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的死亡死的方法有哪些?

小编 · 3月7日 · 2023年 MOD MOD 内容Switch游戏《死亡细胞 重返恶魔城》v1.23.1 轻松模式MOD下载,提升了各个难度的项链最低等级,提升各个难度的装备品质,增加各个难度的精英怪数量,食物回血从15%/50%变为60%/100%。回血类变异的效果均大幅提升。有需要的玩家可以来关注一下。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死亡细胞 重返恶魔城》v1.23.1 轻松模式MOD下载。1、提升了各个难度的项链最低等级,提升各个难度的装备品质。增加各个难度的精英怪数量;2、食物回血从15%/50%变为60%/100%。回血类变异的效果均大幅提升;3、大部分技能的CD减半,提灯的CD变为四分之一;4、无伤门的杀怪要求从30/60个怪降为6/12个怪。时限门的时限要求更宽松(基本等于没限制)。另外给多个地图增加了时限门;5、每张地图的卷轴和卷轴碎片数量提升(约为原版的2倍);6、增加图纸掉落率。增加宝石价值;7、锻造费用变为原价的十分之一。1、文件放在\atmosphere\contents\0100646009FBE000\romfs目录,如果没有对应的文件层级,就自己新建。2、其中,0100646009FBE000对应的《死亡细胞》游戏,意思就是说,所有的《死亡细胞》MOD都可以放在\atmosphere\contents\0100646009FBE000\romfs里面。专属资源仅限会员可以查看,普通用户无查看权限。0积分VIP免费 永久VIP免费End
0}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  3)细胞内的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固缩,染色加深。  5) 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细胞的凋亡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轻松背诵生物的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分析生物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 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根据生物学科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2  生物学中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及用途:  1、致癌因子: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等。  化学因子:砷、苯、煤焦油  病毒因子: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已发现150多种病毒致癌。  2、基因诱变:物理因素:Χ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  化学因素:亚硝酸、硫酸二乙酯  3、细胞融合: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刺激  化学方法:PEG(聚乙二醇)  生物方法:灭活病毒(可用于动物细胞融合)  生物学中常见英文缩写名称及作用  1.ATP:三磷酸腺苷,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的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2.ADP :二磷酸腺苷  3.AMP :一磷酸腺苷  4.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  5.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RNA:核糖核酸,分为mRNA、tRNA和rRNA。  7.cDNA:互补DNA  8.Clon:克隆  9.ES(EK):胚胎干细胞  10.GPT:谷丙转氨酶,能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转移给丙酮酸,它在人的肝脏中含量最多,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的一项指标。  11.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  12.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13.HGP:人类基因组计划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3  细胞膜有关知识点总结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还有分泌,排泄,和免疫等功能。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4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三、群落的结构  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  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种间关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5  1、过程  2、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  三、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循环的形式是CO2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CO2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四、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留意: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稳定性,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风沙的侵蚀,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图)。再比如避免对森林过量砍伐,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6、制作生态瓶时应注意:  1、人口增长引发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了破坏。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3、生物多样性包括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所有生物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的基础,对生物进化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2)对水资源的压力  (3)对能源的压力(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5)环境污染加剧  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课本P126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场所。  (2)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央。  (3)加强宣传和执法力度。  (4)建立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6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创立对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意义是:它揭示了任何动植物均是由细胞构成的,从而说明动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2.多种多样的细胞  (4)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拓展:  ①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③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④原核细胞如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7)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的代谢和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拓展:  ①病毒在生物分类上是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②组成每种病毒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或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③病毒的培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因为病毒的.繁殖必须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9)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拓展:  ①行使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物质是载体。  ②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差别,例如,细胞膜上糖类的含量相对与细胞器膜要多。  (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11)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2)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拓展:  ①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植物细胞壁。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7  一、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Ca: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2+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2、Fe: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是二价铁,三价铁是不能利用的。属于植物中不能再得用元素,一旦缺乏,幼嫩的组织会受到伤害。  3、Mg: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I: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K: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N:N是构成叶绿素、ATP、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在植物体内形成的化合物都是不稳定的或易溶于水的,故N在植物体内可以自由移动,缺N时,幼叶可向老叶吸收N而导致老叶先黄。N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与P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8、P: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会影响到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和ADP中都含有磷酸。P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Zn: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如催化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的酶中含有Zn,没有Zn就不能合成吲哚乙酸。所以缺Zn引起苹果、桃等植物的小叶症和丛叶症,叶子变小,节间缩短。  二、生物学中常用的.试剂: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用于鉴定DNA。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15、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16、层析液:(成分:20份石油醚、2份丙酮、和1份苯混合而成,也可用93号汽油)可用于色素的层析,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  17、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的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18、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  19、0.3g/mL的蔗糖溶液:相当于30%的蔗糖溶液,比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可用于质壁分离实验。  20、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与鸡血混合,防凝血。  21、氯化钠溶液:①可用于溶解DNA。当氯化钠浓度为2mol/L、 0.015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高,在氯化钠浓度为0.14 mol/L时,DNA溶解度最高。②浓度为0.9%时可作为生理盐水。  22、胰蛋白酶:①可用来分解蛋白质;②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  23、秋水仙素: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正在分裂的细胞纺锤体的形成。  24、氯化钙:增加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用于基因工程的转化,使细胞处于感受态)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8  一、相关概念:  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3、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  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4、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  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9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生态工程的概念  (1)原理技术: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  (2)操作: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已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3)结果: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2、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 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生态工程。  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  (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启示:使人类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即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无价之宝。  2、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  前景: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生态工程是途径之一,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  存在问题: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难以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设计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态系统的调控缺乏及时准确的监测技术支持,缺乏理论性指导等。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0  1、原生质:指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如:一个植物细胞就不是一团原生质。  2、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7、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8、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9、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之分。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动、植物细胞中有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植物细胞中有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动物细胞中有糖元(包括肝糖元和肌糖元)。  10、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11、脂类包括:a、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生物体内主要储存能量的物质,维持体温恒定。)b、类脂(构成细胞膜、线立体膜、叶绿体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具有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的作用。)  1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1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  1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1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有几个氨基酸叫几肽。  1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17、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决定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氨基酸在结构上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8、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核酸最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是一切生物体(包括病毒)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脱氧核糖核酸(DNA):它是核酸一类,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DNA。  20、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1  1、原核细胞都有细胞壁吗?  原核细胞中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无细胞壁。  2、真核生物一定有细胞核、染色体吗?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高等植物成熟筛管细胞等没有细胞核,也无染色体。  3、“霉菌”一定是真核生物吗?  链霉菌是一种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  4、糖类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吗?  糖类元素组成只有C、H、O。  5、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吗?  蛔虫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6、只有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需氧型的细菌等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膜内表面上。  7、只有有叶绿体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吗?  蓝藻等含有光合色素的植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8、绿色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吗?  植物的根尖细胞等就没有叶绿体。  9、细胞液是细胞内液吗?  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及细胞核中的液体。  10、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一样吗?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高一,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包括膜、质、核。  11、生物膜是指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吗?  生物膜是指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巩膜、虹膜等生物体内的膜就不是生物膜。  12、主动运输一定是逆浓度梯度吗?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但有时候也表现为顺浓度梯度,比如刚吃完饭后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  13、ATP是生物体所有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吗?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的,体内有些合成反应,不一定都直接利用ATP功能,还可以利用其他三磷酸核苷。  14、呼吸作用是呼吸吗?  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的有机物经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呼吸是指生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15、丙酮酸和丙酮是一回事吗?  丙酮酸(C3H4O3)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C3H6O)常作为一种有机溶剂用于有机物的提取。  16、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物一定是酒精和CO2吗?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等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  17、酵母菌只进行出芽生殖吗?  酵母菌在营养充足时进行出芽生殖,营养贫乏时进行有性生殖。  18、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都生成了ATP了吗?  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只有一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去了。  19、光合作用过程只消耗水吗?  事实上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也有水生成,从净反应来看应该是消耗水。  20、光能利用率和光合作用效率一样吗?  光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这块土地所接受的  太阳能的比。光合作用效率指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植物吸收光能之比。  2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出现赤道板了吗?有丝后期出现细胞板了吗?  赤道板这个结构根本不存在,是因为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才这样说的。细胞板真实存在的在后期出现的。  22、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还是姐妹染色单体吗?  姐妹染色单体一旦分开,就成为两条染色体,只有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才说姐妹染色单体,且为一条染色体。  23、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一定是细胞衰老吗?  细胞在也可能失水造成水分减少,萎缩。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2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亲本类型为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3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如: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的完成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4、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a、自由扩散: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离子(如K+)。c、协助扩散:有载体的协助,能够从高浓度的一边运输到低浓度的一边,这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叫做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5、线粒体:呈粒状、棒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6、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功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使膜上的各种酶为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8、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9、高尔基体: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组成,为单层膜结构,一般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并有运输作用。  10、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液泡:是细胞质中的泡状结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12、与胰岛素合成、运输、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胰岛素的运输要通过内质网来进行,胰岛素在分泌之前还要经高尔基体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线粒体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膜结构的是:中心体、核糖体。另外,要知道细胞核的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但它们都不是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是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有明显的液泡,而动物细胞中没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细胞则没有;此外,高尔基体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细胞核的简介:(1)存在绝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的真核细胞中也没有细胞核,如人体内的成熟的红细胞。  (2)细胞核结构:a、核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说明:核膜是和内质网膜相连的,便于物质的运输;在核膜上有许多酶的存在,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连贯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现(分裂末期),经常作为判断细胞分裂时期的典型标志。d、染色质: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提出者:德国生物学家瓦尔德尔提出来的。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3)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中心活动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可以说是有无核膜,因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就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里有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2)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类都是原核生物,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在线粒体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个阶段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结合生成水,并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反应产生的氢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还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而成,有水的生成。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4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dna、rna  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  染色剂:甲基绿、吡罗红  链数:双链、单链  碱基:atcg、aucg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hiv、sars病毒  高考生物必考题型有哪些  题型一  曲线类答题模  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  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  表格信息类  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  图形图解类  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  实验探究类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五  数据计算类  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题型六  信息迁移类  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一般方略为:  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  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  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题型七  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刚开始学生物的时候,第一次考试我就没有及格,我当时不是觉的难,而是根本没这个概念,后来我感觉自己学的还是不错的。  1.背。  学生物不背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没心没肺的乱背也是没用的。生物习题涵盖了不少的记忆成分,但是在书本的记忆上有所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背的时候必须要理解,平时的习题都是书本的深化,高考生物却又是一个档次,要求我们理解的知识点更多。  eg.书上我们背的是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平时的作业题目可能是某一生活中的植物在特定时间下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以及详细过程,而高考的试卷中可能就是绿色植物在黑暗条件下给予不同光照会产生怎样的光合作用过程。。  2.听。  理科生中和生物最相似的可能就是语文了,但是作为高中的任何一个学生语文课从来没认真听过,考试起来都能考。生物却不是这样,不听课完全有可能考0分。语文太灵活,灵活到可以按自己平时的理解去答题,生物灵活是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上课要注意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习怎么去处理这样一类的题目,学习怎样分析生物题目。  eg.书上介绍说细菌有什么样的结构,老师上课介绍了大肠杆菌的结构,试题考你甲硫杆菌你还不会么。  3.做。  记忆+理解+老师讲解,相信自己再做一些练习就能好好掌握了。  当然生物好几本书的学习不可能简单不用心就轻易学好,还要靠自己去摸索,但是万事读得用心。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  必修一: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这部分经常会在选择题中出现,题目并不难,但是需要考生记住哪些是糖类,哪些是脂肪,不要记错。  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部分知识点虽然比较简单,但是非常重要,中等偏下的考生容易记混淆,需要加强记忆。  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成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这部分知识点会在填空题中出现,常见的考法有: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4:生物的膜系统指的是细胞器膜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组成。这些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很相似,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这部分知识点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都有可能出现,会考察它的组成成分。  5: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大小还受细胞核的控制范围限制。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在作答的时候注意看题目要求,是否需要作答完整。  必修二:  1:孟德尔试验成功的原因:选用了正确的试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队及以上的性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试验结果;基于大量数据的分析才提出的假说并设计新的试验来验证。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两个定律可以说是遗传学部分最重要的两个定律,经常在大题中出现,很多与遗传有关的题都是围绕这两个定律出的,同学们要记牢。  3: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但是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没有说明遗传信息可以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中心法则是很重要的一个法则,经常在考试中出现。  4:单倍体植株长弱小,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却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这部分也是常考点,属于重难点知识,考生们要对此给予关注。  5: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大家对种群的基因库都会有一定的概念,但是完整地描述出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同学们尽量记住种群的基因库的概念,避免丢分。  必修三: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但是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这部分知识经常在大题中出现,考生们要牢牢记住呀。  2: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指的是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纸杯,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的是原有植被虽然已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两者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同学们一定要区分好,不能混淆。考察方式主要是举一些例子,让你判断它属于什么演替。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负反馈调节不但在生物群落内部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着这种调节。  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直接、间接价值。考生们要注意对这几种价值进行判断,不要混淆。  高考生物必考题型  题型一  曲线类答题模  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注: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题型二  表格信息类  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题型三  图形图解类  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  (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题型四  实验探究类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题型五  数据计算类  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题型六  信息迁移类  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一般方略为:  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  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  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题型七  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1-08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总结11-10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1-07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总结15篇11-11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总结(15篇)11-12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5篇)11-1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01-12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5篇11-15高中生物知识点归纳12-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死的方法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