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X病毒是新冠病毒吗106:拟核,古核细胞,硫(S)与酸雨的形成

选择题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B.科学家利用豚鼠通过荧光标记法探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C.摩尔根利用果蝇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德国的魏尔肖认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答案】D【解析】1.细胞学说是19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其基本内容有三条:(1)认为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2.通过标记氨基酸探究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合成、运输、分泌过程。A、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错误;B、科学家通过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B错误;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D、德国的魏尔肖认为“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是他的名言,D正确。故选D。选择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体内含有较多自由水,可作为多种生物化学反应的反应物B. 细胞内的结合水向自由水转化时,细胞的抗寒性得到增强C. 种子储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子代谢速率D. 细胞内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时生成水,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考查对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及其作用、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分类依据判断其功能,进而理解自由水含量与代谢强度和抗性的关系。自由水可作为反应物直接参与生化反应,A项正确;自由水增多,代谢强度增大,但抗性降低,B项错误;种子储存前晒干可以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子代谢速率,减少有机物消耗,C项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时,生成水中的氢来自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D项正确。选择题某抗体由两条相同的H链和两条相同的L链构成,可分为恒定区(C)和可变区(V)两部分,如图所示。该抗体的一条H链、一条L链的氨基酸数分别是450、212,同一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该抗体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了23760C.同一个体中抗体的结构不完全相同主要与C区有关D.由上图判断该抗体最可能与抗原a结合【答案】C【解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3.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蛋白质中含有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A正确;B、由题干可知,该抗体的一条H链、一条L链的氨基酸数分别是450、212,所以该抗体的氨基酸总数是450×2+212×2=1324,又因为该抗体共4条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该抗体的过程中,还会有脱氢形成二硫键的过程,因此相对分子质量至少减少了脱水的量为:(1324-4)×18=23760,B正确;C、分析题意,在同一物种中,不同抗体分子的恒定区都具有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氨基酸序列,说明抗体的特异性与V区有关,C错误;D、该抗体是通过V区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由题图可知,该抗体最可能与a抗原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C。选择题下列关于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最好选用鸡的红细胞B.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糖被的识别来完成的C. 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表面或外表面的蛋白质D. 细胞壁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但是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壁和细胞膜,考查对细胞壁、细胞膜功能和细胞膜制备方法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鸡的红细胞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结构的不同和细胞膜制备方法选择合适的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根据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布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细胞间信息交流类型判断膜蛋白的功能。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各种膜结构细胞器,A项错误;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胞间连丝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而不通过细胞膜上糖被的识别,B项错误;载体蛋白是跨膜蛋白,不可能镶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C项错误;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能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壁属于非生命物质,但对植物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D项正确。选择题如图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的错误之处共有( )A.2处 B.3处 C.4处 D.5处【答案】D【解析】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不含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等细胞结构。图中标注的“内质网”应是“高尔基体”;标注的“高尔基体”应是“内质网”;标注的“中心体”还应包括指示线下方的中心粒;标注的“染色质”指示线位置有误;该图示意动物细胞,不应有叶绿体,所以图中的错误之处共有5处。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选择题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性激素进入靶细胞属于自由扩散B.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吸收乙醇C. 氧气浓度适当增高会促进羊成熟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D.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静息时K+外流属于被动运输【答案】C【解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其中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等。性激素是脂质中的固醇,其进入靶细胞属于自由扩散,A正确;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吸收乙醇,B正确;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受氧气浓度的影响,C错误;神经细胞内 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则静息时 K+外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属于被动运输,D正确。选择题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RNA完全相同B.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凋亡受基因控制D.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物质运输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分化后的细胞内mRNA不完全相同,蛋白质也不完全相同,A错误;B、细胞坏死对生物体不利,B错误;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核消失前已经表达产生了相关凋亡蛋白,在细胞核被排出后其实已经开始了细胞凋亡,并不是衰老后才控制凋亡,因此其凋亡受基因控制,C正确;D、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故选C。选择题下列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可选择蝗虫的精巢或卵巢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两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C.果蝇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X染色体数最多为2条D.高等动物睾丸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常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仅有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两种【答案】C【解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A、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可选择蝗虫的精巢,不宜选择卵巢,卵巢中同一时期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很少,并且它的分裂是不连续的,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一对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B错误;B、果蝇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X染色体数最多为2条,C 正确;D、高等动物睾丸中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能是有丝分裂中期,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所以正常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精原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D错误。故选C。选择题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生殖细胞中表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表达B.等位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控制的性状不同C.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会自由组合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答案】D【解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无论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为有可能在生殖细胞中表达,也可能在体细胞中表达,A错误;B、等位基因A和a的根本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C、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会表现为自由组合,C错误;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D。选择题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Ⅱ2的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与Ⅱ3和Ⅱ6的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不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且这两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B.Ⅱ3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若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Ⅲ2的基因型是AabbD.若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Ⅲ2与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为7/16【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Ⅱ2(男性)的父母都正常,说明其携带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Ⅱ3(女性)的父母都正常,说明其携带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且在常染色体上。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Ⅱ2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Ⅱ2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1和Ⅰ2,也可能只来自于Ⅰ2,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Ⅱ3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错误;C、若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Ⅱ2不含Ⅱ3的致病基因,Ⅱ3不含Ⅱ2的致病基因,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aaBB,Ⅱ3基因型为AAbb,则Ⅲ2的基因型为AaBb,C错误;D、若Ⅱ2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2的基因型为AaBb,若Ⅲ2与同基因型AaBb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概率=1-正常(A_B_)=1-3/4×3/4=7/16,D正确。故选D。选择题摩尔根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实验是( )A. 亲本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F1都是红眼果蝇B. 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C. F1中的红眼雌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D. 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只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答案】D【解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也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杂交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测交实验在遗传规律的发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行新的实验即测交实验证明假说成立,也是非常关键的部分。A、本实验是摩尔根发现果蝇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的亲本杂交实验,不是验证实验,A错误;B、本实验是摩尔根发现果蝇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的子一代自交实验,不是验证实验,B错误;C、本实验不只符合“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也符合“白眼基因存在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假说,C错误;D、本实验可以证明“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假说成立,D正确。选择题下列四图表示了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搅拌强度、时长等都合理)中相关含量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B.图乙表示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沉淀物放射性含量的变化C.图丙可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DNA组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D.图丁可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S型细菌蛋白质组的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答案】C【解析】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中;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保温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A、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保温时间短,亲代噬菌体未来得及侵染细菌,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故甲图可表示上清液放射性含量的变化,A错误;B、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无论保温时间长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高,沉淀物的放射性较低,B错误;C、据丙图可知,S型菌曲线的起点为0,且在R型菌之后,故该图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菌+S型菌的DNA组”,R型菌和S型菌的数量变化,C正确;D、图丁可表示“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培养后在小鼠体内R型细菌与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D错误;故选C。选择题如图表示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T2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B.可用(NH4)235SO4、(NH4)232SO4分别代替15NH4Cl、14NH4Cl进行上述实验C.仅比较试管②和③的结果也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D.“如果重复第3步,会出现与试管③相同的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过程【答案】D【解析】题意分析,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探究,分析实验的原理可知,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是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然后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液中独立生活和繁殖,因而不能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A错误;B、DNA分子中不含S元素,因此不能用(NH4)235SO4、(NH4)232SO4分别代替15NH4Cl、14NH4Cl进行上述实验,B错误;C、仅比较试管②和③的结果不分析试管①的情况,则有可能是全保留复制或半保留复制,C错误;D、“如果重复第3步,会出现与试管③相同的实验结果”属于演绎推理过程,D错误。故选D。选择题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   )A. 0条 B. 20条C. 大于0条小于20条 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由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并与DNA分子复制建立联系。玉米体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的。依题意和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可推知,在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均含有20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的双链DNA分子中都只有一条链被32P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有的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一条链被32P 标记。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导致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0条,其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0条。由于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随机的,所以在第二次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20条。综上分析,A、B、C均错误,D正确。选择题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图所示(三个相邻的英文字母对应一种氨基酸),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人体可产生上百万种抗体,可能与基因重叠有关B.基因重叠有利于DNA分子蕴藏大量的遗传信息C.从图中可知基因D至少含有153个脱氧核苷酸对D.一个碱基对替换可能引起两种蛋白质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突变就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可能不变、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AB、图中基因D的碱基序列中包含了基因E的起始到基因E的终止,由此看出基因发生了重叠,这样可增大遗传信息的储存量,也能经济地利用DNA的遗传信息量,A、B正确;C、从图中可知基因D至少含有459个脱氧核苷酸对,C错误;D、由于两个基因共用一个DNA分子片段,所以一个碱基对替换可能引起两种蛋白质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选择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属于单股正链(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RNA病毒,侵入细胞质后仅释放RNA,它的增殖方式与HIV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毒增殖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可在内环境中不断增殖C.该病毒RNA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多肽链时需要酶催化D.侵入人体细胞后先合成RNA自我复制酶后才能合成自身的RNA【答案】B【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遗传物质是RNA,属于单股正链(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由它的增殖方式与HIV不同,故知其RNA可自我复制。A、该病毒增殖过程中要RNA自我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B、该病毒侵入人体后,必需寄生在活细胞内增殖,B错误;C、该病毒RNA直接作为翻译蛋白质的模板,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多肽链时需要酶催化,C正确;D、该病毒增殖过程中要RNA自我复制,侵入人体细胞后先合成RNA自我复制酶后才能合成自身的RNA,D正确。故选B。选择题miRNA是含有茎环结构的miRNA前体经过加工之后形成的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18~25个核苷酸)。如图是某真核细胞中miRNA抑制X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iRNA基因中含有36~50个脱氧核苷酸B.miRNA能同时抑制X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C.miRNA前体初步加工后经核孔进细胞质不消耗ATPD.在细胞质加工miRNA使其茎环消失可能与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有关【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某真核细胞中miRNA抑制X基因表达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转录过程,该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显示miRNA蛋白复台物转移到了X基因的mRNA上,进而抑制了X基因的翻译过程。A、因为miRNA是加工后的产物,同时基因中含有调控序列,因此该基因中应该含有大于36~50个脱氧核苷酸,A错误;B、图中②过程显示miRNA蛋白复合物转移到了X基因的mRNA上,进而抑制了基因的翻译过程,没有显示其抑制X基因的转录过程,B错误;C、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要消耗ATP,C错误 ;D、在细胞质加工miRNA使其茎环消失可能是切断了一段核苷酸链,与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有关,D正确。故选D。选择题如图示意真核生物细胞核中某基因的转录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转录产物d可能是rRNAB.图中阴影部分a是DNA解旋酶C.图中转录过程是从左往右进行的D.图中b、c均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答案】A【解析】据图分析,图示为真核生物细胞核中某基因的转录过程,其中a为RNA聚合酶,b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d是RNA;根据RNA的延伸方向判断,转录是从右向左进行的。A、图中转录产物d可能是rRNA、mRNA、tRNA三种中的一种,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是RNA聚合酶,B错误;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示转录过程是从右往左进行的,C错误;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b为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c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A。选择题已知大豆蛋白X是由染色体上某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X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下列有关大豆细胞合成蛋白X的过程及其在人体内消化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X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执行功能的部位是细胞质B.催化蛋白X基因转录的RNA聚合酶执行功能的部位是核糖体C.参与蛋白X合成的RNA有mRNA、tRNA、rRNA三种D.蛋白X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形成的小肽仍含有肽键【答案】B【解析】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①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②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A、蛋白X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需要到细胞质的核糖体中作为模板进行翻译过程,A正确;B、催化蛋白X基因转录的RNA聚合酶执行功能的部位是细胞核中,B错误;C、参与蛋白X合成的RNA有mRNA(模板)、tRNA(运载工具)、rRNA(与蛋白质组成场所)三种,C正确;D、蛋白X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后形成的小肽仍含有肽键,D正确。故选B。选择题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所有的脂质都能参与膜结构的构成B.糖类不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C.胆固醇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糖类耗氧多【答案】ACD【解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是RNA和DNA的成分,都不能提供能量。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A、脂质中的脂肪不构成膜结构,A错误;B、核糖、脱氧核糖属于糖类,但并不作为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故糖类不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B正确;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错误;D、由于脂肪与糖类相比氢的含量多,氧的含量少,所以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脂肪的耗氧量应多于糖类,D错误。故选ACD。选择题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最适温度、pH条件下做了两个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2中的自变量分别为时间、过氧化氢的浓度B.实验1中,过氧化氢酶和Fe3+的作用原理都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实验2中,b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O2产生速率上升D.实验2中,c点时限制O2产生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答案】ACD【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题意分析,实验1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和时间,该实验结果显示酶的催化效率远大于无机催化剂;实验中的自变量为H2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产物产生速率加快,之后不变,这是由于酶的数量有限。A、实验1、2中的自变量分别为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的浓度,A错误;B、实验1中,过氧化氢酶和Fe3+的作用原理都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C、由题干信息得知,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pH条件下进行的,实验2中,b点时温度若再提高5℃,O2产生速率应下降,C错误;D、实验2中,c点时反应物的浓度已不再是限制因素,D错误。故选ACD。选择题某果蝇细胞内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不考虑发生变异的情况)( )A.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内cn基因的数目一定为2个B.有丝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上图X染色体上的基因v与w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果蝇的眼色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答案】BD【解析】题图分析,图中所示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A、有丝分裂中期时,细胞内cn基因的数目可能为2个,也可能为4个,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时,每一极都含有图示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因此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C、基因v与w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不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C错误;D、图示表明果蝇的眼色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D正确。故选BD。选择题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C.F组产生的S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A、B、C、D四组【答案】AB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中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不能使小鼠死亡;B中是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C中是S型菌+R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D中是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E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F中是R型细菌+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A.E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F组出现S型细菌,所以通过E、F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A正确;B.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S型细菌的DNA能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所以F组可以分离出S和R两种肺炎双球菌,B正确;C.F组产生S肺炎双球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能将此性状传递给后代,C正确;D.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B、C和F组,D错误;故选ABC。选择题如图是生物体内有关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图解,其中1、2、3分别代表相关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真核细胞中,图中1、2过程涉及的场所是相同的B.图中3过程表示翻译,且方向为由左向右C.图中4个核糖体参与同一条肽链的合成,从而加快了翻译速度D.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答案】ABD【解析】整个过程为基因的表达,1过程为DNA的复制,2过程为转录,3过程为翻译。A、在真核细胞中,图中1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图中2过程表示DNA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正确;B、图中3过程合成的产物是多肽,可以确定3过程表示翻译,多肽从左到右长度依次增加,所以翻译的方向是由左向右,B正确;C、图中4个核糖体同时进行4条肽链的合成,从而提高了翻译的效率,C错误;D、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可推知,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D正确。故选ABD。非选择题研究人员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草莓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系列实验。图一为不同浓度CO2对草莓幼苗各项生理指标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二为温度对草莓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回答:(1)Rubisco酶催化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过程,该酶主要分布在草莓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__,它发挥催化作用时_______(填“是”或“否”)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2)由图一可知,随着CO2浓度升高,草莓幼苗还原糖的含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3)研究得知较高的CO2浓度有利于草莓幼苗生活在干旱环境中,据图一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4)由图二可知,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______,该温度_______(填“是”“不是”或“不一定是”)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5)实验测得40℃培养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高于35℃培养条件,据图二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叶绿体基质 否 高CO2浓度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高CO2浓度使气孔开度下降,减少了水分的散失 35℃ 不一定是 40℃培养条件下,放氧速率降低,草莓净光合速率减小,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吸收)速率减小 【解析】分析图一可知:随着CO2浓度升高,草莓幼苗还原糖的含量有所增加,气孔开放度下降,Rubisco酶活性增大。(1)由题干信息得知,Rubisco酶催化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过程,所以应主要分布在草莓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CO2的固定过程不消耗ATP。(2)由图一可知,随着CO2浓度升高,草莓幼苗还原糖的含量有所增加,推测主要原因是高CO2浓度会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3)观察图一可知,高CO2浓度使气孔开度下降,而气孔开度下降可减少水分的散失,从而有利于草莓幼苗生活在干旱环境中。(4)观察图二可知,图示纵坐标为净光合作用速率,35℃时光照下放氧速率最大,所以该温度是草莓生长的最适温度。该温度不一定是草莓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因为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35℃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但没有测定该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所以无法确定实际(真正)光合速率的大小,也就不能确定是否是光合作用最适温度。(5)由图二可知,与35℃条件相比,草莓植株在40℃培养条件下放氧速率降低净光合速率减小推测该条件下光合作用应为减弱,对细胞间隙CO2的利用减少,所以其细胞间隙CO2浓度高于35℃培养条件。非选择题某雌雄异株的植物(XY型)有高秆和矮秆(由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均由核基因控制(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此种情况)。某科研小组用该种植物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作答:亲本F1F2高感×矮抗正交高抗高抗∶高感∶矮抗∶矮感=5∶3∶3∶1反交高抗(1)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与豌豆相比可以省去的步骤是__________。(2)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3)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4)由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测有可能是含________基因的花粉不育导致。若该推测属实,F2中纯合子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答案】去雄 遵循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9∶3∶3∶1的变式 常 高秆感病植株与矮秆抗病植株正交、反交结果相同(F1表现型与性别无关) AB 1/4 【解析】由题中的表格可知,亲本中高感与矮抗杂交,F1均为高抗,且正交、反交实验结果均相同,说明高秆和抗病是显性性状,基因A/a和B/b位于常染色体上。F1自交,F2中高抗∶高感∶矮抗∶矮感=5∶3∶3∶1,与9∶3∶3∶1相比可知基因型A_B_中的某些基因型无法存活。(1)由于该植物为雌雄异株,与豌豆相比,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操作时,可以省去去雄步骤。 (2)由于F2中高抗∶高感∶矮抗∶矮感=5∶3∶3∶1,为9∶3∶3∶1的变式,所以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由题干信息,亲本正交、反交实验结果均相同,与性别无关联,所以可判断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4)若上述杂交结果是由于某种花粉不育导致的,可推测致死的是A_B_中的基因型,而A_bb、aaB_、aabb中不存在致死基因型,进一步推测纯合子AAbb、aaBB、aabb都不致死,因此,Ab、aB、ab的花粉都可育,那么只可能是含AB基因的花粉不育。A_B_中致死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则F2中纯合子个体所占比例为(4-1)/(16-4),即1/4。非选择题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本实验验证了朊病毒是蛋白质(几乎不含P元素)侵染因子它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2)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_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______(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如果添加试管5,从试管2中提取朊病毒后先加入试管5,同时添加35S标记的(NH4)232SO4,连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提取朊病毒加入试管3,培养适宜时间后离心,检测放射性应主要位于_________中,少量位于______________中,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一般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______________(物质)。【答案】同位素标记法 几乎不能 几乎不能 朊病毒只含蛋白质,几乎不含P元素,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或答朊病毒没有被同位素标记,合理即可) 沉淀物 上清液 少量被35S标记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 核酸 【解析】朊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所以要标记朊病毒需先培养带标记的宿主细胞--牛脑组织细胞,再让朊病毒侵染带标记的牛脑组织细胞,完成对朊病毒的标记。因为朊病毒没有核酸,只有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所以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即试管4中几乎没有32P;用35S标记的朊病毒侵入牛脑组织细胞,少量朊病毒不能侵染成功,所以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朊病毒是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有通常病毒所含有的核酸。(1)由图可知,本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2)由于朊病毒不含核酸只含蛋白质,蛋白质中磷含量极低,故试管2中提取的朊病毒几乎不含32P。因此,从理论上讲,离心后上清液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沉淀物中几乎不能检测到32P。(3)经试管5中牛脑组织细胞培养出的朊病毒(蛋白质)被35S标记,提取后加入试管3中,35S随朊病毒侵入到牛脑组织细胞中,因此放射性物质主要位于沉淀物中。同时会有少量的朊病毒不能成功侵入牛脑组织细胞,离心后位于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物质。(4)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核酸,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非选择题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目前仍没有特效药;乙肝病毒能将其DNA侵入到细胞核中形成闭合环状DNA,药物难彻底将其清除;艾滋病毒能将其逆转录产生的DNA侵入到细胞核中,并整合于人体核DNA分子中如图为三种病毒侵染人体相应细胞后的增殖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发生在核糖体上,属于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过程,过程②和③均需要______________酶。(2)新型冠状病毒的+RNA除了参与病毒组成外,还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假设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RNA含有n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为m。则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共需要含碱基G和C的核糖核苷酸__________个。(3)逆转录酶在过程⑥⑦中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判断逆转录酶的作用有_______(填下面的选项)。A.催化RNA单链的形成 B.催化DNA链的形成 C.切割DNA分子(4)以上三类病毒的传染性、毒性及增殖过程等均有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它们所含有的______不同。(5)治疗乙肝时,一方面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另一方面通过药物抑制过程⑤。选择抑制过程⑤的原因是___________。(6)艾滋病毒感染T细胞后,一般很难根除,从图中分析原因是_________,从免疫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案】翻译 RNA复制 翻译和复制的模板 2n(1-m) B、C 遗传信息(或遗传物质) 过程⑤是逆转录,是乙肝病毒增殖过程中特有的过程,在人体细胞内不存在该过程 艾滋病毒将其逆转录产生的DNA整合到人体细胞的DNA中,难以清除 艾滋病毒杀伤T细胞,使人体几乎丧失(特异性)免疫能力 【解析】中心法则的证内容: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中心法则的后续补充有: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题图分析,该图为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其中①为RNA翻译RNA复制酶、②③为RNA复制过程、④为翻译、⑤为逆转录、⑥为逆转录、⑦DNA插入到宿主细胞的DNA分子中。(1)①为RNA翻译RNA复制酶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过程②和③均为复制过程,因此都需要RNA复制酶。(2)据图1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的+RNA除了参与病毒组成外,还是翻译和复制的模板;假设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RNA含有n个碱基,其中A和U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为m。则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需要先合成-RNA,再由-RNA合成+RNA,相当于合成一个双链RNA,所以共需要含碱基G和C的核糖核苷酸2n(1-m)个。(3)结合图3可以看出,逆转录酶在过程⑥中能催化DNA链的形成,在⑦中能切割DNA分子,故选BC。(4)以上三类病毒的传染性、毒性及增殖过程等均有差异,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的遗传物质中所含有的遗传信息(遗传物质)不同。(5)治疗乙肝时,一方面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可通过药物抑制过程⑤,其原因是过程⑤是逆转录,是乙肝病毒增殖过程中特有的过程,同时在人体细胞内不存在该过程,也避免了对人体造成伤害。(6)艾滋病毒将其逆转录产生的DNA整合到人体细胞的DNA中,因此,难以清除;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可知,艾滋病毒杀伤T细胞,而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中心细胞并且还是体液免疫的辅助细胞,因此,T细胞的丧失使人体几乎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能力,因此难以清除。非选择题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白方腐乳在前发酵盐腌和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为寻找生产富含GABA腐乳的工艺奠定基础。实验步骤如下:①豆腐白坯表面接种毛霉孢子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48h,获得毛坯。②将毛坯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盐腌5天。③腌制后加入卤汤,置于28℃恒温箱中后发酵90天。④分别采集各时段的腐乳坯样品,测定GABA含量,结果如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前发酵过程中,毛坯的GAB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毛霉产生的_______促进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2)步骤②中,加盐腌制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豆腐中的水分渗出,部分GABA会____________而导致测定值减小。(3)后发酵所加的卤汤中,具有抑菌防腐和调味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此过程中,发酵_______天后的白方腐乳出厂销售比较适宜。【答案】蛋白酶 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随水流失(溶解于水中) 香辛料和料酒 60 【解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4、密封腌制。(1)前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促进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使得毛坯的GABA含量明显升高。(2)步骤②中,加盐腌制的正确操作是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①食盐会抑制毛霉生长,酶的活性降低;②豆腐中的水分渗出,部分GABA会溶解于水而导致测定值减小。(3)卤汤是由料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显示,在60天以后,GABA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且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此时出厂销售白方腐乳比较适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病毒是新冠病毒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