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如何定义耳聋耳鸣能治疗吗的呢?

耳鸣如蝉:羽化重生的信号

在没有任何外来声源存在的情况下感知到一种单调乏味的声响,称为“耳鸣”。普通人群中15-20%会出现经常性的耳鸣,其中约3/4的人感觉到耳鸣声类似蝉一样的鸣叫,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蝉,俗称“知了”,它的一生要经历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受精卵孵化为幼虫,幼虫生活在地面下的土壤里,经过若干年成熟后才爬到地面,脱去金灿灿的外壳,变身为长有双翼的成虫,从此栖息生活在树枝上。每逢夏天,雄蝉会发出响亮的鸣叫,树林里此起彼伏的蝉鸣是炎炎夏日天然的交响乐。

蝉从地面下的幼虫蜕变为地面上的成虫这一过程,称为“羽化重生”。

大多数人的耳鸣听起来就像蝉的鸣叫,何以造物主会作出这样的安排?难道人的耳鸣与蝉的羽化重生之间有什么关联?

一、耳鸣是善意的报警信号

为何在没有外在声源的情况下人竟然会感知到一种响声呢?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虽假说众多,但没有一种假说能被证实,对众多的耳鸣患者来说亦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其实,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记载了耳鸣的密码,只是这个密码被厚厚的灰尘所覆盖——由于年移代革,其古朴的文字密码不易为后人所理解。

《素问·脉解》说:“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读懂了“阳气万物盛上而跃”这八个字,也就找到了耳鸣的密码。虽然这八个字中每个字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但组合起来说的是什么意思?若单独看这八个字必然不知所云,需结合上下文、甚至整部《黄帝内经》的思想以及更为古老的另一部中华经典《易经》中震卦的卦象方可窥其奥秘。

这八个字按现代的语法习惯应写作“阳气跃而万物盛上”或“万物盛上而阳气跃”,其中的“万物”是指与“阳气”相对而言的浊阴。整句话的意思是:由于阳气相对不足,而浊阴相对过盛,阳气顺着天性往上跃的过程中与盛上的浊阴发生碰撞,而碰撞就会产生振动,振动就会产生响声,这种响声就是耳鸣。

2.耳鸣的直接原因:脾胃虚弱

为何会导致阳气相对不足、浊阴相对过盛的状况出现呢?《灵枢·口问》又作出了解释:“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这里的关键词是“胃中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脾胃虚弱。

由于脾胃的主要功能为将吃进的食物化生为气血供人体使用,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这个气血就是“阳气”的内涵之一;吃进的食物不能化生为清阳(气血),就会变为痰湿(糟粕),而痰湿就是“浊阴”的内涵之一。可见,造成阳气不足、浊阴盛上而导致耳鸣的直接原因是脾胃虚弱。《素问·通评虚实论》更是明明白白地指出:“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脾胃虚弱的原因又是什么?最常见的是饮食不节、睡眠不足、劳倦及忧思过度。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的欲望很多,以饮食的欲望为最,对饮食的追求经常超过身体的生理需要,自古以来皆如此。容易加重脾胃负担的是肥甘厚腻及生冷寒凉食物,长期无节制的食用这两类食物,最易导致脾胃虚弱。

脾胃化生气血的活动主要在夜晚的睡眠中完成,故夜晚充足的睡眠对于保护脾胃十分重要,熬夜与失眠都会造成睡眠不足,损伤脾胃。

忧思过度,是脾胃的另一大杀手。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过度忧思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而经常在压力下劳作,会感到格外疲倦,增加气血的消耗,无形中也会加重脾胃负担。

人的脾胃是很仁慈的,允许您偶然的犯错而自行悄悄调整过来,但难以忍受每天都犯错。若以上这些不良的饮食、睡眠习惯及不良情绪经常性存在,以妄为常,必然造成脾胃虚弱。

《黄帝内经》说:“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这个本就是“根本”,也就是整体的核心,一旦这个核心受到了伤害,会导致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作为智能的人体,会发出善意的警报,给人以警示。耳鸣就是脾胃受损、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下发出的一种善意的警报,这就是脾作为“谏议之官”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示警方式,这种警报本身对人体无害,如同房屋建筑安装的防火报警声本身对房屋无害一样。

二、耳鸣是提醒您羽化重生的信号

很有意思的是,蝉被称为“知了”,大多数耳鸣声类似“知了”的鸣叫,而只有羽化重生以后的“知了”才会发出鸣叫!听到类似蝉叫的耳鸣,是否也该“知了”自己该如何应对呢?

如果“知了”上面所说的产生耳鸣的原因,就应“知了”自己该象“知了”一样进行羽化重生——改变自己过去不良的生活习惯,那是自己“幼虫”阶段的懵懂无知;现在听到“知了”的鸣叫,该洗心革面、学做“成虫”了,否则脾胃这个后天之本继续受到伤害而不能自拔,后果将会很严重。

1.羽化重生,耳鸣必停

如何羽化重生、学做“成虫”呢?

首先,要切实做到早睡早起,并努力提高睡眠质量,明白夜晚的睡眠是最好的“补药”,不能用其他方法代替。

其次,要能控制得住“美食”的诱惑,日常以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加重脾胃负担,严格控制肥甘厚腻与生冷寒凉食物入口,不宜将舌头的欲望建立在脾胃的痛苦之上。

第三,静下心来梳理人生追求,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劳而不倦。

当您真正做到了这三条,并形成了习惯,一段时间后您将发现“知了”的鸣叫声逐渐变得缓和,或由持续性变为间歇性,直至停止,而且过去反复治疗而不愈的一些身体其它症状也悄悄不见了。这表明您已经从亚健康状态蜕变成真健康状态了,预示着您获得了羽化重生!

蝉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是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它栖于高枝,饮甘露而生,出泥土而不染。有唐诗为证: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所以,当您听到类似蝉的叫声,不应产生烦恼,而应记住蝉的另一个名字——“知了”,也就是您该重新“知了”一些生活常识:自己的过去类似于蝉的“幼虫”期,由于无知而生活在“污泥”之中,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损伤了自己的脾胃,现在的耳鸣是脾胃在用特殊的方式提醒自己,应学习金蝉的高洁,羽化重生为一个“成虫”,飞到高枝上去生活——变为一个更加健康的人。

三、消除误区,方得重生

很多耳鸣者听不懂这种类似“知了”的鸣叫,只“知了”它是一种令人心烦的响声,甚至认为这种响声会给自己带来不可预知的不良后果,如导致听力减退、记忆力减退等,因此心里唯一的期望就是想找到一个捷径让它立马停止!有些人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徒劳的。

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或者特殊方法可以令耳鸣立即停止。这对于广大的耳鸣者来说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假如存在这样一种方法,就会使人趋之若鹜,误以为这是一种捷径,听到耳鸣时,不去针对根本原因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对脾胃造成的伤害,而只是想让耳鸣立即停止,这就象火警响了,人们不去灭火,却只是去砸烂火警器以消除警报声一样,其结果只能是玉石俱焚!

30岁的李先生耳鸣两年了,第一年还不以为意,后来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说耳鸣都是肾虚的表现,若不治疗会导致耳聋,神经一下子绷紧了,晚上睡觉也不踏实了,耳鸣声也增大了,而且隐隐约约地也象出现了文中所描述的“肾虚”症状。“肾虚”意味着什么?不仅仅关乎自己的健康和寿命,还关乎夫妻的“性福”!于是走上了大江南北寻医问药之路,恨不能立即让这个响声停止。看了好些个中、西医,吃了无数的“补肾”药与西药,也吃了很多猪腰、黑豆、黑芝麻、何首乌、冬虫夏草等传说能“补肾”的食品和保健品,也用过不少据说能治好耳鸣的现代化产品。一年多过去了,结果照样还是耳鸣。

直至遇到笔者,告知耳鸣如蝉的真相,以及补肾药大多过于滋腻、容易损害脾胃的道理,方如梦初醒,知道自己耳鸣的真正原因所在——长期熬夜,并吃宵夜,饮食无所顾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损伤了脾胃。遵嘱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服调理脾胃的中药,夜间睡前做鸣天鼓的耳保健操,调治月余,耳鸣减轻,两月后耳鸣若失,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过去久治不愈的鼻炎也不再发作了,宛如羽化重生,换了人间!

附:鸣天鼓的方法:调整好呼吸,用两手掌心紧贴两外耳道口,两手食、中、无名指、小指对称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再将两食指翘起放在中指上,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洪亮清晰之声,响如击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后双手同时叩击48次。

李先生这样的案例,在笔者多年的耳鸣诊疗经历中屡见不鲜。每一个从长期耳鸣的困扰中走出来的人,除了再也听不见恼人的耳鸣外,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大都有了质的飞跃,真正体会到健康人的轻松快乐。这就是人的“羽化重生”!每到此时,笔者的心里总是无比感恩老祖宗留下的耳鸣密码!

耳鸣如蝉,听不懂则只有挥之不去、令人生厌的噪声;听得懂则可能由此而获得羽化重生的机缘!

}

人为什么会得耳鸣、耳聋病呢?

  有句话说得好“因缘相合则为果”。因就是致病因子,得病就是果,中间就有一个条件就是“缘”。打个比方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癌细胞,但只有在人体生理平衡被打破,自身的免疫力无法制止肿瘤的生长,才会得癌症。耳病也是因为人体脏腑功能虚损,产生了致病的条件。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类疾病,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下而产生异常声音感觉,常常是耳聋的前兆。随着年龄的增大,耳鸣患者不断增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耳聋耳鸣的病患群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世界中度和重度耳鸣耳聋的患者有2.5亿人。目前,我国有2057万名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其中7岁以下的儿童约为80万人,起每年以8万人的速度递增。

  许多患耳鸣的人听力正常,而另有一些患者常伴有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容易发生耳鸣,轻者耳畔仿佛有远处的蝉鸣声,重者有如汽笛声甚至擂鼓声。夜以继日嗡嗡作响,弄得患者心神不安,影响睡眠与生活,也势必影响身体健康,实是令人苦恼的病症。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仅仅自己听到耳朵里有嗡嗡、吱吱等各种各样的响声,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耳鸣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为单侧性,有的则为双侧性,有的间歇出现,有的持续不停;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工作时都感到吵闹不安,严重者还会损害听力。耳鸣虽然不是疾病,但是影响工作和注意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可小视,正如俗语所云“耳鸣不是病,痛苦没人问”。

  对于耳鸣耳聋的治疗,西医一直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治疗流程和方法。耳鸣对于西医来说是神经系统的疾病,也可以说治无法治愈的疾病,是因为仪器检查不了原因,导致没办法确诊治疗。因为本身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所以仪器根本检查不出来原因,而西医治病对身体伤害较大,比如说长时间的吃药会导致肠胃损伤,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感冒,吃了西药会犯困,所以西药治疗耳聋耳鸣的伤害性以及副作用太大。

  大家应该都知道,一般去医院看病都是先验血呀,做CT、核磁等等,这些检查做完以后,医生看了结果以后才能采取治疗,可是因为耳聋耳鸣检查不出来原因,西医根本得不到报告,就只能以大体的方面治疗,耳聋耳鸣不针对治疗的话是根本没有效果的,所以慢慢就传出来了西医治不好耳聋耳鸣的说法。

  那么,中医是如何定义耳聋耳鸣的呢?中医又是如何调理耳鸣耳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法金庆大夫的济世通窍方剂的神奇之处?

  法大夫认为认为耳聋多为气滞血淤,耳部经络被淤血所阻塞,清阳之气不能上达于耳窍,使得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发生耳鸣、耳聋等。同时,法大夫还认为肾开窍于耳,因此许多人认为耳鸣耳聋可能与肾虚有关。但如果认为耳鸣耳聋都是因为肾虚引起的就会走入误区,因为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都可致耳鸣。

  所以治疗耳鸣耳聋首先要分清“二虚二实”,因为虚证和实证治疗原则是完全不同的。法大夫将耳鸣耳聋分为实证和虚证,实证者,暴病耳聋,或耳中觉胀,鸣声不断,按之不减,兼见面赤囗干,烦躁易怒,脉弦,或兼见寒热头痛,脉浮等;虚证者,久病耳聋,或耳鸣时作时止,过劳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多兼有头昏、腰酸、遗精、带下、脉虚细等症状。《黄帝内经》指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如果临床中不问青红皂白,不经耳鼻喉科医生专科检查就乱用补肾药,轻则疗效不佳,重则加重病情。

  法大夫认为第一个“实”是指肝火上亢,高血压患者容易肝火旺盛,上扰耳窍而致耳鸣;第二个“实”是痰湿,痰湿郁久化火,上攻耳窍也会产生耳鸣。这类耳鸣的特点是发病时间不长,每次持续时间短,声音高亢。

  而“二虚”之一就是肾虚,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与耳朵的关系最为密切,肾虚易产生耳鸣;除了肾虚外,脾胃虚弱也会诱发耳鸣,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使得气血不足,耳窍失养渐发耳鸣。这类耳鸣往往是病程较久,每次发作时间长,声音相对低沉。

  分清虚实只是治疗耳鸣耳聋的第一步,即确立治疗的大方向,落实到具体药物,还需在虚证或实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辨别不同证型,如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热郁结、气滞血瘀、肾精亏虚、气血亏虚等。中医治疗耳鸣是差异化与个体化的结合,即“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我们以现在市面上深受患者好评的济世通窍方剂为例,跟大家详细讲解法大夫具体是如何治疗耳鸣耳聋的呢?

  首先,我们知道,耳鸣的产生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存在这密切的关系。“肝开窍于目”、“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分别说明了,耳鸣的产生主要受到肝、肾、脾胃的影响。肝胆火热上犯耳窍、肝阴不足、肝血虚皆可致耳病;肾气不平,则耳为之受病,出现耳鸣耳聋;脾不及则令耳窍不通。

  所以,法大夫认为要想医治耳鸣,就必须从肝、肾和脾这三大器官开始。

  因为每个患者的五脏问题都不一样,有些患者是肾阴虚,有些是肾阳虚,有些是心肾不交,或者肝阳上亢。耳病症状不一样,用药也不一样,如何寻求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呢?那就要针对人体五脏相通之处:气脉。

  法大夫所采用的济世通窍方剂疗法纯中药口服,能够改善内分泌系统,深度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益气滋阴,散瘀滞,通窍活络,聪耳纳音,强效提高耳脉气血循环功能,从而快速有效的改善耳部微循环障碍,消除耳脉经络受损引起的耳鸣。

  济世通窍方剂疗法首先对脾胃进行调理,加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药物充分被人体吸收同时,有效分子打通身体上下各大经络气脉,耳部脉络也被疏通,耳部气血循环加快,耳脉毒素就被冲散排出,耳神经损伤的病态环境全面改善,耳鸣渐消。同时,由于全身气血贯通了,营养就能随气血流通至耳部,使耳神经得到全面养护,听毛细胞恢复兴奋状态,听力开始恢复。

  济世通窍方剂疗法为什么能快速提升听力呢?

  法大夫认为,耳朵需要血液供养,才能维持正常听力。如果供血量不足,听觉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于是有些疗法忙于活血化瘀。结果,活血药一吃,听力好一点;可药一停,听力又恢复原状。《黄帝内经·素问》讲“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也就是说,肝胆主升发,喜条达,肝胆调和,耳部供血充足,听觉才灵敏;肝胆失调,胆经有热,易上逆于耳而为病。

  法大夫说:中医治疗讲究对症,只要坚持下来以后就会发现,这个病从身体里面彻底的消失了,这也就是中药的神奇之处。因为中医跟西医的理论以及说法是完全不同的,中医是从身体全方面来寻找病因,辩证治疗。每个患者的病症病因都是不同的,西医只是在理论基础上去治疗,并不能做到疾病的个性化,所以中医的辩证论治对治疗耳鸣耳聋十分重要。

}
耳鸣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其中中老年人最常见,青年人也有不少被耳鸣所困扰。耳鸣的声音、大小各不相同。最多的情况,是耳朵里总感觉像有一群夏蝉在鸣叫一样;还有的人耳朵里像总有电话铃声响起,还有的人轰隆隆的像火车一样。总之,耳鸣的种类有很多,而中医治疗耳鸣的优势,就在于辨证论治,根据虚实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文献记载:“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耳聋是耳病中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像耳鸣样,它也可作为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也有单独发病者。耳聋中医学按病因不同又有劳聋、风聋、虚聋、火聋、暴聋、卒聋、久聋、气聋、湿聋、阴聋、阳聋等多种名称。

耳鸣、耳聋都是听力异常的症状,都有虚实之分。耳鸣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而耳聋除气闭暴聋无耳鸣者外,大都由耳鸣发展而来,即耳聋大都必先有耳鸣。故将两者合在一起讲。

症状表现:耳鸣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治疗原则:疏风、宣肺、通窍

处方用药:以银翘散加减,使用中药如双花、连翘、菊花、公英、地丁、败酱、虎杖、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栝蒌、辛夷、苍耳子、白芷、甘草等。

症状表现:耳鸣起病急,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

治疗原则:清肝泄热通窍

处方用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使用中药如胆草、苦参、滑石粉、青黛、石决明、珍珠母、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琥珀粉、甘草等。

症状表现:此型耳鸣病程一般较长,患者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

治疗原则:化痰降浊、和胃开窍,

处方用药:二陈汤加减,使用中药如半夏、陈皮、茯苓、猪苓、白术、苍术、胆南星、天竺黄、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丹参、桃仁、红花、当归、栝蒌、枳实等。

症状表现:此型耳鸣病程较长,患者耳内犹如蝉鸣,可伴有腰膝酸软、眼干涩,手足心热,心烦,多汗等肾阴亏虚之症,因病程较长,患者多伴有抑郁失眠等症状。

治疗原则:滋补肾阴,疏肝开窍,镇静安神

处方用药:六位地黄汤加减,使用中药如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淡竹叶、木通、灯芯草。

症状表现: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食欲不振。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升阳通窍,

处方用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使用中药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黄精、玉竹、当归、熟地、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甘草等。

症状表现:患者多久病耳鸣、耳聋,鸣声细弱,入夜明显,兼见腰痛或腰膝痠软乏力,面色淡白或晄白,怕冷肢凉,阳萎或阴寒,月经不调,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尿有余沥,舌质淡胖。

治疗原则:填精益肾,温阳聪耳

处方用药:补骨脂丸加减,使用中药如磁石、熟地、当归、川芎、肉桂、菟丝子、川椒、补骨脂、白蒺黎、杜仲、白芷、石菖蒲等。

症状表现:患者多久病耳鸣、耳聋,聋鸣程度无明显波动,或呈缓慢加重,全身或兼见其他虚证,但按其他证治疗效果至微。

治疗原则:化瘀通络,开窍聪耳。

处方用药:通窍活血汤加减,使用中药如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丹参、姜黄、当归、葛根、石菖蒲等。

文中引用的方剂与中药,在于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在于为同行和病家提供参考,带您更好地感受中医的魅力,绝不意味着向各位推荐使用以上中药方剂,更不是鼓励各位自行购买服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聋耳鸣能治疗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