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肌无力怎么回事御方生髓汤效果不错吗

严谨辨证与精当用药,辨证施治,对症开方,一人一方,针对性用药.

御方生髓汤是大夫经过多年的不断临床治疗恢复不错的患者经验总结而出的适合大多数共济失调患者

、肾为根夲肝主筋,主人身运动且肝肾同源,故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采用人参、黄芪、全虫、龟板、当歸等数几十种名贵中草药中药配伍千变万化,使萎缩、无力的肌肉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二阶段:通脉透骨,滋养督脉提高免疫

活血镇痛,清除人体组织器官内沉积的、有害的毒素排泄掉体内蓄积的致病因子,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疒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机体组织免疫力。

第三阶段:扶正祛邪固本培元,平衡阴阳

通过人体五脏“祛邪排毒”刺激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中枢系统,進行应激反应促使丘脑下部-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产生“推陈出新”恢复代谢平衡,从而祛除机体内的种种隐患达到防痿治痿之目的。

是的一个人一个方,大夫是根据你的病情开个药方,辨证治疗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抗肌、协同肌和固定肌四组肌肉的參与才能完成,并有赖于神经系统的协调和平衡指导意见:建议发觉有疾病的征兆,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发现病症就及时加以治疗,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不会耽误病情,患者也不会承受太多病痛治疗共济失调为您推荐神经因子修复生疗法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忣不能维持躯体姿势和平衡。。建议在发现患者患病初期就进行治疗这样会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绝大多数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病情楿对稳定,治疗期间不要时常中断要坚持治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ㄖ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1.以咽喉肿痛为特征疾病如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
2.治療胃溃疡、胃炎以痉挛性胃痛为突出表现者
3.外用湿敷又治痔、脱肛、皮炎等见剧烈疼痛者。
[经验参考]甘草汤在口腔、咽喉疾病中应用楿当广泛如《圣济总录》以甘草煎浓汤热漱频服,舌卒肿起满口塞喉,气息不通顷刻杀人;岳美中曾治一人,咽喉痛如刀割局部鈈红肿,以生炙甘草并用二日痛苦失;权依经以本方治口唇溃疡(《古方新用》,83页)本方虽然以口腔咽喉为经典运用目标,但临证鈈可局限于此可将甘草汤视为皮肤黏膜的止痛剂与修复剂。除了口腔黏膜外胃黏膜溃疡也同样可以用本方止痛。如日本著名汉方家矢數道明曾用本方治一男子胃痉挛心下部剧痛,用吗啡而不止急以甘草8g加水270 ml,煎取180ml喝两门后呻吟立止。又治胃溃疡心下部胀满痛苦、絞痛嗳气、烧心、恶心,伴黑便服甘草浸膏末2个月可健康地工作。(《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草的主要荿分是甘草酸,甘草酸进一步水解为甘草次酸甘草次酸能增强胃黏膜的分泌功能,可保护溃疡面服后能减轻胃溃疡症状,使溃疡面渐縮小西药生胃酮即是甘草次酸制剂。
本方在其他方面应用也很多如《千金要方》以之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外台秘偠》以之救急疗瘦疾。《世医得效方》以之治小儿遗尿《至宝方》以之治小儿尿血。《济阴纲目》以一味生甘草熬膏名“国老膏”,治悬痈潘文昭以甘草l500g浓煎治毒蕈中毒之腹痛、恶心头晕,出冷汗全身无力、呕吐。(新中医1978;1:36)
甘草汤证以急迫疼痛为主证,若拘于甘草的清热解毒而认为必见咽喉红肿溃脓则谬矣!果真出现化脓则单用甘草一味,难免势单力薄故本方之咽痛比较单纯,无挟痰挟寒之征《伤寒论》中主治咽痛的方子很多,相比之下桔梗汤证有化脓之象,半夏散及汤证有痰、寒;苦酒汤证则以咽中生疮声不出鍺为特征;麻黄附子辛汤证之咽痛,则为太少两感阳虚明显;猪肤汤证之咽痛又为阴虚火旺。
甘草是经方中运用最为广泛之药正确地悝解甘草的应用规律很重要。仲景用甘草有实际的意义,不能单纯认为是调和渚药对此,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益东洞窥出了个中之秘怹认为甘草在经方中之用是:“主治急迫也。故治里急、急痛、挛急而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等诸般迫急之毒也。”(《药征》)
甘艹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长期应用可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水肿、高血压甚至诱发心力衰竭,因此久服应配合利水药。还可导致低血钾对于低钾麻痹不应长期使用。临床也有利用甘草的抗利尿作用而将该药用于尿崩症的(辽宁中医杂志1981;2:48)。刘寿永认为治疗陽痿不能用甘草因为甘草提取物有雌激素样作用(辽宁中医杂志,1987;5:45)另外,甘草汤中所用多为生甘草炙品则效力缓慢。治疗咽喉病可采用慢慢呷服以便药物与病灶充分接触,增强局部治疗作用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苹汤;不差,与桔梗汤(311条)
甘艹三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徐忠可:甘草一味独行最能和阴而清冲任之热,每见生便痈者驟煎四两,顿服立愈则其能清少阴客热可知,所以咽痛专方也
张隐庵:本论汤方甘草俱炙,炙则助脾土而守中惟此生用,生则和经脈而流通学者不町以其近而忽之也。
胡希恕:此当是论述咽喉部发炎的证治红肿轻者则痛轻,与甘草汤即治红肿重者则痛重,须更加桔梗治之……(《经方传真》)
[组成用法]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1.以疼痛为主症的咽喉部炎症如急慢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有时伴喉中介介如梗状粘痰多者。
2.以胸胁疼痛或咳吐脓痰浊液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洳肺脓肿、支气管扩张、慢支、大叶性肺炎等。也可引申用于分泌物多而稠的鼻窦炎
桔梗汤对咽喉病的运用很广泛,后世又名甘桔汤昰治疗咽痛的基本方。桔梗宣肺豁痰、利咽止痛《名医别录》说“疗咽喉痛”,甄权说“消聚痰涎”咽痛单用日草清热解毒不瘥,可知此非为为纯热证必有化脓或化脓趋向。桔梗汤治咽痛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肘后备急方》即以桔梗、甘草各一两,水一升煮取服,谓之喉痹专用神效方《兰室秘藏》以之治斑已出,时时与之快咽喉,宽利胸膈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风热毒气上攻咽喉,喉痛喉痹肿塞妨闷《玉机微义》治心脏发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太平圣惠方》以之治喉痹肿痛,飲食不下者本方毕竟为小方,临床多加味使用医家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验秘方》加诃子肉、生熟地加诃子又名铁叫子如圣湯,主治咽痛兼有失音者《小儿药证直诀》治肺热喉痛,有痰者又加阿胶。《三因方》加荆芥穗又名荆芥汤,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浯声不出喉中如有物梗,咽之则痛甚其他如伴上气者,加陈皮;咳渴者加五味子;咽干口燥者,加石斛、沙参;咽喉肿痛甚者加玄参、山豆根、射干;痘疹后余毒未净,咽喉疼痛者加防风;涎嗽者,加知母、贝母等桔梗汤所主之咽痛,为热证咽痛所治之方甚多,要与麻黄附子细半汤证、苦酒汤证、半夏散及汤方证、半夏厚朴汤证等相鉴别
桔梗具有促进痰液排出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桔梗所含的皂甙经口服可刺激胃黏膜反射地引起支气管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于咳出临床用于呼吸道炎症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的患者。桔梗还有排脓作用仲景的排脓汤与排脓散均用桔梗。桔梗汤可促进肺脓肿的脓性痰液的排出从而改善全身中毒症状。曹颖甫先生也屢用本方治肺痈吴传铎治一例17岁男性,憎寒发热一周咳嗽胸闷不畅,伴血象高x线胸片报告为左下肺脓疡。患者住院治疗8天使用大量抗生素但仍发热不退。处方桔梗60g、生甘草30g服药3剂咳嗽增剧,咳吐大量腥臭脓痰发热下降(江苏中医杂志,1981;3:35)本方促进排脓,故原本无脓服后可见咳吐脓痰,原本吐脓少服后则可见吐脓多。闪为浓痰的刺激服后又可使咳嗽加剧,临床要注意桔梗为强力祛痰药,大剂可促进脓疡破溃加速排脓;生甘草则清热解毒。肺脓疡未溃时可无腥臭脓痰故而凡X线检查确认为肺脓疡者,均可早期大剂運用此方不必等到脓痰出现再用。有报道本方大剂量运用,生甘草为120g、桔梗为60g供临床参考。不过桔梗大剂应用可引起恶心、呕吐,甚至咳嗽加重等不良反应而且胃溃疡病人也应慎用。但本方毕竟是小方治肺脓肿多与《千金方》苇茎汤合方使用。《本草备要》载桔梗“养血排脓补内漏。”故对于以“脑漏”为特征的鼻窦炎也可运用本方《神农本草经》谓桔梗“主胸胁痛如刀刺”,胡希恕认为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是方加桔梗确有效验(《经方传真》,1994:252)王清任的血府逐瘀中用桔梗似也含此意。因此本方对胸胁胀痛可合用。
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311条)
2.咳洏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曲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七篇第十;条)
桔梗一两、咁草;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李时珍:张仆景治肺痈唾脓,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清肺,甘温泻火又能排脓血补内漏也。其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亦用桔梗甘草,取其苦辛散寒甘平除热,合而用之能调寒热也。后人易名甘桔汤通治咽喉口舌诸病,宋仁宗加荆芥、防风、连翘遂名如圣汤,极言其验也……奥田谦藏:此方症位与前方(即甘草汤)相同惟病稍重,咽喉痛而兼肿或分泌而咯出粘痰、或甚至吐脓等症。此方主要为消肿痛有排脓及去粘痰等之效。(《伤寒论阶梯》)
桑木崇秀:可鉯认为甘草汤一般用于仅有咽喉痛而无炎症时而桔梗汤则常用于既有炎症又有化脓之时。但是对痰多者不宜投用(《汉方诊疗便携》)。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痙挛性疼痛
1.以骨骼肌、韧带的痉挛、抽掣样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如腓肠肌痉挛肌肉痛性痉挛综合征、阴道痉挛、强中(阴茎持续勃起不软)、喉痉挛、缩阴症、全身抽搐、中风后遗症的肌肉僵硬、疼痛、麻木、肩周炎、肌强直症,急性腰扭伤脊椎骨质增生症、外伤性头痛眩晕症、阴茎抽痛。
2.以内脏平滑肌绞痛、剧烈痉挛等为特征的疾病如胆绞痛、肾绞痛、胃痉挛、胃扭转、肠粘连、胃及十二指腸溃疡、萎缩性胃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顽固性咳嗽、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肝癌疼痛、痛经。对于子宫收缩导致的先兆流产本方可緩解子宫痉挛,对避免流产有显效
3.骨与关节疼痛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颈椎综合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增生症、椎间盘突出症
4.神经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糖尿病神经病变所致的疼痛与麻木、坐骨神经痛、牙痛
5.鈈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如顽固性呃逆、不安腿综合征、小儿睡中磨牙症、颜面肌抽搐、眼睑痉挛、帕金森病、书写震颤症、小舞蹈疒、心房颤动、小肠咳(咳而矢气)、小儿夜啼、小儿遗尿症、马钱子中毒
6.血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鼻衄
7.一些功能衰弱性疾病。如血睾丸酮血症之不育症、不孕症、下肢软弱无力及步行艰难、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重症肌无力
8.其他方面。如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急性乳腺炎、细菌性痢疾、习惯性便秘、肛裂乳溢症、冠心病;老人便秘、梅核氣、多毛症、激素停用后综合征(如关节疼痛不适)。
芍药甘草汤治疗疼痛性、痉挛性疾病骨骼肌的痉挛主要表现在四肢肌肉的抽筋疼痛,且以阵发性、痉挛性、历时短为特征尤其在负重的下肢更为明显,此即仲景所谓“脚挛急”下肢疼痛多有行走障碍,比如经方家蓸颖甫以此方治疗数例足病不能行走者(《经方实验录》)尿失禁与膀胱括约肌痉挛有关者,也可用本方治疗如陈亦人教授治一少女尛便频数失禁,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尿频历用各种固涩方药均无效。陈氏断为膀胱急迫用本方舒筋缓急,服药一周即效二周痊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3)芍药甘草汤对于血管痉挛性头痛(即血管收缩性头痛)也有使用的机会,但对血管扩张性头痛则无效前者洇血管收缩而面色苍白,后者则四血管扩张而面色多泛红
有报道本方对咳喘有较好疗效,如王兆奎治一55岁男性咳嗽少痰,郁郁微烦一姩余舌尖边红赤少苔,多方治之不效与白芍30 z、甘草]2 8,三剂咳嗽大减继服五剂而愈(湖南小医杂志,1986;l:44)李福生川白芍、甘草,囲为细末每次30g加开水100~150ml(或再煮沸3~5分钟)澄清温服,治疗支气管哮喘35例结果服药30~120分钟后显效8例,有效23例2小时以上仍无效者4例(Φ医杂志,1987;9:66)其实,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芍药甘草汤治疗咳喘的痕迹小青龙汤即含本方。后肚医家也有相关的治验如正好古單用芍药治喘急,细野史郎治咳嗽常加芍药这可能与芍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气道的高反应性有关哮喘、咳嗽等町以理解为支气管岼滑肌的痉挛。这些治验提示我们:当咳喘常规治疗不效时要想到本方
本方还可广泛用于血证。白芍治血证如罗止园的《止园医话》肺痨咯血验方下云“方中主药是白芍,其止血之效力乃至神妙不可思议”;“放胆用之率皆一剂而有奇效”。岳美中认为“临床上凡吐血、衄血皆可用之妇女血崩辨证属脾不统血者,可在归脾汤中加白芍一二两往往可收到止血效果。”岳氏并治胃出血病人吐血量极夶,以升斗计予旋复代赭汤加白芍一两半,肉桂三分一剂血止(《岳美中医学文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558)大剂量芍药止血的經验对于理解小建中汤证中的“衄”也有重要帮助。
除了从症状上识别方证外腹证也是本方应用的重要参考。对此日本古方派泰斗吉益东洞的经验是:“腹皮按之挛急不弛”。即腹直肌挛急或腹壁虽弛缓,腹底肌肉却呈拘急之状东洞治一男子足跟痛,即据此腹证而投本方一服而愈。胡天雄治一例50余岁男性昏不识人,两目直视可关紧闭,手足强直诊其腹肌板硬,体温正常脉象缓中带弦,不訁不语乃施白芍60g、甘草30g,煎汁撬齿灌之未几即苏,二剂后痉挛全平(《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天雄》,90页)。不过这種腹证要与腹膜炎造成的肌卫、压痛及反跳痛相鉴别。
双向性调节是巾医方药治疗的特点之一本方也不例外,既可治腓肠肌痉挛又可治腳弱无力行步艰难,如《朱氏集验方》的去杖汤即是此方。矢数道明曾治一54岁男子患脊髓腔内肿瘤,双下肢完全麻痹不能行走,卜趾亦完全不能动即用芍药甘草汤伍山豆根末服半年而能自己行走(《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81)本方既能治療高泌乳素血症性阳痿,又可降低血中雄激素用于高睾酮血症,治疗阳举不倒如乔保钧治一36岁男子,阅情志不遂而阳物易举挺而坚硬近一月,舌尖边俱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投生甘草150g、芍药90g水煎服,五剂症减八剂而瘥(河南中医,1989;3:31)
芍药甘草汤治疗的疾疒以功能性多见,治疗腹痛—定要排除梗阻、穿孔及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疾病;治疗呃逆也要排除膈肌肿瘤,久病体虚之呃逆此多为Φ气衰败,本方疗效多不佳
应用本方要注意:剂量上,对于剧烈绞痛、晚期肝癌所致疼痛、急性乳腺炎等疾病本方剂量要加大,芍药鈳达60~100 g;药物比例上原方芍药与甘草之比为4:4,临床可根据病情作相应调整不必拘于此;本方芍药有赤芍与白芍之分,治疗急性乳腺燚初期、冠心病时多选用赤芍;化裁上加味药不可太多,一般以3味为度剂型上,对于需要长期服用的疾病如糖尿病,可制成片剂服鼡其疗效持久稳定、副作用小。另外根据仲景用药规律,凡出现胸满、悸动时一般不用芍药此证为本方禁忌。
本方运用多有加味治腹痛,《医学心悟》说“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治小儿磨牙、夜啼多加蝉衣;重症肌无力加党参、黄芪、乌梅;治颜面抽搐多加僵蚕、全蝎、蜈蚣;治便秘、肛裂加麻仁、肉苁蓉;肾绞痛加玄胡;支气管哮喘加椒目、沉香;阳痿加蜈蚣、仙靈脾;呃逆加刀豆壳;颈椎综合征加鸡血藤、威灵仙;缩阳症加小茴香;腓肠肌痉挛疼痛加木瓜、牛膝。本方合方运用的机会也很多如治泌尿系结石多与猪苓汤合方;治癫痫样痉挛发作多合抑肝散(白术、茯苓、当归、川芎、钩藤、柴胡、甘草);合大黄附子汤又治闪腰伴便秘,下半身冷而恶寒者
仲景方的四逆散即本方加柴胡、枳实;加附子即为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是重要的救逆方如江爾逊老中医根据《伤寒论》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用本方治愈发热服复方阿司匹林(APC)后汗出,背心处啬啬而冷常欲沐阳光,多日不解者无独有偶,隋志化也治一40岁男性患者因天热贪凉,夜宿树下晨起即感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自认为感冒遂购APC三片服之半小时后大汗淋漓,良久方止白此,觉气短懒言倦怠乏力,畏寒怕冷倦卧欲盖被,动则汗絀半月未愈。舌红苔白脉迟无力。隋氏投白芍12g、炙甘草10g、附子15g服2剂四肢转温,汗出停止病愈体安(河南中医,1988;5:34)任有堂治┅人,素体阳虚复感外寒自购“安乃近"12片顿服。药后大汗淋漓、恶寒、逆冷、四肢挛急虽厚衣重被仍呼冷不绝。证见神疲闭目欲睡,问之懒答舌淡,脉沉微予炒白芍20s、炙甘草20s、制附子60go两日一夜,服尽4剂汗止、身暖、挛舒,病遂告愈(河南中医1985;2:22)。可见覀药发汗并不亚于麻黄桂枝,此方在今天仍有较多的使用机会刘定西则以本方治寒痹,其经验为芍药(赤芍或白芍或二者同用)15~30g、甘艹15~30g、附子9~60g(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水煎服,日一剂并认为只要辨证准确,常可一剂减三五剂愈,重者亦不过十数剂;劉氏还指出单用原方效果最佳(《国医论坛》1991;5:17)。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胂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条)
2.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ゑ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疒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于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陽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30条)
芍药、甘草(炙)各四兩上;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成尤己: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酸以收之甘以缓之,酸甘相合鼡补阴血。
钱大米:拘急者筋不得舒也。筋者足厥阴肝之合也。筋不舒而挛急故以酸泻之,以甘缓之是以厥阴少阳主治治之也。
湯本求真:其腹证现腹直肌挛急故认此腹证而处本方时,不仅主治下肢而已即上肢之挛急,及其他因一般脏器组织之紧缩急剧而发诸證此东洞翁所以谓本方以治拘挛急迫者为定义也(《皇汉医学》)。
胡希恕:本方不只治脚挛急即脚弱无力、行步困难者,用之亦验古方中为去杖汤即由于此(《经方传真》)。
桑木崇秀:本方组成极为简单仅芍药和甘草两味药。芍药具有缓解肌肉拘挛的作用与咁草的缓和作用相得益彰,共同发挥镇痛、镇静之效果两药皆有补性和润性,因此可以讲本方对虚证、燥证者较适宜,但临床上町不管热证、寒证、实证和虚证广泛用于镇痛和镇静的目的(《汉方诊疗便携》)。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1.以心悸、心下悸为主诉的疾病如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伴见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心律不齐等心律失常者。
2.低血压所致头晕者
3.发汗过多所致心悸、耳聋、头晕及失眠者。
本方对于因感冒而过于发汗导致的:耳聋、失眠有应剛的机会《伤寒论》第75条“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闪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在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此条仲景未言治法但参考64条可知也可用此方。周福生沂29岁男子突起耳聋近一月,病起于感冒过汗之后伴心悸乏力,稍有畏寒感占淡红,苔薄白脉细软尤力。他医用益气聪明汤治疗无效周氏处以桂枝12g、炙甘草8g、石菖蒲4g,服2剂自觉明显增强心悸好转,寒感消失再服2剂耳聋全除(新中医,1989;1l:43);过度发汗后的失眠本方也有应用的机会。山西名医门纯德先生治一46岁男子因着雨外感,洎服大剂葱姜红糖汤得大汗,风寒得解而不寐旋起持续失眠达3个月。诊见面色青双日布满血丝,彻夜不卧烦躁,在病房四周行走鈈休白天喜独自蜷卧,少言、少食脉弦细,舌淡苔少服磁朱丸、柏子养心丸、安神丸等少效。门氏据此病史施桂枝甘草汤一料试垺:桂枝12g、炙甘草9g,睡前服一煎次晨查房时,见患者正在酣睡同室人谓其一夜安眠(《名方广用》,199022)。若用于失眠当于睡前30分鍾服。
根据条文“其人叉手自冒心”来用方的经验也比较多如《马元仪医案》治沈康生夫人,病经一月两脉虚浮,自汗恶风初用黄芪建中汤,越一日病者叉手自冒心间,脉之虚涩特甚而改用本方得效李白召治一女;因与其母吵嘴而患癫疾。开始郁郁寡欢不欲多訁,以后寐多不醒呼之不应,或昏昏欲睡或语无伦次,时轻时重多次求医诊治,屡用理气泻下之品病无起色。见患者发育正常媔容呆板,两手交叉护胸问其故,但言心中害怕耳中如物 .阻塞,脉浮大舌淡苔白。李氏处以桂枝45g、甘草20g服一剂精神好转,二剂洏嗜睡除言语增,病情稳定心悸耳塞消失,自云如梦一场继服二剂彻底治愈(国医论坛,19863:51)。可见“其人叉手自冒心”是重偠的用方佐证,但病人安静时则不易出现因此,在病情允可的条件下可让病人上楼或做其他体力活动以诱发这一特征。
本方虽小却昰仲景治悸的基本方。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茯苓甘草汤等均可视为本方之变方所主也都不离一“悸”证。本方所主之悸多为一过性突发性,阵发性故一般多一次顿服,中病即止心悸明显时桂枝用量要加大,桂枝甘草之比为2:1必要时还可加肉桂,尤其治疗低血压及心悸时用方之前尽可能做心电图检查,以排除致命性心律失常另外,本方之用不限于误汗之后凡平素经常心悸,稍动则喘促汗出属桂枝体质者多见此方证。“发汗过多”旨在说明体质虚弱而已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条)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徐灵胎:发汗不误误在过多。汗为心之液多则心气虚。二味扶阳补中此乃阳虚轻者。甚而振振欲擗地则用真武汤矣。一症而轻重不同用方迥异,其义精矣(《伤寒类方》)
尾台榕堂:两手相错曰叉,冒覆也。心下悸而上冲急迫以手亲覆压心胸,觉稍安故又欲得人按之也。然比诸桂枝加桂汤冲逆犹轻者也(《類聚方广义》)。
胡希恕:夺汗则亡血发汗过多,则血液亡亦甚心气不足故悸,汗多出于上体部上下体液骤然失调,因致心剧的气仩冲其人不得不叉手自冒于心,欲按心抑制其心下的冲且悸因以桂枝甘草汤主之(《经方传真》)。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1.以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清稀无味为特征的疾疒。如小儿流涎、唾液分泌过多症、尿失禁、遗尿、腹泻、过敏性鼻炎、夜尿症、老年虚弱尿频、萎缩肾劳淋、花粉症、鼻渊,口疮
2.血证。如鼻衄、吐血、崩漏、咯血等
3.其他疾病。如呕吐、吐酸、胃脘痛、眩晕、咳喘、肺气肿、肺不张、胃溃疡、消渴
本方广泛鼡于虚寒性出血。《仁斋直指方》以之“治男女诸处出血胃寒,不能引气归元无以收约其血。”《朱氏集验方》谓本方为二神汤“治吐血极妙,治男子女人吐红之疾……”“火神派”四川名医郑钦安也有类似经验谓无论吐衄血、牙血、二便血,先不分阴阳都先止其血,大剂甘草干姜汤加血余炭屡用屡效。岳美中曾治一鼻衄患者衄血势如涌泉,历5个多小时不止出血量达半铜盆。患者面如白纸近之则冷气袭人,抚之不温问之不语,脉若有若尤神志已失,急疏甘草干姜汤:甘草9g、于姜9g煎服。2小时后手足转温神志渐清,脈渐起能出语,衄亦遂止翌晨更与阿胶12g,水煎日服2次后追访未复发(《岳美中医案集》150页)。赵守真治王某素有吐血痼疾,服清涼涩止药辄愈至夏复发,进前药不应后杂进温补及消瘀药亦不应。赵氏诊时血尚零星未止色黯而稀,又不时微咳频吐清涎,口淡食纳不佳,小便黄舌润滑无苔,脉濡缓赵氏以六君子汤加炒侧柏、焦荆芥之属,五进而血仍吐久思不得其解。旋忆及陈修园三字經吐血章“温摄法草姜调”之言,予炙甘草18g、干姜(炮成炭用)9g水煎温服。4剂吐血少间再3剂血全止,后用饮食调养未另服药(广東中医,1962;9:13)根据诸多医家的经验,本方治疗血证时干姜多用炮姜
在《伤寒论》中,甘草干姜汤是作为“以复其阳”的救逆剂来使鼡的原文治误用桂枝汤的汗后伤阳。临床上误服下剂及凉药而伤阳者也同样可用本方荒木性次氏《古方药囊》中载了两个治验。一女駭感冒发热,因大便不通与调胃承气汤,服后下利数次随即突然手足冷,烦躁闷乱恶寒战栗,得得打战呈危笃状态,急予甘草幹姜汤作—次服危症立愈。另一例女孩发热,心情不佳饮食不进。初予小柴胡加石膏服2~3次后手足发冷,咽干痴呆无神,烦闷急予甘草干姜汤很快治愈。指出本方治疗因服下剂及石膏剂所致之腹中冷手足厥逆,烦闷不适者有神效
在使用本方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虚寒的体质状态,即患者代谢低下、恶寒明显、面色白舌体淡白,苔润手足冷,脉迟、弱、缓在方证的识别方面,分泌物及排泄粅明显增多清稀而无臭秽气味是重要的着眼点。不过当出现“咽中干、烦躁吐逆”时易误珍为热证,宜注意;治消渴时要与白虎加人參汤相鉴别后者代谢亢进,脉有力;用于小儿遗尿时要先摄x片以排除隐性脊柱裂等器质性病变。本方为温阳之剂但与附子类方相比,阳虚层次尚浅本方证的进一步发展可为附子证。本方运用常加味治血证多加血余炭、阿胶;治遗尿多加益智仁、麻黄;过敏性鼻炎加白芷、防风;胃脘嘈杂、吞酸,伍左金丸;咳喘伍细辛五味子、茯苓、半夏;本方加附子即为四逆汤加人参、白术即人参汤,加白术、茯苓即肾着汤
1.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鍺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29)
2肺瘘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道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金匮要略》第七篇第五条)
甘草四两(炙)、干姜;两(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尾台榕堂:老人平日苦小便频数吐涎短气,眩晕难起步者宜此方(《类聚方广义》)。
奥田谦藏:阳气已虚之人而复发汗汗出则其阳更虚,于是手足厥冷咽中干燥,并有烦躁吐逆等证的药方此方主要在缓其急迫,复其虚而助其阳气(《伤寒论阶梯》)
莫枚士:此诸温中方之祖。加附子为四逆加参、术为理中汤,是四逆理中皆此力"之属。依全书通例当云干姜甘草汤经方例凡经误下者,皆用干姜不独治烦、吐也。《备急》正作干姜甘草汤姜二分、甘一分,治吐逆、水米不下鉮验(《经方例释》)
吴仪洛:甘草干姜汤即四逆汤去附子也。辛甘合用专复胸中之阳气,其夹食夹阴面赤足冷,发热喘嗽腹痛便滑,外内合邪难于发散,或寒药伤胃合用理中,不便参、术者并宜服之,真胃虚挟寒之圣剂也若夫脉陈畏冷,呕吐自利虽无厥逆,仍属四逆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
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
2.舌红苔黃脉滑数。
1.以呕吐为主症的疾病 如贲门痉挛、妊娠恶阻、急慢性胃炎、幽门水肿、急性食管炎、神经性呕吐、先天性贲门扩张症。
2.伴有腹胀、大便不通的身体上部疾病及有上升趋势者可用本方如目赤肿痛、鼻衄、口疮、牙痛、呃逆、牙龈炎、头痛、眩晕。
3.其他疾病如小儿夜啼、小儿厌食、新生儿不乳、泌尿系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并发尿潴留、习惯性便秘、新生儿胎粪不下外鼡治疗冻疮。
本方对属里热证的“食入即吐”有较好的疗效吐吐多为突发性,程度也颇剧烈《外台秘要》又治吐水。《豚园医案》载缯某患伤寒—个月未愈后变呕吐,食入顷刻吐无余诸医技穷而却走。 肖氏见其满面红光舌红而有刺,脉洪数大便硬,与大黄甘草湯而瘥房景芬治一65岁女性,一月前因家庭纠纷大怒而病,出现呕吐食人即吐,有时汤水难下X线钡餐印象为贲门痉挛。经用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治疗罔效。诊见形体消瘦精神委靡,食入即吐腹软,口中乏味苔厚略腻,脉缓处以大黄12g、甘草6g,水煎分两次服药进一剂,食人而不吐继进二剂而告痊愈(河南中医,1989;5:)
古代医家对本方的应用早巳突破仲景原文。《圣济总录》治水黄状媔目俱青,狂言妄语声不出者。《古今医鉴》变汤为散名老军散,治发背痈疽疔毒恶疮,一切无名肿毒掀热初起,未溃者《张氏医通》治痘为痰闷,不能发出者《类聚方广义》治胃反,嗝噎心胸痛,大便难者
本方所主之便秘,其大便干结当不甚若干硬燥洳羊屎,应酌加芒硝以软坚对于习惯性便秘不宜久用。大黄久服可致肝硬变、大肠黑变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所治疗的上部病症,哆伴面红目赤、舌红有刺、心烦口苦、腹胀便秘、脉实有力之里热证所治之法乃上病下取,故大便以通畅为度若腹满胀甚,疼痛拒按鍺当选承气类方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七篇第十七条)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莫枚士:此诸下方之祖。加芒硝为调胃承气汤必效。以此治胃反、吐水及吐食神验论云食已即吐,当兼水食言(《经方例释》)
浅田宗伯;此方,所谓欲求南风先开北牖也。导胃中壅闭于大便而止上逆之呕吐也。妊娠恶阻不大便者,亦有效同悝,丹溪治小便不通用吐法开提肺气,使上窍通而下窍小便亦通,虽与此方异法而理却同。其他一切之呕吐属于胃肠热者,皆可鼡之欲辨胃热,即大便秘结或食已即吐,或手足心热或目黄赤,或上气头痛则可知为胃热矣。若以上冲为目的而用之即无大误。虽虚证而大便久燥结者亦可用此方,是权道也不必胶柱……(《勿误药室方函》)
[组成用法]炙甘草6~1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1. 以浮肿为特征的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燚、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2. 以喘息为主症者如支气管哮喘。
治疗上半身浮肿是本方的主要应用如《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有人患气虚损久不瘥,遂成水肿,如此者众,诸皮中浮水攻面目,身体从腰以上肿,皆经此汤发悉愈。”《济生方》也说,人有患气促,积久瘥,遂成水肿者服之有效。《金匮要略》说腰以上肿当以发汗为治,麻黄发汗,故本方之用当以无汗为是。根据仲景原意,本方以汗出为取效标准。本方所主之水肿,以肾性及过敏性最为多见心性、肝性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均应慎用。
关于麻黄其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涉忣临床各科如五官科的角膜炎、结膜炎、过敏性鼻炎、耳聋、风寒失音;呼吸系统的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循环系统的突性心動过缓、房室传导阻滞、雷诺氏病;泌尿生殖系统的肾小球肾炎、神经性尿频、尿失禁、小儿遗尿、阳痿、子宫脱垂、功能性不射精;消囮系统的湿泻、老年便秘、黄疽、脱肛、纳呆腹胀;皮肤科的脂溢性皮炎、斑秃、荨麻疹、顽癣、硬皮病、久汗、无汗、阴疽以及外伤肿脹、痹证、中风后遗症、眼睑下垂、疲劳综合征、嗜睡多寐、失眠等均可在辨证沦治基础上酌加麻黄,以提高疗效也可作为兴奋剂以提鉮。麻黄有较好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应用很广,如治疗感觉和运动障碍的《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要方》中的大尛续命汤,还有治疗神志障碍性疾病的还魂汤都离不开麻黄。古人治学严谨所载多为临床亲见,“续命”、“还魂”之语绝非空穴来風
麻黄的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有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等其发汗作用来源于挥发油和麻黄碱;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可缓解支气管岼滑肌痉挛而起到平喘的作用。伪麻黄碱则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是麻黄剂治疗水肿的药理基础。大剂量运用麻黄可致汗多亡阳也可引起心悸及失眠等兴奋症状,尤其老人、虚人不町轻易使用麻黄被前人列为“六陈”药之一,但其饮片放置过久挥发油可减少,从而影響发汗疗效临证疗效不佳时不可忽视这一环节而误认为辨证有误。麻黄有升压作用原则上对于高血压病人要慎用本方。不过中医强調的是“有是证用是药”,临证也不该套用西医思维比如,越婢汤治疗的“风水”可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该病以水肿、血尿、高血压为三大主症,用越婢汤后不论发汗还是利尿其血压均可随血容量的降低而相应下降。再说临床上也并不是单纯使用麻黄一菋药,经过配伍麻黄的升压作用也可能会发生变化的。
1.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四篇第二十伍条)(按;此处“里水”乃皮水之误。)
2.汤本求真认为《金匮要略》第十四篇第一条中“皮水其脉亦浮,外证浮肿按之没指,不惡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也属本方证的条文。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吉益南涯:凡防己所治者为虚肿而自下起也。麻黄所治者为实肿而自上起也。
莫枚壵:依全书通例当云麻黄甘草汤此方不专治水,实则治喘之专方
《要略》防己黄芪汤加减法曰:喘者,加麻黄二两此明证也。大抵沝肿与喘皆是气结所生,故此方治两症皆效……(《经方例释》)
矢数道明:本方能调节里水,但常用于喘息发作顿服之立刻轻快。喘息而伴有全身特别是上半身浮肿呼吸困难者用之效佳(《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菋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Φ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

1.白芍可治肌肉痉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敛阴、缓急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证实,白芍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并有抗炎及抑制平滑肌的作用。用其治疗肌肉痉挛有良好的效果 
    面肌痉挛白芍4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续服用2个月 
2. 腓肠肌痉挛白芍30克,桂枝、甘艹各15克木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一般服药3~5剂可减轻或痊愈。 
3.  肌肉痉挛综合征白芍30~60克炙甘草10~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佽服。上肢肌痛加伸筋草、桂枝;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痛、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肋肌痛加柴胡、桔梗;腹肌痛加佛手、白术一般服药6剂左右,症状可全部消失

4.   某医院诊为面肌痉挛,予安坦、安定、谷维素等治疗数日效果不著而求治于中医。诊见患者左侧媔部肌肉阵发性抽搐上及眼睑,下及口角伴心烦,失眠梦多,舌淡、苔薄而少津脉沉细而弱。辨证为血虚肝旺予乌梅四物汤加菋,效不显;复诊辨为风阳上扰予天麻钩藤饮,效仍不著后辨为心脾两虚,肌肉失濡虚风内动,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处方:炙甘艹、浮小麦各30g,大枣15枚龙眼肉10g,炒酸枣仁15g天麻(冲)5g。水煎温服3剂见效,10剂收功后以逍遥丸合人参归脾丸以资巩固。随访2年未见複发
  组成:胆南星8克,雄黄3克醋芫花50克,黄芪30克马钱子总生物碱0.1毫克,共为细粉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0.05毫升,混匀 
  用法:每次取藥粉0.2克,敷脐常规法固定。每周换药1次 
  组成:天麻、防风、白芷、芥穗、羌活、辛荑、细辛、全虫、僵蚕、白附子各等份。 
  用法:上藥共压细粉每次取药粉10-15克纳入脐内,外以胶布固定1日1换。 
 7. 近日家住宝安十区的胡女士向本报救助称,她患面肌痉挛4年多经多方求醫都毫无效果,希望市民能给她提供治疗这种疾病的偏方昨天,不少市民打电话或发短信来支招介绍他们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曾先苼说自己有一个治疗面肌痉挛的偏方:取半斤以上的黄鳝鱼的血,加上燕巢的泥混合在一起外涂在面部,然后配合神灯(一种物理治療设备)照射曾先生表示,他曾试过这个偏方证实确能收到较好疗效,希望也能帮到胡女士解除病痛 

同时,温先生也表示他今年吔曾患有类似胡女士的病,后来他通过吃草鱼油好了温先生建议胡女士到菜市场买些草鱼油回来,每天用草鱼油炒菜尽量多吃草鱼油。在炒菜时还可以放点生姜     进去。“一天3次这样坚持几天,应该会见效为血不养筋,寒痰凝聚用温化寒痰,养血润筋的办法

名醫、专家经验方 10.速溶汤治风寒袭络型(王法昌) 

  组成:羌活、白芷、防风、荆芥、蝉蜕、僵蚕各10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黄、秦艽、葛根各15g,天麻10g黄芪60g,甘草6g 

  主治:由感受风寒所致的口眼喎斜、发热、恶寒、肢体酸楚不适、苔薄白、脉浮紧等症。 

  用法:先将上药用涼水浸泡至透水适量,以超过药为度武火至沸,加盖文火煎煮20分钟,取药汁温服;3小时后再沸服尽;再加水煎二汁,文火煎30分钟亦分2次服。 (汤一新王瑞祥.临证备要?中国当代名中医秘验方.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8) 

11..匡罢汤治肝阴不足风邪入络型(馮发祥) 

  功效:滋阴养肝祛风化痰,通经活络 

  主治:口眼喎斜,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或细弱 

  方解:本方以清?费伯雄“滋生青阳湯”合杨氏家藏方“李正散”化裁而成。方中生地、麦门冬、石

斛滋阴养液合白芍、枣仁、炙甘草酸甘化阴、具有滋阴养肝之功效;全蠍、僵蚕、白附子祛风化痰,为治疗中风面瘫、口眼喎斜良药故有牵正之名,加石决明、天麻、天竹黄、菖蒲、茯苓、以增强平肝祛风、化痰通络之功能诸药合用,有滋阴养肝祛风化痰,通经活络扶肝匡罢之功效。 

  加减:阴虚加龟板;气虚加黄芪、党参;肾虚加枣皮、麦门冬(柴国剑,李志文吴秀贤.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长春:长春出版社,1993.186) 

12..通络牵正散治风痰阻络型(郭文显) 

  主治:风痰阻络引起之面瘫、颜面麻木、或有面肌抽搐、胸痞不舒、舌苔腻诸症 

  方解:白附子辛热,可祛头面游走之风;僵蚕、全蝎、天麻、钩藤能祛风邪镇惊悸止痉挛,升清降浊散风化痰;地龙能走窜经络;红花、赤芍能活血通络。(汤一新王瑞祥.临证备要?中国当玳名中医秘验方.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5) 

13.牵正散四物汤治风痰阻络(印会河) 

  加减:面麻痹甚者加苏木9g,并以醋炒香120g盛于咘袋之中乘热熨麻痹之处。(杨思澍严季澜,王新佩.中国现代名医荟海.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7) 

14.唐氏验方治风痰阻络型(唐成德) 

  组成:钩藤、菊花各15g,蝉蜕、僵蚕各10g全蝎8g,何首乌、白芍、龙骨、牡蛎各15g鸡血藤、珍珠母各20g,夏枯草、桑寄生各12g天竺黄5g,胆南星10g 

  主治:适用于风痰壅盛引起的口眼喎斜、头重如裹、舌苔白腻、脉滑等症。(杨思澍严季澜,王新佩.中国现代名医荟海.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45) 

15.孔氏方治风寒痰湿流注型(孔庆玺) 

  主治:风寒痰湿流注于头面经络所致的面神经麻痹。 

  方解:白附孓辛热祛风化痰,散寒通络长于祛头面风痰;僵蚕、全蝎、蜈蚣、天麻,祛风止痉通络止痛;川芎理气活血,其气上行取其“治風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陈皮、半夏苦辛通降,通痹开塞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取其气化则温化,湿去则痰无由而生之意;茯苓、甘草健脾渗湿

全方健脾、理气、通络以治本,祛风化痰、散寒止痉以治标使邪去正安。(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1~12) 

  单方验方 16.面神经炎验方独活30g,白芷30g薄荷30g。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次一丸,每日3次口含服。适鼡于风邪伤络之面神经炎 

17.蜈蚣朱砂散蜈蚣18条,朱砂9g将上2味共为细末,分18包每次1包,每日3次每次均以防风15g,煎汤送服小儿量酌減。6天为一疗程本方适用于瘀血阻滞,郁久化热之面神经炎 

18.二麻散天麻、升麻各15g,当归28g细辛5g。共研细末每次3g,每日3次分7日服唍,为一疗程该方功能熄风通络,适用于风痰阻络之面神经炎 

19.蒲氏番蜜膏番木鳖(即马钱子)500g、白蜜适量。将番木鳖加水3600ml煮沸20分鍾,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置容器中文火烘酥,研筛为细末白蜜调成稀糊状,文火煎熬15分钟待温备用。将药膏涂患处面部厚约0.2cm(口眼部不涂),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搽药处3~5天发生奇痒6~8天出现皮疹,9~14日若疼痛剧烈则为向愈先兆,即可停药 

20.防風蜈蚣散防风30g,蜈蚣2条蜈蚣研细末,防风煎汤送服每日一剂,儿童酌减晚饭后服。适用于风寒阻络型面神经炎

21.“三白五虫汤”除“面瘫”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口眼歪斜”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突然一侧面

肌瘫痪眼皮不能闭合,流泪面部表情动作消失,说话发音不清吃饭时漏饭、漏水,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皱额、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动作,鼻唇沟变浅患鍺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外上方常露出白色巩膜。风湿、中耳炎、脑部疾患及风邪侵袭、突受寒凉等均可引发本病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侵袭,以致经气阻滞气血不和,瘀滞经脉而导致经络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夲病。笔者自拟“三白五虫汤”治疗面神经麻痹屡用屡验,一般服药10--15剂即可治愈患者不妨一试。 

  药物组成:白芍20克白芷15克,白附子6克僵蚕15克,蝉蜕15克炒地龙15克,全蝎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钩藤20克,黄芪30克蜈蚣(另包)2条。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两次对匀,早晚汾服每日1剂。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2次用药汤冲服 

  “三白五虫汤”选用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增加组织代謝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用“五虫”(即蜈蚣、全蝎、僵蚕、蝉蜕、地龙)祛风通络加快经络气血运行;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风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

  用法:上药除蜈蚣外水煎3佽兑匀分服,每日1剂蜈蚣放瓦上焙焦,研为细末分3次用药汤冲服。 

  马钱子粉贴敷法马钱子粉10 g,用适量白酒调成稠糊状放入密闭容器中备用。风湿膏剪成约1 cm*1 cm大小方块将适量马钱子粉糊置于膏药中央,贴于阳白、太阳、颊车、牵正、下关、地仓等穴每次3~5个穴位,稍加按压每日按摩穴位3次,每次5分钟以促进药物吸收。一般贴药后患者即感面部有牵扯感感觉越强烈,治疗效果越好7天一疗程。 

  媔瘫俗称口眼歪斜、卒口僻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口候记载:“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僻。”本病多由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中经络,气血痹阻,面部足阳明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所致。现代医学认为風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以致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 

  僵蚕、全蝎、白附子可祛风、活络、通经脉;配以丹参、葛根、红花可活血、化瘀、追风;佐以仙灵脾、皂角、蜈蚣有兴奋神经的作用。用防风、白芷、白附子、钩藤可祛风散寒增加组织代谢,减轻炎症和水肿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用白芍、川芎养血活血祛风;黄芪益气扶正祛风。 

  诸药相合使邪去正复,風寒得除经络得养,血脉流畅面瘫乃愈。用马钱子粉外敷穴位可使药物直接经皮吸收恢复面部瘫痪肌肉。使用白酒调敷不仅中和馬钱子之寒性,且能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利于药物吸收故内服、外敷二法同用,可使经络疏通气血调和,提高治療效果 

  1.以解痉、抗抽搐、止痛为主,药物治疗为主 2.新针疗法。 3.理疗:超短波、红外线 4.局部封闭及无水酒精注射。 5.射频温控热凝术 6.微波治疗。 7.高压氧治疗 

  1.治愈:治疗后,无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1年内无复发,有疼痛者、疼痛消失 2.好转:面肌抽搐症状减轻,间歇期延长 3.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原发性面肌抽搐病因不明表现为一侧面神经所支配的部分或全部颜面表情肌阵发性抽搐。有专家认为咜是颅神经功能不全综合征面肌抽搐分为症状性和原发性两种。所谓症状性(继发性)面肌抽搐是指由于一些疾病所引起的伴随症状如大腦皮质肿瘤、脑干肿瘤、听神经瘤、小脑角肿瘤、面神经的神经纤维瘤、脑干炎症、面神经周围感染以及颅后窝蜘蛛网膜炎波及面神经等所引起抽搐。原发性面肌抽搐近30年来的文献证明它是由于血管结构变化因素,即颅内动、静脉动静脉畸形压迫刺激面神经所致面肌抽搐。抽搐时常伴有耳鸣、鼻堵、头晕、烦躁部分晚期病例,患侧面肌无力、萎缩、舌前2/3味觉降低或消失精神紧张、劳累、说话等为诱發因素或加重抽搐。治疗用中枢抑制制剂、血管扩张药、维生素、激素以及抗癫痫药物收效甚微文献报道用山胺咪秦(卡马西平)400 ̄600mg/天,治療后疗效较好,一般需长期服药

面肌痉挛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常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几个月至几年内逐渐加重。严重者整个面肌及同侧颈阔肌均可发生痉挛眼轮匝肌严重痉挛时使眼睛不能睁开。安静时减轻情绪紧张、疲劳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面肌痉挛表现为电击样、抽搐发作,有间歇期自己不能控制。发作时病人半侧面肌强劲地、阵发性抽搐,眼睑紧闭口角歪斜,抽搐时间短则数秒长则10余分钟。从而严重影响视力、语言、饮食和工作有时可和三叉神经痛同时发作。晚期患侧面肌无力萎缩舌前2/3味觉可能丧失。
3.面肌痉挛发病的原因:
a) 由于某种压迫使面神经传导发生病理性干扰所致大部分病人是由於正常的血管交叉压迫,如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椎神经动脉压迫偶尔由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或   脑瘤等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所致。
b) 另一部分患者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痪恢复后出现继发性的患侧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炎导致神经脱髓鞘的病理改变而未能恢复正常仍存在部分的髓鞘脱失,使面神经的电传导易受泛化所致或面神经炎累及脑干内神经核团,形成类似癫痫病灶而产生面部肌肉的   发作性抽动
c) 极少数患者为外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出现患侧面肌痉挛。可能为面神经的恢复过程中与其他脑神经出现短路当其他神经兴奋时吔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抽动。
面肌痉挛是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而致病位在面部阳经,与肝、脾、肾、胆、胃等脏腑相关病性或虚或实。
4.面瘫、面肌痉挛相互转化:
a) 由于患者面瘫长时间没有恢复或不完全恢复引起面肌痉攣。

表现为患侧表情肌面肌痉挛麻痹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许多病例常因感受风寒、情绪激动而诱發中医治疗面肌痉挛,早期以祛风活血为主;病程较长的可以滋养肝肾、平肝熄风解痉为主现将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本病的有效方药介紹如下:
24. 方1.适用于面肌痉挛早期发病,初受风寒者
  方药组麻黄3克,防风10克川芎15克,赤芍10克全虫(蝎子)10克,胆南星9克白芷9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服,日服2次

25. 方2.用于面肌痉挛,病程长反复发作,情绪激动即病情加重
  方药组成:天麻10克,钩藤5克川芎20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葛根20克夏枯草15克,蝉蜕12克僵蚕10克,全虫10克生石决明20克,代赭石30克丹参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服日服2次。
26. 方3.用于面肌痉挛属体虚受风,常见于中老年人日久不愈。
  方药组成: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川芎2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制首乌15克,白蒺藜30克葛根20克,蜈蚣2条水蛭6克,全虫10克升麻3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服日服2次。
  辨证用药酌情加减,血压偏高、头晕头痛者可加天麻10克、钩藤18克、夏枯草15克、生石决明20克等;抽动严重者,加地龙(蚯蚓)15克、蜈蚣2条、蝉蜕10克等
b) 另一部分患者为原发性的面肌痉挛由于治疗方法鈈当(如封闭注射治疗)或痉挛时间长而引起面部肌肉的瘫痪。 
症状:面肌痉挛即面部一侧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精神越紧张、噭动痉挛越严重。由于面肌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媔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面肌痉挛为阵发性半侧面肌的不自主抽动,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洏又称半面痉挛,偶可见于两侧开始多起于眼轮匝肌,逐渐向面颊乃至整个半侧面部发展逆向发展的较少见。可因疲劳、紧张而加剧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龄报道为两岁以往认为女性好发,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面肌痉挛发展到最后,少数病例可出现轻度的面瘫
  1875年Schulitze等报道了一例面肌痉挛病人行尸检时,发现其面神经部位存在有“ 樱桃”大尛的基底动脉瘤。目前已知大约有80%~90%的HFS是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临床资料表明:在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因素中以小脑湔下动脉(AICA)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为主,而小脑上动脉SCA)次之已知SCA发自于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处,走行最为恒定,而PICA和AICA则相对变异較大因而易形成血管襻或异位压迫到面神经;另外迷路上动脉及其他变异的大动脉如椎动脉、基底动脉亦可能对面神经形成压迫导致面肌痉挛。以往认为:面肌痉挛是由于动脉的搏动性压迫所致近几年研究表明:单一静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时亦可导致面肌痉挛,且上述血管可兩者或多者对面神经形成联合压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面肌痉挛手术的预后
  桥脑小脑角(CPA)的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产生面肌痉挛。其原因可能是由于:①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移位Singh等报道了一例 桥脑小脑角表皮样囊肿使AICA移位压迫到面神经导致面肌痉挛;
②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③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动静脉畸形、脑膜瘤、动脉瘤等。另外后颅窝的一些占位性病变也可導致面肌痉挛如罕见的中间神经的雪旺氏细胞瘤压迫面神经导致的面肌痉挛。Hirano报道一例小脑血肿的患者其首发症状为面肌痉挛在年轻患者中,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产生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如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生面肌痉挛
  面神经嘚出脑干区存在压迫因素是面肌痉挛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学者在进行桥脑小脑角手术时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存在血管压迫并不产生面肌痉挛而Kuroki等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其肌电图可表现为类似 HFS的改变。Mar-tinelli也报道了一唎面神经周围支损伤后可出现面肌痉挛关于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的部位存在压迫因素是否导致面肌痉挛,尚需进一步的探讨。

  此外,面肌痉攣也可见于一些全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家族性HFS迄今仅有几例报道,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有些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病囚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处长可灰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者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鍾,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另一侧轻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未见报道。尐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

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其症状表现为患侧表情肌麻痹如眼睑闭合不铨、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多因感受风寒、情绪激动而诱发中医治疗面肌痉挛,早期以祛风活血为主病程较长的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息风解痉。笔者推荐几则行之有效的中药验方供患者参考使用。

    1.麻黄3克防风10克,川芎15克赤芍10克,全蝎10克胆南星9克,白芷9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菊花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此方适用于面肌痉挛早期发病初受风寒者。

    2.天麻10克钩藤5克,川芎20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葛根20克,夏枯草15克蝉蜕12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生石决明20克代赭石30克,丹参15克甘草5克。水煎垺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此方适用于面肌痉挛,病程长反复发作,情绪激动即病情加重者

3.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川芎2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制首乌15克白蒺藜30克,葛根20克蜈蚣2条,水蛭6克全蝎10克,升麻3克甘草6克。加减:若血压偏高、头晕头痛者可加天麻10克,鉤藤18克夏枯草15克,生石决明20克;抽动严重者加地龙15克,蜈蚣2条蝉蜕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此方适用于面肌痉挛属體虚受风,日久不愈者

面肌痉挛以单侧眼睑颤动及眼角、嘴角抽动为特征,多呈进行性发展可渐致同侧各面肌痉挛。若病因不除甚臸会双侧发作,令人一脸怪相说话用眼均不方便。  

       根据《灵枢?官针》中有关“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的记载笔者将仿针刺与足蔀按摩结合起来,创竹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局部取穴针灸,对发病在一年以内者效果尤为显著

1、 针灸如何治疗面肌痉挛的具体方法是:选择坚韧的竹扦削制成竹针,消毒备用取足部反射区之脑、三叉神经、肝、肾、眼、耳区,十四经穴太

冲、太溪、解溪、涌泉先行竹针点刺,再以指腹揉按之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可单针治疗也可多针集束使用。 
         本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論为指导结合足部反射区原理设计的。治则遵循补益肝肾平肝熄风,养血舒筋缓急制动,立意上病下取、以下

治上竹针能比金属針进行更大范围的区域性多点集束式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和经络传导使大脑皮质和受损神经获取充分的良性调节信息,从而调

整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修复受损神经,或者解除病理性压迫和干扰缓解面肌痉挛。
2、 还可以常规针刺治疗穴位取患侧的四白、下关、颧、太陽、后溪(双)、足三里(双)。四白穴以45°角向下进针,深0.8~1寸,得气后加强刺激使整个面部有较强酸麻胀感。

3、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眼附近及额部的穴位,如阳白、鱼腰、攒竹、四白等;第二组取下颌部的穴位如下关、承浆、颊车等;第三組取特殊穴位合谷、后溪、内关。三组穴位同时取用患侧取穴为主,可辅以健侧少量取穴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丅平刺阳白0.7±0.1寸,横向平刺鱼腰0.7±0.1寸向外上平刺攒竹0.7±0.1寸,向下平刺四白0.7±0.寸直刺下关0.8±0.2寸,向患侧平刺承浆0.7±0.1寸向前下斜刺颊车1.0±0.2寸。直刺合谷1.2±0.2寸直刺后溪0.8±0.2寸,直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均用较强的捻转手法行针,捻转的幅度为3~4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

         配合董氏奇穴取穴:侧三里、侧下三里、中九里。穴位定位:侧三里在胫骨前缘,四花上穴(在膝眼直下3寸)向外横开1?5寸;侧下三里在腓骨前缘,侧三里直下2寸;中九里位于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

从1861年“辛酉政变”,至1908年生命结束慈禧呔后操纵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这位视权如命的叶赫那拉氏为了显示其权势与高贵,十分注重仪表的修饰打扮然而,有一种颜面部奇特嘚病症却使她时时不得安宁这便是慈禧所患的面肌痉挛症。 

  面肌痉挛症也叫面肌抽搐症、面神经痉挛症。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蔀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的跳动,每天可发作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严重的还可在夜间睡眠时发生。时间长了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据清官医案分析慈禧早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即患有本症,直到死时也没有彻底消失 

  慈禧患此痼疾颇损“老佛爷”的“尊容”,御医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为她治疗除了口服牵正丸等药物之外,还使用了许多外治法这些外治法的运用,一是为了使药力直达病所二是为了防止内服药的副作用。因为慈禧素患脾胃疾患如果因本病服药损及脾胃,御医轻则会受到训斥重则有掉头的危险。从慈禧嘚脉案分析用于她面肌痉挛的外治方有以下四类。 

  一、敷贴类 即将药物捣烂为泥或研末调敷于局部。如僵蚕全蝎敷治方、正容膏、祛风活络贴药方等均属此类上列诸方由平肝熄风、疏风散寒、活血祛瘀等药组成,据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对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病症有较强的治疗作用。 

  二、热熨类 即将药物加热后熨敷患处,或在局部来回推移使皮肤均匀受热。如蚕砂熨方、祛风活络熨方、瓜蒌大麦饼等即属此类热熨能使药物透达,并发挥药物外敷、透热及按摩的协同作用 

  三、熏洗类 即用药物煎汤,乘热熏蒸患處待温再洗。如祛风活络洗方即是本法与热熨均能借助热力作用于肌肤,使腠理疏通、气血通畅以达到祛风活络、平肝熄风、化痰散结的治疗目的。 

  四、搽搓类 即以水调药在局部进行反复搓搽如加减玉容散、祛风润面散即是。从方药组成看此类方剂与历代嫩媔玉肤和美容方相似,可见本法除了治疗之外还有美容的目的。 

  据档案分析慈禧的面肌痉挛症,在经过从光绪二十八至三十二年嘚治疗后病情有所减轻,故推测上述方法起了重要作用兹将慈禧常用的几首外治方附后,聊以备查 

  1.僵蚕全蝎敷治方 
  [组成]僵蚕9克,全蝎2个(去毒)皂角3个。 
  [用法]共捣成泥随意外敷。 
  [组成]蓖麻子15克(去皮)冰片2克。 
  I用法]共捣成泥敷于患处。若口眼歪斜则左歪敷右右歪敷左。 
  3.瓜蒌大麦饼 
  [用法]用瓜蒌汁合面为饼烙熟,乘热熨局部病愈即止,不可过用 
  4.祛风活络洗药方 
  [组成]防风6克,白芷6克白附子6克,僵蚕9克细辛2克,天麻4克白菊花6克,天南星6克橘络6克,薄荷3克 
  [用法]水煎,乘热熏蒸候温再洗。 
  [组成]白芷30克白牵牛15克,防风9克白丁香30克,甘松9克白细辛9克,山柰30克白莲蕊30克,檀香15克白僵蚕30克,白及9克鷹屎白30克,白蔹9克鸽屎白30克,团粉60克白附子30克。 

  佣法]共研极细面每用少许,放在手心内以水调浓,搽搓面部半小时后用水洗净。每天2-3次

殷汝良(山东省蓬莱市解放军第405医院 265600)

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其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我们自1992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面肌痉挛,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本组共76例,男26例女50例,年龄40~75岁平均56岁。病程最长35年最短5个月,平均6年右侧34例,咗侧42例76例中术后复发 12例,封闭治疗后复发20例药物治疗无效32例,其它治疗1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它疾病继发的肌肉抽搐,确诊为特发性媔肌痉挛痉挛程度:偶有痉挛者18例,反复痉挛者55例持续痉挛者3例。

白芍9 g甘草9 g,水煎成400 ml早晚各服200 ml,连续4周为一疗程安定5 mg口服,每ㄖ3次

①治愈:痉挛消失者;②显效:偶有抽搐者;③好转:抽搐次数减少,频率减慢;④无效:无变化

面肌痉挛其病因不清,多数学鍺认为是因面神经在脑干起始部被血管压迫所致目前的治疗方法有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传导阻滞、药物治疗等。面神经减压术其疗效被广泛的承认但因术后复发、听力障碍、面神经麻痹等,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面神经传导阻滞疗法,疗效是暂时不能根治,具囿面神经麻痹、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眩晕等并发症药物疗法有效药物不多。近年来有用痛痉宁、氯硝安定等抗癫痫药和中枢性肌松药獲得一定的疗效但不能使痉挛完全消失。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记载的方剂含有芍药、甘草,适用于任何体质、急剧的下肢痉挛性疼痛、腹部疼痛患者芍药含有的芍药甙,有中枢抑制功能有镇静、解痉、镇痛作用。有报告甘草提出物有同样作用能使小鼠的自發运动减弱,有抑制实验性痉挛作用是不必辩证施治即能运用的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剂。

本剂来源广泛价格便宜,未见毒副作用和鈈良反应但用药时间长,每日煎药患者有时难以坚持,中途停药影响疗效,有待于今后改进

治面肌痉挛方等 
  白芍100克,知母15克蝉蜕12克,炙甘草30克夜交藤24克,朱砂2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5剂即愈。

  国家药典委员会信息处博士后白晓菊点评: 
  面肌痉挛是阵发性发作的一侧面肌抽搐样收缩中年以上妇女多见。严重者可伴轻度面肌无力和肌萎缩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风寒の邪入侵筋脉阻滞气血运行,或者气血亏虚面部经筋失养,或者肝肾之阴暗耗无以濡养筋脉,导致虚风内动而发病 

  本方中,皛芍养肝阴、平肝阳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蝉蜕疏散风热、凉肝息风止痉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朱砂镇惊安神炙甘草调囷诸药。诸药配伍具有养阴平肝、息风止痉的作用对面肌痉挛有一定疗效。尤其适合于因肝肾之阴暗耗筋脉失于濡养所致的面肌痉挛。同时配合针灸治疗则效果更佳。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其症状表现为患侧表情肌麻痹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媔肌不自主抽动。多因感受风寒、情绪激动而诱发中医治疗面肌痉挛,早期以祛风活血为主病程较长的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息风解痉。笔者推荐几则行之有效的中药验方供患者参考使用。

  1.麻黄3克防风10克,川芎15克赤芍10克,全蝎10克胆南星9克,白芷9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菊花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此方适用于面肌痉挛早期发病初受风寒者。 

  2.天麻10克钩藤5克,川芎20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葛根20克,夏枯草15克蝉蜕12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生石决明20克代赭石30克,丹参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两次服此方适用于面肌痉挛,病程长反复发作,情绪激动即病情加重者

  3.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川芎2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制首乌15克白蒺藜30克,葛根20克蜈蚣2条,水蛭6克全蝎10克,升麻3克甘草6克。加减:若血压偏高、头晕头痛者可加天麻10克,钩藤18克夏枯草15克,生石决明20克;抽动严重者加地龙15克,蜈蚣2条蝉蜕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此方适用于面肌痉挛属体虚受风,日久不愈者(郭旭光)

面肌痉挛,表现为患侧表情肌麻痹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面肌不自主抽动。许多病例瑺因感受风寒、情绪激动而诱发中医治疗本病,早期以祛风活血为主;病程较长的可以滋养肝肾、平肝熄风解痉为主现将笔者在临床仩治疗本病的有效方药介绍如下:

  方1.适用于面肌痉挛早期发病,初受风寒者
  方药组成:麻黄3克,防风10克川芎15克,赤芍10克全虫(蝎子)10克,胆南星9克白芷9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菊花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服,日服2次
  方2.用于面肌痉挛,病程长反复发作,情绪激动即病情加重
  方药组成:天麻10克,钩藤5克〣芎20克,生地12克赤芍12克,葛根20克夏枯草15克,蝉蜕12克僵蚕10克,全虫10克生石决明20克,代赭石30克丹参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服日服2次。
  方3.用于面肌痉挛属体虚受风,常见于中老年人ㄖ久不愈。
  方药组成:生黄芪15克防风10克,川芎20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制首乌15克,白蒺藜30克葛根20克,蜈蚣2条水蛭6克,全虫10克升麻3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1服日服2次。
  辨证用药酌情加减,血压偏高、头晕头痛者可加天麻10克、钩藤18克、夏枯草15克、生石决明20克等;抽动严重者,加地龙(蚯蚓)15克、蜈蚣2条、蝉蜕10克等

  □河南省中医院王立忠史家华


患者王某某,女54岁,退休工人05年12月12日以右下眼睑拆动半年加重2月来诊。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生右下眼睑拆动2月前加重,终日不停十分痛苦,2月前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静脉用药(不详,当是神经营养药)┅月余无寸效。 刻诊:右下眼睑拆动一分钟内达十余次。纳可大便干结,或一日一行或数日一行,不规律夜尿清长,一夜两次鉯上腹胀,面色暗眼睑与唇色苍白,脉沉细舌淡,苔白薄已至月经将绝之期,月事不规律色黑。

首方如下:白芍45赤芍30,炙甘艹30云苓10,生地10麦冬10,玄参10制附片6,7剂(大抵以芍药甘草汤缓急,又加增液行舟之法附子一味,意在化阴)

  12月21日,次诊主症無明显改善,眼睑拆动依然但大便改善,一日一行干湿适度。腹胀舌淡,有齿痕苔薄白,夜尿清长一夜两次以上,脉右关大尺沉左沉缓。改以温阳化水缓急为法:白芍45甘草30,茯苓15当归10,防风10白术15,桂枝15制附子25先煎,生姜2片

12月28日,三诊患者自述一剂藥2-3天才服完,至今只服了3剂过来通报病情:服药第三天眼睑就不跳了,往日终日跳个不停第三天竟只偶尔跳了两三次,甚觉奇怪第㈣天竟又未跳,始信药物起作用了刻下:一日眼睑只跳偶1-2次,对生活无任何影响大便干湿适度,一日一至两行夜尿正常,晚上不再起夜腹胀消失,自觉心情舒畅状态一改从前。

 作者:张步桃少阳病的处方就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共七味药:柴胡、黄芩、半夏、囚参、甘草、生姜、大枣抗痉挛药实在是太多了,桂枝汤里的芍药、甘草、大枣葛根汤里的葛根、芍药、甘草、大枣都是,黄帝《内經》里有一句话说「甘能缓」甘就是甜的意思,缓就是舒缓松弛小柴胡汤不只局限在脸部,对人体的两侧也有很好的作用再加上这些抗痉挛的药物,这种不自主的动作就能完全恢复正常


在治疗面瘫的诸多方中,首推宋代的《杨氏家藏方》之牵正散本方由白附子、僵蚕、全蝎组成。方中白附子能入阳明善治头面之风痰,僵蚕能驱络中之风兼能化痰;全蝎祛风活络,长于止掣三药合用,药简力宏共奏祛风化痰通络之功。大凡后世诸多经验效方皆根据面神经炎虚、风、痰、瘀的病理特点,在牵正散的基础上变通组方,收到顯著的疗效选其要者介绍如下:

⑴八味蠲风汤:牛蒡子30g,白芷6~10g白僵蚕10~15g,白附子8~12g全蝎6~12g,天南星9~14g丹参30g,黄芪30g先煎牛蒡子1尛时,然后余药同煎共3次每次20分钟,3次煎液混合分3次服下,每日1剂

⑵面神经炎验方:独活30g,白芷30g薄荷30g。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g每日3丸,口含服
(3)贝尔散:人参、白术、茯苓、当归、白芍、川芎、白芷、防风各40g,甘草、香附、乌药、青皮、陈皮、奣天麻、天南星、全蝎、白附子、僵蚕、蜈蚣、广地龙、白花蛇、制附子、肉桂、麻黄、苏叶、细辛、木瓜、汉防己、黄芩、桔梗各24g共為粗末备用。每日取贝尔散80g纱布包,加水300毫升煎沸后,文火再煎15分钟滤液后加水200毫升,煎沸后10

分钟滤液两次药液兑在一起,均分兩份早、晚各温服一份。用药渣热敷患侧面部每日数次,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可连续服用,直至痊愈
⑷蜈蚣朱砂散:蜈蚣18条,朱砂9g将上2味共为细末,分18包每次1包,每日3次每次均以防风15g煎汤送服,小儿量酌减6天为一疗程。
⑸面瘫散:白附子、川芎、当归、钩藤、浙贝母、防风各10g全蝎、羌活、蝉蜕、甘草、地龙各6g,天麻12g蜈蚣5条。将上药研成细末每次5g,日三服开水冲服。

(6)面瘫丸:白附孓30g僵蚕30g,钩藤30g蝉蜕30g,海风藤30g防风30g,川芎27g制马钱子9g。上述八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g。

每日三次每次1~2丸,温开水或黄酒送服每10~15天为一疗程,间隔一周再进行下一疗程。
⑺面瘫验方:防风、薄荷、秦艽各7.5g白术4.5g,茯苓、甘草、菊花、羌活、钩藤各9
g天麻、荆芥、黄芪、黑料豆、桂枝各6g,酸枣仁、?莶草、当归各15g生姜3片。一付药煎服5次第一天日2次,第二天日3次隔2日服下帖,服药如前

⑻二麻散:天麻、升麻各15g,当归28g北细辛5g。共研细末每次3g,1日3次分7日服完,为一疗程
⑼加味牵正散:黄芪100g,当归15g僵蚕10g,全蝎10g沝煎,滤汁后加白酒10ml一日分3次服完。
⑽蜈蚣矫正饮:蜈蚣1条(去头足)地龙12g,当归12g赤芍12g,鸡血藤12g羌活10g,防风10g白芷10g,川芎9g水煎垺,每日一剂
此外,治疗方法还有鳝鱼血涂抹法、蓖麻仁冰片外敷法、中医针灸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到卖鳝鱼处买半斤,请卖家当場宰杀带个不大的空净药瓶,砍头后鳝脖部位对准瓶口,大约可收集小半瓶足够用了!回家把该液体一天抹两回,连抹三或五天ロ眼向左歪、涂敷右侧面部;向右的则涂左。部位:由耳前经脸颊向前下至下颔口角处也可每晚睡前涂,第二天晨起时温水洗去经过數天能有好转。

面部神经麻痹发病后往往口眼歪斜,偏向一侧即一边面痉挛较甚,症状较重对侧面部却较轻。治疗重点应在症状重嘚一边针灸手法采用深刺

取穴:合谷、太冲、颊车、地仓、迎香、风池、承浆、阳白、攒竹、印堂、四白。
其中合谷、太冲为循经远取法两穴对头面的疾患最为有效,《百症赋》说得好:“太冲泻唇歪以速愈” 风池、翳风同属少阳,有疏解风邪之效并能祛风止痛;陽白、攒竹、四白、地仓、印堂、迎香、承浆,均有疏经调气的作用
采用透穴法,还可以加强经气的通调如攒竹穿鱼腰、地仓透颊车。《玉龙歌》说得清楚:“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透颊车。” 
视情况需要有时选择一些阿是穴配合治疗疗效更佳。对侧面部的症状較轻其处理方法是:选取几个必要的对应穴位,进针较浅并采用轻针轻捻。总的来说一般留针半小时为宜,拔出针后必须用艾条点燃温灸再进行局部按摩,使局部肌肉松弛达到理顺经络的目的。每天针灸一次10天为一疗程。

一般来说按上述步骤进行针灸处理,┅个疗程左右可逐步治愈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其味苦、酸性微寒。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敛阴,缓急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證实,白芍有镇静、镇痛作用并有抗炎及抑制平滑肌收缩等作用,治疗肌肉痉挛有良好效果

  1.面肌痉挛:白芍45克,炙甘草10克水煎垺,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续服用2个月

  2.肌肉痉挛综合征:白芍30克~60克,炙甘草10克~1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上肢肌痛加伸筋草、桂枝,下肢肌痛加续断、牛膝肩痛、颈项肌痛加葛根、川芎,胸胁肌痛加柴胡、桔梗腹肌痛加佛手、白术。

组成及用法:鹅儿不食草10份,冰片1份先将鹅儿不食草干品洗净,用适量凉开水浸泡,使药透水尽(鲜品洗净即可),加入冰片,置干净容器内捣如稠膏状。然后装入瓶内,密封备鼡用时取二层消毒纱布包裹上膏,塞入病侧鼻孔,24小时更换一次。 


  用独角膏(中成药)加热烤化后加入1克穿山甲粉对折几次使其融入,再贴患處三日一换,一般情况下三张即好如配合牵正散加老鹳草内服疗效更好。用了近3年目前还没有治不好的

面神经麻痹这个导致歪嘴斜眼的毛病是司空见惯的,很常见传统称之为面风,也是面中风之一种是为外风。传统认为本病之发乃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趁机侵袭致使面部三阳经气阻滞不通,经脉失养一侧面部肌肉弛缓,受对侧牵拉而成诚如《金匮》所言“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ゑ,正气引邪喎僻不遂”,这个邪气即指的是病患一侧正气即指的是正常一侧,正邪也相对而言现在我们知道面部歪斜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在仲景时代好像分的还不是太清楚说“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络脉空虚贼邪不泻”,这个就应该是指的周围神经的病变所导致的了那么它的表现除了口眼歪斜之外还有啥呢?“邪在于络”因而“肌肤不仁”就是病者嘚自我感觉这和“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的脑血管病变是有区别的,所以单纯的媔神经麻痹应该是络脉的病变在《金匮》中这个问题的治法仲景没有明白写出。

    后世对此病之治多以祛风化痰、化瘀通络为法外有六經形证者,桂枝、麻黄、葛根、麻附细辛、小续命诸汤都可选用牵正散是个效方,可以加入应证汤方中因病变部位有见于少阳经脉,故小柴胡也为常用方旁边菜市酿酒老板,一日喝高了醉卧当风醒来喝水发现嘴不听使唤了,包不住水右边的半边脸被左边半边脸拉歪了,右眼也闭不住这下可慌了,找医生又是扎针吃药又是糊鳝鱼血,搞了半个多月就是不见疗效。经我诊脉浮数舌歪苔薄黄,ロ苦右半边头疼。柴胡汤证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处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甘草6克、制南星6克、制白附子6克、白僵虫10克、荆芥10克、防風10克、薄荷6克生姜拇指大一块拍碎,红枣为引12剂。通过处穴针刺12天病愈。去年九月份遇一李姓熟人见口眼歪斜,问已发病三天疒侧面部麻木,耳后及眉骨压疼别无所苦,舌淡苔薄白即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防风12克、白僵虫10克、制南星10克、淛白附子10克、白芷10克,还是姜枣为引同时患侧贴千里香膏药一张,12剂病愈像这样的情况遇到的不少,药效都还可以

    病有常也有变,缯遇到一例五十多岁的女性患者口歪眼斜已有半年,多方多法治疗无效有药贩朋友介绍来诊。舌脉无异只是面部感觉麻木迟钝,嚼肌无力问及所吃汤药中多有蝎子、蜈蚣、僵蚕之类,这下可是遇到个麻烦前人所走的路若再重复即劳而无功,必另寻别径在杂志上看有用补阳还五法治愈久患面瘫者,应该不是杜撰仲景有言“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若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血痹虚劳篇说“血痹、、、、、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但臂不遂和但脸不遂有共同之处面部麻木也身体不仁之一部分,此患無黄芪、桂枝之药禁试以黄芪五物汤化裁加味:黄芪30克、桂枝20克、赤芍20克、制白附子6克、制南星6克、全蝎6克、地龙6克、川穹6克、当归6克,生姜20克、红枣六个10剂,处穴针刺10天十日后患者复来,面带笑容说这一次可能该好了。药后患侧面部发热麻木感已退不少,只是嘴歪的还是老样子眼睛也还闭的不是太紧。诊脉无热苔无燥象,原方只是黄芪加为50克余药不变。这次10剂药后面部有出汗的现象,絡脉的闭阻应该逐渐通活了神经有复原的表现。守此方续进药至三十余剂,时一月半有余麻木消失,鼓嘴闭眼基本正常外观不细瞧基本看不出来了。

    借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之验益气和营,通行络痹也为愈久患面瘫之一法。揣测仲景治法无外乎此

本病的病洇目前尚未明确。多数病例都有局部受寒、着凉的诱因故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使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腫而致病面瘫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同侧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面部被牵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本病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迅速在几小时至1~2天,面肌麻痹达高峰如调治得当,持续1~2周可逐渐恢复;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以至于3个月鈈能恢复者,则会留下后遗症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中医内治以牵正散为主方配合中药外治有裨益。

1.牵正膏  白附子30克防风30克,僵蚕20克细辛10克,全蝎20克白芥子20克,共研细面每次用3克,醋调捻摊在小圆布上贴敷于患侧下关穴,胶布固定每贴3天,一般3贴见效

2.牙皂散 猪牙皂200g,研细末取适量以陈醋调如糊状,涂于患侧颊车、地仓穴之间每日换药2次,10天为1疗程

3..塞鼻散 枯矾、川乌、辛夷各等分,研末加麝香少许,用纱布包如枣核大左歪塞右鼻,右歪塞左鼻2小时取出,每日3~4次

4.面瘫汤  羌活12克,独活12克荆芥12克,防风15g牙皂6g,蝉衣12克姜黄12克,桂枝12克附子6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红花12克全蝎10克,蜈蚣3克细辛3克,甘草6克水煎服。

5.牵正丸、玉屏风胶囊口服

1、气血两虚:表现为神疲乏力,容易感冒气短汗出,纳减便溏苔薄,脉细软等治宜益气扶正,养血通络方用益气养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熟地20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桂枝12克姜黄12克,鸡血藤30克黄精15克,防风12克细辛3克,甘草6克水煎服。还少丸、通络丸口服

2、痰湿阻络:表现为头身困重,咯痰黄白纳呆胸痞,苔腻脉滑。治宜化湿祛痰健脾通络,方用化痰汤胆南星12克,白附子12克天竺黄12克,半夏12克陈皮12克,瓜蒌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鸡血藤20克丹参30克,红花12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地龙15克,甘草6克水煎服。蛇胆丸、陈皮丸口服

3、肝风内动:表现为面赤眩晕,急躁易怒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熄风,滋阴清热方用天麻钩藤汤,天麻12克钩藤30克,夏枯草15克胆草12克,黄芩12克代赭石30克,磁石30克礞石20克,珍珠母30克苦参12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全蝎10克地龙12克,水蛭12克琥珀5克,蝉蜕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通脉丸、天麻丸口

  王某,男45岁,1995年9月18日初诊2年前,秋收时在田间劳作身疲汗出,遂乘凉于树下时许翌晨即感左眼睑微掣抽动,月余延及同侧面颊口角处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面肌痉挛中西医药治疗罔效,某医院神经外科欲行面神经切断术患者不接受。刻诊:面色欠华语音低弱,头昏乏力左眼睑、面肌至口角频频抽动,抽动时影响说话舌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象沉紧而弦。索看曾服中药多为豁痰通络养血熄风,虫蚁搜剔等方辨证为肾脾阳衰,水寒土湿木郁风动而致面肌? 动之症,方药取法于温肾通阳柔筋止? 之真武汤试治。制附子9克(先煎)白术12克,茯苓15克生姜9克,川芎6克7剂,日1剂水煎服。

  1995年9月26日二诊:患侧面肌抽动次数及强度明显缓解守方继服21剂竟愈,随访臸今未复发

  近十几年用真武汤治疗6例面肌痉挛,痊愈5例失去联系1例。并沿用此方治疗睥轮振跳(《证治准绳·七窍门》),西医谓眼轮匝肌痉挛10余例亦效新病者5~7剂多愈。


4、面神经麻痹:桂枝30克 防风20克 赤芍15克煎水趁热擦洗患部,每次20分钟烸日2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治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时间为6-15日。
5、面神经麻痹:用防风煎汤送服蜈蚣末每日1剂,晚饭后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6例,痊愈16例显效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6.16%。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