做身心素质。那么由这四个部分呢,构成了一个人的综合的职业素质。
我昨天刚刚看到手机上,我才学到一个新词,叫什么词呢?那么现代社会愈来愈看重“素历”,而不是“学历”。什么叫“素历”呀?哦,叫素质的阅历,是这样吧?而不是学习的阅历。各位现在有没有感受到这一点呀?如果说现在还没感受这一点,那么我敢保证:当在座诸位将来学业有成、学成毕业,即将踏入社会开始真正展开你的职业生涯那一天,你会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那既来自于社会现实,给我们现在大学生的增加造成了诸位的竞争对手如此之多、如此之凌厉,同时也使企业用人发生了重要的转变,那就是学历在你手里的分量,跟过去相比,不是越来越重,而是越来越轻。对于企业而言、对一个单位而言,最最看重的就是这个人的素历,就是综合素质。那么综合素质是怎么构成的呢?当然,基本上是由刚才我们提过的那四个方面构成,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两个是现在很多人都忽视、都忽略的、都忽略不记的,哪两个呢?刚好是文化素养和身心素质。很多人一辈子就把这个眼睛哦,盯在他的专业知识上、专业技能上,他认为只要有专业知识就叫专家,这个观点大错特错!那么为什么一个人的身心素质、一个人文化素养很重要?您有什么样的思考模式,您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想错一定看错,看错一定做错,做错一定不会好。
所以其实一个从事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他必须是掌握着一个重要的一个思考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对于任何问题,他都必须能够找到答案。但是,我想请问大家,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要想找到答案,在答案之前必须先发现什么?哦,诸位回答得好极了,必须首先发现问题。因为只有问题,才会有答案,是这样吗?因此,我不避讳比诸位年长几岁,我不怕诸位好像要听一个所谓有几年人生经历、有几年职业生涯的一个人,我也不怕诸位给我扣上一个帽子,要用所谓的资历来跟诸位讲这样一段话,那就是诸位啊,将来诸位一旦真正从事职业生涯、从事人力资源之后,你就会发现提问题远远要比找答案难得多。所以考察一个人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看他善不善于发现问题,善不善于提出问题,善不善于避免错误的问题、虚假的问题,善不善于在现象当中看到真相、在迷雾当中找到实相,无论对于工作还是人生皆是如此。但是还有个问题又来了,这问题呢,虽然说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很重要,在某种意义,各位,什么是最大的问题啊?哦,没有发现问题、没有找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可是问题又来了,怎么才能发现问题、怎么才能找到问题?哦,我们有一些同学讲得很好,叫做什么?叫做思考,是不是这样?有思考,才能够怎么样?有问题,是不是?好,太好了,那么如何思考?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思考?包老师今天跟诸位分享我一贯的、经常讲的一句话,那就是从今天开始、从当下开始,永远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讲什么,听到什么你就说什么。我讲这两句话其实是跟今天老师要跟诸位讲的这个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在在座诸位的意识和观念、看法、想法里头,其实充满了对我们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的误区、误解,是这样吗?比方一开始我说诸位看到我穿的这一身着装好像有点不靠谱,就在此地呀!
那么身,当然好理解,就是生理,是这样吧;心呢,心理;灵呢,或者我们叫灵性吧。这两个(心、灵)合起来可以叫做精神。所以跟诸位讲啊,今天大家听这堂课,仅仅是让大家透过一个角度,增加一点了解。可是如果真的是对于有心的同学,如果你能够透过今天这一堂课,你打开一扇窗户,你推开一道门,你走入一个后花园,你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那么在这个世界,你将收获无量的精神宝藏。而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里面,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刚好不是这个(身与心),而是这个(灵)。你将来能够成就多好的事业,能够成就多么成功的职业,乃至能否实现你现在对于人生的初步的规划跟目标,都是看这个。所以有一位世界级的灵性导师讲过这样一句话:你的灵性有多高,你拥有的财富就有多大。
所以如果今天这堂课,您只是这样来听哦,听到一点知识,然后了解一点理论,这两个加起来等于什么?这两个加起来等于什么?啊?等于什么?我没听清楚,等于什么?敢说敢当,哦,理论知识。你太有智慧了,你太有智慧了!你这个顺序一颠倒答案就呼之即出了。好了,如果您今天听到的只是知识加上理论,那么就等于没用。它会一点都不管用!老师,为什么?知识等于告诉诸位什么是土豆、什么是白菜、什么是茄子;理论等于菜谱——如何把土豆削皮、如何切成块、如何下锅。可是如果您听到的只是知识和理论,等于什么?等于土豆?这个在佛家有句话,这个在佛家有句话:说食不饱。什么叫说食不饱呢?那就是假如今天的晚餐您是这样打发的:我们凑在一起呢,我们就一个人说三样到五样,点自己爱吃的菜说,点自己喜欢吃的菜讲,用的什么调料、怎么做的、加工的过程,然后它的颜色、它的味道,然后说到明天早上起来5点。哎诸位,您猜一下结果会怎样,当然就饿昏了嘛!这就叫说食不饱。还有个比喻叫煮沙成饭。哎各位,你弄一锅沙子煮,然后你用砂锅煮、小火煮、用文火煮,煮三天最后还是一锅什么?还是一锅沙。注意哦,包老师在此地并不是否定知识和理论。当然要认识什么是土豆、什么是白菜,当然要知道这菜怎么做,可是各位,最重要的要想饱腹必须怎么样?你必须去做啊,你必须去买啊,你必须去洗呀,你必须切呀,你必须做啊,你必须炒啊,你必须炖呐,而且还必须怎么样?必须吃,你才能解饿,你才能果腹,你才能营养。
所以,今天包老师跟诸位讲这个,绝对不是仅仅让大家了解一点佛教知识、了解一点佛学理论。那个学完了、理解完了,跟诸位有什么关联呢?有什么关系呢?换句话说用比较文雅的词就是有什么屁用呢?没有用处花两个小时听它干嘛?因为佛法、佛学其实历来就是人文素养最基本的或者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所造就刚好就是人的这个部分:一个叫心理,当然更重要的叫灵性。通常人解决问题是这样的:灵大于心,心大于身。你要想比较好地解决身体问题,必须解决心的问题。心理问题解决了,生理问题好解决了。所以,诸位虽然今天你这个年纪,似乎不需要怎么注意养生,但是我提醒大家,养生不是到了50岁才开始养生。在某种意义上到了50岁叫做“补生”。什么叫“补生”啊?“亡羊补牢”的“补”,过去没有注意现在开始补。其实一个人的身体坏就坏在诸位这个年纪。因为觉得身体很好,所以怎么样?不加注意、严重透支、任意糟蹋,将来才有问题。当然养生养生,重在养心,若不养心,你是空养生。但是各位,还有个问题如果说不解决,心的问题也不容易解决,什么问题呐?就是灵性的问题。所以解决了中级的就比较容易解决了初级的,解决了高级的就比较容易解决初级的和中级的。所以这一堂课,如果真是有心的同学,听到之后引发你的兴趣,你把它作为你重要的个人的人文素养一个资源,你把它作为你重要的精神提高的一个能源,你把它作为你人生必不可少的灵性增加的一个来源。当你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你才能真正抓住人力资源的根本。人力资源的根本就是心呐!所以我们提出来以人为本。但是最后发现人还太空啊,于是我们再进一步叫以心为本。企业离不开人,但是人离不开什么?离不开心呐。所以我们今天就讲《心经》。
包老师常讲一段话:定位决定座位,思路决定出路,境界决定眼界,格局决定布局,品格决定品质,肚量决定能量,态度决定高度,脑袋决定口袋。千万不要忘了包老师开头跟诸位讲的一个观点: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思考的能力。由之而引发你提问题的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找到问题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开始得到什么?解决。曾经有人问我:“老师啊,我想追求成功,我想追求成就。老师,什么叫成功、什么叫成就啊?”我说其实,所谓成功就是解决问题,所谓成就就是克服困难,人的一辈子无非如此而已,是这样吧?是不是这样?因为你解决了问题,才意味你获得了成功啊。完全没有问题,你无所谓成功还是不成功;完全没有挑战、完全没有困难、完全没有坎坷,你无所谓成就不成就。所以我希望大家就应该带着这样的观念、这样的心态来看这样的一门课、来读这样的一本经,就叫做《心经》。
呃,刚才发《心经》的时候呢,我们看到有的学员呐,马上捧起来哦,马上就念,而且念得很熟,好像以前是念过的。所以我们现在做一个小小调查,问一下,以前念过《心经》的,来,举一下手。我看我们同学当中有几位哦,一位、两位,右边有吗?哦,只有两位。好。只有两位呀。今天一共有多少位?大约六十位。多乎哉?不多也。只有两位。好,太好了。既然举手就要被提问,所以你举手是幸运还是倒霉?先不用起来,不用起来。两位,一男一女,刚好阴阳平衡。读过?什么时候读的?哦,有个老师跟你讲让你每天读三遍?这三遍是分为哪三遍?早一遍、中一遍、晚一遍?一天之内什么时候都可以?哦,你坚持了多久?哦。哦。坚持了半个月每天三遍。半个月一天三遍,四十五遍,加上后来零零星星的,应该有超过五十遍了吧?怎么样?收获是什么?哦。哦。哎各位,可能坐在后面的没有完全听清楚讲的有句话哦,她说那个老师跟她讲哦,说这个经啊要反复读,但是读不懂没关系,当然听这段话有个来源叫“读经千遍,其义自见”,说你不用去听老师讲,不用去听老师解释和听别人解释,你那不是给我封口了吗?啊,好,好。好了,我们这位同学。没太读懂,读懂一点?那么什么叫没太读懂?不是,读懂有这样几种情况:一个是完全不懂;一个是完全都懂;一个是懂百分之一半,一半跟一半;一个是懂一点,就叫没太读懂。读懂是哪一点?哪一点?糟了,老师糟了,忘了不说这句话了。读懂哪一点?其实呢,其实呢刚才你这个答案呢我们有同学已经代你回答了,有人讲“空不异色”是吧?是不是?恐怕这是中国人很多人或者说几乎人人怎么样?都知道的。知道一定等于明白么?但是很多人讲得很溜啊:“哎‘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啊,所以你不要对女朋友离开你太伤心了,因为女色就是空啊。”“色”就是指这个“色”吗?那什么叫“空”呢?
好,什么叫“四大皆空”?啊?什么叫“四大皆空”啊?有没有知道的?这个一定是知道,但是不太敢回答,怕答错。没关系。不可能,哪位知道?有没有?这个可以有啊,这个真没有啊?不对啊,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四大皆空”一定会有人知道的,哪四大?啊?贪什么?哦,贪、骄、嗔。呃,哦,先点评一下这位同学哦,以前过去看过一点,你发音不是很正确,你念的是你们当地的发音。你呢,好像比他看的更多一点,但是答案呢也不是正确答案。其实各位哦,我用这个问题考倒过很多人。我说什么是四大皆空啊?很多人给我的答案就是酒、色、财、气。你回去看好多一些文章与小说,包括很多人写文字,他真的是这样引用的:“哎呀,其实你要看开一点,酒、色、财、气四大皆空啊!”他把这个叫四大。其实刚好这个是错误的。当然你这个答案呢也不正确。
什么叫四大呢?地、水、火、风。老师什么叫地、水、火、风这四大呢?你后面分别加上一个字:地叫地大,水叫水大,火叫火大,风叫风大。说老师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构成一切生命的四大元素。人的身体就是用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地大,是表示它的坚固性、固体性。我们身上哪些部分表现出来的是坚固性、固体性啊?当然最硬的包括牙齿在内的牙齿、骨骼,是不是这样?但是其它还有啊,像肌肉、像头发都是,无非在表现的是相对柔软还是相对坚硬,但是表现出来都是固性、都是坚性。什么叫水大?所有一切液体形态的都归入水大。包括哪些?当然最多的是什么?最多当然是水了!因为人身70%是什么?是水。当然还包括血液、唾液以及内脏器官所分泌的各种粘液,包括汗液,包括眼泪等等,都属于叫水大。那么什么叫火大呢?代表着暖性,暖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叫什么?温度。人是什么动物?人是恒温动物。即使是冷血动物,它要想保持正常的生命运转,也必须怎么样?保持一定的体温吧?如果体温过冷,它就完全僵硬乃至死亡。所以生命的运转,那么当然我们人身就是恒温动物是因为我们摄入能量,能量经过这家精密的、无比精密的生物化工厂,进行营养的转化、分解、化合,然后产生的能量,由这个能量在我们体内产生运转、产生了温度。当然温度过低过高都会出问题,是不是这样?什么叫风大?什么叫风大?气息。我们平常由口、由鼻所出入的都是风大,我们在体内运行的气息,也就是气功所讲的那个气,都属于风大。于是四大和合,生命就诞生、维系、并且延续;四大分离,生命就终止;四大不调,生命就生病。你如果以后再读我们有一些古文字讲“这个人他最近四大不调”就是什么?就是生病。以后你再读到四大就知道哪四大了。为什么我要讲到这个呢?因为这里面都涉及到一个字——空。所以佛家又有一个称呼叫做什么门?空门,空门。所以有一句话叫遁入空门。哎各位,诸位知不知道通常很多人一旦知道我是个佛教徒、是个学佛的,甚至一旦知道我学佛很早,我是从25岁皈依,于是很多人就会产生一个很有趣的一个问题,他通常就会问我:“你当初是什么原因?”其实各位这个问话背后有个潜台词,是什么潜台词?你说的这么直接,对,可以这么理解,或者说“哎呀,你受了什么刺激”,刚才我听到咱们同学讲“受了什么刺激”,或者“你当初怎么回事”、“没有问题吧”、“没有毛病吧”、“你怎么好好的竟然,竟然,竟然”……
所以各位啊,我们现在中国人很可怜呐!现在的中国人是、依然是黄皮肤、黑眼珠、黑头发,当然在座诸位一定也是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证,可是早就不是标准的、合格的中国人。因为什么真正叫做一个中国人,叫做一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不仅仅要有生理特征,各位啊!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假如在座诸位今年春节就到国外去旅游,您到了欧洲、到了国外的街头,您不仅要去看那些风光、看那些名胜古迹,您还必须去跟当地人去互动才叫真正的旅游,如果您跟当地人交流的时候,如果他跟您请教一系列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包括孔子的,包括儒家的,包括四书的,包括五经的,包括《易经》的,包括道家的,包括什么叫、《道德经》讲的到底是什么,乃至甚至提到佛家的,各位您会如何作答呢?如果我们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讲的最多的就是一句练得很熟的一句英语:Oh,sorry
. I don’t know! Oh,sorry . I don’t know! 不知您会作何感想?
当然,包老师讲到此地一定会马上有一个著名的声音出来:老师,我们现在可是活在2010年呐,老师我提醒你不要忘了这一点呐,我们都是现代人呐,我们作为一个活在2010年享受着现代化高科技的现代人我们还需要重回两千多年去听那个东西吗?这是诸位一个问题吧?好,我请问诸位,你所谓的现代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跟诸位讲,现代人讲现代,其实含有这个成分的:浮躁、狂妄、自大……好像现代人已经站到了人类历史的制高点,你不这样认为吗?您难道不觉得您现在所处的2010年,相比较于3010年,现在叫什么?啊?现在叫什么?叫过去,叫历史,叫古代。叫古代。现代人经由现代科技发展,现代人已经普遍地不仅仅是浮躁,而是狂妄。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请问诸位,现在您用的工具的确是不一样了,是这样吧?比方说在座诸位用的笔不一样了,穿的衣服不一样了,你兜里揣的东西不一样了,是手机,是笔记本,是各种各样的新奇的数码产品,你回到家,你回到宿舍,你周围的问题,都可以称为叫做现代科技给你发明创造出来的东西。但是我请问诸位,你用的工具不一样了,你的基本生活形态有没有改变?有没有改变?有没有改变?啊?有没有改变?回答我有没有改变。你每天还是睡觉跟起床吧?你也是从出生到长大吧?你也是恋爱和生子吧?你也是成家跟立业吧?你也是会碰到人生当中碰到的所有的烦恼——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吧?你的生活形态跟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五千年前其实完全没有改变!因此我提醒大家,只要你人生的本质不变,有关人生的学问就对你有用,有关人生的思考就对你有启发,有关生命的学问那就是非学不可。
我刚才在外面没有进来时候呢,我跟葛教授呢,讲我一个明年的安排。那么明年呢,我就会开新课,什么课呢?我的生命教育三部曲。哪三部呢?第一个,叫乐活之幸福人生。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现在有很多人,把人生搞错了,把生活搞颠倒了,把目标搞误会了,忘记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很多东西其实只是手段,是工具,而不是目的。那么什么是人生真实目的呢?那就是幸福是一切目标的终极目标。今天我还看到新闻,英国准备把快乐指数和幸福指数也纳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统计当中,效仿法国以及其它几个走在前面的国家。而这个是初级班,没有限制,什么人都可以听。第二个,善终之终极关怀。这就是包老师我研究的死亡学,探讨死亡问题。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一定要死?不死成不成?如果一定要死,那死的历程是怎样的?生理怎样?心理怎样?既然一定要死,那么一定通常一般而言也是要老人走在前面,那么如何做好父母或亲人的临终关怀?乃至自己将来如何做好自己的临终关怀?如何让您的父母、家人、乃至最后自己安详地、充满尊严地走向生命的最后的终点?乃至死后还有没有?如果有,去哪?你想去哪?第三个,超越之心灵觉醒。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其实,我跟诸位讲,我对在座诸位期望值非常高,高在哪里呢?我的中级班就已经是有条件限制。我的高级班一定要经过我本人交谈,符合条件我才允许他来上这门课。包老师讲课主要是讲三大类:第一个,各省市级党政机关干部;第二个,特大型国企,包括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第三个,我们国内其它的一些包括五百强在内的企业。很多人已经被染污得非常厉害,那个心已经变得非常地僵硬,看他的表情、看他的眼睛已经几乎看不到有一丝灵性,虽然它埋在他内心深处,但已经被层层的功名利禄、声色犬马层层掩盖。不是没得救哦,有的救,但是非常难。但是对于在座诸位而言,其实在座诸位你生命当中在在座诸位的现在的年龄你拥有一个最重要的财富,知道是什么吗?不是年轻,当然,它和年轻有关。包老师常讲一段话,我说:态度影响成败,选择决定人生。这句话读得懂,等于让您在暗夜当中加上了一副夜视镜,让您可以比较顺利地、平安地、更好地行过人生的险路、渡过生命的坎坷。好,我前面之所以讲这一段,是要提醒诸位,我讲的这一切,都在《心经》当中。我一上来就给你讲这个,你不一定当回事。好,讲《心经》。
《心经》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一部经典。你比方说刚才我问谁读过心经,还有两位读过。然后再问谁读过《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金刚经》?前面有没有读过啊?有没有?听过?听过名字?还有一部《阿弥陀经》有没有听过?所以诸位,在中国人熟悉的文化当中最熟悉的就是《心经》,所以不仅大家都听过,而且还有两个人读过。比较熟悉的是《金刚经》,虽然没有人读过,但是大家都听过名字。其次是《阿弥陀经》。所以《心经》是流传最广。为什么很广?一个重要原因,很短。多少字呢?不算经题,就算经文,一共260个字。不算经题,就是不算这个题目,一共是内容是260个字。所以很短,所以很方便流传,很方便读诵。但是流传的越多,大家对它的误会、误解越多,甚至我讲句实在话,很多居士大部分对心经也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
好,我们先把经文跟诸位读一遍。其中有一个字你改一下哦,那个“涅槃”的“槃”改一下,好,把这个字改一下。那下面呢包老师呢就领着大家我们先把这个经文通读一遍。呃,我对面这位同学,你在读的时候开头是怎么读的?哦,好极了,先掌声鼓励一下。好,非常正确的读音。这两个字不按照它的一般文字发音,不叫bān
ru&,而念bō rě,bō rě。bō rě。所以我们先把读音读正确哦。别跟人一开口就bān ru&、bān ru&的,我会bān
ru&神掌。哪怕你说bān ru&神掌也要怎么讲?bō rě神掌,你看多觉得不一样,这人是听过包老师的课。所以叫bō
rě。老师为什么它好好的文字他不念bān ru&叫bō
rě?回答得非常好,这叫音译,是从古梵语当中透过音译过来的。注意哦,佛经的翻译是非常严谨、非常科学的,跟今天说的翻译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过去的翻译基本上都是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是国家的文化的大师,通常一部经典的翻译有主译者,有辅译者,通常一部经典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一起来翻译,翻译出一句之后呢,然后要反复地核对、反复地讨论。你比方说今天我翻译了其中的一段我拿出来就着原文、就着我的翻译,我念出来,大家一起来研究我翻译得对不对。所以跟诸位讲,佛经的文字千挑万选、千锤百炼。所以《心经》本身读起来本身就很有感觉,唱起来更好听。有伴奏吗?我们先念,念到最后看你们学的情况再唱还是不唱,看我今天是否能开腔。好,我们先把这个经文读一遍,我们一起来哦。好,从经题开始读,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这样读啊,来,一起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好,还是不错的啊。这中间有个字就是就是那个阿那个念n&ng,n
&ng——n&ng,阿n&ng多罗三藐三菩提,阿n&ng。类似于像这种,类似于像这种啊,弄,玩弄的弄,类似于像这种。那个字是gu&,心无gu&碍。菩提萨埵,哦,那个字念duō,一个土字旁的念duō,念duō,念duō。好了,生字就这几个了啊,应该别的都好认是吧?一个是bō
rě,一个是s& duō,一个是gu&
&i,一个是阿n&ng多罗三藐三菩提。好,诸位读也读过了,念也念过了,发音我也讲过了,读完了吧?来,有没有哪位学员愿意来试着解释一下啥意思?有没有?好,没有就对了!因为别看这260个字,注意,这260个字是佛法三藏十二部其中般若部经典的精髓,是佛法的精髓,是佛法的总纲。所以佛法的修学通常有三学。所以诸位如果你到寺里面看,它有的地方叫三学堂,有的地方叫三学堂,三学,这个三学就是佛法教育的三个总纲,这三个是哪三学呢?就叫戒、定、慧。《心经》就是慧学的总纲。这三个字是佛学教育的总纲。所有的佛学的教材、佛学的理念、佛法的教育,都包含在戒、定、慧当中。为什么要从事这三个教育呢?因为人有贪、嗔、痴。所以在佛法有句话叫“勤修戒定慧,心灭贪嗔痴”。当然,这是主要的三个问题,还有慢,还有疑,还有邪见,通常有三个,一般说三个,如果再加上后面还有两个,还有三个,贪、嗔、痴、慢、疑与邪见,这通常佛法讲的叫六毒,六毒,但是一般通常只说三种,这叫六毒,贪、嗔、痴、慢、疑和邪见。
因此,千万千万不要小看这260个字。这260个字展开就是《般若心经》的来处。《般若心经》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600卷的,600卷的《大般若经》,600卷的《大般若经》,啊。这个,我供奉的是,就是一套十册的黄黄巨册的一套十册的《大般若经》。那个你要把它读完,那个我想你在座诸位旷课读,读到你考完研究生是可以读完的,但读得懂读不懂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它是从《大般若经》当中抽取出来的。那么我们手上这个版本是谁翻译的呢?悟空他师父——玄奘法师翻译的,也是中国人的精神的代表,曾经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人脊梁的人,也曾经被台湾那个最狂妄的、最看不起别人的人誉为他所唯一敬佩的其中一个人的那个李敖最推崇的玄奘翻译的。当然,版本不止一个,心经有广本和略本,心经有广本和略本。广本就是完整的本子,略本就是略说。诸位其实以后你再读佛经,看这个《心经》跟一般的佛经不一样。一般的佛经都非常地严格,它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我说的分就是现在的那个章啊,就这个章。什么意思呢?一开始先讲这是在什么地方、都有什么人、都有谁参加、都有谁听课,然后因为个什么原因要开始讲。比方说在今天吧,比方说啊,今天在青大西教,这是西教吧?西教一是吧?西教一205,由包军老师主讲,由葛教授监讲,监督讲,由诸位听讲。那么通常这是序分,然后一般来讲都是有人问问题,然后释迦牟尼佛给予回答,回答之后呢是正文,到最后是流通分,就是到最后了,这部经怎么流通、有什么作用,是这样的,完整的一部佛经一部教材。而这部《心经》呢,是略本,但是其中也含了序分、流同分、正宗分,也含了,但是毕竟是略本。那么略本有几个呢?有两个,一个就是诸位手上拿的这个版本,另外一个也是一位大翻译家翻译的,谁翻译呢?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翻译的。老师鸠摩罗什翻译的什么呢?他翻译的经典当中,其中有一部经典,其中有一部经典,他翻译的另外一部经典也是最广为众而熟悉的,排第二,刚才诸位听过它的名字——《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金刚经》流传最广的版本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心经》流传最广的版本是玄奘大师翻译的。但是提醒诸位哦,这个是玄奘大师最后定稿、定笔、定著了的,当然是以它为主,可是这篇《心经》在当时是以国家出资,专门修建了这样的场所进行翻译,当时参与包括《大般若经》在内当然也包括《心经》在内的翻译的人有多少呢?1800多人,都是当时社会上最顶尖的大学者。换句话说这里边的每一个字至少是经过至少一千人以上审订的。所以这张纸别不当回事,尤其这张纸印的是《心经》,回到宿舍别乱扔,顶在头上。马上就有人顶了!顶在头上不用了,最起码你把它好好放起来。那么,广本有几个呢?广本5个版本,广本有5个,但是通常现在讲《心经》有10个版本,注意啊,通常现在讲《心经》有10个版本,略本有两个,广本有5个,哎各位,好像还差几个?还差三个,那老师这三个是什么本?这3个是英译本,英译本,英译本。音译的版本有3个。那是英译本。所以诸位你如果英语特别好,你可以再去找这个英译本,再来英汉互看。好,这是首先关于在版本上的,这咱做一个了解。你要知道它从哪里来,要知道是谁翻译的,要知道它目前大致什么情况,我们才好接着讲经文。
好了,任何的佛经必须解经题,就好像诸位如果您开一门课,老师是不是通常要把这门课的这个课程名字先要讲一讲啊。比方说,比方说要讲企业文化,那么一般来讲就要先把什么是企业文化讲一讲,是不是?所以这个叫课题,这个叫典题,这个叫典经。好了,任何一部经都有经题,那么我们先从经题开始。记住,这个经题的念法很多人都念错。虽然我听得是不是很清楚,但是听大家念得还基本正确。不过有的人是这样念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老师,我们知道这个念法,老师这个,这个,光念这个不行。我说为什么不行?光念这个不管用。为什么不管用?老师必须配一个盒。什么盒?月光宝盒。老师如果配上月光宝盒,我们再把指头戳着天,般若波罗蜜多,我们就可以超越时空了。好,正确的这个经题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第一个词叫般若,第二个词叫波罗密多,第三个字叫心,第四个叫经。所以读起来是分四部分的,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千万别读多心经,别读多心经。好,我们先把经题跟诸位简单介绍这儿。其实各位,我这次讲课的方式跟上一次给研究生讲课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毕竟比诸位要年长几岁,我有时候可以舍弃一些基本的词汇,但是大家这来呢,我想还是先由,先由基本路径先开始。
好,我们先把经题先简单介绍介绍。般若,那么般若到底它是音译的,既然是音译的,他就没有把它的意思翻译过来,那么般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讲的?刚才是谁讲的?你讲的?你怎么知道的?什么时候上网查的?上课之前啊。太好了。怪不得葛教授表扬你们,说你们这个班学风特别好,热爱学习。太好了。各位注意记得哦,将来你要想要成就,一个要拿到学历,拿到学位证书,完成学业,另外一个,要想真成就,延续你们的好学风,一个人的学习不是从大学毕业之后结束,而是从大学毕业之后开始。按说讲得很对,但是呢,又不对。为什么我既表扬她,我又说又不对呢?又不对那很正常,那就是它不是一般的智慧。我这里要解释个问题哦,那就是为什么他当年他翻译的时候老师不干脆一点还弄的这叫bān
ru&、bō
rě的这么绕嘴,不干脆为什么不翻译成智慧波罗密多心经那不就完了吗?因为在佛经有五种东西是不翻的。其中包括什么呢?彼地有,此地没有不翻,就是在我们这个语词里、词汇里头、语汇里头没有这个意思不翻。第二个,原地那个意思如用我们这个词汇不能把它涵盖不翻。这个就属于刚才我讲过第二个意思不能翻译的。因为我们中国的智慧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中国人的智慧啊,相对来讲还停留在什么层面呢?就是凡人、普通人所能够达到的一般的聪明才智,叫智慧。但是这个在佛法有个名词,叫什么呢?世智变通,只是在这个世界上就一般问题的所探讨到一般程度的聪明度,叫做智慧。但是佛法讲的智慧不是这个智慧,佛法讲的智慧一定是超越相对的达到绝对的,超越分割的达到圆满的,超越不究竟的达到究竟的,才叫智慧,但是这个要加一个字,“妙”智慧。妙智慧指的就是圆满的、究竟的、无上的智慧。好像有人开悟了。所以他不把它直接翻译叫做智慧,而用般若来代替。
那么般若通常在佛家有三种般若,通常在佛家有三种般若,哪三种般若?来,注意哦:第一种,文字般若;第二个,观照般若;第三个,实相般若。这三个发挥的作用不一样,但是一般来说,要先经由文字般若到达观照般若,经由观照般若再进入实相般若。什么叫文字般若呢?260个字,这就是文字般若。什么是观照般若呢?透过心经所阐释的道理,加上你的实际的修行所产生的观照,进入观照状态,就进入观照般若。透过观照,找到万法的真相,也就是找到绝对、究竟、圆满的真理,就叫做实相般若。所以各位注意了,观察了,文字是什么?文字是一条路,文字是一条道,文字是高速公路,文字是汽车,文字是轮船,文字是飞机。透过文字必须达到观照,透过观照最后实相才是目的,也就是觉悟。所以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有这样一个禅宗小故事吧,就是世尊拈花,听过没有?有听过啊。世尊当年在灵鹫山手拈金婆罗花(注:包老师当时说的是“优钵罗花”。),是不是?然后不语,就是微笑环视大众。比方说今天我拈这个,我就不拈花了啊,因为没有花,我拈一个粉笔头,包老师手拈粉笔头,环视大众,面带微笑,我现在就不讲话了。于是当时很多人表情跟你们诸位一样,大家大多数这样的(很木讷),只有一个人破颜微笑,谁?那个字不念y&,那个字在梵文念jiā
sh&,迦叶(jiā
sh&)尊者。只有一个人破颜微笑,“呵儿”笑了,“呵儿呵儿呵儿呵儿”笑了,于是当时释迦牟尼佛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注:包老师当时说的是“吾有正法妙藏,实相无相,涅槃妙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付嘱摩诃迦叶”。)。”那就是禅宗的出处。所以其中提到“不立文字”,“不立文字”不是不用文字,你要透过文字到达这儿(观照),透过这儿(观照)到达这儿(实相)。因此在禅宗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各位注意看天上有UFO!怎么没人相信呢?注意看天上掉钱了!哎呀,你们真可以呀,名利不动于心呐。因此这个在禅宗有个比喻叫做“以手指月,见月忘指”。什么意思呢?我指给诸位看,你别净看我手指,我手上没有UFO,我手上也没有钱,你顺着我的手指头往下看,你就看到了,就看到不明飞行物了,你就看到天上掉人民币了。
有人曾经问:“老师你不是要讲幸福人生吗?老师问你什么叫幸福啊?”我说中国人造字太了不起了,早就把这个人怎么样幸福放在字里面了。哎各位,人生怎么叫幸福呢?你要有一个房,所以上面是“土”,过去叫土地,过去是有土地自己盖房,只不过是这会儿人家盖好你要买对吧?所以你要有一块房,然后你要有人民币,所以当年老祖宗就预见到了我们人民币是这个形状(¥),了解了吧?你要有衣服穿,你要有粮食,要有饭吃。只要你有一间房,有一点存款,有衣服穿,有粮食吃,就很幸福了。好,我再说一遍哦。有的人说:“老师,我会背《心经》。”我说你背吧。他背得很熟。我说,你背完了,如果你现在不用一个字你把《心经》的精髓告诉我。傻眼了。《心经》你能背过固然好,可是记得《心经》不是用来背的,这260个字干嘛的?啊?干嘛的?到哪儿?观照般若。到哪儿?(实相般若)所以佛法不是知识,尽管它有最丰富的知识;佛法不是理论,尽管它有连恩格斯、连很多大哲学家都惊叹不已的最深奥的、建立地最恢宏的理论。但是那不是它的根本,它的根本是希望诸位透过这260个字跟观自在菩萨一样,达到“心无罣碍”、“无有恐怖”,乃至最后跟佛一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各位,这260个字可能对有些人叫做完全无用,不过是一张纸上面印了一堆墨而已,但是可能对有的人那是他一生物质财富、心灵满足、灵性觉醒的道路。各位注意,我现在讲一两句我高级班的课哦:在座诸位有老师,将来还会有导师,但是在你的内心觉醒、心灵觉悟之路上没有。不过前人把曾经他们如何觉悟的方法告诉你,就叫佛法。这就是将来你内在觉醒、心灵觉悟的道路、小舟、飞机。你内在觉醒有多少,你将来的幸福快乐就有多少,你将来能够创造的事业就有多少,你将来成就的伟业就有多大。这个世界,知识的多少似乎是关系到你创造财富的多寡,但是我告诉各位,关键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躲在知识后面驾驭它们、运用它们、调配它们、整合它们、组合它们的那个心灵。很多人很重视训练很多东西,但是却忘记了训练他的心。讲到心我们再说。
好,这是简单地讲什么叫般若。波罗密多是什么意思?波罗密多也是五种不翻译当中的不翻译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到彼岸。它基本上包含这么三个意思哦:一个是到彼岸,一个是到彼岸;一个是完成;一个是成就。既然有彼岸,就有此岸。什么叫“此岸”?什么叫“彼岸”?但是有句话大家一定知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问题就是通常大多数人都不肯回头。“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自来。”什么叫“此岸”?什么叫“彼岸”?这个在佛家、佛法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此岸:束缚、烦恼、痛苦、相对、狭隘、生死。彼岸:自由、解脱、圆满、智慧、光明。所以佛法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从此岸渡到彼岸。这是波罗密多。
那么心呢?心呢?哎呦,心是个大概念呐。这个心大到真的不是咱们这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能够把它讲清楚的。心在中国文化里面是一个巨大的概念,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是佛家,都用这个字,当然含义不尽相同。但是佛家有句话,我先,先给诸位哦: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地方这两个字注意,佛教有很多宗派,其中有一宗叫唯识宗。唯识宗的开创者是谁?玄奘。唯识是研究什么的呢?我告诉诸位哦,心理学它爸和它妈是谁?不错哦。它爸是谁?哲学。它妈是谁?生物学。心理学现在年龄大不大?不大,但是心理学探索的现在程度还是蛮高的。但是我跟各位讲,现在心理学所探索的,当然因为它的年龄很轻、很有限,还有将来很广阔的空间,但是现在心理学所探索的距离佛法所探索的心理学相差万分不及乃至百万亿分算数频率所不能及。我刚才背这一段是佛经里面的一句、一个常用的话。所谓唯识是什么意思呢?讲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后面加任何一个字,注意啊,眼、耳、鼻、舌、身、意后面加上任何一个识都叫识,于是眼识、耳识、鼻、舌、身识、意识,身识、意识,各位意识现在比较熟了吧?意识比较熟了吧?所以意识又叫,在佛家的唯识学叫第六识,但第六识只是我们平常用来思想、用来判断、用来分别的,它下面还有个第七识,叫末那识。但是末那识还不是人的识的深层,人的深层还有一个叫,很好,怎么知道的?看书看的?哦,叫阿赖耶识,也叫种子识,也叫一切藏识,也叫如来藏,阿赖耶识。以我个人的浅薄的读书范围、短暂的人生经历的考查的结果,那就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心理学的流派能探索到像唯识学那么精深的程度对人的精神内在心的变化探索那么精深。那么这个心是什么意思呢?在佛法认为,注意这个唯心不是一般哲学上那个唯物唯心那个唯心,两个意思哦,不一样哦,佛法认为一切都是心的变现,所以曾罗万象都由心变现而成,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其实刚才我讲般若,各位,诸位现在有没有般若?有啊,诸位刚才从开课诸位一直在干嘛?一直在听吧。你能听、能想、能思考、能怀疑、能鉴别、能质疑、能判断、能接受、能反对,这都叫用,这都叫用,但是这个用是什么用呢?这个用就是这个用,但是这个体是什么呢?体其实就是般若,诸位人人都有般若,没有般若你坐在这儿我说破了天你听不懂。
所以心是很大的概念,可是一般人不重视心,不重视到什么程度呢?曾经有一位很有钱的人,这个有钱人就是,通常有句话叫什么?女人变坏就有钱,男人有钱就变坏。但这个话不是一概定论,不过的确这个事是常见,常见。所以人生有很多考验是很难过的,我通常讲:不要拿鲜鱼考验猫,不要拿骨头考验狗,不要拿金钱考验美女,不要拿美女考验男人。这个考验是很难过关的啊。这个,这个有钱人呐,那么他呢那么有钱,所以他就讨了四房太太。当然这个大太太呢,是他早年结婚的结发之妻,可是因为是早年结婚的,到了他成功以前正好他的太太已经怎么样?老了。所谓老了就是人老珠黄,所以那个脸呢越来越黄,所以就改姓了就姓黄,姓黄名脸婆,所以叫黄脸婆。所以他呢对这个大太太呢就不怎么喜欢,基本上不到那儿去。那么这二太太呢,这个肤色也是日渐减少,他呢也越来去得越少。他最喜欢的是谁呢?最喜欢是老三和老四,第三房跟第四房,为什么呢?因为这两房啊,年轻貌美,善解人意,所以最喜欢她们两个,当然最偏爱的还是老四,但是对老三也很好。结果后来呢,他就发现自己哦一个是年老,动不了,另外一个,后来一去看医生啊,医生又跟他讲:“哎呦,不好,”说,“你这个身体呀,脏器功能啊正在疾速衰减,恐怕你再没有几天的活头了。”结果回来的时候就很难过啊,想:哎呀,你看我就要死了怎么办呢,如果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上路多寂寞啊,我不能一个人走啊,我得找个伴啊,我得找个伴啊。于是呢,就想:我平常最疼爱老四了。于是他就跑去跟老四讲:“老四啊,你看我很快我就要死了。那么我死了,黄泉路上就我一人,形单影只,多么可怜呐,平常我对你这么好,你也最爱我,你跟我一块死吧。”这老四一听花容失色,赶紧说:“不不不NoNoNoNo不行不行,我不能跟你一块死啊!你看我现在正值青春、正值美貌啊,对不对?要死你自己去死啊。我还有大好的青春、无限的未来等着我去珍惜呀。不行不行,我不能去死。”哎呀,他一听心里就很难过,一看:你看你看没想到我对她最好,她竟然这个样子,哎呀,看来人心难测,那算了,我也不好勉强。于是呢去找老三,说:“老三啊,我要死了,老四不同意,你能不能跟我一块殉葬啊、陪我死啊?”老三说:“哎呦,先生啊,真对不起,”她说,“我呢虽然不及妹妹年轻啊,但是以我这个年龄哦、现在这个姿色,你如果死了,我还可以改嫁,嫁给别人,我变的别人了一样可以过,所以说实在的,我没法陪你,没法陪你,实在不能陪你。”哎呀,心里难受得不行,心想:算了算了算了,看来这两个人我平常是白疼爱了,只好算了吧。于是去找老二。“哎呀,”说,“老二啊,过去对你还是很好的,虽然近来有点冷落你,但是一日夫妻百日恩呐,看在过去对你好的份上,我要死了你能不能陪我啊?”“哎呀,”老二说,“哎呀,你要死了我真难受啊、真难过啊,我不像那两个没有良心的,可是呢,你如果死了我只能给你好好地办葬礼,好好地送你最后一程,我可以陪伴你走到最后一刻,可是我没法陪你去死啊。”没办法他只有一个人走,他听到这儿,感到特别伤心、特别绝望,心想:行了行了,我算看明白了。于是垂头丧气离开老二的地方,往卧室里走。结果呢,路过老大这儿,老大出来就问他:“哎呀,怎么了先生?你怎么觉得不好啊?”他就把前后经过一讲,说:“你看,她们都不肯跟我走,你肯定也不肯了。我过去对你这样地薄情薄意,你肯定不会的。”没想到大夫人说:“哎呀,先生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当然这个字我们现在是被误用了,其实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但是既然我跟了你就一辈子跟定你,这样,她们不跟你去,我陪你走,我陪你死。”结果这个人就被感动得不得了。最后只有大夫人陪他一起死。
当然老师,这个故事讲个什么呢?当然只是一个寓意,寓意是什么诸位?注意,这个老四代表的是什么呢?老四代表的就是诸位的身体,老四代表的就是诸位的身体哦,这个在佛家叫色身。哎各位,于是我们通常对这个身体好不好啊?好啊,穿的、吃的、睡的、用的,尤其是在座诸位女生吧,那更是爱护得不得了,每天都是光照镜子的时间要超过一个小时以上。以我夫人为例,经常对着镜子去进行一项瓦工的工作——刷大墙。我感觉,不是,瓦工用的工具大小不一样,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刮腻子啊、抹平啊、找缝啊。所以有句话讲得真对啊,上帝给女人一张脸,女人给自己又造了一张脸。所以通常晚上睡觉尽量不要开灯,开灯不要转头看,否则容易吓一跳:“谁呀?怎么没见过?拜托你贵姓啊?”当然男人,没有像女性这么看重在外表上下这么大工夫,但是一样啊,名牌你往身上穿呐,名鞋你往脚上套啊,乃至于这个头型也是很注意呀,尤其在恋爱期间是不是?没有头型就没有爱情。最近我那个儿子每天早晨起来洗头,我就知道情况不对。乃至于对身体的爱护,包括让它吃好、穿好、用好,无所不用其至。可是我请问诸位,当生命终结的时候,你能不能带走?带不走啊!老三代表什么呢?代表你的房子、你的车子、你的存折、你的首饰、你的项链、你的珍珠、你的海洋之星宝石、你的一万八千克拉的钻戒。啊?没有那么大的?反正我是不懂啊,反正我只知道是越大越好。所有这一切,请问诸位,你走的时候你能不能带走啊?不仅带不走,它们就会干嘛?就会“改嫁”,它们就会“改嫁”,变成是别人的。二房夫人代表是谁呢?你的亲人、你的家人、乃至你的好友,他们爱你、疼你、和你有感情,当你最后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他们很难过,可是各位,再难过也只能怎么样?默默地站在旁边看着你一个人断气儿。于是只有那个大房夫人跟你一起走,是谁呢?心!然后在佛家有句话: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什么叫业呀?所有的念头、语言、行为,只要一动就产生一个影响,只要一动就产生一个影响,这个影响在佛家就叫业,由这个影响产生的力量叫业力。是的,你每一个念头、你每一个想法、你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一定会在整个宇宙信息场中产生一个影响,这个影响就叫业,由这个影响所发挥的一个力量就叫业力,由这个业力,由这个业力所产生的善业、恶业以及不善不恶业,由这个业力汇到哪儿?汇在心上,只有这个心成为你的生命延续的载体。所以,真正重视心的人,才是聪明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真正找到心的家园的人、找到心灵觉醒的人、找到大光明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有妙智慧的人,才是有般若的人。所以佛法,注意,佛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心法。所以用这个心字,既代表它是佛法的精髓,也代表它是《大藏经》的精髓,也是代表它是佛法本质。好,这是心,我们只能简单说这么一点。
&然后什么叫经呢?通常来讲在佛教有三藏,哪三藏呢?经、律、论,有三藏。经是经藏,律是律藏,论是论藏,这是三藏。由这三藏汇聚起来的经典在佛教叫《大藏经》,叫《大藏经》。诸位到寺院去逛,通常会看到藏经楼,通常藏经楼藏经楼,当然主要是供奉《大藏经》的,当然包括其它的佛学典籍,但是一般来讲就是《大藏经》。《大藏经》就是佛教的经典的总汇。在道教叫道藏,在儒家叫儒藏。那么包老师家里面就供奉了一套《大藏经》,当然刚开始读第一本。那么论藏是由后面人的论述集合起来的,律藏是所以用戒律集合起来的,经藏经藏一般来讲只有佛讲的才叫经。但是在《大藏经》里面、在《中华大藏经》里面、《乾隆大藏经》里面、在《龙藏》乃至《新修大正藏》里面只有一部经是中国人说的,但是被叫做经,什么经?(《六祖坛经》)哎老师,为什么?为什么他说的是叫经呢?这不错了么?只有佛才叫经、说的叫经嘛?因为六祖被认为是古佛再来,他达到的悟境已经是佛的悟境,所以只有这一部经是中国人讲的但是被叫做经,其它的都叫论,其它的都叫论。你比方说今天包老师所讲的所有的内容结合起来只能叫对心经的讲论,绝对不能叫2010某某年某某月在青大包老师之经,这个是绝对不能叫的。好,这是经题。
好,我们下面讲内容。哎呦!没事啊?还有十五分钟我看一下表。应该是到五点二十五点半?二十。这样,讲吧?想听啊?想听我也得下课啊!有开始就有结束啊。还要设定一个下课的时间,哦,我们大约在五点三十到五点四十左右,不能太晚了。好,我们下面把经略微再说一说。经文“观自在菩萨”,这个“观自在菩萨”可以做至少做两个意思的理解。第一个,这个“观自在菩萨”就是和中国人最有缘的一位菩萨的另外的一个名字——观世音菩萨。啊,太好了。在中国有一位菩萨有一位佛是和中国人是最有缘的,菩萨他们讲出来了,是观世音菩萨,佛呢?啊,太好了,阿弥陀佛。因为中国人都知道,道家一见面是怎么讲?无量天尊,是不是?佛家一见面怎么讲?阿弥陀佛。啊,很好。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叫“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就是每家,当然这只是意思啦,表示什么意思呢?几乎每家无论是否真信,但是可能每家都会有一尊观音菩萨的像,或者供奉着阿弥陀佛。所以一位菩萨和一位佛是和这个世界众生最有缘的,最有缘的。所以中国人在座诸位对佛教过去对佛法完全不了解,但是大家都知道观世音菩萨,都知道阿弥陀佛。因此这个地方说第一个意思,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第二个意思,什么意思呢?人人都可观自在,人人都可成菩萨。如果你能达到观自在的境界,那么你就是观自在菩萨。
当然,我这个地方要解释一下,我先解释一下菩萨哦。在佛教讲有十法界。所谓法界,简单的讲法就是十种不同生存环境的世界。那么这十法界包括哪十法界呢?有我们见到的,有我们没见到的。比方说,通常讲的首先是在轮回当中的叫六道,六道是轮回的,哪六道呢?有三善道、三恶道。我们有的学生知道啊。三善道跟三恶道。三善道哪三善道呢?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哪三个恶道呢?畜生、饿鬼、地狱是三恶道。于是六道是轮回的,只要没有出来,就一定会轮回。怎么轮回?不是有一个神,也不是有一位菩萨,更不是有一位佛,没事在这儿摇那个轮子,轮吧,回吧,不是!这个轮回都是每一个生命由自己所干的善事、恶事、善业、恶业最后造成的业力然后所牵引到哪一道。所以,注意哦,在佛家,佛教可以说是绝对的无神论,但这个无神论又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那个无神论,佛教讲无神论,注意怎么理解呢?佛家不讲创世,它没有创世,它说:一念无名,无始以来。它不解释宇宙问题,因为它觉得这个问题不重要,当然在《楞严经》里面解释得其实很详细,但是在通常不讲,为什么呢?因为宇宙问题跟大家的人生解脱没有什么大关系,换句话说你把宇宙怎么来的搞明白了,你人生不见得安乐自在,你不见得幸福,你不见得真正解脱,因为它和你的人生解脱没什么关系,所以呢通常不讲。一旦要问,无始以来,什么叫无始呢?没有真正的开始。开始是人类的时间观念。为什么各位?因为你无穷倒推你就倒推不出一个绝对的开始。比方说各位,我们这一次是讲课是几点开始的?下午15:30是不是?但是我们这次开始是以什么结束作为开始的?以上一节课的结束作为开始的吧?换一句话说,换句话说,上一节课的结束是我们这个课的开始吧?那么上一节课它有结束它有开始吧?它是开始于什么时候啊?(上上节课结束)你无穷倒退,你无穷倒退,所以佛家把这个妄念给你断掉,说叫无始,没有开始,没用。
所以第一个,它没有创世论;第二个,它没有主宰论。在座诸位包括我在内,我们任何一个生命的人生遭遇、人生命运、人生际遇,好的、坏的、顺的、逆的都是我们自己一言一行、一念一头、一举一动、一事一为亲自去想、亲自去说、亲自去做而产生的影响,这个在佛家是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就叫因果律。没有一个菩萨、有一个佛是专门主宰着我们哪一个人,他让你好或者让你坏,不是的!所以各位,迷信地学佛就是不干好事却到庙里面烧香磕头然后扔一点香火钱,希望佛菩萨保佑。各位,请问诸位,如果这个人在外面是又贪污、又受贿、又强奸、又强暴、干尽坏事、无恶不作、坏事做尽,他跑到庙里面“啪”掏出一万块,然后烧十柱高香,请问如果这个时候佛菩萨就保佑他,佛菩萨和什么一样?啊?那不就成了李刚他爸了吗?对吧?那佛不成了最大的贪官污吏了吗?不成了黑老大了吗?你给我拿了保护费我就保护你吗?那就叫岂有此理!没有这个说法!你在外面干的任何一件坏事,虽然由于你进来上一柱香,由于进来跪一跪,可能会给你种一点善的种子,将来可能会因为你干了那些恶事在堕入无间地狱当中受无尽苦期之后,因为你进来这一叩一拜,而由这一个善的种子将来可能会让你在地狱当中慢慢出来,但是你该下地狱还要下地狱!这在佛法就叫自作自受。
好,“自在”不是观察到自我的存在,那就不是佛法。所谓“自在”,是进入甚深禅定之后,见到自性,而达到自在,出入生死,不被生死所拘。哦,我刚才这个还没讲完啊,十法界,六道轮回,上面还有四法界,上面四法界包括什么呢?声闻,声闻又叫罗汉;缘觉,缘觉又叫辟支佛。好,到了罗汉以上,这四界都叫出离轮回、不再轮回。到了罗汉,就是出轮回,就不再有生死。辟支佛当然也是如此,不过他的觉悟的程度不一样,辟支佛更高一点,那么觉悟的途径也不一样,达到的境界也不一样。但是这两界已经出离生死了,但是还不究竟、不圆满,在他们之上还有两界。一个叫菩萨,菩萨就是菩提萨多的简称,去掉一个提去掉一个多就是菩萨。菩萨圆不圆满呢?还不圆满,他的自觉、觉他、觉行、五慧,还不是最圆满的。最圆满的就叫佛,究竟圆满,无上圆满。其实现代物理学最近,我记的哪年好像有一个,有一个新理论,说整个宇宙可能存在十度空间,也叫十维空间。我们人通常是生活在四度空间里面,长、宽、高和时间叫四维空间。在佛教,不叫十度空间,叫十法界,叫十法界。所以有句话跟诸位讲:科学越发达,佛教越昌盛。
然后呢那么这位菩萨干嘛呢?观自在菩萨呢,“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是进行时,“行”就是进入。什么是“深”呢?“深”当然相对是浅。什么叫“深般若”呢?就是进入绝对的、圆满的、究竟的禅定,也就是智慧。进入甚深的、圆满的智慧,而到达的觉悟的彼岸,那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各位注意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里面有两个字连起来就是什么?观照。注意这个“观”,是什么观?这个“观”,不是看,这个“观”不是用眼睛看的意思,这个“观”是内观。这个“照”不是用灯光照,这个“照”是觉照,是你内在的智慧觉醒产生的光明。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明”。这个房间假如已经黑了一千年了,没关系,只要有一根灯亮起来,马上千年之黑暗一下就消失不见了。这就是在佛法当中所讲的内观与觉照。你内观程度有多深,你的灵性程度就多高。你觉照的功夫有多深,你所破除掉的烦恼就有多少。本来其实我还想请大家谈谈一个5分钟的我们一个静坐,不过时间来不大及,放在下次吧,好事不一定一次弄完,你就可以体会到一点,然而5分钟太短了,说起来5分钟其实很短,你就可以体会到你这个念头变化的多少,念头升起来跟灭掉的有多复杂,真如那句禅师所讲:千尺丝绦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待会好下课了,下课今晚吃啥呢?”你会发现你一念跟一念,前念随后念,后念追前念,念念不休啊,就叫一波才动万波随。那个东西是观不了的,那个东西是照不出来的,那个东西还在意识的分析、判别、判断里头,那个东西不产生般若智慧的。你只有怎么样呢?注意既然我这个地方提到菩提,我就跟诸位讲一句话: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你这个意识之流、你这个思绪之流、你这个念头之流像一条河水一样“哗——”这么不停地流,你在这个流动当中,你是没有办法让这个河水映现天上明月的。怎么办呢?有人讲心如止水,有点那个意思,但不是。因为你看着这个河流在动,但实际上这个动当中有不动的东西。譬如一盆水摇曳不停,波浪涌现,月影散碎,你只要把风止息,水自然怎么样?水面就平静了,叫风平才能浪静。然后风止息,水平静,月自然映现其中,你才能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那么“照见五蕴皆空”,这个“五蕴”哪五蕴呢?色、受、想、行、识。“蕴”又代表阴的意思,又叫五阴。这个“蕴”是什么意思呢?积聚、积集、掩盖的意思。因为有这个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构成一个人的全部。色是指生理、生物性的,其它四个都是指精神层面的。受,感受。比方说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称为三受)。想,名词、概念。哎老师,这是个桌子,我们强烈地执着这是个桌子。哦老师,这是个杯子。你比方说你,只有你一个人拿杯子啊,我们有好几个女生主要都带杯子,我这是买了一瓶矿泉水,你把这个叫杯子,于是你明白了:哦,一看到这个,这个叫杯子,或者叫茶杯。这就是名词,这个在佛教有一个名词叫名相,我们人会辨识、辨别很多概念,在佛教叫名相,就是名词。我们把一个东西赋予这个名字,我们就从此知道这是什么了,就这个意思。行,由这个名词而衍发出来的念头的闪动跟意欲、想法。然后由这个想法而在我们的意识当中产生分别、判断——喜欢、不喜欢、讨厌、想要、不想要等等,都叫受、想、行、识。这就是“五蕴”,其中一个是生理的,四个是心理的,也就是精神层面的。
然后那个观自在菩萨,在这个这种甚深的般若当中,他自己照见什么呢?“五蕴皆空”,也就是色空、受空、想空、行空、识空,色、受、想、行、识皆空。注意这个“空”很重要!这个“空”啊,这个“空”啊,千万千万别做这样的理解,那就是空空如也、啥都没有、看不见摸不着,不是这个意思。这个“空”在佛家是最高的智慧,也是最难解释的概念。待会我在讲到下面“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我把它略微解释一下。好,从他自己来讲,在这种境界就可以发现色、受、想、行、识一切皆空,但是这是自觉,这是自觉。光自觉还不行,必须觉他,觉他是什么呢?“度一切苦厄”。什么叫“度”啊?从根本上解除就是“度”,“度一切苦厄”。
&那么“苦”,佛家讲“苦”讲得很深、讲得很透,通常它有四谛,哪四谛呀?苦、集、灭、道,苦、集、灭、道。苦是果,人生有很多苦,比方说佛家讲的有八苦,集是因,因为有集所以才有苦。灭是果,道是因,所以要灭苦,叫寂灭,怎么才能寂灭呢?修道,哪道啊?八正道,八正道(正见解、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正精进、正意念、正禅定)。好,先说了苦。大体上有很多苦。佛陀讲法是因为众生有病,所以他才说药,众生如果没病,药就没用,所以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才开八万四千法门,所以好医生是根据你得什么病而开什么药。于是呢,众生有很多苦,但是大体上超不出比方说八苦,哪八苦呢?前面四个: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生也是很苦的。哎各位,回忆一下,回忆一下,回忆到你在出生以前以及出生的时候,能不能回忆起来?老师,那个哪能想起来?我现在顶多能追忆到四五岁的时候!不是你想不起来,你如果能够进入不要说甚深般若波罗蜜,你能够进入较浅般若波罗蜜,你就能够记起来。甚深,不仅连你这一世你能记起来,前一世都能记起来。其实人在母胎里面,并不是特别舒服的。有的时候妈妈心情好,还觉得挺好;心情不好,心脏加快,血流加快,血压加高,马上就感觉到不舒服。有时候到了夏天了,哎呀,怎么这么凉啊,原来后来才,后来因为才知道,吃了根冰棍;怎么这么热啊,喝了口热汤。当然出生的时候,哎各位,为什么婴儿出来之后基本上都哭啊?一出来之后那个风啊,那个稍微有点风,稍微一碰哦,各位,你可知道在妈妈的这个保护里你多么地舒服吗?有多么地温暖吗?一出来之后,一点点碰触都如同刀割一般。所以你没听到一个孩子是笑的,“嘿嘿,真好”,没有!“哇——哇——”,都在讲话呐,说:“放我回去吧,外头不舒服啊!”当然出来就回不去了。
老苦不苦啊?现在讲的话,你可能诸位没有感受啊,但是伴随着诸位上到大二大三,诸位的父母每年也在变什么?变老。诸位的青春是以父母的变老而成就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的,就是年龄。人人都会变老,人人都会衰老,老了很苦啊,各位呀!所以我经常讲:一个人要想幸福一点、快乐一点、乃至需求开悟,周六周日不要没事就和男朋友去压马路啊、去K歌啊、跑出去玩啊,要寻求一下心灵之旅。心灵之旅就是常去一院一馆。一院什么一院呢?就是当然是医院啦。所以经常在医院走一走,没事周六在那儿逛一天,尤其到重病病房、老年病房,你去观察一下,你看到那个病床上人你就这么说:“将来我也这样。”你在马路上看到的那个老人行走不便、颤颤巍巍、食不下咽,你说:“将来一天我也要这样。”这就是老苦哦。
当然刚才我说医院还含着病。你可以不怕世间任何东西,但病魔来袭,由不得你。人在病中是谓第一苦,所以八苦当中在某种意义上病苦是第一苦。所以台湾的证严法师为什么把这个慈济医院作为他首要的一个事情来做?你可以想象,不要说大病了各位,不要说大病了,就是你哪天偶尔有个头疼脑热、感冒不舒服,都很难受吧?当然,要想解脱、要想快乐幸福除了医院还一馆,什么馆?殡仪馆。没事周六约着女朋友、男朋友带两个小马扎到殡仪馆,坐在小盒边前坐一天,一看那小盒,然后呢,怎么聊天呢?“看见了吗?看见了吗?房子你买不买无所谓,将来那个盒是要住的。房子是租还是买都行,反正将来都要搬到这儿来,尤其房价这么贵。”
在座诸位已经进入了一个对死亡有比较轻灵地觉醒的一个年龄了,十几岁的时候没有,除非个别人。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开我的中级班的课——终极关怀。因为现在很多人没有办法跟他讲宗教,没有办法跟他讲佛法,但是能让现代人觉醒的、能让现代人产生猛醒的、唤醒梦中人的最有力的一个方法就是用死亡的观照,让他知道生命不是永恒的、不是延续的,你终将老去,终将逝去,你终将跟这个世界、跟你所爱的人、所喜欢的东西说再见、说bye-bye、说さようなら(中文读法:sa
la)。所以欢迎大家十年之后来听我的死亡学的课,因为我的课要求年龄三十岁以下不能来听,三十岁以下不能来听。因为三十岁以下的不行,只有超过三十岁才会参加婚礼越来越少,参加葬礼越来越多,才会对生命有所感悟。现在还没有,现在还都是远大抱负和理想,先不用来听,十年之后再说吧。
还有哪四苦呢?求不得,想要的得不到。啊,无论是人还是东西,我就想要那个iPhone,可是现在存了三年还没存齐。不是那个手机吗?反正我没用过。我就喜欢那个人就追不到。反正等等诸如此类吧。求不得是苦。第二个,爱别离,得到了终将分离。无论你用的东西还是你身边的人,早分晚分都要分。第七苦,怨憎会,你不喜欢的事、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东西还偏偏要跟它碰头,怨憎会。无论是舍友,还是同学,还是朋友,还是将来你的家庭关系,当然很多人倒霉碰到一个自己怨憎会的老公或老婆那更倒霉,天天回家怨憎会。第八苦,五取蕴苦,就是这个五蕴五蕴集合起来而不调产生的所有苦。热啦、冷啦、心里烦啦、无名的焦躁啊等等焦虑呀等等等等,由这个身体以及所有的精神产生的一切苦恼,都叫做五取蕴苦,也叫五蕴炽盛,五蕴炽盛。有些人五蕴炽盛很厉害啊,没事坐在那儿就生气啊,气功练得可好了。
老师,人生就没有乐吗?既然谈了苦,跟诸位讲,苦有三个说法,注意啊:第一个,今天实在讲不完留到下次再说,第一个,苦苦;第二个,坏苦;第三个,行苦。什么叫苦苦啊?你现在失恋了,苦不苦?苦不苦?失恋不苦啊?那你根本就没恋嘛!只要真恋了,真失了肯定苦,这就是爱别离嘛。所以身在苦中的苦,本身就是苦,叫苦苦。什么叫坏苦啊?今天晚上同学聚会,太好了!太美了!太好了!好好乐一乐!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有开始就有结束,开始的时候多快乐,结束就有多落寞;高潮有多高,低潮就有多低;聚会的时候有多欢乐,分手就有多悲凉。因为它终将败坏,它不可能长存。青春好不好?青春是乐啊!青春不是永远的。早晚有一天,你们的青春的小鸟也将一去不回头。终究有一天,你抹再多的化妆品,虽然能掩饰脸上的皱纹,也掩饰不了你脖子上的横纹。所以这叫坏苦,那就是乐也是短暂的,尤其是我们一般的乐。注意,一般的乐我都把它叫刺激。你只有内在的喜悦,当你能够进行内观觉照而进行自性的觉悟你达到内在的喜悦,这个我的形容就像一股泉水,一旦打开,永不止息。你的内在的喜悦就可以表达在你的脸上、你的眼中、你的讲话、你的气质、你的摄受力、你的影响力,让跟你周围的人他一接触他们就能够感受到你内在的喜悦。这个东西是不需要条件的,其它的快乐都要条件。凡是依靠条件的,条件一定会变化,一变化,你最后感受到的就是苦。那么什么叫行苦?说:“老师,你不是说有苦有乐,那么我不苦不乐呢?我现在很平静呢?”因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都在变异,一切条件都在改变,所以你也没有办法做到永恒不变,一样也是苦。哎,老师,原来佛家真的是消极!错啦!什么叫消极呀?悲观之后的沉沦叫消极。悲观一定不好吗?我这儿假如只有半瓶水了,各位听没听过这样一个说法:一个叫乐观的人,一个叫悲观的人?听过吧?乐观的人怎么说?哎呀,太好了,还有半瓶水。悲观人怎么说?糟了,就剩半瓶了。但是说“只有半瓶”这个人起身开始找水,那个说“哎,没事,还有半瓶呢”喝完了渴死了。所以乐观悲观不是那么绝对的。所以佛家刚好相反,是认识到苦而超越苦。所以佛家最重要的就是离苦得乐。当然中国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不是自己离苦得乐就行了,大乘佛教是既要自己离苦还要帮助众生得乐,所以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所以不是认识到苦干脆苦到底算啦,干脆别活啦,不是的。要在存在当中找到超越的可能,找到觉悟的道理。
&今天是真讲不完了,要不先到这儿。先别急着鼓掌,留到最后一起鼓。那今天呢《心经》没有完全地讲完,看看以后再有没有机缘,但是呢,缘起呀,缘起,谁说呢?谁说的?啊?听谁说的?哦,你讲的这是个很重要的,这个在佛家叫缘起性空。当然有起就有什么?有灭。我今天讲的我觉得再过瘾,但是很遗憾,也要怎么样?也要结束,因为马上5:50,也确实不早了。可是呢,缘起,既有起又有灭,灭之后就意味着啥?重生嘛。所以希望我们再续前缘。那什么叫性空呢?这是个大问题。什么叫“空”?“空”不是没有。但是什么是“空”?你把“空”不是知道了,知道了不管用,你把“空”悟到了,你就进入佛法大海,你就如同佛法修学的人所讲的“皈依法,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就能够在这个智慧之海当中到达你生命、心灵觉醒的彼岸,你就能够让你的人生无时无刻不点起智慧的明灯。有了这样一盏明灯,无论你将来碰到什么,注意:一个修行的人、一个学佛的人,不是意味着他生活当中不碰到困境、不碰到逆境、不碰到麻烦,同样碰到、同样会遇到;但是,他的感受不一样了,他的态度不一样了,他的看法不一样了,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了,于是他能顺利地渡过险滩、平稳地行过急流、安稳地渡过坎坷,并且他能以此寻到人生活着的时候的幸福及将来涅盘之后的真正的大自在、大解脱、大安乐、大智慧,这才是佛法的精髓。好,我们今天课呢,我就讲到这儿,再一次感谢我所尊敬的葛教授,感谢大家认真听讲,下次我们看看什么时候缘起再说,好!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凝心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