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过高会得什么病需求”会产生新的朝阳产业吗?


一款“养胃”饼干引发一场官司,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药食同源产业的规范和发展问题的思考。

丁 洋
食疗作为中国传统的养生方式一直流传至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少中药企业也创新地将药材与食品相结合,一时间,药食同源新产品层出不穷,诸如同仁堂的凉茶、江中集团的猴姑饼干、蓝枸饮料等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健康服务业兴起的当下,“药食同源”产品能否成为健康产业新的增长点?中药企业跨界经营能否为大健康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多位专家学者表示,如果人们能意识到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并能针对自己的体质在膳食结构中增加一些药食同源的食品,将有利于提高我国民众整体健康水平。药食同源产品未来的市场需求会更大,而大健康产业也因此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专家们建议,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并制定相应标准,更为科学规范地管理,大健康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药企涉足饼干引风波
“猴姑饼干,上午吃一点,下午吃一点,养胃。”这段由著名影星徐静蕾代言的饼干广告自开播就备受关注,“养胃”让这款由江中集团生产的饼干与众不同。
而在全国各大超市,这款饼干的位置也非常醒目,30天食用量(60包)的零售价达189元,该猴姑饼干第一年上市销售规模就突破8亿,在众多卖场成为单品种销量冠军。如此“高大上”的饼干更令众多消费者议论纷纷,有的消费者认为中药企业涉足食品行业是多此一举,也有的消费者认为,企业以制药精神做食品,会更让消费者放心。
今年7月,一场官司将这款“明星”饼干推上风口浪尖。一位消费者以使用江中猴姑饼干一段时间后并无效果为由,将销售者、生产者等告上法庭,江中集团表示将坚决应诉。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作为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猴头菇作为食材是美味菜肴,同时也是药材,用猴头菇这一药材制成的药品叫猴菇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第15册207页有记载:“本品为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
江中集团食疗品牌总监李斌表示,江中集团在深入了解市场对养胃的需求、现实生活中养胃难等问题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推出了将养胃珍品猴头菇添加进入饼干的江中猴姑饼干。根据猴菇片的药品标准,治疗剂量为每天干猴菇6克,若每天吃6片该产品,食用猴菇含量就能接近于每天6克。
“2015年到目前为止,江中集团共销售猴姑饼干3303.6吨,共采购干猴头菇原料1218吨,已使用503吨。”李斌认为,“养胃”一词不属于临床的专业用词,而是民间俗语。该产品既有养胃的科学依据,又投放了足量的猴头菇原料,保证了产品功效。
个体差异可致效果不一
“若是以猴头菇的多糖成分治疗胃病是没有问题的,如果饼干中包含的6克猴菇的剂量符合标准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单靠吃这样的产品就想达到治疗胃病的效果,效果很可能会有个体差异性。”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丽如是说。
李艳丽介绍,猴头菇具有多糖的药用功效,临床中多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从临床上看,对于胃病患者的饮食,首先就要忌甜食,饼干在制作过程中本身就需要添加一定量的蔗糖,有些较为敏感的胃病患者,吃少量单糖都会产生反酸、打嗝的症状。且饼干在制作过程中都会添加油,对于胃部不适的患者,医生通常要求饮食中油脂含量要低,“这类人群每天食用6片饼干后,必会摄入一定量的油脂,那么再吃其他食品的时候就要考虑控制油脂的摄入量了,不能单靠吃饼干而不调理饮食习惯。”李艳丽说。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在之前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的86种药食同源目录基础上,新增了15种包括人参、山银花、夏枯草、当归等在内的药食同源品种。
在李艳丽看来,含有猴头菇成分的饼干并非是胃病人群的专用食品。“这些药食同源的品种都对身体有好处,但不是单靠哪一个就能达到治病的效果,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参类,如果食用者本身就是阳亢体质人群,是不适合吃参类的。但对于胃肠道虚寒的人群,食用参类就有益处。”她强调,食用药食同源的品种最好遵医嘱。
青海省藏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完么安建认为,处于亚健康的人群是疾病蓄积时期,可以适当通过饮食调理达到对疾病的有效干预。按照藏医理论,在藏医药中会引用很多药食同源的食品作为药引子使用,比如青稞酒、蜂蜜等。“不管是作为药引子还是作为食品食用,其进入身体都会有一个消化过程。”完么安建表示,藏药提出六味,即甘、酸、咸、苦、辛、涩,经过胃肠道消化后变成甘、酸、苦这3个消化味,这与中医的食物五味说很相似。因此,人们如果在生活中加入药食同源的食品,对身体疾病的改善将有很好的效果,在食疗过程中,因个人差异导致效果的差异也属于正常范围。
药食同源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据记载,《内经》中说:“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也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毒副作用的中药食品和保健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古人将中草药分为上品药、中品药、下品药,上品药用于人体保健,加之中、下品药按君臣佐使配伍,治疗疾病。当今人们按照现实生活需求开发了大量的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是一个用量上的差异而已。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小,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大,合理食用药食同源品种会对治未病有积极作用。”山西省中医院营养科主任秦文军认为,如何让药食同源品种在药物和保健品中都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就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加大对治未病知识的宣传,让正确的、权威的治未病理念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对药食同源产品的功效与作用一目了然,能够自主对症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特征的产品食用,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使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预防、治疗。
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体检科主任张晋则认为,食疗是通过食物的偏性改变身体体质的偏性,让身体达到平衡,药膳是通过中医辨证将食物和药物加工而成,虽然其治未病的效果不可忽视,但食疗只是辅助作用,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仍不及药物治疗效果。
“比如白豆蔻,临床用药时一服药会用到6克,作调料用时炖鸡会用到1克的量,量少了食用者不会有胃肠道不适的反应,早期胃不适的人群可以选择当做调料食用,但胃不适症状患者就不能忽略了及时的药物治疗。”在张晋看来,药食同源产品作为食物应长期使用,尤其是作为身体还未到失衡状态的人群,会有所改善,但对于疾病症状明显的人群,还需要及时的药物治疗。
大健康产业新蓝海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的定义已经不单是对身体而言,更是追求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环境、家庭、人群等各方面的健康。如此,大健康产业应时兴起。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大健康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大健康产业也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这也意味着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将转向“防—治—养”模式。
安徽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认为,中医的临床用药并不会因为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而减少,中医临床用药的服务人群基数仍在增加,药食同源产品的未来市场需求会更大。中医药相关大健康产业涉及面较广,包括有机农业、健康餐饮、体育健身、健康管理、保健品、中医药产业、健康养生、健康养生旅游业等,既能实现跨界融合,也是中医药自身创新发展的机遇,加之我国老年化进程加快,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因此大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空间越来越大。
三亚市中医院脾胃病、老年病科主任周怀军认为,随着我国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增多,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朝阳产业。传统医药产业的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未来的医疗服务格局也会发生改变,不再只是依靠医疗服务机构,多元化运行方式将成为大健康产业的趋势,同时,应当加强对百姓正确认知医药健康管理的指导。
“作为中医院,更要尽快加入到大健康产业中。”桂林市中医院院长杨勇认为,首先,中医院在诊疗方面要完善中医诊疗体系和诊疗标准,不再过多依赖现代诊疗手段的各项指标。其次,中医院可以开发更多的健康产品,尤其是结合药食同源的品种生产便于百姓长期食用的、养生膏丹丸散。虽然越来越多的药食同源产品会和传统中药产业形成交叉或冲击,但作为医疗机构来说,最终的宗旨是为老百姓做好一系列的健康服务,因此,做好大健康产业对医院来说是提升其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好机会。
药食同源和大健康产业亟须规范
“如果能按照国际通用的食品标准,将我国药食同源食品、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产业链才会健康有序发展”,山西省中医院营养科主任秦文军认为,只有制定相适应的标准使之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明确真正用途,才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使中药保健食品能够“寓医于食”。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大健康产业和传统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安徽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董明培指出,如果想拉动大健康产业市场安全有序运行,就需要合理的规划以及政策的落实。“健康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覆盖面广、附加值高等特点,事实上,当前还面临着落地难、运行难的问题,政府应作积极引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整合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的研发资源,并鼓励社会资本开展健康服务项目。”董明培表示,如果各级部门间不能协调好工作,政策就无法落实,所以政府在规划中应设置重点部门和任务分工,明确各个部门的主体责任,并纳入政府的考核范围,这样才能立足自身优势发展健康服务业。
药食同源产业须“施肥”“修枝”

赵维婷
“药食同源”的概念早在唐代《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就已出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原有的86种药食同源目录基础上,又新增15种包括人参、山银花、夏枯草、当归等在内的药食同源品种。
随着“药食同源”概念被越来越多人所了解,多家药企、食品企业开始积极布局药食同源产业,诸如猴菇饼干、阿胶养生茶、山药酸奶等药食同源产品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热门零食选择。药食同源产业固然大有可为,然其在发展过程中亟待“施肥”“修枝”。
作为保健品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药食同源产业的确前景诱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份额在2014年就已达到1858.29亿元。另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4年发布的报告,2013年,营养保健品在中国消费者消费支出中的排名就已跃居第二位;2020年,中国保健消费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000亿元。
而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的药食同源产品,由于具有中医药文化和药膳食疗传统的先天基因,颇具竞争优势。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显示,中药相关保健品不仅深受年长消费者的喜爱,也受到其他年龄段消费者的追捧。
同时,作为一个快速扩张的新兴产业,药食同源产业既需要悉心培育,也需要规范管理,正所谓既要“施肥”,又要“修枝”。
“施肥”为沃其土壤。药食同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成熟的消费者市场。培育成熟的消费者市场则需要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乃至药企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令广大消费者明白,药食同源产品既有药的属性,又有食品的属性,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体质不同、身体状况不一样,适合吃的药食同源产品也有区别,效果具有个体差异性。药食同源产品不能替代药物,它可帮助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恢复生理平衡,但如果已进入疾病状态,应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另外,不同药食同源产品之间是否存在相生相克,食用期间是否存在饮食禁忌等都需注意。
“施肥”也为强其根基,药食同源产业要获得长期增长,不能走传统保健品产业的老路子,需要发掘自身特色优势,不是简单机械的“饼干+中药”“牛奶+中药”。应该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根据目前群众养生保健的热点需求进行深度开发,并研究出符合现代人饮食生活习惯且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的产品形式。
药食同源产业健康发展,还需要规范管理,“修剪”掉长歪的“杂枝”。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吸取过去保健品市场发展的经验,从市场成长之初严格规范管理,从功效机理基本明晰、药材来源可追溯、生产流程质量可控到规范化营销,不过分夸大产品功效,环环相扣,严把安全关。
发展药食同源产业是贯彻落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切实举措,也是中医药人“掘金”大健康产业,寻找下一个增长点的重大机遇。一个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悉心培育又离不开规范管理,“施肥”“修枝”双管齐下,药食同源产业才能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新媒体编辑:朱蕗鋆
}
活动资讯活动动态详情职业教育 线上 | 在线直播 | 已结束职业教育 线上 | 在线直播|已结束1月19日,南方周末联合腾讯课堂发起的首届沸腾新青年盛典在线揭幕。18个世界冠军得主邓亚萍、手握科技之刃的眼科专家陶勇、“职场锦鲤”孟羽童、“北大保安读书第一人”张俊成、导盲犬学校校长李苑甄、带领全村留守妇女创业的90后“瓷娃娃”王妙、打败了职业危机的宝妈崔钲聃分享他们奋进的人生。邓亚萍在沸腾新青年盛典发表《西西弗斯从不在山顶停留》主题演讲北大保安读书第一人张俊成、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混凝土项目首金获得者陈君辉、中国机甲之父孙世前、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张宇识等十位不同行业的青年当选“2021年度十大沸腾新青年”。南方周末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长姚伟新,腾讯教育副总裁陈书俊,腾讯教育副总裁、腾讯课堂总经理郑洁,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副总裁林涛等活动主办方的代表出席了盛典。首届沸腾新青年盛典以“学习创造新可能”为主题,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实现个人成长的双重需求背景下,有着特殊的价值意义。“青年是人的一生中最有创造力的阶段,是社会上最有生命力的群体,是推动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南方周末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院长姚伟新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沸腾新青年盛典向社会及公众传递进步青年的故事和思想,为青年树立学习、创新、沸腾的榜样,激励更多青年以学习为人生灯塔持续成长。”腾讯教育副总裁陈书俊表示:“每一个个体都是时代的一滴水,但每一滴水的沸腾才汇聚成了奔涌的时代,沸腾新青年盛典期望通过推动青年与青年交流,一起探索新学习方式,来帮助每一粒水滴升温、沸腾。”腾讯教育副总裁、腾讯课堂总经理郑洁表示:“科技与教育融合,腾讯课堂助力开启了新学习时代,‘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无所不学’的新学习方式,释放了更多力量,成就了更多青年。”邓亚萍、陶勇、张俊成开讲用知识和努力实现梦想邓亚萍分享了她用强烈的努力和拼搏,一次又一次冲破局限与束缚的故事。年仅13岁邓亚萍就在成人组击败所有对手拿下全国冠军,但却因为身材矮小被拒在国家队门外。“我必须要比别人跑得快、打得狠、打得怪,就得跟别人打得不一样,我才能赢。”邓亚萍表示,“虽然说面对内卷很多年轻人都想躺平,但是如果我代入当下的年轻人,我会觉得,不放弃努力是对自己的尊重,努力总是能一点一点地改善自己的处境。”世界冠军邓亚萍“年轻人的困境不是知道得太早了,而是知道的太多了。这是90后、00后和前辈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在他的演讲中鼓励青年,塑造自己的精神“免疫力”,才能塑造强大的内心。“别人需要你的帮助”为我们提供的是被需要和被依赖感,这让我们个体的存在充满价值和意义;“壮观雄伟的自然景观”为我们提供渺小感,在浩瀚的大自然面前,生活的不如意不值一提……“拥有强大的‘精神免疫力’又心怀火种的你我,无论人生高低起伏、顺境逆境,都自成沸点。”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承认欲望和展现自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没有你应该做什么,只有你想做什么。”2021年,大学刚毕业的孟羽童就是带着这样的冲劲和闯劲,参加了一场职场节目,并在这个节目里崭露头角,被珠海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选中,希望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高起点的孟羽童没有被幸运冲晕,她保持着“人间清醒”,继续为自己想要的而奋斗。“我目前是幸运大过实力。我就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像格力应届大学生的一个缩影,只有我们不断地试错和调整方向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才能够汲取教训。”“职场锦鲤”孟羽童“我虽然没有生在富豪之家,但是我一生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知识改变命运,我就是很好的例子。”曾经在北大西门站岗的保安张俊成25年前,在老教授们的鼓励下自学考上北大法律系,18年前返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6年前和朋友创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张俊成在家乡延续他在北大学习到的精神“爱与责任”,他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外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北大保安读书第一人”张俊成“我想让更多的视障人士能够过上更独立、更自由、更自信、更有尊严的生活。”香港青年李苑甄带着这个理想,放弃了澳洲、美国工作机会,来到广州开展导盲犬训练的工作。李苑甄介绍,广州有1800万人口,只有3条上岗的导盲犬,在国内,导盲犬极度缺乏。“我们一直在努力,为盲人朋友提供帮助,让他们能够跟我们一样,去到更远的地方。”“不管是怎么样的境遇,我们都不能停止生产,不能停止学习。我用尽全力,只是希望成为一个能够独立的普通人。”王妙从小患有成骨不全症,骨折近百次,医生说她可能活不过15岁。如今,她已经29岁了,也从“瓷娃娃”成为一名编织手艺人,参与了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的编织制作。她也把编织技术教给全乡百多位留守妇女,带着她们一起创业。“很多像我们这样散落在各地很努力的人,我们就像孤独的星星,通过网络和榜样的力量,我希望这些孤独的星星可以互相链接,可以成为星座、照亮天空。”90后“瓷娃娃”王妙“未来不会再有终身的职业,但我们一定要保持终身学习,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持续学习和深耕,就可以不被这个社会淘汰。”先经历失业,再通过学习和努力实现了人生二次沸腾,职场宝妈崔钲聃感慨,无论在什么阶段都不要觉得还有退路就选择相对容易的路走,“容易的路只会让你越走越难,到最后再也没有退路可走。”打败职场危机的宝妈崔钲聃盛典揭晓2021年度十大沸腾新青年沸腾新青年盛典面向各大领域及行业,甄选年度具代表性的青年,评选出“2021年度十大沸腾新青年”,并在盛典上揭晓和表彰,以此鼓励不断沸腾的青年之力。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钟表修复组组长亓昊楠,用青春的匠心唤醒“失声”的古钟表,为文物修复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对中华文明的守护。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混凝土项目首金获得者陈君辉,在钢筋水泥中摸爬滚打,在建筑工艺上钻研打磨,用混凝土为中国“砌”出首个世界冠军。中央美术学校客座教师孙世前,是中国第一台实体机甲的创作者,也是第一个将长城变形成中华巨龙的艺术家,让世界看到中国艺术新青年的蓬勃生机,也看到中国机甲产业的创新活力……不管身处何地,起点在哪,沸腾新青年的底色都是“知识与努力”。他们的内心无一例外都相信学习和努力的力量,不躺平不认命。他们保持着终身学习与强烈的努力,向前奔跑。他们的努力与奔跑所迸发出的力量带动了身边的人一起向上生长,甚至推动了行业、社会的进步。腾讯教育副总裁、腾讯课堂总经理郑洁表示:随着互联网与科技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平,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保持终身学习习惯对青年实现个人发展至关重要。而走出校园的10~20年时间内,是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实现个人理想和发展需求的关键阶段。腾讯课堂希望通过沸腾新青年盛典,把各行各业青年“终身学习”的故事和思想传递给更多青年,帮助更多青年成长。腾讯教育副总裁、腾讯课堂总经理郑洁(右一)为2021年度沸腾新青年潘友才、张俊成、崔钲聃等(从左至右)颁奖不只是十位获奖人,知识与求知欲也正成为更广大青年改变人生的翅膀。腾讯课堂数字表明,即便是在疫情影响下的2021年,参与职业技能学习的年轻人累计在屏幕前度过了7000万个小时,相当于8144年。通过学习,他们当中有人从工厂汽修工成为IT工程师,有人从叉车工人成为网络专家,有人从门锁设计师成为智能制造业最吃香的“特效仿真专家”……随着在线终身学习平台的持续发展、下沉、渗透,“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且终身学而有获”的新学习时代已经到来。广大青年随时随地更新自身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也在助力产业经济的“人才红利”持续向“人口红利”发展、进化,新青年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副总裁林涛(右一)为2021年度沸腾新青年孙世前、温绮雯、李苑甄、王妙(从左至右)等颁奖作为全国最大的在线终身学习平台,腾讯课堂通过连接全国海量的优质知识内容的方式,正在助力更多青年随时随地“刷新”知识,实现职业跃迁。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综合性终身教育平台大数据报告》显示,在腾讯课堂上,每个月有超过2600万的青年在线学习编程、设计、汽修、摄影,腾讯课堂为青年提供了超过13万家机构的40万门课程内容,其中80%的课程紧扣就业岗位需求,40%的课程为当年结合岗位最新需求和技术发展变化而推出的新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免疫力过高会得什么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