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会好吗了还有办法吗?

截瘫的治疗办法有哪些?_截瘫_快速问医生
发炎
肾阴虚
前列腺肥大
白带
腰酸
发热
鼻塞
儿童尿床
血虚
尿频
脱皮
淋巴结肿大
水泡
女性不孕
打呼噜
黄疸
免疫力下降
梦游症
冷汗
症状百科 >
截瘫
> 截瘫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截瘫
概述
病因
检查
诊断鉴别
预防治疗
缓解方法
食疗
专家观点
医患问答
相关疾病
经验分享
  生活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导致截瘫的发生,截瘫对于患者自身来说要遭受很大的打击,因为截瘫后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会影响到整个家庭,所以说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体针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断面九针穴、伏兔、足三里、阳陵泉、绝骨、解溪;2、肾俞、次髎、血海、三阴交、髀关。  配穴:调理二便加气海、中极、秩边、天枢、上 、中 、下 。  断面九针穴位置:上穴为损伤平面上一个棘突,下穴为腰椎5(L5)棘突,中穴为上下穴连线之中点,加上、中、下三穴之两旁夹脊穴,共为九穴。  治法  药液: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液(维生素B1100毫克/2毫升加维生素B12100微克/毫升)。  每次主穴两组分别取2~5穴。配穴据症取2~3穴。主穴第一组为毫针刺,第二组为穴位注射。血用穴则可针刺与穴注交替。毫针刺法:要求深刺,针深1~3寸,用较大幅度提插捻转,中强刺激强度,使背部穴针感传向麻痹平面以下,腿部穴尽量激发针感。血用穴可用中弱刺激,但要求任脉穴针感传至阴部,秩边斜向内刺,使针感传至小腹,天枢穴传至腹股沟。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1小时。  穴位注射法:上述药液任选1种,亦可交替选用。上下各取1~2穴,用5号齿科针头,深刺并作反复提插后,以较快速度推入药液,每穴1~2毫升。隔日1次,穴位交替轮用。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损伤平面上(1~2个棘突)和下(1~2个棘突)的督脉穴和夹脊穴,膈俞。  配穴:分4组。1、关元、中极、天枢;2、秩边、殷门、委中、昆仑;3、髀关、伏兔、足三里、冲阳;4、环跳、阳陵泉、绝骨、丘墟。  (二)治法  主穴每次均取,配穴第一组每次取2~3穴,余每次取一组。督脉穴刺法: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所要针刺穴位的上、下两个棘突点间的皮肤,右手持针,针尖垂直刺入,缓慢均匀提插,以测知针尖所遇之阻力,并体会指下感觉。如因骨折或脱位使棘突间发生改变时,可按照损伤平面上下选取督脉穴的原则,加用其他督脉穴。进针深度一般为1.5~2.5寸,当手下感到弹性阻力(为刺中黄韧带),局部胀、重、酸感时,仍可继续针刺。一旦指下有空虚感,且病人自觉针感向双侧下肢或会阴部放射,则不得深刺,稍将针外提。施平补平泻手法。配穴,应尽量使之得气,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4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电针  (一)取穴  主穴:扶突(臂从神经)、曲池(挠神经)、冲门(股神经)、阳陵泉(腓总神经)、腰俞(马尾神经)、阿是穴。  配穴:中极、关元、会阴。  阿是穴位置:脊柱正中线,损伤平面两端棘突间。  通过阅读上面文章内容我们能够知道截瘫的一些治疗方法,希望患者在以后要摆脱治疗的误区,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减轻病痛,也能够使改善疾病的症状,愿望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谐幸福的家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截瘫会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