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性差应该怎么办?

满 彬(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311)目前,虽有很多关于中医药在辅助生育方面的内容和临床数据,通过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妊娠率[1-2]。本研究的意义旨在通过中药周期疗法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9月于我院就诊的IVF-ET失败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试验组平均年龄(31.34±2.41)岁,病程(1.1~3.2)年,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患者分别为:42、1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5.32±4.23)岁,患者的病程(1.0~3.3)年,原发性不孕、继发性不孕患者分别为:38、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年龄20~40周岁;满足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8版)》[3]诊断标准;满足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4]诊断标准;既往IVF-ET失败超过一次。排除标准[5]:具有精神病以及因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原发性疾病原因造成IVF-ET失败;不按照标准规定服用药,无法有效判断患者的治疗和诊断的效果。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的试受者通过采取调经促孕丸治疗,1袋/d的剂量。从患者的经期的第5~20 d连续服用治疗。(2)试验组:给予中药周期治疗。月经周期选方用药,自拟方主,以补肾疏肝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有:杜仲、郁金、续断、合欢皮、柴胡、桑寄生为主方。月经期:活血调经。药物组成:主方加三七、牛膝、炮山甲、当归等。治疗过程为参与治疗的患者月经第1~7 d进行服用,活血调经。卵泡期:辅以滋肾益阴养血治疗。药物组成:主方外加山茱萸、醋龟甲、醋鳖甲、玉竹等。自月经周期第8~14 d。排卵期:辅以温肾助阳,补肾活血治疗。药物组成:主方外加覆盆子、巴戟天、泽兰等。自月经周期第15~21 d。黄体期:辅以滋阴温阳治疗。药物组成:主方外加菟丝子、百合、巴戟天、枸杞子、山茱萸、知母等。自月经周期第21~28 d。通过以上惯用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可以随当前症状随机加减治疗的药物的剂量。1剂/d,早晚饭后服药。1.3 疗效性观察指标(1)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情况对比,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2)对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PI、RI值以及妊娠率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5]:(1)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痊愈:对参与治疗的试受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不见,治后无不适感,≥95%为显效:试受者治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后少许不适感,70%~<95%为有效:试受者治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治后有诸多不适感,30%~<70%为无效:对参与治疗的试受者临床角度看无明显的减轻和改善,月经周期和经量与治疗前无明显的区别,<30%为无效。(4)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例数/总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s,分)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试验组 60 22.13±3.189.89±2.76 15.12 0.012对照组 60 23.25±4.1612.30±3.83 13.56 0.011 t 0.517 3.954 - -P 0.526 0.004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2.2 两组患者妊娠率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妊娠率为46.67%(28/60),高于对照组的25.00%(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 两组患者排卵后PI和RI比较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分布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PI和RI比较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I和RI及子宫内膜厚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表3 两组患者排卵后治疗前后PI和RI(±s)表3 两组患者排卵后治疗前后PI和RI(±s)组别 例数PI RI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60 1.72±0.81 1.32±0.31 0.91±0.21 0.83±0.14对照组 60 1.81±0.65 1.62±0.61 0.88±0.17 0.85±0.16 t 0.742 3.223 -0.872 3.762 P 0.374 0.021 0.432 0.014表4 子宫内膜厚度情况(±s, mm)表4 子宫内膜厚度情况(±s, mm)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试验组 60 6.59±1.38 9.26±1.67 4.72 0.021对照组 60 6.73±1.45 8.95±1.53 4.86 0.032 t 0.673 2.769 P 0.365 0.0073.讨论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妊娠率,由于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低的问题并未形成比较标准化的诊断标准。目前,临床数据表明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地弥补西医治疗手段,通过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相关不良症状。中医药周期治疗的方法建立在中医学的“肾藏精”“肾主生殖”角度,采用现代医学并吸收现代医学的概念和精髓做指导研究、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大化改善试受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笔者采用杜仲、续断、桑寄生、柴胡、郁金、合欢皮为治疗的中医药主方,其中利用杜仲、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合欢皮解郁安神;郁金活血行气解郁之功效;柴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郁[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证候评分结果有明显的差异性;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RI、PI具有明显的变化,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试受者子宫内膜容受性。}

彭绍霞;李莉
开通知网号
目的:
通过观察枸橼酸氯米芬片+中药周期疗法,枸橼酸氯米芬片+戊酸雌二醇片,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过程中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子宫内膜下血流指数,卵泡大小及个数等客观指标的变化,中医症状的改善,有无不良反应等情况,通过评价其疗效的差异性,最终总结出一个安全、有效、合理的促排卵方案,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诊断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A组(枸橼酸氯米芬片+中药周期疗法)及B组(枸橼酸氯米芬片+戊酸雌二醇片),C组(中药周期疗法),各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三组的B超监测的指标(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子宫内膜下血流,卵泡大小及个数)及中医症状的变化,并应用统计学分析三组各项指标变化的差异性,进而探讨中药周期疗法,戊酸雌二醇片对枸橼酸氯米芬片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与类型、子宫内膜血流、卵泡的发育、排卵率的影响。
结果:
1.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各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综合疗效方面: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组与戊酸雌二醇片联合构橼酸氯米芬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排卵率:中药周期疗法联合枸橼酸氯米芬片组的排卵率... (共48页)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年
硕士论文
阅读CAJ类型全文,请先下载CAJ阅读器
智能排版 >>个人查重 >>
';
}
$("#relevantjournals").find(".recommend-items").html(content);
$("#relevantjournals").show();
}else{
$("#relevantjournals").hide();
}
},
renderRelevantBooks:function(res){
if (res.error == "" && res.total!=undefined && res.total>0) {
let content='';
for(i=0;i'
+'
'
+'
'
+'
'
+'
'+item.title+''
+'
'+item.Author+'
'+item.CompiledType+''
+'';
}
$("#relevantbooks").find(".recommend-items").html(content);
$("#relevantbooks").show();
}else{
$("#relevantbooks").hide();
}
},
renderRelevantToolBooks:function(res){
if (res.ErrorCode == "E001" && res.Data!="" && res.Data.length>0) {
let content='';
for(i=0;i}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