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病是到诊所和药店哪个看病好买药尝试医病好,还是到医院看病确诊医病好?

原标题:医改首日全景扫描:数千药品降价两成 慢病患者拍手叫好(北京时间 记者杨凤临 王丽乐 田雪吟 金楠 杨凯博 刘晓萌 报道)4月8日,《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实施,北京市3600多家医疗机构同时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医改首日,各大医院的运行情况如何?就诊的患者感受到药价变化有多大?带着这些热点问题,北京时间派出多路记者走访全市各大医院,采访多名医生、患者、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以及业内专家等,看到的是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接诊,患者买药时的惊喜和市民对新政的理解与支持,各大医院诊疗环境井然有序。三甲医院:长期用药患者药价下降最明显4月8日早上7点半,北京时间记者在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大厅看到,宣传和服务的医务人员比往常多了不少,宣传板几乎遍布每层的楼梯口和候诊室,各项目医事服务费清晰地公示在宣传板上。在北京朝阳医院,大厅上方悬挂着醒目的横幅:“我院于4月8日起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横幅旁的大屏幕上除了照常显示门诊情况外,还挂出了药物价格目录。 记者走进大厅来到机器自助挂号处,在电子屏幕上选取“内科系统—心内科”后,发现挂号费一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医事服务费50元(未缴纳医保)。 相比已取消的挂号费,医事服务费确实增加了不少,那么药价到底降了多少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闫素英主任告诉北京时间记者,目前该院共有1300多种药,经过医改政策实施前后的全面盘点,药价平均下降了20%。原来价格比较高的药品,降价的幅度也较高。闫素英表示,受益最明显的是需要长期用药的慢病患者。她拿出一张开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慢病的三种常用药的药方。医改政策实施前,这张药方划价显示需要付费332元,而新政实施后,三种药的价格降至260元左右。闫素英介绍,为了让更多慢病患者能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买到大医院相同品牌、规格的药品,宣武医院近期已将慢病常用药的采购目录包括品牌等转给了其区域内医联体的社区医院。社区医院:先看病后付费降低就医成本8日上午,记者来到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中心大厅专门设立了“医改政策咨询处”,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一位老大爷解答医改政策方面的疑问。咨询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之前我们这里的挂号费是5毛,诊疗费是2块5,现在取消了挂号费和诊疗费,代替的是医事服务费20元。其中有医保卡、在定点医院就医、60岁以下的是1元钱,60岁以上本市户口不花钱。”她还表示,她们这个咨询处设立好几天了,目前社区群众最大的疑问是医事服务费,但是一经解说,大家就都比较满意。记者发现,大厅的挂号机器上用大红字体标明:“先诊疗,后付费”。机器旁,一名工作人员身边围了许多人,她正在为大家讲解医改之后就医流程的变化,与有些医院需要先交“医事服务费”不同,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需要先交任何费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显示应付20元,欠费1元,你不用交钱,等于是先做了一个虚拟交费,然后打出一个小条,医生就可以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了,所有的费用等到诊疗后交药费的时候一并交完。”其中“欠费1元”是60岁以下的患者需要交的,60岁以上患者没有该项费用。 工作人员表示医改后不仅能减少就诊环节,还能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齐阿姨,今年62岁,家住德胜街道,因患有高血脂症,需要长期吃降血脂的药。8日上午,再次来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齐阿姨告诉北京时间记者:“现在一盒立普妥大概比以前便宜19块钱,我一个月要吃四盒,总共能便宜近80块。我感觉医改挺好的,把药价降下来。而且我62岁了,也不用医事服务费。”齐阿姨还表示她从今年年初就签约了一位家庭医生,觉得服务特别周到。据了解,此次医改专门提到,本市将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来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齐阿姨欣喜地看到,医改后买药比以前便宜了。)民营药店:药价未调整担忧受冲击除了各级医院,北京时间记者还走访了部分药店。位于紫竹桥附近的一家民营药店,负责人表示该药店的药价并未进行调整。“医改新政后实行医药分家,但药店还没有接到调价的通知。之后会不会调整价格、调价如何执行,我们也不太清楚。”这名负责人称,医改新政实施后,医院的药价降低,担心会对药店造成冲击。“市民如果得个感冒、临时着急用药,我相信还是会选择药店。其他的就不好说了。”负责人说。(北京时间记者走访多家民营药店。)记者又来到西三环附近一家药店,店员也表示药价暂时还没有进行调整,她同样对医改后医院药价下调会对药店的生意造成影响表示了担忧。“以后市民如果感冒、拉肚子,想就近图方便,估计还会来药店,但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种慢性病肯定会去医院购药了。”该店员说。市民:生病会优先考虑社区医院“我觉得医改新政挺好的,方便大家,鼓励就近医疗,结束了以药养医的时代。”65岁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她从电视中已看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以后如果生病她会优先考虑社区医院,因为方便又便宜。(北京时间记者对市民进行随机采访。)身为人母的赵女士表示,她平时工作较忙,如果是自己和丈夫生病,尽管价格会比医院高,还是会考虑去药店买药;但如果是女儿生病,会尽量去医院。“我更重视孩子的身体,孩子如果生病,去大医院找医生诊断后开药,会觉得更踏实。”赵女士说。在社区医院工作的李女士称,因为医改,她最近天天加班。“医改后,二三级医院的一些病人会分流到社区医院,我们的工作就更忙了。挂号费、医药加成都有改变,要花更多的时间向患者解释。连日来,咨询医改的患者明显增多。”李女士称医改新政的实施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社区医院的药价降低、医药种类增加、检查费用也有所下降。医院虽然面临诸多未知情况及挑战,但相信经过磨合后会取得成效。专家: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可避免滋生腐败“医药分开之后,大夫开药和医院卖药就不赚钱了,可以避免过去老百姓反映强烈的过度开药、药品腐败等问题,病人吃药的费用也会下降。”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王建民教授接受北京时间独家专访时表示,过去诊疗费很低,甚至有人调侃称,医生做一台手术的收入,还没有患者到理发店做个头发多。而医改新政实施后,把医生、护理人员提供服务的价格提高,医务人员的收入会有所增加,不用考虑在药品方面赚钱了,这对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有所加强。(北师大政府管理学院王建民教授接受北京时间独家专访。)那么如何保证药品的质量不下降呢?王建民回答说:一方面,建立了阳光采购平台,各个医院在采购环节不用自己和厂家谈判,都到政府的平台统一采购,卖药也都在政府的平台,这样比较阳光、公开、透明,减少了私下交易,药品质量也会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了药师,药师对药理等方面比较了解,医生和药师的配合就可以保证用药的质量和治疗的效果。另外药师还会把用药、疗效等信息反馈到厂家生产、研发环节,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王建民还表示,今后,尤其对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来说,去社区医院就诊特别便利。到社区医院开药,医事服务费只收一块钱。过去社区医院的药比较少,而现在通过阳光平台的统一管理后,大医院有的药,社区医院也会有。 “就和电子商务一样,药品在网上公开交易,过去药品采购都是医院和厂家私下谈判,价格不公开,会产生灰色收入等问题,现在在政府的平台公开采购,就可以避免腐败的滋生。”王建民说。卫计委:将用一个月评价医改是否完成任务此外,北京时间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此次医改,除村级卫生室等不需要信息切换的医疗机构外,其余医疗机构已陆续于4月8日零时前后启动信息系统切换。截至8日零点,1121家需要进行信息切换的医疗机构已完成切换工作,占需要切换的2605家医疗机构的43%。8日上午6时前,其余医疗机构也全部完成系统切换,确保医疗机构上午正常门诊时执行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各项政策。与此同时,4月7日24时前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药品也已全部入库到位,8日起将按新价格提供给患者。此外,医事服务费和435项医疗服务项目以及上千种药品已全部导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医疗机构还完成了信息系统测试和应急预案准备。全市共114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将实现先诊疗后结算,包括东城、朝阳、丰台、西城的全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和海淀、石景山区政府举办的卫生服务中心。截至4月5日,超过90%的医疗机构制定了新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诊疗环境得以优化,设施设备整修一新,大型医院增配了导医员、宣传员。据介绍,医疗机构新旧系统的切换需要耗时30分钟到1个半小时不等。此次对于有急诊的大医院,8日零点至凌晨两点是这些医院集中进行系统切换的高峰。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介绍,在医院进行系统切换的过程中,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利益。把握一个原则,即切换过程中,患者接受的医疗服务价格一律“就低”。也就是说,在医院系统没有完全切换过来的情况下,患者接受的服务项目此次涨价的,也要执行原来的低价。如果接受的服务是降价项目,则必须按照最新的低价给患者结算。方来英介绍,预计新政实施一到两周后,基本能够判定医疗机构整个的服务状况。到本月底,预计将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评价这次医改是否完成了基本任务。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系统出问题怎么办,哪些政策执行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是不是设计不到位的问题等等。此外,相关部门将连续开展监督检查。方来英还透露,随着此次医改启动,在北京城六区150多家社区医院将试行先服务后付费的做法。为改善居民在社区医院就诊的感受度,患者到社区医院就诊时,可以先不交医事服务费,先到全科医生门诊去就诊,待所有诊疗活动结束后统一缴费。这样一来,患者拿到总体的费用结算单,会发现自己的就诊费用平稳,就不会因一上来就交最低20元的医事服务费产生不适感。发改委:严查医疗机构不明码标价等行为另据记者了解,8日上午,全市价格主管部门组成85个检查组,对全市的医疗机构进行统一价格检查。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是否按时准确执行医改新政,是否存在不按规定执行明码标价与收费公示制度,医事服务费、435项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不执行政府指导价,销售药品不执行零差率的行为。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对医改中出现的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查处一起曝光一起。据了解,专项检查将持续至10月31日。医疗机构如何解决千余种药品的公示问题?北京时间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多家医院都设立了显示屏和查询机来“公示”价格。在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一进门就能看到医改政策咨询台,正对门口的显示屏滚动公示各种药品的价格。旁边的休息区也放置了两台查询机器,患者可以自助查询药品价格和医事服务费。相关链接:医改,到底改了哪些?据了解,此次医改主要改了三个方面:一是医药分开,可用“三取消一增设” 概括,即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所谓的药品加成,是指医院可以在药品批发价基础上加成15%,提留下来作为医院收入的一部分,也就是以往的“以药养医”。新政实施以后,取消药品加成,药品总体降价20%左右,包括取消的15%的药品加成,以及同时实施的药品阳光采购降低的采购差额,但具体到每种药品降价幅度不一。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突出医务人员整个医疗过程提供的技术劳务价值,越高级别的医院医事服务费越高、自付金额越多。这么做是为了鼓励小病、常见病到一、二级医院,大病、疑难杂症到三级医院,推进分级诊疗。二是规范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新政之后,医疗服务项目有升有降,CT、核磁等大型检查设备项目价格降低,中医、护理、手术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提高。三是实施药品阳光采购,纳入阳光采购的药品在政府搭建的网上平台采购,大多数常用药品价格动态联动全国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最低价,做到同品种同厂家的药品在保证质量不变的同时,价格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是保证药品采购最低价。');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7701006',
container: s,
size: '780,90',
display: 'inlay-fix'
});
})();
关键词:医改医务人员发改委');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push({
id: '7701008',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
})();
}
  中国食品药品网讯 “西尼莫德片已经进入医保3年多了,为什么患者在医院还是难以买到,难以报销?”近日,刘晓明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困惑。  2016年3月,刘晓明的妈妈被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西尼莫德片是成人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药物。2020年,该药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获批上市,并经价格谈判进入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但3年来,刘晓明并没有能在老家的医疗机构里替妈妈买到这款医保用药。  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显示,协议期内谈判药品(以下简称国谈药)共有300多种,但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刘晓明的困惑不是特例。为什么国谈药进入医保目录后,患者并不能顺利在医院里购得并报销?其堵点到底在哪里?进得了医保落不了地  刘晓明告诉记者,刘妈妈最初用的是一款进口药原研药,但由于其价格昂贵,月费用超过万元,后换成较为便宜的国外仿制药,但效果不佳,病情反复发作。  2021年,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妈妈将日常用药换成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西尼莫德片。但令刘晓明没想到的是,在老家的三级医院里,刘妈妈依旧买不到西尼莫德片,刘晓明只好通过其他渠道购买,但这也就意味着购药的费用全部自负。  “像西尼莫德片这样的罕见病治疗药物,药厂花大力气进行研发,药监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加速其获批上市,医保部门也想办法将其纳入了医保目录,为什么患者还是不能在医院购得药物?”在采访过程中,刘晓明极为不解。  事实上,刘妈妈所面临的国谈药落地难题并非孤例。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RDPAC)于2022年12月发布的《历年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医疗机构谈判药品配备水平有待提升,国谈药的可及性还有较大改善空间。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谈药在医疗机构的配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6月底,在193种国谈药品研究样本中,大部分仅覆盖了我国不到10%的三级医院。以罕见病为例,研究样本中的17种罕见病治疗药品在324家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医院的平均进院率仅为13%。  二是地区间国谈药的配备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排除配备面较窄的罕见病用药后,各省三级医院谈判药品配备率总体配备率都不高,分布在8%~16%之间,以情况最好的上海为例,其配备率也仅为19.5%。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8个药品使用量较大的重点城市中,大部分城市的头部医院平均药品配备率低于50%,这意味着患者即使来到大城市头部医院也无法保证能获取最符合自身疾病情况的新药品。  再则即便是医疗机构配备了国谈药,也不意味着患者能够顺利在院内买到国谈药。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显示,刘晓明老家有三家医疗机构采购了西尼莫德片。但刘晓明告诉记者,他曾经替刘妈妈到其中一家医院买药,结果该院的西尼莫德片只提供给住院病人……动力与阻力间的博弈  “影响国谈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医院接纳新药动力与阻力之间的博弈。”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陶立波表示。所谓动力,是指医院引入国谈药可以提高诊疗效果,从而吸引更多患者。但与动力相比,目前看国谈药进院面临的阻力也相当明显。  河南某三级综合医院药剂科主任范鑫(化名)坦言,医院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部分医院还牵涉相关医共体和医联体,国谈药被医院各方接纳需要一个过程。  药事委员会的审核是国谈药进入医院的必要环节。“国谈药的诊疗方案是否已形成行业共识、是否被纳入临床用药指南都会对其能否进院产生影响。”范鑫认为,如果医院从未采购过某种国谈药,医院药事委员在将其纳入医院药品目录时,会反复考虑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北京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也曾向记者表示,由于部分国谈药在临床上使用时间较短,其潜在的不良反应等可能尚未充分显现,基于安全性考虑,大部分医生会保持开具老药的惯性。  医院所在地医保基金状况也是影响国谈药在医院落地的重要因素。“控费增效是新一轮医改的主线,国谈药价格相对较高,引入高值国谈药可能会对医院的成本控制造成压力。”陶立波表示。因此在医保基金相对充裕的地区,高值国谈药落地情况更好。以上海市为例,2022年,其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最低档也有1880元,远高于全国960元的最低标准,依据《分析报告》,上海市三级医院谈判药品配备率居全国首位,达19.5%。  此外,药占比、药品品规数量、DRG/DIP支付标准等考核指标在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强化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的同时,也对国谈药尤其是高值国谈药落地造成一定影响。  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强调国谈药不应纳入相关考核范围,但2022年8月RDPAC一份针对51位三级医院药剂科负责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配备国谈药的过程中,有60%至88%的受访者表示存在药品品规数量、DRG/DIP支付标准、药占比等考核指标方面的顾虑。  所谓DIP付费,即按病种分值付费,是利用大数据将疾病按照“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组合作为付费单位,结合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并按此标准向医院付费。据范鑫介绍,在DIP付费模式下,如果将老药换用价格较高的国谈新药,就有可能导致医院实际付费超过该病种的付费标准。“我所在的医院里部分新特药使用较多的科室已经出现了亏损。”范鑫直言。  此外,有的医院极少接诊罕见病患者、部分生物制品类国谈药需要更高水平的仓储环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谈药的入院落地。破解难题仍需多方合力  今年1月下旬,国家医保局在回复农工党中央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促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更好落地》的提案时表示,要从建立“双通道”管理机制、完善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考核机制、调动医疗机构配备谈判药品主动性和积极性等三方面解决国谈品种进院难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双通道”零售药店可以成为国谈药落地的一个补充。  “一家DTP药房可以承接当地多家医疗机构外流的处方,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送药上门服务。”老百姓大药房DTP新特药事业部总经理翁宏表示,截至2022年底,老百姓大药房已有162家DTP药房,覆盖了全国16省55个城市,累计服务患者已超过90万人次。  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也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75个国谈品种已经在全国约21万家重点医药机构有配备,涉及定点医疗机构5.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15.5万家。  当然,“双通道”零售药店提供服务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处方从医疗机构流出。陶立波看到,一些门槛在政策的要求下开始松动。  2022年10月,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上海措施》)明确要求,“市级医院应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发布后的3个月内……将相应创新药以‘应配尽配’原则尽快纳入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这一硬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药事管理委员会决策滞后的问题。山西省、河北省等已出台文件,要求国谈药品调整结果明确后,医疗机构要在一个月内召开药事委员会会议。  不仅如此,一些针对国谈药的除外支付试点正在开展。  2022年7月,北京市医保局印发的《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管理办法的通知(试行)》显示,通过审批的创新药械可不参加DRG分组付费,将享受到三年的医保支付绿色通道;《上海措施》也提出“创新药实行预算单列,不纳入当年医院医保总额预算”,给医保总额预算指标进行了松绑。  当然,国谈药落地还涉及部分国谈药临床认知程度低、零售药店专业化药事服务能力不足、旧有考核机制阻碍等问题,陶立波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制药企业、零售药店、医疗机构和政策制定方的进一步努力,多方携手来共同打通国谈药落地“最后一公里”,为国谈药的落地创造更好环境。(冯玉浩)《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责任编辑:张可欣)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诊所和药店哪个看病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