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常害怕看牙医最不喜欢的病人,什么就诊小技巧分享下?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医的恐惧心理?【导读】在大多父母看来,带孩子看牙医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孩子怕痛,尤其害怕牙科钻头发出“吱吱”声,不少孩子一见到牙医就开始哭。第一次看牙医的经历对孩子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第一次看牙医就在精神、心理上对口腔治疗留下不良阴影,将会使儿童终身害怕牙科治疗。如果孩子第一次看牙医轻松无痛,那么定期看牙医就自然会成为一种习惯。第一次看牙医家长别暗示 “宝宝,妈妈带你去看牙医,如果你乖的话,就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妈妈一早就给看牙医的孩子打预防针,并承诺给予奖励。家长担心孩子不配合治疗,所以,事先都和孩子沟通,但这种沟通却不可以有负面心理暗示,否则就是告诉孩子看牙医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口腔疾病多数都需要对牙齿进行处理,所以少不了使用各种切削、喷气、喷水等器械,进行局部麻醉等,这些就容易让人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的情绪。但在儿童口腔科就诊时,医生常常边示范,边用生动的语言解释工具的作用,这样孩子躺在牙椅上,一边看卡通片,一边接受治疗,整个过程并不是家长想象的那样难捱和痛苦。所以,即使家长曾经有过不良就诊经历,看牙医之前千万不要给孩子任何不良的心理暗示。如何消除孩子就诊的恐惧心理 听见牙钻“吱吱”地在牙齿上来回磨动的声音,很多孩子的确很恐慌,有的孩子从牙椅上“三上三下”,家长常常要好说歹说,最后甚至要发脾气。其实,这是孩子害怕恐惧的心理作怪。看牙医就是一个习惯问题,看得少、不了解也是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之一。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国外来的孩子看牙,他们坐在牙椅上和医生轻松说笑。对于他们来说,看牙和去邻居家串门区别不大。所以,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牙医,并帮助孩子克服看病时的恐惧,这是家长必须要关心的问题。如何消除孩子就诊的恐惧心理呢?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1)家长首先要信任医生,不要过多的参与治疗过程。儿童牙科一般设置了透明玻璃的诊室,医生给孩子做保健和治疗时,家长完全可以在室外等候,但很多家长一定要站在医生旁边,在孩子的视线里。80%的牙科医生都不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靠近孩子,这好比在幼儿园一样,家长在旁边,给予过多的关注,孩子就变得很“娇气”,有时不利于治疗。 (2)牙医给孩子保健牙齿时,以不痛为首要原则,尤其是第一次就医时间不要太长,更不要做复杂治疗。 (3)消除孩子就医的恐惧是儿童口腔科医生最基本的技巧。医生会通过给孩子“讲、试、做”三部曲来消除孩子对就诊时的恐惧。比如孩子最害怕电钻头,就把电钻取下来,给孩子看看,并告诉他,这个像洗澡一样的工具能出水,好像“电动牙刷”一样可以把牙齿洗干净,并在孩子的指甲上洗给他看。这样使用亲切的语言与儿童进行交流,获得孩子的信任,可消除患儿的不安情绪。 (4)为了让孩子不怕看牙,父母在自己定期洗牙或做口腔保健时,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前往,让他们也坐上牙椅,摸摸看看自己的牙齿,更多地了解口腔保健的信息。}
2023-02-20 12:58
来源:
小浣熊有宝宝
有很多家长说,“孩子第一次看牙各种吵闹,医生也拿他没办法”,因此而放弃给孩子定期看牙。但是,孩子第一次看牙,吵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放弃看牙无疑是一个最坏的选择。
为了让你的孩子能从拒绝看牙到配合看牙的路上走得更顺利,以下这些看牙技巧,你应该知道。
本文导读:
为什么要让孩子定期看牙?
宝宝第一次看牙什么时间比较合适?
看牙时,家长怎样与医生配合?
医生接诊的技巧有哪些?
为什么要让孩子定期看牙?
想让孩子最终能配合看牙,首先需要给孩子养成定期看牙的好习惯。当孩子熟悉了“到期就要去看牙医”这个规律,他会慢慢地接受。
而且,从小养成定期检查口腔状况的习惯,将有助于他们终身坚持维护口腔健康,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受益终生。难道你想看到的是,20岁出头的他终日为一口烂牙而烦恼吗?
第一次看牙什么时间比较合适?
美国儿童牙医学会建议,从孩子6个月长出第一颗乳牙到1周岁前后,家长必须带孩子看一次牙医。
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需要看牙?有医生看吗?这是在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误区,大部分人都认为小孩子,尤其不到一周岁的孩子是不需要看牙的。
一般的全科牙医大多也会觉得给这么小的孩子看牙是多此一举,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受过接诊这么小的孩子的专业训练,所以家长往往得到的回复是“等孩子大点再来”。
在孩子1周岁前,带孩子看牙医进行口腔检查,在美国这不但早已是得到家长和牙医公认的常识,更有一些专门把全科牙医培训为儿童口腔专科医生的机构,为幼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
专业的儿童牙医需要接受儿童心理学、儿童行为学等一系列的专业培训,他们经验丰富,有自己的一套看牙方法,可以轻松搞定哭闹的孩子。
国内很多医生由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不知道怎么接诊年龄小的孩子,所以认为接待一个孩子费时费力,而且相对收费低廉——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工作中接诊孩子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有意识地选择有儿童检查口腔经验的牙医,他们不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哄孩子上,还能获得理想的检查效果。
看牙时,你该怎么与医生配合?
培养孩子从小定期检查牙齿的习惯,你的配合十分重要。你要事先了解怎样与医生配合,才能保证孩子顺利完成牙齿检查,帮助孩子尽快养成牙科检查的好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是6个月~1周岁的年龄,通常需要你和医生面对面坐着,把孩子放在自己腿上,用双手固定孩子的手脚,把孩子的头靠在医生的膝盖上,医生的视线正对着孩子的口腔。
孩子不需要躺在牙椅上,而是全程都躺在你的怀里,这样孩子会有安全感,不容易哭闹。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不存在严重的口腔问题,医生主要检查孩子是否有牙齿发育异常,口唇、舌、系带、颊部、牙龈是否有异常,指导你怎样给孩子正确刷牙。医生很少进行治疗性的操作,所以孩子不容易受到疼痛惊吓,很容易配合检查。
经过这样温柔无创的检查后,几个月后再次检查,孩子并不会对此感到恐惧,多次重复后,孩子渐渐习惯同样检查环境、同样的医生护士,在他们幼小的内心形成固定模式,就不会排斥医生为他们检查口腔的行为了。当然,每个孩子的性格、需求不同,每个医生接待孩子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可能有的医生会请你到诊室外等候,但你却放不下这颗心。事实是,越早让孩子独立面对医生,孩子越容易配合治疗,从而避免孩子产生过度依赖,便于医生进行检查治疗等操作。
如果你真的对此无法接受,就需要事先和医生充分沟通,达到相互理解。有的医生会允许你进入诊室,但不允许你说话分散他们治疗的注意力,只能握住孩子手或用肢体协助医生治疗。
你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当着医生的面训斥孩子,这只会打击孩子继续完成治疗的信心。
如果你本身有“牙医恐惧症”,对口腔检查器械有恐惧感,这时你的紧张情绪很容易传播给孩子,影响孩子的治疗效果,你最好在候诊室等候。
也许你会出于不信任的原因,希望呆在治疗室观察医生的一举一动。但这无形中给医生带来了压力,孩子也会感觉到这种压力变得紧张,使治疗变得不利。如果你选择了这名医生,你就要给他百分百的信任。
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能够与医生顺利交谈,沟通顺畅,并且没有恐惧感时,你就更应该到诊室外等候了。这样可以给孩子传达 “你是大孩子了,可以独立在里面了”的讯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以后的就诊慢慢也不需要陪伴了。
医生给孩子看牙,有什么接诊技巧?
每个儿童牙医接待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方式。为了保证治疗顺利,你有必要了解医生接诊孩子的技巧是什么。
有的医生喜欢哄着孩子温柔讲解,有的医生判断哄孩子无效果后就改用镇静的方法。当然也有采用了任何方法都不合作的孩子,美国牙医的做法通常是先不着急于治疗,而是预约几周后复诊,周而复始让孩子一趟一趟地熟悉环境。
如果所有的方法都不奏效,孩子依然无法配合治疗,医生会采用镇静的方法,比如笑气或全麻,一般家长都能接受。
在美国,一般没有强迫治疗。过去曾经有医生摁住孩子口鼻大声训斥哭闹的孩子的操作方法,如今这种方法早已被禁止,任何涉及语言暴力和身体强迫的手段都需要家长事先签署知情同意书,否则医生将承担法律责任。
给孩子看牙,更重要的是坚持
从孩子第一次看牙到最终养成维护口腔的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不能操之过急。第一次治疗不成功没有关系,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你要给孩子时间去适应环境和医生,因为这种状况是极其正常的。
即使孩子第一次不合作、哭闹,也不要批评和指责,更建议你能够表达出充分理解孩子为了克服恐惧做出的努力,对孩子说诸如“你今天只是有一点紧张”,“下一次要努力得更多”等鼓励性的话语。
要知道,严厉的言辞只会适得其反。不要否定孩子,而是让他觉得下一次能做得更好。而且,你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否认医生,这样医生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就没有了,容易对今后的医患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在两次检查之间,你可以不断表扬、鼓励孩子,给孩子讲道理,还可以买牙科检查器械的小镜子小探针等玩具在家里做游戏,或者你看牙时带上孩子一起去,让孩子多熟悉环境,了解牙齿检查是很必要和平常的一件事。
总而言之,让孩子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大大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痛苦。定期检查、洗牙、涂氟、窝沟封闭、拍摄X线片、正畸治疗等,只要采取这些无痛的预防性管理,就能让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不必经历根管治疗、拔牙的折磨。
对于养成良好习惯定期检查口腔的孩子来说,看牙医将会是一种享受的过程,而不是折磨。一口完美健康的牙齿,也将伴随他们终生。
想让孩子有一口好牙或烂牙相伴
在他们还没懂事的年龄
这是你需要做出的选择
聊聊
你的孩子看牙害怕吗?他们第一次看牙时经历了什么?
微信号 : 张思莱医师
新浪微博:@张思莱医师
● 欢迎扫码关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如何消除孩子看牙医的恐惧心理?【导读】在大多父母看来,带孩子看牙医并不是件愉快的事情,孩子怕痛,尤其害怕牙科钻头发出“吱吱”声,不少孩子一见到牙医就开始哭。第一次看牙医的经历对孩子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第一次看牙医就在精神、心理上对口腔治疗留下不良阴影,将会使儿童终身害怕牙科治疗。如果孩子第一次看牙医轻松无痛,那么定期看牙医就自然会成为一种习惯。第一次看牙医家长别暗示 “宝宝,妈妈带你去看牙医,如果你乖的话,就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妈妈一早就给看牙医的孩子打预防针,并承诺给予奖励。家长担心孩子不配合治疗,所以,事先都和孩子沟通,但这种沟通却不可以有负面心理暗示,否则就是告诉孩子看牙医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 口腔疾病多数都需要对牙齿进行处理,所以少不了使用各种切削、喷气、喷水等器械,进行局部麻醉等,这些就容易让人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的情绪。但在儿童口腔科就诊时,医生常常边示范,边用生动的语言解释工具的作用,这样孩子躺在牙椅上,一边看卡通片,一边接受治疗,整个过程并不是家长想象的那样难捱和痛苦。所以,即使家长曾经有过不良就诊经历,看牙医之前千万不要给孩子任何不良的心理暗示。如何消除孩子就诊的恐惧心理 听见牙钻“吱吱”地在牙齿上来回磨动的声音,很多孩子的确很恐慌,有的孩子从牙椅上“三上三下”,家长常常要好说歹说,最后甚至要发脾气。其实,这是孩子害怕恐惧的心理作怪。看牙医就是一个习惯问题,看得少、不了解也是产生恐惧心理的因素之一。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国外来的孩子看牙,他们坐在牙椅上和医生轻松说笑。对于他们来说,看牙和去邻居家串门区别不大。所以,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牙医,并帮助孩子克服看病时的恐惧,这是家长必须要关心的问题。如何消除孩子就诊的恐惧心理呢?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1)家长首先要信任医生,不要过多的参与治疗过程。儿童牙科一般设置了透明玻璃的诊室,医生给孩子做保健和治疗时,家长完全可以在室外等候,但很多家长一定要站在医生旁边,在孩子的视线里。80%的牙科医生都不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靠近孩子,这好比在幼儿园一样,家长在旁边,给予过多的关注,孩子就变得很“娇气”,有时不利于治疗。 (2)牙医给孩子保健牙齿时,以不痛为首要原则,尤其是第一次就医时间不要太长,更不要做复杂治疗。 (3)消除孩子就医的恐惧是儿童口腔科医生最基本的技巧。医生会通过给孩子“讲、试、做”三部曲来消除孩子对就诊时的恐惧。比如孩子最害怕电钻头,就把电钻取下来,给孩子看看,并告诉他,这个像洗澡一样的工具能出水,好像“电动牙刷”一样可以把牙齿洗干净,并在孩子的指甲上洗给他看。这样使用亲切的语言与儿童进行交流,获得孩子的信任,可消除患儿的不安情绪。 (4)为了让孩子不怕看牙,父母在自己定期洗牙或做口腔保健时,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前往,让他们也坐上牙椅,摸摸看看自己的牙齿,更多地了解口腔保健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牙医最不喜欢的病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