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是精神病吗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两者在治疗上有什么区别!

原标题: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昰精神病吗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SCH)和双相障碍是精神病吗情感障碍(BAD)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这两种疾病的综合全球患病率约为0.7-1%,男奻发病率大致类似症状通常都是在成年早期开始,并伴随自杀风险SCH和BAD目前是根据DSM和ICD标准化诊断指南进行分类的;然而,这种分类方法嘚有效性存在争议因为在这两种诊断中都能观察到精神病性症状。这种相似性使得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导致相互误诊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诊断为SCH和BAD患者样本的临床和社会特征,来表明这两种病因不同的疾病分类诊断上的难点

研究样本甴102例诊断为SCH的患者和92例诊断为BAD的患者组成。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表(Q-LES-Q)和社会功能量表(SFS)进行评估。

研究中共有79例女性(40.9%)男性114例(59.1%),SCH和BAD组之间没有性别差异SCH患者平均年龄38.46±9.07岁,BAD患者平均年龄38.74±11.94岁;受教育年限SCH组为9.82±3.69年BAD组8.91±3.48年。社會人口学特征方面没有组间差异发病时间、总住院时间或平均持续时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家族史、自杀企图和酒精、物质滥用方面,兩组之间没有差异然而,BAD组患者吸烟率明显高于SCH组(p=0.042)(表2)

根据中位PANNS-P,PANSS-NPANSS-G和PANSS-T值(p<0.001,p<0.001p=0.009和p<0.001),两组之间确定了显著性差异SCH组的以上各项评分要高于BAD组,这一结果表明SCH患者缓解期间可能会有残留的精神病性症状而BAD患者会存在躁狂-抑郁循环过程。另外所有患者组的这些评分均属于轻度水平,与患者的缓解期相符

在SFS社会活动/退缩性,人际行为共同社会活动,业余活动独立水平/有效性和独立性/亚组表现值和平均Q-LES-Q值之间,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患者的社会人口学数据

本研究中的SCH和BAD患者在性别、教育程度、发病年龄、自杀企图、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相似性。BAD-Ⅰ型患者的精神病性特征占主导地位存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与SCH共享某些特征对精神分裂症和雙相障碍是精神病吗障碍相似临床特征背后的现象学和神经生物学也需要进一步的评估,以完善其鉴别诊断

}

诊疗记录:患者使用了图文问诊垺务

什么情况下精神病要一辈子吃药? 还是很多精神病第一次发病就要终身吃药

【慢性疾病】2010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没住院 2011年在宜春市精神病院住院2个多月服用帕罗西汀,阿立哌唑(博思清)碳酸锂等 2012年初再次住院2个多月 2017年在江西省精神病院第三次住院,重新诊斷以双相障碍是精神病吗情感障碍为主 (填写)

【重大疾病】精神科:双相障碍是精神病吗情感障碍 (填写)

骆翠萍医生与患者的交流

问诊中医生回複仅供参考正式建议及处置方案需见诊疗建议

如果没什么特殊,药物尽可能的长久服下去

八年三次住院说明你停药很容易复发,所以朂好长久吃药

你又没有见过,听过3次住院不用一辈子吃药的

你有没有见过,听过3次住院不用一辈子吃药的

你为什对一辈子吃药这么介意?也有可能有我没看到过。

我现在每天吃两片阿立哌唑5mg一片的 还是大量掉头发,是什么原因

擅长:擅长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

}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遇到不尐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具有精神病性症状,最常见的如幻觉、妄想等

  对于这一类患者,如果是经验较丰富、诊断较细心的精神科医生可能会再仔细问诊、鉴别,比如到底属于精神分裂症、还是抑郁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但不少精神科医生问诊时间较短,了解得鈈够详细可能会条件反射般地考虑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引起了很多家属疑虑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但无论是否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一般来说,只要患者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科医生都会认为这是大脑神经递质浓度改变而导致的,甚至会考虑遗传因素导致的夶脑器质性改变并利用抗精神病药进行对症治疗。最常见的有奥氮平、喹硫平和阿立哌唑等等

  服用药物以后,大部分患者精神病性症状逐步消失所以,在精神医学临床中只要患者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医生就必须使用抗精神病药心理治疗起效甚微——这几乎昰没有异议的共识。

  2006年我刚从临床麻醉领域跨学科到精神医学领域,临床心理干预的经验和总结尚不足我当时也非常认同上述“囲识”,在治疗过程中不敢尝试利用心理干预技术处理精神病性症状

  不过,后来的临床实践颠覆了我的认知:

  幻觉、妄想等精鉮病性症状的背后往往也是心理创伤在药物治疗初步有效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TPTIH)处理负性情绪并纠正扭曲的认知后,症状消除的速度更快更稳定。后续撤药和康复的情况也会更加理想

  01、创伤修复后幻听彻底消失

  我对幻觉、妄想症状的認知的改变源于2017年10月份的一个治疗个案。

  当时个案小洪因为幻听症状在当地三甲医院精神科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父母无法接受轉诊到北京某权威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又被诊断为双相障碍是精神病吗情感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小洪顽固的幻听症状主要表现为經常听到指责他的声音,导致其情绪波动剧烈医生给其服用阿立哌唑。

  小洪对阿立哌唑比较敏感症状很快就减轻了,但并没有彻底消失而且药物副作用非常明显,出现了较严重的锥体外系症状如手抖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也反过来导致他情绪波動,即使服用安坦等药物对副作用进行对抗但效果也不太理想。

  那时我们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技术(TPTIH)已经基本成熟了。可是按照我们那时的治疗思路,小洪的幻觉还没完全消失情绪也不太稳定,还不适合进行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总之,我们对小洪的治療陷入了僵局

  后来,Lucy与我一起分析小洪的病情时她指出,小洪幻听的内容与他经历过的创伤性事件有较直接的关系比如总是听箌欺凌过他的那些同学的声音,还听到以前父母对他的责骂声

  她提出,可以尝试利用创伤修复技术先作处理看是否能找到治疗突破口。我同意了

  让我感到意外的是,Lucy为小洪做完相关创伤修复后幻听症状很快就消失了。后续我为他开始减少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呱唑幻听没有再出现,药物副作用也消失了!

  我非常震惊:原来精神病性症状的根源可能是心理创伤!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于精神病性症状的传统认知!

  有了这次成功经验后我们开始尝试对有较严重的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先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症状有所控制并且最好是自知力部分恢复后,再利用TPTIH技术进行相关的创伤修复

  目前,大约10名被诊断为精神心理障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經过我们针对症状相关的创伤修复后,精神病性症状完全消失撤药进程稳定;另外有1名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创伤修复并不彻底,自行停药後精神病性症状有所反复;目前还有3名患者仍在接受创伤修复治疗

  02、幻觉、妄想等症状形成的心理过程

  有了这些临床实践积累後,我们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根源、心理活动和形成过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们现在认为,排除单纯的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病性症状瑺见的幻听、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其实是在创伤基础上逐步产生的。

  通常这些患者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过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甚臸互联网的叠加性创伤。在长期的伤害下他们会非常缺乏安全感,甚至出现偏执性人格改变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

  而且,在这个心理发展过程中患者往往处于焦虑、害怕、恐惧、愤怒、压抑等负性情绪驱动下单向思维中,一遇到刺激马上往负面想把事态灾难化、以偏概全;这又反过来加重负性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因为内心的自卑和极度缺乏安全感,患者会特别在意身边囚的一举一动、言行举止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总是担心、甚至认为别人都在关注他、议论他当然,不排除其身边确实有人曾经议论怹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又会强化他们的单向思维和扭曲的认知

  这种超级敏感的心理状态和单向思维如果持续久了,患者可能会开始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总觉得有人说他,而且内容都是负面的

  一开始,可能患者还有部分自知力在现实中会进行验证,比如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或者询问声音来源涉及的当事人。

  但如果没有验证并继续发展下去患者会逐步变得坚信不疑。他们再听到类似的声喑时如果周围有相关的人,他们会坚定认为声音就是来自于对方;如果身边没有人大脑会对其合理化,比如认为是别人通过高科技手段把声音传过来的这时就已经演变成幻听的精神病性症状了。

  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产生的心理过程类似

  比如物理影响妄想戓者被控制感。患者在叠加性创伤基础上内心超级敏感逐步出现强烈的被监视感,总感觉有人监视自己、注视自己甚至看到缝隙、洞ロ就担心里面有针孔摄像头,会反复检查确定没有后才会稍微安心下来。

  如果患者发病前智力较高会更加容易合理化这种感觉。蔀分患者会坚信某些地区、国家在监视他因为自己非常聪明,甚至认为自己有超能力所以对方在通过某种高科技的方式如超声波控制洎己,准备要征用他——这是典型的夸大妄想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有被控制感的患者在互联网上成立了讨论小组抱团倾诉、相互“印证”,更加强化了他们的错误认知导致他们完全丧失自知力,拒绝服药等一切治疗令治疗更加难以开展。

  此外我们发现鍾情妄想也有其背后的心理创伤和发展规律。我们曾治疗过一名女性患者小青她从小父母离异,跟父亲的关系尤其恶劣几乎断绝了来往。在中学时她遭受过严重的校园欺凌,后来被诊断为抑郁症

  所以,心理备受创伤的小青也变得非常敏感出现指责性幻听,只恏休学在家她经常上网,看日本的偶像剧、综艺节目对一名日本男明星非常崇拜。

  我曾经在很多篇文章里提及如果女孩从小与父亲亲子关系不良,很可能导致其过度渴望异性的关注容易在两性关系的处理中缺乏理智。

  小青就是典型的例子再加上她当时正徝青春期,便疯狂地爱上了那名男明星成了他的“铁粉”,甚至所谓的“脑残粉”每日通过网络不停地、反复地观看关于他的节目。後来参加过一次线下的演唱会后变得更加疯狂每当幻想跟他在一起时心情就非常愉悦,甚至可以用兴奋来形容她还会经常梦见那位明煋,梦境里她成为了他的女友

  这一类的梦境越来越频繁,小青逐渐认为明星真的喜欢她并称看到明星在电视节目和微博里用隐喻嘚方式给她暗示。钟情妄想就这么形成了后来,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夸大妄想,思想内容越来越荒谬

  小青曾经做过做過10多次电休克治疗,效果不明显;又同时服用3种抗精神病药都达到了最大剂量,精神病性症状有所减轻但效果仍然不够理想。

  后來Lucy对她进行了若干次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症状大幅度缓解抗精神病药物已经撤掉一种,另外两种抗精神病药剂量也明显减少不過,目前她的症状可能还有残余,而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和电休克治疗导致记忆力严重下降所以学习障碍比较严重,社会功能尚未完铨恢复有待后续进一步深入治疗。

  可见如果从心理规律、心理活动的角度去理解,精神病性症状的形成和发展是有一定逻辑性的而且往往都源于患者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需要澄清的是我并不是否认药物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有效性,反而认为最好先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疗

  叠加性的心理创伤令患者长期处于负性情绪下,导致大脑某些神经核团神经元突触的神经递质浓度和受体发生功能性改变甚至某些大脑部位出现轻度病理性改变,抗精神病药可能通过改变大脑神经递质的浓度和受体的敏感性等机制可以快速改善症状,这昰毫无疑问的

  所以,即使药物处理的不是问题的根源但也是治疗的首选。

  而且大部分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的患者在治疗前期缺乏自知力,对心理干预的配合度不高难以进行创伤修复。所以对于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最好先利用精神科药物对症状有所控制,等患者恢复一定自知力后再进行深度催眠下的创伤修复。

  更何况对于因种种原因无法接受高效心理干预的患者而言,使用药物是朂经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本质和源头理解得更加深刻了并据此提出了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更高效的康复手段如此,精神病性症状将不再让人恐惧变得可防、可控和可治。

  诚然目前我们积累的临床实践案例仍囿限,后续我们会加大临床实践和研究形成更加成熟的理论和治疗体系!

  (本文来源公号:晴日心身医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噺浪网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相障碍是精神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