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马来酸二甲酯的用途肠溶胶囊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为了让MS患者从治疗中得到更多获益,各方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罕见病,其实并不罕见”,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罕见病患者人数接近2000万,但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往往却面临着诊断难、治疗难、保障难的困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罕见病诊疗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困扰患者的关键问题正逐个被破解,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罕见病药物成功进入国内,并快速被纳入医保,不仅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了高效、经济的创新治疗选择,还有力推动了罕见病诊疗事业的整体发展。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最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下文简称“2022年版医保药品目录”)中,就新增了7款罕见病用药,其中包括了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MS)的疾病修正治疗(DMT)药物——富马酸二甲酯肠溶胶囊,这也是我国神经系统罕见病诊疗的重要里程碑。“医学界”就此特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新青教授、汪鸿浩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戴海斌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全超教授,从临床和药学两方面视角,共话创新药物跻身医保对我国MS诊疗的积极推动意义,探讨多学科诊疗在罕见病诊治中的价值,以构建更有生命力的罕见病诊疗生态。有效延缓复发性MS疾病进展,富马酸二甲酯成为治疗“利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MS患病率存在差异。汪鸿浩教授介绍,“从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来看,我国的MS患病率相对低于欧美国家,按人口计算的发病率约为0.235/每10万人,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但到2019年时我国MS患病率相比1990年增长了近50%[1-2],这与近年来国家对医疗事业和罕见病诊疗持续投入,使更多MS患者能够被确诊有关,特别是医疗机构普遍能够开展磁共振检测,对确诊MS有重要作用。”但MS患者的整体就诊率仍偏低,延迟就医和延迟确诊也较普遍,部分患者直至首次发病后5-10年才被确诊,在基层医疗机构和偏远地区相对多见,这与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有关。对此汪鸿浩教授指出,“首先需要开展MS疾病相关科普宣教,既要面向社会公众,也要面向医护工作者,从而让更多MS患者及早启动治疗。其次是尽量使用近年来在我国成功获批的DMT药物,充分提高DMT药物可及性,例如本次跻身医保的富马酸二甲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并引入国际通用的NEDA-3等标准评估疗效。”在当前已获批用于MS治疗的DMT药物中,富马酸二甲酯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最为广泛,据估算全球已有超50万例患者接受过治疗,其用于复发性MS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多项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证实,汪鸿浩教授以DEFINE、CONFIRM两项国际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III期研究的结果为例进行了说明:DEFINE、CONFIRM两项研究的汇总分析显示,富马酸二甲酯治疗2年可使缓解型MS患者年复发率(ARR)显著降低49%,使残疾进展风险显著降低32%(P均<0.05),并显著减少MRI病灶、延缓脑萎缩;两项研究长达13年的随访结果还显示,富马酸二甲酯连续治疗10年时,45%患者无复发,72%患者无24周确认的残疾进展,持续治疗患者年复发率至第9-10年时仅为0.11,且长期治疗安全性可控,无需额外起始监测及延长洗脱期[3-4]。此外汪鸿浩教授还补充,“富马酸二甲酯的半衰期相对较短,因此安全性好、减停剂量方便,适用于年轻患者,特别是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治疗,而中青年人群恰好是MS的高发群体,既往也有将MS称为'美女病'的说法,这也是富马酸二甲酯在临床应用中的一大优势。”全超教授也指出,“从目前观察到的疗效和安全性来看,富马酸二甲酯用于我国M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已在我国长期使用的特立氟胺等MS治疗药物相比毫不逊色。但目前治疗MS、视神经脊髓炎等神经系统罕见病的药物大多由欧美国家研发,关键临床研究也主要在欧美人群中开展,相比之下我国仍有一定欠缺,仍需大力加强罕见病领域的原研创新。”建设罕见病诊疗MDT模式,满足患者多方面治疗需求罕见病往往会累及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这给疾病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往往需要多个临床学科与辅助科室的密切协作,并构建行之有效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以MS诊疗为例,其发病机制主要与神经免疫因素有关,而神经免疫性疾病还涵盖了自身免疫性脑炎、视神经脊髓炎等同属罕见病的疾病,患者同样有望从MDT模式中实现更大获益。全超教授介绍,“目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对MS等神经系统罕见病进行管理时,仍采用以神经科为主导、其它科室协同参与的形式,根据患者在疾病管理过程中的需求动态变化,引导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和治疗,已呈现MDT管理的雏形,但尚未组建固定的MDT团队,未来或需根据发病机制将MS等罕见病分别归于不同组别,以更好地开展MDT管理;此外,华山医院也已加入罕见病全国协作网,并组建了泛长三角地区MS诊疗协作组,通过学术交流、建立患者队列、编写专家共识等形式,推动地区内不同医院在MS诊疗方面的合作。”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作为浙江省罕见病协作网的牵头医院,已成立专门的医学遗传科/罕见病诊治中心,而针对MS等罕见病的MDT团队早在2015年就已成立,戴海斌教授也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介绍了相关经验,并指出药学部门应同样积极参与MDT团队,从多个方面做好药事管理,如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在药品引进的全流程中实现规范化管理,充分保证较为昂贵的罕见病药物“专病专用”,密切监测罕见病患者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多种渠道保障罕见病用药,让治疗全流程更规范合理为解决罕见病患者“无药可用”、创新药物可及性有限的问题,国家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许多有效举措,但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加速部分疾病的药物研发、实现规范用药和持续监测,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罕见病领域需要重点突破的问题,各位专家对于罕见病用药相关问题也各有看法,纷纷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江新青教授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指出:“政府部门和医保政策都需要对罕见病更加重视,激励国产药物研发和国外药物进入国内,并探索建设多方支付体系,做好罕见病药物的跨省医保结算;在医院层面则应建立专门的罕见病药物保障小组,与各方面及时沟通,并规范管理罕见病治疗药物的使用,还应积极主动参与罕见病药物的研究,实现良好的产学研结合,推动罕见病药物的自主研发,此外应重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罕见病患者的诊疗体验。”戴海斌教授表示:“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正通过多种方式加速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审批和生产,部分罕见病协作网牵头医院还可经专门申请,为特定罕见病患者超前使用国内尚未正式获批的药物,“双通道”政策、各地普惠保等措施也能更好地保障罕见病药物使用,此外还有公益组织、商业医保等补充途径,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政策和举措。”全超教授则从罕见病未来发展的角度,谈到了对我国神经系统罕见病诊疗事业的期待:“单一类型罕见病的患者较少,分散在各个地区,因此我国罕见病的诊疗非常需要专家和医院合作,向欧美学习构建有代表性的患者队列,并制定疗效监测、评估随访等方面的规范,以实现对患者信息的整合,医护工作者也要沉下心来,真正专注科研和临床工作,实现罕见病研究的突破。”▌富马酸二甲酯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富马酸二甲酯;英文名称:Dimethyl Fumarate Enteric Capsules ;汉语拼音:Fumasuan'erjiazhi Changrongjiaonang【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微片。【规格】(1)120 mg (2)240 mg【适应症】本品用于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成年患者的治疗: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活动性继发进展型。【用法用量】一般信息:本品的起始剂量为120mg每日两次,口服。7 天后,剂量应增加至维持剂量 240 mg 每日两次, 口服。若对维持剂量不耐受,则可考虑剂量暂时减少至120mg每日两次。在 4 周内应恢复推荐剂量240mg每日两次。若恢复至维持剂量仍无法耐受,应考虑停用本品。随餐服用本品可降低潮红的发生率。或者,在服用本品前 30 分钟服用非肠溶包衣阿司匹林(最高剂量为 325 mg),可降低潮红的发生率或严重程度。本品应整粒吞服,不得压碎或咀嚼,胶囊内容物不得洒在食物上。本品可随餐服用或不随餐服用。开始治疗前的血液检查:在开始治疗前获取全血细胞计数(CBC)(包括淋巴细胞计数)。 在采用本品治疗前获取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水平。特殊人群:无需根据体重、性别和年龄调整剂量。目前尚未在肝损伤或肾损伤受试者中开展研究。然而,这两种情况预计不会影响对富马酸单甲酯(MMF)的暴露量,因此无需调整剂量。【禁忌症】已知对富马酸二甲酯或本品的任何辅料具有超敏反应。【不良反应】本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并且比安慰剂组高出≥2%)是潮红、腹痛、腹泻和恶心。重要不良反应: 速发过敏反应和血管性水肿;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带状疱疹和其他严重机会性感染;淋巴细胞减少症;肝损伤;潮红。【特殊人群用药】妊娠:目前尚无关于妊娠女性使用本品的相关发育风险的足够数据。根据动物试验数据,富马酸二甲酯可能对胎儿产生伤害。根据动物试验数据,本品可能对胎儿产生伤害。更多神经科临床知识哪里看?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精彩资讯等你来参考文献:[1]Li M, Zhou N, Duan S, et al. Burden and trends of multiple sclerosi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J]. BMJ oOpen, 2022, 12(12): e066335.[2]Tian D C, Zhang C, Yuan M, et al. Incidence of multiple sclerosis in China: a nationwide hospital-based study[J].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2020, 1: 100010.[3]Viglietta V, Miller D, Bar‐Or A, et al. Efficacy of delayed‐release dimethyl fumarate in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integrated analysis of the phase 3 trials[J]. Annals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Neurology, 2015, 2(2): 103-118.[4]Gold R, Arnold D L, Bar-Or A, et al. 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imethyl fumarate for up to 13 years in patients with 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 final ENDORSE study results[J]. Multiple Sclerosis Journal, 2022, 28(5): 801-816.Biogen-212082-CHN-06/2023免责声明:此材料不是广告,其仅用于向特定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若您不是特定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不要阅读或传播其中的内容*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观点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相关推荐热点推荐
2024-05-11 15:14:44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来酸二甲酯的用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