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下这问题,蜜环菌跟灵芝加重肿瘤一样可以抗癌吗?蜜环菌固体饮料是智商税吗?

年前朋友寄了一盒灵芝过来,疫情期间我拿回去给爸妈,儿子喜欢吃老妈做的土灶砂锅煨汤,所以老妈就加了海参、灵芝、人参、还有我妹拿回去的虫草什么的做十全大补汤全家都吃一起补。人到中年,开始考虑养生,所以对于我妈炖的十全大补汤,我一边喝着一边心里在琢磨:“到底这锅价值不菲的汤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有价值?武侠小说和神话故事里,起死回生的灵芝,一直被民间传说是救命的,是真的吗?虫草,被炒作得快要挖绝种了,真的有那么神奇的药用吗?”想到就查,一查发现网络上的资料很纷杂,不知道哪些是专业靠谱的,哪些是广告的。最后还是决定找专业的科普书来看,这一搜,搜出来一本2018年出版的真菌类的科普书——《菌物志》由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不务正业”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化学博士斑斑所著。和其他专业的科普书不同,因为斑斑是“不务正业”的化学博士来写菌类的科普书,所以这本《菌物志》写得科学又有趣,没有那么多不说人话的专业术语,全书以真菌帝国派遣文化形象大使“小菌菌”的讲述为线,递交给人类50份文件,实际就是用了50个小章节从真菌的食用价值、医药价值和文化价值三个板块科普了菌类世界。《菌物志》的可读性很强,50个内容独立设计,随读随放,我陆陆续续的用了一天多时间读完,期间和办公室小姐姐们分享了很多内容,大家都抢着等我看完再细读,一时间,这本书成了我们办公室最热门的科普书。科普打假来一波:灵芝仙药长生不老?假的!灵芝,是蘑菇纲-多空菌目-灵芝科-灵芝属。(这有点像我们的籍贯,国家-省份-城市)但是市面上的,被人们高价买来吃进肚里的灵芝,却不是真正的灵芝。宣传的有抗癌疗效的云芝,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朽木上常常能找到,属于多菌科。还有树舌灵芝,生长速度惊人,一两年时间菌盖的直径可以超过一米,被很多商人当做千年灵芝高价出售,实际药用效果和价格不成正比。敲黑板:云芝和树舌灵芝都是多菌科,不是灵芝科!真正的灵芝包含灵芝多糖和灵芝酸,这两种成分对抗肿瘤在目前研究结果下的确有一定效果。但是,灵芝多糖在姬松茸和双胞蘑菇这两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食用菌身上都有,而灵芝酸的药用效果还不如现在化疗药物的十分之一。真正用灵芝来治疗肿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灵芝的药用效果,既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也没有那么成熟!再说灵芝炖在汤里的口感,没有其他食用菌的鲜美,灵芝吃在嘴里柴柴的像啃木头,被我们全家老小都嫌弃,仅限于喝汤,心理安慰。亚裔文化中灵芝仙草的地位实在是太高,所以难免会有商人乘机牟利,多看书,懂点科普,爱护好自己的钱包吧!记住了:灵芝仙药长生不老?假的!冬虫夏草的疯狂,何时是尽头?虫草的形状让害怕虫子的我觉得下不了嘴,不过我妹几年前做完手术后,一直被夫家养着喝着虫草老鸭汤,以至于我妈认为虫草的食疗效果惊人,去年开始自己悄悄的花大价钱买了吃,关键还买了些假虫草和劣质虫草,钱花了,东西不够好,气得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菌物志》里小菌菌说了,冬虫夏草,是属于粪壳菌纲-肉座菌目-线虫草科-线虫草属。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雪线附近的草坡上,夏季泥土中的一种冬虫夏草菌寄生在土层下蝠蛾的幼虫身上,当来年5月气候转暖,寄生在幼虫头顶上的冬虫夏草菌的菌孢开始生长,很快吞噬掉幼虫,将虫体作为养料,虫体一般4-5厘米长,菌孢一天之内即可全部覆盖,然后冬虫夏草的子实体穿出地表,外观看起来像一颗小草。这时候被拔出来,就是一颗完整的冬虫夏草。被炒作得价格不菲的冬虫夏草实际上就是冬虫夏草菌杀死蝠蛾幼虫并繁衍后代的行为。再来说冬虫夏草的药效,和灵芝一样,冬虫夏草包含的虫草酸和虫草素算是虫草的两个药效。在现代医学中虫草酸就是甘露醇,医学上最常用的开塞露里面就是满满的甘露醇,价格便宜到不用我说。还有静脉静滴用的甘露醇,也是非常便宜的物质,远不用市面上高昂的虫草价格。虫草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生素,能抑制病毒的核糖核酸(RNA)合成,也对一些细菌有抑制作用,对HIV-1型病毒也有杀伤作用,尤其是对多种实体恶性肿瘤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作为一种研制新药的候选者,虫草素在1951年被德国科学家分离出来,在1960年实现了全化学合成。不过,虫草素的合成并不靠冬虫夏草,而是靠蛹虫草菌。所以,冬虫夏草的疯狂,实际上也是人为炒作出来的。更可怕的是,环境破坏后,冬虫夏草大多数生长的区域属于严重坤超标,真菌自身有超强的坤富集能力,所以冬虫夏草的坤超标是常态。再加上被商人用硫磺熏蒸保存,冬虫夏草坤、硫汞超标实在是可恶!冬虫夏草的疯狂,何时是尽头?食用菌的价值我喜欢吃菌类,所以家里的餐桌上时常可以看到菌类的身影,以前只大约知道菌类可以增强抵抗力,在《菌物志》这本书里,我第一次了解到不同的食用菌有不同的食疗效果。比如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唯一存活下来的生物是姬松茸,它被科学界发现有很多可挖掘的治疗效果。同样有低癌症患者影响的还有烧烤摊、火锅最喜欢的金针菇和双胞蘑菇(多糖作用)。杏鲍菇在1990年后被日本探索出了栽培技术后,迅速的占据了东亚市场,被日本女生们在网站上票选为排名第一的“最喜欢吃的菇菇”,食用杏鲍菇有抗氧化剂作用和降低胆固醇和高血脂的作用。其他的猴头菇,草菇,银耳,黑木耳,羊肚菌等在书中也都有详细的讲述。多吃菌类吧,现代的菌类培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不同的菌类对人体的微生物菌群作用不同,但是总的来说都是极好的!与其花大价钱去买灵芝和虫草,不如让便宜又常见的食用菌占据你家的餐桌!和菌类和谐相处菌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远比人类的寿命更长,1998年美国林业局在俄勒冈发现的奥氏蜜环菌,占地890公顷,估计已经在森林里生长了约2400年。在地球这个蓝色星球上,菌类一直悄悄的和其他生物并存着,现在人类所知道的菌种大概超过了10万众,但是据估算,整个地球上的菌种应该有150万种。菌类不是一种孤独的生物,他们的生存需要和其他各种食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而现代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开始逐渐利用菌类的生存特性帮助人类更好的生存。比如2007年11月7日,中国船只“中远釜山”号撞上了美国旧金山旁大桥西侧的桥墩,大约有22万升燃油外泄到海里,利用平菇的油污处理功能,成功的处理了其中近2万升油污。头皮屑是正常代谢情况,如果被真菌感染就会造成头藓,头藓曾经是犹太社会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在1939年分离出灰黄霉素后,1960年,口服灰黄霉素作为治疗头藓的最优方案。从青霉素到头孢菌素,菌类不断的被医学所采用,不断升级,不断进化。酿酒靠菌类;挖矿可以靠菌类,连环境重建,生物降解也可以依靠菌类……对菌类了解越多,越发现和菌类和谐相处是人类莫大的福气。作为第十四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和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入围图书,这本《菌物志》让我感到很惊喜,简直是国内的博物科普书中不可多得的一本清流,阅读体验超级好,专业又有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解惑!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没有获得的专业知识,在这本书里全数解答,更妙的是,我还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菌类的科普。谢谢斑斑这位“不务正业”的化学博士,痴迷于底层生物链中的世界,将自己的博物学爱好及集成册,让我有这么好的阅读体验。这本《菌物志》推荐给你!我是宸妈,专注于青少年教育教养,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分享、点赞、关注和评论,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最近一刷发现好多人都在质疑益生菌。但作为毕业小论文就是《研究肠道菌群变化给体重带来的影响》的生物学学生!我只想说...很多说智商税的其实根本就是不懂!益生菌能让你变瘦!特别是加上少量运动!生物学生亲身实试验,这可真不是智商税!【先上个结论】足量、活的,并能安全到达肠道的益生菌能平衡肠道菌群,使抵抗热量囤积的有益菌增多,加上少许运动,就能快速达到减重的效果,最终养成易瘦体质。01 肠道菌群失调有多可怕?希波克拉底讲过一句话“所有的疾病皆来源于肠道”,有90%的疾病或多或少都跟肠道有点关系,甚至意想不到的肥胖。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数十万亿的量级,也就是1后面13个零。肠道菌群有多少细胞呢?1后面14个零!科学家们把肠道菌群称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甚至“另一个你”之所以把肠道菌群称作另一个你,是因为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并且它的“喜怒哀乐”,会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现在大部分人睡觉不规律,饮食也不规律,而且长期吃外卖,高热高脂饮食,肠道菌群势必失调,最后引发各种疾病!!肠道菌群失调最明显的就是变胖!(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上着上着班就胖了,说的就是你吧!02 喝水都会胖的人有救吗?有啊!吃点瘦子的翔!!哈哈哈别打我!!这是有科学依据的!《自然》杂志有一篇有关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的研究文章写到:科学家用【胖小鼠】和【瘦小鼠】做实验,取胖小鼠粪便给瘦小鼠吃,瘦小鼠在2个星期内暴涨57%,而吃了瘦小鼠粪便的胖小鼠瘦了下来!所以研究发现,其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粪便中的菌群!!为什么呢?↓先来了解下我们的肠道菌群组成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储菌库,其中好的细菌叫有益菌,坏的细菌叫有害菌,还有个“墙头草”中性菌(哪边强帮哪边)可别小看它们,肠道菌群能直接操控我们的身材胖瘦!!而易胖人群体内有大量的有害菌,即厚壁菌门,它会增大食欲并吸收更多的热量但瘦子体内几乎没有厚壁菌门,所以吸收能量少,自然不容易发胖虽然扎心的一点是菌群会遗传,但值得庆幸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03 如何构建好的肠道菌群,养成易瘦体质?所以“吃瘦子的屎会瘦”,你吃不吃?哈哈哈不闹了,虽然说是真的能瘦,但随着时代进步,科学家们早已研发出对肠道有益的菌群应用在益生菌了~那益生菌是什么?↓“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通过或平衡肠道菌群宿主黏膜与系统免疫功能或通过平衡肠道内菌群,促进营养吸收保持肠道健康的作用,从而产生有利于健康作用的单微生物或组成明确的混合微生物”(懒得翻书了,来自度娘)简单来说,就是“泛指一类对人体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自行在某音搜“肠道菌群”,就可以看到很多专家的视频了~~(不能直接放出来给你们呀sorry~)其实酸奶、奶酪、泡菜等食物中都直接含有益生菌,但这些益生菌不能在肠道内根植,只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泡菜中有大量钠盐,奶制品中添加了各种甜味剂和调味剂,所以,懂吧??~目前来看,市面上很多益生菌制剂都是活菌制剂,从嘴里吃进去,要经唾液、胃酸、胆汁等腐蚀,如果益生菌品质不过关,就很难活着进入肠道存活下来发挥作用。所以!!益生菌制剂一定要选择使用包埋技术的!这样才能确保益生菌活性,并且最好有益生元能在肠道内成功定植!作为一名生物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答辩时肯定加上自己真实经历更能打动老师啦!!所以我论文期间都一直有在试市面上的益生菌,但好多都pass掉了,找到像我一样优秀的还是比较难的(噗呲)这是我论文时期吃益生菌加上少量运动的成果,30天直瘦10斤!身边朋友都超羡慕!果然知识改变命哈哈哈我去年来就是一顿饿一顿饱,天天干外卖的那类人,所以体重到了我的巅峰,而且怎么减都减不下去,幸好老子是学生物的,研究过人体,所以有了自己的经历,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拿下“优秀毕业生”!!最后试下来最优秀的是这款,在菌株数量、质量、活性技术和背景上都非常强,而且它还不贵!!这就很关键了!!后面会教大家怎么挑选~不过当时我买的时候还没现在便宜,有需要可以了解看看↓被誉为“中国益生元之母”的王欣博士指出:“肯定还是多菌种的、高剂量的制剂,在临床上的效果要比单一菌种、低剂量的效果要更好。”我在网上下单了5个市面上比较火的牌子进行对比(汉*氏、森下**、**pace、bll、奇美研)(pass掉的不作图片展示,不太好。。懂吧)首先到现在为止,益生菌主要分成三大类: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那像前面说到的酸奶、乳酪一般添加的是乳酸菌,而市面上的益生菌一般都是复合多种有益菌种的口服液、药片、胶囊、粉末剂等等。其实这些形态之间并没有太大的优劣,主要是看:活菌数量和菌种剂量、保存技术、配方从菌株数量、活菌技术等方面综合研究比对之后发现,奇美研的益生菌是最符合标准的一个(其他牌子的要不是数量不过关,要不就是活菌技术不合格...哎)
而奇美研是三层包埋技术来保证益生菌活性,保证了益生菌到达肠道的时候活性能保持97%以上!三层包埋:顾名思义,给益生菌穿上了三层保护服,第一层把活菌安全传递至肠道,第二层耐胃酸、胆汁直达肠道,第三层定向缓释控释。配方挑选益生菌+益生元的配方,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我买的这几种都有益生元,但前面就不合格砍掉了,只留下了奇美研,而且!意外的是!奇美研还有“后生元”!!益生元是益生菌的“专属食物”,可以刺激益生菌的生长,同时又不会被肠胃代谢,不产生热量还可以到达大肠定植。后生元可以促进排便、提高抵抗力、扛幽的功效,为益生菌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因此,选择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这种王炸组合,直接满分!综合三个条件下来,唯一满足的只有奇美研!!这里要重点表扬一下它的菌种,专为国人体质定制了10株筛选的中国传统优秀菌株,而且是来自亚洲最大的益生菌供应——锦旗生物,有着49项益生菌专利!(亲身试下来我不推荐咱选外国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且人家不仅菌株好,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和制作工艺还邀请国内知名学府江南大学共同研发(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一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吧?)和国外牌子对比奇美研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存在排异性,因为很多国外的菌株都是从其他人种体内提炼的!奇美研包装都有明确的菌种号,这里拿几个功效给大家了解一下1)乳双歧杆菌B202:帮助减少热量摄入,养成易瘦体质 2)乳双歧杆菌B402:一种婴幼儿也能吃的安全益生菌
3)嗜热链球菌 B278:使肠道稳定,大口喝牛奶也不会腹泻
4)副干酪乳杆菌 B124:助力消化,多吃不怕
5)植物乳杆菌 LPL28:提高肠道防御力 (这是里面其中5种,有很多敏感字不方便全写,可以自己去看看)而且这个是树莓味的,粉质细腻,口感绝佳,干吃不粘牙,也不会齁甜卡嗓子!有些益生菌味道差也就算了,干吃都快把我噎死过去...而这个无论是干吃、泡水还是拌酸奶味道都是绝绝子!也因为这样才能坚持下来~并且0色素、0香精、0脂肪、0防腐剂!不亏是大厂出品!我现在调理好肠道菌群真的就“胖”是什么都忘了,没有反弹过!!成了谁身边都有的那个怎么吃都不胖的气人朋友!朋友们,这就是只是改变命运。最后,减肥的朋友们千万别吃减肥药,科学减肥啊!!调理好肠道加少许运动你就可以瘦的!!!看懂了没朋友们??不懂评论区问,真心劝你们有这问题赶紧试试,别误入歧途啊最后,优秀毕业生码字不易,点个赞吧!!爱你们~哈哈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灵芝加重肿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