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孙中山铜像先生铜像(镜湖医院内)地址在哪里?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介绍:上海孙中山故居位于上海香山路七号(原莫利爱路二十九号),是一幢欧洲乡村式小洋房。这幢楼房是当年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的,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与1918年6月入住于此,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续在这里居住到一九三七年。故居楼下是客厅和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小客厅。现故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原件,并根据宋庆龄生前的回忆,按照二三十年代的原样布置。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孙中山的重要纪念地,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文物馆》毗邻上海孙中山故居,它是由一幢欧洲洋房改建而成的。孙中山文物馆》共有三层,其中第三层是临时展览,总展览面积七百多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手迹、资料三百余件,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展出。这些珍贵的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所作出的不朽功绩。此外《孙中山文物馆》还辅助以电子仿真书、原声重现。孙中山《实业计划》规划图电子沙盘、馆藏文物三维电脑仿真、查询系统等多媒体现代化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孙中山的革命历程。《文物馆》还设有影视室,滚动播放由本馆拍摄的电视纪录片《走进孙中山》。《孙中山文物馆》于2006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现已与孙中山故居一起成为上海又一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交通指南:自驾车路线:1、上海-人民大道-黄陂北路-黄陂南路-淮海中路-思南路-景区2.苏州-馨泓路-干将西路-西环路-西环路高架-G2京沪高速-武宁路-武宁南路-万航渡路-华山路-常熟路-淮海中路-思南路-上海孙中山纪念馆3、杭州-莫干山路-密渡桥路-潮王路-湖墅南路-德胜路-德胜快速路-S2杭甬高速-G60沪昆高速-沪闵高架路-内环高架路-南北高架路-淮海中路-思南路-上海孙中山纪念馆乘车路线:公交17、24、36、42、96、781、911、920、926、大桥一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问答: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旅游节门票半价吗?2015旅游节孙中山故居门票是半价吗?2014-08-26 17:33:44中山孙中山故居门票多少钱?孙中山故居最新票价?2014-08-01 10:59:00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徽标识征集公告2014-06-04 16:42:38上海孙中山纪念馆门票月-月孙中山故居门票价格2014-10-31 10:26:59孙中山故居地址?上海孙中山故居在哪里?2013-10-23 09:43:00孙中山故居坐几路车去?上海孙中山故居乘车指南?2013-10-23 09:42:00孙中山纪念馆门票有哪些优惠?孙中山故居怎么样?2013-10-23 09:40:00孙中山故居自驾游?孙中山纪念馆怎么走?2013-10-23 09:38:00上海孙中山故居在哪里?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好玩吗?2013-10-23 09:38:00孙中山故居几点开门?上海孙中山故居开门时间?2013-10-23 09:37:00
}
中山纪念图书馆11月12日开馆试运行!凡拜谒过南京中山陵的人一定记得祭堂中那尊孙中山先生雕像它由法国雕塑大师保罗·朗多夫斯基(Paul Landowski)历时约2年完成日前,中山纪念图书馆获赠一尊以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先生雕像小尺寸石膏像为原型,由朗多夫斯基后人授权、法国Susse艺术工坊铸造的铜像。11月4日该铜像在中山纪念图书馆完成安装。▲孙中山铜像高90厘米(其中上坐高60厘米,基座部分高30厘米),宽36.7厘米,厚41.8厘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身着长袍马褂正襟危坐的孙中山先生他膝上还摊开着一部长卷下半部分底座上是六幅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精美浮雕正面“赤子之心”描述先生早年行医的情景▼背面“国会授印”描述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被授予印信▼左面的左侧为“出国宣传”描述先生登船赴国外游说演讲前与陈少白握手告别左面的右侧为“商讨革命”描述先生与六名革命志士商讨同盟会纲领▼右面的左侧为“讨袁护国”描述先生商讨号召讨伐袁世凯保护共和国右面的右侧为“振聋发聩”描述先生向群众宣传革命▼雕像大气精美将孙中山先生的形态和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尊铜像以收藏于法国“M-30三十年代博物馆”的朗多夫斯基所创作的小尺寸石膏像为原型铸造而成,铜像右侧前有“P.Landowski”,以及作品版号“1/8”,右侧下方底座标有“Paris Susse”,并盖有法国Susse艺术工坊公章。它的造型及细部与南京中山陵孙中山雕像完全一致,是目前全球唯一的朗多夫斯基所作的小尺寸完整版孙中山铜像。法国拍下历时一年多运回祖国朗多夫斯基出色地完成雕塑工作,但他一生都未到过中国,更未见过孙中山先生。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朗多夫斯基的后人一致决定,授权给Susse艺术工坊来铸造一件完整的孙中山先生铜像。该铜像以小型石膏像为原型铸造,版号为1/8。黄定中回忆,2018年5月,1/8铜像出现在法国一场拍卖会上,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和对家乡的热爱,他第一时间将他拍下。2018年7月,拍下雕像后他们立即着手办理各类报关、保险、运输手续,计划将其运送回国。从法国到香港,再从北京入关转运到中山,这尊铜像在海外漂泊了约一年,终于回到家乡。◆ ◆ ◆ ◆ ◆链接据介绍,1925年孙先生逝世后,国民党丧事筹备委员会曾向全球征集雕像方案长达一年之久,均未遇到合意之作。后来,陵墓设计图案评审顾问、曾在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留学的雕塑家李金发向委员会推荐了他的师长、法国雕塑大师保罗·朗多夫斯基。1928年,朗多夫斯基开始雕像创作。期间,孙科多次携父亲孙中山的生活纪录片和照片前往巴黎协助创作。朗多夫斯基对作品倾注大量心血,不断修改稿样。每完成一个阶段都会将照片寄往中国征求意见。1930年,朗多夫斯基将一件造型与大理石版雕像一样而体积较小的石膏模型寄往中国。然而,该模型在运输途中损坏,于是他再利用法国的石膏模在Alexis Rudier铸造工厂铸造了雕像的上半部分,并重新寄往中国(此作品现存于上海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石膏像得到各方认可,终于定稿。在石膏像的基础上,朗多夫斯基精心雕琢,历时数月完成大理石雕像。该雕像高4.6米,全部采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成。时至今日,该雕像仍被认为是孙中山先生雕像中最具精神气质的一尊。中山发布编辑部编辑:郑敏君摄影:颜敏斯美编:郑欣原标题:《全球唯一!90厘米高孙中山铜像亮相中山,在哪里能看到?》}
2017-08-01 15:12
来源:
北大培文图书
节选自《上海市民考古手册》
上海博物馆 编,北大培文出品,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文章版权所有。转载务请注明来自“阅读培文”微信(ID:pkupenwin)
思南路,是上海中心城区内一条寂静而又狭窄的小马路。然而在这条不起眼的小马路上,却曾居住过许多不平凡的人。在路的两边,是一整排美丽的法国梧桐,夏天的时候,梧桐茂密的枝叶在路的上方交错纵横,浓荫蔽日,远看去仿佛一个天然的绿色树洞。
从路的最南端沿着斑驳的树影和精致的法式老洋房群一路向北,便会遇着一条更窄更小的马路。但正是在这两条小马路交汇处的那栋欧洲乡村式小洋房里,却曾住过一位影响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伟人——孙中山先生。〔图1〕
图1 孙中山铜像
莫利爱路29 号
也许可以这样说,孙中山故居最重要的一件文物莫过于这栋小洋房了。在1918 年的上海,这里还是法兰西的租界,这栋小洋房也有一个更洋气的门牌,莫利爱路29 号寓所(今香山路7 号孙中山故居)。
那时,正值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在广州被迫辞职,且不得不怀着“时变亟矣,长此相持,国将不国”的沉重心情,于1918 年4 月21 日离开广州,后辗转前往日本。事实上,孙中山在那个时候就已产生了到上海定居的打算。5 月8 日,孙中山曾致电给在上海的汪精卫,询问沪上是否能够居住,并要求“从各方面细查详复”。而此时,其夫人宋庆龄也在上海。宋庆龄因父亲宋嘉树病危,回沪陪伴,直到其父病故,并料理完葬事。
之后,宋庆龄没有再返回广州。同年6 月,在日本治疗眼疾的孙中山终于接到宋庆龄由上海发出的电报,称其“已与法国领事交涉好,上海可以居住。”法租界和公共租界是当时上海的两大租界,而法租界相对于公共租界和华界来说,人口密度偏低,房屋租金适中,道路交通便利,治安管理也比较宽松,因此吸引了大量革命者与先进知识分子居住活动于此。孙中山先生之所以选择法租界作为其多次来沪时的落脚地,一方面是想利用黄金荣在法租界的势力来掩护自己的革命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出于政治氛围的考虑。
1918 年6 月23 日,孙中山从日本神户出发,乘坐“近江丸”邮船,于26 日抵沪。进入黄浦江后,又换乘“钦岛丸”小轮驶至法租界大马路码头登岸,并与等候在码头的居正、汪精卫一同乘汽车径赴莫利爱路寓所。
事实上,莫利爱路寓所并非孙中山自己购置的房产,而是1917 年初由加拿大华侨集资购买后赠送给孙中山的。1916 年5 月,孙中山曾在上海呆过一段时间。但由于当时经济拮据,他与宋庆龄只能租住在环龙路63 号(今南昌路59 号)寓所,每月还需支付65 元的房租,处境十分窘迫。后来这一情况被前来拜访孙中山的四位加拿大华侨得知,华侨们大为惊讶。回去后,他们马上召开股东会议,号召集资捐款为孙中山购置一处像样的居所。最后,这些华侨以16000 元买下了这幢法式小洋房,并亲自登门赠送给孙中山。孙中山起初极力推辞,不过在华侨们的再三劝说下,最终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收下了这份“重礼”。
故居里的昨日今朝
沿着香山路的林荫向更深处走去,便会在路的尽头寻找到这幢如今已成故居的莫利爱路寓所。寓所坐北朝南,是一幢两层楼的法国乡村式花园洋房。外墙以深灰色卵石装点,屋顶铺着洋红色的鸡心瓦,显得格外庄重典雅。
孙中山的挚友美国人林百克曾对这幢寓所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我们经过环绕法租界运动场的一个美丽的花园,莫利爱路就在那边如图画的竹篱旁终结,灿烂的花在篱落上面开放,在幽雅的路隅第三个门便是伟人的住宅。这住宅并不是一所大的屋宇,不过适合中山这样的简单生活而已。有一间会客室,过去还有一间舒服的餐室。楼上是读书室和藏书室;加上二三间的卧室和一间大浴室就合成一个最安适而不华贵的住宅。使人不易忘记的是奇巧的阳台,下面是美丽的花园,天气晴朗的时候豁然开敞。家具大半是西式的。”寻着这样的浪漫气息,推开故居两扇红色的铁门,可见一处小小的庭院。庭院的正前方是当年的车库,右边拾级而上则是进入故居的正门。正门向东,拱形设计,水曲柳的木门框上镶嵌着单色玻璃。进入正门,是一个干净简单的小门厅。穿过门厅,再经过一道厚重的门,便来到了寓所底楼的走廊。
走廊左边第一间就是当年的会客厅。在会客厅的中间,一对白色单人沙发和一个白色三人沙发对面摆放,干净整洁。会客厅的墙角各放着一对红木椅子和一个红木高茶几,茶几上陈列着铜质套盆。会客厅的四面墙上悬挂着多幅照片和绣品。东墙上,是一张孙中山半身像照片,摄于1922 年的上海。照片上的孙先生身穿中山装,目光深邃而凝重〔图2〕。中山装是孙先生综合了西式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孙中山出席正式场合时的着装便以中山装居多。但平时,孙中山和宋庆龄却喜欢穿中装。夏天的时候,孙中山经常一身长衫,即使最热的天,也穿得整洁得体。孙中山半身照的右侧,挂着一张其与夫人宋庆龄为纪念广州蒙难一周年与“永丰舰”官兵的合影照片,此照片摄于1923 年8 月。〔图3〕南墙上,是孙中山与香港大学师生的合影。
图2 客厅
图3 孙中山、宋庆龄为纪念广州蒙难一周年
与“永丰舰”官兵合影
〔图4〕香港大学是孙中山的母校。当年,孙先生就是在那里下定决心,放弃“医人生涯,而从事于医国事业”。1923 年2 月,孙中山途经香港,并于19 日应邀前往香港大学发表演说。演说结束后,孙中山与学校师生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西墙北侧的另一张孙中山半身像照片摄于1912 年其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照片中的孙中山身着黑色西装,神采奕奕。边上的卡纸特意做成钟形,暗寓孙中山常说的一句名言:“敲响警钟,以钟声唤起民众。”放照片的镜框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木条拼成,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镜框的四角,镶嵌着“十八星”标志,代表武昌首义时革命军使用的十八星军旗。北墙连通餐厅的移门两边,各挂着两幅赵之谦书法丝绣四屏条。
图4 1923 年2 月20 日孙中山与香港大学师生合影
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曾这样回忆这间会客厅:“客人们川流不息地来到这里,他们当中有普通老百姓,有外国大使和政治家,也有少数流氓恶棍;他们到这里来讨论问题、制定计划,或者进行威胁,各以自己的观点来看中国的前途。也正是在这间会客室里,孙逸仙第一次会见了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从而使他对中国革命问题采取了新的、唯一正确的看法。”这段回忆仿佛瞬间把我们拉回到从前,让我们去想见那个时代的政治,那个时代的这间小小的会客厅。
在会客厅北墙移门的另一边,是寓所的餐厅。餐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圆形嵌大理石台面红木餐桌,环绕餐桌的是八只鼓形镂空圆红木凳〔图5〕。由于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祖籍都是广东,所以餐厅中的桌椅家具皆采用广东式样。这些红木家具虽近百年,却依然光亮如新。餐厅的四面墙上,同样悬挂着多幅孙中山个人照片以及与宋庆龄的合影。在北墙上,还开有三扇小窗,原为厨房送菜用的窗口。
图5 餐厅
孙中山的生活向来十分俭朴,在吃的方面更是简单,不讲究。平日里,家中有好几人用膳,但饮食不过三四味,每天菜金不超过二元。间有宾客留宴,多用“小有天”的福州菜来招待。有一天,唐绍仪来寓所拜访,畅谈之下不觉已至中午。孙中山便留他在这间餐厅吃午饭,并吩咐马湘去趣乐居买来一只卤水肥鸡招待。没想到唐绍仪很快就把卤水鸡吃个精光,还以为有其他菜肴。孙中山见此情状,只能让马湘拿来厨房仅剩的一点咸鱼供唐绍仪下饭。唐绍仪因此十分感慨,说:“我太吃惯了,一只肥烧鸡,我一餐可以食完,因此家里虽只有几个人,每餐菜钱便要十元啊!”如此比较,足可见孙中山之克己清廉。走出餐厅,顺着靠墙的楼梯上至二层,再向左穿过走廊,便可来到寓所的书房〔图6〕。孙中山生前十分喜欢买书与读书,因此书房四壁和一楼、二楼的走廊里放满了书橱和各式各样的书籍。在书房正中偏南处,放置着一张红木书桌和一把转椅。
图6 书房
书桌上仍摆放着孙中山当年使用过的笔、墨、砚、放大镜、绘图板与印泥盒,盒中的印泥至今仍然鲜红油润。每日用完早饭,孙中山就会来到这里办公,读书著述,无论夏暑冬寒都不间断。正是在这张书桌前,孙中山深刻反思了广州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南北军阀本一丘之貉,若想再造时势,必先统一思想,唤醒民众。因此,孙中山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启蒙民众思想,总结革命历史经验上,并在这里先后完成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重要著作。在书房正中,还放着一张六角桌、两把木椅和一只双人沙发。
在这里,孙中山曾经接待过许多重要的客人。1922 年8 月,李大钊曾在这张六角桌前与孙中山就“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并达成众多共识。孙中山对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示钦佩与尊敬,并希望他们能给予国民党以帮助。同月,孙中山又在这里会见了苏俄驻中国全权大使越飞的代表马林。孙中山、马林与李大钊、林伯渠、宋庆龄一起,就远东局势和中国革命、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等问题进行连续数天的会谈。孙中山正是在这里完成了思想上的伟大转变,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并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完成了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准备。
书房外面是一个长方形的内阳台,东面相邻则是卧室。卧室的陈设极其简单,家具整洁而朴素。靠北处放着一个由两张单人床拼成的对床,西墙边是一个双门衣橱,东南角则有一张宋庆龄曾经使用过的梳妆台。衣橱边的一把靠背沙发椅曾是孙中山先生的最爱,他经常坐在这把椅子上看书写作。对床右侧的一张斜板写字台则属宋庆龄使用。写字台制作精细,全身满雕,设计合理,台板可随意开合,十分方便。宋庆龄曾在这张写字台上,用英文打字机记录下无数孙中山先生的谈话,为孙中山先生整理书稿,起草电函,打印文件。孙中山和宋庆龄还时常在卧室里一起阅读,曾有目睹者回忆起当年宋庆龄为孙中山朗读英文书籍的情景,说几乎每天都要读上几小时。
永远的纪念地
孙中山与宋庆龄在这幢寓所里居住了6 年,期间,曾两度前往广州领导北伐革命。1924 年10 月25 日,北洋军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逮捕了曹锟。之后又在北京召开政治军事会议,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议国事。孙中山得知消息后,不顾身患重病,毅然接受了冯玉祥的邀请,以期能抓住这次机会,使其和平统一祖国的主张得到响应。在去北京之前,孙中山先回了趟上海的莫利爱路寓所,并于11 月19 日在寓所会客厅举行了一场记者招待会,发表了题为《国民会议解决中国内乱之法》的长篇演说。11月22 日,孙中山离开寓所,继续北行。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短暂停留竟成了孙中山在莫利爱路寓所最后的驻足。
孙中山到达北京后,多方奔走,与各界商讨解决时局的办法。可不幸的是,由于过度疲劳,孙中山的病情突然恶化,最终于1925 年3 月12 日在北京与世长辞。孙中山临终前曾留下遗嘱,将上海的这幢寓所以及其中的家具和书籍等全部留给夫人宋庆龄作为纪念。因此,宋庆龄在北京料理完孙先生的丧事后,又回到上海的莫利爱路寓所居住,直至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重新回到上海。她将原本托付给亲戚、朋友保管的家具与贵重物品重新收拢回来,并按原样对寓所进行布置。1945 年底,宋庆龄将这幢寓所移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的纪念地。1949 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故居,后又进行全面的维修和保护。1961 年3 月4 日,上海孙中山故居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 年1 月,故居管理处成立。1993 年12 月,管理处正式更名为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并对公众开放。〔图7〕
图7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如今,经历了百年风雨的孙中山故居依然静静地屹立在香山路的尽头。故居和故居里的每一件文物都在用一种无声的语言默默地向前来追忆者述说着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从前,让人们得以在这片永远的纪念地上,深深地缅怀这位为改造中国耗尽一生的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孙中山铜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