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听不清,带助听器有用吗?

说起听得见,听不清,绝对是广大听友们抱怨最多,也是咱们日常科普中老生常谈的话题。以往的文章中我们提到,听不清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听损者自身的言语分辨能力不佳。那针对现状(较差的听力基础和言语分辨能力),听友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听不清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今天小编再来和大家唠一唠。

当您出现以下情况就要引起注意了,可能听力损失已经存在,建议及早进行听力检查并佩戴助听设备。

原本听得好的声音现在听不到或声音变小,如鸟叫声

别人说话能听到,但听不懂

对听力损失置之不理,未干预的时间越长,大脑和听觉神经受到的刺激就越少,识别语音的能力就越差。一旦神经受到影响,将很难逆转这种损害。不佩戴助听设备还有其他副作用,包括认知能力下降、更容易跌倒、记忆问题、抑郁、收入减少、生产力和就业机会减少等。

1)足够的音量确保我们能够听到;

2)大脑解释或理解所听到的内容。

有些听损者只需要助听设备提供足够的放大,就能很好地听到和交流,因为他们的言语分辨能力很好。而大部分听损者可能因为听损的程度较重、类型特殊(如高频陡降型)、未干预的时间过长等因素导致言语分辨能力较差。

他们会发现,助听器能帮助听到,但仍然很难清楚地理解对话。这不是助听器工作不正常,而是大脑解释和理解对话的能力受限。

大家可能会问:如果助听器不能帮助我理解对话,它又有什么用呢?回到我们所讲的听觉两步, 理解对话的前提是能够听到它。助听器可以提供必要的放大,使原本缺失的声音能被听到,这为大脑提供了更多信息,让您有机会去理解对话。

幸运的是,我们的大脑是可以训练的。听觉康复训练是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佩戴助听器后,您需要进行听觉训练。

佩戴助听器可以提高可听度,配合使用其他聆听策略,例如观察人们的面部以获取视觉线索,让对方在说话之前首先引起您的注意,这样您就可以更多地关注所说的内容,减少背景噪音,并要求对方放慢语速,以便大脑能够更清楚地处理言语信息。遵循这些简单的策略以及使用助听器可以帮助您结束听力损失,并再次打开沟通渠道。

大部分听力是逐渐损失的,这么多年来,您已经丧失了收听某些频率的或者环境中正常声音的能力,例如鸟叫声、小声交谈的声音。

当开始佩戴助听设备后,正常环境的声音开始被听到。但是大脑需要进行练习和再教育,以便有选择地专注于或过滤某些声音。可能您会觉得声音很大、很吵,随着适应时间的延长,您的大脑将再次熟悉这些声音。

适应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大部分人需要1—3个月,但有些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要坚持佩戴助听器,便于您更熟练地识别声音,并了解不同情况下哪种助听器设置更适合您。

就像重新锻炼很久未使用的肌肉,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适当情况下需要休息,否则听觉疲劳会带来不好的体验。

助听器的目的是帮助您最大限度地提高听力。部分听损者因为不能树立正确的期望值,从而感到沮丧甚至放弃佩戴助听器。

首先要明白助听器是辅助设备,不能与正常耳朵对比。作为电子产品,它有一些技术限制:

麦克风、受话器堵塞等常见故障会影响助听器性能

助听器处理声音的速度、多少会影响聆听质量

助听器麦克风拾音有距离限制,通常我们认为助听器的最佳使用距离为2—3米内

方向性麦克风在噪声环境中的性能限制,通常对于正前方的声音收集最好,侧方及后方声音会被部分衰减,但我们知道,您感兴趣的声音可能来源于任意方向。

我们建议在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下,都要坚持佩戴助听器。不少听友存在这样的做法:只在与他人交谈或者自己聆听困难的时候佩戴助听器,比如开会、外出时,而在家中或者其他时间并未坚持佩戴。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大脑适应助听器,带来的后果可能是虽然佩戴了一段时间,但并没有提高分辨能力。

例如,当您购买了一台新洗衣机时,您会注意到它发出工作噪音。但随着您使用它的次数越多,您就越习惯这些噪音,大脑会立即识别您的洗衣机并忽略它的噪音,因此您可以专注于其他事情。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听得见,听不清用户自身方面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当然不仅限这些,比如耳道耵聍栓塞、中耳炎,或者所处环境过于嘈杂等。您能“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嘛?下篇我们将继续介绍听得见听不清之助听器调试篇,敬请期待哦。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耳之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允许任何形式转载,商业合作请联系耳之家微信号:erzhijia

}

有些人从小就被听力问题所困扰着,因为遗传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听力损失他们这些孩子自打小来就是处于听不清他人说话的状态。通常来说,人类听觉会"用进废退",长时间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听力下降加速,听神经的言语解析度也大大降低,会出现"听得见,听不清楚"的情况。如果自身的听力基础和言语辨别能力太差,会降低助听器的使用效果。

从小就听力不好,戴助听器有用吗?

理论上讲只要有残余听力都是可以佩戴助听器的,所以建议先到助听器验配中心去检查听力,看看听力损失多少,是适合配助听器,还是选择人工耳蜗,但一般先天性耳聋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后需要语训学习。

根据国家标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如下几类:

正常听力;-10~25分贝,属于声音正常听力范围。

轻度听力损失;26~40分贝,对生活中细小的声音就难以分辨了。重度听力损失;41~55分贝,对日常与人言语交流就有些困难了,会感到言语听不清楚。

中重度听力损失;56~70分贝,就需要较大的声音与人交流,甚至听不清楚模糊。重度听力损失;71~90分贝以上,就需要大声的喊叫,汽车的鸣笛较大的声音才有反应了,极重度听力损失;

大于90分贝,就必须只有助听器来帮助听到了。

一般而言想要配助听器听力损失只要在35分贝以上就可以佩戴助听器的。

我们在佩戴助听器之前是要先进行选购的,助听器的购买和毛巾,杯子这些日常用品不一样,是需要进行专业的验配的,但是一些人是因为贪小便宜,一些人则是因为不了解助听器,他们会选择去网上购买,但是他们买回来后的助听器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

助听器是需要专业验配的,在购买之前,我们需要先去验配中心或者医院里面做一个听力检查,查看一下自己的听力损失程度是多少,然后助听器验配师会根据你的听力损失程度给你选择合适的助听器。

随后在验配师给你选择助听器后你是需要试戴的,这样才能知道你戴上助听器后的效果怎么样,试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戴上后验配师为和你说话聊天,让你感受一下佩戴助听器后的感受。

助听器是一个听力辅助装置,能够对一部分声音进行放大及处理,现代高科技助听器可以对声音进行更多的预处理,但目前的科技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大脑的功能,因此也没有任何助听器可以100%解决所有的听力问题。

}

重庆渝北加州惠耳助听器验配服务中心:

(百度/高德地图搜索加州惠耳)

陆**,女,79岁,以前年轻时一直都是在家带孩子,后面就是带孙子,现在子孙们都大了,她也感觉自己老了,就在前一年左右,她就发现有时候孩子们说话她都会听不清,特别是在稍远一点,就会只听得到声音,就是听不清楚他们讲话的意思。为此,她很苦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后面在孩子的陪同下去医院检查发现是听力下降,医生建议配助听器。

用户双耳无中耳炎史,无家族遗传史,双耳鼓膜无殊,左耳有间断性耳鸣,无眩晕,无高血压,无糖尿病,有高血脂慢性疾病。听力明显影响生活的时间大概一年左右,之前一直没有试戴过助听器。经纯音听力检查如下:

根据听力检查报告,用户双耳都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左耳53.8db,右耳60db,这样的听损在安静环境下静距离交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稍远一点就会出现听得到声音、听不清楚的情况。因为其双耳都是中重度的听损,且低频比高频的听力要好,近距离交流时声音不会有衰减,但是远距离交流声音在空气中衰减了太多,很多小声音她就会听不清楚,要是环境变得更复杂一些,那就更困难了。因此,有时候婆婆在复杂环境下基本上都不会去听别人讲话,因为她说听得太累了。最后家人要想改变她的聆听情况,建议是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因为老人家以前从来没有佩戴过助听器,加上她在试听助听器时表现出的重振现象很严重,因此,我们不建议给她选配定制机,且她和儿子一致认可外形不是第一位的,助听效果和佩戴的舒适度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后面给婆婆选配了一对赛阁10B的开放式耳背机(声音比较轻柔,且对小声的增益补偿得好)。因为是开放式耳背机,所以在佩戴方面的舒适度也很好。

取机后的婆婆前期也有碰到一些不适应,比如她的重振现象,小声了听不见,大声了又听着很吵,后面在我们梅主任的多次耐心的调试下,终于调试到了婆婆的最佳听阈,声场评估也很不错(左耳30db HL,右耳31.3db HL),且言语评估在双耳佩戴助听器后给声65db,言语识别率从45%提高到90%(见图一)。

效果是很不错,接下来就是婆婆的适应康复期了,让婆婆先在安静环境下去适应助听器,然后再去嘈杂环境下聆听,慢慢来习惯用助听器来聆听。好在婆婆是真的很愿意听我们的话,我们后面在半个月回访时婆婆听得很不错,已经戴到外面小区去听了,她说:“以前听不到多少小鸟叫,现在才发现我们小区里面那么多小鸟啊“。虽然我们没见面,但能感觉到电话那头的婆婆是笑着说的。她还说现在助听器戴上听小孙子们讲悄悄话都可以了。

希望婆婆一直都保持一个好身体,让她的老年生活越发多姿多彩。同时提醒婆婆后期的助听器的售后服务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后面也会一直提醒和联系她到店来做保养服务的。

惠耳听力始于1988年,目前在全国有约1000家直营连锁店,是国内知名的助听器连锁企业,30余年,经过惠耳验配的助听器不计其数,帮助了数以万计的听损人士,凭着过硬的技术实力,优质的产品质量,诚信经营,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助听器为什么听不清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