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房扑心电图特点/房扑:百分之百是什么意思?

心房扑动主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最有效终止房扑的方法是直流电复律。心房颤动治疗强调长期综合管理,即在治疗原发疾病和诱发因素基础上,积极预防血栓栓塞、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及控制心室率,这是房颤治疗的基本原则。具体如下:一、心房扑动:1、药物治疗: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自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或洋地黄制剂(地高辛、毛花苷丙);转复房扑并预防复发的药物包括IA类、IC和Ⅲ类(伊布利特、多非利特和胺碘酮)抗心律失常药;伊布利特用于新发房扑复律治疗,禁用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QT间期延长和窦房结功能障碍者;多非利特亦可选用。应用IA和IC类药物复律前应先控制心室率,避免因房扑频率减慢后房室传导加快而导致心室率增加,但合并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房扑病人,应用IA与IC类药物容易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故应选用胺碘酮。长期维持窦性心律可选用胺碘酮、多非利特或索他洛尔等药物。2、非药物治疗:直流电复律是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通常应用很低的电能(低于50J),便可迅速将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食管调搏也是转复房扑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服用大量洋地黄制剂病人;导管消融可根治房扑,因房扑的药物疗效有限,对于症状明显或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扑,应选用导管消融治疗。3、抗凝治疗:持续性心房扑动的病人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明显增高,应给予抗凝治疗。具体抗凝策略同心房颤动。二、心房颤动:1、抗凝治疗:房颤病人的栓塞发生率较高,因此,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重要内容。对于合并瓣膜病病人,需应用华法林抗凝。2、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将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包括药物复律、电复律及导管消融治疗。IA(普鲁卡因胶)、IC(普罗帕酮)或Ⅲ类(胺碘酮、伊布利特)抗心律失常药物均可能转复房颤,成功率60%左右。胺碘酮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最低,是目前常用的维持窦性心律药物,特别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其他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还有多非利特、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决奈达隆,但临床疗效均不及胶腆酮。药物复律无效时,可改用电复律。如病人发作开始时已呈现急性心力衰竭或血压下降明显,宜紧急施行电复律。复律治疗成功与否与房颤持续时间的长短、左心房大小和年龄有关。对于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病史较短、药物治疗无效且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以及存在心衰和(或)LVEF减少的症状性房颤病人,亦可行导管消融治疗。此外,外科迷宫手术也可用于维持窦性心律,且具有较高的成功率。3、控制心室率: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决奈达隆),可单用或者联合应用,但应注意这些药物的禁忌证。对于无症状的房颤,且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控制静息心室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颤房扑心电图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