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心悸是什么原因?

 有一位读者给我留言,他刚刚20岁,自己一人在外地打工。他总会毫无缘由的出现心悸、胸闷、喘不过气的症状,他以为自己患了心脏病,可能快死了。挣扎着去了医院看急诊,但是到了医院之后,他的症状又会逐渐缓解。医生把他从头到脚查了遍,却什么问题都没发现。 医生说他可能是植物神经紊乱,建议他去看心理门诊。但他认为心理门诊是看“精神病”的,他觉得自己心理正常,不需要去看心理医生。想问问我,有没有什么药能解决他的问题?

一、青年人群中的惊恐障碍

 我告诉他,他的问题不是简单用药就能解决的。他应该去看心理门诊,心理医生并不仅仅能治疗“精神病”,还能治疗因为焦虑、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引发的疾病。他很可能是因为焦虑引起的惊恐障碍,继而又引起植物神经紊乱。 惊恐障碍指的是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强烈的惊恐,同时伴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持续一段时间会缓解。去医院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所有结果都显示正常,但症状会反复出现,对生活和学习产生严重干扰,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年轻人。

二、惊恐时常伴有呼吸性碱中毒

 大多数人在惊恐发作的时候,会因为紧张,不由自主地加快呼吸频率,导致过度换气,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溶解在血液中时是碳酸,显酸性,当含量降低时就会使血液碱性上升,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引起口唇、四肢发麻,感觉刺痛等症状,从而加重了惊恐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在惊恐发作的时候,要控制自己尽量缓慢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 如果已经有了呼吸性碱中毒的现象,则可以利用纸袋、塑料袋等物体罩住口鼻呼吸。可以增加吸入二氧化碳的量,提升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消除呼吸性碱中毒。

三、消除惊恐障碍的相关因素

1、心理因素: 易发作惊恐的人,在性格上也表现为特别敏感,压力感重,有很明显的情绪化表现,容易接受不良暗示,害怕受到伤害。这样的人在生活、学习或是感情中遇到压力时,情绪起伏就会特别大,会影响到大脑的中枢边缘系统,使5羟色胺的代谢发生紊乱,导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释放减少,产生了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所以如果自己平时是多愁善感、易于激动的人,那就要努力做好自我的心理调节。多看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书和影视作品,不要看恐怖的或是悲情的书和影视作品。增加户外活动,多与人沟通,努力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2、生理因素: 日常活动的劳损,会产生慢性的疼痛或是炎症,易于焦虑的人,就会把这种疼痛放大。比如说长时间的低头玩手机,或是长时间操作电脑、打麻将等,会引起胸锁乳突肌的劳损,就会引起胸前钝痛。易于敏感的人,就会把这种疼痛放大,开始怀疑自己有了心脏病等严重疾病,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诱使惊恐发作。 所以在日常活动中,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势,每40~50分钟就站起来活动一下,平时进行一些力量型的锻炼,让肌肉强健,避免肌肉的劳损。如果发生了肌肉劳损的疼痛,可以去医院进行“封闭”治疗,就能解决问题了。

四、有些人需要专业的心理学治疗

 有些情况严重的人,在没有发作惊恐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如失眠、头晕、耳鸣、心律失常、消化不良、腹泻、便秘、多尿等多种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所以建议接受正规的心理学治疗,由心理医生进行检查,分析发病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已经出现了紊乱,形成了疾病的物质基础。在通过心理治疗无法奏效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物。药物对症的前提下,很快就会缓解症状,但是“江 山易改,秉性难移”,改变性格很困难,需要长期持续用药,并不断加强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才能防止复发。 

 总结一下,青年人群发作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的症状,又找不到具体病因,那么很有可能是惊恐发作。正视疾病,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就可以战胜它。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和经验的增加,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惊恐发作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处理。

}

宁波海曙天一医院电话,宁波海曙天一医院,宁波经常感到胸闷喘不过气怎么回事,宁波2年级小朋友出现心理疾病,宁波手在不自觉的轻微抖动是什么原因,宁波医生问答,宁波免费测抑郁,宁波治疗睡眠,宁波手发抖是什么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容易心慌心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