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糖尿病能活多久确诊糖尿病后,怎么做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和延长寿命?

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就是,糖尿病对寿命的影响是怎样的?我还能活多久?很遗憾!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我们见过四五十岁就因为夜间低血糖没有抢救过来的,也见过八九十岁精神体格都很好的糖尿病患者。而决定糖尿病患者寿命长短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早晚,比如糖尿病肾病等等。所以,我们最应该关心的应该是如何延缓或者最好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作为一名内分泌临床药师,我要告诉你的是,首先还是要控制血糖使其达标,但是要把握一个原则,每个人的年龄、病史、基础血糖水平不一样,所以制定的血糖控制目标也不一样,不能一味的降糖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我们要知道,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高血糖状态对人体的危害都比不过一次低血糖事件的发生!血糖的控制目标是因人而异的!当然,如果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案可以轻轻松松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空腹6.1mmol以下,餐后2小时7.7mmol/L以下),而且不增加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我们是鼓励的!但是,每个人血糖水平,是否有并发症,年龄情况,预期寿命等都不相同,所以我们的控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最新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定为<7%。如果糖尿病患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而且无低血糖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设定为小于6.5%甚至是小于6.0%(正常人水平),餐前血糖5—6mmol/L,餐后血糖7—8mmol/L,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10年以上)、预期寿命较短、存在多种并发症且发生过低血糖,这时候我们的血糖控制目标就会放松!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可以设定为小于9%,空腹血糖小于10mmol/L,餐后血糖小于15mmol/L!首先我们要保证不发生低血糖,其次保证患者处于比较舒适的血糖状态!如果是妊娠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为了避免巨大婴出现,保证胎儿和母体的健康,我们的血糖控制目标会相对宽松些!在保证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5%时妊娠。应用胰岛素治疗者目标为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 mmol/L,餐后血糖在8.5 mmol/L以下 。如果糖尿病患者需要手术,为了避免手术后创口可以快速愈合,我们需要保证血糖水平处于10mmol/L以下!而且,为了方便控制血糖,减少口服药物对手术和健康的影响,我们在围手术期推荐使用胰岛素降糖!要想控制血糖达标,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延长糖尿病患者寿命,就要做到以下四点!1、如何正确饮食?首先,我们要纠正一个观念,糖尿病患者没有不能吃的食物,只是要把握吃的时间和量!我们可以参考上图选择食材,避免富含单糖、双糖的食物,如蜂蜜、糕点、红糖、白糖,避免喝稀饭等富含淀粉且消化快的食物,宜多吃白菜、菠菜、黄瓜这些含生糖指数低、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至少进餐三次,每餐最好主副食搭配,精粗粮搭配,精粗粮搭配的比例为6:4,提倡多干少稀,少吃油炸食品,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适当吃水果,而且要放在两餐中间吃,可以避免血糖大幅度的波动。2、如何正确运动?尽量运动上应选择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到感觉身体发热、出汗但非大汗淋漓,推荐按照“三五七”的原则去运动,每次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次运动后心率最好达到170次/分。运动时,应备有可立即进食的糖类/淀粉类食物,预防低血糖事件的发生。3、加强糖尿病相关教育!糖尿病属于慢性病,不管在饮食、运动亦或是药物治疗方面,我们都要持之以恒,不能放松!糖尿病患者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认识,更新疾病的治疗观念,还能提醒我们不要放松对自己的管理!只有坚持,才能得到最大的获益!4、规律的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血糖达标,怎样才能准确及时的评估出血糖水平?那只能是血糖监测,规律的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我们调整治疗方案,才能选择出最适合我们的药物和合适剂量!我是韩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关注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朋友也存在相似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谢谢支持!}

前列腺疾病编辑
4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7-04 11:25:33
关键词:
#前列腺炎
#前列腺
前列腺炎是一种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病因较为复杂,包括感染、免疫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患者由于疼痛、尿频等症状困扰,很容易想要了解该病情况发展以及会不会影响寿命。在这里,我们将围绕"前列腺炎不治能活多少年"这个问题,为大家详细解答。一、前列腺炎会加速过早衰老很多人不了解前列腺炎,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只会影响生活质量,而不会给患者寿命带来影响的疾病。但事实上,前列腺炎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疗,患者将会加速衰老,导致寿命缩短。这是因为,前列腺炎主要通过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导致性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身体发育与生长,加速过早衰老。二、前列腺炎容易诱发包括癌症在内的其他疾病前列腺炎对患者健康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前列腺炎容易引发男性其他疾病的发生。如果前列腺炎得不到及时控制,炎症将会不断向周边器官扩散,从而对患者的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更多的伤害。除此之外,前列腺炎也容易诱发危险的疾病,包括前列腺癌等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寿命带来巨大的威胁。三、早期治疗是提高寿命的有效途径相比于治疗疾病,提高寿命可能更有迷人之处。对于患有前列腺炎的男性来说,提高寿命的关键便是早期治疗。只要在疾病初期就进行有效的治疗,很多男性都可以摆脱前列腺炎的困扰,重获健康,进而延长寿命。这主要是因为,早期治疗有助于控制炎症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后期疾病的发生。所以,只要在前列腺炎初期就积极治疗,患者完全可以拥有更长的生命。四、日常预防与保养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除了及时治疗前列腺炎外,患者日常的预防与保养同样也是延长寿命的重要手段。有一些预防措施,也许可以让患者避免前列腺炎的发生和复发,从而摆脱疾病的影响,如:1.合理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忌辣忌酒,减少水产品的摄入。2.适量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和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3.提高卫生水平:保持身体清洁和卫生是预防前列腺炎的重要途径之一。结语:前列腺炎虽然是一种罕见的生命危险疾病,但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寿命带来的威胁却不容小觑。如果疾病进展到严重程度,很可能加速患者的老化过程,缩短其寿命。因此,提高了解前列腺炎的知识,及早发现病情、积极治疗、日常管理以及尽量预防,都将有助于延长患者的寿命。前列腺炎可以活多久是一个因个体差异而不一定确定的问题。根据临床观察和研究,绝大多数前列腺炎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调理控制疾病,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常常面临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若忽视病情,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进展和恶化。然而,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如抗生素治疗、生活习惯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命。此外,前列腺炎患者通过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前列腺炎的预后。尽管前列腺炎可以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但通过科学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前列腺炎患者可以延长寿命,享受幸福的健康生活。综上所述,前列腺炎的寿命问题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积极采取科学治疗方法,调整生活方式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有效控制和缓解疾病,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是独特的,因此疗效和寿命的长短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
2020-09-09 21:46
来源:
科技大一号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发病率逐年增长并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目前由于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依靠药物治疗,如何延缓并发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研究的目标。
我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李光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通过6年的临床试验及30年的随访研究,于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上发表了研究结果。
由于研究是在中国大庆开展的,这项研究又被称为大庆研究。大庆研究从1986年开始,是一项领先全世界的糖尿病预防研究,这项研究也被认为改变了世界糖尿病学者对糖尿病预防的观点,30年研究观察的成果也被评为世界领先的突破性进展。
该研究从大庆市110660人中选出577名糖耐量受损人群,这群人正处于正常人向糖尿病过渡的阶段,研究者将他们分为了干预组(438人)和对照组(138人),其中干预组又分为了饮食干预、运动干预、饮食+运动干预三组。
通过6年生活方式干预后,研究组对这577人进行了30年的随访研究,他们对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运动+饮食干预组的糖尿病发病中位时间延迟了3.96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26%,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3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33%,全因死亡率降低26%,中位生存时间延长4.82年,平均寿命增加1.44年。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通过有效的生活干预,确实能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心脑血管、眼、肾脏微血管并发症是可以早期预防的,并且,早期干预效果比晚期吃药更好。
那些已经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即使服用最新的药物3~5年,也只能降低30%左右的发病率,而早期干预在30年后也能减少30%左右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这也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在上个世纪,糖尿病在我国还被认为是一种“富人病”,发病率并不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糖尿病患者增长速度也超出了预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糖耐量受损人群正是高血糖的高危人群,在这项研究中,那些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糖耐量受损人群20年后的死亡率达到了33%,30年后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72%,远远高于血糖水平正常人群21%和28%的死亡率。
那么,研究是如何进行运动和饮食干预的呢?
对参与研究的志愿者,研究人员鼓励他们每天至少增加1个单位的运动量,对于那些年龄小于50岁的志愿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增加2个单位/天的运动量。
饮食方面,对于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25的志愿者,每天摄入总能量控制在20~30kcal/kg,并且饮食比例也有要求,碳水化合物约占55~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5~30%,同时需要注意酒精和糖分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对于BMI>25的志愿者,首先要积极减重,减少能量摄入,直到BMI降到23左右。
这项研究强有力地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受损患者的意义,对于与糖尿病抗争的战斗,只靠药物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糖尿病发病人群越来越多,并发症也越来也多,只有从根源上预防糖尿病发作,才能有更高的收益,也更加具有社会意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糖尿病防治政策会有较大的改变和进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糖尿病能活多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