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发病症状病的症状 什么情况会导致鸭呼肠孤发病率更高?

2019-05-23 10:38
来源:
氨基维他拉蒙斯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鹅呼肠孤病毒(Goose reovirus,GRV)均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ARV相继从患有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心肌炎、矮小综合症、肠道疾病和“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病的鸡体内分离出来。
MDRV的感染,最早由Kaschula报道发生于非洲,1997年以来我国福建省、浙江省等省雏番鸭也发生类似疫病,吴宝成等在国内首次确认该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研究表明MDRV对北京鸭、麻鸭、鹅和鸡不具有致病性。
自2005年,在四川省、广东省、安徽省等省份陆续报道不同品种的鸭群中出现一种新的病毒病,威胁着水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陈少莺等从肝脏不规则坏死和出血混杂为主要特征的发病麻鸭群中,分离到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随后,各地陆续报道新型鸭源呼肠孤病的流行,黄瑜等、王永坤等先后报道了半番鸭、鹅感染新型鸭呼肠孤病毒,2006年刘红等首次从北京鸭脾坏死病料中分离到一株新型呼肠孤病毒。NDRV也属于正呼肠孤病毒属,但感染宿主的范围扩大,现已成为危害家禽养殖业重要传染病之一。
致病机理
有研究显示,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NDRV感染雏鸭能引起脾脏坏死和法氏囊滤泡淋巴细胞的严重缺失,导致这些重要的免疫器官受损,淋巴细胞严重减少,从而使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易诱发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还有研究者通过对雏鸭感染NDRV进行免疫病理学研究,表明脾脏和法氏囊是病毒感染的主要靶器官,淋巴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雏鸭感染后导致这些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
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日龄多在1-22 d,死亡率为10%-15%,有的感染鸭群死亡可持续到30日龄以上。临床上,感染早期无明显特异性症状,但后期发现鸭子质量偏轻。MDRV在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人工感染致鹅和半番鸭发病,而其对鸡不致病,而NDRV分离株临床试验主要表现为小鸭生长缓慢,不软脚,人工感染鸡和鹅无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NDRV分离株致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点状或斑块状出血和坏死,脾脏肿大坏死,心脏、肾脏、法氏囊等出血。
图1 肝脏坏死
图2 脾坏死
图3 肝脏出血
综上所述,我国不同地区流行的不同呼肠孤病毒株具有宿主差异性、地域差异性及致病性多样化的特征,研究也显示这些病毒基因组具有多样性,病毒的毒力不同、组织亲嗜性、抗原结构、细胞培养特性亦不同,提示禽类呼肠孤病毒经过野外的长期选择和进化,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对水禽的致病性逐渐加强,应引起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文章来源于:新希望六和动保中心。版权归原作者,向原作者致敬,文中观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请勿盲目,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9-12-21 15:56
来源:
畜牧一点通
[识病原]
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属于正呼肠孤病毒属的第II亚群。鸭呼肠孤病毒可以分为经典型(C-DRV)和新型(NDRV)两种。经典型主要感染番鸭引起鸭坏死性肝炎(俗称番鸭“白点病”或者“花肝病”)。新型可以感染番鸭、半番鸭、肉鸭和鹅等多种水禽,引起番鸭和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也称为番鸭“新肝病")和肉鸭“脾坏死症”。
[知规律]
(1)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①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播,能否垂直传播仍未能得到科学数据的验证,但是临床调查发现,来源不明或从外地疫区引进的鸭苗,雏鸭发病的几率远远高于普通鸭。
②易感动物多见于番鸭,其他品种的鸭(如半 番鸭、麻鸭等)发病较少。常见于4 ~ 26日龄以内的雏番鸭、半番鸭,成年番鸭尚未见发病,其中6~ 15日龄的维鸭居多,病程7~ 10d。
③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季为该病的高发季节。发病率5% ~ 40%不等,死亡率为10% ~ 50%,日龄越小或并发感染时其发病死亡率越高。
(2)脾脏坏死症
①易感动物主要 见于30日龄以内的雏鸭,麻鸭、番鸭和北京鸭等各品种鸭都有发病。发病日龄最早的在3日龄发病,集中发病时间为7~ 15日龄,30日龄以后的鸭发病较少。
②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病死率可达10% ~ 20%,有时高达50% ~ 70%,病程较长可达7~ 10d.
[看症状]
(1)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
①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缩颈、脚软,伏卧,伴有呼吸哕音。
②死前有神经症状,排绿色或黄色稀类,脱水、消瘦,病程短,死亡快,多在发病后24h死亡。
(2)脾脏坏死
扎堆缩颈,喙拱地,两翅下垂,摇头,呼吸急促,扎堆,下痢,排白色、黄白色或绿色稀便,粪便腥臭,肛门周围常有尿酸盐黏附,严重者瘫痪。
[观病变]
(1)鸭出血性环死性肝炎
①心脏扩张,心包积液,心肌有点状和条索状出血。
②肺脏出血、积水。
③肝脏肿大,有的不肿,有密集相交的针尖状白色坏死灶和圆形出血点。
④脾脏肿大2~ 3倍,瘀血、出血、破裂或坏死点,发病后期,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纤维膜。
⑤法氏囊肿大、出血,呈紫葡萄色, 肾脏肿大、出血,脑膜出血。
⑥胰腺出血和有坏死点。
(2)脾脏坏死症
①脾脏肿大出血,严重者呈紫黑色,变形,表面如同核桃皮状凹凸不平,或出现小米粒至绿豆粒大小的不规则坏死灶,严重者后期脾脏萎缩消失。
②腺胃黏膜出血,肌胃角质膜、十二指肠黏膜有黄褐色的溃疡。③胆囊肿大,胆汁渗出,心肌出血。
④肝脏肿大,呈大理石样变,表面有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或出血斑点。
[重预防]
①加强饲养管理,给予育雏番鸭、半番鸭全价营养,加强鸭舍的清洁,保持通风、干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的作用。另外,鸭苗的引进要慎重,对有可能带病的种鸭场的鸭苗尽量不引进。
②免疫接种,种鸭于开产前免疫灭活疫苗2次,小鸭1日龄免疫弱毒苗。
[早治疗]味朝[专家告诫]
发病早期使用抗菌药、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可以降低死亡率。
[治疗原则]
银行抗病毒,保肝养肝和防止继发感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鸭呼肠孤病毒发病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