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了解西 宁眼眶不适去医院要检查什么?

越是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最吃劲的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信心,以最果断严格最精准有效的措施迅速遏制疫情扩散蔓延。

“上下同欲者胜”。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南京全城上下万众一心,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守护“宁”安。“天使白”“藏青蓝”“红马甲”……他们奔走在街头巷尾、社区医院,共同筑起抗疫长城。

“居民遇事,不问我问谁呢”

“小章,我们什么时候解封啊?”“我老伴慢性病快到复查的时间了,怎么办啊?”一睁眼,各式各样的电话、消息就会不断涌到章苏宁的手机里。南京禄口街道白云路社区的网格员章苏宁,这两天每天休息不超过4个小时,“我是网格员,居民遇事,不问我问谁呢?”

白云路社区21日成为中风险地区,26日调整为高风险地区。为居民送餐送药、对周围环境定时消杀、安排专业部门收运垃圾……桩桩件件都是章苏宁每天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忙完往往已经深夜,社区临时指挥室的椅子就成了他和同事们休息的地方。

用“可知”保障“可控”,日前,南京正陆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不能让居民一股脑聚集,容易增加感染风险。”“我建议,按栋分时分段检测。”20日凌晨3点,在结束核酸检测后,一场“头脑风暴”在雨花台区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党群中心内上演。

“解决人员聚集,力争科学有序,是当务之急。”经过反复探讨,大家达成一致,一套分色标注、灵活管理的核酸检测流程出炉。

“1-2栋绿色,3-4栋橙色……”翠竹园社区党委书记单亚丽指着一份楼栋分色辨别卡告诉记者,小区56栋楼的检测顺序都做了科学区分,这些卡将从门缝塞到居民家中,减少直接接触。

25日上午10点,第一批居民走出家门接受二轮核酸检测。“分时检测,到了我这栋有人提醒,很贴心!”居民在朋友圈晒出一张张照片,小区立马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小区”,但单亚丽并没有停止琢磨。

“小区有近8000名居民,第一次核酸检测后,我们发现手动登记信息的方式工作量大且不易统计,于是我又找了辖区热心企业,连夜开发了一套专属登记系统。”单亚丽说,“系统会自动比对居民是第几次进行核酸检测,这也为我们数据梳理提供更为精准的手段。”依托社区、物业、业委会、社区社会组织构建的协商议事“四方平台”,截至26日下午,翠竹园社区已完成近6400人的核酸采样工作。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南京中院机关党委一级主任科员刘苏帼在江北新区珍珠路社区核酸检测点连续值了18小时的班。25日上午6点半,刘苏帼和另外3名同事赶到检测点,队伍已经排到了小区外,其中大多是早起的老人。为节省时间,刘苏帼一遍遍帮助老人注册领取采样码,截图保存,一上午至少操作了上百部手机。

从早上6点半到下午3点半,除了10多分钟的吃饭时间可以坐下来,其余时间刘苏帼都是站着引导排队秩序,给忘戴口罩的市民拿口罩,领着不舒服的老人到通风的地方休息,一遍遍地大声引导居民分两列排队检测……“3个小时是一个坎,那个时候腿特别酸痛,但是咬咬牙挺过去了,腿就麻木没感觉了。”当天,珍珠路社区共完成1万多人的核酸检测。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疫情无情人有情。第二轮核酸检测开始后,全省各兄弟设区市立即向南京伸出援助之手。各地驰援的医生、护士、志愿者来到南京后,顾不上满身的疲惫,立即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战“疫”中。

“南京需要核酸采集队员,明天就出发,谁报名?”“我报名!我参加过去年的核酸采样队。”“我是党员,我报名!”……24日晚9点,仅1小时,靖江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就收到了200多人的请愿申请。

25日晚,忙碌了一个白天后,扬州市中医院医生姜琳趁着换班赶紧扒了几口饭,就和同事匆忙出发。队员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挨家挨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老小区没有电梯,就一栋一栋地爬,回来时已经浑身湿透,一天走了两万多步。”姜琳说,为了节省一套价值几百元的防护服,有的队员忍住几个小时不喝水、不换班、不上厕所。

采集咽拭子只是检测步骤的开始,快速、保质保量地报告结果才是关键。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平时最大日接纳标本品量是5000份,现在猛增至2万份左右。检验学部所有人员取消休息、休假,24小时三班倒,人歇机器不停。南京中大医院检验科的工作量一下子翻了10倍,检验科22人分成6人一个班次,每班6个小时四班倒,24小时出具近万份核酸检测报告。

守住一道关,护好一城人。隔离管控、流调溯源……连日来,南京警方协同相关部门积极做好社区防控和区域封控,通过数据排查与基层核查相结合,从严做好重点人员核查登记管理、集中隔离管控等工作。

南京交警机场高速大队公安检查站是禄口机场高速的“出入口”。这几天,大队民警坚守一线24小时轮班,逐一排查疫情相关车辆及人员,严防严控疑似人员及车辆入内,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南京南收费站是南京溧水、高淳区市民往返市区的主要通道,也是离宁去往常州杭州合肥方向的重要通道,以往日均出城车辆达1.7万辆次。时间紧迫!值班民警紧急排班,两人一班值守6小时,轮班坚守查验点直到支援警力赶到。25日上午7时至26日12时,查验点共查验出城车辆5027辆,劝返涉及黄码123辆车次。

南京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自22日凌晨5时30分起,牵头组成车站疫情防控专班,部署警力24小时值守两站地区铁路、长途客运车站8处进站通道,配合安检工作人员逐一检查进站旅客健康码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守牢城市防线,严防疫情风险外溢。截至26日晚9时,累计劝返无核酸检测证明旅客3.1万余人,保障两站地区核酸检测点共检测6.1万余人,分流转运周边检测点1.2万余人。

“向组织请战,恳请在抗击疫情一线奉献炽热的青春力量!”时隔18个月,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民警汪洋又一次写下请战书,郑重签名后按下鲜红的手印,支援成贤街小学核酸检测点。引导人员有秩序排队、解答受检人员提出各种问题……“要不了半天,喉咙感觉要冒烟,比警体训练跑10公里还厉害。”上周六,来不及休整的汪洋接到了新任务,接替同事执行隔离点常态化安保和人员转运工作。

“千万个南京人拧成一股绳必将无往不胜”

“每一位南京人的点滴付出可以汇聚成抗疫的伟力,千万个南京人拧成一股绳必将无往不胜。”25日,南京市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应急指挥部发布《致市民朋友的一封信》。

千万个可敬可爱的南京市民,每一个人都是这座城市抗击疫情的主体,每一个人都是防线上不可缺少的一环。进一步“严紧实”、织密防控网,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

“您好,请出示健康码。”“我有、我有!早就准备好了!”26日清晨,在小行小区公交站乘车的袁怀明主动向26路公交车司机展示在家就调好的健康码。

“我昨天就做完第二次核酸检测了,这种时候我们老百姓能做的就是积极配合支持防疫工作。”听说从26日起,南京乘坐公交需出示健康码,袁怀明特意在出门前让女儿将自己的健康码调到展示页面,怕一不注意按错导致界面退出。“我年纪大了,手机摆弄得慢,提前调好不耽误大家时间。”

26日上午,南京市律协副会长、三法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刘伟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这几天,三法所每天都有律师在检测点服务,有的是年轻律师,有的是资深律师,不少人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

刘伟是玄武区第一批上岗的“律师客服”,他的任务是给“黄码”市民打电话,告知他们如何安排居家隔离、核酸检测,并且协助填写《居家健康监测告知书》。一个电话短短三四分钟,他既要给居民讲解清楚现阶段的防疫措施,又要回答居民焦心的问题。在他看来,南京是个近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海量数据怎么采集、怎么判定,技术要求很高,先期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市民多多理解,相信后续政策会越来越精细,防控措施也会更加精准。他不时从各方面了解防控最新进展,把得到的消息向市民一一说明,很快得到电话另一端的理解。

面对新冠疫情,青年人正迎难而上,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担当。

“我去帮南京一个小忙,很快,我很安全。”22日,1999年出生的大连小伙,今年刚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毕业的邹存昊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句话。

“本来是来做第一轮核酸检测,但看到现场人手十分紧张,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志愿者了。”邹存昊说,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从8点排队到11点做完核酸检测,老人一直在现场忙活,“自己作为青年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总得为大家做些什么。”

登记检测人员信息,协助医护人员搬运、清点医疗物资,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黄码”人员排查……邹存昊的工作简单却又繁琐。

“算上今天,小邹已经是第7次来社区帮忙了。”南京市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王卫平告诉记者,这几天,省军区南京第二十离职干部休养所、南京市第三幼儿园等单位,许多青年志愿者都自愿来社区帮忙。“有他们的帮助,我们第二轮核酸检测和人员排查效率提高了不少。”王卫平说。

25日晚10点,雨花台中学高三学生陈明希从龙江体育馆离开,这是他在鼓楼区凤凰街道白云园社区核酸检测点当志愿者的第一天。

“看到有社区在网上招募志愿者,我就立马报名了。”穿起红马甲,不满17岁的小伙子熟练地指引人员进场、登记。“爸爸是警察,整天忙得回不了家,我也想向他学习,为疫情防控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较于值班的辛苦,刘苏帼更愿意谈及让她眼眶发热的暖心事——一位阿姨担心她接触太多手机感染,一个劲往她手里塞手套;一个排队的小朋友把手上的养乐多递到她跟前,笑着问:“阿姨辛苦了,养乐多你喝吗?”更让她感动的是,在长达四五百米的队伍中,即使是拄着双拐或者坐着轮椅的人,也都响应号召自觉排队,很少有人申请特殊照顾,“那个时候心里默默为南京点赞,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南京人,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方思伟 仲崇山 顾敏 林元沁 倪方方 陈明慧 陈珺璐)

}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科室).doc


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外科诊疗常规附录2:神经外科诊疗常规 颅脑外伤诊疗常规 第一节 颅脑外伤的基本处理原则 一.颅脑外伤的分类 颅脑外伤有几种分类法,最常用的有三种:(1)外伤机制;(2)严重程度;(3)外伤形态。根据外伤机制,颅脑外伤广泛的被分为钝器伤和锐器伤。钝器伤包括车祸、坠落和钝器袭击。锐器伤常包括枪伤和刺伤。 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颅脑外伤。GCS评分可用于统一定量评价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状态(见表1,GCS评分)。一般认为GCS 14~15分的患者为轻度颅脑外伤,9~13分的患者为中度颅脑外伤,8分以下的患者为重度颅脑外伤。注意在进行GCS评分时,应用最好的运动反应来进行计分。应记录双侧的反应。 表1. GCS评分 评价项目 分数 睁眼(E) 自动睁眼 4 呼唤睁眼 3 刺痛睁眼 2 不能睁眼 1 运动反应(M) 遵嘱活动 6 刺痛定位 5 刺痛躲避 4 刺痛肢屈 3 刺痛肢伸 2 不能活动 1 语言反应(V) 回答正确 5 回答错误 4 语无伦次 3 只能发声 2 不能发声 1 GCS评分=(E+M+V);最高=15;最低=3。 根据外伤形态,可广泛地被分为三类: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颅内损伤 二、颅脑外伤的基本处理原则 1.急诊颅脑外伤的处理:详见急诊颅脑外伤治疗常规一章。主要包括基本抢救和复苏(ABCDEs),确保呼吸循环稳定,监测生命体征。然后,询问病情,进行简单全身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有无合并其它系统损伤,并记录GCS评分、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及时行头颅CT,进行初步诊断和分类。同时,行急诊内科治疗和简单的外科处理,并尽早请神经外科会诊。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挽救生命,缓解脑疝,止血,保存神经系统功能。手术方法包括急诊清创缝合术、血肿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必要时,可切除部分脑组织减压。 3.内科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维持脑灌注,激素,抗炎,营养支持,高压氧,冬眠,抗癫痫,以及康复治疗等。 第一节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 【定义】 皮下血肿:皮下组织的血管出血,血肿位于头皮表层和帽状腱膜之间。 帽状腱膜下血肿:帽状腱膜下层的血管撕裂出血,血肿位于帽状腱膜下。 骨膜下血肿:血肿积聚在骨膜和颅骨之间,多为颅骨骨折板障出血或骨膜剥离所致。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外伤史,多为钝器伤; 皮下血肿:局部肿块,疼痛; 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广,有波动,可有贫血或休克; 骨膜下血肿:血肿止于骨缝。 辅助检查 血常规; 头颅X片; 必要时,行头颅CT了解有无合并其它颅脑损伤。 【鉴别诊断】 头皮下肿物。 【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 早期冷敷,24~48小时后热敷; 加压包扎; 有休克表现者,应补充容量。 外科治疗 巨大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行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并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抗炎治疗。 头皮裂伤 【定义】 由锐器或钝器伤所致的头皮连续性中断,可伤及帽状腱膜,有时可深达骨膜。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头部外伤史; 活动性出血; 可有贫血或休克。 2.辅助检查 血常规; 头颅X片; 必要时,行头颅CT了解有无合并其它颅内损伤。 【治疗原则】 内科治疗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抗生素、输血、补液等; 有休克表现者,应建立静脉通路,扩容。 2.外科治疗 早期行清创缝合,一般在24小时内可行一期缝合。 头皮撕脱伤 【定义】 切线方向暴力作用于头皮,导致头皮自帽状腱膜下层或连同部分骨膜被撕脱。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头部外伤史,多为发辫受暴力牵拉; 大块头皮撕脱,可有颅骨裸露; 活动性出血; 可有贫血或休克。 2.辅助检查 血常规; 头颅X片; 必要时,行头颅CT。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抗生素、输血、补液等; 有休克表现者,应建立静脉通路,扩容。 2.外科治疗 在伤后6小时内、皮瓣完整、无明显污染时,可争取行血管断端吻合,皮瓣复位再植;次则,可行中厚皮片植皮术;若颅骨裸露,可在颅骨外板多处钻孔深达板障,或将该处外板凿除后,再植皮;若创面已有感染,需清洁创面,定期换药,待肉芽组织生长后再植皮。 第二节 颅骨损伤 颅盖骨折 【定义】 颅骨受外界暴力导致颅盖骨的连续性中断。 【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头部外伤史; 受伤部位头皮血肿或裂伤; 凹陷性骨折可有局部颅骨下陷; 可有局灶神经功能障碍或癫痫发作。 2.辅助检查 头颅X片可见骨折线; 头颅CT骨窗相可见骨折线。 【鉴别诊断】 小儿骨缝未闭合。 【治疗原则】 1.内科治疗 有癫痫发作者,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肠胃不适挂什么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