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脐带血用途的好处对什么人有用?

一、脐带血储存的利与弊  利:  1、脐带血能治疗多种疾病  目前脐带血不仅已能有效地治疗白血病、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几十种难治性疾病和多种不治之症,而且它所能治疗的疾病种类还在不断地增加。  2、脐血干细胞比骨髓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更高  自体储存的脐带血一旦需要使用时,不需配型,无免疫排斥的危险,移植成活率高,治愈率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另外储存的脐带血还能对家庭其他成员有一定的保障。  3、可以长期保存  以往有保存造血干细胞40余年的保存历史,现代最新的保存技术比以往的保存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因此,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是可以长期保存的,若干年后完全可用于医疗服务。  4、有极高的医学价值  从未来的发展看,脐带血干细胞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它将是器官克隆的种子;修复衰老组织器官,抵抗人体衰老的手段;是攻克癌症的*;神经脊髓损伤的治疗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弊:  1、自体移植尚无成功先例  在我国,利用其他人的脐带血移植是已得到临床验证的医疗手段,但“自己救自己”的自体移植尚无一例。  2、细胞含量有限,只适用于11岁以下(30公斤以内)的儿童移植需要  有专家认为,脐带血中细胞含量有限,只适用于11岁以下(30公斤以内)的儿童移植的需要,不足以用于成人的治疗,到底有多大用途还是个未知数。  3、脐带血自体移植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  一些原发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的患儿,出生时储存的脐带血很可能就带有血液病的遗传因子,使用自体脐血干细胞来救治毫无意义。“保存脐带血”主要是在利用孩子出生时父母脆弱的感情来得到认同,使用自身干细胞来治疗疾病目前还主要是一种设想,而不是现实。  ——虽然理论上说是可能的,一些实验也显示这样的疗法将来可能成为现实,但是这个“将来”有多远?  4、存储成本太高、几率小,不值得  储存一份自体脐血所需要的花费较高,为了十万分之几的可能性而保存脐血是经济和医疗资源上的浪费。二、储存脐带血流程  在分娩前联系当地脐带血保存机构。  身体检查评估(自费)合格后可签订《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储存协议书》。缴纳相应费用后会收到一套脐带血收集组(采集脐带血的相关用具)。保管好脐带血收集组,于入院待产时交给助产医生。生产前勿忘提醒医生协助抽取母血、采集脐带血,并请医生将脐带血采集表填写完整。  产妇在入院和分娩后立刻打电话通知脐带血库的相关咨询顾问,随后脐带血库会安排有恒温设备的*车在18小时之内前往生产医院*,以确保脐带血干细胞的活性。  经过实验室检测处理程序,60个工作日左右确认脐带血是否符合入库储存标准,脐带血保存机构会将脐带血样检报告邮寄给您。如果脐带血检测合格,脐带血库会将其入库保存,如果脐带血检测不合格,脐血库将在扣除部分检测费用后,退还其余费用。三、储存脐带血真的自己可以救自己吗  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中一个极其热门的话题。对于许多血液和遗传方面的疾病,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救命的手段。而本来要丢弃的脐带血中含有相当多的造血干细胞,又不存在配型的问题,因为被视作婴儿出生时宝贵的“副产物”。(来自他人的干细胞存在“配型失败”的风险,一个人与兄弟姐妹配型成功可能性是25%,而与其他的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自己的脐带血永远不会配型失败,保存自己的脐带血,以备将来的万一”成了保存脐带血的“理论基础”,也成了许多商业性保存机构宣传的诉求。商业机构“保存脐带血”的营销,主要是利用孩子出生时父母脆弱的感情来得到认同,在其中隐瞒了许多事实。  脐带血的数量是有限的,通常只有几十毫升。这几十毫升脐带血中,包含的干细胞数目只够针对儿童的移植。这意味着,这份保险要发挥功用,只能在孩子小的时候,而并不是像商业宣传中形容得那样“保险”。虽然将来的医学发展有可能减少对脐带血量的需求,但这同样只是一种还没有科学进展支撑的“希望”。  最重要的是,目前没有科学数据支持“使用自己的脐带血一定是有效的”。商业机构的宣传,着眼点仅是“自己的脐带血没有配型的风险”,却避开了另一个问题:如果疾病是来自于遗传因素——这在血液病中很常见(比如白血病)——那么自己的脐带血干细胞也会携带同样的基因,因此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从逻辑上说,科学家们将来或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将来的医学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无法知道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何时实现。但是,商业机构却把“可能”渲染成了“现实”。  理论上,有一些疾病可能用自己保存的脐带血来治疗。但是这一可能性有多大,不同机构所做的估计不同,从几千分之一到二十万分之一都有。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脐带血并非唯一有效的文案,甚至不见得是最好的文案。基于生物医学发展的现状,世界骨髓捐献协会、美国儿科协会以及欧盟都不鼓励普通人保存脐带血以作“生命保险”。  现在世界上有不少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报道,但是这些干细胞很少是来自于自己的脐带血,而是来自于公共的脐带血库。公共脐带血库的意义在于,让社会上多数的脐带血都进入公用的“脐带血库”。虽然不相关的人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只要可选的样本量很大,依然有很大的机会配型成功。这是个很简单的算术题:即使异体配型成功的概率低到万分之一,但只要有了10万个可选的样本,配型成功的机会依然可观。四、脐带血储存利用现状  1、大量脐带血资源被浪费 自愿捐献率低  记者先后咨询了多家医院妇产科,发现大量脐带血资源被浪费的现象较常见。省妇幼保健院产一科主任徐建秋介绍说,和感冒、头痛等常见病相比,恶性血液类和免疫系统疾病发病率较低,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不会去关注它。但对有切身体会的人来说,脐带血就是“救命药”,有人甚至准备生二胎来获取。  广东脐血库负责人表示,八成是自体保存的,仅两成属于公共捐赠:“捐脐带血的知识普及率不高,很多孕妇不愿意捐出”。  根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全国脐带血库公民自愿捐赠脐带血库存量达到7-10万人份,就能基本满足目前我国儿童相关疾病治疗的临床需求。但统计,截止到2008年2月,我国公民自愿捐赠的脐带血血库存量仅有2.5万人份。  2、脐带血保存费用高昂、脐血库运营费用高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已设立了6家脐带血库。这些脐血库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自体库,属于收费型保存脐血,只供自己用;一种是公共库,接受免费捐献脐血,给大家用。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公共库需要自体库的盈利来维持运转,“公自一体,以自养公”。  根据脐带血库公布的数字,取一份脐血约要一次性缴纳5000元,其中包括采血、化验、检测、筛选等一系列费用,入库后,一年的储存费用为6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如果存够18年,大约要花费1.5万元(全国各地收费会略有不同,但总价格相差不大)。  “取脐带血需要经过两个过程,一个是每家医院都能进行的乙肝、丙肝、巨细胞病毒、梅毒和hiv等病毒的检测;第二个过程是对干细胞进行分离制备,只有脐带血库可以做。其中,第一个过程有明确标价,大概1000多元,后一个过程没有标准定价,但两者相加应该在5000元以下”之后的保存,大部分花费出在设备和人员上。比如,保存脐带血的液氮罐、连接液氮罐的管子,甚至装干细胞的袋子都需要耐低温,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情况不发生破裂,所以基本都是进口的,价格较贵。尽管如此,这里面确实也还有利润。  天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邱录贵认为,由有资质的公共脐带血库向社会提供自体脐带血保存服务也是出于支撑公共库生存和发展的考虑。每一份公共脐带血的提取和保存都要耗费数千元,如天津脐带血库公共库的发展资金就源自于自体库的利润。正因如此,如果没有自体库的支撑,公共库将难以生存和发展,这是不得不正视的现实。  自体库赚钱,公共库不赚钱,发展下去会不会有“自”没“公”?唐佩弦说,公共库和自体库由一个老板管理,公私不分的结果只能是损公肥私,有“自”没“公”。他认为,公共库和自体库应该分开,公共库由政府来投资,自体库由公司来投资。  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医学研究所所长裴雪涛认为,在目前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公自一体,以自养公”的政策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为防止脐带血库过分商业化,可以进行保存量的比例控制。  3、脐带血应用范围广、研究日益深入,需大力提倡脐带血捐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教授刘开彦一再强调,自己保存脐带血不只用在血液病上,同时还有可能治疗其他非血液病,如糖尿病、风湿免疫病、脑瘫等。  刘开彦教授表示,脐带血中含有大量未成熟的造血干细胞,其未来的医学应用价值很高,这在近年来全世界广泛开展的干细胞研究现状中可见一斑。仅在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网站上,被批准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就有80多项。在我国,各地开展的干细胞研究项目也非常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教授告诉记者,他们也正在进行用脐带血干细胞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的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脐带血用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