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进展有什么不同?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基础知识: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好学教育
  温馨提示:为方便考生备考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频道特别为您搜集了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基础知识,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好学教育提供临床执业医师的培训课程,网络授课随时随地便捷,名师讲授考点整合更明了清晰,想要过关,那就快点击我们的,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吧。更多资讯、辅导以及试题,敬请各位考生留意本站!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特点和病理形态上有明显的不同,对机体影响也不一样。因此,正确区分良、恶性肿瘤,对正确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见下表:
  良、恶性肿瘤的比较
边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发源组织相似
边界不清,一般无包膜,偶有假包膜。色泽、质地与发源组织差别较大
细胞分化成熟,无明显异型性,极性保持良好,核分裂象少或无
瘤细胞不同程度分化不成熟,异型性明显,极性素乱或丧失,核分裂象多见并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一般为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常为侵润性生长
继发性改变
坏死、出血少见
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继发性感染等常见
基本不复发
对机体影响
较小,局部压迫、阻塞为主
危害大,除压迫阻塞外,浸润破坏组织器官,晚期常出现恶病质
好学教育第一时间汇总了各省市医师综合笔试合格分数线预测...
好学教育第一时间提供2014年执业医师考试综合笔试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临床病理学 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临床病理学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临床病理学
您也可能感兴趣
《临床病理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绪论到第六章介绍了当前临床病理学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依次为活体组织学的常规检查、活体组织学的快速检查、临床细胞学检查、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以及原位核酸分子杂交组织(或细胞)化学技术;第七章超微病理诊断和第八章分子病理学目前虽然在临床病理工作中运用不广泛,但随着高端设备不断普及和医学知识不断更新,将会被更多地用于临床病理学,造福人民,所以特设专门章节介绍这些知识,使学生对临床病理学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临床病理学》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临床病理学的含义、任务和作用第二节 临床病理学与临床各学科的关系第三节 临床病理学的检查项目第二章 活体组织学的常规检查第一节 活体组织标本的来源和取材第二节 活体组织标本的固定与送检第三节 常规病理切片制作的程序第四节 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及其签发第三章 活体组织学的快速检查第一节 概论第二节 冰冻快速病理诊断第三节 冰冻快速诊断报告的解读第四节 快速石蜡切片诊断第五节 超声快速制备组织切片技术第四章 临床细胞学检查第一节 概论第二节 脱落细胞学第三节 细针吸取细胞学第五章 细胞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第一节 组织化学第二节 免疫组织化学第六章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组织(或细胞)化学技术第一节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组织(或细胞)化学技术概述第二节 核酸探针第三节 原位杂交的基本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 原位杂交操作程序第五节 原位核酸分子杂交主要试剂的配制第六节 原位杂交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第七章 超微病理诊断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及电镜标本制备技术第二节 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超微病理改变第三节 肾、肝、肌肉疾病的超微病理诊断第四节 肿瘤组织超微结构的鉴别第五节 浆膜腔积液及穿刺病理标本超微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第八章 分子病理学第一节 分子病理学概述第二节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第四节 分子病理学在临床病理学诊断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第九章 国际疾病分类基础知识第一节 对疾病进行全球统一分类的必要性第二节 国际疾病分类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 疾病分类的目的和意义第四节 国际疾病分类的基本概念第五节 ICD-10简介及使用第六节 肿瘤的分类第七节 手术操作分类第八节 国际疾病分类对临床医师书写疾病诊断的要求第十章 病理尸体解剖第一节 病理尸体解剖的目的和意义第二节 病理尸体解剖前的准备工作第三节 尸检的场地及设施第四节 尸体解剖的方法和步骤第五节 组织标本的取材、固定的注意事项第六节 尸检报告第七节 尸检资料的整理及保存第十一章 临床病理学中的医事法及医事法规第一节 医事法和医事法规第二节 临床病理学中的医事法与医事法规附录一人体解剖各项正常参数附录二免疫组织化学常用抗体及其表达的临床意义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GMER)制定和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迄今已近十年。以GMER为蓝本,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也于2008年9月出台。GMER与以往教育评价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通过检验毕业生质量来评价医学教育效果的“结果评价”。GMER以能力评价为标准,从社会用人的角度对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师从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它重视教育运行的终极结果,符合市场要求,很快为人们所接受,代表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以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力求使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同步发展,正在逐步扭转过去偏重知识灌输,而轻视动手能力的倾向。病理学学科范围涵盖医学基础课程、临床病理检验和科研三个方面。在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病理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课。面向低年级医学生的病理学教材,主要讲授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其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学习诊断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打基础。限于学生当时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和本学科学时,教学内容基本不涉及临床病理检验知识。但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临床医师应当了解与临床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从而能在医疗实践中恰当选择包括病理学检验在内的辅助检查。病理学诊断在临床医疗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我国医学教育中,有关临床病理学知识,过去没有作为规定课程向高年级医学生讲授,致使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不会使用临床病理学检验手段。常常有年轻医师要求做某种病理学检查项目,但送来的标本从采集到后处理都不符合要求;也不能正确理解病理学诊断报告,从而耽误了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节细针吸取细胞学细针吸取细胞学是用细针穿刺病灶,吸取少许细胞成分做涂片检查的一种诊断细胞学。这种方法有独特的优点,目前已成为医学上一个重要的诊断手段。近年发展了超声、CT等影像诊断仪,在这些仪器导向之下进行穿刺吸取,可获得局部器官病变标本,从而免去做剖腹探查等诊断性手术。与一般自然脱落细胞学不同,细针吸取只能作为一种诊断手段而不能作为癌症普查或早期癌症的检测。一、细针吸取细胞学的优缺点1.优点(1)除深部内脏需导向穿刺外,一般穿刺抽吸操作简单易行,痛苦少;不需切开,无瘢痕形成。(2)操作安全,极少发生副作用或意外,唯一的禁忌证是出血性体质。实践证明几乎不发生肿瘤细胞沿针道扩散。(3)取样迅速,制片、诊断亦较快,一般只需1小时左右,故可用于术中的病理诊断。(4)应用范围很广,几乎适用于任何部位,可在同一肿物做多个点穿刺;可重复检查:便于动态观察或疗效观察。(5)所得细胞完全是新鲜的,无自溶变性,极少人为挤压,细胞舒展,无组织切片的人为收缩,有利于镜下观察,也能做细胞培养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缺点(1)由于吸取物小,仍有一定的假阴性,甚至还有假阳性。有些病变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异常而非细胞异常,此时用本法诊断,准确率不如组织学。(2)虽然可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但本法对肿瘤的分型有困难,分型准确率不够高。
帮助平台入驻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年第04期 作者:周晓军;樊祥山;
解读2010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Ⅰ)
1概述200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出版了《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1]一书,该书不仅重点介绍各肿瘤的形态学,还强调了各肿瘤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使肿瘤分类标准更加全面、准确。此后10年中,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研究又发生了较大进展,尤其是一些上皮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间叶源性肿瘤等。对上述肿瘤最新特征的认识势必会更有助于临床病理学诊断和相关治疗。因此,基于2010年《WHO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第4版新分类(后统称为第4版分类)[2],本文将陆续解读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研究的新变化。2消化系统癌前病变由于浸润性肿瘤的前驱病变是一种连续发展的过程,一些学者制定的标准如1982年R iddell等提出异型增生(dys-p lasia)分级、2000年第3版WHO分类中采用的“上皮内瘤变”(intraep ithelial neop lasia)分级和2000年V ienna分级系统等虽逐步完善,但都没有消除病理医师在不同时间或个体之间诊断结论上的差异。近年来,虽然V ienna分级系统被普遍接受采用,但不同的机构或国家采用的......(本文共计6页)
相关文章推荐
《西南国防医药》2000年01期
《四川医学》2002年12期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4年05期
《中国新药杂志》2004年05期
《中国热带医学》2005年03期
《世界临床药物》2005年07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年09期
《现代医学》2006年04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2期
《实用癌症杂志》2008年01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陕西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肿瘤》2010年0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年02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年19期
《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8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年09期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5年02期
《肿瘤》1990年05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1990年01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出版: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杂志编辑部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相关期刊文献推荐
相关会议文献推荐
相关硕士文献推荐
相关博士文献推荐2014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考点:良、恶性肿瘤区别-执业医师
文章摘要导读:华夏教程网为您提供了“2014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精选考点:良、恶性肿瘤区别”,方便广大考生备考! &
  点击查看: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病理学精选考点汇总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特点和病理形态上有明显的不同,对机体影响也..
& & & & 华夏教程网为您提供了“2014病理学精选考点:良、恶性肿瘤区别”,方便广大考生备考!
  点击查看:2014年考试病理学精选考点汇总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特点和病理形态上有明显的不同,对机体影响也不一样。因此,正确区分良、恶性肿瘤,对正确诊断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见下表:  良、恶性肿瘤的比较 良 性恶 性大体 形态边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发源组织相似边界不清,一般无包膜,偶有假包膜。色泽、质地与发源组织差别较大分化 程度细胞分化成熟,无明显异型性,极性保持良好,核分裂象少或无瘤细胞不同程度分化不成熟,异型性明显,极性素乱或丧失,核分裂象多见并见病理性核分裂象生长 速度缓慢较速度生长 方式一般为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常为侵润性生长继发性改变坏死、出血少见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继发性感染等常见复 发基本不复发常易复发转 移不转移常有转移对机体影响较小,局部压迫、阻塞为主危害大,除压迫阻塞外,浸润破坏组织器官,晚期常出现恶病质
文章所属频道: http://www..cn/linchuangyishi/
本文章版权归(www..cn)所有,转载请注明!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也可以与更多人一起分享:
全套临床执业医师教学套装(VCD/DVD光盘
临床执业医师专题其它频道
include-->
10元电子书推荐
临床执业医师文章推送
数据库连接出错:SELECT * FROM qb_article WHERE
order by aid desc limit 10 You have an error in your SQL check the manual that corresponds to your MySQL server version for the right syntax to use near ')
order by aid desc limit 10' at line 11064
最新新闻信息
&&?&&&?&&&?&&&?&&&?&&&?&&&?&&&?&&&?&&&?&
&&?&&&?&&&?&&&?&&&?&&&?&&&?&&&?&&&?&&&?&
Powered by www..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床病理学进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