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甲等医院,输液,护士扎针为什么扎不好,疼?主要是扎了二三次才成功,,,,,

关于学习宣传“嘉兴市好医生、好护士”

各县(市)卫生局、区计卫局(社发局),市属各医疗卫生单位、武警医院、荣军医院,局机关各处室: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弘扬医德医风正能量,经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学习宣传嘉兴市好医生、好护士先进典型事迹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学习宣传“嘉兴市好医生、好护士的先进典型事迹,学习他们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高尚情操,学习他们恪尽职守、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弘扬和展示医疗卫生战线上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的医德医风建设,激发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保证。

嘉兴市好医生、好护士的先进典型事迹,典型事迹内容详见附件,嘉兴市好医生、好护士名单如下:

嘉兴市好医生(10名):嘉兴市第一医院刘加良、嘉兴市第二医院费建国、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金小英、嘉兴市中医医院朱永唯、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竺顺斌、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杨俊杰、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胡建、海盐县人民医院陆志华、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邓德昌、嘉兴市康慈医院费玉娥。

嘉兴市好护士(10名):嘉兴市第一医院王黎梅、嘉兴市第二医院郑叶平、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张玲珍、嘉兴市中医医院金惠明、浙江省荣军医院祝勤雅、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谢春芳、平湖市中医院何慧虹、海盐县妇幼保健院李芳、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贝磊丽。

   中共嘉兴市卫生局委员会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65

附件:    嘉兴市“好医生、好护士”先进事迹:

刘加良:30年情系病人

(《嘉兴日报》2013328日第10版)

刘加良,是嘉兴颇有名望的呼吸科专家,同时也是市一院党委委员、内科主任、呼吸科主任,主 任医师。各种成就和荣誉早已铺满他30年的从医路,但对病人,他一如既往耐心友善,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对工作,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不管白天黑夜,他总是随叫随到。可对生活,他从来没有要求,很少出门应酬,每天回到家就学习英文文献资料,摘录下来和同事分享,一辆二手的夏利车已经开了10年。

看病的时候,想象力很重要

医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有时候你需要富有想象力,不能照搬教条。在刘加良看来,医生看病需要触类旁通。在疾病的诊断方面,刘加良思路开阔,考虑问题很细致。一次,一个40多岁的病人因发烧咳嗽而入院治疗,从片子上看肺部都是一片一片的阴影,由此可以判断是肺炎。但是用药后病情却不见好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在反复研究片子的基础上,刘加良再一次深入询问病人的饮食起居,了解到病人家里只有一套房子,儿子要结婚,他只好把房子让出来,自己盖了一个小仓库住了进去,但这个仓库只有门没有窗,通风很差。刘加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分析可能是霉菌性肺炎。之后的治疗印证了刘加良的推断,经对症治疗,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

还有一名患者,发烧嘴巴烂,很多人认为是口腔溃疡,他还专门跑去上海的大医院治疗,那边医生让他吃消炎药,可不见效。后来,他找到了刘加良。刘加良发现病人的嘴巴烂得有点不同寻常,就去查找相关文献,终于了解到这是白塞氏病。针对这样的思路,再去深入询问病人病史,果然方向对了,病人身上私密的地方也有溃疡。后来没多久,患者就痊愈了,对刘加良非常感激。

看病的时候想象力很重要。有时候,按照常规套路不能诊断治疗的,稍微转个弯就豁然开朗了,但是这需要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有些病例教科书上是没有的,需要医生在其他书上去学习,这就要靠大家的勤勉探索精神了。刘加良说,每天坚持看书学习,对他的帮助很大。他不但自己钻研,还试图把这样的学术氛围传播到整个科室,甚至整个医院,医院不能像商城一样商业气息浓,还是要学术氛围浓一点。他常把从网上下载的国际医学前沿动态资料挂在内网上与同事们分享,带领同事一起做课题,还在科内组织各级医师学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肺栓塞、食道酸反流在哮喘和慢阻肺的作用,夹层动脉瘤和韦格氏肉芽肿等诊治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嘉兴呼吸科的学术水平和诊治能力。呼吸A区主任吕晓东医生对此深有感触:前些时候病毒性鼻炎比较多,他就收集了病毒性鼻炎最新的英文资料,收集来以后挂在内网上供大家学习,碰到各个病区有些他觉得值得学习的东西,会把那些病例做成PPT供大家学习,真的受益匪浅。

医生不站出来,谁站出来?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全国,2009年,甲流全球蔓延,弄得人心惶惶。危急关头,作为资深的呼吸科专家,刘加良义无反顾地站到了第一线。

非典的时候,心还是很慌的,像上战场一样,但是这种时刻只有挺身而出了,医生不站出来,谁站出来?当时,刘加良临危受命,担任嘉兴非典确诊病人救治指挥部总指挥和市非典专家组临床组组长。他每天忘我地工作,日夜会诊排查可疑病人、培训各级救治和防治非典医护人员、建非典救治医院,白天上班,晚上查资料,几乎每天都忙到后半夜。他制作了一套《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幻灯片,幻灯片中有对疾病的认识、最新的临床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嘉兴可疑病例的情况、防护措施等,涵盖国内外及本地区的最新进展,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他日夜奔波在抗非第一线,一次为诊断一名发烧病人,他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可躺下不到两小时,电话再次响起……最后他自己也因劳累过度、发烧而病倒了。2009年的甲流来袭时,他依旧被委以重任,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实现了我市危重症甲流零死亡。然而谈起这段经历,刘加良说:我只是领个头,组织会诊而已,下面还有很多人,功劳主要是他们的。

30多年前,刘加良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下乡插队,这一段艰苦岁月让他感怀现在生活的幸福。下乡都经历过了,现在工作上的困难辛苦,我都不觉得辛苦了。还有6年就要退休了,刘加良给自己定了个计划:在不断提高技术的同时,尽量把掌握的知识经验传给科室里的小兵们。

“手中的刀,拿好了是救人,拿不好就是害人!”

费建国: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嘉兴日报》2013321日第10版)

腹部手术里,肝胆外科是最复杂的,因为胆道系统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每条胆道都非常精细且至关重要,进行手术切除后还要进行重建,不损伤胆道很不容易。但有人做到了,关键还坚持了25年,他就是费建国,嘉兴市第二医院大外科副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在无数台手术中,他能做到病人无胆道损伤,在很多医生眼里是神一样的传说。他的愿望很朴实:希望在我的工作时间内,能保持零胆道损伤的纪录。

在病房见到费建国的第一眼,他热情的笑容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上午,费建国没有出门诊,很多病人直接来病房找他,不管是老病人还是新病人,他都耐心仔细地询问、解释,脸上始终保持着细腻的微笑,让人倍感温暖。在病人的印象中,他不是一个强势、严肃的医生,而是一个踏实、可靠的战友,陪着他们一起战胜疾病。在年轻医生的眼中,手术室内的费建国严谨果决,思路清晰,有勇有谋。仁心仁术是病人和同事对他的称赞。

对待重症病人,费建国总是以坚持不懈的抢救精神施行手术,坚信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一定要积极抢救,挽回生命,他多次成功抢救了命悬一线的病人。一次凌晨2点多,费建国从家里赶来抢救一名车祸受伤的年轻人,病人的头部、四肢严重受伤,胰腺和十二指肠粉碎,骨科医生跑过来一看,直叹气说十有八九救不回来。这时候费建国讲了一句话,只要病人的心跳不停止,这个手术我一定做下去。手术非常艰难,做了七个多小时,除了费建国,手术台上几乎没有一个人说病人有希望,但是再艰难,也要认认真真做下去,不能认为希望渺茫就马马虎虎。费建国说,自己的手术刀决定了一个年轻生命的去留,也决定了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命运,无论多么艰难,也要不抛弃、不放弃。不眠不休的一夜,疲倦,但终于守得云开赢得了病人的再生。像这样,他当机立断救回来的病人已数不胜数。前年有一个车祸病人,肝脏严重破裂,肝右静脉及下腔静脉撕裂,出血不止,这样的病人死亡率极高,家属跪在地上恳求,费建国心里非常难受,后来还是被他给抢救回来了。

肝胆科的危重病人很多,每次手术都争分夺秒,费建国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也因此诱发了肾结石。一次手术前,他突然肾绞痛发作,直冒冷汗,打了止痛针,没顾上休息就给病人去做手术了。作为医生,他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观察病人情况,他搬个凳子坐在病人旁边照看一个通宵;手机24小时开机,病人都有他的电话,随时骚扰他都没有怨言;女儿常常几天见不到父亲的面,称他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费建国一直跟科室里的年轻医生讲医术医德要兼修,对待病人要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费建国常说要先学会做人,医生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认为自己是医生就很了不起,手里的刀拿好了是救人,拿不好就是害人。我信奉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金小英:换位思考,把病人当亲人

(《嘉兴日报》2013410日第10版)

妇科手术最忌讳的就是感染和复发,妇科病涉及的器官组织很复杂,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细处理。妇科手术要做到只切除病灶而不损伤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很不容易,但金小英做到了。

金小英是市妇保院的妇产科医生,自1995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工作,18年如一日,她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对病人关爱有加,像亲人朋友一样。

大学选择妇科这个专业,虽然是父亲的决定,但是在这么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金小英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虽然经常会感到累,但每治愈一个患者,看到她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金小英都由衷地感到欣慰,尤其是当看到一个个小生命诞生,她会觉得生命是如此的神奇。做医生,我从没有后悔过。金小英说。

妇产科病人都是女性,她们的心思比较细腻和敏感,同时对医生的要求也比较高。作为妇科医生,金小英很清楚这一点,她对待病人亲切自然,态度和蔼,尽量做到化解病人的紧张心理。金小英说:医生应该要换位思考,把病人当成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样才能让病人放松心情,达到更好的沟通和治疗效果。

对每次手术,金小英都要在前期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判断,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与交流,始终以病人为中心,注重安全医疗。对一些年轻医生,她总是尽心传授理论知识,还手把手进行手术带教,对病人管理过程及实际手术操作优缺点进行点评,努力提高下级医生的业务水平。手术前的评估、手术中的实际操作、手术后的病历归档及病人病历的管理都很重要,我们尽可能做到让每一例手术都完美。金小英说。

空闲时间,金小英很少出门应酬,她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充电上。她主动学习手术录像资料,努力研读医学论著,不断提高自己的妇科微创技术。在她的坚持与努力下,金小英现在已经能成功开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出术,各类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及各类妇科不孕不育手术等等。

金小英的同事富护士长说:金医生对病人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尤其是对不孕不育的患者,她们由于生育的问题本来就很郁闷,有时候会很焦躁,金医生从来不会失去耐心,总是细心开导、认真诊治,很多患者经她治疗盼来了宝宝,还专门到医院感谢她这个送子观音

朱永唯:用医术和爱心赢得信赖与尊重

(《嘉兴日报》201338日第1版)

 医生这个职业,忙,已经成了行业标签,但忙到像朱永唯这样的,他的同事们都感到心疼。全年手术1000多台,平均每天手术五六个小时,手术之外还有大量的门诊和查房,没有休息日,每天都出现在病房,没有固定的午饭时间,手术到下午两三时吃饭已习以为常,工作节奏经常是用小跑代替走路……

对于医生,如何定义他的成功?或许,忙是成功的一个表现。因为只有当医生的技术越好,找他看病的人越多,他才会越忙。朱永唯是嘉兴市中医院眼科主任,从医20多年,他的医术早已远近闻名,正是在他的钻研下,中医院眼科改良了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技术,让病人手术的效果更趋完美。他还先后引进了近视激光手术、玻璃体切割术等,为病人提供了先进的治疗手段。

这么忙,这么累,朱医生,你幸福吗?他说,看到手术成功的时候,他很开心;看到失明的病人恢复视力时,他很开心。去年,平湖一对夫妇带着自己30多岁智力障碍的女儿找到朱永唯,他们恳求朱医生给女儿治疗,因为女儿已经白内障多年,两只眼睛全瞎了,不能走路,不会穿衣服,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夫妇俩带着女儿去其他医院治疗,由于病人还有其他先天性疾病,被医生婉言拒绝。智力障碍对这个家庭造成的负担和痛苦已很沉重,双眼失明加上医生的拒绝,让夫妇俩的心情陷入绝望。朱永唯不忍心,虽然手术会冒风险,但只要有希望,就要为这个家庭试一试。结果,成功了!拿下纱布后的女儿,看着父母笑了,母亲也激动得哭了。这一刻,朱永唯被深深感动了。当一个医生,强调别人的存在而弱化了自我时,职业的幸福感就会以数倍放大。

在朱永唯的从医生涯中,经历了形形色色的病例,做了许许多多成功的手术,而深藏他心底,让他一辈子铭记的却是一次不成功的手术。大概10年前,同事给朱永唯介绍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一个高度近视的年轻人,一只眼睛因青光眼已经失明,另一只眼睛因视网膜脱离也突然看不见了。入院的第二天,朱永唯就给他做了手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第一次手术没有成功。当时,我们还没有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脱离手术一次不成功再做一次也可以,但因为是同事介绍来的,手术前,我和病人沟通得太少,病人没有料到第一次手术效果会不好,精神上受不了。朱永唯说,尽管后来把病人送去浙二医院做了手术,但是,这个事情闹了很久。朱永唯后悔当初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手术前,我跟他进行充分的谈话,病人了解了这个病的特点和手术的性质,相信不会产生后来不必要的麻烦。从那件事以后,朱永唯吸取了教训,更加重视术前谈话,他会像上课一样对病人和家属讲一遍眼睛的结构,讲你的眼睛为什么能看到东西?你的问题在什么地方?手术应该怎么做?哪几个地方可能有风险?……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一旦手术失败后逃避责任,而是为了医患之间更好配合,只有病人对医生有足够信任,对病情有足够了解,才会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时时刻刻为病人着想是其他医生对朱永唯的评价。在眼科工作了两年的和艳艳说起这个主任,充满了敬佩。主任经常对我们说要视病人如亲人,要时时刻刻关注病人,病人生病了,心里很恐惧,作为医生不但要给病人治病,还要学会安慰,让病人正确看待这个疾病。

——记省武警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竺顺斌

(《嘉兴日报》20131217日第14版)

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部队优良传统,视病人如亲人;他注重医德医风,注重医患沟通,解释病情耐心细致,医疗服务热情周到,受到病人的广泛好评,每年都收到大量锦旗或表扬信。他叫竺顺斌,是位于南湖之畔的省武警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

去年5月,竺顺斌主动请缨,赴甘肃省进行为期一年的支边援建工作。他回忆说,那边条件确实艰苦,不仅医疗器材方面落后,气候饮食也难以适应。尽管经济不发达,医疗技术不强,在多民族融合的淳朴乡风中,病患对医务工作者信任度却极高。

在甘肃一些特殊的高危行业中,癌症患者较多。接诊时,竺顺斌总是利用自己所学,尽可能多为他们讲解治疗注意事项,并进行心理疏导。如今从甘肃回嘉兴已约半年,仍有曾经的病患,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竺顺斌打来长途电话。38岁的杨女士是一名乳腺癌患者,经过竺顺斌参与的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遇上头疼脑热,杨女士就会打来电话咨询。前几天,她告诉竺顺斌,说最近咳嗽得很厉害,担心是不是和癌症病情加重有关。竺顺斌安抚说,不要着急,先到医院拍个片子看看肺部,也可能只是单纯感冒引起的。后来经检查,杨女士果然只是感冒了,而非癌细胞扩散到肺部引起。

竺顺斌对本地的癌症患者同样贴心。秀洲区新塍镇60岁的张大叔,6年前被诊断出肺癌住院,最初保守治疗,老伴日夜照料,儿子、儿媳经常看望。但他仍有些郁郁寡欢,犹豫要不要手术。对于癌症患者的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极为重要。竺顺斌告诉张大叔,医院将为他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向他讲述了一些同类患者积极抗癌的经历。心态乐观、坚持治疗,才可能得到好结果。看到肚子微凸的儿媳也在病房内,竺顺斌对张大叔逗趣说:孙子还等着你给他买糖吃呢!张大叔舒展了眉头,终于笑了。如今,张大叔手术后度过了5年的危险期,每隔两月自己到医院检查一次,有时候还会带着小孙子。

竺顺斌紧跟国内外医学发展脚步,熟练掌握本专业及相关领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处置;在临床工作中,想方设法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技术和最优质的服务;他对年轻医生倾囊相授,不断提高科室整体医疗水平。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抗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医务人员等,2012年还获评首届嘉兴十大好医生之一。

无影灯下“招之即来”填补外科手术多项空白

——记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杨俊杰

(《嘉兴日报》2013129日第5版)

来到嘉善已经25年了,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职业年华是在嘉善度过的,我们这代人是嘉善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见证者。杨俊杰,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88年来到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现任该院大外科主任,对肝、胆、胰、乳腺及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有很深的造诣。无影灯下,他已经奋战了37个春秋,谈起在嘉善的从医生涯,他不禁动情地说出了这番话。杨医生带领团队在该县率先开展肝脏肿瘤、胆道肿瘤、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的根治术,开展甲亢手术疗法等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嘉善外科手术史上的许多空白。

还记得2011年冬季的一天黄昏,杨俊杰回到家里,刚端起饭碗准备吃饭,电话铃响了,一个多脏器受伤的车祸伤员生命垂危,需要剖腹探查。他放下饭碗立即赶往医院。他明白,早一点手术对于伤员来说或许就是生与死的区别。10分钟赶到医院,直接进入手术室,洗手消毒穿上手术衣,杨俊杰立即对伤员实施手术。打开伤员腹腔,发现里面全是鲜血,同时存在肝破裂、脾破裂、胃和胰外伤。伤口仍在出血,生命岌岌可危。杨俊杰临危不乱,先将主要出血点的出血状况止住,然后进行脾脏胰腺部分切除,继而对肝脏进行部分切除及修补,接下去再进行胃修补……描述起来简单,但整台手术历时6个小时,完成时已过午夜。下了手术台,杨俊杰几乎晕倒,这才发现自己还没吃晚饭。和死神博斗,为生命护航,我们的职业决定了工作性质,招之即来是对从医者最基本的要求;病人至上、不计个人得失是从医者的必备条件。数十年来,杨俊杰经常跟同事们这样说,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腹腔镜技术是外科技术领域的一次飞跃,在上海专家的指导下,杨俊杰早在1998年就在嘉善县内率先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当时这种先进微创手术技术在我国的推广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在基层开展腹腔镜手术更是凤毛麟角。胆囊疾病是该县的多发病,这种不需开膛剖腹的腹腔镜技术,让众多患者受益。2009年,他又完成了嘉兴地区首例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目前腔镜手术技术已在医院外科、妇产科广泛应用。

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外科学更接近于经验科学。二十余年外科主任的经历,让杨俊杰深感培养人才的重要。在日常查房中,他总是作示范检查,给年轻医生讲解病人疾病的特征。他手把手地教导年轻医生如何权衡利弊、抓住要害,更快更好地进行解剖、止血、缝合等,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后备人才和骨干力量。杨俊杰初到医院时,全院就一个外科病区;现在,该院已先后分离出外三科、外四科和外六科等4个科室,使医院的外科专业分工更精细,提高了外科解决专科疾病和疑难杂症的能力,增强了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杨俊杰说:一个人再能干,其能量也是有限的;只有建立一个团队,才能爆发出无限的力量。

无影灯下37载,杨俊杰恪守行医准则,不以医谋私,长期奋战在临床第一线,为抢救病人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和假日,随叫随到。他历年来先后获得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十佳医生、县级优秀专业人才、优秀科主任等荣誉称号,2013年初又获评嘉兴十大好医生

ICU病房的特种兵死神作斗争

——记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医生胡建

(《嘉兴日报》20131213日第4版)

  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后,到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至今,胡建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急危重病抢救工作。12年来,胡建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在ICU(重症监护室)里工作,就是和死神作斗争,争分夺秒把病人拉出鬼门关,非得把自己当成特种兵一样严格要求才行。

  据了解,胡建新婚当晚就是在征战死神中度过的,他的良辰吉时被一串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原来,急诊室来了一位受伤严重的车祸病人,病人多处外伤流血不止。而当时该院ICU缺少床位,需要急诊转院治疗,这种情况下,延误一分一秒都可能导致病人得不到及时诊治而死亡。胡建来不及多想便急着出门,面对新婚妻子的询问,丢下一句抢救病人,就迅速赶往医院。同事们看到胡建,都十分惊讶,没想到新郎官来得这么快。最终病人因得到及时处理后转危为安。像这种半夜被召到医院,对病人进行紧急抢救的情况,对胡建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

  ICU是与死神搏斗的平台,也是体现医院抢救水平的平台,工作强度大、责任重,日常工作中还涉及到多种抢救仪器的使用。当时,对于刚毕业只有理论知识,平时实践操作不多的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加倍努力工作,学习有关危重病知识,坚持写读书心得。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勤学苦练,胡建在较短的时间内便熟练掌握了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诊疗技术,成为医院的技术骨干。

  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中毒及危重病人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在ICU十分常见,若不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死亡率极高。以前每次遇到这类病人,只能把病人送到上级医院抢救。为了能更及时地救治病人,2005年,该院添置了一台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医院决定将这一技术任务交给胡建攻克。当时,胡建因工作劳累导致眼底熬出了血,不得不在嘉兴市中医院住院治疗。但胡建为了早一点让新技术惠及病患,坚持带病外出培训学习,结果用较快的时间将该技术在ICU应用实施,使特种兵们抢救危重病患又多了一件新武器,填补了平湖市此项医疗技术领域的空白。

  在如履薄冰的临床一线,胡建始终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和操作规程,最大限度避免误诊误治,从未出现过任何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这得益于胡建勤于观察病情,并能做到及时处理。2012年,一位91岁的老先生因急性呼吸衰竭入住该院ICU,呼吸机已经使用3个多月了,患者越发消瘦,伴反复发热,但经检查均未提示有明显致病菌。胡建综合分析病情,反复对比检查,考虑脓胸可能,并及时联系胸外科医师会诊,考虑进行引流手术。由于患者高龄,家属非常犹豫,胡建又反复耐心沟通,言明利弊,最终患者手术后病情逐渐好转。事后,患者家属为表谢意,要给胡建送一个大红包,但被他婉言谢绝。

  由于工作兢兢业业,胡建赢得了不少荣誉。他先后获评平湖市青年岗位能手平湖市卫生系统服务明星及首届嘉兴十大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授病人以鱼,授年轻医生以渔”

——记海盐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业务副院长陆志华

(《嘉兴日报》20131218日第10版)

从一名普通的内科医生到一所医院的党总支书记、业务副院长,从努力做好自己到纵观全局,陆志华的身份变了,但他救死扶伤的初衷未改。授病人以鱼,也要授年轻医生以渔,这样才能发挥更多的医疗力量,惠及病患。1982年浙江大学毕业,一步步成长为内科主任医师,再一步步站在现在的职位上,陆志华一直这样心系病患,不是在授,就是在授

时间就是生命,病情就是命令。在一次房屋倒塌事故和一次跨海大桥重大交通事故的处理中,由于陆志华率队抢救及时,伤亡降到了最低程度;一次,一位门诊病人严重药物过敏,当他在老医院六楼办公室接到电话后,一路奔跑到现场加入抢救,病人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在2011年的某橡胶厂职工集体中毒抢救中,他不但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在其他医生难以辨别中毒原因的情况下,作出正确诊断,创造了六人氰化物中毒无一人死亡的奇迹,受到嘉兴市乃至浙江省医疗专家的高度赞扬。

陆志华的业务技术精益求精,被人们敬称为陆大(十年大内科主任)。他从不放弃学习国内外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并把学到的新技术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去。他的声誉在海盐县内越来越高,并且在省、市卫生系统内也有了一定的地位,越来越多的病人慕名而来,中午下不了班是常有的事。病人来一次医院不容易,尤其是老年人,给他们看病得有更多的耐性和细心。

癌症病人是一个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抗癌俱乐部是病人树立信心与病魔作斗争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场所,是他们第二个家2010年,陆志华被推荐担任海盐县抗癌俱乐部会长,当他得知俱乐部由于缺乏经费而开展活动少时,积极为俱乐部筹措活动经费,还把自己的5000元劳模奖金捐献给了俱乐部。2012年,海盐县抗癌俱乐部在被评为浙江省癌症康复工作先进集体的基础上,又被评为全国先进,陆志华也被授予感动浙江金牌好会长荣誉称号。

作为学术上的权威,陆志华总是把经验和知识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的弟子们。他说,一个人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都进步了,病人才会得益。2000年至今,尽管行政工作越来越多,他仍一直坚持带教工作,每周三天上午带着年轻医生到病区查房,从病史、体检、诊断到治疗逐个分析,向年轻医生指出存在的问题,不仅指导他们学习业务,更和他们交流如何做人。

近年来,陆志华先后荣获海盐卫生系统优秀党员海盐县第一批名医海盐县十佳医务人员嘉兴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嘉兴十大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记自学成才好医生邓德昌

(《嘉兴日报》2013122日第4版)

无论是以前当普通医生,还是担任领导以后,始终不脱离临床,带领团队,打造了一个浙北地区知名的肛肠专科,他就是海宁二院肛肠外科学科带头人、名誉院长邓德昌。

邓德昌并非科班出身,初中毕业后通过参加当地的医训班培训,进入马桥医院(海宁二院的前身)工作。凭着对救死扶伤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先后考上了职工中专、浙江医科大学,取得了医师、主治医师资格,还被破格提升为副主任医师,成为我市医疗行业自学成才第一人。

邓德昌带领的肛肠团队,由19962人的小科室发展至今,已拥有41张病床,20多名医务人员,一个消化内镜中心、上海交大结直肠癌诊疗中心海宁分中心及一个肛肠病研究室,成为海宁市首批临床重点学科。

每天,他的日程排得满满的。门诊、查房、开刀,忙得连走路都是小跑。等到一天的工作终于结束,他却还总是来到病房,将病人一一巡视后才放心回家。

一天傍晚,一位患肠梗阻、曾在其他医院多次住院的病人又一次发病,慕名来找邓德昌,按照常规,给病人插胃肠减压管,禁食、补液治疗,医疗费用起码得5000多元。邓德昌给他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把了脉,决定立即用中药治疗。虽然早已到下班时间,但他还是坚持和同事们一起配药、熬药,指导青年医师如何观察病情。第二天早上病人出院,总共花费才10多元钱。这位病人看着邓德昌忙碌的身影,感叹地说:真是一位体贴群众的好医生啊!

真诚为病人,善良做医生是邓德昌的座右铭,为病人精打细算、拒收病人红包的事例对于邓德昌来说,不胜枚举。

近年来,随着邓德昌名气越来越大,来自全省各地找邓德昌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他依旧随和,不管男女老少,熟悉或陌生的人都一视同仁。邓德昌说:学医,先要学做人。只要病人进了我们医院,不管是谁,都要竭尽全力给予帮助。

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邓德昌不忘学习、充电。他带领团队率先在浙北地区开展了大肠癌前病变的内镜粘膜切除术(EMR),该课题通过嘉兴科技局立项,被浙沪专家组评审认定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嘉兴地区领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邓德昌先后被聘任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五、六届理事会理事、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嘉兴市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2012年,他还获评嘉兴十大好医生之一。

——记嘉兴康慈医院老年疾病科主任费玉娥

(《嘉兴日报》20131210日第6版)

面对精神病人的谩骂,她忍辱负重;面对病人家属的企盼,她不负所托。为了还病人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她选择了坚守,为守护病人的精神家园默默地耕耘着。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对病人无私的爱,她就是嘉兴康慈医院老年疾病科主任费玉娥。

精神科医生是很多人不敢更不愿去尝试的职业,费玉娥也曾动摇过。她从嘉兴卫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康慈医院工作,看着身边不少同学进入工作环境好、待遇优厚的综合性大医院,自己却已经记不清多少次遭受患者的打骂。刚开始,我经常流泪,感到特别的委屈和窝囊,但是看着病人安静下来后呆滞的眼神,望着家属企盼的目光,我就渐渐平和起来,因为我是一名精神科医生。

记得有一次,费玉娥正在查房,突然看到刚入院不久的小王扇了他母亲一耳光,叫喊着要打死母亲。此时的小王丧失理智,随手又砸碎了热水瓶,还举起了板凳,扬言谁靠近,他就砸谁。当众人一筹莫展时,费玉娥果断冲上去,试图夺下小王手中的凳子。但小王毕竟是一名20岁、有着1.8米个头的小伙子,力气很大,费玉娥争执不过,凳子落到了她的左胳膊上……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小王终于安定下来,但费玉娥的胳膊却受伤了。

费玉娥深知精神科医生所肩负的使命,她常常和同事说:我们拯救的不只是病人的生命,还有病人的灵魂。不仅让他们活着,还要活得有尊严、有意义。

2003年,费玉娥被提升为科主任,并着手创建医院的老年疾病科。老年疾病科当时是医院重点扶持的科室,也是医院将来要重点发展的科室之一。为了带好这个团队,她放弃节假日,整天奔波在病人中间。她为自己立下了目标:一定要做大做强老年疾病科,打造医院的品牌科室。

科室收治的老年病人大多是精神和躯体双重疾患,有大小便失禁的、长褥疮的、失明的……所以,对他们不仅要进行医药治疗,更多的是生活上的照料。一般来说,生活护理都是护士和护工的事,但大家却总能看到费玉娥和护士、护工一起帮病人翻身、擦身,清理大小便。

在费玉娥的带领下,老年疾病科形成了温馨、和谐、融洽的氛围,子女做不到,我们做得到的服务理念已成为科室的座右铭。她所带领的团队先后获得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嘉兴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费玉娥自己也先后被评为桐乡市优秀共产党员白求恩式好医生2012年又被评为嘉兴市十大好医生之一。

一个平凡的岗位,一份特殊的工作,一颗敬业的心。费玉娥在精神卫生这片天地中默默地耕耘着,作为一名灵魂天使,无悔地守护着患者的精神家园。

王黎梅:一辈子用心做平凡事

  “血压偏低,心率变慢,病人情况紧急,马上抢救!”这是人们在ICU(重症监护室)经常听到的话语。从急诊、传染科、老干部病房,再到现在的ICU病区,王黎梅在市第一医院护理岗位上一干就是33年,至今仍充满热情。

  见到王黎梅时,她正在ICU病房里巡查。宽敞明亮的病房里,病人静静地躺着,护士们忙前忙后,为病人翻身、擦洗。“每天我都会过来查房,我们的护士24小时看护病人,每隔2小时左右为病人翻身一次,每天擦身两次。”她一脸亲和的微笑,语气淡然,娓娓道来,向记者介绍病房的情况。

  “没事的,你的生命体征很正常,刚做完手术会有点痛,不过我们就守在你的旁边,不用担心,好好养病。”王黎梅俯身贴在一名病人的耳边小声地鼓励着。

  “护理工作有时就像一座桥梁,它架设在绝望和重生之间,它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是希望。”春节前夕,有一位病人因坠楼而发生多处骨折,面部的骨折尤其严重,呼吸微弱,在ICU监护治疗。病人表现得很痛苦,担心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变得急躁而近乎绝望,晚上经常会做噩梦。王黎梅注意到了病人的情绪,就耐心地陪伴着这位病人,握着他的手,轻声对他说:“别怕,我们会一直守在你的身边,你会好起来的。”然后慢慢向他介绍病情,让他树立康复的信心,并且经常帮他调整体位,使他感觉舒服一点。春节时,王黎梅还为他找来一台收音机,让他收听春晚节目。在她的精心护理下,病人慢慢恢复健康,脱离了呼吸机,回到了普通病房。现在,那位病人每次到医院,都不忘来ICU转一下,找王黎梅聊聊天。他总是激动地对王黎梅说,“如果没有你的鼓励和安慰,我是没有信心度过那段黑暗的日子的……”

  曾经有一个3岁的孩子,刚做完心脏手术就突发危急情况,当天下午两三点钟送到ICU病房抢救。王黎梅和同事从下午一直忙到夜幕降临,最终,孩子的生命救了回来。抢救病人的时候,常常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下班,夜深了也没有一点睡意。王黎梅说自己已经适应了,也习惯了。

  “我们的工作,不但要抚平患者的病痛,还要学会高超的沟通技巧,从而消除患者家属的误解。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往往能使治疗事半功倍。”由于重症监护病房的特殊性,每天24小时只对家属开放半个小时,所以难免引起家属的猜测和质疑。有一位90岁高龄的病人被送到ICU,家人都很紧张,生怕医院照顾不周,每次来探视,都会在细节上指出很多问题。“家属提出的问题,我们都虚心改进,病人的要求我们也尽量满足。”王黎梅真诚地说,“我就亲自下病房照顾这位病人,发现病人的辫子很难编,实在做不来,就耐心地向家属解释,请家属下次来探视时带一把木梳,一起帮病人编好辫子,这样病人也会舒服一点。”经过几次与家属的沟通,他们的态度缓和了很多,也很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

  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王黎梅还经常学习研究专业知识,她觉得护理工作同样离不开科学研究。每当用自己所学,缓解了病人的苦痛,或成功救治了一位病人,她便倍感欣慰,觉得工作很有意义。她到ICU工作已有15个年头,从死神手里夺回了数千个生命。王黎梅说,让感到她最欣慰的是,走在大街上,突然一个声音说,“王护士长,还记得我吗?我是你护理过的病人啊……”

“专业、爱心、慎独”打造ICU团队

致敬!护士中的“特种兵”

(《嘉兴日报》2013910日第10版)

99,记者走进嘉兴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不同于其他住院病房,这里收治的是严重创伤、脏器衰竭、重症休克、败血症或中毒等急危重病人,他们相当一部分人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昏迷状态,为了保障治疗,每天只允许家属探视半个小时,病人由医护人员全权照管。

专业:一般护士严格培训才能胜任

病种决定着工作性质,这样的特殊病房需要的护理人员称得上是医院里的特种兵ICU护士长、41岁的郑叶平就是这个特种兵队伍的指导员。作为团队的管理者,她除了要和大家一样值夜班外,还得早出晚归,早上提前来看看病人的情况,检查夜班护士工作,下午下班后要再看一遍病人,需要重点注意的对夜班护士加以嘱咐。

ICU最能凸显时间就是生命的真理,病人随时可能有危险,没有家属陪护,需要护理人员24小时守候监护,因此无论晚上还是白天,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都是一样的。对于我们来说,夜班不是说打着哈欠值班就行,而是要凝神聚力地正常工作,一点也不能掉以轻心。郑叶平说。除了工作强度大,这些护士还需要掌握全面的仪器操作等重症监护技能,持证上岗。我们可以胜任一般护士的工作,而一般的护士需要通过严格培训考试才能到ICU

爱心:家属看不到病房情况,护理人员凭良心做事

“‘专业是基础,很要紧,但在专业之上一定还要有爱心郑叶平表示,有的病人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或难以表达情绪,而家属又看不到病房的情况,护理人员就需要凭良心做事。

由于全院病人的紧急抢救工作都由ICU负责,但并非每一个病人都能够起死回生,因此医患纠纷的矛头便常常直指ICU。郑叶平传授给团队的方法是,无论病人身份贵贱、地位高低,都要换位思考,把每一个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操作规范,尽心尽力,就能把家属潜在的不理解和误会降到最低。

前不久,曾三次入住该院ICU的王福海老人骤然离世,媒体刊登了家属写给ICU医护人员的一封感谢信,感谢他们坚守重症患者的忘我精神,三次住院,面对家属的急躁,医护人员总是耐心讲解。530日傍晚,第三次住进ICU的王福海老人突发心衰,心跳骤停,医护人员一直坚持心肺复苏达45分钟,再现生命的奇迹,延续了老人的生命,使之得以和杭州赶来的亲戚朋友最后相聚。

今年512日护士节,该院ICU收到了来自平湖的一封感谢信和一首小诗。原来,去年55日,59岁的吴引娣遇车祸导致颅骨多处骨折、颅内多处损伤,脾脏破裂、腹腔出血,肋骨骨折,在ICU28个日日夜夜,吴引娣都处于重度昏迷,医护人员悉心照料,擦背、翻身。一年后,吴引娣基本康复,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能做家务。其丈夫为表达感激之情,值护士节之际向ICU写了一首小诗:你们是南丁格尔的化身,是天使,是精灵,是中华护理优秀的典型……”

慎独:缺乏家属外在监督,需内部制度约束

该院ICU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爱玩爱闹,单单培训提倡爱心只是道德层面的警醒,是空头支票。缺乏家属的外在监督,就需要内部制度上的约束,确保能够慎独’”。郑叶平说。

郑叶平将60人的团队分为6个小组,每半年采用抽签的形式,随机更换小组成员,这样能让年轻人有新鲜感,可以交到新朋友,也利于整个团队的理解互助。抽签的方法还用在逢年过节时,每个人都会准备一份小礼物,写上编号,大家互相抽签,互赠礼物。

郑叶平快乐工作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上级肯定。病患健康,同事快乐是她工作的宗旨,见多了人生不测,健康快乐也是她对自己和家人的期许。郑叶平工作早出晚归,丈夫在外贸公司上班也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儿子长期由外婆和奶奶照顾,最开心的是,儿子健康、正直、懂事。

张玲珍:“心”“术”兼备的当代“接生婆”

(《嘉兴日报》2013519日第2版)

  看着一岁四个月大的女儿活蹦乱跳,助产士张玲珍的形象常常闪映在钱菲娜的眼前。穿着一袭粉色护士装的张玲珍中等身材,利索的短发严实地包裹在护士帽里,总是笑成一双弯月的眼睛足以把陌生人的心瞬间融化。515日上午,记者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室见到的张玲珍,还是钱菲娜记忆中的样子,“她心态好,也就显得年轻吧”,的确不像是44岁的人。

  最期待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钱菲娜记忆犹新,2012122日凌晨1时多,她进入市妇保院分娩室待产。无菌病房,家属不能随意走动,第二天就是农历大年初一,钱菲娜有点担心少人照顾,但后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张玲珍记不清楚这是她接生的第几千对母婴了。近年来,随着顺产率的增加,该院助产士的“弹性班”制度改成了“三班倒”,虽然上班时间相对稳定,半夜“蓬头垢面”从家里被喊出的次数少了,但“姐妹们”难免偶尔请个假,都喜欢找张玲珍替班。“她很随和,很好商量的”,助产士护士长蔡玉娟评价说。护理部主任崔菊芬封张玲珍为大家的“开心果”。

  当时钱菲娜在待产房里,“痛,也紧张”。张玲珍时不时地给她检查身体,并讲解生产知识,让她有什么感觉及早说出来。有时张也会开玩笑,“你看电视里皇后生孩子也会痛的。”凌晨3时多,钱菲娜紧握着张玲珍的手进了产房,有时觉得自己用力方向不对或者用不上力,张玲珍也会夸她。张玲珍“说话很温柔,很有耐心”,钱菲娜的情绪逐渐稳定,早上6点多诞下女儿,母婴平安。钱菲娜筋疲力尽,用最后微弱的力气向张玲珍说声“谢谢”。

  从业24年,张玲珍收获的“谢谢”不计其数,也有很多产妇像钱菲娜一样会带孩子回访她,希望和她合影留念。但她最期待的不是感谢,不是纪念,而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因为那预示着“健康生命的传递”。只有独子的她已经习惯把产妇当成自己“暂时”的女儿,觉得那些婴孩都是上天赐下来让她最先接手的小天使。

  没有姐姐,就没有今天的张玲珍

  儿子理解支持妈妈的工作,爸爸也是医护工作者,他从初中就开始住校,现在在杭州读高一,生活和学习从来不用大人多费心。张玲珍对儿子言传身教,遇到不好的事情要往好处想,例如:“产妇的羊水洒在妈妈身上了,看起来蛮脏,但转念一想,羊水可能美容啊,看,妈妈还是赚了的。”

  同是医护工作者的姐姐比张玲珍只大一岁,她们从小在一张床上睡觉,在一个教室上课。如果没有姐姐,也就没有现在的助产士张玲珍。“我小时候成绩好也愿意学习,是个乖乖女,妹妹像个假小子似的有点贪玩。”姐姐回忆当时初中毕业,自己先考上了市里一家护校,轰动乡邻,村里喇叭广播祝贺,都觉得是“鲤鱼跳龙门”。张玲珍本已放弃学业在家务农,但看到姐姐走了出去,也决意重新回校复读,没想到第二年考得更好,上了嘉兴卫校(现嘉兴学院医学院)妇幼医士专业。这下方圆数里都知道,秀洲区王江泾镇双桥村,有个老张家一下子飞出了两只金凤凰。

  “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张玲珍当时暗下决心,不能输给姐姐。

  张玲珍中专4年的班主任老师朱文琴记得,“当时她成绩挺好,生活朴实,为人真诚,特别是脾气好,乐于助人。宿舍里不管谁头疼脑热生了病,她都会主动照顾。同学间关系处得不错。”朱文琴始终关注着张玲珍的成长,“我知道一直坚守在临床一线很辛苦,但别人问她累不累,她总是乐呵呵地说:‘还好,还好’。”

  努力坚持收获好评如潮

  丈夫最懂她微笑背后也有不愿示人的苦楚,“开心果”也有犹疑不定的时候。帮产妇接生时,助产士常常得固定一个体位,日积月累,肩部或腰部就可能产生劳损。“当时她和我商量,要不要离开临床一线,后来我们达成共识,决定再坚持坚持。因为现在顺产越来越多,医院正是用人之际,一旦换岗,这么多年的学识和经验也白费了,医院有损失,自己也会失落。”她丈夫告诉记者。

  张玲珍的努力坚持没有付诸东流。据嘉兴妇保院统计,近年来该院在生产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剖宫产率一直控制在45%以下,2012年有了新的突破,跌至42.13%,这里面自然有她的一份辛劳。今年年初,张玲珍当选为“嘉兴市好护士”。

  在获得这些官方荣誉的同时,张玲珍在本地网络论坛、微博、QQ群上也收获着广泛的赞誉,有产妇的道谢、有实习生的感恩、有同事的致敬。姐姐更是打趣道,“以前我是你的‘榜样’,现在反了。”

面对美誉纷至沓来,张玲珍谦虚地说:“人无完人,我也没有那么好。只不过做助产士,爱心、耐心和技术都要兼具才行,我可能凑巧基本都有吧。相信其他助产士‘姐妹们’做得都很好。”

视病患如亲人 将同事当姐妹

金惠明:工作着是美丽的

(《嘉兴日报》201395日第10版)

她是病人口中的金班长、同事眼中的好姐妹,她就是主管9个病区的市中医院大内科护士长金惠明。

她像是我的另一个女儿

“‘金班长,你来啦,好想你啊!昨天上午,市中医院针推脑病科病区,83岁的患者曹阿姨斜倚在病床上,一眼便认出了来查房的金惠明。

2011年,金惠明任该病区护士长时,与因心脏病不时来住院的曹阿姨相识。2012年至今,由于金惠明任大内科护士长,管辖包括针推脑病科病区在内的该院9个病区的护理工作,工作忙,不能像以前一样常和曹阿姨见面。

曹阿姨记得,当时住院,儿女工作忙疏于照顾她,也还没有聘请专门的陪护人员,金班长经常搀扶着她下床走动,买来吃的喂她,伺候她大小便,她像是我的另一个女儿

病人视金惠明如亲人,是她首先拿病人当亲人换来的情谊。2005年,她在脑外科任护士长时,碰到一批因车祸送来的病人,由于大多是北方人,亲属一时赶不来嘉兴,病患们终日眉头紧皱,金惠明看出来,他们除了身体伤痛的折磨,还有人在他乡而亲人不在身边的感情缺失。金惠明带领病区护士,除了医药护理外,还帮他们翻身、擦洗,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心理上的安慰。临出院时,金惠明收到了这些病人和家属的联名感谢信:要不是有你的关心,我们真的很难挺过来。

很多医患纠纷都是一句话便可以消除的

20年前,18岁的金惠明毕业于浙江省台州卫生学校中医护理专业,同年被分配到嘉兴市中医院的护理岗位上工作至今。学校学的内容和工作还是有一定的脱节,且中医护理在中国存在一定的断层,必须不断学习、探索,在重拾传统医学瑰宝的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予以改进。”2002年,金惠明自考大专毕业,2005年晋升主管护师,2008年自考本科毕业,2004年起担任外科护士长,2011年起担任针推脑病科护士长,20123月起担任大内科护士长至今。一步步的成长,是金惠明既注重实践操作又坚持理论学习留下的一个个烙印。

在和同事们交流业务的同时,金惠明也非常重视医患关系。她以身作则,做到护理工作无差错、病患无投诉的零纪录,在同事遇到医患纠纷时,她会挺身而出,化解矛盾,并提醒同事注意相关事项。有一次,病人想要测量血压,而一名护士因为忙碌耽搁了一会儿时间,病人便吵闹起来,认为医院不管病人死活云云。金惠明了解情况后,安抚病人情绪稳定,并和当事护士沟通,一时忙不过来,的确应该把工作分为轻重缓急来做,但不得已往后拖的事情就要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其实很多纠纷都是一句话便可以消除的。后来,该护士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失误,其他同事也都引以为戒。

从一名单打独斗的小护士,到领队的金班长,金惠明身上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她的口中常常挂着团队两字。在同事小孙的眼中,金班长一点也没有领导的架子,更像同事们的好姐妹。护士小孙生理期有时会肚子疼,但仍然坚持在岗位上,就会毫不见外地喊:“‘金班长,我肚子有点疼,你来帮我揉揉吧。就是这样的好姐妹在凝聚着团队的战斗力。

金惠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年度优秀护士长十佳职工以及嘉兴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嘉兴市先进护士嘉兴市十大好护士

除了病人和同事,金惠明和同龄人一样,上有老,下有小。提起家人,金惠明的招牌式微笑瞬间凝固了,我照顾家人还没有照顾病人和同事多。尤其是女儿未未,小时候上学很少由妈妈接送,偶尔医院调休,她赶紧去接送女儿一次,女儿就会将妈妈介绍给她的老师和小朋友们:这就是我的妈妈。而如今13岁的未未则说:我理解妈妈的忙碌和辛苦,有这样的妈妈我很自豪。

——记省荣军医院护士长祝勤雅

(《嘉兴日报》20131128日第4版)

祝勤雅,198111月生,20007月从嘉兴卫校毕业,进入浙江省荣军医院工作至今,先后在骨外科、内科、老年病区工作,现为老年八病区护士长。10多年来,她多次荣获医院先进工作者服务明星微笑天使等称号,去年还被评为嘉兴市十佳好护士之一。

对待病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与一般80后的年轻人相比,因为从事护理工作,祝勤雅少了一些娇气和脾气。在内科工作期间,她担任了3年的责任护士,繁琐的工作状态,常让她成为科室下班最晚的人。病区收治的大多是老年病人,不少长期卧床的病人都有压疮伤口,阵阵刺鼻气味和打开伤口时的强烈视觉冲击,让人恶心。但是为了病人的康复,她无怨无悔。

一次,病区收治了一位患有多种疾病,并偏瘫的老人,全身有大小十几处压疮,尾骶部的两处伤口更是已能见到骨头,散发着阵阵恶臭。长期的病痛折磨早已使老人情绪低落,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这样生不如死,还不如早点去……”老人常流着泪念叨。祝勤雅每天提前上班,为老人翻身、清疮、冲洗、换药,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尽量轻柔,唯恐给饱受痛苦的老人再增加一丝的不适。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的十几处压疮最后一一痊愈,病情得到了控制,心情也逐渐好起来。谢谢小祝,她这么辛苦,如果我以后还想不开,就太对不起她了!老人感慨地告诉记者。

对待工作:舍小家大家

20103月,医院新开设一个老年病区,通过竞聘上岗,刚休完产假的祝勤雅担任起了病区的护士长职务。由于是新组建科室,护理人员严重匮乏。

作为一位尚在哺乳期的年轻母亲,她却仍是科室上班最早、下班最迟的员工。一次,科室同时有2名护士因怀孕请假,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但偏偏此时帮她带孩子的婆婆又病了,对此,她叫爱人请假将不满一周岁的孩子送到远在海宁的娘家,而自己则坚守工作岗位。作为科室护理队伍的领头人,舍小家大家是唯一的选择。祝勤雅说。

如今,整个病区团队在祝勤雅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赢得了患者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记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谢春芳

(《嘉兴日报》20131212日第10版)

谢春芳在嘉善县第二人民医院已工作了22年。无论在急诊科、外科、儿科、内科还是妇产科,她总是忘我工作,时刻以一个“白衣天使”的责任感、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一天凌晨3时许,产房内又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当夜值班的谢春芳发现,新生儿口唇发紫,呼吸急促。经医生诊断,怀疑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即刻转院治疗,谢春芳主动陪同患者及家属转院,完成交接工作。这种场面对于她来说,很常见。

  有一次,妇产科来了一位未婚先孕的少女小玲(化名),当时已有6个月的身孕。小玲的母亲一直搀扶着她,父亲则一直紧锁眉头。走出办公室,父亲就对小玲大发雷霆,小玲泪如雨下,不敢出声。母亲也不知说什么好,一脸的心疼和无奈。就在这位父亲扬起的巴掌将要落在女儿脸上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谢春芳赶快上前阻拦。“孩子还小,再说,犯下的错其实也有父母监管不力的责任,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积极面对,而不是将事情变得更糟糕。”谢春芳还拿自己和身边同事的孩子举例,小玲的父亲在和谢春芳交流后,逐渐缓和了对待女儿的态度。

  和类似叛逆孩子们的接触,再加上自己的母亲身份,让谢春芳热心关爱未成年人的公益活动,她先后捐助了3名当地贫困学子。其中学生王江(化名)当时在嘉善县第二高级中学读书,父母均丧失劳动能力,无力供其上学,可他本人上进好学。谢春芳知道后,尽管自家经济条件也不算好,但还是决定资助王江至高中毕业。后来,当王江被一所医学院录取时,第一时间打通了谢春芳的电话:“将来,我也要成为一名像你一样有爱心的医务工作者。”

  近年来,谢春芳“舍小家为大家”,带领科室成功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并先后获得“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省卫生厅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示范科室”、“嘉兴市护理学优胜科室”等称号。2012年,谢春芳自己也获评“嘉兴十大好护士”之一。

——记平湖市中医院ICU护士长何慧虹

(《嘉兴日报》20131211日第4版)

20多年来,她从一名普通护士,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她用天使般的爱温暖了无数患者的心,用朴实的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精神。她叫何慧虹,现为平湖市中医院ICU护士长。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湛的技术是护理工作的关键,也是取得患者信任的首要条件。作为一名临床护士,何慧虹深知,仅凭自己原有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临床需求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迫使她不断学习、提高。她经常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参加各类继续医学教育,以提高学历和理论水平。

  何慧虹早年在内分泌科做责任护士时,一天下午,来了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很高,生命体征不稳定。等安排好病人入院后,已是暮色降临,天还下着雨。何慧虹急急忙忙接上早已放学的女儿,在快餐店里刚端上饭碗,又接到电话,原来医生需要采集该病人的静脉血,但血管条件不好,其他护士难以扎针抽血。她便立即放下饭碗,丢下女儿,冒雨赶回医院,她为诊治抢救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也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优质的服务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更是赢得患者尊重的基础。她曾服务过的内科二病区,收治的大多是老年慢性病患者。80多岁的王大爷患慢支肺心病,曾多次入住该病区,何慧虹是王大爷的责任护士。一次,王大爷又发病了,按照医院统一调配,急诊医生将老人收治在三病区住院。王大爷进入病房的第一句话就问:“小何在吗?”接诊的护士说:“在的。”然而,在办完接诊手续后,王大爷才发现此“小何”并非二病区的何慧虹,马上激动地从床上坐起,坚持要求搬进何慧虹的病房。对于此事,同事们纷纷感叹说:“以前只见过病人选择医生,这次见识了还有病人选择护士的。”

  今年9月一天晚上,何慧虹参加女儿学校的家长会,结果开会不到一半时间,科室就打来电话,有两个病人正在抢救,还要做血液透析治疗,机动班人员已经上班,但人手依然不够。情况紧急,何慧虹又毫不犹豫地撇下女儿,急奔医院,当两条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时,已近午夜。让何慧虹倍感欣慰的是,虽然无数次地抛下女儿奔向病人,但女儿总是懂事地说:“妈妈放心去吧,现在最需要你的是病人,以后有时间,你再补偿我就好了。”

  20多年来,何慧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称谓,赢得了病患、同事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她多次被评为“医院服务之星”、“平湖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2012年,又获评首届“嘉兴十大好护士”之一。

——记海盐县妇保院分娩室副护士长李芳

(《嘉兴日报》20131218日第9版)

助产士的主要职责就是帮助产妇快乐生产,随时监控生产过程,说近点,是为母婴平安贡献一份力量;说远点,就是为人类的未来提供一份保障。海盐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分娩室副护士长李芳,自1998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一直为这份助产未来的职业感到骄傲和自豪。

她注重以为先,虽然工作劳累、压力过大,还因为上夜班导致生物钟紊乱等种种不适,但只要进入病房,李芳始终面带微笑,注重与孕产妇的沟通交流,以自己的热情和专业抚慰孕产妇的心灵。有一位孕妇临产,但入产房时吓得双腿直发抖,李芳就不停地和她聊天,告诉她如何放松心情,如何缓解疼痛,如何用力。当这位产妇顺利生产后,她对李芳说:我以前以为生孩子是很恐怖的事情,原来生孩子并不可拍,一切都很温馨,谢谢你的帮助,给了我一份美好的回忆。这些朴实的言语,让李芳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总能以救人,化险为夷。对于高龄孕妇,李芳特别注意观察她们的身体和情绪变化,随时监测胎儿情况,时刻警惕出现大出血、子痫等危险信号。有一天中午,李芳听到一位孕妇发出咳嗽声,她上前询问孕妇哪里不舒服,孕妇说有点胸闷。认真观察后,李芳发现,这不是普通感冒的咳嗽声,而是呛咳。她立刻给孕妇监测胎心,每分钟只有60多次,且胎儿血氧饱和度下降,她怀疑是羊水栓塞,立马汇报给了当班医生。该孕妇被迅速送往手术室,医生诊断证明了李芳的猜测,确实为羊水栓塞。由于抢救及时,最终母婴平安。

护理工作,很多时候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倾力合作。记得一次大年初一的凌晨,李芳下夜班刚睡下不久,又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一位产妇大出血需要抢救。为了整个团队,她没有推诿,立即赶到医院,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完成各项操作,为成功抢救病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医为患所用、情为患所系、心为患所想、利为患所谋。这是李芳的职业座右铭。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岗位上,她用爱心和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一项医疗护理工作,脚踏实地钻研专业知识,以更好地完成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职业使命。多年来她注重学习,勤奋工作,得到了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先后获评海盐县卫生系统十佳护士海盐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首届嘉兴十大好护士等荣誉称号。

(《嘉兴日报》2013124日第10版)

从毕业后就到海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工作,周琍在该院已度过了30年的光景。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护士,还是担任护士长、总护士长;无论是在精神科,还是在综合科;无论是在临床一线,还是护理行政管理岗位,她始终饱含激情。
        
周琍刚参加工作时,被分配到精神障碍病房,需要生活护理的病人相对较多,护理技能操作机会则相对较少。为了提高自己的护理操作技能,她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到综合门诊历练,向有经验的护士学习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护理技能很快有了质的提升,特别是小孩注射,得到了很多病患和家属的一致认可。王女士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孩子有病若需要打针,她总是喜欢找周琍,小时候周阿姨给我打针感觉就是不痛,如今把我的孩子交给她,很放心。王女士笑着说。
        
工作30年里,周琍大多服务的病患都是精神障碍者,他们中有些病人住院前,长时间失去理智,缺人照管,指甲、头发过长,浑身发臭、长虱子,有的女病人经血也没有处理。遇到这样的病人,她从来没有怨言,总是主动和同事们一起,悉心帮助病人沐浴、更衣、修剪指甲等。
        “
不仅要护理好病人,更要维护病人的尊严。周琍的孩子有时候到医院玩,她也总是教导孩子,遇到病人要根据不同年龄来尊称。孩子不解:喊他们叔叔阿姨,他们又不理睬我。周琍为此向孩子解释,他们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他们生病了。他们健康的时候,是和我们一样的正常人,因此在他们生病的时候,也要给予同样的尊重。
        
除了时刻注意尊重精神障碍病人,周琍也同样关爱身边的同事。病区的护士小何产假后上班时,由于其爱人工作非常忙,家里没有其他大人同住,轮到小何值夜班,有时她无奈把孩子独自一人锁在家里几个小时。得知这一情况后,周琍主动替小何值夜班。还有的护士家在外地,逢年过节,周琍总是主动代为值班,让异乡人能够及时回家吃个团圆饭,而她则简单在医院食堂里打发了自己。

  
周琍先后主持设计、参与指导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如今50岁的周琍,依然对精神科护理业务孜孜不倦地追求,持之以恒地奉献。
  
耕耘就有收获。周琍先后获评海宁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海宁市优秀医务工作者嘉兴市十佳护士嘉兴十大好护士等荣誉称号。

白衣天使贝磊丽——无怨无悔献青春

(《嘉兴日报》20131126日第6版)

 贝磊丽,主管护师,1977年出生于桐乡乌镇,1996年毕业于嘉兴卫校桐乡分校,同年8月进入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先后去过普外科和急诊科,其中在急诊科工作了整整14年。她从一个稚嫩的小护士,成长为科室的业务骨干;从一个中专毕业生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护理大专、本科学历。

 记得有一次,医院收治了一名因酒驾摩托车发生事故的男子,对方入院时称胸腹部及下肢疼痛,看似一个普通的外伤病人,医生给他做了胸腹部CT和下肢拍片。贝磊丽凭着多年的急诊经验,懂得对病人全面评估和观察的重要性,在观察中,细心的她发现病人除了疼痛和骨折的表象外,还可能有更严重的问题。由于她及时发现了患者神志渐渐转入淡漠,双侧瞳孔扩大……汇报医生后,便急查了头颅CT,果然确诊为脑出血,且病情发展迅速,需要急诊手术。为此,当夜就进行了脑内血肿清除手术,挽救了这名患者年轻的生命。

 急诊是医院的窗口,每年的医疗质量检查也是急诊必查。2011年,医院争创三乙时,急诊护理组需要5名护士参加模拟演练,护士长首先就想到了她。虽然她知道加入演练组,等于再没有自由调配的时间,而老公工作在外地,家里需要照顾,孩子上学需要接送,尽管困难多,但她还是毅然投入了更需要她的急诊模拟演练组。记不清多少次演练到深夜,直到腰酸背痛、满头大汗。在3个多月时间里,10个病例的模拟演练在急诊大厅里反反复复地上演着,一次比一次熟练,一次比一次进步。终于迎来了浙江省等级医院专家评审组的到来,演练组的医生护士们以优异的成绩打响了第一炮,其中贝磊丽等几位护士受到了专家评审组的点名表扬。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她无怨无悔地说:能为医院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光和热,就是我最大的追求。

 近年来,贝磊丽的踏实肯干,辛勤付出,得到了领导、同事、患者以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同时也收获了多项个人荣誉:2009年荣获桐乡卫生系统十佳护士称号;2010年在桐乡卫生系统护理知识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在嘉兴卫生系统青年医学技能竞赛中荣获护理组三等奖;2012年被评为嘉兴市十大好护士之一……

报送: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嘉兴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嘉兴市委赴市直机关第十督导组,嘉兴市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夏忠平

中共嘉兴市卫生局委员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65日印发

}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袁睆 叶曼 整理报道

8月8日18:00,在家休息的李亚敏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再集结70名急危重症专科护理人员,紧急支援张家界,与先期赴张核酸检测的50名护理人员会合,全面接管张家界市新冠确诊患者的救治护理工作。身为湘雅二医院护理部主任,在得知张家界疫情发生的那一刻,李亚敏就做好了随时支援的准备。挂断电话,她迅速计划着人员集结方案。此时,正值难得的周末休息,但疫情当前,身为医务人员的他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想到这里,她迅速拟定通知:张家界疫情严峻,急需支援,请大家积极报名。

疫令如山,在李亚敏的号召下,半个小时内组建了一支由70名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抗疫援张护理团队,一小时内启程奔赴疫情最前线。次日凌晨3:40抵达张家界市,顾不上长途劳累,她和骨干们直接赶到张家界人民医院东院病房,了解医院的实际情况,做好排兵布阵的方案。早上7:00,一夜没合眼的她简单洗漱后,做好必要防护后又投入到指导护理具体工作中。她坚守一线,冲锋在前;她视工作为使命,竭尽全力,雷厉风行,毅然扛起了抗疫援张护理团队的大旗。

在她的带领下,湘雅二医院护理团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接管张家界人民医院东院临床护理指挥权,结合疫情形势和现场情况,实行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分级分区管理,制定各项护理工作制度与流程,使各项护理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你洗漱完先回去休息,我去看看月月再回。”刚从重症病房护理完患者的李亚敏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向同出隔离区的同事说道。穿着严密的防护服照顾重症患者,一个班下来,此时两人都已经累得有点筋疲力尽。

“李主任,您今天这么辛苦,就别去了。”同行的护士担心地劝道。

“没关系的,我答应了月月每天去看她的。”说着转身走进了轻症病房,那背影单薄却异常坚毅。

月月是病房里一个五岁的小患者,李亚敏在第一次查房中,注意到这个小朋友有点特别,不爱说话,只是双手抱着膝盖望着窗外发呆,一脸的落寞。李亚敏走过去,亲切地和她聊起天,跟她拉家常、聊心事。原来,小月月一家都感染新冠住进了医院,爸爸妈妈被隔离在另外的病房,对父母的思念让小月月整天闷闷不乐。了解情况后,多年来关注儿童心理健康且获得精神心理学博士学位的李亚敏深知,爱和治疗对孩子和父母同等重要,于是立即和团队一起商量,在充分考虑病情、严格遵循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把小月月和妈妈调整到同一个病房,小月月的爸爸等人仍隔离在其他病房。

全家都感染新冠,导致月月妈妈时常感到担心、恐惧,经常情绪低落,不利于治疗和康复。于是,在关爱患者心灵健康“心灵港湾”活动上,李亚敏带着小月月一家参加,为她们排解心理上的担忧与焦虑,还送给月月最喜欢的洋娃娃,一家人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活动后,月月妈妈两眼噙着泪花,哽咽着对李亚敏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看到了希望。”月月外婆动情地说:“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爱,感激你们湘雅二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对我们的照顾,你们来了,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从那以后,李亚敏不管多忙每天都会去看望小月月,小月月也每天盼着最喜欢的李阿姨来,不知不觉中这已成为了她们之间一种不用言说的默契。

其实,新冠病房内,不止是小月月,每一位患者都被李亚敏深深地记在脑海里。作为资深的心理护理专家,她每天都会针对不同情绪的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给予他们鼓劲和支持,让他们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白衣执甲,向疫而行。作为心理护理专家,她不仅注重患者躯体健康,更注重患者心理健康,她将心理团辅治疗引入隔离病房,成功疏导患者负性情绪。有着21年急诊科一线临床护理经验的她,深入病房,用专业知识化解患者内心恐慌,用精湛技术拂去患者满身伤痛,用贴心关怀增添患者前行勇气。于患者,她是勇敢的战士,亦是抚慰心灵的天使。

“怎么办,03床怎么都不愿意配合俯卧通气,他现在呼吸非常困难,缺氧已经很严重了。”护士小琳焦急地向同事姐妹求助,正巧路过的李亚敏听到她们的对话,停下来询问详细情况。原来是重症区的03床小王,他已经连续数天高热,呼吸困难导致缺氧,病情危重。但他情绪低落,不愿意接受护士协助俯卧通气的建议,拒绝治疗,再这样下去,各项指标将进一步恶化、要危及生命,这让当班护士焦急万分却束手无措。

“你别急,你先平复一下心情,把他交给我。”安抚好小琳后,李亚敏转身走入小王的病房。正如小琳说的,小王对治疗极度不配合,此时的他情绪非常激动,一边大口喘气,一边在烦躁地拉扯身上的管道,监护仪上红灯闪烁伴着报警声。一旁责任护士小刘正尽力阻止,看到李亚敏她仿佛见到了救星。李亚敏对患者自报身份,用威严的语气命令其配合,冷静地指挥调整输液速度、调节高流量给氧浓度和潮气量,一系列的操作后,患者终于安静下来,监护仪上的数值也终于恢复正常。

“你辛苦了,先去休息一下,这里我来照顾。”李亚敏一边对被防护服捂出一身汗、气喘吁吁的小刘说,一边在患者床旁坐下,耐心地尝试和患者小王聊天,敏锐地观察着他的情绪变化,寻找另外的切入点。发现谈到家人时小王厌烦的情绪明显缓解,她立即以联系其家人为突破口来解决小王的情绪问题。

从这以后,李亚敏每次查房都来和小王简单地聊上几句,有时会带来妈妈的鼓励短信,有时会带来朋友的关心问候。慢慢的他们仿佛成了知心朋友,小王也慢慢开始信任她,情绪也明显好转,开始积极配合治疗,病情开始明显好转,其家属多次打来电话,表达对李亚敏敬业、仁爱之心的感激之情。

于患者,她是天使,扫除病痛,抚慰心灵;于战友,她是姐姐,挡风遮雨,引领前进。队员们都这样评价她:李主任像会施魔法,为每一位战士和患者穿上一件心灵防护服,有她在,我们就什么都不怕。她以温柔初心和无畏坚守,在抗击疫情征途上砥砺前行,她是国内第一位自主培养的护理博士后,她是同事心目中湘雅护理的铁娘子、抗疫的挥棒人。在抗击疫情的第10天,张家界人民医院东院已有7名患者出院,有2名重型患者转普通型。在这次援助张家界抗击疫情的医疗队伍中,坚守一线的百分之七十都是护理人,而李亚敏则是这支队伍的灵魂人物。她这样说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我们正全力以赴,以饱满的热情、必胜的信念、坚强的决心,守护张家界人民的健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护理部主任,援张家界医疗救援队党总支副书记,护理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精神卫生学博士,国内培养首位护理学博士后,教授,主任护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初级创伤救治培训师,湖南省红十字会救援师资。湖南省卫健委225高层次骨干人才。2021年全国护理学专家学术影响力排名第十。

兼任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理救援分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心理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临床护理心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中国护理管理》编委、《湘雅护理杂志》主编。在急危重症护理、精神心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和管理经验。

近五年发表论文8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高水平SCI论文38篇,最高影响因子47.474(JAMA),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南省重大课题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编专著8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静脉输液扎针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