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适合一家人用的全自动体检一体机机?

去哪里体检其实不用纠结,最要紧的是,很多体检项目根本对应不上相关疾病,全是走过场!你知道吗?你花几千几万块去私立医院做的体检,很可能连最明显的癌症都查不出来。那体检中哪些项目是“智商税”呢?哪些项目又是真正需要做的呢?今天小花姐姐就跟大家盘一盘这个话题,文章主要包括以下3部分内容:1、这7个体检项目,没必要做!2、如何科学选择体检项目3、小花姐姐总结一、这7个体检项目,没必要做!1、前列腺彩超查不出前列腺癌超过40岁的男性,很多体检机构都建议做前列腺彩超,用来筛查体检者是否患有前列腺癌。但实际上呢,前列腺彩超根本查不出早期前列腺癌,只能查出前列腺炎、增生、钙化、萎缩、囊肿等其他前列腺疾病。想真正排除早期前列腺癌,最好的方法还是核磁共振,不过核磁共振费用偏高,比较经济的做法是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项目即可,也称为“PSA”检查。也就是说,如果想排除前列腺癌风险,直接做“PSA检查”,想排除前列腺炎、增生、钙化、萎缩、囊肿等其他疾病才做前列腺彩超。2、基因筛查癌症有没有看过这种广告:一滴唾液就能筛查癌症。这个广告实际上说的就是基因检测,如果你是有家族遗传病史的癌症高危人群,的确可以通过检测特定基因判断患癌风险。比如好莱坞巨星安吉丽娜朱莉,就是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了自己遗传了BRCA癌症易感基因,最终选择切除双侧乳腺。但不存在家族遗传病史的朋友,做这个项目就纯粹是白花钱了。3、微量元素检测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抽个筋就怀疑自己缺钙,头发黄就怀疑自己缺锌,难免感觉去测下微量元素才能放心。实际上,2013 年国家卫计委就叫停了微量元素检查,正常人只要饮食均衡,一般都不会缺少微量元素。现在还在做这项检查的机构,目的就只有一个了——赚钱。4、宫颈刮片检查很多30、40岁的女性,体检机构都会推荐宫颈刮片筛查,并且告诉你可以查宫颈癌。但是宫颈刮片取样满意度平均只有60%,就是说,近4成样本都不靠谱。想真正筛查宫颈癌,推荐做TCT,取样满意度能达到95%以上,只有高准确度的样本才能让癌细胞无处隐藏。5、肌酐/尿素氮检查尿检中,很多人可能会看到“肌酐/尿素氮检查”这一项,是查“肾功”的。但真实情况是,即使少了一个肾,肌酐/尿素氮还可能还处于正常状态,如果真的肌酐/尿素氮指标异常,肾脏损伤往往已经是晚期了。确实想做肾功检查,更优的办法是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减少尿液浓度带来的误差,也叫做早期肾功能筛查(ACR)。6、空腹血糖查糖尿病调查显示,空腹血糖筛查对糖尿病前期的漏诊率达到70%以上,可见空腹血糖查糖尿病有多不靠谱。正确的检查方法应该是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出近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减少漏诊;做早期糖尿病筛查也可以,能发现早期血糖/胰岛素生理紊乱,而且不用抽血扎针,是最适合普查的糖尿病早期预警手段。7、通过化验指标查胃癌我们日常检查的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大便潜血、胃液情况等多个项目,常常在体检中用来指示胃部的健康情况,但其实是查不出胃癌的,最多用于胃部疾病的早筛。想查早期胃癌,正确的方法就是做胃镜,准确率高且最为标准。二、如何科学选择体检项目?既然体检有这么多坑,那么该如何科学选择体检项目呢?按照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体检大致可以分为“基础项目”和“个性化项目”。简单来说,基础项目就是大部分人通用的,可以反映基础的身体情况,个性化项目就是根据自己的家族遗传病史、工作环境、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等再设计出比较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项目。常规体检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初步判断血压情况、是否肥胖等。(2)医生查体:含普通内外科查体(如肛门指检、甲状腺指诊等),五官科检查,妇科检查(如乳腺手诊),能发现常见内外科、五官科或妇科等疾病的重要线索,或初步排除一些常见疾病。(3)实验室检查:含血尿粪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病原微生物感染、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等。(4)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超声等。能看肝、胆、胰、脾、双肾、甲状腺、乳腺、妇科等状况(有无肿块、结石等),以及评估血流血供、鉴别良恶性病变等。这些常规的体检项目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基本情况,对于年轻人来说,已经足够了。但体检的个性化项目就因人而异了:1、根据工作环境1)长期久坐:查颈椎、腰椎,以及颈腰椎的正侧位X线检查;2)长期久站:可以考虑下肢静脉彩超,排除下肢静脉曲张等问题;3)工作压力大、熬夜多:加查颈动脉彩超+甲状腺B超,排查心脑血管和甲状腺疾病;4)工作环境空气污染严重:应重视肺功能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2、结合性别和年龄1)女性:乳腺超声、激素水平检查,有性经历的还要加查HPV、TCT、卵巢和子宫附件超声、乳腺彩超;2)30岁+男性:检查激素水平;3)40岁+男性:可加选前列腺超声和肿瘤标记物PSA等项目;4)50岁+女性:要针对更年期,加做骨密度、乳腺钼靶等检查,还要筛查妇科肿瘤标志物;5)40岁后:无论男女、抽烟与否,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以排除肺癌风险;6)50岁以上:无论男女,建议全面筛查肿瘤标志物、颈动脉彩超。3、生活方式异常者1)经常吃海鲜人群:每年做一次甲状腺B超;2)经常外出应酬、嗜酒、胃部不适人群:增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查和胃肠镜。3)吸烟人群:每年检查一次的胸部低剂量螺旋CT、肺功能、颈动脉超声等。4、有过往病史或家族遗传病史1)风湿性疾病史:做风湿3项,RF、ASO、CRP;2)结肠息肉患者:每年做一次肠镜,以排除结直肠癌风险;3)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史:每年一次胃镜,以排除胃癌风险;4)食道、胃肠道肿瘤家族史:要加强胃肠镜检查;5)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做心功、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排除心、脑血管疾病风险;6)乳腺癌家族史: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7)肺癌家族史:要加强胸部低剂量螺旋CT;三、小花姐姐总结体检看起来是个简单的事情,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学问。想要在体检中不被收“智商税”,就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
20-60岁,应该做哪些体检项目?如何针对性做防癌筛查?基因检测真的有那么神奇?如果你对于这些体检常见问题有疑问,一定要看下去。这是最干最全的体检科普文章,看完将解决你99%的体检问题。在保险行业深耕5年,每年和数百家庭接触,手里有上千份核保资料和体检报告,一直和核保与理赔打交道,最终都离不开两个字——健康。出于行业因素和对用户负责任的态度,今天我要深挖体检的所有坑点,把那些你不知道的套路一一揭开。更重要的是,让你重新认识体检,掌握体检的正确方式。为了完成这篇大作,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调研几百篇医学类文章,找核保老师拿了1000多份体检报告,就是为了确保我写的所有信息都经过核对,准确无误,并且真实有用。
我不期望它能够传播有多广,只求能够切实的帮助你解决体检的所有问题。
体检的常见误区,如何正确体检,体检准备、常见问题,这些你在这篇文章都能找到答案。=目录导航=一.90%的人都在假体检,揭开体检的3大陷阱1、没有针对性的体检,就是在自我安慰!2、去体检只看价格,分分钟被忽悠!3、体检不看资质,忽视假体检风险!二.不同年龄段,如何正确体检?1、20岁-30岁2、30岁-50岁3、50岁-60岁三.六大癌症肆虐,如何针对性体检?1、肺癌2、乳腺癌3、胃癌4、结直肠癌5、食道癌6、肝癌四.体检机构怎么选?公立医院vs私立机构,哪个更好?五.四大体检准备,如何体检万无一失?1、饮食、药物、衣着三大注意事项!2、教你网上轻松约号,拒绝排队!六.体检四大常见问题,看看你中了几条?1、肿瘤标志物异常,就是得了癌症?2、一口唾液就知道会不会患癌?基因检测有那么神奇?3、如何处理体检与保险的关系?4、有必要去国外体检吗?一.体检进入这3个误区,白花钱还看错了病随着体检意识慢慢普及,体检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日常。但体检的水有多深?直到你亲身经历,你才发现:还可以有这操作想要一次正确无误的体检结果,你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大点!1、体检没有针对性,结论没有指导性体检报告一切正常,4天后却癌症晚期?这绝对不是骇人听闻,空穴来风,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2018年1月,广州的一位顾客在天河区某体检机构进行健康体检,体检报告显示体检指标一切正常,完全没有问题。令人气愤的是,4天后身体突然发生不适。去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检查,结果被医院诊断为晚期肠癌,而且肿瘤已经向远处转移了!由于癌症已经扩散,不能接受放疗,甚至连化疗都不给做了。这件事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还一度霸屏各大健康网站。案例中,这位顾客去体检中心检查的”体检套餐中无肠癌筛查项目,没有针对性,才导致没有及时查出,贻误了病情。是体检中心有问题还是癌症太狡猾?是体检没有用还是没有做对体检?有人说,假装体检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90%的人体检都做错了。对于部分人而言,体检的定义是单位体检,团队体检,入职体检,基本不会针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做针对性的体检。以入职体检为例:项目有限,不分男女这些项目相当的基础,对于一些慢性病、职业病、癌症的早期诊断作用不大。没有基于男女特性,家族病史,遗传病史,既往病史,以及职业性质。这种体检表面是福利,实际上对于很多人而言就是“走个过场”,根本没有用。正规的体检中:男性,需要重点关注肺、肝、食管、胃、结直肠、胰腺、肾、甲状腺等部位检查;女性应定期检查乳腺、宫颈、子宫、卵巢等项目。总而言之,体检万万不可马虎,坚持至少每年一次,精确筛查,对症下药。2、体检只看价格,检查项目参差不齐你随意打开一个体检网站,可以看到体检套餐琳琅满目,但价格却可以相差几十倍。因为这其中的门道深得很!如果你遇到一份宣称“几十块就能体检一大堆项目”的体检套餐,我劝你一定要慎重!①贪图超低价体检套餐?“好戏”在后头!开业大酬宾,10项妇科检查仅需29元!!!是不是听上去很划算?但一定要留心,这明面上是各种优惠的体检套餐,实际上却各种套路你,让你花冤枉钱的体检骗局。黄女士花29元买了妇科检查套餐,体检报告显示她身体出现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在花费了700元检查费和药费后,体检中心告诉她,还需要花费7000元才能把病治好。黄女士感觉不妥拒绝了治疗,最后到三甲医院一检查,身体健康一切正常。这种案例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有人上当受骗。你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体检每年只做一次,去正规医院体检准没错,不要因为心疼钱而因小失大。②体检追求“高精尖”?越贵不一定越好!但有人贪便宜,也有人过分迷信:越贵就一定会越好!NO!就拿“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的“pet-ct”来说,一次检查动辄近万元。局部检查需要4000-7000元;全身检测大约需要7000-13000。它的确是目前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在全中国都不超过400台,对于癌症分期、转移复发有指导意义。然而这并不适用于常规体检,很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造成资源过度浪费。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的统计,PET-CT 在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仅为 1.3%,有效性很低。连人民日报也提过高端体检的问题,不要迷信体检越贵越好。明明几百块就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花更多的钱。价格从来不是体检的唯一参考因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3、体检不看资质,忽视假体检风险中国的体检行业,是一块新兴的大蛋糕。这几年,各种私立体检机构、海外体检项目等层出不穷。在行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各种体检乱象也频发:缺乏上岗资质、假冒医生签字等等。在某档电视节目中,记者对于某体检中心进行了卧底调查。多名“医生”直言不讳,表示自己并无上岗资质,而且科室内的几个人都没有从业证照。没有选择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也是导致体检结果不精准的重要原因。我宁愿承受公立医院“挂号难,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也不希望“享受服务好,但根本查不出结果”的私立体检。体检是否有针对性,体检机构的选择,都会影响到你体检结果是否准确。在总结了这么多坑点之后,下面我们来说说,怎么做正确有效的体检?二.普通人如何做体检?不同年龄人群有哪些体检项目?首先,一定要明确一点,坚持至少每年一次的体检,不管你工作再忙,时间太少,都一定要为了自己的健康负责,不要忽视疾病的风险。我差不多花了三个星期,查阅了大量资料,与多名医生、核保老师深入沟通之后,审核各年龄段的风险因素,针对20-60岁人群制定了以下这份根据年龄划分的体检项目指南。1、20-30岁20来岁,处于青壮年,身体各项功能包括抵抗力最佳,完全不用体检?并不是!年纪小,不代表风险为0!癌症并不会因为你年纪轻,就放过你。任何疾病和癌症都有他自身的概率。20多岁的年轻人,刚毕业走上社会,各种肝炎、消化道感染的几率会有所增加,切勿因为年轻,就有所大意。2、30-50岁30-50岁的年龄,“吃得多、动得少”,加上进入事业黄金期,应酬特别多,压力大。人在30多岁发病的也不在少数。建议该年龄段人群每年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记好血脂、血压等指标。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大意!3、50-60岁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不如从前,50岁的女性容易骨质疏松,男性容易出现肠胃和内脏的问题,除此之外,视力问题也需要额外重视。这个时候的中老年人需要更加注意内脏的病变,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如果有条件的老人,可以考虑全面筛查各种癌症。三.如何做好防癌体检?2020年,中国新增457万癌症患者,全球第一。平均每天超过 1 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每分钟确诊 7.5 人 。不知道你是否觉得触目惊心?患癌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抽烟、喝酒、肥胖、遗传......其中,最大的诱因就是年龄!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可能避不开癌症!基于此,我挑选了中国人最高发的六大癌症;整理了对应的高危人群,检查手段,以及检查频率,希望可以从源头上帮到你。1、肺癌肺癌是中国最高发、且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在男性中,发病率排名第一;在女性中,也仅次于乳腺癌,排在第 2 位!所以,一定要重视、重视、重视肺癌筛查!肺癌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只能通过体检尽早发现。胸部低剂量螺旋CT是早期发现肺癌的重要手段+黄金标准。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CT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其辐射剂量要比常规CT的剂量低,且精准度高。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得出的结果是:利用低剂量螺旋CT做肺癌的筛查,每年一次,连续三年,可以降低20%肺癌病死率。2、乳腺癌乳腺癌目前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堪称女性的第一杀手。最开始典型的症状是无痛性肿块,逐步演变成乳头扁平,乳房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等。针对乳腺癌检查最有效的手段是乳腺钼靶,他能准确显示钙化或毛刺,尤其是微小钙化显示率优于超声,对以钙化为首要表现的乳腺肿瘤,效果优于超声~3、胃癌我国是胃癌高发 国家,平均46秒就有一人新患胃癌,每63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胃癌。针对胃癌而言,胃镜是常用的筛查胃癌手段。可以根据自身耐痛能力+经济水平选择适合的胃镜检查项目:普通胃镜:费用最低,过程有干呕等不适症状,但能清晰地了解胃部的情况。无痛胃镜:需要在监护人的陪同下进行,没有不适感,如发现异常可一并实施手术。胶囊胃镜:直接吞服,创伤最小,但费用比较贵,发现息肉等异常无法手术,得再插管取出。4、结直肠癌在美国有句俗话:没有胃肠镜检查的体检都是耍流氓。结肠镜是医学界公认的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关键时刻能救命!所有超过50岁的人都应该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你是高危人群,则应将筛查的年龄提前至40岁。5、食道癌据《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发表的一项统计研究表明,全球有一半的食道癌病例发生在中国。食道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已经处于中晚期了。针对食道癌而言,有效的手段还是胃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无痛的。6、肝癌早期难以查询,晚期难以治疗这是肝癌死亡率如此高的重要原因。甲胎蛋白(AFP是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但甲胎蛋白不能诊断所有的肝癌。如果要想精准筛查,可以借助超声+AFP等手段进行综合诊断,全面检查。确定检查项目很重要,选择体检机构也同样很重要。稍不注意,就容易陷入“假体检”的尴尬。四.公立医院 vs 体检机构应该怎么选?私立体检机构水很深,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并非没有道理:在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爱康集团CEO张黎曝光了不少体检行业的黑幕:体检中心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根本没有资质;抽了血,没做检查就扔掉,直接出结果...公立医院还是专业的体检机构更靠谱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私立体检机构。客观列一下公立医院和私立体检机构的优缺点:总结一下:公立医院:公信度高,更正规;但人多,体验一般;私立体检机构:服务体验好,但价格相对昂贵,但鱼龙混杂,需要注意甄别;如何选择靠谱的机构呢?我总结了三点:一看资质二看服务能力三看是否有价格陷阱其中最核心的是资质问题。根据卫健委确定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中,对体检机构有明确规定。体检的场地、仪器,设备、医务人员的资质、体检操作、消毒措施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说明。如何查看体检机构的资质呢?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个小窍门:查询当地的体检网or卫健委,查看是否有相应的体检资质or正规医院的三甲资质即可。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线地区的卫健委网站,可以登录后查询资质。深圳卫健委:http://wjw.sz.gov.cn北京卫健委:http://wjw.beijing.gov.cn广州卫健委:http://wjw.gz.gov.cn上海卫健委:http://wsjkw.sh.gov.cn体检选医院很重要,就医选医院更重要。我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找到了这样一个宝藏网站。里面不仅有全国医院的综合排名,还有针对各个科室的专项的医院排名。你可以选择适合你的地域和科室,找到匹配的信息:http://rank.cn-healthcare.com/rank/general-best你既可以选择综合实力排名领先的大医院,也可以对症下药,选择真正符合你需求的医院,针对性的医治身体的问题。体检的准备也同样很重要。在充分了解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选择体检的医院之后,我们从体检的三大准备入手,来提升体检的准确度。五.体检需要做哪些准备?1、饮食、药物、衣着三大注意事项!很多人对体检准备和认识不足,去了医院之后才发现:看似搞笑,实则在说明:食物对于体检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体检的准确性,千万不要作。我整理了3大关于体检的饮食误区:误区一:体检前一天晚上11点以后不要进食。正解:至少保持12小时的空腹体检,至少从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进食。误区二:体检前一周什么都可以吃。正解:体检前一天注意清淡饮食,不喝酒,少熬夜。误区三:为了保证体检结果良好,我可以多补补,营养汤,高蛋白高脂肪...正解:海产品、动物血液制品、高甜食物、高脂肪肉类可能影响体检结果,导致指标不正常。药物篇前一天晚上停止进食,这是体检的基本常识。但服药也会影响体检结果你知道吗?感冒药、发烧药、消炎药、维生素C以及部分止痛药都会影响体检结果。以下是体检前应该注意的药物问题:穿着篇体检衣着宽松就够了吗?NO!还得考虑便利性和是否影响检查结果~连体衣裙、连体袜很明显就容易造成体检的不便。穿戴首饰,玉佩,衣服上有金属拉链等金属物品都可能会影响X射线的检查结果。还有一些体检实战细节不在这里展开,但你也可以了解一下比如:1.宫颈癌筛查要排空膀胱,盆腔彩超要憋尿,所以需要恰当安排检查顺序2.备孕和怀孕期注意远离射线,不做胸透,ct等;当然,也不需要把体检想得过于复杂,如临大敌,准备充分,轻松应对即可。2、教你网上轻松约号,拒绝排队!平时工作太忙,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去体检,去到又要排队,还可能约不上,心不心塞?这里我整理了两大线上预约方式,3分钟即可完成,别再傻傻去现场排队挂号了。方法一:微信——城市服务进行预约服务方法二:借用第三方预约平台比如:腾讯健康、健康160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不仅收集了大量资料,还做过了大量的用户访谈,了解在体检过程的疑问。下面来总结一下体检的常见问题。六.体检的常见问题1、肿瘤标志物异常,就是得癌症了?肿瘤标志物(TM)又称肿瘤标记物,主要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主要的作用是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有很多人认为,有肿瘤标志物就代表患癌,某种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代表得了癌症,这种说法是错误!实际上:怀孕、酗酒、服用药物、患慢性病、接触宠物等,都可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检查肿瘤标志物,只是发现癌症的其中一种手段。但如果要确诊癌症,还得结合多项检查,才能提高准确性。比如下面这种组合筛查的方式:所以说,就算查出肿瘤标志物异常,也不用太过担心。通常医生会要求你复查,再来进行综合判断。2、一口唾液就知道会不会患癌?基因检测有那么神奇?仅需一口唾沫,就能测出未来患上癌症的风险,还能查出你祖上十八代的基因起源,基因检测真的有那么牛x吗?简单来听听我的拆解。基因检测主要分成2种:消费型和疾病专项基因检测型。第一种,消费型。这类产品号称能检测上百个基因项目,价格一般是几百块左右。一般往产品附带的采集器里吐点口水,然后封装寄回检测机构,等待几天就能看到检测报告。不过我觉得这种检测有点像算命,我个人对这种检测是持保留态度的。第二种,疾病专项基因检测型。这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用户。一般常用在特定高危人群身上或者孕妇身上。举个例子,有一个产检项目叫做“唐氏筛查”。如果筛查的结果是高风险,医生就会给出两种复查方案,要么做有创伤的羊水穿刺,要么做无创的基因检测。这就是疾病类的专项基因检测。除了产前检查,基因检测还常常用来辅助癌症治疗。例如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由于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同时检测到自己携带相关的致病基因,所以毅然切除了双乳乳腺。以上两种都是疾病基因检测的常见用途。不过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基因检测并不一定准确。有致癌基因并不代表就会患上癌症,没有致癌基因也不是肯定不会患癌。3、体检与保险的常见误区在保险行业多年,总是遇到2类人,让我哭笑不得:买保险前,特意去做全身体检,恨不得把自己的大病小病吃喝拉撒全部告诉保险公司;买保险后,第二天就去体检,想着买了有问题就可以马上理赔;先说第一种情况,买保险前体检有必要吗?完全没必要!健康告知就是 问什么答什么,没问到的可以不用告知。我们只要根据当时的身体情况如实填写就好,没必要特意去体检来证明自己是健康的。要是买保险前特意跑去体检,查出异常后,反而影响你买保险了……而且,即便去体检了,还是要回答保险公司设置的健康问题,不能用体检报告直接代替健康告知。如果没有体检,不知道自己身体是否异常,就不存在隐瞒病情的情况。第二种情况,买完保险立即体检?在买完保险后,不建议你立即去体检!因为保险公司为了防止有人带病投保,一般会设置30天到180天不等的等待期。如果等待期内被确诊生病,这份保险是不会赔的。所以如果你身体没什么问题,建议在等待期后再去体检最稳妥。但当然了,如果身体已经很不舒服,确实生病了,那还是要去检查。毕竟任何疾病都是早发现、早治疗,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4、有必要去国外体检吗?近几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居民财富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美国、日本、新加波、瑞士等地体检 。相比于国内体检,海外高端的体检机构可能有一些优势:体检设备更精密。医生的资质和水平更高。检查和服务更细致。不过需要注意:国外体检不一定会更好,警惕天价海外体检骗局!西安的颜女士被美容院邀请免费去马来西亚体检,竟被查出肺癌,乳腺癌的患癌概率达到90%!手足失措的颜女士被一顿忽悠后,花了62万去打“抗癌针” ,但回国后去医院检查确实各项指标一切正常。这就是一起典型的海外医疗诈骗案。如果你决定去海外体检,一定要选择权威的机构,多做功课!不然一旦被踩中了陷阱,你找谁去维权?写在最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要因为缺少体检,不会体检而因小失大。选择好项目,选择好医院,提前做好准备,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更是一家人的事。我看过太多因为治疗癌症倾家荡产的家庭,一是因为没有及时体检,二是没有保险保障。希望咱们一起用好这两大利器,保障好全家一生的幸福。}
相信我,这是最干最全的体检科普文章,看完将解决你99%的体检问题。在保险行业深耕5年,每年和数百家庭接触,手里有上千份核保资料和体检报告,一直和核保与理赔打交道,最终都离不开两个字——健康。出于行业因素和对用户负责任的态度,今天我要深挖体检的所有坑点,把那些你不知道的套路一一揭开。更重要的是,让你重新认识体检,掌握体检的正确方式。为了完成这篇大作,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调研几百篇医学类文章,找核保老师拿了1000多份体检报告,就是为了确保我写的所有信息都经过核对,准确无误,并且真实有用。不管你是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还是处于黄金期的中高层,亦或是进入中老年的社会老司机,甚至是已经退休的叔叔阿姨,体检这件事情,谁都逃不掉,这篇文章将会和这些事情一样伴随你的整个生命。我不期望它能够传播有多广,只求能够切实的帮助你解决体检的所有问题。体检的常见误区,如何正确体检,体检准备、常见问题,这些你在这篇文章都能找到答案。=目录导航=一.90%的人都在假体检,揭开体检的3大陷阱1、没有针对性的体检,就是在自我安慰!2、去体检只看价格,分分钟被忽悠!3、体检不看资质,忽视假体检风险!二.不同年龄段,如何正确体检?1、20岁-30岁2、30岁-50岁3、50岁-60岁三.六大癌症肆虐,如何针对性体检?1、肺癌2、乳腺癌3、胃癌4、结直肠癌5、食道癌6、肝癌四.体检机构怎么选?公立医院vs私立机构,哪个更好?五.四大体检准备,如何体检万无一失?1、饮食、药物、衣着三大注意事项!2、教你网上轻松约号,拒绝排队!六.体检四大常见问题,看看你中了几条?1、肿瘤标志物异常,就是得了癌症?2、一口唾液就知道会不会患癌?基因检测有那么神奇?3、如何处理体检与保险的关系?4、有必要去国外体检吗?一.体检进入这3个误区,白花钱还看错了病随着体检意识慢慢普及,体检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人的日常。但体检的水有多深?直到你亲身经历,你才发现:还可以有这操作想要一次正确无误的体检结果,你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大点!1、体检没有针对性,结论没有指导性体检报告一切正常,4天后却癌症晚期?这绝对不是骇人听闻,空穴来风,而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件:2018年1月,广州的一位顾客在天河区某体检机构进行健康体检,体检报告显示体检指标一切正常,完全没有问题。令人气愤的是,4天后身体突然发生不适。去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检查,结果被医院诊断为晚期肠癌,而且肿瘤已经向远处转移了!由于癌症已经扩散,不能接受放疗,甚至连化疗都不给做了。这件事曾经闹得沸沸扬扬,还一度霸屏各大健康网站。案例中,这位顾客去体检中心检查的”体检套餐中无肠癌筛查项目,没有针对性,才导致没有及时查出,贻误了病情。是体检中心有问题还是癌症太狡猾?是体检没有用还是没有做对体检?有人说,假装体检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90%的人体检都做错了。对于部分人而言,体检的定义是单位体检,团队体检,入职体检,基本不会针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做针对性的体检。以入职体检为例:项目有限,不分男女这些项目相当的基础,对于一些慢性病、职业病、癌症的早期诊断作用不大。没有基于男女特性,家族病史,遗传病史,既往病史,以及职业性质。这种体检表面是福利,实际上对于很多人而言就是“走个过场”,根本没有用。正规的体检中:男性,需要重点关注肺、肝、食管、胃、结直肠、胰腺、肾、甲状腺等部位检查;女性应定期检查乳腺、宫颈、子宫、卵巢等项目。总而言之,体检万万不可马虎,坚持至少每年一次,精确筛查,对症下药。2、体检只看价格,检查项目参差不齐你随意打开一个体检网站,可以看到体检套餐琳琅满目,但价格却可以相差几十倍。因为这其中的门道深得很!如果你遇到一份宣称“几十块就能体检一大堆项目”的体检套餐,我劝你一定要慎重!①贪图超低价体检套餐?“好戏”在后头!开业大酬宾,10项妇科检查仅需29元!!!是不是听上去很划算?但一定要留心,这明面上是各种优惠的体检套餐,实际上却各种套路你,让你花冤枉钱的体检骗局。黄女士花29元买了妇科检查套餐,体检报告显示她身体出现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在花费了700元检查费和药费后,体检中心告诉她,还需要花费7000元才能把病治好。黄女士感觉不妥拒绝了治疗,最后到三甲医院一检查,身体健康一切正常。这种案例每天都在发生,每天都有人上当受骗。你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体检每年只做一次,去正规医院体检准没错,不要因为心疼钱而因小失大。②体检追求“高精尖”?越贵不一定越好!但有人贪便宜,也有人过分迷信:越贵就一定会越好!NOoooo!就拿“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病灶”的“pet-ct”来说,一次检查动辄近万元。局部检查需要4000-7000元;全身检测大约需要7000-13000。它的确是目前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在全中国都不超过400台,对于癌症分期、转移复发有指导意义。然而这并不适用于常规体检,很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造成资源过度浪费。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的统计,PET-CT 在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仅为 1.3%,有效性很低。连人民日报也提过高端体检的问题,不要迷信体检越贵越好。明明几百块就能解决的问题,没必要花更多的钱。价格从来不是体检的唯一参考因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3、体检不看资质,忽视假体检风险中国的体检行业,是一块新兴的大蛋糕。这几年,各种私立体检机构、海外体检项目等层出不穷。在行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各种体检乱象也频发:缺乏上岗资质、假冒医生签字等等。在某档电视节目中,记者对于某体检中心进行了卧底调查。多名“医生”直言不讳,表示自己并无上岗资质,而且科室内的几个人都没有从业证照。没有选择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也是导致体检结果不精准的重要原因。我宁愿承受公立医院“挂号难,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也不希望“享受服务好,但根本查不出结果”的私立体检。体检是否有针对性,体检机构的选择,都会影响到你体检结果是否准确。在总结了这么多坑点之后,下面我们来说说,怎么做正确有效的体检?二.普通人如何做体检?不同年龄人群有哪些体检项目?首先,一定要明确一点,坚持至少每年一次的体检,不管你工作再忙,时间太少,都一定要为了自己的健康负责,不要忽视疾病的风险。我差不多花了三个星期,查阅了大量资料,与多名医生、核保老师深入沟通之后,审核各年龄段的风险因素,针对20-60岁人群制定了以下这份根据年龄划分的体检项目指南。1、20-30岁20来岁,处于青壮年,身体各项功能包括抵抗力最佳,完全不用体检?并不是!年纪小,不代表风险为0!癌症并不会因为你年纪轻,就放过你。任何疾病和癌症都有他自身的概率。20多岁的年轻人,刚毕业走上社会,各种肝炎、消化道感染的几率会有所增加,切勿因为年轻,就有所大意。2、30-50岁30-50岁的年龄,“吃得多、动得少”,加上进入事业黄金期,应酬特别多,压力大。人在30多岁发病的也不在少数。建议该年龄段人群每年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记好血脂、血压等指标。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大意!3、50-60岁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不如从前,50岁的女性容易骨质疏松,男性容易出现肠胃和内脏的问题,除此之外,视力问题也需要额外重视。这个时候的中老年人需要更加注意内脏的病变,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如果有条件的老人,可以考虑全面筛查各种癌症。三.如何做好防癌体检?2020年,中国新增457万癌症患者,全球第一。平均每天超过 1 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每分钟确诊 7.5 人 。不知道你是否觉得触目惊心?患癌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抽烟、喝酒、肥胖、遗传......其中,最大的诱因就是年龄!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可能避不开癌症!基于此,我挑选了中国人最高发的六大癌症;整理了对应的高危人群,检查手段,以及检查频率,希望可以从源头上帮到你。1、肺癌肺癌是中国最高发、且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在男性中,发病率排名第一;在女性中,也仅次于乳腺癌,排在第 2 位!所以,一定要重视、重视、重视肺癌筛查!肺癌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只能通过体检尽早发现。胸部低剂量螺旋CT是早期发现肺癌的重要手段+黄金标准。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CT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其辐射剂量要比常规CT的剂量低,且精准度高。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得出的结果是:利用低剂量螺旋CT做肺癌的筛查,每年一次,连续三年,可以降低20%肺癌病死率。2、乳腺癌乳腺癌目前是我国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堪称女性的第一杀手。最开始典型的症状是无痛性肿块,逐步演变成乳头扁平,乳房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等。针对乳腺癌检查最有效的手段是乳腺钼靶,他能准确显示钙化或毛刺,尤其是微小钙化显示率优于超声,对以钙化为首要表现的乳腺肿瘤,效果优于超声~3、胃癌我国是胃癌高发 国家,平均46秒就有一人新患胃癌,每63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胃癌。针对胃癌而言,胃镜是常用的筛查胃癌手段。可以根据自身耐痛能力+经济水平选择适合的胃镜检查项目:普通胃镜:费用最低,过程有干呕等不适症状,但能清晰地了解胃部的情况。无痛胃镜:需要在监护人的陪同下进行,没有不适感,如发现异常可一并实施手术。胶囊胃镜:直接吞服,创伤最小,但费用比较贵,发现息肉等异常无法手术,得再插管取出。4、结直肠癌在美国有句俗话:没有胃肠镜检查的体检都是耍流氓。结肠镜是医学界公认的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关键时刻能救命!所有超过50岁的人都应该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你是高危人群,则应将筛查的年龄提前至40岁。5、食道癌据《柳叶刀·胃肠病和肝病学》发表的一项统计研究表明,全球有一半的食道癌病例发生在中国。食道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已经处于中晚期了。针对食道癌而言,有效的手段还是胃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无痛的。6、肝癌早期难以查询,晚期难以治疗这是肝癌死亡率如此高的重要原因。甲胎蛋白(AFP是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但甲胎蛋白不能诊断所有的肝癌。如果要想精准筛查,可以借助超声+AFP等手段进行综合诊断,全面检查。确定检查项目很重要,选择体检机构也同样很重要。稍不注意,就容易陷入“假体检”的尴尬。四.公立医院 vs 体检机构应该怎么选?私立体检机构水很深,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并非没有道理:在第十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爱康集团CEO张黎曝光了不少体检行业的黑幕:体检中心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根本没有资质;抽了血,没做检查就扔掉,直接出结果...公立医院还是专业的体检机构更靠谱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私立体检机构。客观列一下公立医院和私立体检机构的优缺点:总结一下:公立医院:公信度高,更正规;但人多,体验一般;私立体检机构:服务体验好,但价格相对昂贵,但鱼龙混杂,需要注意甄别;如何选择靠谱的机构呢?我总结了三点:一看资质二看服务能力三看是否有价格陷阱其中最核心的是资质问题。根据卫健委确定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中,对体检机构有明确规定。体检的场地、仪器,设备、医务人员的资质、体检操作、消毒措施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说明。如何查看体检机构的资质呢?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个小窍门:查询当地的体检网or卫健委,查看是否有相应的体检资质or正规医院的三甲资质即可。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线地区的卫健委网站,可以登录后查询资质。深圳卫健委:http://wjw.sz.gov.cn北京卫健委:http://wjw.beijing.gov.cn广州卫健委:http://wjw.gz.gov.cn上海卫健委:http://wsjkw.sh.gov.cn体检选医院很重要,就医选医院更重要。你可以看复旦医院排行榜进行了解!你既可以选择综合实力排名领先的大医院,也可以对症下药,选择真正符合你需求的医院,针对性的医治身体的问题。体检的准备也同样很重要。在充分了解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选择体检的医院之后,我们从体检的三大准备入手,来提升体检的准确度。五.体检需要做哪些准备?1、饮食、药物、衣着三大注意事项!很多人对体检准备和认识不足,去了医院之后才发现:看似搞笑,实则在说明:食物对于体检结果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体检的准确性,千万不要作。我整理了3大关于体检的饮食误区:误区一:体检前一天晚上11点以后不要进食。正解:至少保持12小时的空腹体检,至少从前一天晚上8点以后就不要进食。误区二:体检前一周什么都可以吃。正解:体检前一天注意清淡饮食,不喝酒,少熬夜。误区三:为了保证体检结果良好,我可以多补补,营养汤,高蛋白高脂肪...正解:海产品、动物血液制品、高甜食物、高脂肪肉类可能影响体检结果,导致指标不正常。药物篇前一天晚上停止进食,这是体检的基本常识。但服药也会影响体检结果你知道吗?感冒药、发烧药、消炎药、维生素C以及部分止痛药都会影响体检结果。以下是体检前应该注意的药物问题:穿着篇体检衣着宽松就够了吗?NO!还得考虑便利性和是否影响检查结果~连体衣裙、连体袜很明显就容易造成体检的不便。穿戴首饰,玉佩,衣服上有金属拉链等金属物品都可能会影响X射线的检查结果。还有一些体检实战细节不在这里展开,但你也可以了解一下比如:1.宫颈癌筛查要排空膀胱,盆腔彩超要憋尿,所以需要恰当安排检查顺序2.备孕和怀孕期注意远离射线,不做胸透,ct等;当然,也不需要把体检想得过于复杂,如临大敌,准备充分,轻松应对即可。2、教你网上轻松约号,拒绝排队!平时工作太忙,好不容易抽出时间去体检,去到又要排队,还可能约不上,心不心塞?这里我整理了两大线上预约方式,3分钟即可完成,别再傻傻去现场排队挂号了。方法一:微信——城市服务进行预约服务方法二:借用第三方预约平台比如:腾讯健康、健康160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不仅收集了大量资料,还做过了大量的用户访谈,了解在体检过程的疑问。下面来总结一下体检的常见问题。六.体检的常见问题1、肿瘤标志物异常,就是得癌症了?肿瘤标志物(TM)又称肿瘤标记物,主要存在于肿瘤患者的组织、体液和排泄物中,主要的作用是反映肿瘤发生、发展,监测肿瘤对治疗反应的一类物质。有很多人认为,有肿瘤标志物就代表患癌,某种肿瘤标志物升高就代表得了癌症,这种说法是错误!实际上:怀孕、酗酒、服用药物、患慢性病、接触宠物等,都可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检查肿瘤标志物,只是发现癌症的其中一种手段。但如果要确诊癌症,还得结合多项检查,才能提高准确性。比如下面这种组合筛查的方式:所以说,就算查出肿瘤标志物异常,也不用太过担心。通常医生会要求你复查,再来进行综合判断。2、一口唾液就知道会不会患癌?基因检测有那么神奇?仅需一口唾沫,就能测出未来患上癌症的风险,还能查出你祖上十八代的基因起源,基因检测真的有那么牛x吗?简单来听听我的拆解。基因检测主要分成2种:消费型和疾病专项基因检测型。第一种,消费型。这类产品号称能检测上百个基因项目,价格一般是几百块左右。一般往产品附带的采集器里吐点口水,然后封装寄回检测机构,等待几天就能看到检测报告。不过我觉得这种检测有点像算命,我个人对这种检测是持保留态度的。第二种,疾病专项基因检测型。这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用户。一般常用在特定高危人群身上或者孕妇身上。举个例子,有一个产检项目叫做“唐氏筛查”。如果筛查的结果是高风险,医生就会给出两种复查方案,要么做有创伤的羊水穿刺,要么做无创的基因检测。这就是疾病类的专项基因检测。除了产前检查,基因检测还常常用来辅助癌症治疗。例如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由于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同时检测到自己携带相关的致病基因,所以毅然切除了双乳乳腺。以上两种都是疾病基因检测的常见用途。不过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基因检测并不一定准确。有致癌基因并不代表就会患上癌症,没有致癌基因也不是肯定不会患癌。3、体检与保险的常见误区在保险行业多年,总是遇到2类人,让我哭笑不得:买保险前,特意去做全身体检,恨不得把自己的大病小病吃喝拉撒全部告诉保险公司;买保险后,第二天就去体检,想着买了有问题就可以马上理赔;先说第一种情况,买保险前体检有必要吗?完全没必要!健康告知就是 问什么答什么,没问到的可以不用告知。我们只要根据当时的身体情况如实填写就好,没必要特意去体检来证明自己是健康的。要是买保险前特意跑去体检,查出异常后,反而影响你买保险了……而且,即便去体检了,还是要回答保险公司设置的健康问题,不能用体检报告直接代替健康告知。如果没有体检,不知道自己身体是否异常,就不存在隐瞒病情的情况。第二种情况,买完保险立即体检?在买完保险后,不建议你立即去体检!因为保险公司为了防止有人带病投保,一般会设置30天到180天不等的等待期。如果等待期内被确诊生病,这份保险是不会赔的。所以如果你身体没什么问题,建议在等待期后再去体检最稳妥。但当然了,如果身体已经很不舒服,确实生病了,那还是要去检查。毕竟任何疾病都是早发现、早治疗,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4、有必要去国外体检吗?近几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居民财富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美国、日本、新加波、瑞士等地体检 。相比于国内体检,海外高端的体检机构可能有一些优势:体检设备更精密。医生的资质和水平更高。检查和服务更细致。不过需要注意:国外体检不一定会更好,警惕天价海外体检骗局!西安的颜女士被美容院邀请免费去马来西亚体检,竟被查出肺癌,乳腺癌的患癌概率达到90%!手足失措的颜女士被一顿忽悠后,花了62万去打“抗癌针” ,但回国后去医院检查确实各项指标一切正常。这就是一起典型的海外医疗诈骗案。如果你决定去海外体检,一定要选择权威的机构,多做功课!不然一旦被踩中了陷阱,你找谁去维权?写在最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要因为缺少体检,不会体检而因小失大。选择好项目,选择好医院,提前做好准备,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这不仅是一个人的事,更是一家人的事。我看过太多因为治疗癌症倾家荡产的家庭,一是因为没有及时体检,二是没有保险保障。希望咱们一起用好这两大利器,保障好全家一生的幸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自动体检一体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