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中医治疗难度大吗?

视频说明:最新!这是骨妈妈临床中医外治的两张X线片,能辅助说明中医外治的本文观点。X线片的总体比对,详见本文倒数第一组图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简称股骨头坏死)在中医而言,归于“骨蚀”范畴。此处的“蚀”,即“损伤”“腐烂”的意思。“骨蚀”就是“骨骼遭受损伤,而腐烂或不断腐烂”之意。

当前,国内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理论主要分为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三大类。作为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我们下面简要地谈一谈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理论基础及临床评价方向。

图说:中医是人类历史最悠久、博大精深的医学,凝聚了中华民族四千多年的医学智慧,是治病健身非常宝贵的财富。

我们从祖国医学宝库里吸取营养,经过长期的研究、临床探索、总结,一路走来,不断赋能有缘人,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勇气、雄起的力量。

文章篇幅关系,加上我们水平有限,讲也不能讲得太多太细,你懂的。

古代医家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对于因血供受阻而引起骨细胞持续坏死的股骨头坏死而言,“通”,既是首要任务,也是核心任务。只有解决了“通”的问题,股骨头才能起死回生。

那么这个“通”,含义也是比较丰富的,至少包括:一是血路通;二是经络通;三是气血通。

图说;骨妈妈团队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通”有独特的体会,谨总结为12个字:通则不痛,通则能动,通则有力。

那些原本举步维艰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通过中医治疗后弃拐行走、甚至奔跑,双腿的力量倍增,是这“12个字”的现实写照、生动反映。

所以,我们认为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第一个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一个字:通。

因此,凡是与这个“通”(通血路、通经络、通气血)无关的治疗,都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图说:中医中药外治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这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的智慧结晶。这些经过历史考验的治法,不但简单,而且往往很管用。

清代医家吴师机有个名言:外治之理,则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也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也就是说,治疗疾病,不管是外治法,还是内治法;不管是外治之药,还是内治之药,虽然看似方 法不同,但其实属于“殊途同归”,治疗结果都可以是一样的。

骨妈妈团队在长期的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中,早期采用内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是很好。随着对中医思想认识的深入,我们通过中医外治法(中药外敷或中药药浴)治疗,能起到的综合治疗作用,变得快速和显著起来。

我们认为,吴师机的医学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因为人体的皮肤组织就是最快、最好的“万嘴吸药”,外治之药可以通过毛孔、腧穴等向病灶实现垂直高效、大量深入地给药渗透。

所以,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第二个理论基础是:内病可以外治。

图说:股骨头坏死作为骨蚀范畴,对患者的事业家庭影响巨大。这种疾病如果得不到有效扼制,病情的发展夜以继日,不容轻视。

中医外治骨病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临床体会是:采用中医中药外治股骨头坏死,理论上成立、操作上简便、结果总体是满意的。

于是,中医外治股骨头坏死的思想脉络清晰起来:用对症之药,通过外治之法(外敷、药浴,还可以辅助其它外治方法),导药向里,在药理作用下,通血路、通经络、通气血,活骨细胞因此恢复活跃地分裂增殖,股骨头的生机与活力也因此恢复。

行文至此,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但基于良知,还是再次指出:那种开口闭口声称“股骨头坏死治不好,必须手术置换”的观点,只能表明其能力局限与眼界局限。是“以己不能,而曰天下皆不能”的做法,容易耽误人,不可取。

图说:中医药从远古走来,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贡献了伟大力量。这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医学,什么风浪、什么病魔不见过?所以,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振兴中医的伟大号召,为健康中国贡献我们绵薄之力。

对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临床中应该如何评价?国内对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疗效的评价,目前没有官方公布的评价标准。现有的评价标准多为各家之见。其中,我们认为比较权威的是1995年8月,中华骨科学会骨坏死学组在“首届全国骨坏死学术交流会”制定公布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百分法)》。该评价法分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术前评价、术后评价五大部分。

图说:这是迄今为止比较权威的、中华骨科学会骨坏死学组发布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百分法)》。这个评价标准体系里,X线评价占去了40分,表明医学影像片子评价的重要性。

不过,这并非是保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法,而是建立在手术治疗基础上的评价法,令人遗憾。

为什么国内目前没有一个官方制定的、保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法?有人戏称:也许专家们都没见过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的治愈案例,你叫他们怎么制定?又如何制定?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百分法)》的执笔制定者是王岩教授,他是解放军总医院(301)的西医医生、著名的骨科教授。

我们想,如果王岩教授早年能改研中医,兴许现在早就应该有中医版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百分法)》啦。

那么,对于中医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应该如何评价?我们结合丰富的临床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现予公开供有缘者参考:

1、患肢的行走功能。主要从跛行、行走距离、支具(手杖或拐杖)等几个方面,进行治疗前、后的比对。如治疗前需要扶拐行走的,治疗后不再需要扶拐就可以行走、甚至奔跑的,那么,治疗就取显著改善而获得评价的高分。

2、患肢关节活动度。分别从屈曲度、外展、内旋、外旋四个指标来评价。经过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的,治疗就视为取得显著改善而获得评价的高分。

说明:不需要扶拐行走,挺直腰杆做人做事,是很多股骨头坏死患者、尤其是扶拐艰难行走的重症患者的深切期盼。——这,也是骨妈妈团队不断治病救人的努力方向!

1、骨密度。如果治疗后,患肢股骨头的骨密度显著提高的,则视为患肢髋关节血运改善,股骨头骨代谢显著恢复,治疗就取得显著改善而获得评价的高分。

2、骨小梁。骨小梁分张力骨小梁和压力骨小梁。治疗后,如果骨小梁显著增多,变得排列更加清晰、连续有序、密集、粗壮的,治疗就取得显著改善而获得评价的高分。

3、股骨头球面。治疗后球面更显清晰、光整、发亮的,治疗就取得显著改善而获得评价的高分。

 三、疼痛评价。

关于疼痛,我们有着深切的理解。从中医的治疗路径:复活麻痹的神经,让其逐步恢复感知功能(复活),一段一段地渐次复活过来——这个过程,患者会不断出现疼痛加重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病情加重”的错觉,但事实上恰恰是治疗取得重要进展的标志。这个可以通过患肢拍片的改善、患肢活动功能的改善、活动度的改善、活动力量总体增加等诸多的改善,来得到佐证。

图说:这是骨妈妈团队来自最近临床治疗的X线评价。通过中医外治(注:中药药浴治疗2个月药量,患者工作繁忙,断断续续药浴治疗,如果是按医嘱药浴治疗,结果应更好)治疗,结果还是令人鼓舞的。(该组X线片的视频详见本文开头)

我们的体会是:很多重症股骨头坏死患者(如扶双拐艰难走路、濒临瘫痪)通过中医治疗后,尽管实现了弃拐行走,但在完成了3个月的药浴治疗或4个月的敷药治疗后,进入了停药的自然恢复期,在这个恢复期内,还会时不时出现疼痛短时间加重的症状,这个不清楚各种原因的,也会容易误认为是“病情加重”。这方面的案例,我们记录是很多的。

这其实是自然恢复期里,患肢之前麻痹的神经持续复活、修复的正常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几个月的治疗解决了主要问题(改善血供、改善了骨代谢等),但多年患病导致的软组织萎缩、神经麻痹等等,这些改善、恢复不可能一步到位,恢复的速度与恢复的程度,不但因人而异,而且都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我们的观点是:如果患肢活动明显改善,医学影像片子复查显示患肢显著改善,那么,就说明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疼痛会水到渠成,总体会逐渐减轻或消除,不必理会短时间的疼痛或疼痛加重。(原创作者:骨妈妈团队)

}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源供应形成供血供养障碍,从而导致股骨头骨质坏死的一种病症。本病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不健,故见股骨头坏死。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气滞血淤,肝肾不足气虚血弱所为。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五型。

常见于股骨头坏死早期,患侧髋关节疼痛剧烈,多为胀痛,刺痛,有时表现为休息痛,或久卧久坐后初动时疼痛加重,稍活动后疼痛减轻,超过髋关节活动范围后疼痛亦加重,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舌质暗,有淤斑,脉涩。

治则: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三七,蒲黄,丝瓜络,路路通,乌药,佛手各10克。

多见于股骨关坏死,中期或后期,患侧髋关节胀痛或轻刺痛或隐隐作痛,髋关节功能受限卧床或扶拐行走,患肢及臀部肌肉萎缩,面色无华少气懒言活动无力,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治宜:益气养血,化淤通络。

方选: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芪、党参、三七、白术、茯苓、甘草各10克。水煎服,日1剂。

多见于老年人股骨头坏死后期,长期髋关节功能障碍,跛行或行动困难或卧床,髋部隐隐作痛或疼痛较轻,活动时髋部疼痛加重,患部肌肉萎缩,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无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圆肉各15克,黄芪30克,大枣5枚,炙甘草10克,水煎服。

多见于应用激素类股骨头坏死后期,髋关节钝性疼痛,有时反射至大腿,膝关节处,活动后疼痛加重,腰酸膝软无力,跛行或行走不利,精神萎靡,面色白,或有阳瘘,泄下完谷不化,浮肿,腰以下为甚,舌淡胖,苔白脉沉弱。

功能处方:附片、肉桂、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牛膝、续断、当归、玄胡各10克。水煎服。

多见于老年股骨头坏死后期,髋部疼痛较轻,休息后疼痛减轻,活动时疼痛加重,腰膝无力,患肢肌肉萎缩,自汗或盗汗,健忘失眠,五心烦热,舌红少荅,脉沉细。

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处方:独活、寄生、牛膝、杜仲、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茯苓、秦艽、桂枝、防风各10克,甘草、细辛各6克。

服法:日1剂,水煎服。一个月疗程。

附: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辨证分期

一期(气滞血淤型为主)为早期股骨头坏死主要症状髋关节疼痛或向膝关节放射,时轻时重,劳累或受凉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痛有定处,胀痛或刺痛髋周肌肉紧或痉挛,行走不利。检查发现髋关节,前侧腹股沟中点,内收骨肌腱,大粗隆上部,缝匠肌起点,臀中肌,坐骨结节处有压痛,早期以髋关节内施活动受限明显,舌质暗,脉沉涩,治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二期(肝肾亏损为主)为中期股骨头坏死,主要症状为髋关节疼痛持续不减,下肢乏力,关节活动受限加重行走不利或轻度跛行,腰背酸软。检查可见上述体征更加明显肌肉萎缩,髋关节活动受限明显如内旋屈曲,外展,其次是外旋,后伸,步态跛行,舌苔薄白脉沉细。药用,右归丸加减。

三期(气血两虚为主)为晚期股骨头坏死主要症状为髋关节疼痛时阵发或持续性疼痛,下肢无力,肌肉萎缩,变细,或肢体出现短缩,走路跛行,关节活动受限更加严重,体征也明显加重,神疲气短,舌质淡红,脉弦细。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合八珍汤加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老中医治股骨头坏死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