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控制怎么控制呢?

糖尿病如何控制
来自:广东省 广州
浏览 175 次
提问时间: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3078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你好,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不能治愈,只能用药来缓解症状,平时应尤其注意饮食
TA帮助了1796人
回答列表(2)
TA帮助了2886人
病情分析:
你好,建议食品应该选择:糙米、粗杂粮,因为粗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可收到降低血糖、血脂的效果
回答时间:
TA帮助了3257人
病情分析:
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建议在饮食上控制,建议尽量吃升糖指数低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青菜,芹菜等.水果如柚子,猕猴桃,蛋白选择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等.主食最好选择粗粮.但都需要注意量.祝您早日康复!  
回答时间:
热门关键词猜你喜欢
百姓导医台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发病部位:
推荐医生:
推荐医院:
推荐用药:
您可能还关注
疾病大全自助查询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糖尿病各项指标控制标准
糖尿病各项指标控制标准
血浆葡萄糖mm0l/l
糖化血红蛋白%
130/80-140/90
体重指数kg/m2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脂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尿微量白蛋白Alb/Cr
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的最新方法:
&&& 患者怎样确定自己患有糖尿病呢?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典型症状或糖尿病不典型症状时,就会考虑到自己可能患有糖尿病,但单凭口渴、喝水多、尿多等症状不能诊断自己患有糖尿病,因为糖尿病的诊断是以血糖水平为标准的。另外尿糖阳性也不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因为尿糖出现加号(+),有时在正常人中也会出现。所以要诊断糖尿病必须是以静脉抽血检查出的血糖浓度为准。
&&& 根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最新糖尿病诊断标准,简单的讲,如果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两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
&&& 空腹血糖&7.0mmol/l  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 这里的餐后2小时,常常是以进餐2两馒头为标准,因为我们知道进餐的多少也会影响血糖的高低。
&&& ogtt试验
&&& 又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在当血糖升高的程度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使诊断摸棱两可时,而进行的一种进一步确诊糖尿病的检验措施。让患者在空腹情况下口服75克葡萄糖,于2小时后抽血检查血糖水平,如果要诊断糖尿病则:
&&& 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 糖耐量异常(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损(ifg)
&&& 糖耐量异常(igt)是指ogtt试验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升高,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这些患者称为葡萄糖耐量异常。
&&& 空腹葡萄糖受损(ifg)相应的就是指空腹血糖升高,也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间。
&&& igt和ifg可以说是一种正常人向糖尿病的过度状态,这部分人虽然现在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将来发生2型糖尿病危险性非常高,可以说是糖尿病的后备军。据有关研究报道,每年5-8%的 igt者将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此外igt者发生心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的危险性也大大提高。
&&& 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细则
&&& *当有糖尿病症状时:
&&& *一天当中任意时候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或者*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40mg/dl(7.8mmol/l)。或者*如果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或者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40mg/dl(7.8mmol/l),需要进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成年人需口服75g葡萄糖;儿童服糖量1.75g/kg,最大服糖量为75g)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则糖尿病将能被诊断。
&&& *当无糖尿病症状时:
&&& *一天当中任意时候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或者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40mg/dl(7.8mmol/l),或者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并且*ogtt1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或者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或者另一次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40mg/dl(7.8mmol/l)则糖尿病诊断成立。
&&& 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120mg/dl(6.1mmol/l),但是&140mg/dl(7.8mmol/l),或者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在140-200mg/dl(7.8-11.1mmol/l)之间,则诊断葡萄糖耐量低减(igt)。
&&&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推荐的新糖尿病诊断标准
&&&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对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了修改,现已被大多数国家认同,我国的糖尿病医生也已经开始采用这一新的标准来为患者诊断糖尿病。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是:
&&& *有糖尿病症状,并且一天当中任意时候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或者*空腹至少8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浓度≥126mg/dl(7.0mmol/l)。或者*ogtt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200mg/dl(11.1mmol/l)。
&&& 但是,上述检查结果需要在另外一天进行重复测定,以对糖尿病诊断进行核实。此外,美国糖尿病协会将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110mg/dl(6.1mmol/l),但是&126mg/dl(7mmol/l) 的人称为空腹葡萄糖低减(ifg)者,认为这些人也是2型糖尿病的后备军。
糖尿病检查单:
&&& 糖尿病检查单——尿糖(u-glu):当血糖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肾小管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全部回吸收,尿糖增高呈阳性,临床用“+”号表示。一般情况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情况,但尿糖还受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与血糖并不完全一致。
&&& 糖尿病检查单——血糖(glu):空腹血糖(fpg)的正常值为3.9-6.1毫摩/升;空腹血糖≥7毫摩/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为糖尿病;空腹血糖在6.1-7毫摩/升为空腹血糖异常(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升为糖奈量异常(igt)。ifg和igt是界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人的中间过渡阶段,这种人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 糖尿病检查单——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值为服糖第一小时血糖6.7-9.4毫莫/升,第二小时血糖≤7.8毫摩/升,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患糖尿病时,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且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11.1毫摩/升。
&&& 糖尿病检查单——糖化血红蛋白(ghb)和果糖胺(gsp):ghb可以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正常值为4%-6%。gsp仅反映采血前2周的血糖总体控制状况,其正常值为1.5-2.4毫摩/升。
&&& 胰岛β细胞功能测定试验:通常包括:
&&& 1、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正常胰岛素值为5-15μiu/毫升,服糖后1小时上升为空腹的5-10倍,3小时后恢复至空腹水平。i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餐后胰岛素值分泌也无明显增加;ⅱ型糖尿病人早期空腹胰岛素水平可略高或正常,晚期则往往减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多延迟在2-3小时出现。
&&& 2、c肽释放试验:c肽与内源性胰岛素生成的量成正比关系,本试验意义与胰岛素释放试验性同。
&&& 尿微量白蛋白(malb):早期糖尿病肾病,一般化验的尿蛋白常为阴性,易被忽略,待尿中出现蛋白或其他异常时,肾脏病突变不能逆转。如尿中malb超过30毫克/24小时,或20微克/分,则提示有早期肾损害。
&&& 血、尿酮体检查:
&&& 尿酮体检查因准确性较差只作为筛查试验。可靠的试验是测定血中的β-羟丁酸含量,超过0.5毫摩/升,提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免疫学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正常人及ⅱ型糖尿病人这三种抗体测定均为阴性,而i型糖尿病人多呈阳性。其中,gada最有价值。
又:糖尿病指标是多少
&&& 如果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可确诊糖尿病.(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正常的空腹血糖3.89-6.1 mmol/L,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又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试).(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这时就要正规治疗。
糖尿病饭前饭后的指标是多少,血糖的正常范围:&&& 1.餐前&3.9-6.1mmol/L,6.1-7.0称为糖耐量受损,暂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需做糖耐量试验等以帮助确诊.&&& 2.餐后两小时&不超过7.8mmol/L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具有糖尿病的明显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乏力明显等,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重复测量一次仍超过11.1mmol/L,可以确诊糖尿病.&&& 2.不管有无糖尿病的明显症状,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重复测量一次仍超过的,可不做糖耐量试验,就确诊糖尿病
血糖达到多少就会被确诊为是糖尿病
&&&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需要控制的慢性疾病,而且其慢性并发症涉及肾脏、眼、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常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下肢坏疽、肾功能衰竭和双目失明。因此,糖尿病的诊断和分型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采用的糖尿病诊断新标准是(2001年):
&&& ◆出现糖尿病症状加上随机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200mg/dl)。随机是指一天内任何时间,不管上次用餐时间。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多饮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 ◆空腹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126mg/dl)。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含热量食物的摄入。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试验应按WHO的要求进行,受试者服用的糖量相当于溶于水的75g无水葡萄糖。
&&&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单独用来诊断糖尿病。其中任何一种出现阳性结果,必须随后用三种方法中的另外任意一种进行复查才能正式确诊。其中血浆葡萄糖均指静脉血浆葡萄糖值;OGTT试验采用世界卫生
血糖指标高可以吃什么海鲜??
血糖指标高可以吃什么海鲜??
&&& 高血糖可能是和你的胰岛素分泌有关。最好吃一点低脂肪、高纤维、适当的蛋白质及维生素、矿物元素。据实验究研,南瓜里面的一种多糖有一定的降糖功能。此外紫菜,昆布,薏米等食物也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 可以 1、青鱼:又名黑鲩、螺蛳青、青鲩、乌鲭等。肉性平,味甘。具有补气养胃、醒脾、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效。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脚气湿痹、烦闷、疟疾、血淋等症。青鱼胆汁有清热解毒作用。 2、泥鳅: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祛风利湿,解毒消炎等功效。《本草纲目》说:“泥鳅暖中益气。”主治湿热黄疸、阳痿早泄、体虚乏力、消渴、小儿盗汗、病毒性肝炎、痔疮、手指疔、疥癣和慢性溃疡久不愈等症。本品补而能清,属虚者可用,兼有者更适宜,为肝胆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的调养佳品,但不宜过食,过食腹胀痛,肝病有肝昏迷倾向者忌食。 3、蚌:性寒、味甘、咸。具有滋阴清热、明目解毒等功效。主治烦热、消渴、崩漏带下、痔瘘、目赤、咳嗽、胃热呕恶、酒毒、湿疹、肾虚等症 4、蚬:性寒,味甘、咸。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小便涩痛、目赤肿痛、痰喘、反胃、消渴、黄胆、湿毒、脚气、疔疮肿等症。 5、黄鳝:肉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祛湿、祛风止痉、强筋骨等功效。主治腹冷便溏、身体虚弱、内痔出血、阳痿早泄、脱肛、子宫脱垂、虚劳咳嗽、消渴下痢、筋骨软弱、化脓性中耳炎等症。 6、蛤蜊:性寒、味咸。具有滋阴润燥、利水消肿、化痰软坚等功效。阴虚消渴、水肿崩漏、带下、失眠、腰酸、尿少、痰饮、痔疮、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等病症。因其性寒,故阳虚体质、脾胃虚寒、腹痛、泄泻患者不宜食用。不能多食,多食有破血作用。 7、海参:性温,味咸。具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强阳、滋阴、调经、养胎、利产等功效。主治精血亏损、病后虚弱、消瘦乏力、阳痿、梦遗、早泄、小便频数、各种失血后贫血,以及催奶、外伤出血、肠燥便秘、肺结核、神经衰弱等症。海参中所含的海参素能抑制多种霉菌和某些肉瘤;海参能防护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直肠反应。海参所含的软骨素硫酸具有“驻颜 ”抗衰老的作用。海参还可以提取结构类似皂甙的毒素,对于中风的痉挛性麻痹有效。由于海参性温,不宜多食,尤其脾胃虚弱、痰多便泄的人,应该少食或者不食。 8、田螺:肉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利尿、消暑解渴、滋阴养肝等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湿热、黄疸、痔疮、目赤、便血、中耳炎、肾炎、消渴等症。田螺肉性寒,不易消化,过食容易令人腹痛泄泻,解救方法可用木香磨酒解之。参考资料: /z/UrlAlertPage.e?sp=糖尿病医学网
糖尿病临床诊断指标
 & 糖尿病临床诊断指标有哪些?下面介绍糖尿病临床诊断指标:
HHM5AURDM37EGSPX6XDQNQ51RQ4E6GA2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
P72N29MAA9PEQH6M4J8VDS9SBKDJPA63  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mmol/l(检查近三个月的血糖变化总体情况)(一)确诊为糖尿病:
R5R9Q1VW92DB1P96GGAM8EMWW8AFU2M0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3KNJSWV2PBKABWRM96150JTAGUBEQC16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ED8D1QDJK7WWT9H0GN5N0EYGRA1XJEB9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ACVXMAKJSEJRMWG6ABX16B6YDQNPPF05  (二)可排除糖尿病:
VKJDDJB52KVHV7VTTTM7G92X6VHVNWU9  1、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如空腹血糖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EDV0B2SQYRYKFM36UTUUURMJGK7G0EF5  2、若餐后血糖&7.8 mmol/l及空腹血糖&5.6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 虽然医学的发展一日千里,可是时至今日,还是未有方法可以根治糖尿病。不过糖尿病患者其实可以透过控制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病情。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以下几种:
&&& 1、药物治疗:
&&& 绝大部分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靠注射胰岛素控制病情,用药份量因人而异,因为用药物治疗可能引致低血糖、胰岛素过敏等并发症,所以病人必须参考医生的指示调节药物的份量。
&&& 2、运动治疗:
&&& 糖尿病人可以和普通人一样进行运动,而且适量的运动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一般建议患者每星期进行三至四次运动,每次均为三十分钟。
&&& 适量的运动对糖尿病人有以下的好处:
a、 维持正常的体重,减低病情恶化的机会。
b、 促进心肺功能,减少因糖尿病引发的冠动脉疾病及高血压的并发机会。
&&& 3、食物治疗:
&&&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的病人必须调节饮食,控制糖分吸收。糖尿病患者必须注重均衡饮食,而且应该戒掉暴饮暴食的习惯。饮用时应定时、定量。
什么是HbA1c,正常指标是多少,什么意义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由血红蛋白A组成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与葡萄糖经过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结合而成。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关系,所以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并可反映机体一段时间内糖代谢的状态。  
&&& 血糖测定只能反映当时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经过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而成,不随进食和血糖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反应出病人的抽血化验前4-8周之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此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以及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性并发症病人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比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人明显增高,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可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所以测定病人糖化血红蛋白还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一般为3-7%,平均6%,糖尿病人可比正常人增高1倍以上,若高于7%说明4周以前血糖高于正常,若高于11.5%时,说明病人近期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还可出现在有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等合并症的病人中,所以临床用以了解糖尿病人近4-8周内,血糖控制情况和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状态
关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测定的正常指标是多少?
空腹血糖(FPG) &6.1(110) &7.2(130) &8.3(150) &8.3&&&&餐后2h血糖 &7.2(130) &8.3(150) &10.0(180) &10.0&&&&糖合血红蛋白(HbA1C) &6% &8 % &10% &10%&&&&血浆胆固醇(CH) &5.16(200) &5.93(230) &6.45(250) &6.45&&&&血浆三酰甘油酯(TG) &1.24(110) &1.47(130) &1.70(150) &1.70&&&&高密度脂蛋白(HDL-ch) &1.60(45) &0.90(25) &0.90(25) &1.
发表评论:
馆藏&15919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您现在的位置: >
& 如果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了能活多少年?
总话题:11
如果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了能活多少年?
等级1:注册看看
如果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了能活多少年?1型与2型比较大概1型的比2型的寿命短吧?1型的比2型的难控制呀!谁能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呢,在此先谢过啦,欢迎大家积极的讨论啊
等级5:绿卡在手
我知道的有活到103岁的,好像70多年病龄吧!本来还有那条新闻的链接的,后来找不到了
等级1:注册看看
1型糖尿病人以前最多一二年,现在技术进步了,控制得好与正常人一样,有可能比正常人还长命吧,因为比较注意养生了, (个人认为) 反正1型糖尿病人是活一年赚一年,让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吧...................本人得病前经常应酬喝酒,熬夜等等,又很少煅练,搞得身体很差,现在倒好些了,应酬能推就推,酗酒成品酒,多散步,生活有规律,可能会 多活十年
等级1:注册看看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血糖正常的人说不定也在马路上被撞死呢,糖尿病人也有高寿的呢。怎么好比?不过,从统计学上说,糖尿病人活得肯定比普通人群寿命低,这没办法。控制得越好,可能越接近普通人的平均寿命。
等级1:注册看看
以往的统计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人的平均寿命比正常人短10%。不过,我对这个统计数据深感怀疑:1,1型糖尿病人的发病率还是比较低的,真正纳入统计的病人恐怕会太多,有几千个算是不错的了,这样的统计数据不能说明问题。2,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以前的治疗手段肯定不如现在,没有得到正确治疗,并发症的发病率肯定比较高了,试想一下,20年后,50年后的医学水平肯定比现在还要高了,我们也没有理由有思想压力。3,我所知道的有的1型糖尿病人患病50年没有任何并发症,(注意:是没有并发症,而不是没有死亡),50年前用的药物肯定没有现在好,人家居然能控制这么好,我们是否能够从中得到点什么启示?
等级1:注册看看
我的体会是:控制好每天血糖,多了解这种病,勤检查, & 这种病万万不能懒,多运动,提高自身锻练,每个人病情不一样,摸索出自己的规律,得了什么病,包括感冒,如不注意,也会遭不幸
等级1:注册看看
病人常问:“我得了糖尿病还能活多久?”这是一个很难回答而又必需回答病人的问题。《实用糖尿病学》记载了两个病历,一女活到92岁,一男活到99岁;《人生百岁不是梦》记载有的糖尿病人活到100岁、101岁。美国1300万糖尿病人中有30%活到80岁以上。这些实例都说明糖尿病人同样能够长寿。&  糖尿病人要长寿需掌握同疾病做斗争的方法:&  一是心情愉快。强烈的精神刺激就是致病因素之一,心情愉快就是战胜疾病的重要手段。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药物中最好的就是愉快和欢笑。”心情不好可导致内分泌失调,由于内分泌失调而产生的激素均可使血糖升高。有时一次谈心,便可使病人波动的血糖稳定下来。&  二是控制饮食。有的病人听信游医说“糖尿病可以不限制饮食,爱吃多少就吃多少,爱吃什么就吃什么”,让游医治疗。结果花了2000多元,血糖升高了一倍。想去告他骗人时,游医早已不知去向。不控制饮食而导致病情加重的实例太多了。&  三是适当运动。运动可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脂类代谢,控制体重,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增强体质,且有利于控制血糖。&  四是药物治疗。中药、西药或中西医综合治疗,视病情而定。目前能达到的理想水平是临床缓解或叫临床治愈,即达到血糖正常、尿糖阴性、血脂正常,症状消失,生存质量提高两级。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合并症方面,有良好的效果,一般不出现低血糖等副作用。&  防治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遗憾的是,好多病人来检查时已进入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老年糖尿病早期常无症状,建议中老年朋友体检时查一查血糖、尿糖,以便及时发现,抓紧治疗,争取健康长寿。
等级5:绿卡在手
你前老公是个糖尿病盲!让他以后也是糖尿病
等级1:注册看看
经受不起挫折、不能接受现实的男人太悲哎了,妹,坚强!不要这种男人也罢!自己一个人的生活,更要活出精彩!加油!
总计: 11条记录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规定
糖尿病专科医院 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医师
您要举报的话题为如果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了能活多少年?需要填写以下信息
举报地址:
/tangniaobing/237079.html
举报内容:
正确内容:
登录我的病友圈如何控制糖尿病
DIABETES Taking Control
海外引进 ...
心脏瓣膜脱垂( 闭锁不全 )之治疗Treating Mitral-Valve Prolapse 1
如何控制糖尿病DIABETES: Taking Control 1
认识生长激素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GROWTH HORMONE 1 ...
基于3个网页-
我们将在本集中探讨如何管理,控制以及预防糖尿病。
In this episode find out how to manage , control and possibly prevent Diabetes .
医院糖尿病门诊中的血压控制情况:我们做的如何?
Achieving Blood Pressure Targets in a Hospital Diabetes Clinic. How Well Are We Doing?
我不想做演讲,但是我想让其他糖尿病患者知道如何康复,当他们的病情被控制以后,尽我们的努力控制着这种病。
I didn't want to lecture, but I wanted other diabetics to know that things get better when we're self-controlled and do our part in managing the disease.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血糖控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