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原则有三个的听力健康比较重要?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性耳聋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老年性耳聋科学应对老年性耳聋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让父母听到你的爱本期嘉宾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王云峰
点击收听节目完整音频
老年人耳背需要到医院就诊吗?
需要。
如果老年人的听力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可能是因为耵聍栓塞,或者得了急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急性耳科疾病,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所以要尽快到医院就诊。绝大多数的老年人耳背,是听力一点点变差的,这是由于听觉系统老化引起的,医学上称作“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的患病率很高,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30%-60%,但因为耳聋不是影响生命健康的急病重病,老人们往往不够重视,不愿意到医院就诊。其实,老年性耳聋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广泛的影响。首先,听不清楚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日常沟通和交流,导致老年人难以融入家庭和社交活动,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下降,长期的社交孤立可进一步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老年性耳聋还是导致老年人患痴呆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如果放任不管,老年性耳聋可能对患者本人和家庭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预防老年性耳聋?
老年性耳聋的病因比较复杂,但总得来说,就是内在因素+外在环境两大块原因导致的。所以预防老年性耳聋,也可以从自身和外界环境两方面做起。从自身来说,建议老年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都可能通过影响耳部血液循环,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病进程。其次,鼓励老年人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参与社交活动,适当运动,努力戒烟戒酒,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这些都可以对听力健康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外界因素来说,老年人需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对听力造成损害。老年性耳聋有没有特效药,应该如何治疗?
老年性耳聋是不可逆的,目前来说,还没有什么“特效药”能让听力返老还童。那为什么还强调老年性耳聋患者要到医院就医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听力辅助设备,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利用残余听力,听得更清楚,实现更好的沟通交流,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老年性耳聋患者最常用的听力辅助设备还是气导助听器。因为气导助听器是无创的可穿戴的设备,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且随着我们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助听器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外形也越来越小巧、美观,可选择的种类也比较多。需要注意的是,选配助听器一定要到专业的听力中心,在医生、听力师、验配师的建议和帮助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助听器,还要进行验配和调试,这样才能使助听器最好地发挥它的功能。和耳背的老人沟通经常会比较吃力,有没有什么沟通技巧?
和老年性耳聋患者沟通时,还是有一些小技巧的。首先就是要保持耐心,避免向老人大吼大叫,如果老人听不清楚,在提高音量的同时,言语应尽量缓慢而清晰,还可以借助面部表情或手势,帮助老人了解语意,实现一个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如果老年人日常沟通确实很困难,仅靠沟通技巧是不行的,我们还是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可以尝试通过配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其实很多老年性耳聋患者,都是身边的家人最先发现老人耳背了,而且家人在推动患者就医这件事上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老年人验配助听器之后,家人的作用也很重要,家人应尽可能地督促老年人使用和适应助听器,帮助老年人正确保养助听器,这样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的听力康复,也可延长助听器使用寿命,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使老年人乐享生活。配助听器的大致流程是怎样?
不同的助听器,验配流程会有所差别,但大致相同。一般来说,患者初次就诊时,首先会和患者进行一个充分的沟通和全面的听力学评估,了解患者的听力情况和听力需求。确定患者需要配戴助听器之后,会推荐一种或几种助听器,请患者进行试戴,在试戴的过程中,听力师会感觉患者对清晰度、舒适度等情况的反馈,对助听器的参数进行调试,并通过听力学的检查来评估患者的配戴效果。部分助听器还需要定制耳模,就是根据每个患者自己耳朵的形状,定制助听器的耳塞,它可以让助听器和耳朵更加贴合、更加舒适,听声音的效果也会更好。最后,医生会向患者讲解一些助听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需要注意的是,戴助听器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的,一些耳聋患者长期处于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突然能够听到很多细小的声音了,可能会对新的听觉感受不太适应。这个适应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在3个月以内。生活中的噪声会不会损害听力的?
当我们的耳朵长期或反复暴露于声强超过85分贝的声音的时候,就可能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85分贝的声音有多大呢?我们日常言语交流的声音一般是在40-60分贝;割草机、挖掘机工作的声音,或者站在马路旁边听到的车水马龙的声音,大概就是85分贝。当人耳长期处于超过85分贝的声音环境中时,就存在听力受损的风险。如果近距离听到超强的声音,比如飞机起飞的引擎声、爆竹声等,可能会立刻导致耳聋,甚至引起耳痛、鼓膜破裂、耳道出血。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都市生活中,我们接触这些爆裂声的机会比较少,但是近年来,另一种常见的噪声——娱乐性噪声正在损害着我们的听力健康。现在耳机的使用者越来越多,大街上随处可见带着耳机的行人,在地铁、公交车中也能看到许多戴着耳机看剧、刷短视频的人。在户外、公交、地铁这种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时,为了盖过环境噪声,大家会习惯性地将播放设备的音量调高,这将对我们的耳朵带来很大的负担。还有许多人连续戴耳机的时间过长,可能只在洗澡、睡觉时才会摘下耳机,这将对我们的听力造成长期慢性的损伤,这种损伤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很难被我们察觉,当我们发现时,听力可能已经受损较为严重。据估计,全球约有11亿年轻人由于长期暴露于娱乐性噪声正在面临听力丧失的风险。除了使用耳机,酒吧、ktv、演唱会等场所也是娱乐性噪声的重要来源。在一场演唱会中,如果身处观众席前排,有可能接受到音量高达110db的声音,这种强度的声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对我们的听觉系统造成损伤。我们临床上遇到过很多患者,他们通常是在劳累、精神状态欠佳的状态下,在一场疯狂的演唱会或者是k歌之后,一天内就出现了严重的听力下降。所以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娱乐性噪声,一旦发现听力下降或耳部不适,要立刻远离噪声场所,尽快就医,避免在度过愉快时光后却要面对听力永久性受损的悲剧。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
}
2019-08-12 10:47
来源:
海之声华南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的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人到老年,功成告退,该是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而听力下降却给很多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有多少老人家属会关注到老人的听力健康问题?有多少耳背的老人为耳朵寻找到了干预的工具,例如助听器?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成人,从耳朵不好到选配助听器,中间要间隔10年之久。
这10年,可能会觉得别人只要大声点说话,我就能听到,没关系;年纪大了,耳朵不灵,没关系;我再等等,还能听,没关系……
可是,真的没关系吗?其实不然!
干预得越早,思维越敏捷。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听力损失每下降10分贝,认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因此,即便仅为轻度听力损失,也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以便至大限度地保留大脑的认知功能。
助听器等干预手段可以帮助弱听老人听到“丢失”的声音信号,维持大脑的听敏度。
干预得越早,伪装得越少。
现在的助听器可以让弱听人士听到原汁原味的声音,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出现听力障碍后,至令弱听人士沮丧的往往是无法融入别人的对话。比如,有人分享笑话,其他人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而弱听人士只能跟着在脸上挂上伪装的笑。
至新的助听器技术可以“破译”更多的言语细节,比如辅音“b\s\f\t\z”等,提升弱听人士的言语清晰度,帮助他们卸下伪装,轻松交谈。
干预得越早,安全感越高。
这里的安全感是指弱听人士对于所处环境的确定感和可控感。
近年来,助听器的方向性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现在的方向性技术不但可以让弱听人士听到前方的声音信号,还可以让弱听人士听到来自侧方和后方的声音。
比如开车时,不论弱听人士位于驾驶座、副驾驶座还是后座,都能听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既能安全驾驶,也能安心交谈。
除了对于声音来源的确定感,方向性技术还增加了可调参数,让弱听人士可以自行选择聆听方向,增加其不同环境中的可控感,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安全感。
干预得越早,社交活动越丰富。
人们通常认为,听力损失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而听力损失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活问题却少有人关注。
相同的听力损失发生在不同老年人身上,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生活问题。比如,同样是轻度听力损失,一个社交活动频繁的老年人反映的问题一定比生活相对悠闲的老年人多。
芬兰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848名老年人进行的为期2年的观察调研发现:
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外出活动地点选择在“小区周边”的概率约为正常听力老年人的两倍;
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每天的活动次数比正常听力老年人少。
现在的助听器可以帮助弱听人士重新恢复社交生活。因为现在的助听器就像是一台微型机器人,在经过弱听人士的“训练”后,它能够自动侦测周围的环境并提供至佳的言语清晰度。
干预得越早,生活越开心。
美国科学院研究发现,听力损失一旦出现,若不及时干预,将直接影响弱听老人的生活质量,使其出现沮丧情绪,甚至社会隔离。
据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听力损失每加重10分贝,出现社会隔离的概率将增加约52%。而据统计,社会隔离与抽烟、酗酒等因素引起的死亡率几乎一致。
如果能够在发现听力问题时,及时进行干预,可以很好地避免社会隔离,维持或改善弱听老人的生活质量,让其继续畅快聆听孩童的笑声、鸟儿的叫声、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所以,听力损失的10年,您是听之任之,或是再等等,还是及时进行助听器等助听干预,让思维更敏捷,伪装更少,安全高更高,社交更丰富,生活更开心?
其实,生活都在自己手心,就看自己怎么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9-08-14 16:46
来源:
HYSOUND晓洁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的发展,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人到老年,功成告退,该是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而听力下降却给很多老年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有多少老人家属会关注到老人的听力健康问题?有多少耳背的老人为耳朵寻找到了干预的工具,例如助听器?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成人,从耳朵不好到选配助听器,中间要间隔10年之久。
这10年,可能会觉得别人只要大声点说话,我就能听到,没关系;年纪大了,耳朵不灵,没关系;我再等等,还能听,没关系……
可是,真的没关系吗?其实不然!
干预得越早,思维越敏捷。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听力损失每下降10分贝,认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因此,即便仅为轻度听力损失,也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以便至大限度地保留大脑的认知功能。
助听器等干预手段可以帮助弱听老人听到“丢失”的声音信号,维持大脑的听敏度。
干预得越早,伪装得越少。
现在的助听器可以让弱听人士听到原汁原味的声音,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出现听力障碍后,至令弱听人士沮丧的往往是无法融入别人的对话。比如,有人分享笑话,其他人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而弱听人士只能跟着在脸上挂上伪装的笑。
至新的助听器技术可以“破译”更多的言语细节,比如辅音“b\s\f\t\z”等,提升弱听人士的言语清晰度,帮助他们卸下伪装,轻松交谈。
干预得越早,安全感越高。
这里的安全感是指弱听人士对于所处环境的确定感和可控感。
近年来,助听器的方向性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现在的方向性技术不但可以让弱听人士听到前方的声音信号,还可以让弱听人士听到来自侧方和后方的声音。
比如开车时,不论弱听人士位于驾驶座、副驾驶座还是后座,都能听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既能安全驾驶,也能安心交谈。
除了对于声音来源的确定感,方向性技术还增加了可调参数,让弱听人士可以自行选择聆听方向,增加其不同环境中的可控感,从而更进一步提升安全感。
干预得越早,社交活动越丰富。
人们通常认为,听力损失是老年人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而听力损失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活问题却少有人关注。
相同的听力损失发生在不同老年人身上,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生活问题。比如,同样是轻度听力损失,一个社交活动频繁的老年人反映的问题一定比生活相对悠闲的老年人多。
芬兰科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848名老年人进行的为期2年的观察调研发现:
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外出活动地点选择在“小区周边”的概率约为正常听力老年人的两倍;
伴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每天的活动次数比正常听力老年人少。
现在的助听器可以帮助弱听人士重新恢复社交生活。因为现在的助听器就像是一台微型机器人,在经过弱听人士的“训练”后,它能够自动侦测周围的环境并提供至佳的言语清晰度。
干预得越早,生活越开心。
美国科学院研究发现,听力损失一旦出现,若不及时干预,将直接影响弱听老人的生活质量,使其出现沮丧情绪,甚至社会隔离。
据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听力损失每加重10分贝,出现社会隔离的概率将增加约52%。而据统计,社会隔离与抽烟、酗酒等因素引起的死亡率几乎一致。
如果能够在发现听力问题时,及时进行干预,可以很好地避免社会隔离,维持或改善弱听老人的生活质量,让其继续畅快聆听孩童的笑声、鸟儿的叫声、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所以,听力损失的10年,您是听之任之,或是再等等,还是及时进行助听器等助听干预,让思维更敏捷,伪装更少,安全高更高,社交更丰富,生活更开心?
其实,生活都在自己手心,就看自己怎么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原则有三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