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免疫力的因素是什么与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什么关系?

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范文1
一、消化系统疾病
入冬后,部分地区的居民有进补的习惯,习惯吃一些味甘、肥腻的食物,以便增强机体的御寒、防病能力。但进补不可盲目,应科学进补。
此外,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冬季应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病情复发或加重。偶尔吃火锅时不妨多喝些面汤、开水,减轻食物的刺激作用。患有胆结石、胰腺炎疾病的患者,冬天喝酒、吃火锅、过多食入油腻食物,很容易诱发胆囊炎或胰腺炎,因此一定要多加注意。
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做过分流手术的患者,还应尽量避免食用蛋白质含量过高、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引发血氨升高,导致肝昏迷。
高危人群:饮食不规律者,尤其是患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年人
专家点评:秋冬季节交替时,人体肠胃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给以消化性溃疡为代表的消化道疾病制造了温床。患者会有腹痛、反酸、上腹部不适、呕吐等症状。
小贴示:吃火锅要适可而止,吃完后要多喝开水或茶水。
二、呼吸系统疾病
冬季气温骤降,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又以老人、儿童等抵抗力较差的人群为主。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病史的患者,随着天气转冷也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上呼吸道感染后很容易诱发原有疾病,哮喘患者则会严重发作,因此在气温骤降的冬季,人们应当注意防寒保暖,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加衣物。老人、儿童和有慢性呼吸道病史的人群应当在秋季提早注射流感疫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可口服预防呼吸道常见细菌感染的药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与寒冷一样,干燥同样是呼吸道的大敌。干燥的空气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导致局部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冬季要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当的湿度。冬季适量喝些梨子水、蜂蜜水、甘蔗水有利于保护呼吸系统。
高危人群:老人、儿童、免疫力低下者
专家点评:天气变冷后,最先经受考验的是呼吸系统。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例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最喜欢趁着寒冷“入侵”,而对季节很“敏感”的哮喘更是不会放过作乱的最佳时机。
小贴示: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将自己裹在厚衣服里,而应适当增加耐寒锻炼。
三、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原因在于突然下降的气温会造成血管收缩、血黏度增高。同时,有研究证明,心脑血管疾病与炎症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气候突变造成感冒(细菌感染引起)的人增多,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
防寒保暖依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首先要注意的;其次,要注意保持生活节律的稳定,有锻炼习惯的人,晨练时间不宜过早,原因在于早上人们的交感神经较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是心脑血管疾病一天中发病的高峰期。过早起床锻炼,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更加强了发病的可能。
医学证明,心肌梗死3小时内通过手术或药物将梗塞去除,缺血区的心肌基本不会发生坏死,预后较好。但心肌梗死时间超过三四小时就会造成心肌坏死,即使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也难以逆转。因此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的症状时要及时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当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兴奋或生气导致肾卜腺素分泌增多,诱发疾病。在供暖的房间内,出门前应先打开门适应适应,避免直接出门时,冷空气刺激血管,造成心脑血管意外。
高危人群:老年人
专家点评: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寒冷的刺激可使人体血管收缩,导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骤升,而老年人本身存在的器官进行性病变则使得血压波动更大,严重时可诱发心血管突发事件或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患者也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小贴示:老年人冬季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早晨8~9点钟为宜。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
糖尿病患者冬季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足了,一旦治疗不当,很容易出现感染致使病情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冬季除了要穿宽松的鞋袜、经常换袜子、勤洗脚保持脚部清洁外,每晚还应用热水泡脚,以利于防寒保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不用热水袋、电热毯取暖,以防止烫伤、
此外,糖尿病患者冬季还应注意饮食搭配,多吃水果、蔬菜,以保汪足量维生素的摄入。再者,糖尿病患者还应当养成多喝水、多喝汤的习惯,以便及时清除体内废物和促进氨基酸的吸收。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由于其属于高代谢人群,机体抵抗力弱,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多,冬季应当多吃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多饮水,多休息,少吃紫菜、海带等含碘量高的食物以及浓茶、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高危人群:中老年人、已患有糖尿病的人
专家点评:冬季人们吃油腻重味多而运动却减少,身体会迅速发胖,而肥胖正是造成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寒冷还可引起血管收缩,血流减慢,容易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另外,冻伤也是发生糖尿病足等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诱因。
小贴士:糖尿病患者每晚以45℃左右热水泡脚15分钟,有助于防寒保暖及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五、皮肤科疾病
每年冬季,银屑病、湿疹、皮肤瘙痒、鱼鳞病、单纯皲裂、冻疮等皮肤科疾病的发病率都很高,这与寒冷空气的刺激有很大关系,因此从皮肤科的角度来讲,是不提倡“秋冻”和“冬冻”的,这就要求在入冬后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具体来说,银屑病应当防寒保暖、预防各种感染,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湿疹属于全身免疫性疾病,寒冷是其诱因,因此应当注意保暖,配合抗过敏治疗,反复发作者可以吃些维生素E和6542等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药物。
冬季皮肤瘙痒症多属于干燥性的,老年人特别容易出现。这类人群日常生活中要少洗澡、尽量避免使用洗涤剂,可以用些润肤的浴液,洗完澡后应当及时使用润肤霜;治疗冻疮时,除了防寒保暖外还应除湿,服用维生素E或局部使用冻疮膏、樟脑霜、肝素钠霜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高危人群:中老年人或者干性皮肤的人
专家点评:冬季皮肤最容易受到干燥与寒冷的侵害。干燥的气候会让皮肤血管经常处于收缩状态,汗腺、皮脂腺的分泌明显减少,就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红肿。寒冷则会引起冻疮等皮肤疾病。
小贴示:洗澡次数不要太频繁,水温也不要太高,尽量用合有滋润成分的浴液,洗澡后应涂抹含有保湿成分的润肤品。
六、骨科疾病
冬季也是骨科疾病多发及复发时期,这是因为很多骨科疾病患者一旦受凉受潮湿,疾病就容易复发。所以大家要在冬季注意衣物添加、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这样才可以有效预防各类骨科疾病在冬季的加重。
高危人群:中老年人和骨科疾病患者
专家点评:关节炎患者常常被大家笑称为“天气预报员”,原因在于随着冬季气压的降低,他们的关节压力也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经寒冷刺激后滑膜炎症也会随之增加,继而表现为关节僵直和疼痛。因此关节炎患者对气温变化特别敏感,骨质疏松患者和痛风患者在每年冬春季节发病率也会明显增加。
小贴示:冬季一定要做好防滑工作,避免意外跌倒造成骨折。
七、肿瘤
寒冷冬季的来临,对肿瘤的防治十分关键。每年秋冬季节肿瘤患者复发的比例大幅增加,有关专家调查后发现这与患者因天气原因产生的抑郁症有关,这直接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直接影响到肿瘤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因此,冬季到来时家人除了应注意患者的身体情况外,对他们的心理状况也不能忽视。
高危人群:肿瘤患者
专家点评:肿瘤患者身体虚弱、机体免疫力低,天气变冷很容易引发机体不适,气温突降时还很容易感冒,一系列连锁反应诸如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力降低、肿瘤治疗用药效果变差等也接踵而至。因此,肿瘤患者尤其是肺部肿瘤患者和正在进行放疗、化疗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
小贴示:尽量避免在有雾的早上外出,即使没雾也最好在9点以后出门锻炼。运动量不能太大,以不觉疲劳为宜。此外,为达到锻炼目的,运动最好持之以恒。
八、肛肠疾病
冬季是肛肠疾病好发的季节。除气候因素外,此时人们户外活动减少,又因为天冷,不少人常吃辛辣饮食,经常饮酒、吃肉,还喜欢吃火锅、烧烤等食物,这些都是引发和加重肛肠疾病的主要原因。于是每年这个时候,肛肠科的患者比以往都多。
预防便秘和痔疮等肛肠疾病,重要的在于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
1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是受意识支配的,若经常抑制便意,则可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逐渐失去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变干硬,干硬粪便压迫直肠,致痔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形成痔疮。
2 注意饮食习惯。补充含粗纤维量高的食物,食用酸奶、蜂蜜等食物培养肠道有益菌,少吃烟熏食品,多吃新鲜水果、绿色蔬菜。也可适当服用一些市售的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制剂。
3 加强锻炼。每天应有一定的活动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4 增加饮水量。每天至少喝4次水,最好是空腹饮水。
5 排便时要专心。在排便时不要看报纸杂志和听广播。
慢性结肠炎患者冬季饮食要避免食用过凉的食物,注意保暖和饮食起居的规律性。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喝些姜糖水(生姜3~5片、红糖适量泡茶),以利于结肠炎的预防和恢复。
高危人群:溃疡性肠炎患者、慢性结肠炎患者
专家点评:慢性结肠炎患者大多脾肾阳虚,本身比较怕冷。由于冬季天气变幻无常,稍不注意就会腹痛、腹泻,有溃疡性肠炎的患者因此还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出现黏液血便、脓血等症状。
有肛肠疾病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治疗。
小贴示: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坚持每天进行提肛锻炼,久坐久立后。适当变换一下;积极治疗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配合合理的饮食,多饮开水,多食易消化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和黑芝麻、胡桃仁、蜂蜜等,避免嗜食煎炸、辛辣的食物。
九、妇科疾病
冬季是妇科疾病高发季节,人们往往过多地注意防寒保暖,忽视了妇科疾病的预防。随着冬季气温的日趋下降,人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多,身体被厚厚的各种衣服包裹得严严实实,增强保暖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了肌肤表面空气长时间停留,无法形成空气的正常流通,各种细菌在此条件下容易生长、繁殖。此外,常穿塑身内衣裤也会影响局部空气流通,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某些妇科疾病。再加上岁末年终,很多女性白领工作繁忙,加班加点,忽视个人卫生,也是导致妇科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
高危人群:孕妇、妇科疾病患者
专家点评:对于一些已经患有妇科疾病的朋友来说,冬季也是一个极易导致妇科疾病加重的时期。如果不谨慎预防或不积极治疗,很容易导致炎症加重。
小贴示:注意外阴清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衣裤;换下的衣裤要用肥皂洗净,放日光下暴晒或用饱和盐水浸泡消毒。
十、儿科疾病
多数病毒在气温降低时容易大肆繁殖,且迅速播散,直至感染人类。而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体内能抵御疾病尤其是抵御传染病的抗体,无论从种类还是从数量上都明显低于成人,因此容易感染疾病。
房间应当每天定时通风,使用加湿器保持适当的湿度,尽量让孩子少去人多、密闭的公共场合。有哮喘和过敏性紫癜病史的孩子外出时要戴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和呼吸道感染。
在流感、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居住的环境要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被褥要经常进行日晒等;防肺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地增减衣服,在家长的带领下,科学锻炼身体,使机体能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儿童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饮食的清洁,多饮开水等。
另外,要进行饮食预防。儿童需按时就餐,营养要丰富而均衡。此外,秋梨汤对防治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功效。
高危人群:婴幼儿、儿童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范文2
【关键词】春季;养鸡;问题
初春昼夜温差较大,养鸡需要预防呼吸道疾病,而且春季也是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鸡群一旦发病,将给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因此,养殖户必须弄清引起鸡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原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
1 春季鸡群的发病类型
1.1 寄生虫性呼吸道病。⑴隐孢子虫病 该病是由隐孢子虫寄生于鸡呼吸道黏膜上皮微绒毛区,感染后鸡呼吸道出现罗音、咳嗽、 打喷嚏,渐而气喘。 ⑵住白细胞原虫病 本病为鸡的血液寄生虫病,主要危害3月龄~6月龄的鸡,鸡愈小发病愈急。一般在病程 中后期,病鸡出现呼吸障碍,常因咯血、呼吸困难而死亡。⑶气管吸虫病 本病由环肠科吸虫引起,病鸡以咳嗽为特征。主要症状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张口伸颈 呼吸,呼吸时发出“咯咯”声,最后窒息而死。
1.2 中毒性呼吸道病。⑴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不少人采用煤炭给育雏室加温,倘若烟道阻塞,呛风倒烟,加之不注意通风,容易引 起一氧化碳中毒。轻度中毒时,精神呆滞,食欲减少,流泪,咳嗽。严重中毒时,骚动不安,随之出现呼 吸困难。⑵氨气中毒 鸡舍内的粪便、垫料和饲料等含氮有机物都会分解产生氨气。舍内如不及时清理,加之通风不畅,则空气中氨气浓度升高引起鸡类中毒。鸡则出现口流唾液泡沫,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并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动作。
2 春季养鸡应注意的问题
2.1 适度通风与防寒保暖
春季由于气温较低,鸡舍门窗关闭较严,通风量减少,鸡排出的废气和鸡粪发酵产生的有害气体导致空气污浊,易诱发鸡的呼吸道等疾病。要处理好通风与保暖的关系,及时清除鸡舍内的粪便,天气较好时,开窗通风,保证氧气充足。另外,春天气候寒冷多变,特别是低温对产蛋鸡的影响十分明显。在一般情况下,可采取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关闭门窗、加挂草帘、饮用温水和火炉取暖等方式进行御寒保暖,使鸡舍温度最低维持在3—5℃之间。
2.2 减少潮湿与定期消毒
春季鸡舍水份蒸发量减少,舍内的热空气接触到冰冷的屋顶及墙壁凝结成大量水珠,造成鸡舍内过度潮湿,给细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对养鸡极为不利。要注意保持鸡舍内清洁和干燥,严禁向舍内泼水,加水时切忌过多过满等。冬春季节气温较低,细菌的活动频率下降,但稍遇合适条件,就大量繁殖,而且冬春气候寒冷,鸡体的抵抗力普遍减弱,极易导致疾病暴发流行。冬春季节养鸡常采用饮水消毒的办法,在饮水中按比例加入消毒剂,每周饮用一次即可。对鸡舍的地面可用干粉状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每周1—2次。
2.3 补充光照减少应激
初春蛋鸡由于光照不足会引起产蛋率下降,可采用人工补充光照的方式进行弥补。一般每天光照的总时间不低于14小时,不超过17小时。在一般情况下,补充人工光照的强度每平方米鸡舍面积2—4瓦灯光为宜。另外,鸡胆小,易受惊。因此,对鸡喂料、加水、捡蛋、消毒、打扫卫生、清理粪便等工作时动作要轻缓,严禁陌生人和其他动物进入鸡舍。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适量多种维生素或其他抗应激的药物,防止及减少应激反应所造成的损失。
2.4 增加能量及增强体质
鸡靠吃进体内的饲料获得热能来维持体温,外界的气温越低,鸡体用于御寒的热能消耗越多。据测定,冬春季节鸡的饲料消耗量比其他季节约增10—15%。因此,在冬春季节鸡饲料中必须保证能量充足,除保证蛋白质的一定比例外,应适当增加含淀粉和糖类较多的高能饲料,以满足鸡的生理和生产需要。春季鸡的抵抗力下降,要特别注意搞好防疫灭病的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根据实际 情况,也可定期投喂一些预防性药物,适当增加饲料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忌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污水和夹杂有冰雪的冷水,以利提高鸡体的抵抗力。
2.5 防止贼风及消除鼠害
从门窗缝隙和墙洞中吹进的寒风称为贼风,它对鸡的影响极大,特别容易使鸡患感冒。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范文3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诊治;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5-02
由于天气变化冬春季节的气温差异比较大,多种病原菌都会滋生和繁殖,空气中有很高含量的粉尘,导致鼻粘膜受损和降低呼吸动的抵抗能力,同时我国冬春季的人流流动比较频繁,因此很容易发生某些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1]。本文对冬春季常见的疾病进行研究,为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制定了诊治和预防方案,现报道如下。
1 冬春季常见疾病
冬春季疾病比较常见的包括:典型肺炎、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军团菌肺炎、肺结核、手足口病等。
2 常见疾病和诊疗方法
2.1 典型肺炎
典型肺炎是因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发为大叶性肺炎所致,临床给予抗感染治疗,常用药物为第一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老年患者或住院患者常用药物为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B一内酰胺类等,也可以与氨基糖甙类或大环内酯类联合服用。重症肺炎主要是应用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治疗。
2.2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是因支原体、立克次体、军团菌、衣原体、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所致。临床症状为干性咳嗽、咯血,非典型肺炎在医学上的研究还缺乏准确的概念,所治疗方法尚待研究。
2.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或链球菌等引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临床症状主要是鼻塞、流鼻涕、咳嗽、发热等。临床早期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利巴韦林、奥司他韦治疗、金刚烷胺和吗啉胍等,同时也需对症治疗,日常多饮水和注意休息,保持空气流通。
2.4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因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临床症状主要是头痛、发热、咳嗽、畏寒等,诊断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在配合血清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临床常用药物有金刚烷胺、异丙核苷、奥司他韦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
2.5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因肺炎支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发冷发热等。通过X线可判断病情变化,红霉素和四环素类等为临床治疗的常用药物。
2.6 军团菌肺炎
军团菌肺炎是因为嗜肺军团菌引发肺部感染所致,严重时可发展为肺炎,重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失眠健忘、神志模糊、嗜睡昏迷等。通过X线早期检查可发现肺部两侧出现斑点状阴影,后期检查可观察到胸腔积液,临床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是红霉素[2]。
2.7 肺结核
肺结核是分枝杆菌所诱发的慢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途径是呼吸道,传播方式是飞沫感染。临床表现为全身乏力、低热、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确诊肺结核的有效方法是结核菌检查,配合X线检查可发现渗出性或渗出增殖性病灶、干酪样病灶、干酪样肺炎、空洞等,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
2.8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进食甲型肝炎病毒的食物后导致,临床症状为不思饮食、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发现后应隔离治疗,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和使用含有适量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
2.9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发疹性疾病,具有很高的传染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发导致,临床体征为手足无痛性皮疹和痛性口腔溃疡。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和飞沫途径传播,若发现应及时隔离,可涂1%龙胆紫或炉甘石洗剂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 预防对策
3.1 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在社区内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冬春季节常见疾病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医院内每周定期开展一次宣传讲座,内容包括介绍疾病的特征和与预防方法。必须保证食物新鲜干净,鱼、蛋、肉类等食品必须蒸熟后方可食用,水果、蔬菜必须洗净后方可食用,杜绝暴饮暴食,多喝开水和食用蛋白质、维生素等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豆类、瘦肉、鸡蛋、鱼类、牛奶、胡萝卜、菠菜等[3]。
3.2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日常勤洗手、洗澡以及勤晒更换衣物和被褥,不要随地吐痰,保证工作或生活环境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家中备用过氧乙酸消毒液,定期对室内物品进行消毒清洗。
3.3 锻炼身体
早晨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慢跑、郊游、踏青、登高等。劳逸结合,参加一些有益健康的鱼和活动,缓解工作的压力和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3.4 合理安排膳食
保证饮食清淡,不要食用辛辣、油腻、高糖、刺激的食物,可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禽蛋、瘦肉、大枣、新鲜蔬菜、蜂蜜、水果等。若天气温度转变应适量增减衣物,做到防寒保暖。
4 结语
掌握冬春季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病症,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人们的机体健康的整体水平,保障自身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范文4
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寒冷,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的时间较长。因此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工作,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冬季防寒国旗下讲话稿范本,仅供参考。
冬季防寒国旗下讲话稿范本一: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预防冬季疾病,注意防寒保暖。
转眼又到了年末,冬天到了,天气渐渐冷了。随着气温的降低,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更容易存活,而我们的呼吸道黏膜受到冷空气的刺激,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下降,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冬天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冬天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流行性感冒、水痘等等。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些学校中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
那么该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讲究卫生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洗手,不随意吐痰;家里和教室应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和室内干燥。
2.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散步、慢跑、做操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3.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4.注意防寒保暖。
冬季比较寒冷,人极易受寒伤肺,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引发呼吸系统疾患。因此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保暖。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快乐、舒心地学习、生活而一起努力吧!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冬季防寒国旗下讲话稿范本二: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鞠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 “防冻保暖,平安伴我”。寒冷的冬季已经来临,同学们每天都顶着呼呼的寒风来上学,真了不起!可要注意了,当气温降到5℃以下后,我们的小手小脸就可能会变得又红又痒,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这种冻伤多发生在我们的身体末端或表面,这些部位血流缓慢,且又经常暴露在外,局部温度低,极易受寒冷的伤害。那我们如何做好防冻工作呢?这里我建议大家勤做五件事。
1、勤进行耐寒锻炼。
如慢跑、快步走、跳绳等体育活动,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既可促进血液循环,也可以提高人体对寒冷的忍耐性。
2、勤准备防寒物品。
在严寒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穿着适当厚度的保暖御寒衣服,还应戴上口罩和手套。
3、勤换鞋、袜和鞋垫,勤用热水洗脚。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在严冬,我们更应该注意脚部保暖。
4、勤活动手脚和揉搓面部、耳、鼻。
经常揉搓按摩这些部位,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加快血液流动。这是预防冻疮的最佳办法。
5、勤晒被褥。
被褥经过日晒,变得蓬松,不仅增加了空气量,而且还增加了厚度。因此,盖着晒过的被子,会觉得更加暖和。
除此之外,冬季出门前我们一定要吃饱、穿暖,做好各种御寒准备。但如果外出活动时手脚被冻得发僵怎么办?我们千万不要立刻在炉火上烤或者在热水中浸泡,这样会形成冻疮甚至溃烂。正确的方法是回到温暖的环境中去,使冻僵部位的温度慢慢回升。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搓,通过摩擦增加温度,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以恢复正常。
冬天还很漫长,希望同学们掌握相关知识,提高防寒能力,注意冰雪天不要被冻伤。在此我衷心祝福大家过一个健康愉快的冬季。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冬季防寒国旗下讲话稿范本三: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锻炼防寒保暖》!
冬季的到来,给天气增加了几分寒意,这个季节,没有了夏日的骄阳,正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参加冬季体育活动,不仅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锻炼不怕严寒的坚强意志,而且还可以防寒保暖,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增强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
冬季体育锻炼,由于肌肉不断收缩,呼吸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同时还增强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体温调节中枢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提高人们的御寒能力。所以,坚持冬季锻炼的人,抗寒能力比一般人增强8-10倍。 冬季体育锻炼,大都在室外迸行,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人体造血机能发生明显变化,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就是这个道理。
冬季体育锻炼,接受阳光的照射,弥补阳光照射的不足。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但能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病菌,对人体有消毒作用。还能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作用,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尤其对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来说,多参加户外锻炼更为重要。
冬季体育锻炼,还可以加快血液循坏,增加了大脑氧气的供应量,这对消除大脑长期工作带来的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
冬季锻炼好处很多,冬季锻炼的项目也很多。一般多采用长跑、球类、跳绳、踢腱子、跳橡皮筋等项目。这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选择不同的项目,灵活掌握。
那么,冬季体育锻炼又要注意什么呢?
1、冬季天气比较冷,参加锻炼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幼。
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身体各器官的运作水平,改善肌肉、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现象的发生。
2、冬季锻炼要注意预防感冒。
冬季天气比较冷,锻炼着装要合理,锻炼后要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及时穿衣保暖,以防感冒。
3、参加冬季锻炼,要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更要有顽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同学们,身体是知识的载体,只有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才能应付各种困难和挑战。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范文5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今年要召开会议部署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公共卫生科落实好此项工作。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先后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充分认识禽流感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式,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切实加强人间禽流感防治工作,加强疫情监控,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期间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力度。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抗病能力,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卫生防治宣传日,广泛宣传有关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加强全民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非典、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醒公众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保持个人卫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食用禽类肉蛋时完全熟透,到正规镇场购买检疫过的家禽,防止疾病发生,如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对能够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控制工作提出要求。实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努力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消除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隐患;加强对没有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的其他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对可能发生疫情暴发流行的,根据人群免疫水平,认真组织做好相关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疾病监测工作,严密关注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动态。
四、加强疫情监测,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冬季呼吸疾病的预防范文6
1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
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具有一些特点,在鸡的养殖过程当中应当对其有所把握。例如,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和冬季均为发病高峰,明显的气候变化加之细菌、病毒、微生物的活动,非常容易使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发病后的鸡多会出现张口呼吸、喘咳、打喷嚏以及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部分还会伴有眼部充血、肿胀、眶下窦肿胀,这些都提示鸡发生了呼吸道疾病。如果不及时的医治,鸡呼吸道疾病会逐渐加重,进一步出现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以及全身感染等症状,这个时候雏鸡的生长发育会明显减缓,成年鸡的产蛋量会明显下降,再到后期鸡可能会直接死亡。
2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改善饲养条件和鸡场环境:(1)要做到定时清洁、消毒鸡场,现代养鸡非常密集,因此鸡粪便及其他的垃圾、污染物产生速度快,而且非常集中,这极易导致病源的出现和传播,只有对鸡场进行定时的清洁和消毒,使其保持清洁、干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以及细菌、病毒、微生物,才能预防发病。饲料日常的贮藏、保存必须要干燥、清洁、无菌,不能靠近可能存在或产生病源的物体、环境,随时为鸡提供清洁、充足的饮用水,过长时间的水或是受到污染的水,要及时撤换。(2)增强鸡场的防疫能力和效率近期对鸡舍进行全面的病原体净化,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在鸡呼吸道疾病出现、流行的前后,同样要各进行一次病原体净化。在进行病原体净化的过程中,不能放松了孵化期和育雏期的生物安全工作,要积极预防病原体感染。药物防治方面,可以选择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黄芪多糖,这些药物均可以对鸡呼吸道疾病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疫苗的注射选择方面,应当按规定和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只要疫苗使用得当,则可以相当有效的预防鸡呼吸道疾病发生。(3)强化对鸡场监测和管理在对鸡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中,要加强对鸡场和鸡舍的日常监测和管理,进而及时地发现鸡感染和出现呼吸道疾病,进行及时处理。在监测鸡场时,要通过对鸡场和鸡舍进行定时的检查,记录鸡的状态以及活动情况,进而为以后的监测提供资料。一旦发现某些鸡出现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要及时处置,防止疾病扩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此外,在监测鸡舍和鸡场中,要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和责任感,通过技术培训和责任教育,进而提高其监测质量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远程监测鸡场和鸡舍,进而提高检测的效率和水平,减轻人的劳动投入,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另外,在对鸡场和鸡舍的监测中,要改善和管理鸡舍和鸡场的环境。
3结语
鸡的呼吸道疾病会对鸡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要积极的做好相关防治工作,切实有效的预防鸡呼吸道疾病发生,从而确保鸡的健康、安全,保障好鸡的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翠玲.秋冬季节鸡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7,21(02):41-42.}
  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专家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并针对当前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形势,提出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提升防治效果。  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中医药“异病同治”有优势  根据我国国家流感中心实时监测的流感活动数据,当前,我国南方和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均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水平高于北方省份。这表明,我国各地正逐步进入流感流行季节。  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多种病原感染可能都会出现发热、头疼等流感样症状。但是出现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是感染流感病毒,也可能感染了其他病原体,最常见就是普通感冒。此外,流感病毒有多个型别和亚型可以引起流行,比如,目前主要就是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其次是乙型流感,既往也曾经出现过在同一个流行季,流行优势型株由一种型别逐渐转化为另一种型别的情况。  专家指出,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中医更加关注的是“病的人”,即病人所呈现出来的整体状态。即使患者感染的病毒不同,只要表现出来的证候相似,即可“异病同治”。通过望闻问切、准确辨证,便可使用中药或中医适宜技术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人体免疫的作用。  感冒流感,适合家庭常备的连花清瘟  首先,普通感冒、流感属于中医“温病”“疫病”范畴。中药连花清瘟汇聚了历代医家治疗外感温病及疫证的用药精华,以《伤寒论》麻杏石甘汤合《温病条辨》银翘散化裁,汲取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治疫证用大黄经验,配伍红景天清肺化瘀,调节免疫,体现积极干预的组方特色,具有卫气同治,表里双解;先证用药,截断病势的特点,能发挥“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作用。  其次,中药可通过组方中的多成分发挥多靶点作用,像连花清瘟组方中有金银花、连翘、麻黄等13味药材,涵盖了辛凉透表、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清热解毒等药物,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这些药物组合具有良好的退热、止咳、抗炎、抗病毒作用。也就是说它发挥作用不是单一功能,而是具备多重药效,可发挥整体治疗的作用。  研究表明,连花清瘟广谱抗病毒,显著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禽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种呼吸道常见病毒,具有退热、抗炎、调节免疫作用。随机、双盲、阳性对照药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连花清瘟治疗甲型 H1N1流感核酸转阴时间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相当,改善发热、咳嗽、乏力等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症状方面优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因为连花清瘟在治疗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方面的“异病同治”优势,能够针对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这样一个外感热病的症候群起到缓解作用,所以在当前呼吸道疾病多发的季节,非常适合家庭常备,多病同防。  顺应自然,保护阳气,预防呼吸道疾病方法多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但这些疾病也是常见病。预防措施除了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适度体育锻炼外,中医在预防呼吸道疾病方面可以说是内容丰富、成效明显。  据专家介绍,预防疾病的关键是顺应自然规律,以保护阳气为要,重点有三个原则:  第一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不宜熬夜,不宜起得太早,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同时精神还要内守。这是中医“天人合一”的重要理念,也是保持人体免疫力的关键。  第二是“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冬季多大风降温天,如果不注意保暖避寒,很容易引发风寒侵袭。同时,冬季也是闭藏之时,尤其要注意适度的体育锻炼,不要出汗过多。如果出汗过多,导致腠理开泄,阳气过度损耗,进而导致风寒易入,外感后还不容易康复。  第三,“谨和五味,营养均衡”。我国多地都有冬季进补的传统,冬季可以适当温补,但是不可以过食辛辣和肥甘厚味,过食则酿湿生热,一有外感,往往化热迅速,形成中医所说的“寒包火”证候。  最后,有专家强调,流感并不是普通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后危害更为严重,可能会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即使近期出现过流感样症状,痊愈后还是建议尽快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可减少感染,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免疫力的因素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