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高危职业吗个怎样的职业?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最喜欢的职业医生篇一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梦想,就像天空中的繁星,看不尽,数不完。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天文学家,去探寻宇宙中的奥秘。每到夏天的夜晚,我都坐在院中看星星,认星星。”
“我的梦想有很多,其中我最想当的是医生和飞行员。你问为什么我要当医生,因为医生能够治病救人。在这次非典的战争里,许多奋不顾身的叔叔阿姨们,为了抢救病人英勇牺牲,我也要象他们那样,和病魔作斗争。”
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教师、工程师、设计师、当老板……也许,我更愿意自我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挽救生命”不仅仅是使命更是职责。
医生,身着白大褂,再病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带去期望以及战胜病痛的信心,履行着“白医天使”的神圣使命,与疾病相抗衡。在我心目中,他们的职业是伟大而崇高的。
他们无私、无畏、奉献的精神,令我向往!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梦想。有的梦想远大,有的梦想平庸,有对生活的完美梦想,也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就有一个事业上的远大梦想——当一名“白衣天使”。
我的梦想有很多:我想当一名白衣天使,为人们解除病痛,救死扶伤;我还想当一名民警,专门惩治那些违反公工秩序的人;我也曾想过当一个画家,描绘我们灿烂的祖国……但我最想当的还是那——歌星。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我五彩缤纷的梦,都有自我的梦想。梦想好比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会指引你到达成功的彼岸。朋友,你想明白我的梦想吗?让我悄悄地告诉你:“我想当一名书法家”!
我最喜欢的职业医生篇二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生物家。
我从小就爱养小动物,捉小虫,养花,种草;也最爱看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还参加过两次生物小组活动;还有两大本珍贵的动物影集和一本自我精心制作的植物标本。
我从小在看电视,电影,书报时,发现世界上还有许多生物之谜没有揭开;有很多生物资源还没有开发;有很多珍贵的动物被捕杀。
我多么渴望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保护它们,所以我立志要当一名生物学家。
到2014年,我正好20岁,那时我会成为一名年轻的生物学家。
我要走遍全世界,到大洋底去揭开“恶魔工鱼”的秘密;去找出旅鼠成群投海自杀的原因等等。我还要研究如何保护世界上的珍禽异兽和森林资源,解决自然界生态不平衡的许多问题,让大自然更好的为人类造福。
除此以外,我还要研究一种动物刺激素,给味道鲜美的黄河鲤鱼注射后,使它能长得比鲨鱼还大,赶上鲸鱼的个头。那时,人们能够买到许多物美价廉的鲜鱼肉,吃起来也不用挑刺了。一条鱼的肉可做上千盘味道鲜美的菜。如果给海参,狗熊,金丝燕等注射后,它们将长的比此刻要大几十倍。到那时,山珍海味不也成了一般家庭饭桌上的普通饭菜了吗?
我还想用激素使珍贵的水獭,紫貂长的又肥又大,用一张貂皮就能做好几件大衣,让人们的衣着更漂亮,更暖和。
我还要培育许多热带水果,让热带水果在北方生长,使北方人能够经常吃到南方的椰子,菠萝,香蕉,甘蔗等等。也要让北方果树能在南方生长,让南方的人们吃到北方的水果。
我最喜欢的职业医生篇三
在我心中,埋藏着一个梦想,说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名导游,一名和游客走遍世界名胜的优秀导游。
“航船不能没有方向,青年不能没有梦想”是啊,这一句名言说得好,人不能没有梦想,对于有的人来说,是天方夜谭,但却是自我的大海彼岸。
或许是因为2005年,中国十大感动人物中,有一名叫文花枝的导游,她对游客极其负责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在出了车祸后,警察赶来救人时,文花枝伤势最严重,可她却让游客先出去,而自我留在最终,她当时是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啊!就因为这样,耽误了她的最佳救援时间,导致自我的左腿被截肢……
她的这种高尚情操感染了我,使我内心萌发了一种念头——长大后,当一名像文花枝一样的优秀导游。
在我旅游时,每每看见导游小姐和游客介绍当地的风俗习惯,名胜古迹,悠久历史时,我的心里不经暗暗佩服,羡慕她们。她们那么有才干,知识丰富。
所以,我要向梦想的彼岸前进,我要为将来当好一个导游做准备。1、要学会和人打交道。2、要好好学习外语。3、要了解各地的人俗风情。4、要培养自我的耐性。我需要付出不少努力。在教师讲课时,我要认真听,并会做一些笔记,让自我的智慧更加宽广,我还要多读一些关于世界各地的水土人情的资料,不仅仅开阔了自我的视野,还使自我将来做导游的基础更加牢固。
一个人的梦想月崇高,生活就越纯洁,是啊,当一名优秀的导游可能不是多么崇高的梦想,但它却是我的大海彼岸,我能经过不懈的努力去到达。
我想当好导游,我想让迷人的风景把游客的烦恼丢掉,我想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我的足迹。
我最喜欢的职业医生篇四
我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帮父亲拔白头发。
父亲今年42了,白头发早已侵占黑头发的领地。父亲采取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见一个就消灭一个,而我也就成了消灭白头发的“刽子手”。
帮父亲拔头发好处多多,它不仅能满足父亲的要求,而且还能够锻炼我的耐心,还可以拉近我和父亲的距离呢。
父亲一头乌黑的亮发,看起来又年轻又有精神。每当白头发出来时,父亲总是说:“可恶的东西,怎么又出来了。”他就让我这个“刽子手”把那些“可恶的东西”清除掉。
别看这是个“刽子手”的活儿,可它不仅锻炼了我的注意力,同时也磨练了我的耐心。虽说人的头就那么一点大,可长得头发却不少,而那与黑头发数目比起来少之又少的白头发偏爱躲在黑头发中,与你玩起了捉迷藏。好不容易逮上它,可它还拉上几个“黑兄弟”,如果这时注意力不集中,那“黑兄弟”们也只作“刀下冤魂”了。
帮父亲拔白头发使我和父亲更加的亲近了。从小到大,父亲在我心中总是那样严厉。在父亲面前我不敢多说话,仿佛我和父亲之间总隔一道厚厚的门,怎么也推不开。而只有在帮父亲拔白头发时,我才能踏进那扇门,感觉到“父亲”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感觉到父亲的亲近和快乐,也只有在这时,我们才能轻松自然地谈笑。
我喜欢帮父亲拔白头发,因为我希望父亲头上不要有白头发,希望父亲永远年轻。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工作——帮父亲拔白头发。
我最喜欢的职业医生篇五
记得小时候,每当看着自己的老师,总觉得她们高高在上,无所不能,似乎所有的问题只要报告老师就一定能解决,老师永远是庇护我们的一棵大树。而现在我长大了,也想成为一名老师,成为一棵能庇护学生的大树——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这名让人听起来即普通又平凡,在许多人的眼里都是1个艰苦的工作,每天对着一群天真无知,吵闹的孩子们。但就在这种吵闹之中,可以让人找回自己的童年;找到无限的快乐与幸福。
孩子们就像幼苗、新玉一样,他们需要我们的悉心浇灌、培养、呵护、雕琢他们;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需要我们带领他们进入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美丽的鲜花。
每天清晨带着灿烂的笑容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老师早”,一声清脆、响亮的声音,开始了孩子们快乐的一天。每天的新事物、新游戏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人生美丽的一页。
当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她们会用一双睁大的眼睛望着你,期待着你把她们带到1个个美丽的童话世界里。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着好奇,心里总有十万个为什么,总有问不完问题。我很喜欢这天使般的声音,是这样的天真无瑕,是这样的动听,是这样的神圣。
正因为这些,我喜欢上幼师这个职业。
记得曾经一位朋友问我“你想做什么职业”,我说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他用很诧异的眼光望着我说“你想当高级保姆?为什么?”当时我气愤地说:“怎么可以这么小瞧幼师!虽然幼师又苦又受气,而且没前途。其实世界上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关键看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去接受。”我为此大发了一通感慨称,如果每个人都将幼师当成一项任务,一分赚钱的差事,那么你永远都干不好。因为我知道教师这行,讲的是奉献,为得是孩子!只有正真热爱这份工作、喜爱孩子的人才会快乐,师德高尚的人才会快乐,才会被孩子们喜爱。
什么是师德,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呢?
俗语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当今社会,愈来愈多强调师德。1个老师的道德意识,在很多时候,也许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我觉得,一名老师,首先讲的不该是智商有多高,排在首位的,应当是道德。“德高为范,学高为师!”
记得在读夜大时,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幼师这行是全凭良心做事的。”虽然我无法证明这是是百分百的,但至少说明师德在此刻多么重要。在小学、初中、高中等都有1个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但幼儿园没有。幼儿园注重的是智力的开发、情商的培养,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孩子们在幼儿期并不是会多少个字,多少首诗而定论1个孩子的未来。孩子们天性是好玩的,在玩中成长,在玩中体验乐趣,在玩中感受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在玩中找到他们的天赋。
做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认为不但要具备爱心、耐心、细心。我想更要的是如何去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因此老师们都是平等的去爱每1个幼儿。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能关爱地鼓励他;当孩子们成功时,能不吝啬地表扬他;当孩子们遇到危险时,能够第一时间保护他们;当孩子们淘气时,能多一点耐心;当孩子们犯错时,不要过多地责怪他们。从小培养孩子们有一颗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使孩子们1步步走向未来,走向成功。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我觉得,教师不仅是照亮了别人同时也照亮了自己。在陪伴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许多的快乐。正是这份热情,投入到这个角色,再多的苦,再多的累,都会抛在脑后,教师永远都不会成为出名的演员,但她们却心甘情愿的为孩子们服务。用她们的爱心、热情去接近孩子们,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笑容就是教师们最好的回报。
也许没人会留意到春天的破土的那一丝新绿,也不会留意到那蓬勃的生机伴着希望的活力。因为那一点点绿意,是那样的普通、那样的平凡——幼儿教师。
}
四字妹妹 评论 中国医生 2021-07-11 03:33:12
真实的生活影片往往是最能引起共鸣的,所以我哭的一塌糊涂。。。可能同是作为武汉人的我,更能感受到自己家乡的不易与使命。
写给医生:
“救死扶伤”这四个字的意义不仅仅是作为医生的基本,那些同理心、他们的责任感都是贯穿一生的信念。
其实我和医生的交集并不多,但为数不多的两个片段我应该一辈子都忘不掉。。。
一次是小时候偶然在电梯里看到医生救患者的样子,那一刻突然就明白了电视剧里自带光环的效果是真实会发生的。可能那个时候的我还是不太懂,但却被那一刻震撼。
还有一次是做核酸。几个月前的深圳一次突发的疫情使得每个区都开始全面排查,福田更是提供24小时,所以凌晨1点我走进那个临时的检测区,有些狼狈却完善的空间,看着医护人员已经有些摇晃的身躯,却依然坚守,坚守着工作职业,也坚守着我们的健康。。。他们每一个都是小小的个体,却因为责任感让他们变得强大。
写给我们:
电影里每一个条线都可以找到原型。从开始抢救治抢物资,在与死亡交手时我们才知道珍惜,人性、在那一刻变得丑陋无比,他们有错吗?没有,他们也是为了自己小家庭的幸福,所以,请敬畏生命!
也有当婴儿的哭啼声柔软了欧豪的心。。。生活处处也是充满温情,正是他们让世界变得温暖。
“家”这个概念一直都是很困扰我的地方,以前的幼稚觉得一个人生活最轻松,一个人生活当然是最轻松的,可是当院长老婆和金仔因为家人用意识去对抗病魔,我突然悟到了老一辈说的那些话。就算有一群朋友,但身边有亲人或者爱人,有时候仅仅待在一旁,就是种安慰。
写给他们:
当小枫失去爸爸妈妈、周也艰难生下宝宝、金仔感染新冠、杨小羊医生感染等等等等这些都让我代入,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写下这些的我们其实都不是他们,那些真正的他们接下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永远也无法感同身受。记得有一句话:有时候不幸的事也会发生在善良的人身上。我们时常会感叹命运不公,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应该怎么度过?
写给导演:
可能导演还是想传播更多正能量的一面,电影感人却不会压抑,我们看到的还是属于正常会发生的范围,然而那些我们无力、更贴近于底层生活的人们,那些会让我们压抑的事都没有拉入观众的视野。电影很长,长到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中想解锁更多的真相,比如缺床位,电影也只是几条微信几通电话就匆匆带过。。。结尾也是理所当然的好,好的有些老套,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深思的。。。
我依然要给五颗星,因为我们的抗疫胜利,我们中国医生都太棒太棒了!
来自豆瓣App
这篇影评有剧透转发新浪微博
QQ好友
QQ空间
}

导语:白岩松出席校友会时,面对数百名医院管理者,鲜明地指出了医生职业在社会中的五重价值:生命价值、社会抚慰价值、情绪价值、信心价值、科普价值。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蓓 白岩松 曹凯
七年前,因为踢球骨折,我在北医三院做骨折手术。在手术台上,大夫问了一句:“你有什么要求?”
当时,我的回答是:“我会做一个模范患者。这是您的专业,一切听您的。”手术效果非常好。在手术半年后,我回到了北医的大院踢了一场足球,为我做手术的医生也在场。
其实,当你信任对方的时候,对方给予你的会更多。当你一开始就带着怀疑的眼神时,恐怕你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当下中国,医生和整个社会之间正是处于这样一种错位的关系中。
这个行当介于上帝、佛与普通职业之间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谈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医生?医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
大家说到医生,都会说两个词,一个是医德,一个是医者仁心。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哪些行业的后面是带“德”字的?只有教师和医生,一个是师德,一个是医德。我们的前人够聪明,之所以这两个行业后面带“德”,因为他们维系人生中两个最重要的健康领域,一个是精神健康,一个是肉体健康。所以,社会对这两个职业的要求特别高。现在很多的医生都有委屈:我在做这样行善积德的事情,为大家守护健康,可是还面临着怀疑。千万不要怀疑,千万不要有委屈感。我还是要强调,你越靠近佛,你遭受的磨难和委屈就越多。因为你的职责大,大家的期待也就越高,大家对你的需求也高。
医者为什么要有仁心?医生这个行当介于上帝、佛与普通职业之间。大家到医生这儿来,往往是带着苦痛,带着绝望。归根到底,与其说是到医生那儿来看病,不如说是到医生那儿来寻找希望。我们常说,医生是治病救人。其实治病就够了,为什么还要说救人?治病只是治疗病状,但是救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我们面对这个行当的时候,过多地强调生命的因素,而忽略了心灵的因素。这也是社会上很多的需求跟这个行当发生摩擦的诱导因素。
干医生这个行当,你看到的总是一颗又一颗苦痛的心,一张又一张苦痛的面孔。当然,医生最大的幸福是,病人来的时候是苦痛的表情,经过你的治疗,一段时间之后,他带着笑容离开了。因此,心灵的抚慰和支撑原本就是这个行当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而不仅仅是五年六年学到的医术本身。只有把生理上的治疗技能和心理上的抚慰加在一起,才构成“医者仁心、治病救人”这八个字的全部含义。
医生这个职业具备五重价值
医生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中国人用四个字把这一辈子概括:生老病死。请问,这四个阶段,哪一个阶段离得开医生?请告诉我,哪个人能够确定一生都不会成为病人。如果你能确定自己一生都不会成为病人,你就骂医生吧!没有任何人敢打这个包票。
从医德到医者仁心,再到治病救人,都体现了医生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价值—生命价值。
医生仅有生命价值吗?我觉得医生还具有社会抚慰价值。患者有很多的痛苦,有很多的折磨,释放往往来自医生的抚慰。因此,一位好医生的标志是治好病,也包括让很多人感受到希望和温暖。这原本是另一种医术。医生第二个价值就是抚慰整个社会。
我觉得医生的第三个价值是情绪价值,第四是社会的信心价值。所谓情绪价值,社会上戾气、抱怨几乎到处都有,如果大家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状态,医患冲突就会减少。所谓信心价值,我们中国现在什么都不缺,但是最缺的就是信任和信心。医患关系失衡的核心就是信任缺失。如果这个行当的改革能够进行得更加彻底,恢复信任,就会对社会产生巨大价值。
医生的最后一个价值呢?那就是科普价值。写一篇论文和医生的晋升是有关系的,但是写十篇科普文章却对晋升没有影响。请问有多少医生愿意做这样辛辛苦苦的事情?除非他有极大的道德追求和责任。但是每一个医生都知道,科学常识的指导,会帮助相当多的人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得了急病不转化为慢病。
生命价值、社会抚慰价值、情绪价值、信心价值、科普价值,我认为,医生这个职业具备这五重价值。但现在医生被整个社会安排了太多的应急价值,一到流行病传播的时候,一到汶川地震等灾难发生的时候,医生全成了白衣天使。因为关键时候医生是社会安定的稳定器。但是一过了那段时间,大家就都健忘了。然后,又开始骂医生。
关键看环境激活的是人性中的善还是恶
我前几天也出席了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道德委员会关于医生道德自律的会议。道德的问题需要有力地倡导,但是仅靠倡导和自律是不够的。中国人的人性不比一百年前更糟糕,也不比一百年后更好,关键是看环境激活的是人性中的善还是恶。
今天中国的道德问题似乎太大了,比如老人跌倒了没人扶。老人跌倒了去扶他(她),他(她)会讹人吗?我相信十个讹人的老人中有八个九个都是善良一生、谨小慎微过来的中国人。但是,在中国,老人们第一怕的就是给孩子添麻烦。当他一摔倒,一发现动不了了,立刻担心给孩子添多大的麻烦,价值观一下子就扭曲了。这时候,任何人伸出一只手,他们都会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说不定就会讹人。等我们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健全了,我想这种情况就会很少了。
因此,道德问题往往是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几十年前,中国两辆汽车一撞,下来就打,为什么啊?因为打赢打输决定了赔偿。今天,两辆汽车一撞,没有人动手,因为每个人都强制上了第三方责任险。可见,制度可以提升文明。
如果一位医生一上午看五六十个号,水都不敢喝,厕所都去不上,如何做到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声音?如果做一个手术才得一百多块钱,但一个支架利润可能几千块钱,你会作何感想?要是在自己医院做一个手术只有一百多块钱,走穴去另外一个医院,可能拿到一万多块,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人性在这样扭曲的制度里必须高尚?坦白地说,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相当多的医患矛盾,是在替医疗改革行进速度太慢背着黑锅。如果医疗改革不能快速地破局,这个黑锅还要背很久。
在缓和医患关系上,不能把压力全部推到医生和院长身上
科学本来就是有成功、有失败、有探索,还有曲折的。因为医患的风险和制度,很多医生都不敢建议患者用冒险的治疗方案。
所以我认为,中国医疗困局的突破,需要整个系统的改变。我们全部的情绪都寄托在每一位医生温和地对待患者上,这其实做不到,我们依然没有进入良性循环。润滑机制和缓冲地带非常重要。我们在座的院长,可以尝试在医院设置志愿者,引入NGO (非政府组织)。他们并不占用你们的资源,只是要有一定的培训,就可以完成长久的润滑和缓冲。
为什么我对医生有这样的情感
最后我要讲一个故事,作为结束。为什么我对医生有这样的情感?我的家庭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我大学毕业回老家,即将回北京的前一天晚上,我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的海拉尔。那个地方很偏远。上世纪70年代,我爸那时30多岁,总咳嗽,有时还带血。有一天,他出差要去天津。我妈就嘱咐他,办完公事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病。我爸去了天津,最后一天才去医院。结果,他被诊断出有癌症,医生不好当面告诉他,只是对他说:对不起,你不能走,必须住院。
我爸肯定不干:一堆事情,必须要回去。他掏出车票对医生说,这是我今天回海拉尔的车票,非走不可。医生就说,请你稍等,我去找我们的领导来跟你谈。医生去找领导的时候,我爸溜走了。
晚上,我爸在天津火车站等车的时候,火车站的喇叭响起来,居然有人找他:海拉尔来的某某某,请到火车站门口。我爸走到火车站门口,下午那位医生,焦急地站在门口等他。原来那位医生记住了晚上的车次。我爸就这样被救护车拉回了医院。
尽管我爸两年后还是过世了,但是我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安安静静地说:“如果遇上这样的医生,加上现代的技术,也许你爸的病就能治好了。”
所幸我们处在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战胜疾病。所幸我们遇到了现在的医生,不用在一个个火车站的站头等待,而是直接在微信联系。
感谢愿意信任我们的医生,即使不在门诊,也会和我们在手机上联系,正是这样介于上帝、佛、普通职业之间的医生,才会让我们的疾病更好的得到治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生是高危职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