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个怎么判断有肠息肉肉吗?

2021-12-10 10:33
来源:
墨香文化
小心:这样的“肠息肉”,万万切不得!(2021.12.10更新版)
2021-12-10 10:33·
在临床上,发现结肠息肉并予以切除一直是消化科医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大肠癌发生的重要手段,许许多多的人都从这个过程中受益。
但是,如果你看到下图这个东西,你会怎么想?切,还是不切?
图片:文刀一流
不妨再看一张:
图片:文刀一流
稍吸气后,可见指环征(图片:文刀一流)
进一步吸气后,指环征慢慢消失,并隐约透光,原来的色差消失(图片:文刀一流)
肠腔塌陷状态下,指环征完全消失,可见整体囊肿样改变,看不到息肉样的形态。(图片:文刀一流)
注水后可见整体塌陷,表面凹陷 (图片:文刀一流)
上面一组图,是公众号“文刀一流”所发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病例。
(在此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laodu-shazi,即刻删除。)
最近,笔者在做息肉切除时也遇到了一枚并非息肉的特殊的”息肉”,差点予以切除,险些酿成不良后果。
那是周二下午,一个中年男性 ,正接受无痛肠镜检查及治疗,就在刚才,张建民老师发现结肠有多发息肉,已经治疗了一部分,就在继续退镜的过程中,张老师又发现一个息肉样的隆起。
就是这货(看配图)。
看着像是一枚广基息肉,需要行EMR切除。
可是抵近观察细节之后,反复观察之后,细心的张老师心里开始犯起了嘀咕,这是真的息肉吗?
这货与传统的息肉还真不太一样!
它没有正经的息肉那样威武强壮,看着似乎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软踏踏的趴在那里,似乎它还可以随着送气或抽气有所变化,NBI 观察和周围的粘膜那是一样一样的。
除了有点无辜的外形之外,似乎它又不像是个息肉。
这会是哪一种病变呢?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囊肿?肿瘤?
或者是肠壁外压进来的东西?
这到底是什么鬼?
还能治疗么?
从目前来看,肯定不能,因为诊断正确是一切治疗的前提,只有诊断弄清了,才能药到病除,手起刀落,治愈疾病。
张老师一时为难了,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年轻的“老司机”邝胜利博士到场后看了下内镜监视器,发现这是个表面有肚脐样凹陷的隆起病变,确实有点软趴趴的感觉。
于是邝老师便让张老师用闭合的活检钳探探它。探过之后发现它可以翻到肠道外边去,这确实是个“软蛋”无疑(看图)。
经过我们的会诊,这货最终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这确实不是息肉,而是一个比较稀有的东西,消化道重复畸形的一种(憩室内翻)。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指附着于消化道系膜侧的,具有与消化道相同特性的球形或管形空腔肿物,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回肠发病最多,其次是食管、结肠、十二指肠、胃、直肠等。
可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反复暗红血便或鲜红便,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以有肠梗阻、肠套叠、穿孔等并发症,如果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
憩室,则是胃肠道管壁的薄弱区管壁全层向外突出的囊袋状,其内及附近的黏膜形态正常,称之为憩室。
由于它内翻时很像息肉样隆起,如果不慎切除,极容易造成事故。
结肠憩室
当然,根据这货的个头,它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就暂且放过它了,最终避免斩首的下场!
可是,如果我们把它误认成息肉而去活检,甚至采取高频电切除了,就会造成穿孔,切除后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会造成腹膜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后果不言而喻。
临床上如何鉴别呢?憩室内翻特点为:
1、黏膜表面光滑,表面结构和颜色与周围黏膜相同,结构可有稍扩张。(第一个病例前面几张图色泽具有迷惑性,易误诊)
2、周围有同心圆状皱褶,也称“极光环、指环征”(假边界线),呈椭圆形或中断的弧形,在吸引后或改变重力有时可消失。
3、边缘光滑,大都缓坡隆起或一侧缓坡,文献报道可有带蒂。
4、壁薄柔软,中央常有沟形凹陷,也可无(本例中表面饱满无凹陷,易被迷惑)。
5、注水、充气或用活检钳轻推软塌凹陷,可使其变平或翻转。
6、可看到囊肿样透光感。
7、打水垫的话能及时发现憩室,因为打水垫后息肉样隆起会消失,或者可能直接打到肠外。
8、超声内镜可明确诊断。
希望本文能给同行提个醒,以期在处理息肉样病变时有所帮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判断有肠息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