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肠道微生物组和肠道病毒组的区别是什么?

  • 微生物组学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兴学科,以肠道微生物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本书共7章,第1章对人体微生物组,包括肠道、口腔、胃、呼吸道、皮肤、生殖系统等部位微生物组的研究进行了介绍;第2章介绍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的主要进展,以及开展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3、4章分别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第5、6章分别介绍了影响健康人肠道微生物的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第7章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在粪菌移植、益生菌和益生元干预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1.1.5 肠道微生物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6

    1.7 人体肠道微生物的来源及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26

    1.7.2 母亲对婴儿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影响27

    2.2 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51

    2.2.2 中国在微生物组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54

    2.2.3 开展中国微生物组计划迫在眉睫55

    3.2.4 肠道微生物与自身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综合征78

    3.3.4 肠道微生物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87

    3.4.2 肠道微生物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机制93

    3.5.4 以肠道微生物为靶向的结直肠癌治疗100

    4.3 肠道微生物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43

    4.3.1 肠道微生物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概述144

    4.3.2 肠道微生物失调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45

    4.3.3 靶向肠道微生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48

    6.2.4 核酸测序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206

    6.3.2 微流控技术在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研究中的应用209

    6.3.4 微流控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213

    第7 章 肠道微生物引发的第三次医学革命226

    7.5 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肿瘤防治256

    7.5.5 肠道微生物组在精准医学中面临的挑战264

  • 微生物组学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兴学科,以肠道微生物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本书共7章,第1章对人体微生物组,包括肠道、口腔、胃、呼吸道、皮肤、生殖系统等部位微生物组的研究进行了介绍;第2章介绍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的主要进展,以及开展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3、4章分别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第5、6章分别介绍了影响健康人肠道微生物的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第7章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在粪菌移植、益生菌和益生元干预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1.1.5 肠道微生物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6

    1.7 人体肠道微生物的来源及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26

    1.7.2 母亲对婴儿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影响27

    2.2 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51

    2.2.2 中国在微生物组研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54

    2.2.3 开展中国微生物组计划迫在眉睫55

    3.2.4 肠道微生物与自身免疫介导的骨髓衰竭综合征78

    3.3.4 肠道微生物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87

    3.4.2 肠道微生物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机制93

    3.5.4 以肠道微生物为靶向的结直肠癌治疗100

    4.3 肠道微生物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43

    4.3.1 肠道微生物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概述144

    4.3.2 肠道微生物失调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45

    4.3.3 靶向肠道微生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48

    6.2.4 核酸测序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206

    6.3.2 微流控技术在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研究中的应用209

    6.3.4 微流控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213

    第7 章 肠道微生物引发的第三次医学革命226

    7.5 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肿瘤防治256

    7.5.5 肠道微生物组在精准医学中面临的挑战264

}

母乳喂养能够调节婴儿肠道病毒组的逐渐产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Frederic D. Bushman研究团队的一项最新工作发现,母乳喂养可调节新生儿肠道病毒组的逐步产生。相关论文于2020年4月1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健康的人类新生儿的肠道通常在出生时就没有病毒,但很快就会定植,这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胃肠道疾病。

研究人员发现,新生儿病毒群落的产生是通过不同的步骤进行的。从婴儿胎粪或早期粪便样品中纯化的病毒样颗粒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出很少或没有颗粒,但是到第一个月时,颗粒数量增加到每克109,这些数量似乎在整个生命中都持续存在。

研究人员使用霰弹枪宏基因组测序对富含病毒的样品和整个微生物群落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这些病毒种群的起源,然后进行了靶向微生物学分析。

结果表明,出生后早期,先驱细菌在婴儿肠道内定殖,由这些细菌诱导的噬菌体在一个月后便成为病毒样颗粒的主要种群。到第四个月时,在人细胞中复制的可识别病毒变得更加突出。与仅部分或全部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样本相比,完全以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粪便样本中的多种人类病毒含量更高,与此同时,有报道称母乳可以预防病毒感染。噬菌体群体也根据婴儿是否母乳喂养而有所不同。

研究人员发现,婴儿肠道的定殖是逐步进行的,首先主要是由先驱细菌诱导的温和噬菌体,然后是在人细胞中复制的病毒。第二阶段会通过母乳喂养进行调节。

}

来源:本站原创 15:29

Diversity in the Human Gut”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每个人的肠道或许都存在一种特殊的病毒指纹图谱。

研究人员对西方健康人群肠道中的病毒分析后发现,儿童和老年人群之间病毒类型多样性的低谷和高峰反映了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变化情况,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其开发的肠道病毒组数据库识别出了存在于人类肠道中的33,242种独特的病毒群,这或许并不值得惊慌,因为大多数病毒并不会导致疾病发生。

实际上,科学家们对病毒了解地越多,他们就越会把病毒认为是机体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这也就表明,病毒或许能潜在地代表一类帮助抵御致病菌的药物,尤其是那些已经产生耐药性的,而更好地理解肠道中的病毒也能帮助研究人员理解那些遭受重症COVID-19患者所经历的胃肠道疾病症状。

研究人员计划定期更新开放的数据库,Olivier Zablocki教授表示,如今我们开始研究分析人类机体中的病毒组到底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们能够描述维持机体健康的病毒的特征,或许就能利用这些信息来开发治疗多种病毒感染的疗法。如今讨论肠道微生物组中的有益和有害细菌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肠道中的病毒却很难被检测到,因为其基因组并不像基因组那样含有多种共同的标记基因序列,在病毒巨大的序列空间中仍然有很多东西值得进一步探索,因此其也被科学家们称之为肠道中的“暗物质”。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过去10年里发表的32项研究入手,这些研究对来自16个国家中共计1986名健康和患病个体机体的肠道病毒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来检测病毒的基因组,随后识别出了超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肠道微生态与哪些疾病有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