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药材市场价格表的优势在哪里?

2022-01-07 07:50
来源:
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在云南,傣医、藏医、彝医已传承上千年,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白族医药、哈尼医药、佤族医药等多种民族医药也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云南各民族使用的许多药草如今都被发掘成为知名的植物药。
云南是我国天然药物资源分布种类最多的省区,也是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素有“药材之乡”的美誉。为进一步把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市场优势、产业优势, 云南省近年来瞄准大健康产业,不断推进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健全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体系,提升中药饮片炮制水平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快科技研发,开发更多云药新产品,推动云药产业优化升级。
天然药物资源遍布全省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镶嵌在金沙江上游的横断山之中。近20年来,玉龙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滇重楼种植基地和珠子参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乡级云木香种植基地、云南最大的粗茎秦艽种植基地。拥有“中国云木香原产地”“玉龙滇重楼地理标志产品”两个国家级品牌。滇重楼1、2、3号、云全1号2号和珠子参“云和1、2号”分别获得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登记证书。
“云南的天然药物资源遍布全省16个州市,特有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极为丰富,例如, 三七、滇重楼、灯盏花、滇龙胆、云黄连等都是云南省具有特色优势和价值的药用植物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资源丰富、生产技术成熟、商品质量优异、种植面积有一定规模、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道地药材品种。”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会长苏豹介绍。
三七产品 云报记者 杨峥 摄
昭通天麻 云报记者 陈飞 摄
文山苗药 云报记者 杨峥 摄
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12807种药用生物资源中,云南拥有6559种,占比51.2%;全国常规种植中药材品种约300种,云南拥有145种,占比达48%;全国大宗药材品种40种,云南有10种,占比达25%。数据显示, 2020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有文山、怒江、红河3个州,超过50万亩的有曲靖、临沧、大理3个州市。
从20世纪起,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启动了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项目坚持近40年,行程80余万公里,走遍云南山山水水,持续、深入地进行着长期性的大规模野外调查,编撰的《云南天然药物图鉴》收录了4392种天然药物,采集标本10万余份,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近16万张;发现新分布药用植物93种,翻译民族药名5567个,收集附方5816个,确证药物基原1679种,建立3个共享信息数据库,填补了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重要天然药物及民族药相关研究空白。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原所长朱兆云介绍,低纬高原地区是世界上自然地理最为复杂、生物资源和民族文化最为多样的特殊生态区, 云南属我国独特的低纬高原地区,拥有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搞清楚品种、资源家底,有利于今后的研究开发。”她说。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项目组精选70种道地药材、大宗药材、特产药材、资源逐渐减少的紧缺药材、具有显著功效的民族药和民间药以及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原料药材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对适宜生产区域进行了科学规划,首次绘制出适宜栽培发展区划图。
民族用药各有特点
“把采摘来的灯盏细辛洗干净,在砧板上切一下,然后加鸡蛋调,不要加油和盐,放到锅里蒸,对治疗卒中后遗症有奇效。”植物学家、生物多样性专家、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奠基人裴盛基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苗族医生罗三的故事,“在一次中草药大会上,我和罗三住在上下铺。我每天在上铺垂下头来和罗三交流,满屋子的人围着他不停地问‘苗方是怎么治疗卒中后遗症’,他说就是这么简单。”裴盛基笑着说。
20世纪70年代,丘北苗医罗三介绍灯盏花对治疗中风有效,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单位立即对灯盏花进行了研究,提取分离出灯盏花素,成功研制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素片、益用康片4个新药,成为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首选药物。
2000年,朱兆云任省药物研究所所长,她依靠祖传用药经验,对彝族草药进行调查和研究后,和助手王京昆、赵毅研发出痛舒胶囊、肿痛气雾剂、肿痛搽剂、肿痛凝胶、伤益气雾剂等治疗跌打损伤的新药。其中首创使用气雾剂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主治适应症具有疗效快速、副作用小等优势,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成为彝族药新药创制的成功范例。
“省药物研究所创制的这9个新药中,灯盏细辛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花素片、益脉康片、痛舒胶囊和肿痛气雾剂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说明这些药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很好。”朱兆云说。从云南民族医药中获取的成果还有:从景颇族药“木札”中分离出的豆腐果甙开发出神衰果素片;将哈尼族药青叶胆制成了青叶胆片;利用纳西族药埃酥蒙(岩白菜)开发出岩白菜素片。
“云南民族医药的结晶灿若星辰。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经验, 形成了以傣医药、彝医药、藏医药为主,具有鲜明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云南传统医药文化传承。《滇南本草》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早于《本草纲目》100多年,《哀牢本草》《玉龙本草》系统总结了彝族、纳西族的医药经验,各民族由于居住地的环境差异,在用药上具有自己的特点。”苏豹说。
很多人知道云南白药,却不知道云南白药最早发源于彝药。王敏是云南省知名彝医,从事彝族医药30多年。“有些中医治疗无法达到的效果,在彝医中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认识到中医、彝医在某些用药、剂量上的差别,1984年,王敏决定追随彝族名医张之道,系统地学习彝医。从识别药物开始,再到学习彝医理论。
王敏介绍,彝族医药有自己的独特理论,此理论指导了彝族医药的实践和发展。 “不同民族所用的药可能是同一种药,但因为理论不同、用药方法不同,治疗的效果就会不同。”
以药入膳,在佤族人的饮食里十分常见。沧源佤族自治县佤医药专家刘宝林介绍:“佤族人很懂养生。佤族传统用药以植物药为主,有些植物药本身就是菜。三桠苦、积雪草、马蹄金、独蕨、五加尖、野苡仁……都得益于大自然对阿佤山的馈赠。”1985年,沧源县药检所对沧源县药物资源进行调查,共收集整理药物600多种,分属100科、201属。仅在南滚河流域,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植物就多达192种。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2011年以后,云南三七产业的发展在种植面积、产值、产业链的拓展方面已经超越北方的人参,成为国内外瞩目的明星药用植物。三七是云南最具代表性的天然药物,是人参属植物中人工种植最早的物种之一,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除医疗作用外,三七还是常用的食疗两用植物。 用现代植物提取技术和生物技术工程,发挥三七在大健康产业的运用潜力,对推动云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三张牌’等决策部署的实施,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云南道地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将很多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药材通过精耕种、精加工、精销售,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未来云南道地中药材发力的方向。”苏豹认为。
在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茂山镇东屏村,云南彝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重楼种植基地绵延数百亩,从2016年进入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平台后,这里的重楼从种植、加工到流通销售实现了全产业链大数据追溯,且与商务部的国家追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赢得了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针对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其生产牵扯面广、人多、链条长的现状,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养殖行业协会牵头搭建了云南省中药材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对中药材的种苗繁育、药材种植、产地初加工、购销存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闭环溯源,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目标,该平台接入云南省重要产品追溯协同中心、云南省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等政府监管平台,实现了中药材追溯信息的监管和共享。 目前,申请使用中药材生产企业139家,累计录入中药材种植生产追溯信息达1469.7万条。
正在搭建的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字云药网”,集供求信息、产地快讯、品种分析、价格走势等多元化功能,可入驻省内外采购企业和种植追溯企业,形成产销互动, 畅通云南省中药材资源与需求市场,让云药产品大踏步“走出去”。
苏豹介绍:“云南省初步评选出三七、滇重楼、灯盏花、铁皮石斛、砂仁、天麻、云茯苓、云当归、云木香、滇龙胆10个品种为‘十大云药’;协会还在云南省科技厅的支持指导下,联合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文山学院、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院校对全省认定的60个‘云药之乡’进行产业体系整合,努力形成以‘十大云药’品种为主,兼顾区域特色,集种植、加工、质量、信息化为一体的全产业体系化成果。”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云南日报,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中中医药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云南中医药更是翘楚无论是援沪医疗队的方舱救治还是扑灭本省疫情“云药”始终在全方位、广泛、深度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上海上海市疫情防控中云南援沪医疗队接管开平路方舱医院针对当时的疫情形式医疗队开出“云南截疫饮”给患者“辨证施治”上海疫情爆发后,云南医疗队将中医药抗疫的宝贵经验带到上海,造福上海人民。在检查病患后,云南援沪医疗队中医组认为,感染者主要以“风热湿毒”为主,治疗方法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原则,使用“三药三方”,加上上海拟定的协定方药,再结合云南抗疫工作中总结出的“云南截疫饮”,给患者“辨证施治”。“云南截疫饮”由16味中药组成,在截断病势,改善临床症状,核酸快速转阴上效果好。在云南在扑灭本省疫情方面中医药也全程参与云南抗疫尤其是在临沧镇康、耿马疫情大考中中医药以“主角”身份参与成为这场“战役”亮点2021年,瑞丽经历了由德尔塔变异株引发的多次疫情。针对疫情,治疗方案迅速确定,对症状较重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中西医协同治疗;对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及症状较轻的普通型,以中医为主,并且效果良好。今年2月23日和24日,临沧市镇康县和耿马县相继发生疫情,中医药以“主角”身份参与,成为这场“战役”亮点。在治疗中,临沧市拟定了以中医药“扶正抗奥毒方”为主的5个系列组方;在预防上,拟定了6个预防方;共发放中药20余万袋。据了解,98%的病人用药后,8至24小时体温恢复正常,平均转阴率7天。在抗击新冠疫情和援外医疗中云南中医药发挥了积极作用“云药”历来是云南靓丽名片这既有天然中草药资源丰富先天优势也有系列政策扶持推动的后天帮扶01资源优势云南素有药物宝库之称天然药物资源品种数量居全国之首中药材产业基础深厚不仅具有名贵地道中药材比较优势民族医药资源也十分丰富云南省天然中草药资源丰富,中药材产业基础深厚。全省有中药材资源种类6559种、药用植物资源6157种,分别占全国的51.4%和55.4%。多年来,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产值连续稳居全国第一。云南还拥有许多地道名贵中药材,如滇东北、滇西北高寒地带盛产天麻、虫草、当归等;滇东南为热带地区,盛产砂仁、丁香、肉桂等南药,尤其是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南药资源;滇中温带地区盛产云黄连、云木香、云茯苓等。民族医药资源也是云南的一朵奇葩。云南除汉族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各民族都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如傣药、彝药、藏药等。云南省拥有民族药1300多种,先后审评各种民族药400余种、其中制剂100多种。02政策优势云南重视中药民族药产业的发展为了夯实中药质量基础引导中药创新和转型推动现代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云南省发布了一系列助推政策◆2018年,下发《关于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鼓励中药材龙头加工企业种植基地建设、促进中药饮片生产和中药材精深加工、推进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等7个方面对企业加大支持力度。◆2019年11月,起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夯实中药质量基础、推进中药创新、大力发展中药配方颗粒等5个方面推进现代中药转型发展。◆2020年11月,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等6方面内容。◆2021年8月,出台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4年,云南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药民族药传承创新的体制机制,出台和完善支持中药新药、中药(民族药)院内制剂研发的政策和措施等多个主要目标。◆2022年11月,出台“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规划 ,提出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疫苗和现代中药研发生产基地,加快“云药之乡”提质增效,推进中药材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实现现代中药(民族药)升级发展。03经验优势以疫情防控为例自2020年1月21日以来云南中医药就深度参与进疫情防控、治疗、康复全过程各个州市的治疗方案中中药、民族药都彰显了重要性为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积累了宝贵经验疫情防治中,云南推进中医药全程干预,修订下发《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一至三版)》。其中,在试行第三版中,将疗效明确、道地特色鲜明的中药民族药也吸纳其中。在云南各个州市的治疗方案中,中药、民族药都彰显了重要性。如:西双版纳传染病医院某病例服用中药后,第三天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减轻,血氧饱和度正常;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某病例服中药3剂后,体温正常,呼吸困难消失,咳嗽减轻,大便正常,食欲增加,咽痛明显减轻,SPO2正常……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发展驶入快车道取得不少亮眼的成果2016年-2020年云南中药材产业加工产值从321亿元增加到453亿元年均增长10.3%但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如市场转化率不足产地加工不规范等01优质道地产区建设不足中药材道地性突出,但资源优势尚未有效地转化为市场优势,道地性突出的几大中药材品种在市场上无价格优势,究其原因,中药材优质道地产区建设不足是关键,响亮的产区品牌尚未形成。02产地加工不规范《云南省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管理指南(试行)》于2021年10月刚刚发布,在此之前,尚未有统一的中药材产地加工标准,且中药材产地加工门槛较低,监管较难,卫生条件差、初加工设备简陋的小作坊数量较多,经验性加工、随意性包装、家庭式储存、有毒化学杀虫等情况较为普遍,极大地影响了中药材产地加工质量。03创新能力不足中药材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存在多重短板,在加工环节主要反映在新药研发、已上市药品的二次开发过程中,对临床试验研究、循证医学研究重视不够,创新生态环境亟需优化。04数字化场景应用层次不高中药材产业与数字化融合正逐步加深,但整体而言,数字化在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场景较为单一,数字赋能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如何攻克这些发展瓶颈让云南中医药产业大放异彩观察君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发力01聚焦种子技术攻关,为中医药转型升级夯实基础发挥云南在中医药、生物技术药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大力推进生物技术药、中药民族药及健康产品、化学药等新产品研发,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药材质量是基础。通过药材种子改良,才能提高产业的品质和规模,助推打造大健康产业走向国际化,进一步发挥造福人类的作用。02聚焦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中药材质量围绕大品种、特色和珍稀濒危药材品种,开展选育评价、绿色生态标准化种植养殖的研究应用推广。加大中药材道地产区环境保护,推行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用好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认证手段,科学引导中药材种植养殖。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分区域、分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制定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第三方质量检测体系,确保好种子种出好药材。03聚焦新产品研发,彰显新时代价值强化产地初加工技术开发,进一步提升中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围绕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以经典名方、经方验方和制剂为主的民族药研发,提升中药饮片炮制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云南中医药产业才能把潜在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来自:云南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中药材市场价格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