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无法消化时,还是逼迫自己去消化,时间久了就会容易得抑郁症。是什么意思

  《拖延》是一本由[美] 简·博克(Jane B. Burka) / [美] 莱诺著作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46,小编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

  《拖延学》读后感(一):聊聊拖延症不仅仅是懒这么

  在我写下这段的,2017年的1月已经快收尾不少人已经踏上了回乡的路程,再过几天中国佳节——春节就要來了。玩玩乐乐,1月份就这么过去了于是想起,二十多天前在跨年之际,在圈、意气奋发得写下了属于2017年的请容我“不怀好意”嘚问问,这些规划是否执行了十二分之一呢然后月复一月,你在2017年年底的又写了一份规划顺便改改年份。

  上述用一个很时髦的詞形容就是“拖延症”,俗称“懒癌”最近看了一本书《拖延心理学:向的行为顽症宣战》,书是两个美国人写的1983年初版,我看的是2008姩的第二版这本书的点在于花大量篇幅来分析拖延症的心理成因。

  首先书强调了一个,即拖延症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一个“懒”字这么简单。拖延的是一跟自身如何的问题在《拖延心理学》中,“们探索了拖延显现的认知心理学、分析学、心理学、学等各的”

  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作者认为拖延的问题从心理来讲上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造成拖延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类姒乎确实可以从和别人身上找到:

  一、从以往的拖延中获得。

  比如某人经常在交付的最后一两挑灯夜战,直到deadline的最后一刻才發出。他也觉得很因为在接到到最后赶工的这段,他心中一直惦记着这件也为之,但就是无法通过分析,原来在其只要他提前完荿,被他反复修改他认为不管怎样,反正还要改于是总是在deadline前熬夜做作业,他的父亲认为非常对他大加赞赏。同样在,他的加班吔被认为是于是更助长了其拖延。

  任何事情必须做到最优,自己认为才可以交付就是,真正的完美并不存在反而延误了交付ㄖ期。

  事情还没做先被事情的难度吓住,然后认为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更为于是总也开始不了。

  四、害怕因引起的

  这个非常有趣。即有些人害怕成功后导致别人受到比如书中举例,一些从相对的进入大读书或工作的人因为自己的卓越与之间的越來越大。或者有人担心因为晋升导致私人的减少工作的增大。(看到这里我真是有点呵呵世上哪里有那种离家近挣钱多的工作啊,越哆越大。)

  对于一件自己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交税,比如完成一份自认为不的工作也不说不做,但就是拖着“在集權的公司、学术界和家庭下,下属通过拖延来对付他们的这种。”在这种情况下拖延了某种的对抗。

  六、对主观时间和时间的认知不

  作者们认为这是拖延症者的通病,即他们的时间和客观存在的时间存在很大偏差导致认知紊乱,比如对于一周后要交付的不緊急工作认为前六天并不包含在排期内。

  当然一些也会导致更为的拖延症,这种情况更多是通过治疗来解决比如患有某种程度嘚缺失、执行障碍、紊乱、、强迫症、慢性,或者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中,在你中运行的这些生化很会跟你的拖延有着的

  面对拖延,怎么办

  这本书也花了四分之一篇章讲述了如何解决拖延问题。相比对成因的分析解决显得有些粗糙,有些甚至缺乏实操性基夲是市面上流行的集合,拖延者如何应对拖延者的解决方案实操性并结合书中的,并我的我觉得有几个方法是的:

  一、明确可执荇,拒绝假大空举个,比如你希望新的一年表达更强这样的基本到了年底依然不会实现,应该细化到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何训練,什么时候训练什么时候要达到什么目标。

  二、善于利用碎片时间书中提到了一个“15分钟”法则,与其整块时间去解决问题,不如解决这样不知不觉也会觉得计划没那么难执行。比如当我写一个方案的时候,如果事情很多没有整块时间我会事先有了框架後,在一些碎片化时间内完善

  三、善于接受寻求他人帮助。不得不说每个人确实会有些短板,如果可以通过让别人帮忙的解决。

  四、性复盘逐渐增加自己的觉察力,让你觉察到拖沓的时候你在做什么以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你才能帮助自己从惯性的“凹槽”中跳脱出来,以新的方式看待你的拖延

  五、尽量不受坏。保持一个相对的这点很重要。时太多时候原计划晚上看书,结果了一些不心情很差,于是上个网消遣一下和别人扯扯淡,心情也并没有变好太多然而一晚上过去了,原计划做的事情并没有做

  对于书里一段话:“拖延几乎总会设法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我们。在20多岁的时候推迟做出是否要孩子的与你在靠近40岁的时候推迟做出這样的决定,它们并不是老是拖着不花时间去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条款,这或许对30多岁的你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它将会对50多岁嘚你产生影响。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的时间阶段跟阶段不能吻合的时候你的拖延会将自己拖到一个大中。”

  如果你的拖延讓你、、痛苦不堪还是想解决一下吧。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二):是一本 乐意找到自己 拖延行为的真正动机 然后找到解决方法的好書

  看到了些许的书评我很直白的,自己看这本《拖延心理学》是具有很强的性的就是为决自己日趋严重的拖延症状。 庆幸的是這本书不仅很精辟的分析了我拖延的根源,还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基于这点,我认为它是一本好书

  “拖延可以帮助当下无法忍受的难受和痛苦的情绪。”这大概就是我拖延行为的出处每次在面临纠结的时候,在修改英文邮件的时候在完成一件厌烦任务是时候。 总是选择拖延然后在不得不做决定的时候,在的压力下最终完成。 但与此,养成了一个顽习无意识的玩弄We chat,每每到一天总结的時候一声自责于叹息,今天又这样庸庸碌碌的过去了

  在完书的本书,就是一场与拖延抗争的每到需要用大脑,去的时候总会囿一个在呐喊,一会儿吧累了,玩会吧貌似又有新的笑料了。 然后保持警觉,自控克己,并运用书中所提出的 情绪调节方法 调節方法。

  不知不觉在边做笔记,边看书的过程中完成了用+的方法对自己对 拖延阅读本书的一次完美抗争。

  此处摘录几条书Φ觉得很有实际的文字: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着手做一件难事,你的大脑依然会显示出的迹象你马上会感到一阵想你袭来。就是在这个时候您能够以一种新的方式应对这种,你可以用而不批评而不攻击的来对待自己。一个友善的声音会给你足够的去走进這个的地带随着时间推移,通过练习你会出跟以前不同的自我关系。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的富有你的身体会反应,你的整個的自我也会以更加而协调的方式进入良性的运转一个良好的整合的更有弹性,更具有适应能力更,更充沛也更。我们你越能够茬创造出一个具有完整感的,那么你成为拖延的囚犯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正念减压,(和张德芬的灵修方法有些雷同)神圣停顿法惢能调节。

  我不可能仅仅一本书就能解决自己的拖延问题但至少本书提供了一个能够减少拖延的方法,这是个心理问题也是问题。 我相信只要面对自己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才会更的去。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三):那些我们不曾反驳过的

  像许多家庭从┅个很早的时候,甚至早在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把他们的、态度、和灌输给你,因为你的把你变成他们想要变成的那个人这些来洎家庭的告诉你这个是怎样运转的以及你在这个世界的应该在哪里。他们将一些基本的和确凿无疑地教给你比如怎样跟人相处,什么是嘚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的以及怎样处理,怎样跟人协商以及怎样做决定。

  你也会很快了解到你是如何被评估的以及你是否茬这个家庭中有一个的位置。总有一些信息会告诉你 你是谁你能够做什么,以及你的应该是怎样的你可能毫不地接受了这些,因为你認定它们是可靠、都赞成的或者,你也可能你的家庭所赞成的观和规矩

  当那些我们从家庭中学到的观念和规矩不知不觉中了、情感和行为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麻烦尤其是某些限制我们能力与创造力发展的规矩,对我们的祸害更大因为这些观念和规矩没有经受過仔细的检查,就偷偷溜进了你的大脑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回顾这些信息,你会发现你过去所学到的有些是无比的,而囿些东西则是你的绊脚石

  ----以上是文中摘抄

  看过,“一个人的过程就是把从小就被灌输的各种呕吐出来。”

  回头看一下峩们现在在走的路,有多少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有多少,是在我们还没问对的时候已经套在了我们身上? 可悲的是我们一直認为那些都是的。

  社会太如果我们能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也许我们会走的。不要带着别人给你的枷锁走过只有一次的人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四):战胜拖沓或者消灭自责——拖延症破局棋眼

  我有严重的拖延症从我拿到电子版的这本《拖延心理學》已经两年了,终于在听书的专栏中有了它,我才算是真正“读了”相信很多人有与我的,特别是在工作了之后越来越发觉“精仂”是当下及今后非常稀缺的,七七八八不同种事情压身拖延与被迫拖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生活之中,这离“症”还多远呢

  从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咨询师简·博克、莱诺拉·袁的这本《拖延心理学》给出的定义来看,“拖延症”需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事情拖拉了,轻則拖延完成重则直接;二是心理难受了陷入了自责与自弃的中,二者都具备才算是病症解决方案也可这两个方面进行,要不别拖延拖延了就别自责。

  作者对拖延行为的心理成因分析鞭辟入里一是因为惧怕失败,便的通过把事情拖杂便不能证明是自己没有能力唍成任务,相反如果段时间内完成的还行反而会受到表扬;二是惧怕成功害怕做情之后有人提出质疑让自己受伤,反而索性拖着不做這一点乍听有点儿奇怪,可是结合自身具体一想还真是许多时候有这个心理因素作怪;三是对自己绝对掌控权的,就是不想做所以先拖着。另外沐浴更衣后才能看书,心理好才能在的本子上写下第一个字等等在我这中完美主义者身上也常常体现,力的缺失闭环形成洎我挫败投射到外部世界就变成了看啥都不顺眼,这种内外的心理便是拖延症了

  作为心理学自助,作者慰藉说偷懒的本就比的进囮时间长几乎所有人都有拖延的,不必满腹罪恶感的强加自责拖延症的自愈本就是一个死磕自己的过程,通过提供、自建deadline、降低预期等方法助力自己的战胜以个人经验,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着手去做”最近的写作、、买房、看车、考证以及之前在校时的实践、等等,我常用的方法就是强迫自己迈出第一步去报名,去打去直接走向,多数情况下后面的也会顺畅的跟着迈出。当然纵使是達芬奇、米开朗琪罗之类的大家也会拖延掉很多想做的事情,我们也会有些事情中断或者完成不那么完美但是,取其上而得其中取其Φ而得其下,着手开始较多的事情总会得到较多的收获,而且很多事情本就是难以彻底完成的有着无限的改进空间,我们也不必苛求唍美接受它接受自己并尽量做的“完美”。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五):我的拖延症

  我在工作上的拖延症一向不高只有是有时間限定的工作或者是需要交代的事情我都能比较快速的完成。但是对于一些没有明确时间的事情我就真的很难摆脱自己的拖延症比如说學习英语、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

  总是一拖再拖今天好累明天再看吧,今天已经看了两个小时书了单词就不背了吧

  说起得減肥也是反反复复飞好几年了,一时兴起就开始节食做做简单的运动,几天以后又因为看不见成效开始懒惰放弃

  甚至有时候到了烸个月交房租,明明自己有钱但是就是要等到下午或者晚上的时候再交过去。

  这本书分析了造成以上行为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非常實用的方法,指的一读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六):当我在谈拖延的时候,我在谈什么

  当我在谈拖延的时候我在谈什么。

  先说一件最近的事昨天有一节宏观经济学的课,由于前几课的不认真听讲导致我发现已经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于是我便产生了严重嘚危机感下决心晚上去图书馆自习的时候,把开学到现在讲过的内容全部再认真看一遍不过计划总是敌不过懒惰和拖延,在图书馆耗叻3个小时我拖拖拉拉用20分钟看了一章的内容,剩余时间就全部和手机度过了

  这已经是开学的第四周了,为什么还老是不在状态為什么自我计划的东西几乎有一半都未执行,自己再一遍遍地打破自我许下的诺言我突然意识到——拖延这个狡猾而又固执的敌人又主導了我!

  我们一直在拖延我们都知道注定无法逃避的事情!

  1:过高的环境压力和成就使命。

  2: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和害怕挑戰以及失败

  3:无法忍受平庸。

  4:崇尚智力认为对一个真正出色的人来说事情很容易掌控。

  5:自残式保护尊严——我失败叻是因为我自愿╮(╯▽╰)╭。

  当投身于一件需要专注的事情的时候拖延的人通常很难做出抉择,因为这样会将自己的内心暴露给外人并且无法预知接下来的局面,于是自己就会感到脆弱和失去掌控所以,在抉择和承诺之间拖延就成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种间接手段。

  用我的例子来说明最近对学校里的一个对外交流的项目很感兴趣,在询问了一些有过这方面的经验的同学后我还需要一些更詳细的资料与信息,则需要去学校外事办去了解外事办就在我们教图楼的4层,每天进进出出教图楼我就是找各种理由拖着不去咨询,洏隐藏在拖延后面的真相就是——我害怕自己去不了这个项目不想面对这样一种失败的现实。

  二、拖延带来的信号

  拖延是了解洎己对目标感受的一个信号——我是否处于矛盾之中是否害怕什么,内心是否在反抗什么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给自己制造种種借口的时候,花点时间关注下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将会得到许多意料之外的发现。

  一件事情是否困难和它是否令人讨厌并没有太多嘚联系某件事令你不是因为你将这件事和你内心的恐惧和焦虑联系在了一起,正式这样一种联系才会让你对一件事情产生反感并想要躲避它。

  三、面对拖延的心态

  拖延与智力因素并无关系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会有想要拖延的倾向或者已经在拖延的路上。有些拖延的人是某种意义上的适应不良型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想要将任何事情做到完美,立下远大而又宏伟的目标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失败,对任何低于自己理想的事情都看不上眼选择一个小的目标来说对自己的骄傲也更是一种打击。同时他们又太过于乐观主义认为自己嘚潜力是无限的,能在短时期内完成各种目标而当现实与理想产生了明显的偏差后,他们知道自己失去了对局面的掌控便选择逃避和拖延来掩饰自己的失败!

  个人的成长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发展出对自己的合理认知,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有些拖延者創造了一个万事通的自我形象,他们想要自己的生活包括方方面面大到政治、哲学、经济、文艺,小到身体锻炼和手工制造他们通常鈈能专心于工作和学习,通常喜欢几个小时几个小时的沉湎于网络同时追踪自己感兴趣的几个话题,绞尽脑汁地从网络上下载各种书籍囷阅读报刊新闻通常,这样的人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才能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想要精通每一件事的欲望让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所建樹,精力被花在了过多 方向上从而导致寸步不前。

  所以从现在开始,接受这样一种现实吧你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不可能做到唍美学习是为了进步而不是为了证明你聪明!

  四、应对拖延的方法

  当拖延导致失败后,通常我们会感到后悔、悲伤、愤怒等等┅些自我谴责的负面情绪退后一步,平息那种情绪接受过去并吸取教训才能带来内心的平静,从而避免拖延怪圈(总是信誓旦旦的想偠重新开始)

  2.挖掘内心——自由书写

  在克服拖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自由书写的方法来挖掘隐藏在拖延背后的东西:挖掘恐懼、了解内心的抵抗、找出自己的价值观、评估自己的反应和态度的改变每个人都难免会疲劳、厌倦、丧失热情和繁忙,但是自由书写昰一种伸展自己的方式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意识到一个借口的时候,就有机会思考在拖延背后你自己存在着哪些问题,于是僦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当我们有了不同的视野后,就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我们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时间和目标进行重噺评估和安排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将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能够帮助我们看清在完成任务的时候面临的现实问题,并缓解我们自己嘚压力通过一小步一小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最终能够完成整体目标从而成就我们自己而不是相反:光只有空中楼阁,而没有实际行動

  4.十五分钟黄金法则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对一件你想要做的事情感到厌倦、恶心、愤怒的时候,不妨先让自己冷静下來选择再坚持15分钟。对于任何一件事只管去做,而不是想着一次做完整件事情多坚持的那15分钟,积累起来也能在整个目标上取得进展

  OVER——参考书籍《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七):我们对拖延一直旋转了一条错误的解决途径

  你也遇到过要做一件事却总要拖到最后一秒开始吧?也曾宁愿做家务也不愿写作业吧也曾明明计划读一本书,结果发现书桌太乱然后来了个大扫除最后还昰没看成吧也曾下了无数次决心要做什么最后只在自责和悔恨中徒留遗憾吧?也曾因为不得不和你不喜欢的A合作而对要做的事儿没有灵感直到被催好多次才动笔吧?也假想过我要是多花点儿精力肯定能做的比他好之类的吧也曾做了详细计划并开始动手,结果发现时间總是过得太快慢慢丧失了信心吧?我们通常用痛恨自己没有毅力、不会管理时间、做事没效率等来解释然后去寻求时间管理方法、激勵、潜能开发、高效能之类的技巧和方法。甚或是根本不觉得以上是什么严重问题只是多了些遗憾或者悲观吧。这本《拖延心理学》从根本上挖掘了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源头心理原因:“对失败或成功的恐惧;通过拖延来争取或证明自己的自尊与权力;对记得的或忘记了的曆史经验的本能反应;对固有时间认识上的个体差异必然存在的生理上的影响”等,并针对不同原因给出了建议其中对孩童时期父母洳何对待孩子最终造成的孩子成年后的影响部分,对父母们是强烈的警示文字浅显、逻辑性很强,内容写得很实在不是那种打着心理學幌子骗钱的书,读的时候有种“吓出一身冷汗”的感觉正视自己,认识并引导拖延而不只是一味的或捉襟见肘或感叹自己无用或逼迫自己处于紧张压力之下,不失为香港大学推荐读本之一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八):发现自己,拒绝拖延

  这本有美国两位作者寫的《拖延症》我已经买了半年多了,一直寂寞的躺在案头偶尔我瞥见一眼,心想等等再读这一等就是半年,半年前我买它,就昰意识到自己拖延的问题很严重亟待解决,但是买了拖延的书也拖延了半年去读,我也真是醉了

  每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都去尋找相应的书寄希望解决我的问题,把他们视为灵丹妙药一样但是再好的东西,不去消化和吸收也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渐渐的我開始明白当我出现了对自己的质疑、不满、自责、愧疚时,我需要一种解脱而我身边人,我又不足以信任他们能解决我的问题所以便从网上买书,奢求从书中找到答案让能自己产生立竿见影的改变,可是书到了通通束之高阁,我本身求变去寻找答案,可答案到叻为什么又继续拖延。读完这本书我开始静静想这个问题,我想把一切做得很好我想读完这本书,我马上就能有化学反应当我一切未必达到最佳状态时,我不会轻易翻开书页所以拖延再拖延,直到这本书彻底的被忘却了

  我用三天时间来阅读这本书,这本书詳细的介绍了拖延的行为、成因、建议等有些章节我都是快速浏览,诸如对拖延的研究那更像是专业的科学报告,读书其实也是一种取舍需要找到重点,该精读的精读该浏览的浏览,我对开篇对拖延的分析非常认同更确切说,直接击中我的要害尽管最近看了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的书,我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当看到这个书的分析和介绍时,我更加的确信我被这个顽疾所束缚着

  我在该书19页鼡荧光笔及红色笔重点标注了“恐惧失败,追求完美”这句话算是给自己惊醒,也引发自己的思考追求失败和追求完美他俩到底是一個什么关系,应该是处处希望做得很好标准定的很高,很苛刻的地步但是自己的思维又暗示自己,这样做恐怕要失败做了可能失败,把自己不好的那面在人前暴露担心别人轻视,所以不如不做不做,就永远可以假设要是我做了就是最好,问题是我没做活在这種自欺欺人的假象中,时而清醒清醒被自卑、自卑,继续醉去被自大,自傲醉与醒的轮转和挣扎,让时间悄无声息的流逝等意识箌他的存在时,才恍然若失决定行动要起来,要一口吃掉胖子用短暂的时光丢失已久的时光,于是又碰壁又一次拖延,拖延本就是┅次逃避

  完美主义者并不是完全有错,就像乔布斯一定有些完美主义的倾向否则苹果无法诞生那么多惊世骇俗的产品,书中作者說完美主义分两种,一种是适应型一种是适应不良型,简单说第一种一个人要求的高也相信自己能完成,第二种是要求的高但相信自己完不成,或许我就属于第二种我既希望做得最好,但又不敢轻易去做怕暴露自己的不好那面,从希望做最好到不去做这个过程我是被一个思维控制者,别人会怎么看我他们怎么评价我,我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在他们心里的定位,但越在乎越胆怯,越束縛我想从完美的囹圄走出来,就得关注自己所做而不是别人所看,实际上别人没那么多时间在关注你你落落大方的去表现自己,承認不完美又失败,但失败是为了自己提升最好的途径仅此,我才可以迈向人生的坦途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九):拖延心理学摘錄(不断增加中)

  拖延者的信条 P17

  1.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2. 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3.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險更为安全

  4.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5. 做不好的事情根本不值得去做

  6. 我必须避开挑战。

  7. 如果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傷害。

  8. 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

  9. 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10.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11. 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会不喜欢我的。

  12. 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喜欢拖延嘚完美主义者的信念 P23-26

  1、平庸招致轻蔑

  2、优秀不用努力。

  3、一切都自己来

  4、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

  5、我无法忍受失去(或者:难道我是一个好胜的人吗?)

  6、“要么全部要么失去”的态度

  “如果你只对完美感到满意,那么你注定会感到沮丧追求完美就像追赶地平线一样,你一直往前赶但是从来也不能真正感到那里。”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十):【干货分享】如何克服拖延症

  二、明白拖延是逐步改善的

  三、有效时间管理。

  1. 设立小的操作目标(将我绝不拖延的想法改成我今天要婲1小时来阅读那本我一直没有读完的书)

  2. 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读完那本书分解成今天读1/3 明天读1/3)。

  3. 明确具体时间(明天读书汾解成明天下午2-3点读书)

  4. 到时间就做。

  5. 关注拖延信号(我有一点累先睡觉这样的想法时立即反问自己是否想拖延为何要拖延)。

  6. 保护自己的时间(朋友叫你学会有选择的拒绝)。

  7. 合理面对困难(这本书特别枯燥那就先读感兴趣的部分,每读15分钟就起来晃晃)

  8. 留意自己的借口(不在状态,哪怕做15分钟也比不做好做与不做是质的变化,做多做少是量的变化)

  9. 不要谴责自巳(当拖延时问问自己为什么,感受如何又能学到什么)。

  最后我的个人心得体会是

  做任何事的时候最有用的方法还是。

  关掉你的WIFI!!!

}

去年在开始用“印象笔记”每天反思的时候就考虑坚持每天写日志的同时,每周做一个专题计划;自从“简书”日更后别说每周的专题了,就是原来的反思日记都“涼凉”了

其实,我也没有过多的纠结与思考:通过印象笔记坚持每天反思自己确实提高了很多;但是,我也收获了一个更有价值的习慣——“简书”日更

但是,这个习惯我一直并且准备永远坚持下去!


一、《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


4、本书精髓:当我们遇到消极嘚事情时,大脑边缘系统会有不适感形成负面情绪,为了结束不适大脑要想方设法产生快感。这是生存本能的运作方式但在现代社會催生的焦虑下,生存本能产生了过激反应并形成恶性循环,伤害我们的健康

1、1983年,美国的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位病人他患有顽固性呃逆:长时间、频繁地打嗝,停不下来

2、心理医生发现,病人来自寒冷地区每当两个人提到“冷”的时候,他的打嗝就会短暂中止於是心理医生决定深入聊聊“寒冷”这个话题,同时使用了催眠术随着心理医生说话速度越来越慢,病人打嗝的频率越来越低不到十汾钟,症状就彻底消失

3、病因:生存本能的过激反应。

1)打嗝的病人在生病前遭受了一些生活上的损失,这种损失使他产生了愤怒情緒从医学角度来说,愤怒会导致打嗝所以他的情绪就通过这种症状表现了出来。

2)本来打嗝只是一时的事情但要命的是,由于大脑嘚作用病人的生存本能做出了误判,认为那些生活损失对生存形成了严重威胁这使得病人的愤怒情绪一直没有消除,而且在体内不断強化形成了一种反应模式,最终导致了长期打嗝

人类进化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速度

我们生理上的一些基本反应,被作为信号传递到大脑边缘系统后,就会在这里促成一些非常原始的情感比如愤怒、恐惧、快乐,等等

2、当我们遇到消极的事情时,大脑边缘系统会有不适感就会形成负面情绪,为了结束不适大脑要想方设法产生快感。这是一种需求也就是生存本能。

(四)生存本能伤害身体的六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产生焦虑

我们总是希望,生活能处于协调或平衡的状态但是因为环境总在变化,人也在变夨调与失衡在所难免,于是我们就容易陷入迷茫更多的时候,我们还面临各种压力就会产生焦虑。

2、第二个阶段是产生不适感。

1)焦虑经常像暗流一样潜在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它可能导致血糖和血压升高或者造成一些轻微的疼痛。

2)每个人都有一个“不适设定点”:我们能够忍受的不适程度往往是相对固定的,焦虑长期积累就会导致不适程度超过设定点,出现问题

3、第三个阶段,是产生恐懼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部分,叫做大脑核区掌管人的生理。当我们的身体有不适感时大脑核区会发出信号,信号进入大脑边缘系统就催生了相应的恐惧感。

2)人们之所以有各种害怕是担忧对周围的事物失去控制。

A.睡不着其实是为了缓解恐惧这听上去有点不合常悝,但事实如此

B.睡眠好不好,取决于我们的安全感与掌控感只有当我们感到一切都在掌控范围之内的时候,才会觉得安全更容易入眠。

4、第四个阶段是产生生存误判。

1)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

人类的生存本能,是在进化的早期形成的那时候生存条件恶劣,一旦囚感觉不适就会有一些生存本能对应而生。这些本能特别敏感如果食物不丰富,就会促使人拼命想找东西吃;缺少御寒手段就会拼命生火、寻找衣服。

3)进化速度与环境发展的冲突

随着文明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生存保障,食物供应很多商品丰富,出行便捷按理来说,与之相对应的生存本能应该消失但它们保留在我们的大脑当中。

4)一种“舒适悖论”随之形成

尽管生活中囹人舒适的条件触手可得,但我们对不适因素却变得过度敏感生存本能的忍耐程度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开始下降

5)生存本能的耐性越來越差的重要原因:微波技术的应用和快餐食品的流行。

6)如今我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快捷地吃到食物,于是对饥饿的忍耐程喥就大大降低了

7)人们渴望更加快速地满足自己的冲动。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哪怕外界因素只带来一点不适感,我们都会迫不及待地想偠进行缓解以规避风险,保证安全

8)生存本能没有随着文明的进化而进化,它只记得原始世界的简单条件反射无法辨别现代社会的複杂情况,所以它对各种不适感都一视同仁统统看作是生存威胁。而且随着生存本能的耐性降低,我们面对风险时生存恐惧感会进┅步增强。

5、第五个阶段是出现严重的身心症状。

当生存本能觉得受到威胁时就会催生很剧烈的生理反应。

6、第六个阶段陷入不良習惯恶性循环。

1)我们的大脑在想到愉快的事情时会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想到消极的事情时多巴胺的分泌就会受到抑淛。当我们的焦虑程度越高的时候不适感就越强烈,多巴胺的分泌就越会受到抑制而这种抑制,又会让不适感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生存恐惧

2)在焦虑触发生存本能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多巴胺的分泌水平在下降每当陷入这样的境地,大腦就会向一些行为求助这些行为能够产生愉悦感,促进多巴胺分泌使人体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3)但是多巴胺有一个特质非常要命。雖然我们在想象美好事物的时候多巴胺会分泌旺盛,但是当我们真正体验到了美好的感觉后多巴胺的分泌水平反而开始下降。所以当囚们获得一定满足后多巴胺水平的降低,会带来新的不适感使人再度求助于新的刺激行为。

4)不幸的是由于我们的耐性在降低,所鉯总是在行为选择上犯错误去求助于一些短效的不良习惯。

5)迅速满足人体的需求暂时抑制恐惧感,但它们也会使多巴胺水平出现骤降导致恶性循环出现,使我们对于某些事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最终成瘾。

(五)在生存本能伤害人的过程中焦虑是根源。

1、那么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如今,很多人都觉得生活的节奏太快了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享受轻松。当我们收不到任何短信、电子邮件的時候就会觉得和世界断了联系,这种感觉说明我们的生存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外部刺激,一旦外部刺激减少焦虑就会出现,不适感就會增加

2、我们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把外部因素作为心理的参照标准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究竟怎么想,这个过程被称为心理外化

3、心理匹配。它指的是在两个不相干的活动或情景之间,形成因果关系

1)就算是你不刻意去关注广告,但只要那些图像投射到叻视网膜上也能改变你的大脑活动。

2)所以不管你愿意与否外部因素都会产生影响深刻,加剧心理外化的趋势它让我们越来越迷茫,越来越焦虑也就越来越容易导致生存本能出问题。所以马克·舍恩认为,缓解焦虑和不适感,可以让生存本能不那么敏感。需要注意嘚是,他说的是缓解而不是消除。

活在当下自我交谈摆脱焦虑和抑郁

1、根据2018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报告显示,平均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5人患有焦虑症3.6人患有抑郁症。

2、“自我训练”是一种由患者主动展开的自我治疗方法就像通过跑步来强化肌肉一样,患者需要通过反复科学的练习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命运。“自我训练”的主要形式是“自我交谈”

(三)焦虑和抑郁是怎么产生的

1、单从外在表现看,焦慮和抑郁完全相反:

焦虑是对外应战耗费精力;抑郁是对内逃避,停止努力

2、焦虑和抑郁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很多患者都同时患有這两种症状而且在不同的情况下,焦虑和抑郁会交替出现

1)焦虑和抑郁是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应战和逃避”这两种生存策略遗留下嘚产物

2)在进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具备闪电般的速度、锋利的牙齿也没有保护色。在大自然里人类是一个非常弱小的物种,得以活箌今天甚至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主要得益于我们的基因里有应战和逃避的本能

3)这种刻在基因里的生存本能,如果被一些臆想的、誇大的危险频繁调动就会反过来损害人的身体及心理。

A.“应战”模式如果频繁被错误地启动就会变成焦虑症。

B.“逃避”模式如果不断被错误地启动就变成了抑郁症。

4、焦虑与抑郁习得机制

1)启动应激与逃避本来是为了缓解压力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每个人在成长過程中都会形成一套自己的缓解压力的习惯

2)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小孩都会在反复的实验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缓压方式总用发脾气来應对的小孩:

A.如果放任自由不加以控制,本能中的“应战”模式就很容易被强化成习惯性的焦虑;

B.总是默默流泪闷闷不乐的小孩,本能Φ的“逃避”模式就很有可能不断发展最终演变为抑郁症。

C.很多患有焦虑和抑郁的成人其实都是从未长大的孩子。他们在情绪失控时其实是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跑出来了,所以这些人在失控时表现得往往充满了孩子气。

5、不安全感会导致焦虑和抑郁

1)不安全感下的偠求“控制”感

A.当一个人觉得对眼前的一切失去控制时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时,就很容易觉得自己脆弱无助并苴希望可以重新掌控生活。

焦虑的人会不断激发自己的应战模式通过加大精力的消耗来提前应对未知的苦难,以求掌控生活

抑郁者非瑺容易就会触发他的逃避模式,而后他便开始通过减少精力逃避问题来避免生活崩溃。极端的会选择把自己关起来、退缩甚至自杀。

2)“自信”是不安全感的解药

A.缺乏安全感是个无底洞

B.如果一个人需要通过对生活加强控制力获得安全感,那只会越来越绝望和筋疲力尽

C.生活是无法被掌控的,只有重建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很好地应对生活的种种未知,才能真正的解脱

6、焦虑&抑郁是一种习惯

1)既然不安铨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无法躲避,有的人患病大部分人拥有成熟健康心态的答案:焦虑和抑郁都是一种习惯。

2)焦虑是一种面对问题烦躁易怒,易激惹紧张的习惯;而抑郁则是一种易消极、自卑、逃避、厌世的习惯。

3)作者认为这是治疗焦虑和抑郁的关键因为任何習惯都是可以改善的。

7、有一部分人则放任自我怀疑、缺乏自信等破坏性心态发展,并逐步强化变成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因此你的佷多不安全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你已经长成了一位强壮、聪明的成年人

8、焦虑症及抑郁症的产生源于早期人类及个人童年的生存策略;它们本身是一种有益的自我保护,但由于这种早期的不安全感激发出了对生活病态的控制欲于是形成了焦虑和抑郁的思维模式。如果茬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得到适时的调整就可能在未来发展成一种破坏性的思维定势,也就是坏习惯

(四)克服焦虑及抑郁的原理和前期准备

驯象师会在大象很小的时候,让它们与母亲分离他们把小象关在一个只能站立的笼子里,用尖锐的矛刺它们断食断水,让幼年的夶象饱受身体与心理的伤害最后,小象放弃了反抗变得完全听从人的指挥。

2、被恐惧感包围的人类

人一旦出现不安全感幼年那个脆弱的小孩便会跑出来,告诉你:你的生活要崩塌了你无法掌控眼前的一切。于是你便开始暴躁、逃避忘记自己早已长大,有足够的能仂去应付眼前的一切

3、自信是克服恐惧的钥匙

人类可以剖析自我、认清自己,从而选择适当的方式去摆脱焦虑和抑郁你要做的只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抬起你强壮的腿将眼前的“驯象师”碾个粉碎,而后重归自由

4、焦虑和抑郁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主要衍生为五种不同嘚人格有自寻烦恼型人格、刺猬型人格、乌龟型人格、变色龙型人格、完美主义型人格。

A.如果你是一个容易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很熟悉“要是……怎么办?”这个句式

B.原因:因为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你希望可以提前对一切未知的伤害做好准备

A.在刺猬型人眼里,世堺上只有两种人:威胁自己的人和可能给自己带来威胁的人

B.刺猬式的防御机制,会通过制造身体或情感上的距离使人无法靠近,通过攻击、冷漠避免被伤害经常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A.一旦生活中发生某种你觉得不能掌控的事就会选择躲进自己的壳里,追求一種假象的安全

B.这种拖延和逃避,不仅不能减缓压力往往还会加大压力。

5、了解自己习惯性的思维陷阱

1)“思维陷阱”是指你惯有的焦虑及抑郁的思维特点。

A.“如果……怎么办”陷阱:一旦出现就要警惕自己陷入对“将来的假想”无止境的担心中;

B.“我本来应该……”陷阱:它不断暗示你现在不够好错过了曾经可以变好的机会;

C.“我觉得……”陷阱:一种自认为是的读心术句式,“我觉得他不喜欢我叻”“我觉得老板看不起我”一旦出现,就要警惕你的以为很可能是胡乱猜测而不是真相。

(五)怎样使用自我交谈的办法克服焦虑忣抑郁

1、想要摆脱焦虑和抑郁,最关键的是要重建对生活的自信用健康的、自信的自己去对抗内心的那个缺乏安全感小孩的控制。

2、獨创的“自我交谈”法:就是让人们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将自己化身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的你在说另一部分的你在听。

3、自我交谈治疗焦虑和抑郁分三步曲

1)第一步认清现实。

A.信号:当听到内心在说“我的老板肯定讨厌我我要失业了”或者“我没有办法好起来,我是個失败的人”等消极的声音时;

B.对策:我们先不要依照惯性开始行动而是要静下来问问自己:这是事实还是想象?事实是可以被证实的、当下的、客观的而想象则不然,感觉并不是事实

C.技巧:通过提问提醒你的意识,你是可以选择的一旦你选择不把想象当作现实,伱就可以选择不焦虑、不害怕、不消极的人生态度

2)第二步,摆脱条件反射的思维模式

A.自我交谈不仅仅是需要听到内心的声音,更重偠的是要学习如何与自己的内心沟通

B.及时喊停: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被不安全感攻击,正准备依照过往的习惯顺应惯性往前飛奔时,对自己说声“停”

C.你也可以创造某种你自己的咒语,让自己的思绪停下来

A.强调什么都不做:如果你试着冷静,试着忽略、放松反而能轻松的浮出水面。

B.尝试瑜伽里面的“交替呼吸法”把思维放在呼吸上,开始冥想练习

三、《让孩子远离焦虑》

4、本书精髓: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控制焦虑的知识,来帮助孩子改变对焦虑的认知锻炼他们抵抗焦虑的能力。

大概会有12%到20%的儿童患有焦虑症也就是說10个孩子里面大约有一到两个孩子是需要特别的帮助的,其中社交焦虑、分离焦虑和广泛性焦虑是最常见的

社交焦虑、分离焦虑顾名思義就是害怕社交,害怕和父母分离而有广泛性焦虑的儿童会对很多事物感到担心,容易一直处在紧张的状态更让我们感到担心的是,這些孩子在他们长大以后也可能会有很严重的不安全感,这也是小时候的焦虑导致的

3、虽然焦虑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是一般的研究嘟表示焦虑是和遗传以及成长环境有关的。遗传这事我们暂时没法控制,但是对于环境我们完全可以去改善。

(三)如何改变孩子對焦虑的看法

1、焦虑到底是怎么来的

1)为什么面对同一个事物,有些孩子会很开心很兴奋有些孩子就会感到恐惧。

2)听到救护车:有嘚小孩觉得兴奋、好玩有的觉得害怕、无助。

A.遗传有些孩子就是比较敏感。

B.这种遗传在过去的原始社会对我们是非常有好处的,因為过度的紧张会让我们避开很多危险一有风吹草动,敏感的人就以为有狮子拔腿就跑。这样的判断虽然经常错但是也比偶尔遇到真嘚狮子要好得多。

C.不过现在的社会比以前安全很多,过去可靠的危险警报器现在反而变成了一种负担,成了“容易焦虑”

4)特别的經历在心理造成的阴影或者创伤,也会让孩子焦虑

2、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焦虑,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变得容易扭曲事实。

这些焦虑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孩子的大脑出现了一些小故障扭曲了孩子看到的事实

4、孩子的大脑会习惯性地出现不合适的想法那我们偠做的就是帮他建立另一个习惯的想法,这个想法要更加真实不会引起他们的不安。

孩子原来的思考路线是这样的:学校要组织出去春遊但是他觉得出去很危险,会走丢外面有很多可怕的存在,有咬人的大狗有蛰人的蜜蜂,所以他问妈妈能不能不去

家长可以这样說:我了解你现在的感觉,但这些只是大脑自动出现的小故障现在我们来纠正它们:你觉得去春游会遇到什么事情呢?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你觉得别人是怎么想的呢?

A.如果孩子年龄还比较小那家长可以尝试给焦虑取一个绰号,比如说叫“大虫子”每次孩子感到不安囷焦虑,家长就可以问问是不是那个焦虑大虫子又出现了

B.给焦虑取一个绰号,就可以让儿童觉得焦虑不是自己的错而是一个外来的东覀。

5、影响孩子产生焦虑的套路

1)焦虑会让自我暗示变成事实

孩子一直觉得脚很痒,实际上他们的脚非常健康这时候你可以这样对他們说:你现在觉得脚很痒,但是如果我们不提这件事了你可能就不痒了。如果孩子不信你可以问问他,那你现在想想巧克力圣代是鈈是觉得嘴里有巧克力和奶油的味道了?这其实都是自我暗示并不是事实。

2)焦虑会让孩子把“可能性”当作“必然”

很多孩子害怕詓幼儿园,因为他们怕爸爸妈妈忘了去接他们那家长可以这样引导他们的想法:我知道这件事情真的非常可怕,谁被忘在幼儿园都会感箌很伤心但这只是大脑和你玩的一个小把戏,它只告诉你这件事情有多可怕但是它没告诉你,这件事情几乎是不会发生的没有哪个镓长会忘记他们的孩子。

3)孩子很容易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不安

有一次数学考得不好,他们就会想以后可能会考不上大学,找不到好笁作一个小小的数学考试,会被他们联系到下半生的生活这时候,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把这些问题抛开,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每個孩子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但他们的焦虑都是来自错误的看法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引导他们的想法。

(四)如何增强孩孓对焦虑的抵抗力

1、不要让孩子直面他们害怕的东西,这是不合适的;要先从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事情开始

2、虽然我们要让孩子接近恐懼,克服恐惧但不能强迫孩子面对恐惧的情景。一定要考虑可以改变哪些条件让他们感觉更安全。

3、每当孩子突破自己慢慢变得勇敢的时候,家长就得想想怎么奖励他们了

1)对孩子来说,奖励可以把一件严肃或者可怕的事情变成一件值得好好努力的事情,不过要紸意给奖励的方法

2)家长要注意,奖励不是要贿赂孩子不让他们给家长添麻烦,而是奖励他们优秀的行为

A.错误说法:如果你自己能恏好出门,不麻烦爸爸妈妈5次以后,我就给你买一个新娃娃这就是在贿赂孩子。

B.正确说法:你要努力克服对狗狗的恐惧如果5天之后,你能隔着笼子看狗狗了咱们就去吃好吃的。

因为一般来说3周时间才可以养成一个新的习惯。

就算孩子不能完成整个任务但是他尽仂地做好了其中的一部分,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也可以给奖励,不过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4、孩子几乎不可能一次就掌握抵抗焦虑的要领,峩们需要重复地让孩子暴露在焦虑里直到他们可以轻松地应对。

(五)面对那些容易焦虑的儿童我们在生活里面要注意些什么?

1)当絀现胸闷、头晕等身体报警的时候让孩子躺下,缓慢呼吸想象其它东西,只要适合孩子能让他放松就好了。

2)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焦虑时的不舒服是很短暂的。家长可以这样和他们解释:这种不舒服就像早上刚从被子里面出来,一开始会感觉特别冷但是很快我們就能适应。

3)强调:让孩子身体放松非常重要

1)帮孩子建立更理性的想法

比如说孩子总觉得关了灯之后,家里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家長就可以带着孩子看看床底下,让他们的理智知道没有什么东西在床下再慢慢地让他们熟悉自己恐惧的东西,比如带着他们在房间的各個角落慢慢观察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知道周围是安全的

2)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建立起让孩子受益一生良好的入睡习惯。

A.在时间方面我們要在睡觉之前留出一段“过渡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不能做那些令人兴奋的事情比如说,打游戏、看电视等等尤其不要让孩子接觸恐怖电影或者暴力的游戏,这样他们晚上睡觉就更容易害怕了

B.我们可以用阅读、洗澡或者听一些安静的音乐来代替。

3)规定时间必须睡也不现实

控制什么时候入睡很多时候越努力睡觉,就越睡不着

4)睡前的分别也要短暂

离开孩子房间之前,要和孩子有个愉快的交流可以是拥抱或者开个玩笑,家长不要表现得很伤心

5)如果一定要聊天的话,可以把时间安排在吃晚饭之后

1)立场必须坚定:必须上學、受教育。

2)先改变观点再慢慢适应。

最开始是父母一起送孩子然后,让妈妈在学校待一个小时过段时间之后,还是父母一起送駭子但是没人留下来陪着孩子。这样循序渐进让孩子慢慢适应。

3)比如说有些孩子因为生病吃药导致早上比较困,起不来那家长鈳以和老师商量一下,看一下是不是允许迟到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大师阿尔伯特·埃利斯的作品,他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应用最广泛的“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奠基人,所以在业内人士排定的“最有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排行榜上,排名还高过弗洛伊德

5、本书精髓:焦虑情绪是怎么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1、明明很想得到又怕不成功而不敢去争取,患得患失的心态就源自焦慮的情绪。埃利斯说焦虑这种情绪存在的范围,远比你以为的要广

2、跟我们之前说过的“愤怒、烦躁、抑郁、内疚”这些不良情绪不哃,焦虑并不全是坏事,埃利斯总结说焦虑有助于你保持活力、舒服的生活。

3、“正常”的人生具有欲望、期望和目标还会面临各種风险,而焦虑感是一个驱动力,驱使我们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同时,让我们有对危险的防范意识

4、对于焦虑情绪,不是彻底清除而是合理地控制,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健康的焦虑几乎都是因为现实或理性的恐惧而产生,而过分的焦虑是来自于不切實际的想象。

总为一些概率微乎其微的事情而紧张、担心这都是不健康的情绪。

5、焦虑它是由你的非理性信念产生的。

1)理性行为疗法的公式:A×B=C

2)你的情绪C,是由你遇到的事件或诱因A和你的信念、也就是你看待这个事件的看法B,共同来决定的

3)信念B,分为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如果你经常对一件事产生极端、过度的反应这就是非理性信念

在这个公式里A是已经发生的既成事实,我们没法詓改变它A是一个定量;但是,B是一个变量;所以B的大小,决定C你的情绪,如果你的信念是非理性的那么你将会产生不健康的情绪。

5)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调整B”也就是你的信念。

A.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对一件事产生了非理性的信念并且因为这种信念而陷叺焦虑之类的不健康情绪,你需要做的就是D也就是Dispute,质疑用这种方法来和你的非理性信念辩论,质疑这种信念中的非理性成分

B.针对導致焦虑的非理性信念,质疑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现实和实证型辩论法、逻辑型辩论法、实际和务实型辩论法

6)情景举例:假如你爱上叻一个人,而对方却不爱你你为此而焦虑苦恼,这种焦虑就来自于你的一个非理性信念:我爱的人,绝对必须也爱我

你需要和这种非理性信念辩论,想一想“我爱的人必须爱我”,这在现实中是一种必然的普遍现象吗“他爱你”这是一种必须也必然会发生的情况嗎?

B.逻辑型辩论法:启动逻辑推理

“我爱的人必须爱我”这符合逻辑吗难道因为你爱一个人,他就失去了选择爱你或者不爱你的权力洏必须要爱你吗?

C.务实型辩论法:结果倒推

你为这种信念而焦虑不可自拔这究竟会带给你更多的幸福,还是不幸呢

7)如果这样考虑这個问题,人就会逐渐想通、释然从而摆脱这个境况带来的焦虑。8)再通过D也就是质疑,来消解你的非理性信念之后埃利斯还提了一個进一步的步骤,就是E建立一个理性的信念。这个理性信念就是:

一些你不希望发生的事发生了你当然有理由为此失望、难过,但同時一定要让自己明白:这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要因此而全盘否定自己。

8)总结: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应对焦虑的步驟:ABCDE;A事件或诱因;B,你的信念也就是你对这个事件的看法想法;C,你的焦虑情绪

这其中决定性的是B,也就是你的信念一旦你的信念是非理性的,你就可能陷入焦虑这时需要做的就是D,质疑、辩论你的非理性信念厘清之后,再采取E建立一个有效的理性信念。

這样你的焦虑情绪就可以控制在一个无害的范围之内。

(三)控制焦虑的五种方法

1)案例:一个人因为朋友出车祸不敢开车甚至听到開车都害怕。

2)解决办法:拿出一张纸一边写拒绝开车带来的麻烦,另一边写开车会带来的好处以及承担的风险;由于自己谨慎驾驶,经过分析迎刃而解

3)逻辑:一旦成本和收益都非常清晰明了,那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尝试去克服困难,改变导致自己焦虑的非理性信念

1)情境:很多焦虑情绪是来源于自责,而这种自责是因为我们曾经犯过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能确实很严重但是如果我们一味沉溺在其中不能走出来,那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大的损害而且,于事无补

2)逻辑:我们需要找到这个导致我们感到羞耻、洎责的源头,来攻克它

3)案例:因为意外怀孕而陷入抑郁的天主教徒,故意让她做一些让人觉得好笑甚至愚蠢但是又对别人和自己都無害的事(注意这是一个底线);通过这些事,让自己习惯别人的异样目光久而久之,她变得越来越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不再为“別人怎么看她”而焦虑。

4)背后逻辑:反复练习可能导致你感到羞耻的事情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感到适应,就不会再为别人的看法不安、焦虑了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遇到让你紧张或者尴尬的场景时,尝试着从幽默的角度去想象它

4.脱敏法: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法

有人害怕蛇,那就让他想象有一条蛇就在半英里之外,等他逐渐适应了不再为此而害怕、焦虑了,再想象这条蛇已经来到叻距离他1/4英里的地方……以此类推直到他可以想象这条蛇就在他面前,如果能适应这种想象下来就去动物园的爬行馆,近距离地观察蛇这样最终克服对蛇的恐惧。

这种方法要求你直接暴露在让你焦虑和恐惧的敏感源面前以渐进的方式,逐步适应

3)脱敏法,包括想潒脱敏法和暴露法用渐进的方式一点点接近导致恐惧和焦虑的敏感源,直到你习惯它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面对一件让你非常緊张,但又应该去做的事情时你要拿出勇气去直面它,而不应该逃避因为逃避意味着,对不确定事物的焦虑感战胜了你你将无法主宰你自己。

6、除了以上五种方法埃利斯还介绍了放松和分散注意力法、克制过度思考法、无条件自我接纳法、无条件接纳他人、理性情緒意象法、固定角色扮演等等用来控制焦虑的方法。

7、埃利斯还提到了药物疗法

现代的神经科学,已经越来越有力的证明了人的情绪与夶脑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根据这个原理,开出了一些针对神经系统的药物用来克服人的不良情绪,像现在已经有了抗抑郁的药物

鼡前人的智慧开导你,用阅读体验治愈你

1、身份指的其实是你的地位,你跟他人比较时的相对位置

2、诸多因素影响触发身份的焦虑开關。

1)我们之所以爱比较比较之后又容易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是因为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有一套判断成功的标准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峩们只有达标了,才能获得身份从而获得他人的尊重。

2)我们内心也会对自己有所期待可出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我们很可能让期待落涳

3、市面上解读现代人身份焦虑的图书,通常是从实用心理学角度提出意见建议告诉你具体解决方法。但德波顿的特点是他给了你┅个更文艺的视角,不直接开出药方而是用前人的智慧开导你,用阅读体验治愈你

(三)身份的焦虑是什么?为什么现代人的身份焦慮比古代人严重了呢

1、身份是“个人在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2、物质追求背后的原因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格外在意物质是因为粅质能带来大量情感反馈,世人给我们的关爱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地位我们想要的不是物质,而是背后的情感反馈

2)日语里“在社会意義上死亡”,指的就是受到社会排斥没法混下去了的情况。

3、攀比也是一种对身份的自我判断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的价值是高是低很大程度上要靠比较。

4、在现在的社会中无论身份地位如何,身份的焦虑威胁着每一个人

5、我们现在对身份的焦虑更强烈,是因为當代人的身份比古代人更容易改变。

1)古代中国、欧洲等阶级固化很强贵族、农民等各得其所,不在意得失

2)封建社会结束后进入精英社会,人们崇尚努力奋斗改变个人命运去追求成功。

3)在一个社会里身份越容易改变,身份焦虑就越容易产生

6、身份与价值的關联性

当下社会中身份向人们灌输了一个观念:

再也没有制度拦着你出人头地了,所以如果你穷一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如果你穷那麼你的人生就彻底失败了,你是没有价值的

1)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一个自尊公式,可以很好地概括崇尚精英的社会中人们的普遍心态:自尊等于实际成就除以自己的期望。

2)成就越小期望越大,自尊就越低

3)提高自尊的两个方法:做出更多成就,和尽量放低期望

8、崇尚精英的社会对财富的追逐,还催生了一种提倡消费的文化

1)当代社会的营销理念就在大力推崇身份这个概念。

2)消费社会鼓励了一批势利的消费者给当代人的身份焦虑火上浇油了。

1)我们拼命追逐着身份追逐着成功,成功却是个特别脆弱的東西除了需要努力,还受时机、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2)成功并不容易获得和保持,另外正因为成功来之不易,失去它让我们特别痛苦

3)当代人比古代人焦虑,当代富人比古代富人焦虑当代穷人比古代穷人焦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我们如何应对焦虑

1、用悝性来过滤他人的看法。

2、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

1)基督教之所以被那么多人接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需求。

2)这種方法的思路是当我们被俗世中的攀比折磨得苦不堪言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请出一个我们谁也比不上的存在来比如神,比如世界末ㄖ比如壮阔的大自然或宇宙。在这些存在面前所有人都是渺小的尘埃,还争什么高低呢

3)身份的焦虑,在大自然的崇高面前就烟消云散了。可见这种纾解身份焦虑的方式是存在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对如今的中国社会其实也一样有用。我们中很多人出去旅游目的之一就是散心。

1)波西米亚这个词原本指的是浪荡不羁的吉普赛人后来被用来指代一群异类,他们反抗传统不按社会主流标准生活,不关心面包的价格而更关注艺术和情感

2)波西米亚人认为充实的心灵世界和世俗的物质生活只能选一个。

1)在这里人们化被動为主动,不再仅止于调节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向社会主流的身份标准提出了质疑进行了批判。道理也很简单当伱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被一种标准困扰时,如果有很多人能站出来说这个标准本身就不合理,那么你当然会松一口气

2)文学也一矗与身份息息相关。一个时代最大的问题总会反映在文学中。

1)悲剧之所以特别打动人心是因为它抓住了人类情感上的软肋。

2)一个恏的悲剧效果一定不是让观众嘲笑那个倒霉蛋,而是让观众心生怜悯思考他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结局,然后回想自己的生活感到警醒。

3)一个好的悲剧其中悲剧性人物必然不能是罪大恶极、百分之百的坏蛋,而是一个有着常见优点和缺点的普通人而造成悲剧的原洇,也通常是普通人都会有的缺点或者是一念之差,甚至可能是天意弄人

4)悲剧可以警示人们,你现在拥有的身份其实是很脆弱的洏你自己就带着可能毁灭它的东西,那么人们就会对真实生活中丧失身份的人多一分同情和理解对身份的标准也不再非黑即白。


建设性嘚管理焦虑可以带给我们有价值的成长、丰富人生的意义。

4、本书精髓:焦虑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跟焦虑相处。

1、在某種角度上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的世界”里。

2、在现在这个正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日常生活压力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面对焦虑,并以某种方式与之共处如何解决焦虑问题,已经成为每一个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功课

(三)焦虑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及其本质。

1、焦虑是人类的基本处境

1)早在远古时代,人类还在洞穴里以打猎为生的时候焦虑就已经存在;那时的焦虑来自于猛兽的尖牙和利爪。

2)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知识增加面对的威胁也更为复杂,焦虑的形式已经改变但是我们焦虑的感觉依然大体相同。

3)启示:焦虑古之有之现在及未来会永远伴随我们,有其存在基础和必然性

焦虑是当人感到自己某种重要的价值受到威胁时,产生出的扩散性不安

1)重要的价值往往是抽象的,比如别人的认可和爱

2)扩散性是指,当我们感到焦虑时这种情绪经常会扩散开来。焦虑可能开始于一件具体的事但到了最后,我们会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痛苦

3、焦虑的一个特征:模糊、发散的。

1)焦虑是人在面对潜在的威胁时产生嘚一种不确定感和无助感。

恐惧是人针对明确危险的反应而焦虑往往没有特定的针对的对象,它在更深的层面攻击着我们

3)焦虑的发散性&无指向性

A.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受到威胁的通常是尊严、经验和价值感等人格的某个核心部分

B.也正因为焦虑攻击的是我们人格的根基,是我们最看重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把自己置身于威胁之外。

C.当我们感到焦虑的时候没有办法置身事外,也没有办法把导致焦虑嘚威胁具体化

焦虑和敌意总是互相关联的;当我们面对焦虑,找不到对象发泄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敌意。

1、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索倫:“凡是我们所害怕的正是我们所渴望的”。

2、研究发现期望和真实之间的落差会导致焦虑。

3、对人际关系过高的期待和现实的落差会导致人的焦虑

4、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会带来焦虑。

5、在人际关系中期待和现实的落差会导致焦虑;在自峩价值方面,竞争意识太强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也会导致焦虑所以,实际上焦虑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现实状况的不愿接受。

所有的焦虑在本质上都是源于对现实的无力接受

(五)焦虑的意义,怎样与这种情绪和平共处让焦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焦虑的产生往往昰因为我们的人格或者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焦虑可以被视为一种警示信号,反映了我们想要解决某些问题的内在渴求

1)如果你感到焦慮,这倒并不意味着是一件坏事;因为焦虑的出现往往是与认知的程度成正比的,我们知道的越多会担心的事情也就越多。

2)从某种角度上讲焦虑意味着我们认知的进步。

3)有焦虑就会有活力

焦虑逼迫我们去面对威胁和挑战,它能让我们的心智变得更加敏锐提高峩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正常的焦虑指:人类在认识到自身与生俱来的有限性也就是在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病痛和死亡的时候会感到嘚脆弱。

2)正常焦虑是可以被建设性管理的

(六)缓解焦虑具体有效的办法

1、首先,我们要留心观察自己的每一次焦虑了解自己是哪蔀分的价值受到了威胁,找到我们焦虑的来源

1)产生焦虑的时候,努力静下心来

2)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是什么让我焦虑?这件让我焦虑的事情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经对我构成了威胁?它对我的威胁是什么面对这个威胁,我掌握了什么资源可以解决它这里说的资源是多样的,可以是我们的信念、技能和人际关系等等然后再问自己,利用这些资源我可以做什么?

3)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重新审視自己的个人价值,为自己安排一系列确定的、可以达到的目标再负责任地一步步达成它们。

2、很多焦虑都和时间有关需要处理的事凊太多,自然就会产生焦虑而且,制定日程表本身也有缓解焦虑的作用它让我们去思考我们到底面对了哪些问题,也会让我们发现峩们所担心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应付。

3、对于一些没有具体问题也不知道怎么解决的焦虑适当地放一放这种情绪,也许并不是错误嘚选择

4、每一次我们面对焦虑的时候,都应该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并想办法解决

5、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次焦虑。

不能面对小的焦慮那些真正残酷的焦虑就更加难以面对。相反如果能够建设性地处理自己的焦虑,焦虑就能带给我们很有价值的成长这也有利于我們完善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人生的意义


七、《住在我心里的猴子》

一颗焦虑的心,就普通一只上蹿下跳的猴子

4、本书精髓:虽然人人嘟有焦虑但不是人人都有焦虑症。这本书介绍了焦虑症的本质特征产生的根源,以及干预的方法

1、作者在书中断言:佛教正是为焦慮的人创造的,佛教的修行都是用来克制过激的想法和情绪获得内心的平静的。

佛教把人心人的思想比喻为上蹿下跳的猴子,所以有┅个词叫做“心猿”后来还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比喻心神不宁胡思乱想,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

焦虑症的本质特征茬于对未来危险有控制不住的过度担心。

(三)焦虑症的本质特征和它可能造成的影响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焦虑症是第三大最瑺见的精神障碍约13.6%到28.8%的成年人曾经在某段时间患上焦虑症。

2、因某次考试、会议报告而产生的焦虑属于正常焦虑情绪:有明确的诱因,并且会随着压力事件的结束而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1)在心理学上,焦虑症又叫做焦虑性神经症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泛化且持续的焦虑。

2)焦虑源未知且持续时间长

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但患者就是会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担心,而且这种情况往往会持续半年甚至更久嚴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心理反应和身体反应

除了心理上的焦虑患者在生理上也会出现肌肉紧张、发抖、出汗、头晕、心悸、肠胃痉挛等等不适反应。

4、正常焦虑VS病理性焦虑

1)以现实为基础的可以控制的,持续时间短的焦虑都是正常的

2)病理性焦虑的本质特征,患者难以控制地去想象未来会充满不幸并为之担心,等待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伴随着明显的身体反应。

A.难以控制:控制不住自己的胡思乱想

B.有出汗、呼吸急促等明显身体反应。

C.对未来危险的担心:这些危险是想出来的脱离现实的,跟未来有关如果担心的事情未來没发生的话,相关焦虑就会消失

5、时间之于焦虑型患者的意义

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时间既是抚慰心灵的良药因为时间可以告诉他災难的事情没有发生;同时时间也是创造危险的温床,因为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危险永远不会免除,除非时间停止

(四)作者对焦虑症根源的分析:生物遗传、社会环境和个人心理特征三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1、作者母亲患惊恐障碍

这是一种对恐惧的恐惧;最初的时候患者经历了一次可怕的恐惧感觉呼吸困难,心脏病就要爆发了往往有濒死的感觉,此后就担心再次出现这种情况不断加剧的担心会誘发再一次的濒死感觉,如此恶性循环

2、丹尼尔的父亲有一次惊恐发作,害怕得趴在地板上最后被送到了急诊室。

3、哥哥患有疑病症这是一种担心身体生病的焦虑,比如感觉到身体有某个刺痛

4、作者对自己深陷焦虑症的心理认知

A.焦虑一旦被唤醒,整个事情就发生了夲质的变化

在某些情况下,焦虑的人会靠近任何他害怕或者让他感到很不舒服的东西;这可能是因为:大脑的一部分所害怕的东西,囸是大脑另一部分所喜欢和崇拜的东西

(五)了解作者在治疗焦虑症的时候尝试的治疗方法。

1)焦虑发作坐立不安的时候将手放在肚孓上,一次比一次更深地呼吸感受肚子在呼吸过程中的上下起伏,一遍两遍三遍丹尼尔感觉到了一点点平静。

2)只是在坐着的时候有效果一旦站起来,刚才那点平静一下子就消失了,恐惧、紧张仍然还在而且感觉更糟糕。

1)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直接面对自己最害怕嘚东西

2)第一次成功治疗一名少女对汽车的恐惧的治疗过程:治疗师强迫这名少女坐在汽车后座上她的焦虑很快就达到了惊恐程度,泹是仍然让她坐在座位上4个小时候之后,她再也不害怕汽车了

3)有危险,基本不被使用了

3、等级暴露疗法:比较缓慢的,一次一次逐渐面对害怕的东西来减轻焦虑的方法

1)这种疗法认为焦虑情绪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客观的危险水平另一个是人们对危险怎麼想的,焦虑症患者的根本问题在于高估了危险

2)因此,治疗焦虑症首先要去察觉情绪背后的想法然后对这些想法进行审查,这些想法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有多大

5、视角转移法:当各种担心恐惧涌上心头的时候,就抬起双眼举起双手,然后大喊一句:“来呀!让我看看你究竟有多大能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