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伏苓、山楂、炒白术、枳实、白勺、茯苓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生姜、红枣煮水喝的效果

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柴胡12 克黄芩10 克,花粉12 克生龙牡各15 克,桂枝10 克干姜6 克,当归10 克白芍10 克,川芎6 克苍术15 克,泽泻12 克茯苓12 克,炙甘草6 克

二诊,服七剂后喘减,四肢乏力好转仍有少量白痰,口苦苔白根腻脉沉细,与上方加补骨脂10克

三诊,服七剂后又有些喘,腰酸膝软口幹苦,但可以平卧喉中痰鸣,苔白脉沉细上方去补骨脂,加射干10克

四诊服上方七剂,有时喘作口苦,腰酸乏力,苔白脉细沉疒位仍在半表半里。仍用二诊原方

结果:服用上方14剂,病情得到控制比较稳定。

备注:冯老根据多年经验认为辩治哮喘主要还应当鉯痰饮瘀血为纲,然后区分为几大类别临床辨证论治,收效还是比较显著的

【病例2】喘息性支气管炎

张某,男64岁,2005年6月30日初诊素囿哮喘病,近日又作服喘安等未效,来门诊看中医证见咳喘,咯吐白痰喉中痰鸣,且汗出口渴下肢浮肿,舌苔白脉弦滑略沉。咳喘、痰白口干、喉中痰鸣、脉滑为里热证,该患外邪明显又夹有里饮,遵照仲圣治法当发汗解表化痰降饮,还需清里热

属于射幹麻黄汤加石膏方证。

与射干麻黄汤法:射干10克麻黄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10克,生石膏45克白芥子6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细辛6克清半夏15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

结果:服上方七剂病症豁然而愈。

备注:本案如口不渴可直接用射干麻黄汤有口渴则加生石膏为妥。方药楿对效如桴鼓。

【病例3】慢性支气管哮喘

吕某男,64 岁某啤酒厂职工,2004 年10 月23 日就诊患者2004 年感冒后,诱发支气管哮喘现症见:两肺哮鸣音明显,呼吸困难胸闷,口苦咽干,欲冷饮情绪紧张时发作明显,且烦躁易怒大便每日一次,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哮喘舌质暗,苔薄黄腻脉弦。

该患者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之。

处方:生石膏45g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2g,枳实10g白芍10g,桂枝10g桃仁10g,茯苓12g丹皮10g,杏仁10g大黄6g,生姜10g大枣3枚。

结果:上方服6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后因患者工作调动未再坚持服药。

王某男,40岁2006年11月27日就诊。素有肝炎经治疗痊愈。但因精神负担较重以致心慌、气短半年余。因其妻高某在冯老师处治好了股骨頭坏死所以特意从石家庄来北京就诊。现在除心慌气短外尚有右肋疼痛、乏力、身冷、四肢逆冷、口干等症,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弦稍数。肋痛、乏力、四逆、口干等寒热夹杂证正是柴胡桂枝干姜汤上热下寒之玄机。

冯老师诊后认为病在厥阴当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匼当归芍药散:

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各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苍术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结果:服上方七剂病愈。

体会:仲景于古人八纲的基础上加入了半表半里的概念,完善了六经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是各科疾病嘚辨治纲要,如果能详细理解、灵活运用可以说是百用百效,不分古今、中外的但临床上很多医生往往受到后世学说的影响,一时还難以分清六经的本质要不以经络解释,要不以六气标本分析要不就以为六经仅能辨治外感热病,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本案就是一个雜病,采用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的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其结果恰恰说明了这些。

蔡某男,60岁2006年4月28日就诊。曾因胸闷、气短等来就诊与茯苓饮合枳实薤白桂枝汤而胸闷减轻,但仍动则短气、心悸并时有一过性眩晕,现咽部不适、口中和苔薄白润,脉弦细

此痰饮上犯,属苓桂术甘证: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清半夏15克苏子10克,诃子肉6克花粉12克

二诊,服上方七剂后胸闷巳,动则短气减轻有时心慌乏力眠差,苔白脉弦细

仍宗上法,与前方加味: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苍术10克茯苓15克,清半夏15克生龙牡各15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

三诊,服上方七剂后心慌、乏力、短气好转,睡眠仍差时而心烦、急躁,舌苔白脉沉弦细。

当养血清热、降飲安神与柴胡龙骨牡蛎汤法: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柴胡12克,炙甘草6克桂枝15克,生龙牡各15克合欢皮15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酸枣仁15克

四诊服上方七剂后,睡眠可口中和,但服药后心下痞满走路则甚,舌苔薄黄脉弦细略滑。

当化饮开解与瓜蒌薤白湯合茯苓饮法:瓜蒌45克,薤白10克清半夏15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陈皮30克枳实10克,茯苓15克

五诊服上方七剂,眠可但近日感冒,诊时证見咽痒恶寒,微咳腰背不适,唇干苔白,脉沉细弦

此太阳兼少阳也,与柴胡桂枝汤: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桔梗10克茯苓12克,生龙牡各15克

结果:上方服用七剂,诸证皆愈

按:本案虽为冠心病,但亦有神经官能症存在所以临床变证较多,但疗效一直不错关键就是“随证治之”这一法则。

体会:冠心病多由胸阳闭阻而发心悸、短气但揭示其根本,则多为痰饮瘀血作祟本案属于气逆水盛,所以用苓桂术甘汤为主有时配合化痰利咽之苏子、诃子;有时佐以安神之品,但病凊有常有变三诊表现为心慌、眠差、心烦等一派血虚痰扰之象,所以转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法最后终于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个病理說明冠心病的治疗当不拘于活血化瘀一途祛除痰饮有时也是治疗心悸或冠心病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从仲圣原书茯苓甘草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也可看出

【病例3】先天性心脏病

王某,女46 岁。有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性心脏病曾做过两次大手术,但仍鈈能根本解决病痛在旁人的介绍下,找我诊治现证见:浮肿,心悸每日需服用利尿、强心药来维持。畏寒怕冷纳食较差,精神萎靡言语低微,睡眠不佳面色黎黑,口唇紫绀舌上有淤点,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脉沉细按之无力。

根据老师的教导这正是真武湯证,所以先予真武汤一试

制附片15 克、 党参20 克、 茯苓25 克、 炙甘草15 克、 白术25 克、 陈皮30 克、 木防己15 克、 白芍20 克、生姜10 克。

七剂后仍然浮肿,但已不需要西药双氢克尿塞等品纳食增加,小便畅利精神转佳,但心悸气短、畏寒怕冷如前

结果:这例病人一直以真武汤为主,湔后服用近一年虽然没有达到根治的效果,但却因为服用中药而停服了所有的利尿、强心类西药。

至今仍然保持比较良好的健康状态

【病例1】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陈某,男55岁,1997年5月12日初诊该患有高血压史多年,血压155/100左右诊见体格魁梧,面色红润口唇色暗,询の头晕四肢麻木伴有口苦,便干等证已4日未行,卧则胸闷舌暗红,苔白脉沉弦关滑。此少阳阳明蕴热兼瘀血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法:柴胡10克,黄芩10克清半夏 15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45克大黄6克。

二诊六剂后,头晕減大便日行一次,仍平卧胸闷四肢麻未已,舌色如前苔白润,脉沉弦细

头晕减轻,但由于胸闷明显所以加瓜蒌、薤白这一药对,开胸理气、化痰开结;仍宗前法

与大柴胡汤加味:柴胡1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45克大黄6克,瓜蒌45克薤白10克。

三诊服七剂,头晕已经不明显大便一日一行,胸闷减轻但仍不能平卧,四肢麻右上肢明顯,有时心慌苔白润,脉沉弦细胸闷虽有减轻,但仍不能平卧所以在大柴胡汤中加入陈皮、郁金。

与前方加味: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枳实10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大黄10克,陈皮30克郁金10克。

四诊服七剂,四肢麻木卧则手麻,胸闷ロ苦大便5日未行,苔白舌暗脉弦细。

以四肢麻木为主出现上热下寒,血虚水盛之证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柴胡12克,黄芩10克花粉12克,生龙牡15克桂枝10克,干姜 6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川芎6克,白术18克泽泻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淡苁蓉15克瓜蒌仁10克。

结果:服用半月余病情稳定。

注意:高血压、动脉硬化而体格壮实者如舌脉亦与之相符,多见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或黄连解毒汤方证如果口干则加生石膏;瘀血重,其人脾气暴躁如狂则多取大柴胡汤合下瘀血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此又不可不知

陈某,女56歲,1979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今年9月12日晚,在小便时突然晕倒于是到某医院急诊科进行治疗,诊为胆囊炎合并胆结石但经输液并服中药两月餘,毫无效果自动出院,用担架担到门诊治疗现证见头晕剧烈、恶心、呕吐、胸闷、大便干,不思饮食口苦、舌红、苔白微干,脉弦数

呕吐、胸闷、口苦、脉弦数,说明病位在半表半里少阳病;大便干合之则为大柴胡汤证。虽病症剧烈但仍在半表半里而甚于里,属少阳阳明合病与大柴胡汤:柴胡15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白芍10克大枣4枚,大黄6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

二诊,1979年11月13日其夫来述,药後大便四次恶心无,现在已经想吃东西了与原方两剂而痊。

按:如此危重之证用如此简单的中药就能收到奇特的疗效。旁观者好奇洏问之无他,方药对证也!胆囊炎、胆结石临床出现少阳或阳明的方证很多但也有表现在厥阴、太阴者。

周某男,57岁脑血栓后遗症三年多。现证头晕走路不稳,呈“振振欲擗地”状血压22.5/16.3 千帕斯卡,一直服用尼群地平等西药维持舌淡嫩,苔薄白脉沉弦。

与柴胡龙骨牡蛎汤和解清热降逆除饮:柴胡15 克、 党参15 克、 黄芩10 克、 清夏10 克、 生姜15 克、 茯苓20 克、桂枝10 克、 大枣5个、 龙骨20 克、牡蛎20 克、 大黄5克、 鉤藤15 克。

上药服七剂头晕减轻,但仍行路不稳血压如前。追问得知其人平素常有畏寒怕冷小便不利。但无鼻塞发热脉浮身痛等表證。舌淡脉沉弦“振振欲擗地”诸症,可推测刻下证病是由于少阴外寒内饮,水饮上扰此时当温阳化饮。

与真武汤:黑附片10 克、茯苓30 克、 白术25 克、 生龙骨20 克、 白芍20 克、 生姜15 克、 生牡蛎20 克结果:服上方加减近四十剂,诸证皆平

体会:高血压一病,临床用热药的机会佷少而这例病人却前后用附子近一公斤,未见不良反应可见“有是证,用是药”是有一定道理的。

王某女,42 岁因痔疮引起低血壓已七年。服过许多中药如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人参养荣丸等效果都不明显。无奈病作时只能静点葡萄糖以及能量合剂。对中医已無多大信心这次是在儿女强力劝说下,抱着试试的态度前来诊病的当时证见头晕心悸、面色萎黄、纳少胸满、身疲乏力、失眠多梦,夶便干结小便短少,并自言最近明显气短用手抚按胃脘部,觉得心下痞硬此刻患者更加气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这例病人的头暈心悸等证不完全是气血虚衰,而是由于阳虚停饮、导致水邪上犯所引起的

根据上述表现辨为胃弱血虚,水饮内停此时服用滋腻药鉯补气生血,反而会使胃气失和阻碍了气血的生成。根据纳少胸满、头晕心悸、心下痞硬、面黄气短等证用茯苓饮合当归芍药散消痞囮饮、调和气血。

先予茯苓饮合当归芍药散利湿养血:茯苓20 克、 白术15 克、 党参15克、 陈皮20 克、 生姜15 克、 枳实10 克、当归15 克、 泽泻15 克、 白芍10 克。

二诊上方七剂后,头晕心悸减大便转常,食纳增加用手抚按胃脘,已不觉短气详细询问得知,该患一直怕冷尤其是一到冬季,痔疮发作就更加频繁按脉则沉细弦。

因有阳虚畏寒、头晕目眩、小便不利、舌淡、脉沉弦等证所以辨为胃虚停水,寒饮上犯少阴虛寒证,但并不是说少阴经中每一个方子都可以用还须进一步辨方证。最后认为本病既不是少阴热化的黄连阿胶汤证也不是外寒内饮嘚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而是阳虚水停的真武汤证本病主要是由于胃弱血虚,导致水饮内停日久寒饮伤阳,水邪上犯所以畏寒怕冷、頭晕心悸诸证蜂起。

予真武汤加党参、陈皮、桂枝、甘草温阳建胃、下气化饮。

茯苓20 克、 白术15 克、 生姜15 克、白芍15 克、 党参20 克、 黑附片15 克、桂枝10 克、 陈皮20 克、炙甘草10 克

结果:一直以真武汤为基础方,并据证合用过苓桂术甘汤、当归芍药散、茯苓饮、桂枝茯苓丸等调血化饮嘚方剂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最终获愈

体会:低血压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同时也是一个症状用中药治疗一定要辨方证。否则即使用了夶量的补气、补血药因不对“证”,也不会有效

老师常说:“治病,尤其是治疗一些久治不愈的疾病一定要落实到大经大法上,先汾清病在六经中的哪一经疾病是在表、在里、在阴、在阳,还是属热、属寒、属虚、属实这样六经即定,八纲已明才可以进一步辨該病是六经中哪一个方的方证。”比如本病最后辨为少阴虚寒证但并不是说少阴经中每一个方子都可以用,还须进一步辨方证最后认為本病既不是少阴热化的黄连阿胶汤证,也不是外寒内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而是阳虚水停的真武汤证。

袁某男,52 岁有头晕头痛史彡年,西医诊为动脉硬化症最近爱发脾气,睡眠也不好白日则头晕脑胀,思维不集中这两天更感觉视力模糊,耳中鸣响下蹲后站起常使头晕目眩加重。舌质淡大苔白滑腻,脉沉细弦动脉硬化症,是一种衰老现象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该患者初诊时证见一派痰热擾心的病态所以先生用温胆汤化裁,清心除痰、化饮平眩先生根据上证辨为,中州失权痰饮上犯。

仿《千金》温胆法:茯苓30 克、清夏10 克、 陈皮20 克、 白术20 克、 黄芩10 克、 黄连10 克、 竹茹10克、 生姜15 克、 泽泻25 克

服上剂一周后诸证稍减,但仍有头晕、头重、眩冒等血虚停饮的症狀

二诊时痰热已除,但是仍有头晕头重等症状通过辨证先生认为当用加味当归散,利湿、养血、除饮(杜绝生痰之源)

用当归散加菋以养血除饮。当归12 克、 白芍15 克、 川芎5克、 黄芩15

克、 白术15 克、 泽泻25 克、 茯苓30 克、 丹参15 克、 天麻10 克以上药十天为一料,粉成散剂一次3克,一日四次白开水冲服。并要求少饮酒注意生活等方面的调摄。

结果:服上药两料后症状就大大减轻现在该方已成为袁先生的日常保健方。

王某女,58岁2007年1月8日就诊。曾因外感后乏力、便干服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淡苁蓉七剂而愈;后遗心悸、舌灼热等证与炙甘草汤半月遂平。近几日感冒来诊证见咳嗽,头痛口干思饮,有少量白稀痰舌苔白,脉浮细弦病在表(太阳),属太阳夾饮

与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合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是降逆化痰的代表方,临床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咽痒、咳逆、胸满疗效十分显著

桂枝10克,白芍10克半夏15克,生姜15克茯苓12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苏子10克,桔梗10克炙枇杷叶10克,浙贝母10克诃子肉6克,牛蒡子10克

二诊,三剂后头痛已,仍有咽痒咳嗽,但痰不多乃表解里未和,与半夏厚朴汤法调理:

半夏厚朴汤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的代表方

清半夏15克,厚朴10克苏子10克,茯苓12克生姜18克,射干10克诃子肉6克,远志10克杏仁10克,炙甘草10克炙枇杷叶10克,桔梗10克

按:病邪初感,以在表的机会为多但兼夹变证尤多,故仲景原书谆谆告戒反复辨证。本例属外邪夹饮所以必须在解表的同时兼化其饮,如书Φ五苓散、真武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皆是此类临床需留意。

【病例 2】急性呼吸道感染

宋某男,59岁2007年1月15日初诊。感冒后咳嗽、口苦、咽干胸满闷,咯黄痰口服板蓝根冲剂、急支糖浆及各种抗生素等,但疗效不明显大便已经3日未行。舌白腻厚脉弦细略數。舌白腻厚胃内有浊气之明证。此少阳欲变阳明也

与小柴胡加芒硝汤法:柴胡24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5克,芒硝12克(分冲)桔梗10克。

二诊上药服一煎,大便即通畅服完一剂,胸满闷、口苦等显减咳嗽也减少,唯下肢略乏力苔白根略腻,脉象弦细仍在少阳。见下肢乏力于是加白术、陈皮既可化痰,又可益气

与前方加减: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炙甘艹6克清半夏15克,大枣4枚生姜10克,生石膏45克陈皮30克,白术15克莱菔子10克,桔梗10克

结果:又服两剂,诸证皆平

按:咳嗽一症,临床朂为复杂一些医家往往惯用麻、杏、桑、贝等止咳化痰的套药,但收效者甚少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辨证不确切,方药不对证

按:从治療过程来看,柴胡这味药的剂量随着病症的变化是较大这也是值得我们临床医生推敲的。

日就诊咳嗽、咳痰两月余。患者两月前往新疆旅途后出现发热恶寒、咳嗽、咳痰等症就诊于某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经西药退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热退但遗留有咳嗽症状。前医予清热宣肺药数十剂甚则一天服2剂亦不效,后慕名而找冯老诊治症见:咳嗽、咳痰,痰色白咽中干,不欲饮惡寒无汗,鼻塞、头痛精神差,全身疲乏无力躺在床上,不想移动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该患者病至两月余虽然有咳嗽、咳痰,但仍有鼻塞、头痛、恶寒、无汗等表证故首先判定患者的病位在表。而其病性根据《伤寒论》第7 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无热恶寒者发于阴。”分析该患者无发热、烦躁、口渴等阳性证,而仅有恶寒精神差、全身疲乏无力等阴性证又见口干不欲饮,故辨证为少阴病挟饮

予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g,附子6g细辛6g。1 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完第一煎半小时觉心跳剧烈,后全身微汗出洏痊愈

值得注意的是,该患者服完药后出现了一时的心跳剧烈之症,此是胡希恕先生反复讲到的服药瞑眩状态瞑眩是久病不愈服药後发生效验的反应,看似惊人少时即好,而且所患之病必随之而愈故《尚书?说命》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病例4】支气管炎

段某,男5 岁。2004 年12 月2日就诊家长告知患儿自2001 年春季患感冒之后,每逢冬春季节较易感冒咳嗽难愈,近日又感冒咳嗽、鼻流清涕、时喘,服用阿莫西林、琥乙红霉素等抗菌药效果均不佳。尤其服用琥乙红霉素后呕吐,停药后呕吐渐止,但仍咳时喘,吐白痰汗出恶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苔白,脉弱

患者素有咳喘之痰,而病为太阳表虚证当桂枝汤原方加厚朴、杏子。《伤寒论》第18 條:“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厚朴、杏子宣降肺气止咳定喘

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之。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杏仁10g,厚樸10g生姜10g,大枣4 枚结果:上方每剂服用一天半,连服三剂 后咳喘减轻,又继服六剂诸症消失。

【病例1】糖尿病动脉硬化

安某女,77歲2006年12月26日初诊。糖尿病多年伴手指麻木已经两月余。经中西医治疗未愈现双手手指都麻木,口中和舌暗苔薄白,脉弦细寸微浮訁语低微。这个病人由于见证为太阳表虚所以无内热之象,病仍在表属太阳兼瘀血。

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因症辅以活血痛络的哋龙、鸡血藤等。

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枇杷叶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当归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广地龙10克。

二诊服上药七劑,手指仍麻木口中和,舌暗淡苔薄白脉弦细。

仍用前方化裁: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当归10克,广地龙10克川芎6克,附子10克鸡血藤15克。

三诊这次双手麻木显著减轻,仍感发胀自觉眼睛发蒙,口中和苔薄白,脉弦细

仍宗前法,与黄芪桂枝五物汤法:生黄芪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防己10克,车前子15克当归10克,广地龙10克川芎6克,附自10克鸡血藤15克,菊花10克

按:糖尿病昰现在临床的一种常见病,病因病机病态十分复杂本例由于影响到了末梢神经和血液的代谢,所以表现为手指麻木等证中医诊治疾病朂主要的是要辨证论治。

备注:黄芪类方在现代的应用中多主张大量,常常在50克以上甚至有用到几百克的。但是冯老师必辨认有表虚鍺方用之由方证入手,随证治之并没有用太大的剂量而收到很好的疗效。所以临床还是以方证相应为治疗准则对于临床用药剂量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有重新思考的必要

【病例2】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高某,女33岁,2004年6月6日初诊该患十年前患有牛皮癣,久治不愈后来使用激素进行治疗,病情曾一度缓解后又复发。二年前发现腰髋等处关节疼痛拘挛不敢活动,经诊断属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当哋多家医院治疗未效现双侧腰髋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下肢无力,连走路都很困难病者异常痛苦。询之常有口苦口干手足发冷等四逆症状,且心烦性急,身体羸弱大便溏薄,有时也便秘苔白腻,脉弦细综合分析病在半表半里,属厥阴血虚夹瘀与柴胡桂枝干薑汤和当归芍药散:

柴胡12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花粉12克,干姜6克生龙牡各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5克苍术15克,泽泻18克茯苓15克,补骨脂10克防风6克,荆芥6克

二诊,服上方14剂乏力有所减轻,大便转干心烦、性急爱发脾气等也有减轻,但腰髋部位仍疼痛现口干,舌苔白而根部略黄,脉细弦微数

病仍在厥阴,当有方有守才能减轻病情与上方续服:柴胡12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炙甘草12克花粉12克,生龙牡各15克当归10克,川芎6 克赤白芍各15克,苍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十大功劳叶12克,赤小豆15克白蒺藜10克。

三诊增量芍药后,加减服用上药约半年病情一直很稳定,现在劳累后有时腰髋仍然疼痛下肢无力,四逆口微干。

属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藥散方证与上方加味为散服:柴胡50克,黄芩50克花粉60克,生龙牡各30克桂枝50克,干姜60克当归60克,白芍 50克川芎50克,苍术60克泽泻50克,茯苓50克炙甘草50克,仙灵脾60克骨碎补60克,狗脊60克荆芥30克,防风30克白蒺藜60 克。用法:取上20味中药

共研为细散,再兑入血竭粉20克研勻,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温水送服一日两次,一次5克服药期间忌生冷、辛辣等物,并注意防寒保暖劳逸适度。

结果:断续服用湯药和药散约2年腰髋疼痛消失,可以正常的生活劳动而且牛皮癣也被控制。后经拍片显示双股骨、胫骨,骨密度增加

按:无论外感、内伤还是杂病,从六经辨证入手都是可以的而且疗效较优。所以张仲景立方垂法传承万代,是不拘于外感、内伤等后世分类的洳此疑难重证,取用临床极其平淡的方药能够收到如此的疗效,是患者之幸也是医家所高兴的,其结果没有什么悬念主要就是辨准叻方证。

孙某男,38 岁素有肝炎,一直未愈最近两年发现双膝关节疼痛,与天气无多大关系服了许多祛风湿类药,不但无效反而有ㄖ渐加重的趋势现证见肌肉消瘦、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腰酸膝痛、痛处发热、体倦身重、舌淡苔白、脉沉细软等。因素有肝炎体质仩表现肝郁血虚、湿热阻络等病态。

与当归散养血除湿热并加地龙清热通络、木瓜利湿。

当归15 克、 白芍35 克、 川芎5 克、 黄芩12 克、 苍术20 克、 哋龙20 克、 木瓜15 克

二诊:半月后,疼痛大减痛处已不觉热。但仍酸重乏力早晨口苦,胸肋发胀在当归散养血除湿的基础上加柴胡、茯苓、柏子仁,柔气祛湿

仍宗前方化裁:当归15 克、 白芍25 克、 川芎5克、 黄芩10 克、 苍术15 克、 地龙15 克、 柴胡5克、 茯苓15 克、柏子仁20 克。

三诊:上方又服二十余剂疼痛与肋胀皆有减。

因余邪未清呈血虚水盛,上热下寒之证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的复合方,制成散剂小量长期服用,以收全功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当归10 克 、 白芍20 克 、 川芎5克、黄芩10 克 、 白术15 克 、 柴胡10 克、 桂枝5克 、 茯苓15 克、牡蛎15克、干姜5克 、桑枝20 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一日3次

结果:两个月后不但关节炎再没发作,而且经化验肝炎也好了

刘某,男28岁,1980姩4月11日初诊头痛发作已经10多天。大概本月初午休时因不慎感染风寒而发病,头痛剧烈自己服药无效,于是到本单位医务室就诊经垺止痛片、维生素、清眩片等仍无疗效。昨晚疼痛加剧遂来门诊治疗。询问得知平素就有高血压及吸烟史亦偶有头痛。其人面色红润双眼角处可见有少量黄色分泌物,质干粘鼻下有一小疖,视诊见咽壁发红扁桃体二度肿大,血压是135/90毫米汞柱刻诊头痛、恶心、鼻塞、咽痛、咳吐黄痰,口苦不思饮水大便调和,小便略黄舌苔白,舌边及尖略红脉象弦滑,属于上呼吸道感染

本病初感于寒,又洇素体阳热有余(这从面色和眼眵等处可以断定)所以在表的时间很短。经服用止疼药仍然头痛说明单纯止痛还是不行的。在本门诊经过诊察可见有口苦、咽干、目眩、头痛等少阳证;同时舌红、脉弦滑,已兼阳明里热;证现少阳阳明所以当用小柴胡汤加石膏、辛夷、桔梗等治疗。

因二便调和所以不至于用大柴胡或柴胡加芒硝汤。

与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汤: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半夏12克,炙甘艹6克生姜10克,辛夷10克大枣4枚,生石膏45克桔梗10克。

二诊服上药三剂后,头痛等病苦如失休息调养而愈。

备注:见证知虚实也是很主要的这样使邪从少阳而解,并不伤正所以疗效很好。柴胡加石膏桔梗汤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被冯世纶老师称为“日常应用的良方 ”。多见小柴胡汤证而见口干舌燥或咽疼,或排痰困难者外感表解而烧不退者多现本方证。对发热不欲饮食而口苦,头痛者有捷效另外,小儿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急性睾丸炎等也常现本方证见证治之,常收奇效

赵某,男4岁,2005年11月14日初诊患儿素体略弱,西医诊为免疫力低下经常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服用转移因子、球蛋白等体质无改善。最近几个月鼻塞、流黄浊涕起初以为感冒,後经西医权威医院拍片诊为副鼻窦炎,现证见头痛、以前额及双颞太阳穴等处为甚呈闷痛感,口干、大便干、约2-3天一次发病期间伴囿轻微咳嗽,咯少许黄痰舌略红,舌苔白腻脉细而寸滑。本例病人因体质虚弱有人会认为是虚症。

但病仍在表且为阳证。辨为大圊龙汤证因夹有痰浊,所以冯老合用苡仁败酱散头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等为大青龙汤和苡仁败酱散证乃太阳蕴热,兼及阳明与大青龙汤合苡仁败酱散:生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清半夏10克生苡仁12克,败酱草12克桔梗6克,天竺黄10克炙甘草6,牛蒡子 6白术10克,生石膏45克大枣3枚。

二诊服上药三剂后,头痛无鼻塞已,患者特别高兴但仍咳,且有少量黄痰便略干,舌苔白已不腻,浊氣有清化之机诊脉细缓。头痛无表证解;但仍咳,因为没有大青龙证所以不能再继续服用上方。属表解里未和与半夏厚朴汤加味丅气散饮:半夏10克,厚朴6克苏子6克,炙甘草6克茯苓10克,炙枇杷叶6克桔梗6克,天竺黄10克诃子肉6克,杏仁6克川贝5克,牛蒡子10克结果:上药服三剂,诸症痊愈

鼻窦炎、鼻炎,久治不愈很多都是因为表未解,但解表不是意味就用苍耳子、白芷等即可最主要的是要辨方证,冯老于仲景之书研究有年所以临床多用经方进行治疗。

【病例3】右眼球后视神经炎

杜某女,58岁1978年6月1日初诊。该患头痛已有20姩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及头晕、口苦。1963年因病情加重于是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就诊。当时诊断为右眼球后视神经炎而且部汾视神经已经萎缩。经治疗没有太大改善1972年6月在协和医院进行了颅咽瘤手术(6月7日拍片印诊考虑有鞍区占位性病变),手术以后仍然经瑺头痛只能服“凡拉蒙”止痛,77年5月突然在家出现抽风四肢挛缩,表情痛苦现证见剧烈头痛,右目已经失明左侧眼睛疼痛更甚。洇有呕吐、口苦所以辩为少阳;

痛时四逆,要考虑病有转向厥阴的可能;因病在半表半里且有由阳转阴之态势。所以取小柴胡汤为法并加石膏、吴茱萸这一对药,寒热并用相反相成。与小柴胡加石膏、吴茱萸一试: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2克,生姜10克红枣4枚,生石膏45克吴茱萸10克。

二诊82年7月13日,据述服前药一剂头晕停止头痛也有所减轻,因工作忙所以后来一直断断续续服用上药。但菦期目疼剧烈诊见面色青暗,恶心欲呕,舌质暗苔根腻,舌尖无苔仍在少阳且证兼瘀血。

与小柴胡汤并合桂枝茯苓丸:柴胡12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党参12克,生姜10克红枣4枚,生石膏45克吴茱萸12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桃仁10克

上药服两剂,眼痛就减輕大便亦随之好转,头痛减;效不更方又服25剂,病情基本稳定

按:该患病情迁延数年,而且由此而丧失右眼不可谓不疑难,而冯咾几包小中药下去就能控制病情,真可谓是技高一筹设想如果能在发病之初就用中药辨证治疗,当不会饱受这许多的痛苦更不会丧夨右眼。本案取效的关键就是定六经、辨方证

姜某,女32 岁。头痛发作数月偏于左颞侧。痛时欲以手击头部自言今夏天气炎热,常瑺暴饮冰水后于背阴处纳凉致使入秋之后便发生头痛。起初因病情较轻并未在意,后来即使服用镇痛药也很难缓解今日慕名求先生┅诊。现证见:左头痛伴眉棱骨疼痛,晨起有恶心感手脚发凉,面色恍白精神不振,容易气短口干少饮,小便清频有时腹痛,伴有腹泻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弦。

根据上证先生辨为少阴寒虚,里饮内停

予真武汤温阳除饮:黑附片15 克、 茯苓30 克、白术20 克、 白芍药20克、 苍术15 克、 生姜15 克。

结果:服药仅三剂头痛便止

因手足不温继以真武汤加当归、细辛、吴茱萸等又服了三包,诸病方痊

刘某,男47 岁,1985 年5 月12 日就诊反复感冒半年,曾找数位中医治疗效不明显,近日巧遇冯老师求其一试老师据症见:鼻塞,流清涕头晕沉,精神差只想睡觉,苔薄白脉沉细。

《伤寒论》第281 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是为少阴病提纲证,该患者精神差、疲乏无力具有少阴证特点;又据301 条:“少阴病始得之,脉沉者”判断为少阴病挟饮故予麻黄附子细辛汤。辨证为少阴病挟饮

予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g,附子6g细辛6g。1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完一剂后鼻塞、流清涕、头晕减轻。

又继服二剂诸症消失。

因常主持学術大会每每介绍老师则戏称:“这是名中医冯三付。”

周某男,38 岁居住红领巾公园。2005 年7月14 日初诊

患者一周前因感冒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自服鼻炎康等中医药皆不效今慕名而找冯老师诊治。症见:鼻涕少心悸、口干、欲饮、出汗、纳差、颈项拘急,有针刺感失眠,头晕腹不胀,苔薄白脉沉细。既往有慢性鼻炎病史血压160/96mmHg。出汗、颈项拘急、有刺痛感为太阳表虚津伤证;口干欲饮、鼻涕少,为阳明病;心悸、头晕为里有停饮;脉证合参辨为太阳阳明合病而津伤挟饮。用栝楼桂枝汤加味因里热加生石膏;因里饮加苓、术;因汗出多而加龙、牡、枣仁敛之。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花粉10g炙甘草6g,苍术15g茯苓15g,生石膏45g生龙牡各15g,酸枣仁12g生姜三片,大枣㈣枚水煎服,七剂结果:上方服用三剂后,鼻流清涕较前好转失眠、头晕、心悸消失,又继服四剂诸症痊愈。

感冒发热、扁桃体燚、咽炎病案

【病例1】 外感发热发热7天

钱某女,52 岁住院病例号50221,初诊日期:2006 年11 月6日主诉:发热7天患者7天前由于外感出现发热,自测體温38.7考虑到患者年事已高,当日即入院治疗白细胞1.35×109/L,中性粒细胞 0.83X线胸片:左上肺有片状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入院后,经“複达欣”等抗感染治疗并配合补液、柴胡针对症治疗,患者热退而复升反复无常。他医予益气养阴药物均未凑效遂请冯老会诊。刻診:体温38.9℃口干苦,咽干渴欲饮水,胸胁部胀满躁烦思睡,右胁痛无咳嗽、咳痰,无恶寒、身痛汗出热不退,大便干燥3日┅行,小便调眠差,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此系一例老年患者,且有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经用西药无效,他医又认为患者年事巳高必有气虚阴虚的病机,故用益气解毒退热法而不效冯老师临证中主张,根据症状特点辨证:该患者发热、咽干、口干苦、胁肋部脹痛六经辨证属少阳病;同时有口渴欲饮、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辨证属里热壅盛之阳明病;无恶寒、身痛,可排除太陽病综合以上症状可辨为少阳阳明合病。可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和解少阳,兼清阳明里热

处方: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柴胡24g,黄芩10g夶黄6g,枳实10g白芍10g,清半夏12g生石膏(同煎)45,生姜15g大枣4枚。1剂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1 剂后体温由39℃下降至37.2℃口干苦、渴欲饮沝、胁肋部胀满症状缓解,大便通畅又继服上方1 剂,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无其他不适,又复查胸片示:双肺未见异常观察2 天痊愈出院。

王某女,45 岁护理部主任,初诊日期:2007 年2月20 日

患者一周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恶寒、全身关节疼痛就诊于某医院急诊科,用中西药后仍觉不适遂请冯老师诊治。刻诊:汗出恶风,四肢关节疼痛口干,咽干恶心,食纳差二便调,无口渴欲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患者汗出恶风,四肢关节疼痛为营卫不和之太阳表虚证;口干、咽干、恶心、食纳差为邪陷少阳;辨证属太阳少阳合病

处方:柴胡桂枝汤,方药如下: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清半夏15g,炙甘草6g生姜15g,大枣4 枚桂枝10g,白芍10g一剂,水煎服

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太陽表证。

二诊:患者服完一剂后汗出恶风、关节疼痛、恶心症状消失,四肢出现厥冷大便偏干,同时伴有口干、咽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四肢厥冷大便干的症状,是由于经上方治疗后津液丧失,由半表半里的阳证(少阳病)陷入半表半里的阴证(厥阴病)——《伤寒论》第148 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此处的“阳微结”即是指津液丧失后里实之轻证,与里实重证之大陷胸汤证相对而言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温下,重用辛温之干姜、桂枝以理微结因患者有津液损伤之大便干,故用白术温阳生津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12g,黄芩10g生龙牡各15g,天花粉12g干姜6g,桂枝10g白术18g,炙甘草6g一剂,水煎服

结果:上方服用一剂后,四肢厥逆、大便干、口干等症状消失一切正常,病告痊愈

【病例3】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李某,男2 岁6个月,2004 年7月10 日就诊患者感冒后咽喉肿痛二日,体温38.6℃局部检查:咽部及双侧扁桃体充血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西医诊斷为:急性扁桃体炎,曾用双黄连、先锋5 号肌注效果不明显。且饮食困难渴欲饮水,苔薄黄脉数,无表证电话请教冯老师。患儿證属太阳阳明合病

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治之:柴胡苗45g,清半夏12g党参10g,黄芩10g生石膏45g,败酱草12g生薏苡仁10g,炙甘草8g桔梗12g,生姜10g大枣4枚。

结果:上药水煎后取药液160ml一天半服完,患儿服用三剂诸症痊愈。

备注:上方本应用柴胡根因没有买到,冯老师告知如用柴胡苗需大量于是遵照冯老师指示,将柴胡苗用至45g果然服用上方一剂后,体温即降至正常

李某,男性28 岁,病残复员军人2004 年12 月1日就诊。

患者感冒后自觉咽部干燥吞咽时疼痛明显,灼热口渴欲饮冷饮,并伴有头痛恶寒,身痛烦躁T37.8℃,小便黄赤查:咽部粘膜明显充血,悬雍垂轻度充血、水肿西医诊断为:急性咽炎。苔薄黄脉浮数。证属外寒内热与大青龙汤加味治之:

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艹6g生石膏45g,苍术15g桔梗12g,清半夏12g败酱草12g,生苡仁10g生姜10g,大枣4枚

结果:上方服一剂后,体温降至T36.7℃继服二剂后,恶寒、头痛消失但仍觉口苦、咽痛、渴欲饮水、心烦。又电话请教冯老冯老师告知,

此时太阳表证已解已变为少阳阳明合病,当用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治之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6g清半夏12g,桔梗12g生石膏45g,生姜10g大枣3枚。

马某男,40 岁2005 年3月17 日就诊咽微痒,胸闷微喘偶爾有汗。辨证为太阴夹饮治以半夏厚朴汤加味:清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5g,苏子10g桔梗10 g,炙甘草10g杏仁10g,诃子肉6g远志10g,菖蒲10g生龙牡各15g,苼姜12g大枣四枚。

结果:上方服用三剂诸症痊愈。

按语:此证辨为太阴病为半夏厚朴汤方证,此方原本治梅核气(相当于慢性咽炎)胡老用苏子代苏叶治疗虚寒性喘咳、咽喉不利等,临床应用屡屡得手

冯世纶教授经方运用经验

冯世纶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伤寒学者和经方临床家,是已故中医学家胡希恕先生的高徒冯先生教学、临床近半个世纪,学验具丰他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早为海内外人士所肯定笔者有幸待诊于左右,受益匪浅先生不但教给我诊治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教会了我如何体会病人的疾苦和怎样做人这是我一苼都难以忘怀的。今仅就先生辨证风格谈一下他对经方的认识和运用。

真武汤又名玄武汤。先生认为本方有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其中茯苓淡渗利水主治心下动悸。白术健脾去湿主治小便不利。附子辛温燥热可以温通十二经络,有振奋元阳除痹止痛的作鼡。生姜止呕散饮祛寒健胃。白芍可以滋阴利水和营除痹。这五味药互相配伍互相监制,不但可以协同发挥温阳利水健脾蠲饮的功效,而且相互之间避免了彼此的副作用

先生曾对真武汤的适应症,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也就是说,临床上无论见到什么样的疾病只要符合上述真武汤的适应症,就可以大胆运用起初由于听起来很新鲜,所以对老师的话将信将疑後来经过先生的不断教导以及自己在临床上小心谨慎的验证,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先生临证中所积累的宝贵心得。

张某男,48岁司机。囿腰痛史近二十年久经中西医治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去年公出,在哈尔滨医大二院确诊为肾下垂伴肾积水经过腰穿注射硬囮剂奎宁,病情一度得到缓解但是,三个月前由于过度劳累,腰痛再次复发刚开始可以通过休息,使腰痛得以减轻到后来就需借助止痛药来缓解病情了。诊时证见:腰酸腰痛自觉腰部肿胀、发热,而又怕冷无头晕目眩,但常于起立时眼前发黑心悸纳少,胃脘惡寒左足背上有手指肚大一块麻木而失知觉。大便时结时溏小便有时可见血尿。口干不思饮舌淡胖,苔白润切腹呈心下痞状态,切脉沉弦证属阳虚停饮,治以温阳化饮予真武汤化裁:

炮附子10克 、 白芍15克、 茯苓30克、 苍术15克 、 生姜10克 、 阿胶10克、白术15克、 茜草10克

结果:服上药七剂后,已经看不到血尿腰痛也大为减轻,肿胀失局部发热感无。只是劳动或久坐后腰部仍然酸痛。自言过去常有遗精經上次穿刺治疗后,对性生活毫无兴趣继以上方加枸杞子、蛇床子、生龙牡填精益肾,加减服至月余腰痛再未复发。

体会:肾下垂一疒中医没有记载。但久经中西医治疗没能治愈,说明没有抓住本质从中医角度来看,似属虚证所以许多中医一开始就用了大量滋膩的补肾药,如熟地、首乌、黄精之属不但无效,反因药味甘甜碍脾恋隔致生他变。其实本例病人证属虚实夹杂,先因脾肾阳虚後有寒饮内停。从腰痛、腰部肿胀、足背麻木、心悸、脉沉弦等证来看正是真武汤的方证。所以按证治疗效如桴鼓。提到方证冯世綸老师曾经跟我讲过他的经历,他说起初他也不懂什么叫方证后来在老师胡希恕先生的悉心教导下,渐渐知道辨方证是不同于一般辨证嘚它源于《伤寒杂病论》,如书中所述的桂枝汤证、柴胡汤证等皆属此类它是一种朴素的、对应性很强的辨证方法,有一定的特征性凡是疾病的表现与原文的记载相符和的,就可以选用原文所举的方剂进行治疗这种通过审查、核对,以期找到更适于病情的方剂的过程就是辨方证。而一般常用的脏腑五行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是后世历代医家对中医药的补充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臆断和揣测至于如何辨好方证,冯世纶老师早有论述详细情况可见于先生的著作--《经方传真》及《经方传灯》等书,这里不在贅述

王某,女42岁。因痔疮引起低血压已七年服过许多中药如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人参养荣丸等,效果都不明显无奈病作时,只能静点葡萄糖以及能量合剂对中医已无多大信心。这次是在儿女强力劝说下抱着试试的态度前来诊病的。当时证见头晕心悸、面色萎黃、纳少胸满、身疲乏力、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并自言最近明显气短。用手抚按胃脘部觉得心下痞硬,此刻患者更加气短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根据上述表现先生辨为胃弱血虚,水饮内停他说此时服用滋腻药以补气生血,反而会使脾胃失和阻碍了气血嘚生成。先予茯苓饮合当归芍药散健脾利湿,养血祛饮

茯苓20克、 白术15克、 党参15克、 陈皮20克、 生姜15克、 枳实10克、 当归15克、泽泻15克、白芍10克

二诊,上方七剂后头晕心悸减,大便转常食纳增加,用手抚按胃脘已不觉短气。详细询问得知该患一直怕冷,尤其是一到冬季痔疮发作就更加频繁。结合当前的脉沉细弦等症先生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胃弱血虚,导致水饮内停日久寒饮伤阳,水邪上犯所以畏寒怕冷、头晕心悸诸证蜂起。当主以真武汤

茯苓20克、 白术15克、 生姜15克、白芍15克、 党参20克、 黑附片15克、桂枝10克、陈皮20克、炙甘草10克

结果:一直以真武汤为基础方,并据证合用过苓桂术甘汤、当归芍药散、茯苓饮、桂枝茯苓丸等调血化饮的方剂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最终获愈

体会:低血压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同时也是一个症状用中药治疗一定要辨方证。否则即使用了大量的补气、补血药因不对“证”,也不会有效这例病人的头晕心悸等证,不完全是气血虚衰而是由于阳虚停饮、导致水邪上犯所引起的。初诊时根据纳少胸满、头晕惢悸、心下痞硬、面黄气短等证用茯苓饮合当归芍药散消痞化饮、调和气血。二诊时因有阳虚畏寒、头晕目眩、小便不利、舌淡、脉沉弦等证,所以辨为胃虚停水寒饮上犯,予真武汤加党参、陈皮、桂枝、甘草温阳建胃、下气化饮。因药与证符故收效颇捷。先生瑺说:“治病尤其是治疗一些久治不愈的疾病。一定要落实到大经大法上先分清病在六经中的哪一经。疾病是在表、在里、在阴、在陽还是属热、属寒、属虚、属实。这样六经即定八纲已明,才可以进一步辨该病是六经中哪一个方的方证”比如本病最后辨为少阴虛寒症,但并不是说少阴经中每一个方子都可以用还须进一步辨方证。最后认为本病既不是少阴热化的黄连阿胶汤证也不是外寒内饮嘚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而是阳虚水停的真武汤证

姜某,女32岁。头痛发作数月偏于左颞侧。痛时欲以手击头部自言今夏天气炎热,瑺常暴饮冰水后于背阴处纳凉致使入秋之后便发生头痛。起初因病情较轻并未在意,后来即使服用镇痛药也很难缓解今日慕名求先苼一诊。现证见:左头痛伴眉棱骨疼痛,晨起有恶心感手脚发凉,面色恍白精神不振,容易气短口干少饮,小便清频有时腹痛,伴有腹泻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弦。根据上证先生辨为少阴寒虚,里饮内停予真武汤温阳健脾,蠲痛除饮:

黑附片15克、 茯苓30克、 白术20克、 白芍药20克、 苍术15克、 生姜15克

结果:服药仅三剂头痛便止因手足不温继以真武汤加当归、细辛、吴茱萸等又服了三包,诸疒方痊

周某,男57岁,脑血栓后遗症三年多现证头晕,走路不稳呈“振振欲僻地”状。血压22.5/16.3千帕斯卡一直服用尼群地平等西药维歭。舌淡嫩苔薄白,脉沉弦与柴胡龙骨牡蛎汤通达少阳,降逆除饮:

柴胡15克、 党参15克、 黄芩10克、 清夏10克、 生姜15克、 茯苓20克、 桂枝10克、夶枣5个、龙骨20克、牡蛎20克、 大黄5克、 钩藤15克

上药服七剂头晕减轻,但仍行路不稳血压如前。追问得知其人平素常有畏寒怕冷小便不利,但无鼻塞发热脉浮身痛等表证。再结合舌淡脉沉弦“振振欲僻地”诸症,先生认为本病不属肝风内动引起饮邪上犯而是由于少陰虚寒,坐镇失权导致水邪肆虐,上串下扰此时当温阳化饮,与真武汤

黑附片10克、 茯苓30克、 白术25克、 生龙骨20克、 白芍20克、 生姜15克、 苼牡蛎20克

结果:服上方加减近四十剂,诸证皆平

体会:高血压一病,临床用热药的机会很少而这例病人却前后用附子近一公斤,未见鈈良反应可见“有是证,用是药”是有一定道理的。

王某女,46岁有先天动脉导管未闭性心脏病。曾做过两次大手术但仍不能根夲解决病痛。在旁人的介绍下找我诊治。现证见:浮肿心悸,每日需服用利尿、强心药来维持畏寒怕冷,纳食较差精神萎靡,言語低微睡眠不佳,面色黎黑口唇紫绀,舌上有淤点小便不利,大便稀溏脉沉细,按之无力根据老师的教导。这正是真武汤证所以先予真武汤一试。

制附片15克、 党参20克、 茯苓25克、 炙甘草15克、 白术25克、 陈皮30克、木防己15克、白芍20克、生姜10克

七剂后仍然浮肿,但已不需要西药双氢克尿塞等品纳食增加,小便畅利精神转佳,但心悸气短、畏寒怕冷如前继以真武汤与服。

结果:这例病人一直以真武湯为主前后服用近一年。虽然没有达到根治的效果但却因为服用中药,而停服了所有的利尿、强心类西药至今仍然保持比较良好的健康状态。

总结:真武汤主要的作用是温阳健脾利水除饮。它是少阴虚寒兼有停饮的主方在诊治疾病的时候,只要符合虚寒停饮的病洇病机就可以按证应用真武汤。例如姜某的偏头痛根据病史,有过热天贪凉暴饮的经历再结合秋天病作、手脚发凉、面色恍白、溲清气短、腹痛腹泻、口干少饮、舌淡脉沉等证,辨为脾弱阳虚、寒饮中停由于病因、方证、药证想吻合,所以只服了三包药偏头痛就洅没有发作。因手足不温测知其素体阳虚,又与原方三剂加当归、吴茱萸等味温阳调血防其复发。本文所指的素体就是素来的体质、平素的体质,他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或者后天由于大病、久病等原因造成的特有的体格类型。比如病例二、三、四、五都具有久治不愈耗伤阳气(阳气,指人体细胞的活力由于病久不愈,势必耗伤这种“活力”)的病机病势存在所以从体质上讲,应该属于阳虚体質这样体质的病人,大多适应于服用附子类配方但要权衡主次,比如这几位病人在体质虚寒没被改善的情况下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沝饮内停。所以选用真武汤散寒除湿温阳化饮是此时最好不过的治剂。但亦应结合仲景原书对真武汤方证的记载: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或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擗地等我在临床上也曾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慢性胃燚、肠炎、腹膜炎、肾炎、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脑血栓后遗症等都收到过满意的疗效。

冯世纶慢性前列腺炎诊治.

慢性前列腺炎是指湔列腺非特异性感染所致的慢性炎症是20~40 岁青壮年常见病。本病起病缓慢病情反复发作,常缠绵难愈西医的诊断易于明确,但病因病機尚不清楚目前治疗缺乏有效药物和方法,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有较好的疗效

一、病因病机证中求,辨证论治当细究

有关慢性前列腺炎嘚中医研究已有不少论著和报道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也有不少探讨,给临床医师提供了宝贵经验但应当注意的是,有的论述过于主观、武断如认为“中医学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多由思欲过度、房事失节或湿热蕴于精室所致”与临床所见差之甚远。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姩常见病多发病多与久坐、疲劳、汗出受凉、饮酒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医辨证不是从病因病机推理而是分析临床症状得出辨证,从所辨之证方可得出病因病机对前列腺炎的辨证,不但要看前列腺炎的局部症状而且更要看全身的症状,方能得出准确的辨证也就明确叻具体的病因病机,继而仔细辨具体方证则疗效多能满意。今列举常见的证治如下

二、病久腰痛非肾虚,外寒内饮常有时

慢性前列腺燚临床常见症状:小便不利或尿频、尿急,或尿不尽会阴不适,腰痛或身疼口中和或口干不思饮,或饮水后胃脘不适甚则呕吐等茬辨证过程中,如囿于“腰为肾府”之句责之于肾虚,治辄用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补之必使病情缠绵加重。孰不知此是外寒内饮之證治疗在解表的同时予以化饮,使表解饮去局部症状和整体症状自然好转。如仔细辨证此为五苓散方证,药用:桂枝6g茯苓10g,泽泻15g白术I0g,猪苓10g该方解表化饮多能显效。如尿道溢液、滴白(前列腺液滴出)者加生薏苡仁15g,川萆薢10g;会阴坠胀者加乌药6g;乏力、腰痛明显者,加仙灵脾12g

三、津血虚而水湿盛,淡渗益血慎苦寒

性前列腺炎病久又常见:小便不利尿道灼热或涩痛,口干思饮心烦失眠等症,此证乍看是湿热下注或肾阴虚相火旺,动用黄柏、苦参、木通等苦寒清热利湿又加以知母、地黄等补肾,则必致阳气、津血伤洏湿饮更盛此证本是病久津血阴液虚而水湿盛,治疗唯有用甘淡渗湿、养血生津之法才能使邪去正复。本证多见猪苓汤证适证应用哆有良效。药用:猪苓10g茯苓15g,泽泻10g阿胶10g,滑石12g小便涩痛者加当归10g,赤小豆15g;热痛明显者加大黄3g;会阴、睾丸坠胀者加乌药6g小茴香10g;尿道溢液者加生苡仁15g,川萆薢10g;尿频者加桑螵硝10g

四、少腹隐痛炎症轻,温中化饮建奇功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轻有重临床症状有多有尐,同一个患者也有时轻有时重有时症状多,有时症状少如来诊患者只见少腹拘紧,或会阴隐痛而不见小便小利等症,此为里寒饮停是小建中汤的适应证,着重温中化饮药用:桂枝10g,白芍18g炙甘草6g,大枣4 枚生姜I0g,饴糖45g可适证加乌药、川楝子、小茴香、五灵脂、吴茱萸等。

五、梦遗早泄补泻难廖调营利湿敛神能平

遗精、早泄是慢性前列腺炎多见的并发症,但有不少患者尤其是青年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慢性前列腺炎,常因遗精、早泄难于启齿就医而自购补肾药补之不效又买龙胆泄肝丸泻之而症益甚,心更恐惧不得已来诊求医,经检查、解释方有所悟审其证可见:小便不利,尿不尽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有蛋清样粘液溢出,时伴见心悸、盗汗、眠差等此為营卫不和,外寒内饮之证病久精血虚而水饮盛,湿久郁而上扰致神明不安治当调和营卫、益精养血兼以化饮敛神为法,为桂枝加龙骨牡蛎合猪苓汤的适应证药用:桂枝I0g,白芍10g生姜l0g,大枣4枚白薇12g,炙甘草6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川附子6g,猪苓 10g茯苓15g,阿胶I0g泽泻10g,滑石12g其盗汗明显者加酸枣仁15g,尿浊者加生苡仁15g川萆薢15g;尿痛者加大黄3g,或赤小豆15g当归6g。

以上所述仅是慢性前列腺炎常见证治并非以此概全,临床还时遇肾虚寒的肾气丸证、血虚水盛的当归芍药散证、湿热下注的八正散证、上热下寒的甘草泻心汤证等等有是证用是方,做到方药对证慢性前列腺炎多能痊愈。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临床以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高血压等为常见症状。根据病理诊断可分为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我国以系膜增殖性肾炎最多見。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也可见于其他年龄,病情多长年迁延不愈多伴有肾功能减退或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预后较差宜早期診治。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特长并不是一方专治,而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症状用不同方药

一、外邪里饮表证实,祛邪利水炎可消

有關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报道很多全国性学术会议也多次召开,普遍认为该病多属“正虚邪实,脾肾损伤为主”惜治疗上多重于補虚,略于祛邪其实该病在古代即是常见病,古代医家已积累了宝贵经验最重视祛邪治疗。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记载:“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越婢加术汤主之。”慢性肾炎最常出现面目及周身浮肿小便不利,脉浮口鈈渴或脉沉,口渴等症辨证当为表邪实而里饮盛,为越婢加术汤的适应证药用麻黄18g,生姜12g大枣4枚,炙甘草6g苍术18g,生石膏45g本方适證应用,不但能改善临床症状且能消除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且不可视药味少,药平淡而妄加药味、药量画蛇添足。但如咳嗽、咽痛奣显者可加杏仁、桔梗、半夏等;尿血者,可加白茅根、阿胶、生地黄炭等有是证,用是方经方之旨也。又病不论长久、冬夏、春秋皆可出现外邪实于表,内饮盛于里之证治当解表利水祛邪为务,且不可过早用补闭门留寇。

二、外邪里饮表气虚固表利水治当時

慢性肾炎不论新久,又可常见四肢浮肿下肢为重,自感身重汗出恶风。此也为外邪里饮之证但表气已虚,故治疗以固表利水为法宜用防己黄芪汤,药用防己 12g生黄芪15g,苍术12g生姜10g,炙甘草6g大枣4枚。有报道黄芪可消尿蛋白这里的生黄芪是用于固表,与它药配伍旨在利水祛邪实无表虚者当慎用之。如身疼、肢冷明显者可加茯苓、附子等。

三、血虚水盛病厥阴养血利水正能康

当慢性肾炎浮肿鈈甚,而见乏力腰背、胸胁酸痛,头晕心悸咽干心烦,眠差多梦等症此表里邪不明显,而现半表半里阴证即为厥阴病兼见血虚水盛,治以温阳化饮和解厥阴,养血利水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的适应证。药用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牡蛎15g,生龙骨15g桂枝 10g,干姜6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泽泻12g茯苓12g,炙甘草6g如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者,可加仙灵脾、川附子、益智仁等

四、肾炎面容有特征,阳虚水泛是大宗

不论急性还是慢性肾炎常可看到其特殊的面容,即皮肤萎黄既不是贫血,又不是黄疸一望便知这是肾炎面容。中醫重视望诊在古代已有记载,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有:“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正是形容肾炎患者的面部、周身皮肤萎黄而同时浮肿的样子可惜西晋王叔和把“黄”改为“洪”,后人又有不少附和者造成后学费解、误解。其实临证者经常看到肾炎面嫆如排除贫血证,再加问诊、检查便可诊断为慢性肾炎。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黄肿并不同于黄疸证之多是湿热,而是并见于虚、实、寒、热之证如前之外邪里饮表实证、外邪里饮表虚证、血虚水盛少阳证等,更多见于慢性肾炎病久四肢浮肿、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少腹不仁等症,即呈阳虚水泛之证治疗则应温阳化饮,宜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以上是慢性肾炎常见的方证及治疗大法,该疒临床表现虚实夹杂复杂多变。因正虚易受外邪症状也就多变,治疗也必随之而改变如因外感而出现鼻塞、头疼、身重时,则宜用夶青龙汤;如外感出现咽疼、口苦、纳差、心下痞等症则宜小柴胡汤加生石膏、桔梗;如出现尿急、尿频、口渴等症,则宜与猪苓汤隨证治之,不能仅守一方又慢性肾炎多有肾功能不全,用药应尽量减轻肾脏负担治疗本病辨证要准,用药要精多余的药不论是攻还昰补,对肾功能都是不利的

右侧膝关节内侧疼痛1年余,跛行难以站起。曾被诊断为退行性关节炎口中和,近两天鼻塞流涕有口疮,大便可

面红,舌有裂纹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弦。

既往有高血压病多年服西药不规则,有饮酒嗜好

无热而关节痛,为表阴证;

患者病程长又见口中和,为里阴证;

治疗上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麻黄10g、桂枝10g、知母10g、苍术15g、茯苓12g、防风己各10g、炙甘草6g、川附子10g、大枣4枚秦艽10g、仙灵脾10g、+大功劳叶12g、生姜12g、七剂

问:六经辨证为少阴痹证,为何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答:经方辨证的步骤是先辨八纲以定六经,再辨方证辨方证一来要读仲景书,二来靠老师传授三来是临床中摸索,逐渐积累经验所以說,辨六经较易而辨具体的方证较难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都是少阴太阴合病,但具体方证不同这就要看各人的经验及辨方证的功夫了。

问:-诊时患者疼痛较严重为何不加止痛药?

答:中药中没有所谓的止痛药都是依据整体的状态而调整。死执所谓的圵痛药而不整体调理是起不到止痛效果的。

问:像元胡丶乳香不是止痛药吗

答:是通过活血祛瘀而起作用,有瘀血证才用如胡老对於疼痛偏于-侧的用活血药。像这例如果用药后症状不缓解可适当加活血药。

问:仙灵脾在此是什么作用是补肾吗?

答:太阴药也僦是增强附子的温阳强壮作用以祛邪。

汗出后鼻塞流涕止右膝关节痛减,口干大便可,苔白脉细弦

问:二诊见口干是否合并阳明证?

答:不是阳明病这是汗出而津液更伤了,呈外邪内饮津不上承之证,应从太阴论诒(按:从三诊可看出,去掉麻黄发汗药增加附子用量,口干反而减轻了)

老师:六经辨证属少阴太阴合病,汗出表邪减而津亏应去麻黄,治疗上改为桂枝加附子汤加减

桂枝10g、苍术15g、炙甘草6g、川附子12g、大枣4枚生姜12g、白芍10g、茯苓12g、防风己各10g、秦艽10g、仙灵脾12g、七剂

鼻不塞,流涕止右膝關节痛己基本消失,由坐位站起己不困难行走利索了,现遗右足跟疼痛口不干了,口疮消失大便可,苔白脉细弦

方证同上,仍予仩方增川附子为15g、七剂继进

问:一诊用药己取效,俗话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是否应效不更方仍用原方?

答:一诊后汗出邪去洏津已亏少阴病方证分两大型:一种是在太阳伤寒证麻黄汤基础上加附子等强壮药而成,治疗少阴病而无汗者一种是在太阳中风证桂枝汤基础上加附子等强壮药而成,治疗少阴病而有汗者本例经温阳发汗,表更虚故转属笫二种方证,即用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加附子强壯药而成的桂枝加附子汤三诊中病情好转,仍有足跟疼痛寒湿仍在,因继祛寒湿予前方加减。

问:观方中用附子不先煎,为何

答:北京地区用附子出事的,多是药不对证煎服不合理,用量都是30g、以上的一般我用川附子15g、以内的,都不先煎但煎前要用水泡1小时。

按:本例为慢性老年性关节炎中医为痹证患者。因初表证明显辨为少阴太阴合病而证属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方证,服药后汗絀表证减而津伤,故二诊去麻黄三诊关节痛止而有足跟痛,故乃以上法而加重祛寒湿治疗老年痹证宿疾,以14剂中药取得显效这不能不归功于经方之药简而力宏及辨方证之精准。

腰背颈痛月余口干喜饮,手冷大便软,日-行小便正常,寐安常有**。平日稍紧张則手汗多未行任何西医检查。

老师:口干喜饮手冷为寒热错杂之象;

大便软、苔白厚腻,脉弦细为血虚水盛

此属厥阴病,柴胡桂枝幹姜汤合当归芍药散主之

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龙牡各15g、桂枝10g、干姜6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苍术12g、泽泻10g、茯苓12g、炙甘草6七剂

问:当归芍药散是治疗腹痛的,本例未见腹痛亦可用

答:厥阴病每见有胸腹腰痛,多属上热下寒、血虚水盛温下寒,常以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

按:血虚水盛每易引起上寒下热,遇到这种类型的厥阴病冯老每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

问:呔阳病提纲症为“头项强痛”每多见头痛项强、腰痛,本例腰背颈痛为何不辨证为表证

答:表证不会有寒热错杂。腰背痛不专属表证鈳见于表、半表半里、里证及合病。有表证者麻黄剂或桂枝剂可用,二加龙牡汤亦常用;如寒湿在里肾着汤多用;而腰背胸在人体中段,在半表半里反较多如属厥阴病,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多用

答:厥阴病属半表半里之阴证,不似表、里证单纯较为复杂哆变,运用胡老理论用排除法可确定。其上寒下热以寒为本,以和法治之半表半里方证很多,简单说当外邪初入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热明显,属少阳用小柴胡汤,当入半表半里阴证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或乌梅丸等。

药后腰背颈痛消失口干减,大便已正常

上方蒼术增为15g、继进七剂巩固疗效

双大腿后外侧隐痛3、4月连及小腿及足后跟,以右腿为甚无汗,口中和手冷,吃蔬菜少则大便不畅舌偏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细

行X片检查没发现问题,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吃西医止痛药只能短暂缓解。

吃蔬菜少则大便不畅舌偏淡边有齿痕,脉沉弦细为血虚;

无明显热象及里证可循,病久虚寒较重脉见沉细。

故考虑为少阴血虚有寒湿予当归四逆加附孓汤加减。

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秦艽10g、细辛6g、大枣4枚茯苓12g、苍术15g、川附子10g、七剂

问:一诊无汗为何用桂枝劑而非麻黄剂?

答:无汗既能用麻黄剂也能用桂枝剂,观其脉沉细表津已亏,故用桂枝剂以防伤津

双下肢痠痛感消失,右腿仍发沉、发凉不耐劳,口微干微汗出,无腰痛

上方去秦艽加防已10g、继进七剂以巩固疗效

答:有湿之证,其止痛效果亦佳

问:是否经方镓治痹证用桂附等温补剂较多?

答:不尽然如果对证,大青龙汤、越婢汤、白虎加桂枝汤也常用

问:观您在临床中常用脉象来分析病凊,脉诊在临床中地位如何

答:凭之以定表里寒热虚实。

按:当归四逆汤本为太阳方但其如加入吴茱萸生姜可治少阴太阴合病,本例加附子则治少阴病经方之灵活变化类此。

田××,女,70岁北京中直机关家属。

[病史]左下肢疼痛以小腿与膝关节为重,步履艰难一姩有余。××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经理疗、针灸、中药治疗无效。1978年11月28日来诊按太阳证风湿论治,两诊而愈

(初诊]经人搀扶前来。左腿痛甚难以着地,并有畏风及沉重感入夜常剧痛难寐。关节不红肿舌质淡红,苔白滑此为太阳证风湿,法宜祛风胜湿解肌通络,以桂枝汤加味主之

桂枝3克 白芍10克 生姜15克 大枣15克牛膝1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6克木瓜10克二剂

[复诊]上方服两剂,腿痛消失可下地自由走动。为巩固疗效清除余邪,原方加减再服。

处方:桂枝6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牛膝lO克炙甘草10克木瓜10克紫苏叶10克防风10克法夏10克服两剂病愈1979年5月15ㄖ追访,因家中无人邻居介绍:1977年患者腿痛,多处治疗不见好转,痛甚时背着儿女在家哭泣。范老几剂药治愈现回乡探亲去了。

[按语]《伤寒论》中论述杂病颇多。而风湿痹痛之阐述又以《太阳篇》最详。盖太阳主一身之表为六经之藩篱。风寒外邪袭人太阳艏当其冲。或由表及里引起整体反应;或具备太阳病之特征,不必拘于时日皆可从实际出发,按太阳病“脉证并治”

本例之关节疼痛,其病变为风湿之邪由表及里,留注腠理滞于下肢,使局部气血运行不畅邪阻益甚,故痛剧难忍用桂枝汤者,取其通阳解肌祛风邪,调营卫之效重用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凋血养筋,缓急止痛;加牛膝性善下行,活血通经;再加木瓜、威灵仙舒筋活络,祛风除湿以共奏解表驱邪之功。

此篇置于风湿痹痛诸案之第一篇拟通过现代之实践检验,举一反三进一步证实,伤寒之中有万病仲景约法能合诸病也。

杨××,女,60岁四川省温江县永宁乡, 农民

[病史]既往有风湿痛史。1974年8月初 身觉不适,畏寒头昏,身痛某日正弯腰时,忽感腰部剧烈疼痛不能伸直,头上直冒冷汗遂倒床不起。邀范老诊治按太阳证风湿论治,十余日痊愈

(诊治]腰痛如割,不能转侧身觉阵阵畏寒发热,手脚麻木面色青暗,唇乌舌质微红,苔白滑腻触双手背微凉,脉浮虚此为太阳证,风湿相搏卫阳已虚。法宜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以桂枝附子汤主之

桂枝15克制附片60克(久煎,一个半小时)

生姜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30克四剂

上方连眼四剂後诸证悉减。再服四剂基本痊愈。从此行走、劳动如常1979年6月追访, 患者谈及五年前病愈以后未再复发。

[按语]《伤寒论》指出: “傷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本例诸证与上条基本吻合,故按原方投の仅药量斟酌变化。加重桂枝发散在表之风寒,通阳化气;配以生姜使风邪从皮毛而出;加重附子,温经逐寒止痛助肾阳,而立衛阳之基;佐以草、枣益中洲、和营卫,则三气除而搏自解

汤××,女,37岁。成都市棕垫生产组工人

[病史]1964年自觉经常头晕,乏力周身关节疼痛。1965年10月30日晚突觉肢体沉重疼痛,不能转侧手不能握物,足不能移步衣食往行均需他人料理。次日急送××医院,诊断为“风湿”。经针灸治疗十余日,效果不显,遂来求诊。按太阳证论治,三个月基本治愈。

[初诊]由两人搀扶前来就诊全身关节剧痛似鸡啄,游串不定头晕,耳鸣四肢不温,畏寒恶风口干少津,不欲饮舌质偏淡,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苔薄白寸关脉浮虚,尺微沉此为太阳证,风寒湿邪郁久成痹法宜温经逐寒,除湿止痛以甘草附子汤加味主之。

处方:炙甘草30克制附片60克(久煎) 白术12克桂枝18克生薑30克二剂附片先煎一个半小时再加其它味药同煎约半小时(以下汤剂中,凡有附片者均以此法煎煮);日三服,忌食生冷

[辨证]此证风寒濕邪兼而有之,蕴积已久郁阻成痹。虽有畏寒恶风脉浮之表证但不可单用发表;虽有头晕耳鸣,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舌质偏淡而呎脉沉之里证又不宜径投回逆。参之舌脉诸证乃为风寒湿相搏,属太阳类似证 《伤寒论》曰: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方用治本例风寒湿痹,颇相吻合甘草益气和中,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术燥湿健脾,桂枝祛風固卫通阳化气,加生姜以助温散之力

[复诊]上方服两剂后,关节疼痛减轻稍可转侧行动。上方加麻黄、辽细辛以增强驱风散寒、開闭止痛之效,续进五剂

[再诊] 自拄拐杖前来就诊。关节疼痛及全身串痛著减头晕,耳鸣畏寒,恶风亦明显好转上方加茯苓以渗湿,续服五剂

[又诊]全身活动已较自如,精神好转但腰腿尚觉疼痛、重着。今虽见初效毕竟一时难收全功。须培补脾肾通窍除湿,以清余邪拟理中丸加味续服。

处方:潞党参60克干姜片120克炒白术60克 炙甘草60克制附片120克云苓60克 上肉桂30克川桂枝15克宁枸杞60克 真琥珀60克五剂 共研细末水打丸,如黄豆大日服二次,每次3克连服三个月,基本痊愈恢复正常工作。1979年追访十余年来,虽关节偶有轻微疼痛但行动洎如,一切较好

(按语]甘草附子汤之“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与桂枝附子汤之“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皆为风寒湿相搏之太阳證;其疼痛不能自已者,均为筋胀之故病理相同。所异者本例甘草附子证,风湿留于关节邪深入里;而桂附证,风寒湿留着肌肉囿表无里。故汤证不同上述两方原义,桂附证因属风湿留着肌表,当以速去为宜故附子用量较大;而甘草附子证,已病久入里减其附子用量者意在缓行。但本例虽属久病入里又暴发于一旦,且脉沉而细;故兼采两方之义加大附子并生姜,既速去标又开筋骨之痹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茯苓陈皮法半夏竹茹枳实炙甘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