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会影响听力吗跟听损有关吗?

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听力受损?专家这样说原标题:哪些不良习惯会导致听力受损?专家这样说来源:人民号产房里婴儿发出的啼哭、课堂中传出的朗朗读书声、舞台上歌唱家演唱的动人歌声……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它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旋律,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然而,您是否曾经出现耳闷或者听不清?是否突然发生耳鸣或者眩晕?这些症状都表明可能是耳朵健康出现了问题。今年3月3日是第24个全国爱耳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谢静为大家讲解关于听力健康的知识,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图为谢静正在为患者进行耳部手术。认识耳朵 了解耳部疾病耳朵是接收声音的唯一器官,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耳廓与外耳道属于外耳,耳廓主要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外耳道连接耳廓和中耳。鼓膜及内侧的中耳腔属于中耳,主要起着传导和扩大声音的作用。内耳结构非常复杂,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不仅与听觉有关,还负责平衡感觉。谢静介绍,如果病变发生在外耳和中耳,一般会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如果病变发生在耳蜗,可导致感音性听力下降,如果病变发生在听神经或者听觉中枢,可导致神经性听力下降。外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外耳疾病,一部分患儿有先天性耳道闭锁,导致声音无法传导进耳朵。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被称为耵聍栓塞,也会影响听力。临床中,中耳炎是一种发生在中耳的常见疾病。包括和鼻腔状态密切相关的分泌性中耳炎、感染相关的化脓性中耳炎以及中耳胆脂瘤伴发感染等,都会影响听力健康。此外,中耳还可能发生先天性畸形、外伤、良恶性肿瘤等情况。患中耳疾病后,声音传到鼓膜后不能继续向内传导,从而影响听力。除了后天因素,有些孩子因遗传性因素出现先天性听力下降,这样的听力损伤常常发生在内耳,多是由于感受声音的感觉细胞功能缺失造成的。同样,因自然衰老导致的听力下降,是内耳听觉器官老化导致。老化、噪声、药物是影响内耳健康的三大“杀手”。此外,精神心理、内耳循环、免疫力等因素也可导致内耳损伤。全生命周期警惕听力损失听力损失会影响我们与外界交流,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指出,患有听力损失及面临听力损失风险的人逐年增多,安全用耳对于维持良好听力非常重要。听力损失是全生命周期都需要警惕的一种疾病。“最早可追溯至胚胎。” 谢静介绍,如果宝宝同时遗传了来自父母双方同样的耳聋基因,就可能表现出耳聋。实际上,育龄夫妇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就可以得知双方是否为同一耳聋基因携带者。如果家族中有听障患者或生育过听障宝宝,更应引起重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新生儿出生后的必查项目之一,可以在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从而进行早期干预。新生儿在出生3天内接受初筛,未通过初筛者,42天左右接受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进行听力诊断性检查。早产、高胆红素血症、宫内感染、家族病史、缺氧窒息史、脑膜炎等是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新生儿家长应关注听力筛查的结果,关注新生儿听力变化。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率逐渐增加,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这主要与社会生活及工作节奏快,加班熬夜、生活不规律和不良情绪有关。如果突然发生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闷时,应抓住治疗最佳时机,及时就医。当老年人因身体机能退化而出现听力损失时,一定要咨询耳科医生,进行诊断并积极干预。听力损失会导致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变得疏远,产生孤僻、抑郁、暴躁、多疑等心理不良反应。此外,研究证明,老年性听力损失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症的危险因素。尽管如此,老年人也无需过度担忧,日常中要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管控慢性病,保持良好的情绪。一旦发现听力下降,应尽早到医院的耳鼻咽喉科进行检查,由专科医生判断听力损伤的程度,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也可借助人工听觉技术改善听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不良习惯 保护听力健康导致听力受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是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加班、追剧、打游戏……我们总能找到很多熬夜的理由,但100个熬夜的理由也换不回听力健康。熬夜、生活不规律、不良情绪有可能影响到内耳循环系统,导致突发性耳聋。谢静建议大家保持规律作息,在生活环境发生改变时,要随时进行调整,保护耳部及身心健康。噪音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如道路上车辆发出的交通噪声、家中听到的家电噪声、酒吧等娱乐场所的娱乐噪声等,要尽量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下停留过长时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娱乐习惯,比如长时间大音量使用耳机,也会对耳部产生声损伤,可能会导致耳鸣、耳朵不舒适,甚至会引发听力下降。为了保护听力健康,谢静提醒大家要牢记“60-60原则”,即用耳机时“音量开在设备最大音量的60%以下,每日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长时间佩戴耳机不仅有噪声性损伤的风险,还会因耳机长时间压迫和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损伤,发生外耳道炎和外耳道湿疹。耵聍有人担心“耳朵被耳屎堵住”,喜欢经常掏耳朵。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耳屎”学名耵聍,它有杀菌、保湿、防止小昆虫进入的功效,可以起到保护耳朵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耵聍可以通过说话、咀嚼、打哈欠等口腔运动自行排出,一般不需要外界干预。不正确的掏耳方式,如用棉签频繁掏耳,有可能把耵聍推向耳道深处,堆积后反而影响听力。另外,挖耳勺等硬物可能会破坏外耳道皮肤,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听力下降。如果耵聍过多造成栓塞,影响听力,应到医院请医生帮助清理。擤鼻涕擤鼻涕会对耳朵造成伤害吗?擤鼻涕耳朵痛,往往是擤鼻用力过大、擤鼻方法不正确引起的。有些人在擤鼻时会将两个鼻孔同时压住,用力地擤。鼻道与中耳咽鼓管咽口相通,擤鼻时,中耳压力增大,鼓膜膨出,会造成耳部疼痛,同时,鼻腔中的细菌、病毒有机会进入中耳造成感染,引起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用力向外出气,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擤出来。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另外一侧。文并图
本报记者 朱
燕编辑
李志鸣校对

静审核

冬}
点击蓝字关注我今天是3月3日,也是全国第23个“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听力报告》数据显示,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有中度或以上的听力损失。听觉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感官。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人群不断年轻化,耳朵疾病已经严重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该如何避免?哪些行为正在伤害我们的耳朵?听力问题呈年轻化趋势 坏习惯易造成突发性耳聋△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 王更慧:以前查耳朵一般都是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听力下降是自然现象,衰老造成的。现在年轻人也特别多,因为可能工作压力有点大,而且最近有加班熬夜的人来测听力,突聋的人特别多。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措施能避免听力受损?专家表示: 要尽量做到远离噪声,特别是强噪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余力生:在一个85分贝的声音环境中,如果待上两个小时就有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听力损伤。85分贝的声音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比如地铁站、卡拉OK和电影院的声音一定超过100分贝,所以要戴防护耳塞。 来源:央视财经初审编辑:叶伟责任编辑:叶红审核:黄振 尹舒鸿主任监制:陈泰涨监制:吴晓
陈希瑜总监制:陈振仕更多精彩短视频请关注“快点温州短视频”视频号!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快点温州61.3万获赞 8.4万粉丝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官方客户端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温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官方账号,本地资讯创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熬夜会影响听力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