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邵阳市 邵阳市邵东县在哪龙石山 在哪

&&& 编者按:&&& 近年来,湖南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花卉苗木合作社及行业领军人物,花卉产业在推动绿色湖南和&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促进产业发展,红网推出&走进湖南花卉产业&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我们多年来致力于铁皮(||||||)的科学研究,为的是有一天我们每一个平凡老百姓都能享用到这种珍稀,让我们都有一个更健康的体魄。&湖南龙石山生物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经军说道。&&& 养生之道曰:&阴不足则阳偏亢,阳偏亢则发热,阴虚终导致五脏疲劳,进而引发气阴两虚,气血阴阳皆虚。&&&& 铁皮(||||||)是属于植物兰科的一种,其被誉为中华九大(||||||)之首,是植物界的大熊猫。养生最讲究的是虚静,铁皮石斛在药界被誉为&滋阴之王&。经科学研究,铁皮石斛是富含滋阴补水多糖粘液质物质的石斛,对缓解人体阴虚的效果极为明显。其功效特别适合都市中熬夜、烟酒无度、起居不定时、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湖南龙石山生物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珍稀濒危铁皮(||||||)野生品种选育、优良品种繁育、GAP基地规模化栽培、仿野生栽培、现代中药研制加工、医药产品市场营销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和现代中药企业。目前申请专利15项,获授权专利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科研成果5项、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科研论文30多篇,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30多项。&&& 22年的坚持不懈,只为破解繁殖难题。湖南龙石山科研团队历经2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攻破铁皮(||||||)组培快繁及栽培种植世界性难题,现完成投资过亿元,建成了占地70亩的长沙暮云铁皮石斛种苗工厂和占地800亩的长沙县开慧镇、邵阳市邵东县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基地。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中的产品有高端纯品系列、复方保健食品系列、天然食疗方系列、盆栽系列共四大系列十多款产品。
&&& 作者:&红网(长沙) &&&&&&
发表我的评论
二周热点资讯排行
论坛最新话题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做得更好:)
您的电子邮箱&&您所在的位置:&>>&
通道:副县长石政懿带队赴邵东调研铁皮石斛产业
作者:bgs&&&
6月27日上午,副县长石政懿等赴邵阳市邵东县湖南龙石山生物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铁皮石斛百亩种植基地现场、铁皮石斛养生科普中心调研。县农办、县科技局负责人陪同调研。湖南龙石山生物产业集团是一家集珍稀濒危药材铁皮石斛野生品种选育、优良品种繁育、GAP基地规模化栽培、仿野生栽培、现代中药企业。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有机认证企业、国家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湖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湖南省著名商标。鉴于通道县境内山清水秀,工业污染程度很低,具备一定的山体、水系和植被条件,作为全球珍稀物种、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可以找到一片栖居的净土。目前,该公司将铁皮石斛生态种植基地项目选址于通道县。该公司将以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旅游产品的开发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有意将通道县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建成以中医养生文化为重点,集种植示范、农业观光、养生科普、文化展示于一体的高效中药农业生态产业园。产业园占地200亩,建设铁皮石斛种植大棚600棚,并设置采摘体验棚20棚,完善喷灌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铁皮石斛观赏示范种植园,采用玻璃花房形式将铁皮石斛的不同栽培方式包括盆栽、地栽及架高苗床栽种展示给游客,并提供铁皮石斛观赏盆栽的购买。并配套建设一条特色观光道,让游客直达生态采摘体验园,享受亲自采摘的乐趣。还将建设铁皮石斛养生科普中心。主要以多媒体、实物、文献等展示包括铁皮石斛组培快繁及栽种植进行模拟展示;并设立中医养生体验接待中心,客户可在此品尝铁皮石斛鲜榨汁,药膳食疗餐饮,中医健康检测、养生沙龙等。打造铁皮石斛完整产业链,带动通道县中医药科研、种植、生产、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带动周边村镇农民脱贫致富(第一期基地采取公司+贫困农户紧密合作方式)。
& & & & & & & & & & & & & & 彭芳 &卢通梅 & & & & & & & & & & & & &联系电话: &$topdhlist1$
Loading...
您的位置: > 邵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邵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计算站管理员 更新时间: 11:25:34 浏览人数:[<font color="#FF]
  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面积1768平方公里,人口128万,辖25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010个行政村(居委会、社区),人均不到6分耕地。由于地处大湘西版块最东边缘,不临海、不居边、不靠城、不沿江,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内无重点项目拉动,外无优惠政策扶持,邵东县经济发展的先天基础较为薄弱。但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依托的邵东县做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弄潮儿&,创造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小商品闯出大市场&的经济奇迹,&邵东现象&一度引起省内外经济学家的强烈关注和研究热潮。
  由于早期粗放型发展追求短期效应的恶果一度迫使邵东县域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令省内外经济学家惋惜和感慨。&草根邵东&如何转型?&邵东现象&是否陨落?既无区位优势、又无资源依托的邵东县如何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格局重新洗牌和各县市区发展竟相追赶的重重围困中突围而出?未来邵东县域经济发展的走向如何?做为大湘西版块中唯一的经济强县,邵东县始终是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和典型代表。研究邵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是探索湖南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县域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县域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
  县域经济的明显特征反映在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优势经济、产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的有机结合。&特色经济&是指在有限的区域内,依托一定的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或产品,有别处不可替代的产业优势和竞争力,并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优势经济&是以特色经济为基础,特色产品为支撑,并有效聚集和整合,在规模上达到最大化,形成规模比较优势。&产业经济&是指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形成对地方经济有支撑作用的产业集群,在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营销等诸方面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城乡一体化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小城镇发展活跃,有效发挥聚集优势生产要素和带动辐射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功能,大量农民合理流入小城镇,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
  县域经济,是百姓富庶的基础工程,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我国有2200多个县及县级市,国土面积占全国90%以上,人口占全国70%以上,县域GDP占全国60%以上。可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点。
  (二)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依据的相关理论
  1.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是微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将比较优势理论运用于区域经济研究,形成了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这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区域优势的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阐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亚当&斯密关于贸易与分工的理论及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定义:区域优势是指能够提供价格低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生产活动门类。二是大卫&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区域优势是指本国各项产品生产中机会成本相对低的产品生产活动。国与国之间存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距,即使一国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每一种产品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具有生产率的国家,也只能通过生产和出口&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产品获取贸易利益。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是县域经济的定位理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客观地分析、论证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布局政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区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发展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前提。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各个县域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发展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2.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内各企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区域生产力组织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区域产业结构是全国经济空间布局在特定区域的组合的结果。在某特定区域内,之所以拥有某种类型的产业结构,是由该特定区域的优势和全国经济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所决定的。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产业结构实现协调与平衡,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一国或地区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进程,使本应相继替代出现的各种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区域并存。这使得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出明显的时间继起性和空间并存性。
  一般地说,高层次的结构调整以低层次的结构调整为基础。但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这一点不能绝对化,低层次的结构调整也可以同时伴随高层次的结构调整,对这一点的把握恰恰体现了经济决策的战略水平,因为正是这方面的灵活运用能够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产业集群理论
  集群或簇群本意为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在某地集中出现。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从此,产业集群的概念得到学者的普遍接受并风靡一时。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至少应包括如下几个因素:首先,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其它机构往往都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基础。其次,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它机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整个联系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第三,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产业集群有几个明显的特点:(1)生产专业化。产业集群围绕某一产业形成专业化产业链,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企业以及基础实施供应商等;(2)地理集聚性。产业集群中的所有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教育培训机构等在特定区域集聚,形成相对独立的地域经济综合体。(3)成长快速性。产业集群内部由于分工合理,配套协作,内部运行机制有效合理,使得整个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壮大非常迅速,有的地区的产业集群可以在很短时间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成长起来。(4)竞争实力强。产业集群能够发挥分工的优势和规模效应,具有特殊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扩散能力,能够吸引外资源流入,在诸多方面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强调的是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突出的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注重发挥要素资源整合的协同效应。产业集群对于县域经济中促进企业网络的形成,加快产业及产品的升级换代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三)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
  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我国的县域经济体占国土面积的90% 以上,总人口的70%之多,地区生产总值份额的60%,财政收入的24%,吸纳劳动力的65%。县域经济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县域经济的产业基础是农业,而农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所以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县域内具有广阔的农村腹地,巨大的消费市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强力保障。
  2.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平台
  县域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以农村经济为基本经济,以农村人口作为主要的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农村工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和方向。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基础环节,是推进城乡转型、淡化二元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县域经济发展好,带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吸收了本地的农业剩余人口,增加了农民收入和稳定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扩大县域规模,大力发展以县域为主体的广大中小城市,以县城为主的中小城市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的作用是无限的,这是我国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农业剩余劳动力本地就业,不仅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土地可以集约化规模生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
  统筹城乡发展客观上要求把工业与城市的现代化、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同时推进。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应该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经济和社会结构,要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整体统一规划,整合工业化、城市化、农村现代化,进而实现城市现代化与乡村现代化的双向推进。县级综合改革实行的近十年来,县域经济在协调城乡关系,带动城乡发挥各自优势增强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流通体系上,形成了以县域城区为中心,农村集镇为依托,城乡交融、合理分布具有特色的社会化经济群体;在服务体系上,形成了以连接千家万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与服务网络,更好的协调城乡关系;在生产关系上,形成了城乡经济融合的生产网络,使城乡经济实现优势互补并逐步达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目的。
  4.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非农就业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激活农村消费水平。农村是县域经济的广阔腹地,占总人口的70%之多,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与市场容量,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改变内外需失衡,保障经济均衡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邵东县域经济发展阶段与现状分析
  邵东县不临海、不居边、不靠城、不沿江,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内无重点项目拉动,外无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的先天基础较为薄弱。邵东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水资源一直是制约邵东经济发展的第一大瓶颈,严重制约县城的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提质扩容。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呷得苦、霸得蛮,敢为人先&的邵东人民艰苦创业,克服先天基础的制约,全县农业实现了由散户种养向合作社和基地集约发展、工业实现了由家庭作坊式向集团化发展、商业贸易实现了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城市实现了由小城镇向整洁文明的现代城市发展四个大的转变,县域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竟争能力和对外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邵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
  1.&兴商旺县&阶段(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全民经商。&兴商旺县&战略提出大约是在上世纪80年代。土地和资源的先天不足迫使成千上万的邵东人外出经商谋求出路。人流,伴随信息的流动,也孕育了商机。冒险者抓住机会,就走向了成功。敏锐的信息使他们对商品的来源、集散地、去向有精确地把握。由经商积累的资金成为邵东经济发展的第一桶金。邵东经济格局中地缘分布非常明显,亲朋结伙、乡邻抱团打拼,是邵东县域经济格局形成基础和发展的原动力。活跃顺畅的流通网络,推动大生产和大流通,促进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县域经济的第一次腾飞。抢先形成的辐射全国的商业物流网络使得周边地区不得不形成对邵东的路径依赖,周边地区纷纷到邵东进货组织商品流通,一时间邵东万商云集,邵东工业品市场成为贯穿湖南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物质集散地。商业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县域经济竟争力跃居全省第七位。
  2.&兴工强县&阶段(上世纪90年中期-本世纪2005年)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别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兴工强县&战略的提出主要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这十年期间,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随着&3+5+6&城市圈格局及以省会长沙为中心的4小时经济圈逐步形成,中西部地区&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处在&5+6&城市圈衔接点的邵东在商业物质集散地的区位优势逐渐&空心化&。邵东县商业引擎推动力减弱。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空间,邵东市场经营户由&进货销货&转型到&造货销货&。此后,邵东工业摸索前行,规模工业引擎逐步形成,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民营经济占到经济总额的70%,以商业延伸到工业的产销链条初步形成了&商业城、工业镇、农业村&的格局,邵东成为湖南省唯一的民营经济改革示范区。&商业城&主要是一市场一城,以工业品市场为中心,中南五金城、中南家电城、中南眼镜城、南国药都等为网络的市场体系;&工业镇&主要是一镇一主业,如仙槎桥镇的小五金、灵官殿镇的水泵、火厂坪镇的钢球钢锭、牛马司镇的焦煤等;&农业村&为一村一品,如流泽新泉村的玉竹、团山太平村的黄花菜等。但总体来说,无论是市场经营、工业企业、农产品基地规模都较小,基本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或亲戚朋友合伙,带有浓厚的地域氛围,其中的创业者基本都是亲戚朋友、乡邻互相传、帮、带,相互提供资金、信息、成功经验闯出来的。这段时期内,一方面民营经济盛况空前,一方面由于产品工艺粗放,产品附加值低,为了挤占利润空间,&低价劣质&的小商品也成了邵东经济发展的硬伤。
  3.&兴工旺商&阶段(2006-至今)
  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是市场发育成熟,中小企业&抱团重组&,产业竟争力逐步提升。进入新世纪以后,邵东的工业、商业逐步实现提升增效。2007年,邵东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提出&兴工旺商&的发展战略,全县农业实现了由散户种养向合作社和基地集约发展、工业实现了由家庭作坊式向集团化发展、商业贸易实现了由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城市实现了由小城镇向整洁文明的现代城市发展四个大的转变。邵东&小商品已闯出大市场&,成为闻名省内外的&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南国药都&、&中国书包之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40多万邵东人勇闯天下经商创业,涉足80多个国家与地区,在全国253个地区矗立起邵东街,在东盟10余个国家与地区建有邵商工业园、商贸区。邵东商旅队伍中,资产过亿元有50人以上,过千万元的达3000余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商界湘军&劲旅。传统的药材、小五金、打火机、服装加工、皮具箱包产业&升级抱团重组&,产业竟争力进一步提升,&邵东制造&的形象逐步恢复树立,中药材芍药玉竹参、小商品永吉红包分别抢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书包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一次性打火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小五金出口远销几十个国家。
  (二)邵东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来,邵东县委、县政府致力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以&重返全省十强&的目标自我加压,大力实施&兴工旺商&战略,全力以赴抓项目、调结构、促转变、解难题、惠民生,国民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1.发展理念提升
  邵东干部群众在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打破过去传统界限,逐步向&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用发展城市的理念建设园区,用生态建设的理念经营城市&过渡。发展取向从过去注重GDP转到更加注重民生、注重生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发展手段从主要依靠行政推动、行政配置资源转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配置资源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资源转到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提升劳动者素质促发展。发展方式从单一、粗放、高耗、低效、封闭发展转到集约、精细、绿色、高效、开放发展。全县上下按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富民强县&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主线,坚定不移的实施&兴工旺商&的发展战略,以园区建设为着力点,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通过搭建一流平台、创建一流政府、培养一流人才、构建一流环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特色经济,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努力实现县域经济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人本发展和包容性增长。逐步改变不顾实际地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追求短平快的眼前利益的方式,尊重和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按照规划,认真梳理、着眼长远,合理推进节奏和力度,确保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的检验。
  2.综合实力增强
  近几年来,邵东县域经济正在经历经济总量逐步扩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经济外向度不断扩大、发展后劲继续增强的良好态势。2011年,邵东县完成GDP202.15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26.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57万,同比增长34.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亿,同比增长18%;财政总收入9.7亿,同比增长25.5%,农民人均纯收入8478元,同比增长1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307元,同比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2:49:33.8,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邵阳市前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占到全邵阳市的1/5左右,是邵阳地区经济发展的&标杆县&。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竟争能力和对外影响力显著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由2007年的全省经济强县市第2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12位,是大湘西版块中唯一的经济强县市。
  3.发展特色鲜明
  邵东县经济发展立足县情,克服先天基础薄弱的制约,充分发挥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县域特色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县实际的发展道路。邵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特色可以概括为&商&字当先,&农业围绕市场转,工业围绕市场兴,城镇围绕市场建&;&工&字壮大,以商带工,以工促商,民营企业特色支柱产业以集群方式快速发展,邵东县已呈现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的发端状态。在产业布局上面形成了&商业城、工业镇、农业村&的特色格局。即&商业城&主要是以工业品市场、中南五金城、中南家电城、中南皮具城、中南眼镜城、南国药都等专业市场体系;&工业镇&主要是仙槎桥五金工业基地、周官桥打火机工业基地、廉桥药都产业基地、灵官殿水泵工业基地、火厂坪机械制造基地、牛马司炼焦工业基地、黑田铺箱包服装工业基地;&农业村&主要是范家山的蔬菜村,石株桥公田葡萄村,流泽的杨梅村、玉竹村,廉桥的药材村,团山的黄花菜村等
  邵东县域经济的发展及的经济格局的形成,其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县上下具有强烈的经济意识,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迅速.通讯、交通较发达,教育文化水平较高。(2)立足传统加工技术,发展小五金、皮具箱包、打火机、药材、服装加工等支柱产业。(3)第三产业经营者及乡镇企业的聚集、壮大,形成了商品市场的主体,大力推动了邵东县域经济的发展,现已从家庭、个人所有向股份合作经营转变。(4)大力和迅速接受东南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加工产业转移。(5)与经济发达地区及西南地区的密切联系和交流,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思想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邵东的商品及生产产品向外地的输出提供了重要保证。
  (三)邵东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板块:即长株潭核心板块、泛湘南板块、环洞庭湖板块、大湘西板块。邵东虽然领跑邵阳经济发展,也是大湘西板块中唯一的强县市,但和省内外经济发达县市相比,还存大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经济总体实力不强
  从经济总量来看,2011年,邵东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02亿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和本省经济发达县市相比,差距甚大。如浏阳市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683亿元,是邵东的三倍多;从三次产业来看,邵东201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2:49:33.8,第二产业的比重虽然高于全省1.5个点,但从邵东县的二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内部结构仍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属于工业化初期。从经济大势来判断,产业发展低成本竞争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靠能源、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高投入来换取经济高增长的发展方式己经走到了尽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产业已经没有出路了,靠低成木、低市价、低利润生存的企业和产业很难走下去。因此产业层次不高将极大地约束邵东经济的提质增效。
  2.现代农业发展较慢
  近几年来,邵东县现代农业取得长足进步,逐步形成了&基地+公司+企业&的格局,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逐步崛起,如湖南省精华农产品公司(主营黄花菜)、忆江南米业(主营大米)、伟特家具(主营办公家具)、湖南省旭日玉竹参饮品公司(主营玉竹参饮品)、松龄堂(主营药材)、湖南龙石山有限公司(主营铁皮石斛)等。但总体看来,一是品牌竟争力不够。中国驰名商标仅伟特家具一家,大部分农产品品牌宣传包装不够,还不如新宁县的&满师傅&响亮,更不说与全省知名品牌相比较。二是产品附加值不高。如松龄堂的玉竹参切片,主要是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基地规模不大。如原产地标识的黄花菜和玉竹参基地,由于整体规划不够,基地较为分散,加上邵东农民以务工为主,种植面积有萎缩趋势;如龙石山公司的铁皮石斛销售形势较好,由于基地较小,产量跟不上销售。四是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邵东县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经商求发展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发展现代农业的热情不够。总体看来,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力都不足,导致现代农业发展较慢。
  3.规模工业发展没有突破
  在&兴工旺商&的发展战略带动下,邵东工业的产业集群格局鲜明,但总体情形仍不容乐观。邵东县大部分工业企业当前的现状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别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不足;产业链条短,转化增值能力弱,为支柱优势特色产业配套企业发展不足;长期形成的资源依赖型的产业结构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业结构性污染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主要表现在:规模企业少。以2010年为例,邵东县域范围内,共有工业企业5409个,规模企业只有137个,仅为工业企业总数的2.5%,规模工业总产值162亿元,增加值48.2亿元;其中产值过亿元的72家,产值过3亿的仅为27家;规模工业上档次不多。同比长沙县工业总产值1169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389家,其中&一区七园&内的规模企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19亿元,聚集了LG、可口可乐、博世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远大、长丰汽车等国内知名企业。两相比较,差距悬殊。企业运营效益低。邵东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未能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把增长等同于发展的现象比较严重。中小企业种类齐全,门类繁多;从行业分布上看,在我国现行的39个工业行业大类体系中,邵东涉及30多个工业行业大类,但基本上以传统产业为主,初级原料加工行业多,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基本没有。全县规模企业产值平均盈利率不到1%,远低于5%一7%的普遍水平。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全县纳税上100万的工业企业仅为33家,工业企业实缴税金仅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49.99%。市场竟争力不强。企业文化、品牌、技术、信誉、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上竞争的潜力和基础。目前邵东企业产品竟争主要还是靠打&价格战&,如打火机行业仅凭一分钱的微利抢夺市场,箱包、服装鞋业加工主要靠低廉的人工工资降低成本,真正靠品牌附加值和品质扩大利润空间的企业不多。企业产品技术创新自主研发意识还不强,连比较简单的打火机的机芯技术主要靠引进。现代企业制度进展慢。邵东大部分企业家靠白手起家,出身&草根&阶层,社会上戏称&泥腿子&企业家。大多数企业主由于没有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系统教育,缺乏基本的管理知识、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经营目标不明确,决策行为短期化,投机心理突出,任人唯亲,有严重的家族化管理倾向,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文化。信息的充分占有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基础,但由于大多企业规模过小,资金和人才匾乏,缺少可靠、有效地信息交流,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也缺乏现代气息。园区建设没有重大突破。近几年来,邵东县的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城经济开发区、生态产业园及城北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仙槎桥五金工业基地、周官桥打火机工业基地、廉桥药都产业基地、灵官殿水泵工业基地、火厂坪机械制造基地、牛马司炼焦工业基地、黑田铺箱包服装工业基地为依托&七星拱月&的园区格局。但总体看来,县域内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用还没有完全发挥,特别是乡镇老工业园区企业入园率还较低。2011年,邵东县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7.98%,同比长沙县的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全县的99.6%。最重要的是园区对财政的&造血&机能还比较弱,同比永州道县的道州工业城对财政的贡献达30%,汨罗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对财政的贡献达42%。除此而外,现代生产服务业、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尚没有在原来己比较发达的商业和市场体系上实现升级,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邵东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挑战
  从全省的情况来看,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竟争热情高涨。邵东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竟相发展中,正处在被众多县市&重重围困&阶段。向前要奋起追赶资兴、汨罗、桂阳等县市,后有永兴、常宁等县市虎视眈眈。一些曾与邵东县资源相近、发展相当的县市早已突围而出,如宁乡、攸县等,一些发展基础不如我们的县市区正在蓄势赶超,如华容、岳阳等。因此邵东县只有自我加压、谋求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当前,各地区在要素资源、产业项目、产品贸易、政策环境、区域形象的竟争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竞争目标以外资和发达地区产业资本等稀缺要素为主。产业资本是各地区发展直接争夺最稀缺的资源。二是加强产业升级和加速城镇化竞争。一方面,相当多的地区都把微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装备制造业等重化工业,作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定位,以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各地区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吸纳要素资源的&极化效应&,加快城镇化进程,并提出以大城市为中心、以周边城镇为战略圈的城镇化战略。三是区域引资竞争手段以土地和税收优惠为主,即通过实施土地、税收、租金、水电等优惠政策,以争取外商及区外投资者进入。四是广泛开展区域形象或区域品牌竞争。一些地区花很大精力和投入,甚至不惜代价,开展形式多样、不断翻新的宣传造势活动,扩大地区知名度。
  2.机遇
  一方面我们看到,各县市争资争项的力度也是前所未有、开放开发的深度也是前所未有、又快又好的程度也是前所未有,只要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稍有松懈,就会错失时机,丧失先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邵东县经济发展的信心、机遇、态势、基础正处在的向好的阶段,主要表现在:
  (1)高涨的发展热情是邵东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邵东县在解放思想上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推动发展,在推动发展中凝聚人心,当前全县人民求发展盼发展热情高涨,愿意强烈,为邵东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外界的认可度和关注度成为邵东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筹码。邵东县是闻名省内外的&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南国药都&、&中国书包之都&,&邵东制造&品牌形象正在恢复树立,中药材芍药玉竹参、小商品永吉红包分别抢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书包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一次性打火机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四年名列全省&经济强县市&,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三年实现进位的县市,这些&标签&为邵东县实现争资跑项增加了&含金量&。
  (3)国内外的宏观形势是邵东县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时机。世界经济加速恢复增长,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部崛起战略加速推进,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邵东县被纳入武陵山脉整体开发区域及&衡邵干旱走廊&重点治理县的范围,将为邵东县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带来更多更大的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
  (4)日益坚实的现实基础是邵东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力量。城市扩容提质取得实质性进展,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县域形象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平方公里的生态产业园架构平稳拉开,高品味的城市综合项目邦盛凤凰城和玉柴盛风农机开工建设,修正药业、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龙石山铁皮石斛等高新企业意向蓄势入园;传统的打火机、五金、皮具、焦煤产业从过去&单打独斗&到&抱团重组&,行业竟争能力、管理水平大大提升;外经合作全省第一,出口贸易全省第三。因此当前正是邵东县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邵东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对策探讨
  (一)邵东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探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邵东县经济发展的实际,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发展的主攻方向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领域是园区建设,辅助手段是现代物流,主要依靠是优秀企业家。
  1.主攻方向是新型工业化
  历史经验和现实经济形势告诉我们:农业只能是县域经济小发展,起到&稳县&的作用,靠突出发展农业来壮大县域经济是很难达到&富民强县&的目标。同时,所有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雄辩地证明:经济发展的最大差距在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也在于工业。要&富民强县&最终还是要靠工业,只有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才能从根本上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才能进入&经济强县&之列。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在以经济量实力,以实力定位的当今国际社会,推动工业化,加快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从邵东县三次产业结构来看,邵东县2010年三次产业比为17:47:36,现居经济强县市第10位的汨罗市三次产业比为14.9:56.7:28.4,&三湘第一县&长沙县三次产业比为6.7:70.9:22.4,全国百强之首江阴县的三次产业比为:1.18:59.19:39,对比分析可知,邵东县的三次产业当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大,第二产业的比重仍旧偏低,要想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从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来分析,邵东县2010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8%,全国为20.8%,湖南为11.71%,全省县域为5.9%,强县市为6.8%,汨罗市为6.8%,长沙县为11%。对比分析可知,当前邵东县县域经济运行质量、企业效益及财税征管水平仍处在较为粗放和低端的水平。邵东县虽然形成了药材、箱包、小五金、服装加工、打火机五个主导产业,但产值过百亿的产业还没有。产业内部企业数量多但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小,对财税的贡献率低。而浏阳单单一个花炮产业产值就过百亿,2009年纳税超过9亿,占到全市财政总收42%。因此要想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骨干财源培育力度,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壮大支柱产业。从邵东县的现实情况来看,要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打造&有根的商业&,壮大&有脉的工业&。何为有&根&的商业,&根&就是要有工业制造业的支撑,确立邵东制造的品牌,谋求利润的核心环节;何为有&脉&的工业,就是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即新型工业。因此,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邵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现实要求。
  2.主要载体是园区建设
  作为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县域,产业园区的建设是根本,因为产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平台,建设好产业园区有利于推进产业整合,有利于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培育自主品牌,有利于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现代经济的发展无不得益于生产园区的建设。纵深分析全省各个县市区发展的共性,宁乡县的崛起靠&金洲新区&;湘潭县的重新站起靠&九华工业园&;汨罗市的循环工业园是汨罗市打造&城市矿山&品牌的名片,园区财税占全市财政总收入超四成。名不见经传的道县,依托&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兴办道州工业城,自创园9年以来,入园企业达98家,年产值过亿的12家,财政总收入年增30%,园区财税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三成多,2010年名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区行列。这此事例都说明: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十分明显,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当前邵东县的园区建设&七星拱月&的园区格局鲜明,为邵东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承载平台。要把园区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培植财源、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优化经济环境结合起来。以工业园区做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着力点,引导和支持产业向县城、中心镇的工业园区集聚,充分发挥园区经济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将我县工业园区培育成湖南中部&四化两型&经济、循环经济、高新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园区经济对我县财政收入的贡献达30-50%以上。
  3.重点领域是现代物流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逐渐演变成供应链的竞争。现代物流业是构建产业集群的重要环节,其发展水平就成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邵东县是传统的商贸大县,五个专业市场和200多条物流线路构建邵东县庞大的商贸物流网络,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十分迫切。建好现代物流业,一是要科学规划,建好现代物流园。二是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现代管理品质。三是积极引进物流专业人才,提高物流业服务、管理水平。四是要搭建信息平台,提高物流行业信息化竟争能力。
  4.主要依靠是优秀企业家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掌舵人。先进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大批有魄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经营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经济才能腾飞。邵东企业不少,但优秀的企业家并不多。优秀企业家人才队伍是邵东县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及时为优秀企业家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形成尊重和重视企业人才特别是优秀企业家的氛围,提升企业家的事业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育优秀企业家扎根邵东的土壤。
  (二)加快邵东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1.突出打造产业集群,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1)培育强势产业群。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产业优势劣汰,逐步形成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产业格局。在巩固原有的药材、小五金、箱包、打火机、服装加工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以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和培育2-3个新兴支柱产业。引导和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努力促进1-2个产业产值迈入&百亿俱乐部&,促使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2)打造核心增长极。当前邵东生态产业园完成基础建设投资5.4亿元,7.8平方公里的新型工业区路网建设全面铺开,重点建设三基地一中心:以恒源五金集团、玉柴盛风农机为龙头的五金机械制造基地,以台湾隆泰国际、中山万禧制衣、湖南鸿顺鞋业为龙头的服装鞋业箱包加工基地,以东亿电气为龙头的打火机基地,以星沙物流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中心。邵东生态产业园2011年被评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生态产业园是近几年邵东县域内投入最大,基础较好的发展平台,应该抢抓时机,进一步把生态产业园打造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把它做为推进&兴工旺商&战略的主战场、做为龙头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培育的孵化器。下一步应当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明确目标。在积极引进修正药业、中国一汽、桂林国际电缆、东莞勤上光电、福建捌牌服饰等重大项目的基础上,继续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寻求战略合作机遇,力争到2015年入园20家投资上亿元企业。
  二是要提速。要积极跑部进厅争资跑项,开放对接争资跑项,快马加鞭争资跑项,以最快的速度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推行任务量化公示制和挂图作战通报制。要将所有的工作量化成项目,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项目建设进度,要做到&一月一调度、一月一评比、一月一督促&,并在县电视台和县城显目的地方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的检验和监督,自我加压。
  三是要提质。生态产业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区,是一个宜工、宜商、宜居的城市综合体,要切实打破传统界限,提升发展理念,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用发展城市的理念建设工业园区,用生态建设的理念经营城市。通过&生态立园&和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来提升工业园区的配套服务、建设品味和吸引力,在这个基础上,坚守&生态立园,产业兴园&的初衷,严格把住项目企业的准入门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更加注重招大引强,更加注重产业链条延伸,更加注重低碳环保,继续以玉柴机械、亿利金属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修正药业、本质生物、龙石山铁皮石斛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业为主攻方向,继续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瞄准产品的上下游端口引进企业。
  四是要服务。要竭力营造企业落户生根的和谐土壤,营造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利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打造透明、高效、服务、廉洁型政府的指导思想,形成&只要来邵东,一切都宽松&的良性环境,坚决杜绝把&外商打成&内伤&,最后&两败俱伤&&的局面。特别是在理顺园区管理机制方面,提高园区服务水平,入园企业实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并联审批制和打捆收费制,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入园办事不出园,园内事情园内解决&,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机制度,提高园区服务水平,把园区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承接产业转移、培植财源、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优化经济环境结合起来。
  (3)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扶大、改革促大、引资壮大、联合造大等政策措施,重点扶植以亿利金属、玉柴农机、宾王扑克、东亿电气、五金集团、精华农产品等对全县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优势龙头标志性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力培植企业品牌,引导和促进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组建企业集团。精心塑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大力发展上下游配套产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方向发展,提高配套率,延伸产业链条。
  2.突出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整体区域发展进程
  (1)加速推进融城提质。优先发展县城,继续实施&三极拓展&的发展战略,抓住市级卫生城市创建成功,继续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机遇,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县城综合功能,加速新老城区融合对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尽快实现&撤县设市&目标。
  (2)实施整体区发展战略。 支持要素和产业向县城、中心镇集聚,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积极构建以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园区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形成科学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实施整体发展战略,以县城做为核心,不断扩大中心区域的集聚和幅射能力,将廉桥、火厂坪、牛马司并入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区域,实施廉、火、牛&金三角&整体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廉火牛金三角&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对接,力促邵东成为邵阳乃至中西部地区的次中心城市。
  (3)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坚持以现代工业的理念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引导和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保护和发展玉竹参、黄花菜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以松龄堂、湘珍玉液、精华农产品、忆江南米业、龙石山铁皮石斛为龙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农产品龙头产业的整体开发功能,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标准化加工、企业化管理格局。
  3.突出市场体系建设,保持商贸流通持续繁荣
  (1)推动市场升级改造。在巩固提升现有工业品市场、中南五金城、中南家电城、中南皮具城、南国药都等商贸市场体系的基础上,以综合市场的建设和改造为依托,物流配送中心为品牌,特色商业街为延伸,电子商务为推力,市场升级改造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市场网络建设,增强市场网络的物质集散能力,促进商贸产业结构升级,重塑邵东&中部商都&形象。
  (2)提升外经外贸竟争力。在不断扩大出口规模的基础的同时,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努力实现初级工业制成品和农副产品出口向精加工、科技型产品为主的方向转变,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外经外贸综合效益。
  4.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加速
  (1)继续解放思想。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改革的大突破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着力破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和机制体制。不断激发全体干群干事创业的内在活力,改革创新的内在动力。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学习和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干部人事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准确把握和主动适应形势的新变化、新机遇、新要求,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事业发展上凝聚人心,把握先机、破解难题,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2)不断优化环境。对于邵东县来说,在优化环境上必须&软硬兼施&。一是进一步完善投资硬环境。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通过完善道路、通讯、能源、给排水等基础条件,加快县城和工业园区的城市综合体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和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二是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竟争力,抓环境就是抓经济&的理念,纵深推进效能革命,构建一流发展环境。以打造&办事效率最高、发展成本最低、项目建设最快、社会信誉最好&投资热土为目标,努力创建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支撑有力的金融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昂扬向上的工作环境、加快发展的舆论环境、设施完善的硬件环境,建立政风、行风、效能三位一体的评议机制,健全投资环境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奖惩措施。
  (3)破解用地矛盾。当前园区建设最大的瓶颈就是用地矛盾。坚持节约集约和用活用足政策并举。通过把握政策,加强规划,统筹掌控,占补平衡,扩大增量,盘活存量,充分挖掘用地潜力。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重点用好存量,充分利用政策和市场手段,切实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效益。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标准化厂房,充分发挥土地空间效益,鼓励使用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大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加快土地流转。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部门支持,强化土地流转服务。要求各涉农部门结合各自业务范围,积极推动具有业务特色的土地流转。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保障活动。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并制定若干奖励办法。三是成立中介服务中心,搭建信息平台。成立土地承包流转中介服务中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托管中心,并在各村设立相应机构,提供土地流转政策法规、办证流程、转出信息、求租信息等多方面的内容,方便土地流转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四是建立土地流转项目储备制度。建立待流转土地项目和拟流转土地业主信息储备库,对土地流转项目进行筛选和包装,定期在相关媒体进行发布。
  (4)搭建融资平台。邵东民间资本充裕,2011年,银行存款余额达164亿,但由于资金流出量大,并且缺乏规范融资渠道,因此集约程度并不高,产业资本仍属较稀缺的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始终坚持利用市场和开放的机制,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不断拓宽筹融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一是加大争资跑项目的力度,积极争取省、市和县的资金支持。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机制,加在&以项引项,以商招商&工作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来邵东投资。坚持把引资与促进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三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力吸引民营资本。四是积极发挥企业的融资作用,鼓励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用股份制、合资、合作等方式,建立投资多元化的经济实体。五是加强银企合作,引导和奖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作用,探索多种形势的担保途径,增强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能力。加快镇村银行发展,拓宽小额贷款渠道。建立完善民间投资机制,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作用,盘活民间资本,努力破解融资难题。
  (5)培养优秀人才。从长远来看,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和引进一流人才队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一是坚持发展教育优先。教育是发展的基础,教育水平不发达、人员素质低下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障碍。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基础办学水平;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构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功能完整、管理规范的农村劳动力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使我县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输出基地,树立特色的人力资源品牌。二是继续把培养优秀企业家做为邵东县 &十二五&时期人才培养重点工程。积极搭建企业家进修学习、交流合作、相互促进的平台,通过&送出去&和&引进来&,致力培养一批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企业家。不断提高企业家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职业经理人,逐步实现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实现经营管理专业化,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实行&年青干部成长工程&。用好老同志,培育年青同志,有目的、有步骤的把一批政治过硬、能力过硬、工作过硬的年青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上锻炼,形成结构合理的行政服务人才队伍。
供稿:赵春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邵东县在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