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听力改善,请问,对于老年人来说,戴老人听力退化助听器有用吗真的能够有效改善听力吗?

随着年龄增长,耳朵不好的老人越来越多了,耳聋在老年人身上的出现频率特别高,许多老年人都患有耳聋或者听力减退的症状,但是由于听力的原因,许多人都不愿意与老年人交谈,并且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交谈,因为太大声了在公众场合不礼貌,而小声了,他们又听不见或者听不清楚。建议去医院或者连锁验配中心去检测听力。根据老人的听损性质、程度、走势和动态范围为其选配助听器。合适的助听器能够帮助有残余听力的人听见声音,增加对听觉神经的刺激,从而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老人耳朵不好,听不清听不见如何沟通1、尽量用正常的音量和他们说话,说话时一定要把语速放慢、吐词清晰,千万不要大声吼叫;2、一定要注意一些同音字,近音字等,因为耳聋老人听不清楚,听力方面有障碍,并且许多老人因为不想麻烦别人重复,给别人添麻烦,许多模糊的字眼,他都会靠自己的联想来想象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你说,我们走中间,可能他就听到一个“中”就会联想到终点要到了。这样交流产生障碍,会比较麻烦,所以当你说到一些近音词等语句,一定要反复的强调,让老人能确定是听清楚了或者听懂了;3、如果没有听清楚,那么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或者耐心给他们解释;若他们未听清楚,应耐心解释,或者重复或者换一种表述方法。句子应该简单易懂,符合老人的理想习惯,必要时可用笔写;4、交谈的时候一定要语气亲和,要面对光线,不要遮着嘴巴,让老人看清楚你说话的嘴唇变化。5、老年性耳聋患者对他人有比较强的依赖感,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要经常和患者交谈、保持友谊,让患者感到你就在他身边,以防他们与社会隔离。6、老年性耳聋患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照顾和关心,还需要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关怀。以上就是与耳聋老人交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大家对耳聋老人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嫌弃他们,也不要大声的吼他们,耳聋也不是他们想要的,希望大家可以善待耳聋老人。助听器能解决吗?解决不了全部的,但能解决大部分听力损失情况,只要还有残余听力,借助助听器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帮助。助听器最大的适配范围在100分贝左右,超过100分贝,助听器也补偿不了,也没什么意义了。也就是说听力损失越轻佩戴效果越好,损失越重佩戴效果越差,如果完全失聪了,戴上就没有作用了。当然佩戴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听障者年龄、病史、听力损失时间长短、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类型、等等。有一种病变是由大脑听觉中枢病变引起的,被称为听神经病,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即使能听见声音也可能理解不了声音或无法自己组织语言,刚佩戴助听器可能仍听不清或听不懂,但还是要坚持佩戴助听器,这样才能刺激听觉神经,避免更大程度的衰退!助听器是可以帮助听力损失的患者的设备,佩戴助听器可以让交流变得不再困难,很多老人听力下降之后会变得寡言少语,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来解决这个问题,越早佩戴效果越好。}
岳父母在北京帮忙照看孩子期间,我发现岳父看手机时音量会调得很大,让周围人感到有些「刺耳」,但他自己却不以为意,提醒他小点声,还嫌我们小题大做,搞得有些不愉快。岳母想要让他去医院耳鼻喉科做个听力测试,但略显固执的岳父一口回绝了她,这让家人一筹莫展。其实受到听力下降影响的老年人和家庭不在少数,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听力残疾比例高达11%,人数超过2000万,其中,老年性耳聋占据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首位(51.61%)[1]。很多人觉得人老了耳背很正常,但伴随社会老龄化,听力下降不仅会导致老年人出现交流困难,还会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陡然下降,具体影响可能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言语沟通不畅老年人听力损失的早期主要是高频听力的损失,具体表现为言语识别率下降,尤其在嘈杂环境下言语沟通更加困难;而当听力损失累及中低频率时,即使在安静环境下言语沟通也很困难。由于长时间沟通不畅,老人听力障碍者会被逐渐隔离于社会之外,他们就像被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里,能够看到外部世界但却无法与之交流。不仅如此,听障老人与家人交流的频率和质量也是每况愈下,家人经常需要提高分贝并且不断地重复言语才能让他们听到,看电视、玩手机的音量也是大到让家人无法忍受,想给他们打电话更是说不清道不明。长此以往,再亲密的老伴儿也会心灰意冷,再孝顺的孩子也不愿主动交流,而老人自己也会感到受了冷落。2、心理问题增多数据表明,24%的老年听障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2]。老年人出现听力损失及言语识别能力的减退,这会导致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会变得猜忌、多疑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伴随而来的便是社会功能的衰退[3],比如接受和处理外部信息的能力减退,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判断老年人心理健康提出了八项指标,包括安全感、稳定感、适应感、自主感、幸福感、认同感、信任感和舒适感,真正健康的老年人应该“八感”俱全。然而,听力障碍会让老年人的“八感”受到强烈的冲击。3、避险能力下降伴随听力下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减退。研究显示,老年听障患者中约20%会出现平衡障碍[2]。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危险警告信号(比如汽车鸣笛、火警、他人的提醒声等)的感知能力会明显减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障老人对声源的定位能力也会下降,对危险信号的方位判断也会出现问题。这些都会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4、引发老年痴呆在老年听力障碍患者中出现认知功能下降也较为常见。与听力正常的同龄人相比,患听力损失的人(未经治疗)出现痴呆的速度会增加30%~40%,通过治疗,可以降低8.2%的痴呆风险。伴有轻中重度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出现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是正常同龄人的2倍、3倍和5倍不等[4]。但两者的具体关系及病理机制尚未建立。老年人为何不愿意佩戴助听器?佩戴助听器是首选,但佩戴率却很低,老年性听力下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佩戴助听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有1.2亿人口存在着永久性听力损失,其中大约只有3%的听障者佩戴了助听器,这一数字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助听器佩戴率(20%)[5]。究其原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专业人士少,验配流程繁琐干预率低:比如我岳父,每次提醒他应该到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测试,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听力下降」的问题,根据统计,67%的老人不知道自己听力下降,大多数会用「上了年纪耳背了」来解释,因此他们也不会到专科进行听力测试,我国耳病患者接受过听力检测的仅有 7.4%,65 岁以上听力障碍老年人在过去 12 个月接受过听力检测的仅有 8%。另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听力学的专业人员数量与听障老人的数量供需严重失调[6]。验配流程繁琐:验配难的问题持续存在,不少老人都觉得去医院挂号排队麻烦,加上医院病菌这么多,还得做一堆检测,想想都嫌麻烦。我岳父就是如此,实在拗不过他,我便建议到离家不远的线下店去适配购买,可他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线下店肯定比较贵,除了设备本身的费用,还有人工费用和店面租金等等」,确实,常规的助听器验配与专业人员相捆绑的情况较多,患者需要支付的费用中可能包含了专业人士的服务成本、设备从厂家到验配中心的流转费用等,确实是制约患者验配的重要原因。为了消除老人家的顾虑,我也拿出肝文献的精神,做了很多功课,研究表明,大部分听力减退者有能力自行调试其助听/辅听设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声环境,相较于专业人士的调配,自主验配后的助听效果往往更满意。2019年一项发表在《Ear and hearing》杂志的研究[7],为确定轻度至中度听力损失患者(包括从未使用过助听器及有助听器使用经验的患者)使用助听器的体验,测试了自主验配的输出响应和言语清晰度指数 (SII)。结果显示,26 名患者中有 17 名 (65%) 在通用起始条件下达到了 60% 的 SII 标准。经过自主验配后,这一比例从17人增加到23人(88%)。在 13 名有助听器使用经验的患者中,8 名(62%)达到了 60% 标准。在最终的自主调整后,12 人(92%)满足了这一标准。这表明,无论是否有助听器经验,患者对基础的自主验配都是可行且有效的[8]。除此之外,2017年一项在轻-中度老年听力损失人群中开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及其后续研究[9],采用严谨的实验设计,尽可能地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也得出突破传统观念但又令人信服的结论,患者自主验配的效果并不逊于由听力师主导的验配模式。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AI的发展,使用助听器配套的App进行在线配验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助听器的APP验配模式,无需前往专科或线下机构,通过“自主调节”的算法,了解患者的听力需求和行为偏好来进行精准调节,并能采用“学习”模式做出相应调整,在家5分钟就能完成,方便快捷,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尤其友好;APP验配还可以根据老人的听力损伤生成专属的听损补偿方案,确保老人听得更清楚,更加个性化。而对于此类OTC新型助听器,医疗监管部门也早已批准此类应用。听的不清晰,场景适应性差戴了?如同没戴/不如不戴我岳父的老伙伴告诉他,助听器戴不戴也差不多,有时候戴了更难受,还不如听不见算了。这样的“无效佩戴”的怪圈确实存在,原因在于,部分老人图便宜,佩戴的其实是模拟助听器,把人声和噪声无差别放大(如上图),听起来很吵,而且佩戴时间久了还会对残余听力造成损伤。它们在外观上看起来跟数字助听器很接近,但与带芯片的数字助听器在功能上却有天壤之别,数字助听器好比在助听器里装了一台mini电脑,能够做到辨别人声和环境声,降低噪声的同时放大人声,有助于老人更好地听清讲话内容。场景模式单一生活是多元化的,但很多时候老人即使佩戴了助听器,也只能适应像「室内」这样较为单一的场景,一旦到嘲杂的环境中就难以适应了,比如户外、菜市场、餐厅或者乘坐交通工具等。尤其现在大部分老年人都在帮助儿女照顾小宝宝,如果助听器具备场景识别的功能,遇到小婴儿发出高频的哭闹声,助听器远程调试可实时侦测哭闹时高频声压级及放大增益,通过降低大声增益明显改善配戴者舒适度,提高配戴时长。这样就能扩展助听器的适用范围,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覆盖到助听器的场景识别中,它可以实时追踪用户所在的环境,动态处理生活中的不同场景,实现最佳的聆听效果。佩戴了助听器仍然反应很慢佩戴助听器后,声音传入耳朵有两个通路,一是外界声音直接传导,二是通过助听器放大的声音,由于两者有明显的延迟,导致相互干扰,声音失真。目前这一领域的国家标准为25毫秒,但最新的助听器已经可以实现3毫秒响应,确保声音实时不等待,让老人听到的声音更真切。错过重要信息老人反应速度较慢,即便佩戴助听器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因为没有听清楚而导致错失重要信息。如果配合智能手机显示,智能语音系统可以将声音转化为文字,这样就能提供双重保障,既能听得清也可看得到。听得不舒适助听器参数、品质不一:再好的助听器如果调试不当,清晰度和舒适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助听器的增益决定了助听器佩戴者能听到多大的声音,而增益,说白了就是助听器对使用者听损所需要的声音补偿。初始设定大多都以助听器选配公式计算出的目标增益为基础,然后再根据验配过程中助听器佩戴者的使用感受再讲一步精细调节。数字助听器不仅可以分成多个通道和多个频段进行增益调节,大声和小声出入曲线在通道内可调。生活中也常会有响度较大的声音,通常来自交通噪音和日常娱乐场所中的噪音。若助听器增益过度放大,则会导致原本就嘈杂的声音处于更高强度水平,不仅影响音质,长此以往刺激毛细胞,可能损伤残余听力。根据美国听力学会《对OTC助听器的监管建议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推荐意见,目前的数字助听器的核心算法包括了语音增强、响度补偿、啸叫抑制、双麦降噪等算法,让患者使用助听器更加舒适啸叫抑制当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遇到障碍物无法穿越时就会导致声音的反射,发出“吱-吱”的啸叫声,让很多老人无法忍受。目前的AI技术已经可以提供啸叫抑制算法,结合避震管消除震动,可有效抑制噪音,保护耳朵。双麦降噪双麦来自于“声波叠加互抵”的原理,说白了就是两个麦克风,通过技术处理,将外界的噪声消除,从而使听筒声音非常干净。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的振动来实现的,波与波之间的波形如果呈反相,则在理论条件下会抵消。搭载该技术的助听器声音体验感就特别纯粹。使用体验感不佳 助听器样式老旧,增加病耻感老人听力下降后常常会有病耻感,如果佩戴了传统的耳背式助听器,会担心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自己。如果拥有蓝牙耳机外观,部分功能与消费电子产品重叠,同时覆盖娱乐、健康等方面的应用,既能破除传统助听器带来的“耻辱感”,又能保证时尚美观,一举两得。长期佩戴助听器导致炎症老人抵抗力弱,长时间佩戴助听器容易引发外耳道炎甚至中耳炎。在硅胶耳塞中添加无机银抗菌材料,可以有效避免细菌滋生,预防炎症。使用不便利一方面,老年人在刷手机、看电影、视频语音通话时还要切换成蓝牙耳机,极为不便,且容易丢失,助听器如能拥有无线蓝牙功能,就能保证通话助听二合一,无需切换,提高场景适应能力。另一方面,部分产品使用电池,老年人手脚不利索,更换电池显得复杂,更适合使用续航能力强的充电款。通过以上一番调研,我在线上给岳父挑选了合适的助听器,用APP自主验配,有针对性地改善了他的听力,在家不仅刷手机不用调高音量,沟通也不用靠“吼”,避免了家庭中本不必要的摩擦;出门社交时,不管在嘈杂的菜场买菜或是陪岳母大人跳广场舞也能轻松应对。而且我这边也了解到,现在产品也做了升级,由16通道变成了智能32通道,而且增益也有了升级,由原本的40db升级到45db,非常的智能和方便,老龄化社会日益临近,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注意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不要让他们在孤独与沉默中老去!^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华夏出版社,2007.^ab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1216/content-1296171.html^一个人的社会功能指日常生活能力、学习和工作能力、交往能力。由于精神疾病会损伤大脑的功能,发生精神病理改变,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表现一个或更多方面的技能缺乏和下降,如社交技能、职业技能、自我照顾技能、家庭中的角色能力等,导致患者不能完成应有的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陈颖.耳聋真的会诱发痴呆[J].康复, 2022(004):000.^郑晓瑛等. "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老年人听力筛查现状分析及其研究进展.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16(3):205-208.^A“goldilocks” approach to hearing aid self-fitting: ear-canal output and speechintelligibility index[J]. Ear and Hearing,2019,40(1):107115^Selfadjusted amplification parameters produce large between-subject variabilityand preserve speech intelligibility[J]. Trends in Hearing.2018,22(5).^The effects ofservice-delivery model and purchase price on hearing-aid out-comes in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J].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2017,26(1):1-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听力退化助听器有用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