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毛,阴毛脱落是脑垂体瘤术后复发的复发症状吗,5年前做过脑垂体...

时间: 12:03 来源:转载 编辑:lucy
  根据垂体腺瘤的不同类型、大小及生长方向而产生不同症状,但主要有内分泌症状及神经功能障碍两种。
  一、内分泌症状有因分泌性腺瘤细胞分泌过多激素所造成的内分泌亢进症状,及无分泌功能腺瘤所压迫或破坏前叶造成的垂体功能及相应靶腺功能减退症状。少数分泌性腺瘤晚期亦可产生垂体功能减退。  1)泌乳素腺瘤: 本症多见于女性病例(男性约占15%),以20~30岁多见。因PRL增高而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抑制性腺对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引起雌性激素分泌减少,LH、FSH分泌正常或减少。临床典型症状为闭经-溢乳-不孕三联症(Forbis-Albright症),但少数病例并不完全具备此三种症状。有闭经症状者多伴有溢乳,但溢乳不显著者患者多不知觉,故约半数病例在就诊检查时发现。其他有性欲减退、流产、肥胖面部阵发潮红等。青春期前发病者,发育期延迟,原发闭经。少数病例发生于产后。男性病例PRL增高后可造成血睾酮生成及代谢障碍而血睾酮降低,或抑制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导致;精子生成障碍,数量减少,活力降低,形态异常;临床表现阳瘘、性功能减退、不育、睾丸缩小,少数有毛发稀少、肥胖、乳房发育及溢乳。男性病例确诊时,肿瘤多较大且向鞍上生长,常伴有视觉障碍。  2)生长激素腺瘤: 肿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在青春期前骨骺尚未闭合,表现为巨人症,成年后则为肢端肥大症。GH增高可造成代谢紊乱,软组织、骨骼及内脏进行性增大,此促生长作用为GH通过肝脏所产生的生长素介质C(somatomedin C),又称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作用于含有GH受体的各种细胞来完成的。本症病程缓慢,常在5年以上方能确诊。早期可有垂体功能亢进症状,如精力旺盛、性欲亢进、毛发增多。晚期则有浑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浑身疼痛、头疼、注意力不集中等。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肢端肥大及巨人症。部分女性有月经紊乱、闭经,40%~50%女性有PRL增高,可能为下丘脑控制失调或为GH-PRL混合性腺瘤。本症少数病例可产生多汗、突眼性甲状腺肿,约35%病例或并发糖尿病。部分有血清无机磷、血钙及磷酸酶增高。少数病例可因脊椎进行性增生产生椎管狭窄而造成脊髓压迫症状,本症如不治疗可因代谢并发病状、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死亡。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CTH腺瘤,Cushing病):肿瘤细胞分泌过多的ACTH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造成多种物质代谢紊乱,形成“皮质醇增多症”。因脂肪代谢紊乱可产生向心性肥胖,头、面、颈及躯干处脂肪增多,脸呈圆形(潢月脸),脊柱后突使背颈交界处有肥厚的脂肪层(水牛背),四肢相对瘦小。因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皮肤、真皮处成胶原纤维断裂,皮下血管暴露,在下腹、臀、股、上臂等处产生“紫纹”及多血面容;骨质疏松引起腰背酸痛、佝偻病、病理性骨折,儿童可影响骨生长;血管脆性增加可引起皮肤瘀斑、创口不易愈合等。因糖代谢紊乱可产生类固醇性糖尿病(20%~25%)。因电解质代谢紊乱后少数患者晚期可产生血钾、血氯降低,血钠增高而引起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因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受抑制,有70%~80%女性患者闭经、不孕及不同程度男性化(乳房萎缩、声音低沉、喉结增大、痤疮和毛发增多等),男性有性欲减退、阳瘘、睾丸萎缩等,儿童则生长发育障碍。约85%患者有中度高血压,晚期或引起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心律紊乱、脑卒中及肾功能衰竭。因病人抗体免疫机能降低,使溶酶体膜保持稳定而不利于消灭抗原,引起抗感染能力降低,如患细菌性或霉菌性感染可经久不愈。  4)Nelson症: 患Cushing综合征行双侧肾上腺切除后,有10%~30%患者经1~16年可发生垂体瘤,其原因多认为原Cushing综合征即为ACTH微腺瘤导致,因肿瘤微小检查未能发现,或忽略未作进一步检查;双侧肾上腺切除后,因缺少皮质醇对下丘脑所释放的CRH的负反馈作用,CRH得以长期刺激垂体产生肿瘤或使原有微腺瘤增大而产生症状。年轻妇女及手术后妊娠者易发。临床有浑身皮肤、黏膜等处色素沉着,有10%~25%肿瘤呈侵蚀性,可长入海绵窦、脑其他部位及颅外转移。  5)促甲状腺激素腺瘤: 患者TSH、T3、T4均增高,患者甲状腺增大,局部可扪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有时有突眼、胃纳亢进、消瘦、性情急躁、易激动、多汗心动过速、双手颤抖等。TSH腺瘤可继发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用甲状腺激素治疗,TSH可恢复正常水平,肿瘤缩小。  6)促性腺激素腺瘤: 多见于成年男性,FSH增高、睾酮降低,早期可无性功能改变,晚期可有性欲减退、不育、阳瘘和睾丸缩小等。女性有月经紊乱或闭经。有分为FSH分泌腺瘤、LH分泌腺瘤及FSH-LH分泌腺瘤。  7)混合性腺瘤: 随各种分泌过多的激素产生相应的内分泌亢进症状。  8)嗜酸干细胞腺瘤: PRL可中度升高,GH正常或升高。临床有高泌乳素血症症状,月经紊乱、闭经、不孕和溢乳等,少数有轻度肢端肥大改变,男性病人有性欲减低。  9)泌乳生成素细胞瘤: 有GH增高,肢端肥大表现,PRL可轻度增高,部分患者有高泌乳素血症症状。  10)无分泌功能腺瘤: 多见于30~50岁成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生长缓慢,确诊时肿瘤已较大,压迫及破坏垂体较显著,产生垂体功能低下症状。一般促性腺激素分泌最先受影响,男性表现性欲减退,阳瘘,外生殖器缩小,睾丸及前列腺萎缩,精子量少或缺如,第二性征不显著,皮肤细腻,阴毛呈女性分布;女性有月经紊乱或闭经,乳房、子宫及其附件萎缩、身材矮小、智力减退。次为促甲状腺激素不足,表现为畏寒、嗜睡、乏力、疲劳、少汗、食欲减退和精神萎靡等。最后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其分泌不足,主要为氢化考的松分泌减少,易产生低血糖、低钠血症,患者有虚弱无力,厌食、心音弱、抵抗力差、恶性、血压降低、心率快和体重减轻等表现。儿童可因GH分泌减少产生骨骼发育障碍,体格矮小,形成垂体性侏儒症。少数肿瘤压迫垂体后叶或下丘脑,产生尿崩症。  二、神经症状多见于无分泌功能腺瘤,少数有分泌功能腺瘤长大后亦可产生神经症状。临床表现依肿瘤大小及其生长方向而异。肿瘤于鞍上生长者67%有头疼;70%~80%因肿瘤压迫视神经交叉而产生视力减退及视野障碍,以双颞侧偏盲最常见。肿瘤压迫或侵入下丘脑产生嗜睡、高热、尿崩症和精神异常等。肿瘤向前生长压迫额叶产生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等;向侧方生长侵入海绵窦产生Ⅲ、Ⅳ、Ⅵ脑神经及三叉神经第1支麻痹;向中颅窝生长影响Meckel腔可产生三叉神经痛,影响颞叶或压迫颈内动脉产生颞叶癫痫、精神症状、偏瘫和失语等;少数可长入后颅窝、基底节及内囊等处,产生脑干受压、脑积水,偏瘫等。肿瘤向下生长可突入蝶窦、咽顶及鼻腔,产生鼻出血、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
你也可以分享到:
脑垂体瘤 26k 400*308脑垂体瘤临床症状
17k 280*350脑垂体瘤的表现
23k 300*335脑垂体瘤 80k 280*280得了脑垂体瘤有什么症状
42k 400*300脑垂体瘤会引起哪些症状
34k 400*296垂体瘤临床表现
28k 400*417脑垂体瘤会引起哪些症状
23k 374*294脑垂体瘤症状具体都有什么
20k 300*400脑垂体瘤的症状具体表现有哪些
23k 399*300专家告诉你 脑垂体瘤的症状都有哪些
23k 400*301脑垂体瘤的症状,展现疾病危害
20k 389*303脑垂体瘤的症状,危害患者健康
19k 304*213什么是脑垂体瘤 脑垂体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9k 259*194脑垂体瘤的症状及治疗 57k 640*642什么是脑垂体瘤 脑垂体瘤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11k 300*203您的位置:
脑垂体瘤早期症状防治(3)
| 来源: 女人世界 | 编辑: 小杜 |
  2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症状及体征
  垂体腺内分泌功能很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动的调节。已知垂体前叶分泌 6 种激素,即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两种促性腺激素。而嗜酸性及嗜碱性腺瘤细胞本身即具有内分泌功能,可引起激素水平过高,表现垂体功能亢进,但肿瘤也可挤压正常垂体腺,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另外肿瘤向上可使丘脑下部,向后可使垂体后叶受累。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3 .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1) 性功能低下及第二性征的改变:由于性腺机能减退,在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阳萎、睾丸萎缩、胡须稀少、阴毛、腋毛脱落以及皮下脂肪沉着,皮肤变得细腻呈女性化。在女病人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闭经、子宫及附件萎缩、乳房萎缩、毛发脱落、性欲减退或消失、产后不泌乳等。
  2) 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畏寒、嗜睡、精神抑郁、食欲不振、疲倦无力、闭经、非指凹性水肿、皮肤干糙、少汗、基础代谢率低、易感染、血清蛋白结合碘吸收率降低等。
  3)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往往不大明显。较常见者为体力虚弱、易疲乏、抵抗力低、易感冒、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脉搏细小、血压低、血糖低等。但对电解质代谢等无影响。尿中 17 酮及 17 羟类固醇排出量也低于正常。
  垂体嫌色性腺瘤或嗜酸性腺瘤的晚期常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
上一篇: 下一篇:识别垂体瘤的早期症状方法
摘要:识别垂体瘤的早期症状方法,垂体瘤的早期症状一般都是表现为患者内分泌紊乱。女性出现闭经、溢乳、不孕三联征应高度怀疑垂体瘤。男性性欲减退、不育也是垂体瘤导致的。
  识别垂体瘤的早期症状方法?垂体瘤是发源于垂体本身的肿瘤,其早期症状一般都是因垂体瘤导致的激素分泌异常。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说明识别垂体瘤的早期症状方法。
  垂体瘤的早期症状:
  (1)泌乳素腺瘤: 多见于女性,以20~30岁多见。临床典型症状为-溢乳-不孕三联症(Forbis-Albright症),但少数病例并不完全具备此三种症状。有闭经症状者多伴有溢乳,但溢乳不显著者患者多不知觉,故约半数病例在就诊检查时发现。其他有性欲减退、流产、肥胖面部阵发潮红等。青春期前发病者,发育期延迟,原发闭经。男性表现为精子生成障碍,数量减少,活力降低,形态异常,还有阳瘘、性功能减退、不育、睾丸缩小,少数有毛发稀少、肥胖、乳房发育及溢乳。
  (2)生长激素腺瘤: 本症病程缓慢,常在5年以上方能确诊。在青春期前骨骺尚未闭合,表现为,成年后则为症。早期可有垂体功能亢进症状,如精力旺盛、性欲亢进、毛发增多。晚期则有浑身乏力、记忆力减退、浑身疼痛、头疼、注意力不集中等。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肢端肥大及巨人症。部分女性有月经紊乱、闭经。约35%病例或并发糖尿病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因脂肪代谢紊乱可产生向心性肥胖,头、面、颈及躯干处脂肪增多,脸呈圆形(潢月脸),脊柱后突使背颈交界处有肥厚的脂肪层(水牛背),四肢相对瘦小。可能在下腹、臀、股、上臂等处产生&紫纹&及多血面容;骨质疏松引起腰背酸痛、佝偻病、病理性骨折,儿童可影响骨生长;血管脆性增加可引起皮肤瘀斑、创口不易愈合等。糖尿病、血钾、血氯降低、低钾、低氯性碱中毒。有70%~80%女性患者闭经、不孕,及不同程度男性化(乳房萎缩、声音低沉、喉结增大、痤疮和毛发增多等),男性有性欲减退、阳瘘、睾丸萎缩等,儿童则生长发育障碍。约85%患者有中度高血压,晚期或引起左心室肥大、心力衰竭、心律紊乱、脑卒中及肾功能衰竭。
  (4)促甲状腺激素腺瘤:患者甲状腺增大,局部可扪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有时有突眼、胃纳亢进、消瘦、性情急躁、易激动、多汗心动过速、双手颤抖等。
  (5)促性腺激素腺瘤: 多见于成年男性,早期可无性功能改变,晚期可有性欲减退、不育、阳瘘和睾丸缩小等。女性有月经紊乱或闭经。
  (6)嗜酸干细胞腺瘤: PRL可中度升高,GH正常或升高。临床有高泌乳素血症症状,月经紊乱、闭经、不孕和溢乳等,少数有轻度肢端肥大改变,男性病人有性欲减低。
  (7)泌乳生成素细胞瘤: 有GH增高,肢端肥大表现,PRL可轻度增高,部分患者有高泌乳素血症症状。
  (8)无分泌功能腺瘤: 多见于30~50岁成年人,确诊时肿瘤已较大,压迫及破坏垂体较显著,产生垂体功能低下症状。男性表现性欲减退,阳瘘,外生殖器缩小,睾丸及前列腺萎缩,精子量少或缺如,第二性征不显著,皮肤细腻,阴毛呈女性分布。女性有月经紊乱或闭经,乳房、子宫及其附件萎缩、身材矮小、智力减退。还有促甲状腺激素不足,表现为畏寒、嗜睡、乏力、疲劳、少汗、食欲减退和精神萎靡等。最后影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使其分泌不足,主要为氢化考的松分泌减少,易产生低血糖、低钠血症,患者有虚弱无力,厌食、心音弱、抵抗力差、恶性、血压降低、心率快和体重减轻等表现。儿童可能体格矮小,形成垂体性侏儒症。有的产生尿崩症。
  以上介绍了识别垂体瘤的早期症状方法,希望有所帮助。另外,出现视力下降、头痛等问题的时候,说明垂体瘤已经长到很大了,一定要及时做手术切除肿瘤。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可点击,或拨打专家咨询热线:010-。
------分隔线----------------------------
  垂体瘤是这几年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的原因多。因此,这种疾病也另患者非常烦恼。...
伽玛刀是这几年新兴的一项技术,临床上得到了认可。伽玛刀治疗脑垂体瘤治疗属于微创治...
  一家专业的医院是治疗疾病的首要保障,很多患者在就医的时候都想选择一家专业的...
  垂体瘤患者在这几年越来越常见,很多患者被这种疾病困扰。各地区的医院也纷纷出现...
 脑血管畸形是这几年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儿童偏多。作为发达城市的上海,有很多治疗...
  北京有着国内高端的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从而成为很多患者的首选。近期,有一部...
头部伽玛刀治疗流程图
手术治疗垂体瘤流程图脑垂体瘤 -
脑垂体瘤垂体瘤是发生在上的,通常又称为,是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垂体腺瘤(pituitary&adenoma)&来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是鞍内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20%,多在30岁~60岁之间,女性较多见。垂体腺瘤中功能性腺瘤约占65%。垂体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分泌某种过多的激素,表现相应的功能亢进;②肿瘤浸润、破坏、压迫垂体,使其激素分泌障碍,表现为功能低下;③肿瘤压迫视神经表现为视野损失、视力下降或失明等。
脑垂体瘤 -
随着垂体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垂体瘤的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中国缺乏垂体瘤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垂体腺瘤发病率是7.5-15/10万。在正常死亡病人尸检过程当中,垂体腺瘤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从9%到65%不等。国外有一组研究表明,随机抽样选择100个正常人做鞍区的检查,垂体瘤的检出率为16%,说明垂体瘤的检出率是非常高的,只是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患者首诊的科室也会相对分散,最常见的就诊科室为、、、、、、以及等等。在某些基层和专科医院,由于缺乏垂体瘤综合治疗的中心,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贻误了病情,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精神和物质的压力。
脑垂体瘤 -
脑垂体瘤垂体瘤可以按照肿瘤的大小和分泌的功能不同来分类。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垂体瘤分为垂体微腺瘤(肿瘤的直径小于1cm)和垂体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1cm)。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和无功能腺瘤。
垂体肿瘤的大小与治疗预后关系密切。大约70%以上的垂体无功能瘤是不需要治疗的,若没有相应的垂体功能低减的情况,临床上可以长期随诊。若在随诊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肿瘤生长速度加快,压迫了周围的组织(如视野缺损等),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四种类型激素分泌性肿瘤是垂体瘤中临床表现最为复杂、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样、临床预后转归各异的一类垂体瘤。根据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患者)、面容改变、手足粗大(穿鞋子尺码增加)、多汗、骨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升高、升高、以及、的肿瘤等等。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身上紫红色的皮纹)。4)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5)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紊乱、不育,男性主要表现为男性低减、不育等。激素分泌型肿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脑垂体瘤 -
脑垂体瘤1)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临床表现。2)垂体瘤压迫周围细胞组织引起的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的临床表现:如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血压、低血糖、容易等;可以表现为怕冷、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等,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生长迟缓等;低减可以表现为男性女性不育、性欲下降、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男性等临床表现;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临床表现,在儿童可以表现为身材矮小,在成人可以表现为身体集中在腹部、松弛萎缩、衰老、自我认知程度下降、、下降、性功能低减等。3)周围结构受压症状: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上患者通常会主诉经常被撞伤等;若是肿瘤侵犯了垂体周围的,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上下垂、变大等临床表现。4)垂体卒中: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血管供应差或肿瘤血管的异常生长,在一定的诱因下,会出现肿瘤出血,瘤体组织的坏死。若是肿瘤完全出血坏死,肿瘤包膜破裂,会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失明、昏迷,需要外科急诊手术处理。多数垂体瘤的卒中表现为不完全或部分垂体卒中,可以是轻度的头痛、恶心呕吐伴全身不适,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的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缓解,某些分泌型肿瘤的临床症状减轻。
脑垂体瘤 -
垂体瘤可有一种或几种垂体激素分泌亢进的临床表现。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因肿瘤周围的正常垂体组织受压和破坏引起不同程度的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表现;以及肿瘤向鞍外扩展压迫邻近组织结构的表现,这类症状最为多见,往往为病人就医的主要原因。.
1.&激素分泌过多症候群:
(1)PRL瘤:女性多见,典型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萎、乳腺发育、不育等。
(2)GH瘤: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巨人&症。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
(3)ACTH瘤:临床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皮肤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有的病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血钾减低、骨质疏松、骨折等。
(4)TSH瘤:少见,由于垂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盛多,引起甲亢症状,
(5)FSH/LH瘤:非常少见,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数目减少等。
2.&激素分泌减少
某种激素分泌过多干扰了其他激素的分泌,或肿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而使激素分泌减少,表现为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最为常见)、甲状腺功能减退(次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垂体周围组织压迫征群
(1)头痛:因为肿瘤造成鞍内压增高,垂体硬膜囊及鞍隔受压,多数患者出现头痛,主要位于前额、眶后和双颞部,程度轻重不同,间歇性发作。
(2)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肿瘤向前上方发展压迫视交叉,多数为颞侧偏盲或双颞侧上方偏盲。
(3)海绵窦综合征:肿瘤向侧方发展,压迫第Ⅲ、Ⅳ、Ⅵ对颅神经,引起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和复视。&&
(4)下丘脑综合征:肿瘤向上方发展,影响下丘脑可导致尿崩症、睡眠异常、体温调节障碍、饮食异常、性格改变。
(5)如肿瘤破坏鞍底可导致脑脊液鼻漏。
(6)垂体卒中:瘤体内出血、坏死导致。&起病急骤,剧烈头痛,并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双目失明,常伴眼外肌麻痹,可出现神志模糊、定向力障碍、颈项强直甚至突然昏迷。
脑垂体瘤 -
肉眼观:垂体腺瘤生长缓慢,大小不一,直径可由数毫米&达10cm,直经小于1cm者为小腺瘤,大于1cm者为大腺瘤;功能性腺瘤一般较小,无功能性的一般较大;肿瘤一般境界清楚,约30%的腺瘤无包膜(当肿瘤侵入周围脑组织时,称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质软、色灰白、粉红或黄褐;可有灶性出血、坏死、囊性变、纤维化和钙化。& 光镜下:肿瘤失去了正常组织结构特点,&瘤细胞似正常的垂体前叶细胞,核圆或卵圆形,有小的核仁,多数腺瘤由单一细胞构成,少数可由几种瘤细胞构成,瘤细胞排列成片块、条索、巢状、腺样或乳头状,有的瘤细胞可有异型性或核分裂,瘤细胞巢之间为血管丰富的纤细间质。&
脑垂体瘤 -
脑垂体瘤的诊断主要依据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垂体激素的检测以及影像学的检查等做出诊断。
垂体激素在很多实验室,甚至是基层医院都已经能够检测。但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实验室检查,而忽略了垂体激素的分泌节律对取血时间的特殊要求,使得很多患者的激素测定结果无法判断。在垂体分泌的激素当中,GH、ACTH和PRL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并且都是应激激素。其中GH和ACTH的临床取血时间应该为8AM(空腹),并且取血前应该在安静的状态下休息半个小时以上再取血。而血PRL的测定应该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取血,测定的PRL结果为谷值,这样测定的值可以反映患者的非应激状态下的PRL水平。垂体瘤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其中以鞍区的核磁共振(MRI)检查对垂体瘤的检出率最高。通过鞍区薄层(每1mm扫描一层)增强影像的MRI检测,若结合动态造影MRI检测,直径小至2-3mm的垂体微腺瘤也可以显像。鞍区增强CT显像对于部分垂体大腺瘤显像效果好,可以了解的破坏程度以及的程度。通过详细的临床问诊、体格检查、垂体激素的测定以及的检测,垂体瘤的诊断不难确定。
脑垂体瘤 -
脑垂体瘤关于,主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是否分泌激素以及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垂体瘤的治疗是一个多科室协作的综合治疗过程。垂体瘤治疗涉及的科室主要有、、、、等科室。从国内国外的回顾性临床资料可以看出,多科合作的垂体瘤治疗中心比单纯的专科治疗中心对提高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大不相同。所以建议垂体瘤患者应该到具有综合治疗垂体瘤的医学中心诊治。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及放射治疗三种治疗方法。正是由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达到完全治愈每一种垂体瘤的目的,所以各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该根据患者垂体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况、并发症及共患疾病的情况、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关于放疗,由于垂体瘤属于腺瘤,本身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放疗后将近70-80%的患者出现垂体功能低减,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放疗只适用于手术残余、不能耐受手术、对药物不敏感、有共患疾病不能够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药物治疗近年随着药物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药物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于,现在的观点认为,90%以上的患者(无论是微腺瘤还是大腺瘤)都可以用(短效制剂溴隐亭,长效制剂卡麦角林)控制PRL水平,使肿瘤的体积缩小。只有那些对该类药物过敏或药物不耐受、肿瘤压迫导致的急性症状需要急诊手术解压或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泌乳素瘤病人,才选择手术治疗。在服用溴隐亭治疗期间,应该逐渐增加溴隐亭的剂量,直到血清PRL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以后,调整剂量长期维持治疗。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该在怀孕后停用。孕期定期复查视野,直至产后恢复溴隐亭的治疗。对于怀孕后停用溴隐亭出现流产或死胎的患者,应该坚持服药,直到生产后调节溴隐亭的剂量。已经有大量的临床经验证明,孕妇服用溴隐亭期间所生的小孩尚未见明显的畸形和智力的障碍。对于,近20年的主要进展是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应用。该药物的临床应用,使得GH分泌型肿瘤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近几年生长抑素类似物长效制剂如、等用于临床,使得患者的依从性大为提高。术前应用该类药物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血清GH水平,减轻患者的症状、缩小肿瘤的体积,为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创造良好的术前条件。生长抑素类似物用于GH分泌型肿瘤的另外的适应征包括:术后残余患者、放疗后GH尚未降低至正常的患者的过渡治疗。应用生长激素类似物后,对于那些因伴有心衰、呼吸睡眠暂停、控制不良的高血糖、高血压的患者,因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提供了术前准备治疗的机会。在国外,由于不必担心医疗费用问题,很多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长期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控制肿瘤,也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生长抑素类似物用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肿瘤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应用药物治疗GH分泌型垂体瘤后,现在已经公认,将GH分泌型肿瘤患者的GH水平降至小于1ng/dl(服糖后的GH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降至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的水平是生化治愈的目标。生长激素分泌型肿瘤的患者不论接受何种治疗,都应该达到以下几个治疗目标:消除肿瘤,减少肿瘤的复发,GH达标,缓解临床症状,尽量保全垂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
脑垂体瘤 -
&&&&&& 目前对垂体瘤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伽马刀。药物主要是溴隐停,疗效还不是很肯定,且价钱也较贵,一片药要几块钱。只要刀开得好,绝大多数垂体瘤是能够治愈的。垂体瘤的位置在鞍区,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下丘脑等重要神经结构,所以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当然,每个垂体瘤病人的风险也各有差异。一般长得越大,难度越大。所以,要开刀还是要找大医院,找专家。&目前手术方法有经蝶窦,开颅和伽马刀。&  &&&&&& 瘤体直径大于3厘米与视神经粘连或视力受损的肿瘤可先行手术治疗,手术必须达到视神经充分减压,术后再行伽玛刀治疗,但是术后仍旧有可能复发,因此要细心调理并进行复查。 垂体瘤术术后发症   垂体瘤手术或多或少总要影响到垂体后叶,这就容易引起手术后垂体后叶素分泌不足,而垂体后叶素的功能之一是控制尿量,所以就可导致尿量增多乃至尿崩。尿崩并不可怕,多喝点水,用点垂体后叶素、弥柠之类的药物,绝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至于其它并发征,有下丘脑反应、视神经受损、脑脊液漏等,手术之前医生会向病人家属解释的。 垂体瘤的是否会复发   首先说明:垂体瘤是良性肿瘤,但也有一定的复发率,大约百分之十几左右。主要还是和肿瘤本身特性有关。一般的垂体瘤,只要手术切得干净,复发率很小;但是一些侵袭性垂体瘤,非常容易复发。至于哪些是侵袭性垂体瘤,根据磁共振和病理报告可以帮助医生鉴别。我们一般让病人手术后三天、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都复查片子,观察手术区域的动态变化,评价手术疗效。 垂体瘤手术后要做放疗?   以前的观点是手术后都做放疗,结果很多病人垂体功能低下,生活质量差。现在我们认为:一般垂体瘤,只要手术切得干净,都不需要作放疗,只有一些侵袭性垂体瘤,术后有残留或复发,要放疗或者伽马刀治疗。
脑垂体瘤 -
脑垂体瘤所有罹患垂体瘤治疗的患者,都应该终身随诊。术前术后定期(每3-6个月)复查垂体前叶功能,必要时复查鞍区MRI,监控肿瘤的复发及生长情况。
随着年龄的不同,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术后一年,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每年做垂体激素的测定,根据情况替代已经低减的垂体激素。尤其是在有肾上腺皮质激素低减的患者,在应激的情况下(发热、劳累、疾病等)应该将强的松的剂量(通常替代治疗的剂量为2.5-7.5mg/d)增加至替代治疗剂量的3-5倍,以防发生垂体危象。其他激素的替代剂量一般是(L-T4)50-150ug/天,并且要在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开始替代治疗较为安全。至于性激素的替代治疗,在泌乳素瘤的患者,由于肿瘤为性激素依赖性,在药物控制泌乳素水平的同时,并不主张性激素的替代治疗。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垂体功能低减的患者,补充男性激素时,应该监测血液中抗原(PSA)的水平,使之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较为安全。垂体肿瘤手术或放疗后导致的生长激素缺乏,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生长迟缓,在成人GH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见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儿童患者在确认肿瘤没有复发的情况下,可以用GH促生长治疗。在成人GH缺乏的患者,若是经济条件允许,没有已经存在的肿瘤或明确的其他肿瘤的家族史,也可以用GH替代治疗。国外已经有成人GH替代治疗10余年的临床经验,国内在成人GH缺乏治疗方面才开始起步。随着GH制剂价格的下降,更多的成人GH缺乏的患者将会从中受益。综上所述,垂体瘤是可以通过手术、药物和放疗等多种方法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的一组神经内分泌的良性肿瘤性疾病,鉴于其生长部位的特殊性,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同时,应该针对患者垂体瘤性质的不同特点,在多科室(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疗科、眼科、放射影像科等)密切配合下,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使患者的肿瘤得以切除,在终身随诊中,避免肿瘤的复发,尽量保全患者的垂体功能,使升高的分泌激素降至正常范围,使降低的垂体激素替代至与年龄相匹配的正常范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脑垂体瘤 -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症状的小瘤在解剖时发现者更多。此组肿瘤以前游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多种颅内转移癌可累及垂体,须与原发性垂体瘤鉴别。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1次
参与编辑人数:2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0:56:58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垂体瘤术后复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