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和特殊学校的区别里的康复室对特殊儿童的作用?

记者 常学艺 通讯员 陈超宁津县启智学校建校于1992年,是宁津县唯一一所涵盖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现占地15.6亩,建筑面积4900平方米。设有微机室、个训室、律动室、心理咨询室、情景教室等功能室及农疗基地。学校始终秉承“守护折翼天使,续写童话故事”的办学目标,遵循“一二三四七”的办学思路,坚持党建引领,建设特色学校;坚持送教上门,惠及每个家庭;坚持开放融合,抓好随班就读,达成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信、自强、自立、自养的目标。尊重差异
让孩子幸福成长“宁津县启智学校学生障碍类型多样,个体差异大,为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我们整合学校能力,利用社会资源,践行‘尊重个性、多元培养,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的育人目标,开设多元发展的‘七彩课程’,并将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宁津县启智学校校长孙广新介绍。学校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开发了钻石画、剪纸、手绘风筝等课程,受到了学生的追捧与欢迎。老师们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中不断增加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而每一幅作品背后,都凝聚着老师们的爱心与耐心。老师跟学生分享月饼。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共建单位职业中专这一优质资源,邀请陶艺大师朴树棠老师每周来授课,在他的指导下学校筹建了古韵优雅的陶艺工作坊,学生在这里体验制陶的乐趣与魅力,习得一技之长。在朴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听障毕业生洪乐展现了自己对陶艺创作的热情与天赋,2020年9月,他被宁津县职业中专陶艺班破格录取,如今他的作品个性鲜明,品味独特,深受业内人士的欣赏与肯定。书法课程的开设,让部分学生爱上了它。毕业生洪渤,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书法教师充分利用他的刻板行为,挖掘了他学习书法的特长,其家长非常支持,与老师们同心协力,致力于培养孩子的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书法作品曾在全市教育系统师生书画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平凡岁月中,我们见证了一个不平凡的‘星星少年’。如今的他,虽已毕业,但是仍坚持每天练习,笔法日渐精进,家长对孩子收获的技能非常欣慰,对学校老师感激不尽。”教师翟木娟说。学校养蚕工作坊吸引了众多孩子的参与。饲养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对蚕宝宝悉心呵护,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养蚕让学生了解蚕的一生,共同感悟生命历程,只有经历磨难方可破茧成蝶。生活处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是教育的场所。为了增加学生社会阅历,融入主流社会,提升自理能力,学校先后多次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超市,通过自主购物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感受真实的社会生活。“七彩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课堂中,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以教促研
和谐校园酿芬芳宁津县启智学校现有21名在职专任教师,这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稳重有担当的综合型教师团队。他们用智慧启迪学生,用情感感化学生,用人格陶冶学生,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据介绍,一直以来,学校狠抓思想教育不放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组织教师赴晋察冀革命抗日根据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赴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先烈,重温革命激情,坚定理想信念。老师与学生一起认识四季。学校积极落实“12347”工作思路中“走出去、请进来”的师资培养模式,秉持“让每一位教师自主发展”的理念,助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双线”学习方式,为老师们积极创造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另外,学校坚持以教研课题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建立了“七彩课程实践基地”“基于自闭症儿童生活适应实践基地”。一项县级课题已结题并获得优秀课题等级,并于今年一月份被列入市成果培育计划;一项关于养蚕的课题,已获得省级课题立项,还有一项关于培智学生葫芦雕刻技能的课题正在研究中。学校形成了“人人做研究,人人有课题”的教研氛围,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踔厉奋发
打造教育新亮点“办好特殊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特殊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继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之后,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从“支持”到“办好”,再到“强化”,我们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办好特殊教育的决心,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将聚焦劳动教育打造新亮点。特殊教育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学校乘着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东风,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积极践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立、自强、自养、自保”的办学目标,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学校修建了学生生活适应区——洗衣工作坊,生活适应区的建设将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真实环境,将传统生活适应课的课堂教学拓展到室外劳动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勇于探索解决特殊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每个特殊儿童打造最适合的优质教育。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丰富课程体系,彰显美育魅力。在教学实践中,学校不断拓展“七彩课程”内容,将充分利用学校种植的葫芦资源,及教师绘画特长,结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因地制宜地采用学校的特色资源来开展绘画与手工教学活动。在绘画与手工课堂中引入创意彩绘葫芦教学,指导学生采取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完成彩绘葫芦的制作,有效提升学生的绘画与手工制作能力。老师为学生进行音乐治疗。延伸教育模式,推进转型升级。构建新型特殊儿童学前教育模式,保障残障儿童享受学前教育。学校学前部自2020年10月成立以来,招收了15名幼儿,学校积极与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联合,实施“康教结合”,采用走教和走学的方式,让幼儿既能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还能享受到国家幼儿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毕业学生职业教育发展之路,让他们平等地融入社会,求职谋生。”孙校长表示,下一步,宁津县启智学校将积极创建职专部,让初中毕业的学生能够学得一技之长,获得生存技能,不再成为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真正让这些折翼天使插上翅膀实现梦想。}
2007年,教育部颁布了盲校、聲校、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三类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增设体现学生特点的课程。后来,又提出“医教结合”的教育方式,将教育和康复加以整合的模式受到了特殊家庭的青睐。众多的特殊学校将康复课程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的一部分。其中,精细动作是特殊儿童适应生存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评判儿童发展的指标。特殊儿童限于生理障碍,往往存在明显的动作发育迟缓,突出表现在精细动作方面。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特殊儿童掌握精细动作技能,提高精细动作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通常人们容易将动作和动作技能混淆,一般而言,动作技能含有动作的成分,动作只是人体的一种空间造型和驱动这种空间造型的内部冲动。只有当动作用于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时,才能被称为动作技能。因而动作技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动作技能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类别,如根据所涉及的骨豁、肌肉以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大动作技能两种。其中,精细动作技能指“依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实现的,一般不需要激烈的大运动,在比较狭窄的空间领域进行手、眼的协调动作,它通常具有协调、精致、幅度小的特点,如打字、刺绣、雕刻、串珠、折纸和画画等”。精细运动技能发育可能与脑认知发育的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重合,早期精细运动技能的正常发育和有效发展有利于脑结构及功能的成熟,并能促进个体认知系统的发展,并且对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进行有效改善。对儿童进行精细动作方面的训练是特殊儿童康复训练重要课程。儿童教育方面相关资讯。}

2023-03-16 18:50
来源:
教育评论圈发布于:山西省
现今社会,特殊儿童的残疾种类增多,残疾程度重,智力落后这一现状决定了儿童对康复与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高。以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教育工作大多是单一的聋儿康复、脑性瘫痪的肢体康复等,但随着特教事业的发展,特教学校的康复教育工作越来越向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发展。康复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这就决定了特教学校康复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研究意义性。
一、完善康复设施设备建设,装饰室内的康复文化。康复教育的顺利开展对于教学场地、设施有着较高的需求,传统的教室环境难以全面满足这一教学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场地建设,并且功能障碍儿童的康复需要借助一定的设施和器材,要备置齐备。比如,肢体残疾的儿童需要宽敞、安全且平坦的场所进行康复训练;针对自闭症儿童、聋哑儿童闭塞的特点,学校要为他们准备多感官统合训练设备以及心理沙盘治疗设备等,为孩子的康复训练、心理疏导、文化学习和技能训练提供物质保障。所以,我们将律动室、美工室、梦想室等功能室有效利用起来,有计划地完善康复室、感统室、沙盘室、资源中心的设施建设,增加色彩丰富、充满童趣的文化装饰,使我们功能室、康复室变成学生学练合一的乐园。
二、革新课程设置,开发康复艺术课、专业课课程,凸显康复教育的办学特色。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中,“康复”与“教学”是彼此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各行其道,泾渭分明,而康复教育下的课程设置,要实现“康复”与“教学”的和谐统一。在课程特色上,针对智障儿童在运动技能、精细动作,言语和语言、注意力、情绪等方面的障碍,通过艺术课程、专业课程,促进障碍功能的康复训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以,学校设立“三大”艺术课程,“四大”专业康复课程如,它们是律动课、美工课、梦想课艺术课程,康复益智课、心理健康课、感统课、资源融合课专业康复课程;艺术课要到功能室上,实现音乐治疗、精细动作协调、愉悦情绪等康复教育的任务;专业课程要到康复室上,感统课、心理健康课要到专门的感统室、沙盘室上,训练孩子的平衡、协调功能,疏导心理、稳定情绪,培养孩子初步管理情绪的能力;还有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要到资源教室上资源课,利用起康复设施椅子、秋千之类,释放心情、调节情绪,走出自我,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中。
三、加强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康复执行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殊学校的教师缺乏康复教学的能力,尤其是欠缺康复的专业知识,导致康复教育的理念难以得到真正落实。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师培训:第一,康复知识培训。我们还应该接受康复知识培训,对于康复教学的概念、意义、方法、策略等有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第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功能障碍儿童的康复教育不仅是一个医学治疗与护理过程,也是一个心理疏导与抚慰过程;第三,孤独症、自闭症培训。学校加强对于在校教师孤独症、自闭症的知识培训,尽快掌握聋哑儿童、肢体残障、智力残障等不同功能障碍儿童的康复理疗专业知识。
四、开展康复教学、教研活动,达成预期效果,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积极开展康复教学活动,常态课程有“三大”艺术课程教学,分别是律动课、美工课、梦想课,将康复教育融进律动、美工、梦想课的教学活动之中,实现音乐康复、手工康复、认知康复的目的;推动“四大”专业课程的康复教学,它们是康复益智课、心理健康课、感统课、资源融合课,重点训练学生的运动、协调技能,培养学生管理情绪的情商;运用康复软件、康复设施、康复技能到功能室上课,集体化和个别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针对性训练,专业康复,才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较高程度上实现康复目标。
高玉梅
洛阳市新安县特殊教育学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智学校和特殊学校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