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科学越发达人类越痛苦,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作者:水木然这个世界是一种平衡:物质越丰富,人的智商就会越蜕化;科技越发达,人的精神就会越空虚;营养越丰富,人的生理功能就会越蜕化;很多人正在异化成一种奇怪的生物,没有理想,没有自我,没有情感,如同一只只行尸走肉,成为只会赚钱的机器。而地球上的机器却会越累越发达,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感情,逐渐取代人类在地球上的地位。因此,人类如果还在物质的道路上狂奔,不知道回头反思自己的行为,那么人类就会被自己创造的文明所毁灭。1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人在两性生活的时候,为什么会感觉特别“爽”?体验为什么会那么美妙?很多人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当然这些回答多种多样,包括生理反射,神经反应,各种化学反应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本质,我可以告诉你,真正的原因就是一个字:空。因为你在两性生活中,尤其是高潮的那一刻,你的大脑是“空”的。大家现在思考一下我说的这句话,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一个空字,美妙无比,让你体验到巅峰般的快感。这就是“色即是空”的真正内涵。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真正能让大脑“放空”的时候,就能体验人间最美妙的快感。放空,两个字看似容易,实际上很难很难。不信,此刻你来尝试一下让大脑放空……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残忍的事实:当你想让自己大脑放空的时候,你已经无法放空了,因为你已经发出了指令,你在强迫你的大脑清空,但是此刻你的大脑一定是充满了各种杂念,包括你对自己大脑的强迫。世界上只有极少人能让自己大脑放空,是那种有修为的人,比如道家和佛家的那些真正有修行的人士,都可以通过打坐和冥想来放自己放空。比如《道德经》里的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意思是:当我们身体抵达一种虚极的状态,就能洞察到万物的本质,看到事物的发展逻辑,以及各种真相,这就就是让自己大脑放空只会的状态,此刻身体的愉悦只是一种副产品。比如《心经》里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思是:人们的欲望最终都是为了追求一个空字,人们的感受,想法,行为,见识等等,也都是如此。很多人以为那些修行人士,比如出家人体验不了人间的很多”快感“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他们随时随地可以让自己放空,体验那种极致美妙的感觉,而且不是短暂的,可以延时很久。可惜世间的绝大多数人,也就是我们这些俗人,只能通过三种方式才能让自己大脑放空,从而获得身体上短暂的快感。是哪三种呢?我们刚才讲的性只是其中一种,另外两种分别是赌博和吸毒。赌博为什么会上瘾?因为当一个人可以一下子赢很多钱财的时候,那种不劳而获的感觉,也可以瞬间让一个人的大脑放空,这就是一种愉悦的刺激,从而带来短暂的快乐。吸毒为什么会上瘾?因为里面毒品释放的刺激,比性高潮还要刺激几倍乃至十几倍,也可以瞬间让一个人的大脑放空,这种刺激怎么能戒掉?让一个人戒掉性生活都已经很难了,而戒掉吸毒要难更多倍!以上三种方式,也就是俗称的“黄/赌/毒”,都是犯法的!人为了追求一时的快乐,要冒着坐牢的危险,何苦呢?各位,如今这个时代,物质越来越丰富,但是人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在未来,如果一个人不懂的修心,一定会越来越迷茫,精神痛苦会越来越多,苦海无边。2在之前那个物质困乏的年代,我们的幸福感和我们占有的物质成正比,所以我们不断给自己增添各种看的见的物质,为家里添置冰箱,买台电视机,配齐洗衣机,再买辆车……而现在是一个万物俱备、什么都不缺的年代,于是单纯增加物质很难再增加我们的幸福感。相反,我们越来越觉的那些物质都是累赘,即带不走又总是过时和贬值。成长和成熟的区别是:成长在做加法,而成熟是在做减法!在接下来的时代里,人的自由度越来越高,活动的频率和范围越来越大,于是我们不再追求眼前占有多少物质,而是追求我随时可以享用多少资源,我们的追求从“应有尽有”切换到了“随时取用”。我们越来越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为重要的是什么,于是我们开始干净利落地砍掉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开始寻找那些有趣的东西。生活和生命本质,都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当我们懂得放手的时候,我们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3如果你的生活正在往下面20个方向靠拢,恭喜你已经不断的接近生命的本质了:10大生活原则:1:不闲聊,不妄议,语言精炼极致。2:不做无效社交,有闲暇时间宁可陪家人。3:不断精进,把时间用在擅长的事情上。4:对奢侈品无感,对品牌没有辨识度。穿着简洁、追求干净、舒适的自我体验,与其热衷大牌产品,更独爱个性/小众/定制产品;5:服装颜色不超过3种,衣服只有那么几件,不会为穿什么而烦恼。6:和果汁相比更爱水果;和饮料相比更爱茶;7:喜欢自己做饭,热衷蔬菜,对肉的欲望减少;8:和去健身房比起来,更喜欢自然的户外走路;9:和刷屏看碎片化的信息相比,更喜欢阅读经典的书;10:不需要阿臾别人来获得存在感;不需要靠贬低别人来获得优越感;10大工作原则:1:与其拥有更多物质,不如拥有更多时间;(很多人虽然日进斗金,但是被各种事务缠身,时间都消耗在应酬/会议/拜访客户上,这种状态下,赚再多的钱也不会有幸福感。)2:与其依赖平台,不如依赖个人信用/实力/影响;(一个人只有实现了独立自主,才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3:与其提高薪水,不如提高个人品牌;(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早一天树立个人品牌就早一天实现自由)4:与其赚更多的钱,不如让自己更值钱;(赚钱会越来越辛苦,值钱则可以越来越轻松)5:与其一味推销,不如提供帮助;(一味推销只能让你离不开别人,提供帮助则会让别人离不开你。角度一换,峰回路转。)6:与其服务更多的人,不如服务更优秀/更少的人;与其提供更多的产品,不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比数量的时代过去了,未来比拼的是质量,是纵深化发展)7:遇到问题速战速决,不会累积,结束之后立刻换下一个,对往事一往情深,但从不回头;8:与其追求方便快捷,不如经常体验一把艰辛,把生活的困难当成一种修行;9:更注重细节和要领,要求近乎苛刻,放弃大而全/面面俱到的工作方式;10:宁可把时间和重金砸在一件事上,也不会花在很多无谓的事上;总之,未来每一件产品拥有灵性,它会和你共融,科技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为我们无穷尽的提供商品,而是让每一件产品都丰富到你不得不缩减其它产品的程度。人亦是如此,我们一生再也不需要结识很多人,有知心/真心的几个就够了,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知己,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未来,所有多余物质和人都是一种累赘,你不再愿意被他们所累,因为你的灵魂已经有了归宿。未来最高的价值就是找到自己,最流行的时尚就是做自己,最奢侈的事情就是内心不再被外物牵扯,于是你就真正成了一个真正的自由者。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
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年轻人在游戏和娱乐中沉迷,成年人在直播和短视频中放纵,大家都在沉溺于眼前一时的快乐。这是一个戾气和污浊遍地的社会,网上最容易流传的,就是各种畸形和丑态的表演,各种极端的情绪和观点,越是三观不正的人越容易迅速走红。人们正在抛弃一切深刻的东西,包括文学/哲学/思想等等,因为这些东西太深刻太沉重了,人们转而寻找可以麻醉自己的东西,让自己快乐……人们越来越崇尚讽刺和挖苦,而非逻辑和道理。大家越来越沉溺于短平快的刺激,不再追求价值塑造;越是搞立场、阴谋论、情绪化的内容越容易被传播;冷静和理智总是被嘲笑,宣泄与谄媚却成了主流。在这种乌云笼罩之下,每个人都随时被这股戾气伤害,但是只要下一个不是自己,大家都视而不见。满大街的巨婴,到处都是残缺的人格,误把索取当成长,误把依赖当真爱,总是外求从,从不自我审视,他们口口声声都是爱,其实是打着爱的名义自相残杀。巨婴无处不在,资本无孔不入,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被不断剥夺,那些靠情绪武装起来的正义感,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的谄媚与不思考?鲁迅曾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在这个染缸里,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人人自危,互相提防。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今社会科技如此发达,人们物质上的痛苦已经越来越少了,然而精神上的痛苦才刚刚开始。从现在开始,人类发展驶向新的快车道: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科技创新的迭代不断加快,数不胜数的新功能产品让人目瞪口呆,各种传统观念被挑战,人们的三观被摧毁重建,道德底线被不断击穿……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将越来越迷茫,绝大多数人都找不到人生的坐标和意义,只能机械式的竞争和奔波,焦躁/偏激/厌世/消极等各种负面情绪充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再来看一组可怕的数据:世界人口的25%,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在某个阶段出现精神障碍,如今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每40秒就有1人死于自杀。人类未来的最大的挑战,根本就不是人工智能,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癌症,而是人类自己的精神问题。如今很多人正在异化成一种奇怪的生物,没有理想,没有自我,如同一只只行尸走肉,成为只会赚钱的机器,孤独寂寞又空虚。他们整日忙忙碌碌,其实内心早已死去,生活在绝望的平静里。未来心理变态、精神分裂、抑郁、压抑的人会越来越多!很多人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你不知道哪一个随意的行为,就会将它们引爆,而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种炸弹,生活简直就像十面埋伏。未来的社会,各种事物的迭代速度还会在不断加快,各种变化的周期还会不断缩短,更多的科技进步都在等着取代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精神问题只能加剧,而不可能得到缓释。直播把传统生意搞乱;短视频把人的思想搞乱;算法把人的选择搞乱;互联网就是要把一切都搞乱。乱,才是未来的主流。未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神经错乱。15世纪,改变人类的是天文学,人类终于把宇宙运转结构给搞清楚了;16世纪,改变人类的是地理学,人类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殖民主义产生了;18世纪,改变人类的是物理学,工业革命开始了,生产力划时代进步;19世纪,改变人类的是生物学,各种医药和医疗技术的诞生,延长了人类的寿命;20世纪,改变人类的是计算机,信息革命打破了传统社会运转的规律;21世纪,改变人类的是哲学,人类精神陷入一片空虚,心理问题爆发,唯有心理学和哲学才能拯救人类。未来“劳动”将成为一种基本需求,而不再是谋生的手段。因为未来如果一个人不去生产劳动,他将找不到任何生存的意义,从而引发精神上的极度空虚。这种精神上的空虚才是每个人最需要提防的问题,它将使人陷入极度的焦虑和无助。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我们最担心的是生存的问题,比如吃不饱/穿不暖/没地方住等等,而当社会物质繁荣到一定阶段,人们解决了生存问题只后,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存在感。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活着就像一具行尸走肉?灵魂无处安放,像幽灵一样游荡。因为他们在时代的断层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感。唯有不断劳动和创造,才能使一个人精神和灵魂上充实起来,才能让一个人找到活着的意义。这个时代真的很有意思:之前我们是拿着“问题”找“答案”,现在我们是拿着“答案”找“问题”。小时候读书,我们就形成了找答案的习惯,那时我们是被动的接受各种答案,老师和教科书给我们灌输各种答案,我们只要背诵下来就能考高分。长大之后,答案更容易找了:短视频中的各种“大神”,各种培训大师,以及各种实用类书籍等等,都争相恐后的告诉我们答案和技巧,琳琅满目的答案呈现在眼前。现在满屏都是答案,到处都是方法……然而我们却找不到“问题”在哪里了。这比找不到答案更让人懵逼……这就是洗脑,这些人不断的给我们答案,让我们不用再思考,从而可以左右我们的思想,然后去收割我们。现在很多骗子,通过勤奋学习和包装已经成为专家,而很多专家经不住诱惑也开始忽悠大家。因此,到底谁是骗子?谁是专家?已经很难区分了。所以,未来社会就是群魔乱舞,如果一个人没有火眼金睛的能力,恐怕很难立足。}
2022-01-24 09:02
来源:
号齐
从平房搬进高楼、别墅,把拖把换成扫地机器人,搬进更高的摩天大楼、更大的房间,换成最新的手机型号……不过,你有没有觉得科技越发达,人反而活得越累?
现在互联网公司动辄996,更有甚者724,也就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随时待命。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说过一段话:21世纪,人们将进入闲暇时代。每天只工作4小时,或者工作8小时,38岁退休。今天,这种观点只能当笑话听。科技进步没有让人类变得清闲,反而活的越累。
很多人其实也有这种感觉,但是,我认为推广新科技的方向是对的。科技越发达,让人活得累,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欲望
科技越发达给人感觉活的更加累,主要原因是人的欲望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扩大中。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给出的幸福感公式:幸福感=满足感/欲望。
人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具有幸福感,如果人的欲望在扩大,同样也会降低幸福感。
以前信息闭塞,人们只是看到身边的事情,只能拿身边的人和事情来和自己比较、参考。现在信息技术发达了,大家看到很多、很远的事情,甚至是出国,看到外国人的生活方式,看到了很多富人、上层社会人的奢侈的生活,看到许多新奇的事物。人的基本特性就是,看见什么就想要什么,很自然的,欲望就扩大了。
社会中人相互攀比,相互鄙视,相互勾心斗角,是人活的累主要原因之一。在没有高科技的古时候,社会上人就已经有相互攀比,相互鄙视,相互勾心斗角。只是高科技使这种情况大大加剧。
比如几十年前,大家都是穷光蛋,勉强的填饱肚子,身上都是破衣服,家家破草屋,你拿什么去向人炫耀?
现在不同了,你买了大众轿车,他买了宝马轿车,哪我要买什么车子,才能够压住他们?
手里拿苹果手机的人,嘲笑手里拿华为手机的,手里拿华为手机的,鄙视手里拿小米手机的。
在小镇上买房子的人瞧不起农村的人,大城市买房子的人瞧不起小城镇买房子的人。
大家总是借助于一个物品去鄙视别人,在这个鄙视过程中寻找快感。高科技创造了五花八门的新产品,并且不断的更新换代,让喜欢鄙视他人的人们,卷入了相互鄙视的漩涡。
这种相互鄙视,使很多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害怕落后、被人鄙视,可是想买这些东西,经济条件又跟不上。造成了人的焦虑心情,压力山大,活得不开心,感觉活的累。
沟通
高科技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并不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距离的拉近;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并不能掩盖人们之间感情距离越来越远,人们感到越来越孤独的事实。
充满的现代社会人更倾向于时间功利观念和自我价值的完善.生存的压力使人们无暇去同亲人朋友聊天谈心,从而造成感情的淡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我观点认为:拥有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生存的压力
科技发展,人工智能会取代大部分人类的工作,那个时候很多人可能会无所事事,从而不能养活自己。有关人工智能取代大量的工作,这一点我们是不用怀疑的。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工作已经开始被其取代,比如很多城市的公交车已经没有了售票员,而是只有一个驾驶员,过去售票员的工作目前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再比如一些工厂,过去需要很多的技术工人,而现在人工智能的介入,形成了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自动化工厂,只需要几个看管机器的人员就可以了。这也是人工智能取代了过去技术工人的工作,而且这种趋势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
过去,我们常说,学好一门技术手艺就能够一辈子吃香喝辣,可是在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这一切。技术手艺人将不再吃香,因为我们需要花费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才能学好的手艺或技术,在人工智能面前可能只是一个芯片的事情。
比如厨师这个职业,在未来大概率会被淘汰,我们都知道,一个五星级以上的大厨,那可不是容易能够短时间学会的。而这样的大厨走到哪里都非常吃香,工资收入都是比较高的,可是再厉害的厨师,他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菜系,只能在某个小范围之内做到更好。
可是人工智能则不同,只要我们将每一道菜的具体做法,注意细节等输入人工智能的芯片中,那么人工智能就可以轻松掌握这一道菜,而且做出来的菜肴丝毫不亚于一个五星大厨,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可以掌握几百道,几千道菜肴。
试想一下,这样的人工智能厨师一旦问世,厨师这个职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除了厨师之外,目前365行甚至有一半的行业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趋势。
当然,目前的人工智能是无法做到这些的,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类目前所掌握的人工智能最多也只能算是伪人工智能,还称不上是真正的人工智能。即使如何,目前已经有不少的行业开始不断被人工智能取代,而且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快,大量的行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步伐在加快。很多人跟不上步伐,使人不能适应新的世界,感到被社会抛弃。
人们也越来越推崇极简主义、反对消费主义、逃离北上广……身处科技带来的极致物质享受之中,许多人却越来越希望逃离一切,怀念人情、故乡、田园。
这种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有矛盾,让现代人常常审视自我:我们能否与钢筋水泥、AI机器共存?
科技围绕下,回归生活本质
重新思考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或许才能找到我们理想生活的答案。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与科技的关系就是一个永恒的思考话题。乐观主义者崇尚技术、理性,相信科技如同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为人类点燃走出困境的明灯。怀疑主义者用批判性眼光,认为技术的滥用终将导致人类成为机器的奴隶,带来更多新的问题、困境。
200多年后的今天,科技没有高于人类,人类也对未知的科技抱有敬畏。最终,科技成为我们日常生活最好的见证者、陪伴者。
在归乡旅途中,建筑师马清运曾谈及理想生活:“透过物质的表象,回归到事物的本质,沿着事物的本质,才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表象的技术,并不是人类生活的主角,只有人类学会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才能与技术共存,收获内心渴求的自由、亲情、温暖。
未来,物质世界必将更加蓬勃、丰富,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在很多科学家和哲学家探讨的人与科技关系中,悲观与乐观并存,与你我都息息相关,但相信科技向善,而且再先进的科技也不会高高在上,终将成为我们的日常。或许,尝试回归生活的本质,科技才会赋予我们生命更多的温暖和意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越发达人类越痛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