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和熬夜有什么区别?

关于熬夜的说说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熬夜的说说心情短语,欢迎大家来参阅。

1、亲爱的夜猫子,你不要整天熬夜,无论你的眼圈多黑,你也成不了国宝。

2、我累了,心累了,真的很累,累到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可是谁会懂呢?没有人会懂,只能独对电脑,点击喜欢的音乐,一遍两遍……让舒柔的旋律抚揉又累又伤的心。

3、昨晚熬夜写作业,今天早上上课的时候,眼皮像是被灌了铅一样,不由自主地下沉,看着老师模糊的身影,我渐渐地弯下背,趴倒在课桌上。

4、我也不喜欢熬夜,我只想喜欢的人告诉我,早点休息和晚安。

5、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经。

6、我不想睡觉,可眼睛不知道,却紧闭着,享受黑暗……

7、感觉很累,不单是身体的累,心更累。承担着家庭无形的压力;坚持着上课,提升自己的学历;繁忙的工作着;被感情困扰着……是不是,生活就必须承受着这些所谓的挫折?我是在拼命的生存着还是努力的生活着?我都不清楚。

8、我养成了晚睡熬夜的习惯 可是再也没有人需要我陪需要我等

9、上眼皮重重的搭在下眼皮上,我恨不得用一根竹杆把它撑起来。

10、我无缘无故脾气暴躁,一而再再而三找人岔子骂人爆粗或者沉默不说话熬夜的时候说明我真的难受了。

11、一个人熬夜,想~一个人更换旧爱新欢就在一瞬间

12、世界上最温暖的一句话就是晚安,

13、每次看见班上男生吃热狗,我都会忍不住说一句“吃哪补哪”。

14、经常思虑多,好动脑或饮食控制失当的人,往往伤脾,影养脾运化能力。当脾胃功能欠佳时,容易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的结果是,脑部供氧不足,易昏沉嗜睡。

15、今天回到家很累了,我睡眼朦胧的晃晃悠悠般的走到了床上,躺在了上面,慢慢的就进入了梦乡。

16、如果此时有一张大床,那该有多好啊,我会立马扑上去好好地睡一觉,可惜现在瞌睡得无法正常工作,只有硬撑下去。

17、晚安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话

18、其实我不想熬夜,熬夜会变老,但是你喜欢熬夜,我要陪你。

19、别熬夜,对身体不好'这谁都知道,但对于那些真正习惯了晚睡的人,还没到某个时间点是很难睡着的。

20、- 给我一句晚安, 让我知道明天还有你.

21、傻瓜,别总熬夜早点休息好吗!

22、勤奋学习,就是在成绩面前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更进一步的指示,扩展更广泛的课外积累,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勤奋学习就是面对学习作业,能一丝不苟的完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能积极找出困难的原因,勇于克服,不解决困难时不罢休。

23、我很久没有熬夜了,我经不起空虚的折磨了。睡觉是最好的安慰。

24、我也不喜欢熬夜,我只想喜欢的人告诉我,早点休息和晚安。

25、喜欢在夜里拿出手机看看空间,然后给我在乎的人在留言板上说声晚安,让她们知道明天还有我在.

26、黑色再黑,有你就美;生活悲催,有你不累;困难加倍,有你无所谓;安然入睡,只因你在身边作陪。爱妻日,惟愿我们爱情一生最美。

27、有没有叫别人不要熬夜,自己却又睡得很晚。

28、站在最高处,一切的负累困扰覆手纠结,千寻梦绕,只愿做一个冰冻的种子,迈过往生,迈过风尘,走到山穷水尽,走过孤风冷雨,不可一世凋落,我又该往哪里寻?

29、今天上了一天的学,脑袋晕的不得了,做作业时昏昏欲睡,回到房间,一躺下,便进入了梦乡。

30、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31、一点点霓虹勉强支撑烂漫的黑色,靡丽却透出一丝无力,一盏绽明路灯拉出一条黑色的绸缎,好像把整个我包围,哪个深处却还有一丝绽明,不让我沉眠,我苦苦挣扎,像油锅里蚂蚁,每一寸理智,每一寸肌肤,好像都被扯碎,揉成一团,生不如死。

32、我熬夜,我心疼,我流泪,我喊累,我想你,也就只有我自己知道。

33、我喜欢听你说爱我,我喜欢每晚打电话对我说晚安。因为这样就足够了。

34、熬夜,是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

35、我们总是叫别人不要熬夜,对身体不好,却忘了自己每晚都睡得很晚。

36、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失眠!明明是闭着眼睛睡觉了,但是心里很清楚自己是醒着的。好困好想睡觉……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当眼睛闭上的时候就是睡不着?真的好难受,好无助……

37、不曾想到我也怕夜晚的黑。

38、于是我习惯了熬夜,学会了睡不着;每天的每天都是如此,习惯了凌晨入睡,半夜而醒。与其说是被冷醒的还不如说期待午夜醒来;但我又害怕午夜,午夜太安静,我会想起不该想的回忆,午夜听着伤感的歌曲我会留下泪水,我会想你。

39、世界上最温暖的两个字,是从你口中说出的:晚安。

40、对你的好闺蜜说“早安,亲爱的"。”午安,休息好喔~“。“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41、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42、班里连一个能让我起色心的都没有。

43、累困,时间就在我看着窗外的景色看着美丽的晚霞悄悄的走了。太阳的沉落,天地间渐渐暗了下来。一天的时间就这么快这样子过去了。太阳沉落了,还会有升起的时候。而我呢?不知什么原因,我总觉得困、累。难道是睡眠的原因?

44、明知明天上课会打瞌睡,可还一无反顾的熬夜上网。

45、我熬夜我心疼我流泪我喊累我想也只有我一个人知道

46、不疯闹,不任性,不叛逆,不逃课, 不打架,不熬夜,不早恋,就不叫青春了!

47、我希望有那么一个人、上学时催我睡觉,放假时陪我熬夜。

48、熬夜到清晨,忽然想对窗外大声呼喊,让未完成的梦想,带我翱翔。

49、我渐渐养成了熬夜的习惯,可惜却没人来告诉我熬夜对身体不好

50、只是有时候,会很想睡觉,一睡就不想起,好想就这样一直睡着,似乎等待某个人的到来,像童话里的王子把自己吻醒。

51、每一个爱熬夜的女生背后都有一个无话不说的人

52、每一个爱熬夜的女生,背后都有一个无话不说的人。

53、城市灯火惹人醉,人在江湖确实累;困难重重梦难遂,残酷现实要面对;生活无聊心疲惫,笑对人生无眼泪;人生难得几回醉,多多休息别太累!

54、熬夜,是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

55、如果要猜一种生理反应,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空气屋生活作息晚,长期睡眠不足外,也可能是身体正发出警示讯号。尤其明明睡眠时间足够,隔天仍然不敌瞌睡虫叨扰,昏沉欲睡,犹如灵魂出窍。

56、每天晚上,都有多少个跟我一样,熬夜,不睡觉,在等某人的回复

57、已经凌晨一点钟了,我还在华语网上抄作业,可我已经看不清屏幕上的字了,眼前一片朦胧。

58、别熬夜,对身体不好' 这谁都知道,但对于那些真正习惯了晚睡的人,还没到某个时间点是很难睡着的

59、男人,请你在即将入睡之前,多看一眼睡在身边的女人,看一看她是否睡得安然,是一脸幸福的平静,还是紧皱双眉,眼角带着湿润。因为,你这一眼,也许就可以注定一个结局。

60、你是要一个按时催你睡觉,还是愿意陪你熬夜的人。

61、唉!真是莫名其妙!没有写心情的思路了、高中生活就是累、困了、睡吧!

62、别经常熬夜,对身体不好,注意身体

63、习惯对人说熬夜不好的人总是忽略了其实自己经常熬夜。

64、有时候 会一个人 对着电脑发呆 因为想起和你一起熬夜的那晚

65、昨天晚上工作没睡好觉,今天上班,头不住向下低,眼皮也不由自主的闭上,头刚一碰到身体,便马上抬起来,却又低了下去。

66、熬夜,是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

67、每天晚上,都有多少个跟我一样,熬夜,不睡觉,在等某人的回复

68、对你的好闺蜜说“早安,亲爱的"。”午安,休息好喔~“。“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69、我无缘无故脾气暴躁,一而再再而三找人岔子骂人爆粗或者沉默不说话熬夜的时候说明我真的难受了。

}

病情分析:躺着睡不着和熬夜其实是不一样的,首先,从心理状态来说,熬夜其实内心是没有太焦虑的,而睡不着难免会有一些焦虑。其次,从根本上来说,熬夜会使用大脑,使大脑劳累,而失眠睡不着不会疲劳大脑皮层。最后,从后果上来说,如果都是短暂性的话,失眠是没有危害的,而熬夜危害却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是长期性的话,这两者的危害其实都非常大。

}


人类需要睡眠,因为它能让人们从纷繁世界中抽身而退。/ pixabay

夜活力,是城市活力的重要表征。

“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戴维·威尔)

18小时城市变为24小时城市,是夜间经济1.0;从买买买、吃吃喝喝到感官娱乐,是夜间经济2.0;从碎片化经济到区块化经济,是夜间经济3.0。

在中国,每十块钱有六块钱是在晚上花掉的,夜间经济带集中在哈尔滨—北京—成都—腾冲这条线以东,尤以北京与东南沿海最为活跃。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包括伦敦在内的许多欧洲城市,甚至专门设立了“夜市长”。

关于夜晚与睡眠,《新周刊》曾三次发声:《25:00——时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2002)、《睡不着——一个国家的不眠与亢奋》(2005)、《下半夜的中国人——从睡不着到睡不好》(2013)。

今天的中国人,正从睡不着、睡不好变成不想睡。不想睡的理由是有剧要追、有小说要看、有天要聊、有游戏要打、有班要加、有夜宵要吃、有歌要听、有运动要做……“熬最晚的夜,缺最多的觉,越晚越嗨的作息搭配睡不饱的你。”

年轻人,不要报复性熬夜,也千万不要相信什么“睡什么睡,起来嗨”,真正的自由,不是想熬夜就能熬夜的自由,而是不想熬夜就能不熬夜的自由。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以为只有我睡不着,原来晶晶姑娘你也睡不着啊。”多年前,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这句台词,如今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日常。


一个人的夜,总是有些寂寞。/《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熬最晚的夜,缺最多的觉,越晚越嗨的作息搭配睡不饱的你。”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熬夜晚睡年轻人白皮书》如此总结“晚睡党”打开夜晚的方式。

这份白皮书显示,42.6%的人群通常在22:00—23:00入睡,33.7%的人群通常在23:00—24:00入睡,而24:00后才进入梦乡以及作息长期不规律的人群占比达到了23.7%(其中作息长期不规律者占8.7%)。

丁香医生联合某品牌发布的《2019睡眠状况洞察报告》则显示,90后、95后睡得更晚:48%的95后和35%的90后每天24:00之后才睡觉,而凌晨1点之后入睡的95后比例达15%。

该报告还显示,年轻人一方面认为睡觉当然重要(睡眠重要性平均分达9.5分),另一方面却不想睡(不想睡的人占比高达92%)。

原因如下:看视频/追剧(73%)、看小说(46%)、聊天(40%)、打游戏(28%)、工作(25%)、吃夜宵(12%)、听歌(6%)、运动(3%)、其他(4%)。

“看完这集就睡”“赢一把就睡”“凑个整点再睡”……刷着刷着,时间悄然流逝,而睡眠的时间被大大挤压了。于是,媒体纷纷发问:年轻人,你们为什么不想睡?


夜这么美,我怎么舍得睡。/ unsplash


为什么晚上一定要用来睡觉呢?

《2019年中国熬夜晚睡年轻人白皮书》总结了不同类型的晚睡党:

1.被迫式——主观上并不想晚睡,但工作学习搞不完(42.5%);
2.习惯式——晚睡成习惯,习惯成自然(33.6%);
3.矛盾式——知道晚睡不好但控制不住我寄几(11.2%);
4.傲娇式——人家年轻着呢,还能再熬会儿(10.5%)。

被迫式熬夜的代表是“加班狗”。 劳动法规定,标准工作时间是每周40个小时;即便生产经营情况特殊,也得保证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每周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4小时。

有媒体梳理了2003—2017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发现中国城镇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没有一年是低于44小时的。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字,2019年3月,全国企业就业人员每周平均工作46小时,按一周工作5天来算,平均每天工作9.2小时。

也就是说, 人们嘴上说着拒绝过劳,身体却诚实地工作着——以晚睡为代价。


繁重的工作压榨了我们的睡眠时间。/ unsplash

习惯式熬夜的人,则往往出于这种心态:每天只有睡前的这点时间是自己的,总得干点喜欢的事,才能证明这一天没有白过。

有“加班狗”明明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更晚,身体累到不行,回到家依然强撑着打算看一两集剧或综艺作为一天的收尾,结果还没看完就轰然倒下——这已经是从被迫式熬夜转为习惯式熬夜了。

至于矛盾式熬夜,对,那些一边熬夜一边敷面膜、泡枸杞并美其名曰“朋克养生”的人,说的就是你们。

也有论者指出, 由于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的界限日渐模糊,现代人失去了对私人时间的掌控 (有互联网从业者称,“我从来没有在精神上下过班,顶多只是肉体离开了办公室而已”)。


在感到慌乱的同时,他们展开了自救——“你感觉时间不是你自己的,你感觉你在整个白天从不自由,你都没有真正的闲暇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只有夜晚,才是为数不多你丢掉工作、丢掉社交、灵魂放松、充分自主的一个时间段。只有夜深了,你才能掌控时间。”

这种出于补偿心理的自救行为,可以称为 “报复式熬夜” 。这类人群会这样安慰自己:为什么晚上一定要用来睡觉呢?为什么每天一定要睡足8小时,像拿破仑那样只睡4小时不行吗?

或者,干脆就像美国侦探小说作家劳伦斯·布洛克笔下那个“睡不着的密探”伊凡·谭纳那样,完全不需要睡觉,多出来的那8个小时,用来学习各种外语、研究各种学问、加入各种组织、做各种冒险的事——当然,伊凡·谭纳是因为主导睡眠的神经中枢受损才获得24小时不睡觉这一特殊技能,一般人做不到。

还有一个问题:多出来那么多时间,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打发。


睡眠是人们从纷繁世界中抽身而退且暂作修整的必要行为。/ unsplash


“这个星球被重新想象成了一个永不停息的工作场所

或一个永不打烊的购物商场”

在不远的将来,像伊凡·谭纳这种“不眠之人”可能会出现——这是美国艺术史家乔纳森·克拉里在著作《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的开篇所讲述的一个案例:

北美西海岸有一种叫白冠雀的候鸟,它们在迁徙中可以长达7天不眠不休。美国国防部投入巨资研究这种鸟类,以期让士兵达到不眠不休仍保持身体机能良好、斗志昂扬的状态。

“无眠战士之后就会有无眠工人或无眠消费者。医药公司大力推销的不眠产品将会首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最终会变成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品。”


21世纪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张,使得人类生命被裹挟进了没有间歇的持续状态,不停地运行。/unsplash

克拉里指出,工业时代以来,睡眠往往跟“懒散”“倦怠”“不上进”这样的负面印象挂钩。

“如果能更灵活地安排睡眠以及减少睡眠时间,难道不正赋予我们更多的个人自由,使我们有能力追随自己的需要和欲望来生活吗?睡得更少不就使我们有更多时间‘尽情享受生活’吗?……在全球化论者的新自由主义范式里,失败者才睡觉。”

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全天候提供服务,克拉里称之为“24/7的资本主义”。 要营造全天候的消费场景,首先必须消弭白天和夜晚的界限。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和欧洲航天局合作,打算发射大型轨道反射器,像镜子一样反射太阳光,从而消灭夜晚的黑暗。

这听上去有点荒诞,就像儒勒·凡尔纳那个时代的科幻小说所体现的科技含量很低的方案,但实际上它跟19世纪80年代欧洲城市广泛设置街灯的目的并无二致。

德国历史学家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Wolfgang Schivelbusch)的照明技术史研究显示,街灯的出现,减少了长久以来人们对于黑夜里各种各样的危险的担忧,扩大了进行诸多经济活动的时间段,从而提高了收益。


城市灯火通明同样带来了“光污染”等弊病。/ unsplash

“24/7逐步破坏了白天和夜晚、光明与黑暗、行动与休息间的区别。……一排探照灯突然在半夜亮起,但从此不再熄灭,被定格成了一种永恒的状态。这个星球被重新想象成了一个永不停息的工作场所或一个永不打烊的购物商场,里面有无穷无尽的商品供你精挑细选,给你暂时偏离的幻觉。在无眠的状态里,生产、消费和废弃没有片刻停歇,加速了生命的消耗和资源的枯竭。”克拉里写道。

你的时间、你的流量、你的注意力、你的钱,商人们都想要。就连睡眠本身,也成为一门庞大的产业——如何获得健康的睡眠、如何对付失眠,等等。


商家推出睡眠手环,称可以监测睡眠数据。/ 图虫创意

博思数据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睡眠医疗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改善睡眠产业市场规模约2797亿元,其中睡眠保健品128亿元、睡眠药物134亿元、睡眠器械用品2500亿元、睡眠服务35亿元。

不是说前现代社会的人不失眠,只是失眠的意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成为商业链条的一部分。

比如现在各种可穿戴设备流行的“睡眠监测”功能,号称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量化和管理睡眠。

但它可能会加重焦虑,甚至降低睡眠质量,有专家警告称: “人们会花上几千块来买睡眠监测设备,却不愿意关掉手机上床睡觉。”

克拉里也说,现代人“失去了做白日梦或任思绪游荡进行自我反省的能力,本来在缓慢的空闲时间里,它们都是可以发生的”——睡眠就是这样的治愈时段,只要脱离网络和各种电子玩意儿,安然睡下,就可以 “进入一种静止和无用的状态”


很多人在睡觉时,身体会自然蜷缩成婴儿状态,因为睡眠对他来说是安全的。/ unsplash


不管是生产(加班)还是消费(夜生活), 经济活动时间延长,就意味着产出

克拉里对睡眠的思考,可以说带着一种诗学的意味。

他担忧的是自然节律被扭转,白天黑夜不再分明,人可能会被异化;但另一方面,正如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所说, 黑夜变得光明,市民的安全感得以增强,经济活动也得以展开 ——不管是生产(加班)还是消费(夜生活),经济活动时间延长,就意味着产出。这正是夜间经济的立足点。

地铁运营时长、城市夜间公交覆盖范围、网约车夜间出行活跃度、酒吧数量、24小时书店、24小时便利店等,都是衡量城市夜生活活跃度的指标。


晚睡时代到来,夜生活的质量也成为了各大城市比拼的内容。/ unsplash

以地铁运营时长为例,目前北京可以说是全国“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城市。

所谓“睡得最晚”,是指7月19日起北京地铁1、2号线每逢周五、周六延长运营时间,调整后周五、周六1号线末班车到站时间为1:29,2号线末班车1:15到站,成为全国34座地铁城市中收班最晚的城市。

至于“起得最早”,目前全国有5条地铁线的早班车于5点之前发车,北京就占了4条(另一条在上海)。


北京地铁运营时间延长之后,社畜们是否也失去了逃避加班的理由?/ unsplash

不过, 在夜生活指数综合排名上,北京的排名在四大一线城市中垫底。 第一财经的“城市夜生活指数排名”榜上,上海排第一,分值设定为100分;深圳、广州、北京分列二、三、四位,分数分别为87.30分、76.99分、74.12分。

总体而言,东部高于西部,沿海高于内陆,与全国的经济强弱格局高度吻合:从TOP10来看,北上广深占据前四位自然没有悬念;成都排第五、苏州排第七也不出意料;广东有四座城市入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说明广东经济实力还是强。

唯一的例外是昆明,昆明的经济体量不如重庆、西安,但在夜生活的繁荣程度上却反超后者(昆明第八,重庆第十一,西安第二十)。

从酒吧拥有数量来看,昆明在这一项表现亮眼:有1392家,仅次于上海(2262家)、成都(1855家)、广州(1458家)、北京(1423家),这恐怕就是昆明夜生活的加分项。

夜生活当然少不了夜宵。滴滴出行大数据显示,深夜餐饮类出行城市中,北京、广州、成都排前三位,吃货城市无疑——虽然北京的“成色”有所不足,但架不住人口基数大啊。

外卖平台的数据也显示,成都人更愿意打车出去觅食,而不是宅在家里点外卖。成都人除了是生活家,也是夜生活家。


成都宽窄巷子,夜色里的悠闲时光。/ 图虫创意

本文首发于《新周刊》第544期

新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熬夜是指睡眠不足还是晚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